小儿推拿三字经全文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若洗皂用食、中二指分开,在鼻翼两旁推揉。

鼻两旁洗皂穴位于鼻两旁。

向下推曲食、中二指向下推之。

和五脏可调和五脏之气,小儿用此穴。

女不用女子不用洗皂穴,八卦良用运八卦也能调和五脏之气。

若泻痢泻肚、痢疾二症,推大肠用推大肠一穴治之,其验如神,食指侧食指外侧为大肠的真穴,上节上食指外侧第3节,穴位如豆粒大小,来回推用力均匀往返推之,根据病情轻重,定推拿次数。

数万良病重者推的时间长,可达数万次。

牙痛者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骨为髓之府牙痛分虚实,此指虚火牙痛。

骨髓伤入病伤阴,肾精耗损,阴虚火旺,致虚火牙痛。

揉二马二马穴能补肾益精,滋阴降火,补肾水补肾水能滋阴潜阳,治虚火上炎。

推二穴若推二马、肾水二穴不效,牙痛反加重者,为实火牙痛,应重推六腑以愈为止。

数万良少则不验,必须多推。

治伤寒治疗伤寒,拿列缺重拿双手列缺穴,令毛孔全开,出大汗用力久拿,自头至足必须出大汗,立无恙寒邪随汗而出,表解病愈。

受惊吓小儿受惊,先掐五指节,每节掐7下,拿此良然后,再拿列缺穴即愈。

不醒事昏迷不省人事,目闭口紧阴脉不绝者。

亦此方拿列缺必醒。

或感冒伤风等一切外感症,急慢恙急惊风、慢惊风等症,非此穴非拿列缺不能爽快治好,故称仙手,即指此穴。

不能良一切邪入心包、闭窍昏迷、动风发搐诸症,非此穴不能愈。

凡出汗推拿出汗或自汗盗汗时,忌风扬应避风,令汗自干为要。

霍乱病霍乱病有三,阴泻、阳吐、阴阳者上吐下泻,必须分明。

暑秋伤发病多在暑后秋前,因中暑气,又中寒气所致。

若上吐上吐者为阳霍乱,因受暑过重,胃气上逆所致。

清胃良止吐用清胃法。

大指根从腕横纹至大指根横纹,大鱼际肌的外侧缘属胃经。

震艮连震、艮是八卦穴中的两个方位,在大鱼际肌的内侧黄白皮大鱼际肌外侧缘白皮与掌背黄皮交界处,上起大指根横纹,下齐艮卦部位,为胃穴所在,自艮向外推为清胃。

真穴详以上黄白皮部位,为胃的真穴所在。

凡吐者凡呕吐者。

俱此方皆因胃气下降,反而上逆所致,清胃可使胃气下降,所以都用清胃。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清朝徐谦光著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侍奉母亲治病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1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区分病人年龄大小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以独穴为佳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2指4岁以下的小儿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辨病取穴,推数要足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热病当用清法治疗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病有寒热之分辨明是由内因引起,还是外因引起的,外因为六淫疠气,内因为七情劳倦,也有内因外因两伤者。

只要分清表里寒热,辨明何病,推之立愈。

指虚脉与实脉,3诊脉应仔细辨别。

27种脉象脉诀讲的27种脉象中,有脉与证不相符者,应仔细辨别思考明辨浮、沉、迟、数4种基本脉象诸病不外此4种基本脉象小儿寸口短小,只用一指诊脉,辨明迟数,迟主寒,数主热。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清朝徐谦光著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治缓症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各穴量辨病取穴,推数要足虚冷补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热清当热病当用清法治疗大察脉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理宜详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浮沉者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表里恙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迟数者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冷热伤病有寒热之分辨内外辨明是由内因引起,还是外因引起的,外因为六淫疠气,内因为七情劳倦,也有内因外因两伤者。

清《小儿推拿三字经》详解

清《小儿推拿三字经》详解

清《小儿推拿三字经》详解道家外丹黄药师 (但愿人无病何愁药生尘) 2013-10-11 10:36:57 《推拿三字经浅释》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回应赞道家外丹黄药师 (但愿人无病何愁药生尘) 2013-10-12 13:54:10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回应赞道家外丹黄药师 (但愿人无病何愁药生尘) 2013-10-13 08:07:26 大三万 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 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 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回应赞道家外丹黄药师 (但愿人无病何愁药生尘) 2013-10-14 11:24:52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回应赞亦yang2013-10-14 11:26:01 喜欢,卤煮加油回应赞道家外丹黄药师 (但愿人无病何愁药生尘) 2013-10-18 16:07:13 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清朝徐谦光著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治缓症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各穴量辨病取穴,推数要足虚冷补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热清当热病当用清法治疗大察脉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理宜详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浮沉者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表里恙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迟数者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冷热伤病有寒热之分辨内外辨明是由内因引起,还是外因引起的,外因为六淫疠气,内因为七情劳倦,也有内因外因两伤者。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

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自推手辨诸恙定真穴绘图彰上疗亲下救郎推求速惟重良独穴治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分年纪从吾学立验方宜熟读勿心慌治急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治缓症各穴量虚冷补热清当大察脉理宜详浮沉者表里恙迟数者冷热伤辨内外推无恙虚与实认真详字廿七脉诀讲明四字治诸恙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仔细详色红者心肺恙俱热症清则良清哪处心肺当退六腑即去恙色青者肝风张清补宜自无恙平肝木补肾脏色黑者风肾寒揉二马清补良列缺穴亦相当色白者肺有疾揉二马合阴阳天河水立愈恙色黄者脾胃伤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言五色兼脾良曲大指补脾方内推补外泻详外泻良泻大肠立去恙兼补肾愈无恙若腹痛窝风良数在万立无恙流清涕风寒伤蜂入洞鼻孔强若洗皂鼻两旁向下推和五脏女不用八卦良若泻痢推大肠食指侧上节上往返推数万良牙痛者骨髓伤揉二马补肾水推二穴数万良治伤寒拿列缺出大汗立无恙吃惊吓拿此良不醒事亦此方或感冒急慢恙非此穴不可以良凡出汗忌风扬霍乱病暑秋伤若上吐清胃良大指根震艮连黄白皮真穴详俱此方向外推立愈恙倘泻肚仍大肠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进饮食亦称良瘟疫者肿脖项上午重六腑当下午重二马良兼六腑立消亡分男女左右手男六腑女三关此二穴俱属凉男女逆左右详脱肛者肺虚恙补脾土二马良补肾水推大肠往返推久去恙或疹痘肿脖项仍照上午后恙诸疮肿照此详虚喘嗽二马良兼清肺兼脾良小便闭清膀胱补肾水清小肠食指侧推大肠尤往返轻重当倘生疮辨阴阳阴者补阳清当紫陷阴红高阳虚歉者先补强诸疮症兼清良疮初起揉患上左右揉立消亡胸膈闷八卦详男女逆运八卦离宫轻痰壅喘横纹上左右揉久去恙治歉证并痨症歉弱者气血伤辨此症在衣裳人著褡伊著棉亦咳嗽名七伤补要多清少良人穿褡他穿单名五痨肾水伤分何脏清补良在学者仔细详眼翻者上下僵揉二马捣天心翻上者捣下良翻下者捣上强左捣右右捣左阳池穴头痛良风头痛蜂入洞左右旋立无恙天河水口生疮遍身热多推良中气风男女逆右六腑男用良左三关女用强独穴疗数三万多穴推约三万无不良遍身潮分阴阳拿列缺汗出良五经穴肚胀良水入土不化谷土入水肝木旺外劳宫左右揉久揉良嘴唇裂脾火伤脾胃恙清补脾俱去恙向内补向外清往返推清补双天门口顺气血五指节惊吓伤不计次揉必良时摄良一百日即无恙上有火下有寒外劳宫下寒良六腑穴去火良左三关去寒恙右六腑亦去恙虚补母实泻子曰五行生克当生我母我生子穴不误治无恙古推书身首足执治婴无老方皆气血何两样数多寡轻重当吾载穴不相商少老女无不妥遵古推男女分俱左手男女同予试试并去恙凡学者领悟方加减推身歉壮病新久细思想推应症无苦恙。

推拿三字经诀歌

推拿三字经诀歌

推拿三字经诀歌《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

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

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

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推拿三字经原文》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自推手辨诸恙定真穴画图彰上疗亲下救郎推求速惟重良独穴治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分岁数从吾学立验方宜熟读勿心慌治急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治缓症各穴量虚冷补热清当大察脉理宜详浮沉者表里恙迟数者冷热伤辨内外推无恙虚与实仔细详字廿七脉诀讲明四字治诸恙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细心详色红者心肺恙俱热症清则良清何处心肺当退六腑即去恙色青者肝风张清补宜自无恙平肝木补肾脏色黑者风肾寒揉二马清补良列缺穴亦相当色白者肺有疾揉二马合阴阳天河水立愈恙色黄者脾胃伤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言五色兼脾良曲大指补脾方内推补外泻详外泻良泻大肠立去恙兼补肾愈无恙若腹痛窝风良数在万立无恙流清涕风寒伤蜂入洞鼻孔强若洗皂鼻两旁向下推和五脏女不用八卦良若泻痢推大肠食指侧上节上来回推数万良牙痛者骨髓伤揉二马补肾水推二穴数万良治伤寒拿列缺出大汗立无恙受惊吓拿此良不醒事亦此方或感冒急慢恙非此穴不能良凡出汗忌风扬霍乱病暑秋伤若上吐清胃良大指根震艮连黄白皮真穴详俱此方向外推立愈恙倘泻肚仍大肠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进饮食亦称良瘟疫者肿脖项上午重六腑当下午重二马良兼六腑立消亡分男女左右手男六腑女三关此二穴俱属凉男女逆左右详脱肛者肺虚恙补脾土二马良补肾水推大肠来回推久去恙或疹痘肿脖项仍照上午后恙诸疮肿照此详虚喘嗽二马良兼清肺兼脾良小便闭清膀胱补肾水清小肠食指侧推大肠尤来回轻重当倘生疮辨阴阳阴者补阳清当紫陷阴红高阳虚歉者先补强诸疮症兼清良疮初起揉患上左右揉立消亡胸膈闷八卦详男女逆运八卦离宫轻痰壅喘横纹上左右揉久去恙治歉证并痨症歉弱者气血伤辨此症在衣裳人着褡伊着棉亦咳嗽名七伤补要多清少良人穿褡他穿单名五痨肾水伤分何脏清补良在学者细心详眼翻者上下僵揉二马捣天心翻上者捣下良翻下者捣上强左捣右右捣左阳池穴头痛良风头痛蜂入洞左右旋立无恙天河水口生疮遍身热多推良中气风男女逆右六腑男用良左三关女用强独穴疗数三万多穴推约三万无不良遍身潮分阴阳拿列缺汗出良五经穴肚胀良水入土不化谷土入水肝木旺外劳宫左右揉久揉良嘴唇裂脾火伤脾胃恙清补脾俱去恙向内补向外清来回推清补双天门口顺气血五指节惊吓伤不计次揉必良时摄良一百日即无恙上有火下有寒外劳宫下寒良六腑穴去火良左三关去寒恙右六腑亦去恙虚补母实泻子曰五行生克当生我母我生子穴不误治无恙古推书身首足执治婴无老方皆气血何两样数多寡轻重当吾载穴不相商少老女无不当遵古推男女分俱左手男女同予尝试并去恙凡学者意会方加减推身歉壮病新久细思想推应症无苦恙《推拿三字经浅释》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小儿推拿三字经

小儿推拿三字经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小儿推拿穴位图附图片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大三万 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治缓症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各穴量辨病取穴,推数要足虚冷补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热清当热病当用清法治疗大察脉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理宜详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浮沉者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表里恙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迟数者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冷热伤病有寒热之分辨内外辨明是由内因引起,还是外因引起的,外因为六淫疠气,内因为七情劳倦,也有内因外因两伤者。

推无恙只要分清表里寒热,辨明何病,推之立愈。

《推拿三字经》

《推拿三字经》

《推拿三字经》推拿三字经《推拿三字经》古者伏羲知天而八卦列,炎帝知地而百草辨,轩辕知人而脏腑别,经络彰命。

三坟而内经其一也。

班固艺文志曰内经十八卷(素问九卷、灵枢八卷),乃其数焉。

黄帝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人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相荡,喜怒交侵,乃与歧伯鬼臾区等,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上问难,阐发玄微,垂不朽之弘慈,开生民之寿域,第其理道渊深,文辞古雅,非谙熟精思鲜有得其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以治侯王。

黄帝谓雷公曰览揆杂学,别异比类,通合道理,其务明可以十全,若不能知为世所怒。

张长沙曰居世之士,曾不留心医术,上疗君亲,下救贫贱,中以保身。

但逐荣利,企踵权豪,卒遇非常,身遭死地,百年寿命,委付风流,岂不危哉?玄晏云人受人之体,有六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虽有忠孝之心,慈惠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诊之。

此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

余究心二十余哉始知会变,而及门者苦于卓也,因母不能服药,始演推拿诸病,一推不药而愈命。

书传于乡俚者不堪入目,肤者无能醒心,约者多所挂漏,繁者不胜浏览。

而晨所著微论,诸书未尽元旨,用是不揣鄙陋,纂述是编,且愿同志君子,四海仁人,广布宣传,则功德莫大焉,人闻而俞之,而命余弁其首。

光绪丁丑仲春登州宁海人氏徐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自著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自推手辨诸恙定真穴画图章上疗亲下救郎推求速惟重良独穴治有良方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分岁数轻重当从吾学立验方宜熟读勿心荒治急病一穴良大数立俞恙幼婴者加减量治缓症各穴良虚冷补热清当大察脉理宜详浮沈者表里恙迟数者冷热伤辨内外推无恙虚与实仔细详字廿七脉诀讲明四字治诸恙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细心详色红者心肺恙俱热症清则良清何处心肺当退六腑即去恙色青者肝风张清则补自无恙平肝木补肾脏色黑者风肾寒揉二马清补良列缺穴亦相当色白者肺有疫揉二马合阴阳天河水立愈恙色黄者脾胃伤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言五色兼脾良曲大指补脾方内推补外泻详大便闭外泻良泻大肠立去恙兼补肾愈无恙若腹痛窝风良数在万立无恙流清涕风感伤蜂入洞鼻孔强若洗皂鼻两旁向下推和五脏女不用八卦良若泻痢推大肠食指侧上节上来回推数万良牙痛者骨髓伤揉二马补肾水推二穴数万良治伤寒拿列缺出大汗立无恙受惊吓拿此良不醒事亦此方或感冒急慢恙非此穴不能良凡出汗忌风扬霍乱病暑秋伤若上吐清胃良大指根震艮连黄白皮真穴详凡吐者俱此方向外推立愈恙倘泻肚仍大肠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立愈恙进饮食亦称良瘟疫者肿脖项上午重六腑当下午重二马兼六腑立消亡分男女右左手男六腑女三关此二穴俱属凉男女逆左右详脱肛者肺虚恙补脾土二马良补肾水推大肠来回推久去恙或疹痘肿脖项仍照上午别恙诸疮肿照此详虚喘嗽二马良兼清肺兼脾良小便闭清膀胱补肾水清小肠食指侧推大肠尤来回重轻当倘生疮辨阴阳阴者补阳清当紫陷阴红高阳虚歉者先补强诸疮症兼清良疮初起揉患上左右旋立消亡胸膈闷八卦详男女逆左右手运八卦离宫轻痰壅喘横纹上左右揉久去恙治歉症并痨伤歉弱者气血伤辨此症在衣裳人着袷伊着棉亦咳嗽名七伤补要多清少良人穿袷他穿单名五痨肾水伤分向脏清补良在学者细心详眼翻者上下僵揉二马捣天心翻上者捣下良翻下者捣上强左捣右右捣左阳池穴头痛良风头痛蜂入洞左右旋立无恙天河水口生疮遍身热多推良中气风男女逆右六腑男用良左三关女用强独穴疗数三万多穴推约三万遵此法无不良遍身潮分阴阳拿列缺汗出良五经穴肚胀良水入土不化谷土入水肝木旺小腹寒外劳宫左右旋久揉良嘴唇裂脾火伤眼泡肿脾胃恙清补脾俱去恙向内补向外清来回清补双天门口顺气血五指节惊吓伤不计次揉必良腹痞积时摄良一百日即去恙上有火下有寒外劳宫下寒良六腑穴去火良左三关去寒恙右六腑亦去恙虚补母实泻子曰五行生克当生我母我生子穴不误治无恙古推书身首足执治婴无老方皆气血何两样数多寡轻重当吾载穴不相商少老女无不当遵古推男女分俱左手男女同予尝试并去恙凡学者意会方加减推身歉壮病新久细思详推应症无苦恙(《推拿三字经》终)返回顶部。

小儿推拿三字经

小儿推拿三字经

原文地址:小儿推拿三字经摘自《幼科推拿》赵鉴秋编著作者:阿瑞《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著,尚未见刊本。

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

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

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

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

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

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

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清朝徐谦光著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侍奉母亲治病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1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区分病人年龄大小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以独穴为佳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2指4岁以下的小儿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辨病取穴,推数要足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热病当用清法治疗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病有寒热之分辨明是由内因引起,还是外因引起的,外因为六淫疠气,内因为七情劳倦,也有内因外因两伤者。

只要分清表里寒热,辨明何病,推之立愈。

指虚脉与实脉,3诊脉应仔细辨别。

27种脉象脉诀讲的27种脉象中,有脉与证不相符者,应仔细辨别思考明辨浮、沉、迟、数4种基本脉象诸病不外此4种基本脉象小儿寸口短小,只用一指诊脉,辨明迟数,迟主寒,数主热。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

1、感冒平肝清肺10 天河水15 掐五指节3遍发热重:+推六腑15 提捏大椎10次鼻塞重:+揉阳池10呕吐:+清胃10运八卦咳、痰:+运八卦10 痰盛+清补脾10伴惊风:平肝30 清肺15推天河水30惊觉角弓反张目上翻+下捣小天心2分钟斜视相反方向捣夹滞:+运八卦15 清脾胃10便有食:+清大肠102、寒热往来分阴阳10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53、急性支气管炎运八卦15 平肝清肺10 清胃10 天河水10发热超38.5+推六腑10喘重改为逆八卦喘重湿罗音+小横纹10喘重干罗音+大四横纹10慢性支气管炎按急性操作两次后改用补法揉二马10 补脾10 平肝清肺10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方法一:逆运八卦10 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清胃5推六腑15方法二:揉二马10 补脾10 清肺10天河水104、肺炎逆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高热惊厥+捣小天心2头痛鼻塞+揉阳池10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改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推大四横纹10天河水105、顿咳百日咳逆运八卦15揉小横纹15清胃10天河水或推六腑10+-痉挛期,咳嗽痰稠,咳吐不利;改用逆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捣小天心5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改用揉二马10清补脾10揉小横纹10天河水106、厌食运八卦10清胃10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脾胃虚弱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捏脊5-7遍7、鼻炎寒症:平肝清肺10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5热症:天河水10平肝清肺10揉阳池108、鼻窦炎平肝清肺20推六腑15揉阳池109、扁桃体炎平肝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热重+推六腑20-3010、口腔炎发热者:清胃10天河水20推六腑10不发热:去推六腑11、口疮选择一:清胃15天河水15推大四横纹10选择二:清脾15清胃15天河水10发热+推六腑20流口水+揉小横纹10烦躁惊悸+捣小天心2分钟外用西瓜霜、冰硼散12、哮喘寒性:逆运八卦15揉外劳宫10推大四横纹10清肺5热性:逆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缓解期:揉二马15清补脾15运八卦10热重:+推六腑1513、脘腹痛气郁腹痛:平肝15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揉板门10食积腹痛:平肝10清胃10清脾10运八卦15揉板门15清大肠15寒性腹痛: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如有形寒积+清补大肠10热性腹痛:平肝10清胃10推天河水10揉板门15肠套叠腹痛:揉外劳宫手法加重20清脾10清胃10清大肠15推大四横纹15肠套叠开后用清补脾善后10蛔虫腹痛:第一次揉外劳宫15平肝15第二次15清胃10清大肠10淤血腹痛: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天河水10虚寒腹痛:揉外劳宫15清补脾10揉板门15推大四横纹1014、呕吐伤食呕吐:揉板门15运八卦15清胃10清补脾10胃热呕吐:清胃15平肝10推天河水10运八卦15腹痛+揉板门15便秘+清大肠10阴虚呕吐:揉二人上马10揉板门15清胃10运八卦15清补脾15夹惊呕吐: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揉板门15天河水10揉外劳宫10胃寒呕吐:揉外劳宫15揉板门15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外中寒邪兼腹痛+揉一窝风15有形寒积+清大肠15寒伤脾胃+清补脾10兼冷泻亦同15、呃逆实证有热者: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虚证有寒者: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清补脾1516、疳积揉二马15补脾15平肝5腹胀重+推大四横纹10有痰者+运八卦10腹痛明显者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5平肝5以上疗法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有特效17、自汗盗汗自汗:揉二马15清补脾10运八卦10清肺5盗汗:运八卦10揉二马10天河水10平肝518、遗尿揉二马20清补脾10揉外劳宫10注:尿频小便频数多属虚证或气虚或阴虚治疗可参考遗尿小便少色黄、急躁、手足心热去揉外劳宫加平肝5、推天河水1019、脱肛补脾15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0大便干+运水入土10脾肾不足便溏+揉二马1020、便秘选择一:清补脾10清大肠15运水入土10平肝5选择二:独揉神阙15略带热像:运水入土10清大肠15平肝清肺10天河水5腹胀+推大四横纹1021、腹泻伤食泻重症十余次,有脱水现象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利小便10+-腹痛重者+揉外劳宫10-15轻症5-6次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日久邪实兼体虚者,消化不良、便黄、脉滑无力者;运八卦10揉二马10清胃10推六腑10脾虚泻轻症:揉外劳宫10清补脾10平肝5+-有热者+天河水15重症:揉二马10清补脾10清补大肠15寒泻揉外劳宫20清胃10天河水10热泻选择一:推六腑15清大肠15清脾胃10下推七节骨2分选择二: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推1-2次减轻,可酌情改用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平肝522、痢疾慢性痢疾选择一:揉外劳宫15清补大肠15揉二马10平肝5选择二:清补大肠,独穴推40效佳急性痢疾白痢: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5清补脾10+-有热者+推天河水20平肝5体虚者+揉二马1023、赤痢选择一:推六腑15清脾10清胃10清大肠15利小便5下推七节骨2分选择二:推六腑15运八卦10清大肠15平肝5下推七节骨2分高温退后选择一:清大肠,独推40选择二:清补大肠15运水入土10利小便10急惊风抽风缓解后,推六腑20平肝清肺10推天河水10捣小天心5+-胸闷+运八卦10头痛或角弓反张+揉阳池10掐精灵、威灵,掐五指节每节5次急救或缓解痉挛:拿列缺,掐人中24、慢惊风揉阳池10揉二马15补脾10捣小天心5平肝5+-痰盛+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腹痛+揉外劳宫10腹痛泄泻完谷不化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0清补大肠10平肝或捣小天心5推拿结束后均掐五指节,掐精灵、威灵;抽风缓解后禁睡25、惊风变证惊风前仆:上捣小天心,李老当时以100下为一次;揉二马、阳池,各100下;掐左右合谷,各100下;以上为一次治疗程序;但上捣小天心不能过用,如过用,症状反成后仰;胎风:治法一平肝15揉阳池15清肺10天河水15掐五指节2分治法二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揉板门15天河水10揉外劳宫10洗浴受惊平肝15揉阳池15掐五指节2-5分钟26、惊风后遗症目睛不正:向相反方向捣小天心2-5;左斜右捣,右斜左捣,上斜下捣,下斜上捣,斗睛由中心向两侧分捣,中病即止;余风未尽:平肝15揉阳池10余热不清:平肝15清肺15天河水15耳聋:平肝15补肾15痰多: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捣小天心10下肢失灵:揉二马15清补脾多推取效20喑哑:天河水15清肺10,最后加清补脾15,以助肺金四肢拘挛:病因复杂,须依次治疗治法一风热尚盛,平肝15清肺10天河水10治法二醒镇清窍,揉阳池15下捣小天心10治法三舒筋,益脾肾,平肝10清补脾10治法四补肾,调和气血,推大四横纹10,掐五指节2-5治法五最后揉二马10补益肾中水火收工余邪成痫:轻平肝15清补脾10揉二马10捣小天心10掐五指节一遍收尾重平肝15清补脾15推六腑15捣小天心10掐五指节一遍收尾27、癫痫羊癫疯重平肝15清补脾15推六腑15捣小天心10轻平肝15清补脾10揉二马10捣小天心10两种方法最后都要掐一遍五指节28、水痘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热重者去天河水改用推六腑30头痛+揉阳池10呕吐+揉板门1029、痄腮腮腺炎推六腑20清胃10每日1次,3-4次可消+-男孩并发睾丸炎,睾丸红肿疼痛下坠;治法改用:选择一:揉二马15补脾10利小便10选择二:揉二马15平肝10清胃10天河水1030、麻疹一般疹子发热不高39℃以下:平肝清肺10天河水10清胃10高烧39.5℃以上,麻疹不透并发肺炎:推六腑20平肝清肺10清胃10+-咳喘重+运八卦15黑疹子揉外劳宫20推六腑30平肝清肺10清胃10+-喘重+推大四横纹10惊悸抽风+捣小天心1-2分钟白疹子揉外劳宫15平肝清肺10揉二马15推天河水30+-体温不升,体质虚弱者,去二马、天河水,+推三关10再服香菜水,一般可出麻疹后腹泻清胃5清补大肠10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临表消失,用清补脾15揉二马10善后麻疹后咳喘平肝清肺10天河水10运八卦10,症状消失后用清补脾15揉二马10麻疹逆证逆证阴证:平肝清肺15天河水30+-兼泻+利小便穴10即膀胱穴和小肠穴,清补大肠穴15兼喑哑仍用平肝15手法力量加重,清肺15手法力量加重,加清胃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唇干口渴过甚,加清胃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咳嗽较重,仍用清肺15加重,加运八卦20兼咽喉红肿,仍用天河水30加重,加清胃5-10兼目赤太甚,仍用平肝15手法力量加重服食热性发物,发疹上多下稀,加清胃5-10不可过用发痒发喘+运八卦15误食酸凉,体温渐减,加揉二人上马15伤热,适当+清胃5,重者+推六腑20伤凉,+揉二马10,也可加揉外劳宫10如麻疹仍不畅透,+揉二马15逆证阳证: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仍不畅透,加揉二马15邪毒入血:推六腑20揉二马10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体温陡降,未见疹色变黑,先强心助阳,如体温渐复,为有转机,在议他治,穴用推三关15揉二马15,或揉外劳宫15;如体温陡降,汗出如珠或疹色已黑者不救;邪闭不出:拿列缺2,回生之后如能得汗,为有转机,然后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并加揉二马10助之;麻疹变证麻疹倒回:拿列缺2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揉二马10+-如见寒象+推三关10腹痛+揉外劳宫10如见透出,仍用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麻疹肺炎: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运八卦20+-热盛+推六腑20如见其他兼证+穴与肺炎相同,唯清胃不宜过重,恐碍麻疹透发;31、夜啼症1、面部现青色者,平肝10为主天河水15揉外劳宫152、消化不良者,上法加清补脾1032、夜惊症病程短者,取平肝10清补脾10天河水15运八卦15迁延日久者,取平肝10清补脾10天河水15运八卦15揉二马1533、新生儿黄疸1、湿热型:平肝5推六腑10利小便52、寒湿型:揉外劳宫10平肝5清补脾10+-热像不重者,推六腑改用天河水10;以上均可间断用揉二马5-10,以免过于寒凉;34、新生儿吐乳1、热者:运八卦10清胃5天河水10揉板门52、寒者:揉外劳宫10清补脾10揉板门5+-热重者,去天河水改用推六腑10腹胀者+推大四横纹1035、囟门闭合晚选择一揉二马15揉阳池10推三关10补脾15平肝5推大四横纹10;以上二马、补脾为主穴,其他可轮流加用1-2穴选择二独用揉二马30-6036、脑发育不全平肝10揉二马15揉阳池10捣小天心1-2分钟37、疝气平肝10揉二马15补脾10揉外劳宫10;或独用揉二马30以上38、鞘膜积液平肝10揉二马15清补脾10清补大肠10保健益气健脾主穴:清补脾15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配穴: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平肝5益气健脾温中散寒消积用法:2-3天一次或一周1-2次;推拿时主穴一般全用,配穴则可选用1-2个;益气补肺主穴:平肝清肺10 清补脾15 推大四横纹10配穴:天河水10揉二马10揉外劳宫10益气固表培土生金用法:如上益气补肾主穴:揉二马15补脾15揉外劳宫10配穴:平肝5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固元气壮水火用法:如上安神益智主穴:揉二马20揉阳池10配穴:平肝5-10天河水10捣小天心1-2安神益智补肾填精用法:如上。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3)细心详细心诊察病情,辨证取穴,认真施治,无不生效。

眼翻者肝开窍于目,肝风内动出现两眼窜视,斜视或直视,常见于急慢惊风等症。

上下僵目睛向上下左右斜视或直视转动不活,揉二马揉二马穴,大补肾中水火,有滋阴潜阳之功;捣天心捣小天心穴,此穴在手掌坎宫穴下。

翻上者两眼上视,眼球上翻,捣下良向下捣小天心;翻下者两眼下视,眼球翻下,捣上强向上捣小天心;左捣右眼球右翻,向右捣之;右捣左眼球向右翻,向左捣之;若对眼,向两旁捣之。

阳池穴阳池穴属阳,在手背面手腕下约1寸(小儿约2寸)的前臂凹陷中,头痛良头痛者,取阳池穴左右揉之,以愈为止。

风头痛因外感风寒引起两太阳穴痛者,蜂入洞食、中指入鼻孔,左右旋左右旋转不必拘数。

立无恙可祛风寒,立刻去病。

天河水天河水穴通心、膻中,舌为心之苗,若心火旺盛,此穴能清心火。

口生疮心脾为母子关系,口生疮多因心脾蕴热,推天河水可清热泻火。

遍身热脾生肉,心生火,手心热脾火旺,应清补脾、清天河水主之。

多推良凡有效之穴,多推为好。

中气风皆因内伤而外感风邪,气虚痰生。

男女逆逆推,男推右手,女推左手。

右六腑右手六腑穴属热,去风开郁化痰;男用良男推此穴,立刻见效,愈后不复发。

左三关左手三关穴属热,去风开郁化痰,但必须逆用。

女用强女用左三关有效,治此病男女逆用,方有良效。

独穴疗凡言独穴,不可用二穴,用则有害,互相牵制。

数三万用独穴必须推的时间长,少则不验,但不必拘泥3万数。

多穴推若病情复杂,必须采用多穴,分清主穴配穴,恰当配伍。

约三万治缓症推拿时间要长,并非一次而愈。

遵此法诸病遵此推法。

无不良诸症无不见效,不可妄自更改穴位。

遍身潮遍身潮热而皮肤不滑润,是汗脉未动,分阴阳以两大拇指,从掌根向两旁分推,为分阴阳,能分寒热,平气血。

拿列缺列缺穴在掌根腕踝两侧的凹陷处,用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拿之。

汗出良汗出即愈。

五经穴即五指根纹来回推之,开脏腑寒火,肚胀良治腹胀便结效佳。

水入土运水入土自小指根向坎宫推之,土者指脾胃,水者指肾水。

赵鉴秋老师的《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

赵鉴秋老师的《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

赵鉴秋老师的《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小儿推拿疗法的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治疗范围广泛,可主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一、小儿感冒:开天门40次,运太阳40次,分推坎宫40次,揉迎香20次,推三关3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揉肺俞50次。

风寒感冒,寒重热轻者,减去推六腑,加重推三关(增加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按揉风池10次,拿肩井5次,揉按合谷10次。

风热感冒,热重寒轻者,减去推三关,加重推六腑(增加300次),清肺经300次,揉大椎300次,按揉曲池30次;热盛者加推脊300次,推涌泉200次。

二、中暑:推天河水400次,推六腑400次,推天柱骨100次,推脊300次,揉大椎50次。

三、咳嗽:远太阳30次,拿风池10次,按揉天突20次,分推膻中1分钟,揉乳根20次,揉乳旁2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按揉定喘穴20次。

四、百日咳:清肺经300次,揉掌小横纹30次,揉外劳宫30次,推天河水300次,揉肺俞30次,推肺俞100次,揉定喘穴50次,揉大椎30次,揉天突30次,直推膻中100次。

五、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清肺经4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分推膻中1分钟,按揉丰隆10次。

六、小儿支气管哮喘:清肺经300次,运太阳;30次,揉天突20次,按定喘穴3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

七、小儿泄泻:摩腹5分钟,揉脐5分钟,推上七节骨200次,揉龟尾500次。

八、便秘:摩腹5分钟,揉天枢(左)5分钟,推下七节骨400次,揉龟尾400次,按揉足三里10次。

九、脱肛:揉丹田5分钟,揉龟尾500次,推七节骨300次,按揉百会50次。

十、疳积:摩腹5分钟,揉脐3分钟,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10次,掐四缝各10次,揉板门30次。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三字经流派)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三字经流派)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三字经流派儿推)(一)感冒1、一般感冒:解表散寒清热发热轻(37.1~39):清肺10,平肝10,清天河水15,掐五指节2、3遍。

发热重(39~40):清肺平肝10,退六腑15,提捏大椎5~10次,掐五指节2、3遍加减:鼻塞加揉阳池10,呕吐加清胃10,咳嗽加运内八卦102、感冒夹痰:兼咳喘、苔微黄、腻,脉浮滑。

——解表清热,宽胸化痰平肝10,清肺15,清天河水10,运内八卦15.加减:痰多加清补脾10,高热加退六腑15.3、感冒夹惊:兼烦躁惊厥,高热,苔黄干,脉弦数。

——解表祛风热,息风镇惊平肝30,清肺15,清天河水30.加减:高热加退六腑15,惊厥加捣小天心2,眼斜视向相反方向捣小天心2.4、感冒夹滞:兼纳呆、泻吐、腹胀、肠鸣或高热苔厚脉滑。

——解表祛风热,理气化积平肝清肺15,清天河水10,运内八卦15,清脾10.加减:呕吐加清胃10,食积加清大肠10,高热加退六腑15.5、感冒寒热往来:寒热错杂或邪传少阳者——分疏阴阳,调和气血分手阴阳10,推四横纹10,揉外劳宫15.加减:见少阳证加清肺平肝15,清天河水15(二)支气管炎1、急性支气管炎:感冒症状+咳嗽加重(发热、胸闷、气促、纳差,初为干嘛,久则痰增多)解表清肺,止咳化痰基本方:清肺平肝10,清天河水10,运内八卦15,清胃10发热>38.5+退六腑喘重:逆运内八卦15,痰多有湿罗音:加揉掌小横纹10咳喘重少痰改小横纹为推四横纹102、慢性支气管炎早晚有咳嗽,有痰,活动后可闻及痰鸣音,纳减消瘦面黄。

健脾益气,止咳平喘补脾经10,揉二马10,清肺平肝10。

慢支急性发作:发热,咳嗽,痰多。

清补兼施。

基本方一:补脾10,揉二马10,清肺10,清天河水10。

基本方二:逆运八卦10,揉二马10,推四横纹10,清胃5,退六腑15(三)肺炎1、热、咳、痰、喘、煽清肺化痰初起基本方:清肺平肝10,逆运八卦10,揉掌小横纹10,退六腑10高热惊厥加捣小天心1分钟头痛鼻塞加揉阳池10(或四大、拿列缺)2、热退,痰减,有干湿罗音(呼吸音粗)中期基本方:清肺平肝10,运内八卦10,清天河水10,推四横纹10(四)鼻炎:鼻塞流涕风寒、风热、肺气虚寒、胆热犯鼻鼻塞色黄绿,质稠味重或血丝——胆热移脑宣肺通窍,清泻肝胆风寒基本方:清肺平肝10,揉一窝风10,外劳宫10风热基本方:清肺平肝10,清天河水10,揉阳池10胆热移脑:平肝清肺20,退六腑10,揉阳池10(五)扁桃体炎:风热犯肺胃,邪毒郁结(发热,咽痛,烦躁口干便秘。

小儿推拿三字经全文

小儿推拿三字经全文

(了解更多请搜索:东京贝乐)《推拿三字经》全文《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著,尚未见刊本。

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

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

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

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

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

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

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了解更多请搜索:东京贝乐)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1、感冒风寒感冒:平肝清肺10、清天河水10、一窝风5、外劳宫3、揉迎香3揉阳池3风热感冒:平肝清肺10、退六腑10、清胃3、揉迎香3揉阳池3。

咳嗽加:运八卦、横推四横纹胃热、便秘、呕吐加:清大肠惊厥加:小天心2、发热风寒发热:平肝清肺10、清天河水10、一窝风5。

风热发热:平肝清肺10、清天河水5、退六腑10、清胃3,捏大椎、按揉曲池、合谷、外关。

头痛鼻塞加:揉阳池咳嗽加:运八卦、横推四横纹惊厥加:小天心伤食发热:清脾胃10,清大肠5,顺运内八卦5,退六腑10摩腹5 阴虚发热: 揉二马15、清天河水10、逆运八卦53、咳嗽风寒咳嗽:顺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横推四横纹5风热咳嗽:顺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清胃5、退六腑10痰湿咳嗽:清肺经15、清补脾10、顺运八卦5阴虚燥咳:清肺经10、清补脾10、揉二马105、呕吐脾胃寒吐:揉外劳宫10、揉板门5、平肝5、清胃5、顺运八卦5。

胃热呕吐:平肝5、清胃10、清天河水10、顺运八卦5。

伤食呕吐:揉板门5,顺运内八卦5,清胃10、清补脾10。

6、泄泻寒湿泻:揉一窝风5、揉外劳宫5、清补大肠15。

湿热泻:平肝经5、清胃5、清天河水10、清补大肠10伤食泻:清胃5、清天河水10、顺运八卦5、清补大肠10。

脾虚泻:清补大肠15、清补脾10、补脾经5。

7、便秘实秘:清大肠10,退六腑10、清胃5、平肝5。

虚秘:揉外劳宫10、清补脾5、清补大肠58、厌食脾失健运:清胃经5、清补脾经20、推四横纹5胃阴虚弱:清胃经5、清补脾经10、揉二马10脾胃气虚:平肝经5、清胃经5清补脾经20。

9、腹痛实热腹痛:平肝5、清胃5、退六腑10、揉板门5。

寒积腹痛:一窝风5、外劳宫5、揉板门5、顺运八卦5。

气滞腹痛:平肝15、顺运八卦5、揉板门5、推四横纹5。

食积腹痛:平肝5、清胃10、清大肠10、顺运八卦510、疳积疳气:平肝10、顺运八卦5、清补脾15疳积:平肝经5、清补脾15、揉二马10。

三字经小儿推拿

三字经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

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

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

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

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

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

三字经按摩

三字经按摩

小儿特定穴的功效
食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小指尺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掌面,第2至5指根部横纹处
掌面,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
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
手腕两侧的凹陷内
[阳池穴
[阳池穴(膊阳池)前臂一窝风穴上2寸凹陷中
(膊阳池)][天河水]
[天河水]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六腑穴]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成一直线[三关穴]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五指节穴]手背手指各关节处[威灵穴]在手背外劳宫旁,食中指掌骨之间[精宁穴]在手背外劳宫旁,无名指与小指掌骨之间[七节骨]
[七节骨]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直线[涌泉穴][涌泉穴]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处
[五指节]
[威灵穴]
[精宁穴]
[六腑穴]
[三关穴]
前臂一窝风穴上2寸凹陷中。

(针灸外关穴)
作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降逆清脑。

另说: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

(针灸支沟穴)
作用:便秘、溲赤、头痛。

清热解表,安神除烦,泻心火,利小便,化燥痰。

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凉血解毒。

另说:清热,凉血,解毒。

培补元气,助气活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另说: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调和气血,开窍镇惊。

另说: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

开窍镇惊,行气和血。

另说:开窍醒神
开窍镇惊,行气和血。

另说:行气,破结,化痰
上七节骨温阳止泻;下七节骨泻热通便
引火归元,退虚热,止吐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三字经》全文《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著,尚未见刊本。

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

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

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

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

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

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

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

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

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

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

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

治缓症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各穴量辨病取穴,推数要足。

虚冷补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

热清当热病当用清法治疗。

大察脉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理宜详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

浮沉者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

表里恙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

迟数者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

冷热伤病有寒热之分,辨内外辨明是由内因引起,还是外因引起的,外因为六淫疠气,内因为七情劳倦,也有内因外因两伤者。

推无恙只要分清表里寒热,辨明何病,推之立愈。

虚与实指虚脉与实脉,仔细详诊脉应仔细辨别。

字廿七27种脉象,脉诀讲脉诀讲的27种脉象中,有脉与证不相符者,应仔细辨别思考。

明四字明辨浮、沉、迟、数4种基本脉象,治诸恙诸病不外此4种基本脉象。

小婴儿小儿寸口短小,只用一指诊脉,辨明迟数,迟主寒,数主热。

看印堂小儿以望诊为主,诊脉不如察看印堂色泽,印堂在两眼中间,睛明之上。

五色纹指印堂部位出现的青、红、黄、白、黑5种色纹。

细心详印堂穴用水洗净后,细心详细地观察五色变化,按色诊病。

色红者红色属心,色红者,为肺同受热,色紫为热甚。

心肺恙凡印堂有红筋红色,皆心肺之疾,俱热症皆属热症。

清则良根据热则清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热病宜用清法。

清何处看清印堂五色纹,辨明病在何处,决定当用哪个穴位。

心肺当印堂红色,应清心穴、肺穴,心经有热,不能直接清心穴,可用天河水穴代替。

退六腑若色紫则为热甚,必须大清,用退大热的六腑穴。

即去恙推拿到热退为止。

色青者青色属肝,印堂色青者,肝风张为肝风内动。

清补宜必须辨明病的虚实,实则清之、虚则补之。

自无恙清补得宜,自能愈病。

平肝木肝为将军之官,可平不可补,虚则补其母,补肾即补肝。

补肾脏五行之中水生木,肾为肝之母,肝虚可补肾水以养肝木。

色黑者黑色属肾,印堂色黑。

风肾寒为风寒入肾,其色黑,病寒证。

揉二马独穴治,久揉二马,大补肾中水火而祛寒,功同八味丸;清补良若上热下寒,必须清上暖下;列缺穴惊风必须拿列缺急救,肾寒拿之出汗,风邪即散,亦相当列缺穴能解寒火,止惊搐,用之相宜。

色白者白色属肺,肺为肾之母,印堂色白,肺有疾为肺有痰。

揉二马此穴属肾经,肾为肺之子,肾虚水泛为痰,先揉二马取热;合阴阳自阴阳穴向中间合推,为合阴阳。

天河水天河水能清上焦之热,重推痰即散,立愈恙痰涎壅盛先揉二马,再合阴阳,重推天河水,推之恰当,痰化可愈。

色黄者黄色属脾,印堂色黄者,脾胃伤为脾胃之症,小儿多脾胃病,饮食不节,恣食生冷必伤脾胃。

若泻肚小儿腹泻,多因脏腑娇嫩、脾胃薄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引起,久泻脾虚,肠胃积滞,功能失调,推大肠大肠穴在食指外侧上节,一穴愈推大肠一穴即愈,屡验有效。

来往忙来回推之为清补大肠,凡清之气下降,补之气上升,清补则和血顺气,利小便而止大便,故泻肚痢疾,来回多推大肠一穴,有良效。

言五色指青红黄白黑五色,根据五色配五脏,辨病取穴。

兼脾良脾主运化,小儿饮食不节,无不伤脾,故腹泻加推脾穴曲大指大指属脾经,若补必须曲指推,补脾方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凡脾胃病多用。

内推补曲大指向内推为补。

外泻详直推向外推为泻,来回推为清补。

大便闭便秘多因脾热脾燥所致。

外泻良拇指伸直向外推为泻脾,火旺者泻之;泻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便秘肠结乃因肺燥,肺燥大肠亦燥,必须用泻法推大肠,立去恙脾肺为母子关系,若燥,泻之立愈;兼补肾肾为先天,脾为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关系密切,治疗便秘时须兼补肾。

愈无恙按以上配穴推拿,可彻底治愈。

若腹痛腹痛之因,非寒即热。

窝风良一窝风穴能治下寒腹痛,数在万感寒腹痛揉一窝风,轻症一万次,重症数万次,立无恙力到数足,痛止立愈。

流清涕鼻流清涕者,风寒伤因外感风寒所致。

蜂入洞用食、中二指入鼻孔,左右旋转,名黄蜂入洞,鼻孔强鼻孔为肺窍,左右旋转揉之,可以发汗祛风寒。

若洗皂用食、中二指分开,在鼻翼两旁推揉。

鼻两旁洗皂穴位于鼻两旁。

向下推曲食、中二指向下推之。

和五脏可调和五脏之气,小儿用此穴。

女不用女子不用洗皂穴,八卦良用运八卦也能调和五脏之气。

若泻痢泻肚、痢疾二症,推大肠用推大肠一穴治之,其验如神,食指侧食指外侧为大肠的真穴,上节上食指外侧第3节,穴位如豆粒大小,来回推用力均匀往返推之,根据病情轻重,定推拿次数。

数万良病重者推的时间长,可达数万次。

牙痛者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骨为髓之府牙痛分虚实,此指虚火牙痛。

骨髓伤入病伤阴,肾精耗损,阴虚火旺,致虚火牙痛。

揉二马二马穴能补肾益精,滋阴降火,补肾水补肾水能滋阴潜阳,治虚火上炎。

推二穴若推二马、肾水二穴不效,牙痛反加重者,为实火牙痛,应重推六腑以愈为止。

数万良少则不验,必须多推。

治伤寒治疗伤寒,拿列缺重拿双手列缺穴,令毛孔全开,出大汗用力久拿,自头至足必须出大汗,立无恙寒邪随汗而出,表解病愈。

受惊吓小儿受惊,先掐五指节,每节掐7下,拿此良然后,再拿列缺穴即愈。

不醒事昏迷不省人事,目闭口紧阴脉不绝者。

亦此方拿列缺必醒。

或感冒伤风等一切外感症,急慢恙急惊风、慢惊风等症,非此穴非拿列缺不能爽快治好,故称仙手,即指此穴。

不能良一切邪入心包、闭窍昏迷、动风发搐诸症,非此穴不能愈。

凡出汗推拿出汗或自汗盗汗时,忌风扬应避风,令汗自干为要。

霍乱病霍乱病有三,阴泻、阳吐、阴阳者上吐下泻,必须分明。

暑秋伤发病多在暑后秋前,因中暑气,又中寒气所致。

若上吐上吐者为阳霍乱,因受暑过重,胃气上逆所致。

清胃良止吐用清胃法。

大指根从腕横纹至大指根横纹,大鱼际肌的外侧缘属胃经。

震艮连震、艮是八卦穴中的两个方位,在大鱼际肌的内侧黄白皮大鱼际肌外侧缘白皮与掌背黄皮交界处,上起大指根横纹,下齐艮卦部位,为胃穴所在,自艮向外推为清胃。

真穴详以上黄白皮部位,为胃的真穴所在。

凡吐者凡呕吐者。

俱此方皆因胃气下降,反而上逆所致,清胃可使胃气下降,所以都用清胃。

向外推自鱼际外缘黄白皮交界处,从艮卦处掌边高骨起,向外推至大指掌根横纹为清法,反之则为补法,清之则气下降,补之则气上升,因胃气下行为顺,故只用清法,不用补法。

立愈恙胃气下降而不上逆,呕吐可愈。

倘泻肚下泻者为阴霍乱,因暑轻寒重所致。

仍大肠仍来回推清大肠,利小便止大便,泻立愈。

吐并泻上吐下泻为阴阳霍乱(古人把上吐下泻并作的急性病统称霍乱,它包括烈性传染病的霍乱和一般夏秋间常见的急性胃肠炎)。

板门良治此病板门穴为好,板门穴属脾胃,脾虚作泻,胃虚作吐,板门能通达上下之气。

揉数万重揉多推,立愈(徐谦光治上吐下泻霍乱多人,取板门独穴治之,推数在3万左右,病去如矢)。

进饮食板门之穴属脾胃经,又能运达上下之气,故能进饮食。

亦称良板门穴治上吐下泻及心口痛(即胃痛)皆有良效。

瘟疫者瘟疫是指两脉细数,传染于人,虽出汗而热不解的一种病。

肿脖项瘟疫结于项,出现耳垂下温肿疼痛,俗称“痄腮”、“蛤蟆瘟”,即现代的“流行性腮腺炎”。

上午重上午病重属阳证。

六腑当重推六腑,以愈为止,此穴大凉去火(徐谦光在同治十二年,救治肿脖瘟多人,喉无线孔,命在须臾,单推此穴,推数约3万次,无不立愈。

)下午重下午病重,属阴证,二马良重揉二马,以愈为止,此穴大热去寒;兼六腑兼推六腑,以清热解毒。

立消亡分清阳证、阴证,如法推之,病可治愈。

分男女遵古之言,当分男女,左右手男用左手,女用右手。

男六腑男用左手六腑穴向下推,称退下六腑;女三关女用右手三关穴向下推,为凉,此二穴男左六腑、女右三关二穴,推法一下一上正相反,俱属凉俱属凉穴,故去病相同。

男女逆男女不同,所以左右手的取穴相反,左右详男用左手六腑穴向下推,女用右手三关穴向上推,必须详记清楚。

脱肛者肛门脱出是因脾肺气虚,元气不足,阴寒凝滞所致。

肺虚恙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虚即气虚,气虚下陷而致肛门脱出。

补脾土五行之中土生金,故脾为肺之母,脾虚不能生肺金,推补脾使脾气旺则肺气足;二马良二马穴大补元气,专治阴寒而补肾水,故下寒能解;补肾水补肾水能生肝木而不克脾土,脾土健则肺金生;推大肠大肠谓为肺之腑,肺虚大肠不能升提而滑脱,推大肠治本腑之病。

来回推来回推大肠穴,有固大肠、利小便、和血顺气之功。

久去恙脱肛病程较长,推拿时间应长,病才能治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