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实验版!涡虫、蛔虫环毛蚓比较
(参考课件)实验5 蛔虫和蚯蚓的比较解剖
1
背景知识
在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演变中,假体腔动 物形成了原始的体腔(假体腔,原体腔)
线虫等动物出现了原体腔,是进化上一个 重要特征,同时出现了完整的消化管,有 口,有肛门。
2
背景知识
环节动物首先出现了身体分节现象,具有了比 假体腔进步的真体腔;与此相关联,又具有了 闭管式循环系统,按体节排列的后肾管,链状 神经索和运动器官等。
取蛔虫横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见实验教材图13-1) 体壁
角质层——1层,无细胞结构的膜 表皮层——细胞界限不分明,仅可见颗粒状的细胞核及纵行纤维,向 内增厚形成4条纵行体线(背线和腹线各1,内含背、腹神经;侧线2, 中有一排泄管) 肌肉层——较厚,被4条体线分隔成4个部分,每个部分由许多纵肌细 胞组成,每个细胞基部含横行细纤维,染色较深,为收缩部,有收缩 机能;端部呈泡状,伸入假体腔,内含细胞核,染色较浅,称原生质 部 问题:虫体以何种方式运动?比较蛔虫和环毛蚓的体壁结构有何不同? 肠 是假体腔中横切面呈较大的扁圆形的管,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 胞组成。 问题:与环毛蚓比较,二者肠壁结构有何不同?
可以说在动物演化上,从环节动物开始,进入 了高等无脊椎动物阶段。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 解剖,说明前进性的发展是动物进化的主要方 面,并且,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在进 化中不断完善。
3
一、实验目的
● 通过对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的比较观 察,了解线虫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主要特 征的异同,以及这几类动物的进化过程。
切面,则可见肠壁背面下凹形成一槽,称盲道。 问题:盲道的出现有何意义?
肠壁 脏体腔膜——最外一层,黄色细胞 肠壁肌肉层——紧贴于肠上皮外,分内环肌和外纵肌 肠上皮——最内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论文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动物生物学实验)姓名:王瑞廷学号:2014312002 专业:生物科学指导教师:王茜摘要:利用解剖比较和显微镜观察横切装片的方法,对蛔虫与环毛蚓进行观察比较研究,比较其外形形态与内部结构,与课本所学对照,了解学习他们在外形特征和结构机能方面的联系与差异,同时学习二者在体分节、胚层分化、消化、运动和体腔上的特征,印证二者所属类群在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演化形式。
假体腔动物蛔虫,较无体腔动物更复杂、更高等;环节动物环毛蚓,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关键词:蛔虫环毛蚓比较解剖观察学习蠕形动物的一般解剖方法,通过蛔虫的解剖与观察,了解原腔动物的一般特征,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
环毛蚓虽与蛔虫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环毛蚓是自由生活种类,蛔虫营内寄生生活,在躯体结构上反映着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变化特点,也反映出假体腔动物与真体腔动物不同的结构特点,环毛蚓是真体腔动物,蛔虫是假体腔动物,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内部结构,反映出真体腔动物与假体腔动物的不同结构特点。
通过对这两种动物的解剖观察和比较,可以了解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的主要进步特征,以及动物各种器官结构和机能在相互联系中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猪蛔虫(Ascaris suum)浸制标本、蛔虫横切玻片、环毛蚓(Pheretima)浸制标本、环毛蚓横切玻片1.2实验方法比较解剖法显微观察法直接观察的方法画图分析1.3实验器材显微镜、蜡盘、解剖刀、解剖针、大头针、镊子2 观察结果与分析2.1 人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切片观察蛔虫(Ascaris suum)是无脊椎动物,原腔动物门(Protocoelomata ),线虫纲(Nematoda)蛔目(Ascaridida )蛔科( Ascarididae )。
实验六 蛔虫与及环毛蚓的观察
【注意事项】
注意解剖器械使用安全和卫生。 显微镜以4倍和10倍观察为主。 作业不用画出单个细胞形态,以组织和器官
描绘为主。
右手持小剪刀,在后两指夹持部位(约36节处)稍偏 背中线的右侧,由后至前剪开体壁,到前3~4 节更 要注意,不要剪断脑神经节。
将剖开的蚯蚓放于蜡盘一侧(注意:蚯蚓在蜡盘上的 固定位置应便于在解剖镜下观察),用镊子掀开体壁, 可见体腔为许多隔膜隔开。
在体末端处先用大头针固定虫体,一手用镊子捏住 体壁,一手用解剖针划开消化道与体壁之间的膈膜 联系,从后向前展开体壁,用大头针将体壁固定在 蜡盘上(每隔五节插一针,以便计数体节数,认出内 部器官所在的位置)。
实验五 蛔虫与环毛蚓的解剖 观察与对比
【目的要求】 (1)学习解剖蠕虫的一般方法; (2)了解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症以及蛔虫 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3)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环毛蚓 对穴居生活的适应。 (4)通过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 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 假体腔与真体腔
【实验材料】
(一)材料 蚯蚓,雌蛔虫横切切片,雄蛔虫横切切片,环
毛蚓横切切片,蚯蚓纵切切片。 (二)器具 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拭镜纸,常用解剖器械,
蜡盘,昆虫针。
【方法与步骤】
一、环毛蚓的外形观察
【方法与步骤】
二、环毛蚓内部解剖
解剖时,以左手的中指与食指夹住蚯蚓前段,拇指 与无名指夹住后段,背面向上。
【方法与步骤】
三、蛔虫的横切标本观察
【方法与步骤】
四、蚯蚓切片标本观察
【作业】
1、绘图:雄蛔虫横切面结构图 (标注角质层、背线、腹线、侧线、表皮层、精巢、贮
实验扁形线形和环节动物比较
二、实验内容: 1.解剖观察假体腔动物(蛔虫)。 2.解剖观察真体腔动物(蚯蚓)。 3. 比较观察蛔虫和蚯蚓。
三、实验材料、用品和仪器: 材料:
1.蛔虫雌、雄浸制标本;蛔虫的横切片;蛔虫卵装片。 2.环毛蚓浸制标本、环毛蚓横切片。 用品:解剖工具,蜡盘,大头针,95%酒精,擦镜纸、福尔 马林(即40%甲醛溶液)、酒精乙醚混合液。 仪器:光标显微镜;普通显微镜;体视镜。
环节动物(蚯蚓)
水蛭(蚂蝗)
蚯蚓生活史
填图: 图片中的寄生虫是什么?和它的幼虫是什么?
填图: 图片中是什么动物的横切?并注明其结构。
填图:图片中分别为什么动物的雌雄横切?你能区别吗?
作业:
1.绘图: 绘蛔虫及蚯蚓横切并注明其结构(各绘
一半),并注明其结构。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解剖观察两种不同体腔的动物。 2.通过对蛔虫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了解假体 腔动物的一般特征。 3.通过对环毛蚓(真体腔动物)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解 剖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4.通过对蛔虫(假体腔动物)和环毛蚓(真体腔动物)的 比较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 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实验二、扁形、线形和环节动物比较
一、扁形动物(涡虫、吸虫和绦虫)的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涡虫的采集和饲养方法,并熟识涡虫的形态结构, 从而了解扁形动物门的一般特性。通过涡虫的切割实验,了 解涡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 2.观察华枝睾吸虫和猪带绦虫,了解吸虫纲和绦虫纲的基本 特征以及由于寄生生活方式,在形态结构上引起的变化。
四、示范标本:蛲虫;钩虫;丝虫;铁线虫; 2.思考题:
1)如何区别真、假体腔? 2)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 3)通过解剖观察蛔虫及蚯蚓,列表比较两 种在外形、体壁、消化管等结构上的异同点。
实验九环毛蚓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
实验三蛔虫、环毛蚓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1.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2.通过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二实验内容1.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2.蛔虫和环毛蚓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比较。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一)材料环毛蚓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二)用品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载玻片,烧杯,滴管,清水。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取环毛蚓浸制标本,清水洗去药液,置蜡盘中,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
1.外形环毛蚓身体圆长,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之间有节间沟。
除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外,各节中部生有一圈刚毛,可用手触摸或用放大镜观察。
身体可分为前、后端,背、腹面。
性成熟个体有棕红色隆肿环带的一端为前端,前段第Ⅰ节为围口节,其腹面中央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环带位于第XIV~XVI节,身体末端的纵裂状开口是肛门。
颜色深暗的一面是背侧,除前几节外,背中线上每节间处有背孔。
将环毛蚓背面擦干,用手指轻捏身体两侧,有液体自节间沟被中线冒出处,即为背孔。
颜色淡的一面为腹面。
观察腹面前部,在V/VI~VII/IX节间沟两侧有2~4对横裂状受精囊孔,在环带的第I 节,即第XVI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第XVII节腹面两侧各有1个雄性生殖孔,在受精囊孔和雄性生殖孔附近常有小而圆的生殖乳突。
2.内部解剖和观察用剪刀沿身体背侧中线略偏右侧处剪开体壁,从肛门剪到口,用镊子在身体前1/3处向两侧掀开体壁,可见体腔中相当于体表节间沟处均有隔膜,将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
用解剖针划开肠管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将剪开的体壁向两侧展平,并在近切口处用大头针将体壁钉在蜡盘的蜡板上,约每五节钉一钉,左右交错,钉的斜度向外。
在XIX节往前,注意不要划伤生殖器官;XIV节往前的隔膜越来越厚,需用眼科剪将隔膜剪开。
加清水没过环毛蚓,依次观察。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1、消化系统
口腔:位于第1~3节内 咽:位于第4~5节内,梨形,肌肉发达 食道:位于第6~8节内,细长形 嗉囊:位于第9节前部,不明显 砂囊:位于第9~10节,囊壁富肌肉,较发达 胃:位于第11~14节内,细长管状。外方被贮精囊包围,将贮精囊掀 开即可看见 肠:自第15节向后均为肠,直通肛门 盲肠:第27节向前伸出,1对,角状
肛门(雌性) 近后端腹面约2mm处 生殖孔
雌性生殖孔:位于身体前1/3稍后的腹线上 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一,称泄殖孔(位于体末端稍前的腹面, 有时能看到从孔内伸出的两根交接刺)
(二)蛔虫的内部解剖
分清蛔虫的前、后端,背、腹面,将其腹面向下置于蜡盘中,用大头针将蛔 虫前后端固定 左手食指、中指分开轻按虫体,右手用解剖针从虫体前端略偏背线处向后小 心划开体壁直到体末端 用镊子拉开两侧体壁,用大头针将体壁边缘固定在蜡盘中 加清水没过虫体,用解剖针小心将器官稍加分离 注意事项 解剖针不要刺入太深,以免损坏内部器官 大头针左右交错,向外倾斜45° 雄虫体后端弯曲,解剖时更须小心 切勿弄断
(六)环毛蚓的横切面玻片标本观察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略) 三、结果与讨论
1、根据实验观察,列表比较蛔虫和环毛蚓在外形、体壁、 消化管及体腔等结构上的异同点。 2、绘制环毛蚓链状神经系统结构图。
实验报告
四、问题与思考 1、根据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说明无脊椎动物消化管结构和机能 的演变,及其与真体腔形成的关联。 2、根据实验观察,思考总结环毛蚓的哪些特征反映了对穴居生活 的适应,并加以说明。 3、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
2、循环系统
背血管:消化管背线的1条长血管 腹血管:消化管腹面的1条略细的血管,从第10节起有分支到体壁上 心脏: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共4对,分别在第7、9、12、13节 内 神经下血管:位于腹神经索下面的1条很细的血管。小心地将肠管和 腹神经索掀开,可看到此血管 食道侧血管:位于体前端消化管两侧的1对较细的血管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比较4
1.讨论与结论1.比较蛔虫与环毛蚓体壁结构的异同点,思考体壁组织与这两类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相关性.蛔虫虫体壁内为广阔的角质膜,其内充满了体腔液.由于虫体表面被以角质膜,只有纵肌和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这些结构决定了蛔虫的运动机制.因为角质膜不能扩展以释放压力,肌肉结构总是呈部分收缩状态去压缩不意压缩的液体,致使虫体内部压力较大.这种假体腔的体腔液构成了流体静力骨骼(hydrostatic skeleton).由于蛔虫体壁无环肌颉抗纵肌作用,它可提供颉抗纵肌活动所必须的支撑.当虫体一侧纵肌收缩,压迫角质膜收缩的力通过假体腔液被传到虫体另一侧,肌肉迟缓角质膜伸展时虫体恢复原位.如此通过假体腔的流体静力骨骼传导的压力变化来颉抗肌肉活动,这样虫体产生背腹方向的摆动或拍打运动.环毛蚓刚毛的基部有肌肉与之相连,由于肌肉收缩可使刚毛伸缩或改变方向.蚯蚓蠕动时,体前端的环肌收缩,身体伸长变细,推动前端前进,在前端的刚毛锚定,然后纵肌收缩,环肌舒张,体缩短变粗,拉动后端向前,这样沿着整个身体的收缩波使其逐渐向前运动.即蚯蚓的蠕动运动和挖洞活动主要依靠体壁环肌和纵肌的交替收缩,在流体静力骨骼和刚毛的辅助作用下完成的.2.蛔虫与环毛蚓都为两侧对称体型,两侧对称形式的出现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体背面发展了保护功能,背腹面发展了运动功能,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2.蛔虫没有分解现象,只有体表有横纹;环毛蚓为同律分节,分节现象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增强了运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是动物特化的开始;内部结构开始出现生理分工.3.蛔虫为假体腔动物,环毛蚓为真体腔动物.假体腔和真体腔在形态结构,发生和功能上各有何异同,真体腔的出现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形态结构最大的区别是肠壁是否有肌肉.假体腔又名原体腔,是由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来的.假体腔仅在体壁上有中胚层来源的组织结构,在肠壁外无中胚层分化的结构,没有体腔膜.假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或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假体腔加大了运动的自由度,为消化、排泄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分化提供了空间,体腔液对全身的物质循环和分布有重要作用,对运动起着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真体腔的形成:在胚胎或幼虫期,由端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左右两个中胚层带,继续发育,左右中胚层带内逐渐充以体液,并分解裂开,形成每节一对体腔.这样,真体腔位于中胚层之间,是由中胚层裂开形成的腔,故又名裂体腔(schizocoel).每个体腔继续发育扩大,其外侧的中胚层附在外胚层的内面,分化成肌肉层和体腔膜(peritoneum),与体表上皮形成体壁;内侧的中胚层附在内胚层的外面,分化成肌肉层和体腔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真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其内含有体腔细胞(coelomocyte),有内部防卫功能,有的体腔细胞含有血红蛋白,也有气体运输功能.环节动物的体腔液具有强有力的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真体腔的出现提高了运动的灵活和有效性,而且促进了动物结构和机能多方面的复杂化、完善及进一步发展.如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加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进而促进消化管分化为明显的前肠、中肠和后肠.同时由于结构复杂化,简单借助体腔液循环输送营养物质已不敷用,由由此促进了循环系统的出现和排泄系统的发展.又由于各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完善,也增强了对机体精细调控的需要,逐渐的促进了神经系统的进一步集中和发展.此外,真体腔的结构减少了受损伤的影响,如果有一个体节或少数几个体节受到伤害,其临近的体节由隔膜将其与受伤的体节隔开,仍能保持接近正常的机能,使动物免于床上或死亡.4.蛔虫与环毛蚓消化系统各有什么胚层发育而来的?各有何功能?盲道出现的意义,消化管壁肌肉的出现对消化方式有何影响?蛔虫具有有口有肛门的完全消化管.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口、咽、食道)和后肠(直肠、肛门)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中肠来自内胚层,是主要消化、吸收的场所.消化管的前端有一特化的肌肉性咽,适于取食,这样从口摄入食物,使其能被机械的破碎、消化、吸收和形成粪便,有序的连续从前向后端移动,最后排出粪便.蚯蚓的消化系统比较复杂,前肠、中肠、后肠分化明显,包括口、口腔、咽食道、嗉囊、砂囊、胃、肠、直肠和肛门,并有咽腺,盲囊腺.在摄食和消化食物的时候各有其不同的功能,食道钙腺有调节离子平衡的功能.由口至砂囊是由外胚层形成的,属前肠.(胃)肠来源于中胚层,属中肠.直肠来源于外胚层.食物进入口腔,咽部有单细胞咽腺分泌粘液和蛋白酶,可湿润食物和初步消化,有厚壁肌肉性咽的肌肉收缩,咽腔扩大,使咽部如吸管一样将食物吞下.咽后为一短而细的食道,其壁有钙腺,能分泌钙离子到消化管,可中和酸性物质.食物经食道进入薄壁的嗉囊,暂时储存,然后进入砂囊,在砂囊内由于囊壁肌肉收缩和囊内壁厚的角质膜的摩擦,可将食物磨碎.其后为肠(在肠之前较细的部分称为胃)消化吸收主要在肠内进行.在肠壁背侧中央凹陷成一纵沟称为盲道,可增加消化吸收面积.在肠的两侧向前伸出一对锥形盲囊,能分泌多种酶,为重要的消化腺.肠之末端变细较短(有人称之为直肠),无盲道,无消化功能,开口于肛门,属后肠.不能消化的食物连同大量的泥土排出体外,称为蚓粪.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加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进而促进消化管分化为明显的前肠、中肠和后肠.5.蛔虫没有专门的循环系统,而环毛蚓有循环系统。
虫类解剖
二、实验内容
1、水螅横、纵切片标本的观察。(重点) 2、涡虫整体及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重点) 3、猪蛔虫浸制标本的形态观察与内部解剖,蛔虫的横切
玻片标本观察。(重点、难点) 4、活体蚯蚓的外形、运动及生活习性观察,解剖活体环
毛蚓,观察其循环系统,浸制环毛蚓标本的外形观察与 内部解剖,蚯蚓的横切玻片标本观察。(重点、难点) 5、腔肠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常见种类浸制标本的示范观 察。
蛔虫和蚯蚓标本的形态观察与内部解剖
[比较要点和思考提示] 1、蛔虫和环毛蚓的外形比较 环毛蚓和蛔虫外形的主要不同点。思考:环节动物体节
和刚毛的出现有何进步意义。 2、消化系统比较 环毛蚓和蛔虫消化管形态功能的相同点及消化管的分化
程度。思考:消化管进一步分化的意义。 3、横切面的比较 环毛蚓和蛔虫体壁结构的异同点。思考:体壁组织结构
与这两类动物身体运动的相关性。 环毛蚓和蛔虫消化管壁组织结构的异同点。思考:消化
管壁肌肉层的出现与消化方式的关系,以及盲道出现的 意义。 环毛蚓和蛔虫体腔位置与构造的异同点。思考:真体腔 出现的意义。
作业
绘蛔虫横切面图,并标注结构名称。 根据实验观察列表比较蛔虫和环毛蚓在外
形、体壁、消化管、循环系统、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及体腔等结构上的异同点。
三角涡虫染色标本
Goodbye!
切面,则可见肠壁背面下凹形成一槽,称盲道。 问题:盲道的出现有何意义?
肠壁 脏体腔膜——最外一层,黄色细胞 肠壁肌肉层——紧贴于肠上皮外,分内环肌和外纵肌 肠上皮——最内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
问题:肠壁结构与消化方式和消化效率有何联系?
(四)环节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真体腔:为体壁和肠壁之间的腔,壁体腔 膜和脏体腔膜,即为真体腔的体腔膜。 体腔内,在肠的背面有一背血管,腹面有 一腹血管,腹血管之下有一神经索,神经 索下有一神经下血管。 问题:真体腔的形成有何意义?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动物生物学实验)姓名:薛晶学号:2014312048 专业:生物科学指导教师:王倩二、摘要:利用解剖比较的方法,根据对蛔虫与环毛蚓的观察比较,了解其对称形式、分节现象、体腔、消化系、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演化形式.三、关键词:蛔虫环毛蚓比较解剖四、正文1.前言:环节动物是典型的真体腔动物,代表动物蚯蚓虽与蛔虫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蛔虫(假体腔动物)和环毛蚓(真体腔动物)的比较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真体腔与假体腔动物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主要区别及真体腔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意义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猪蛔虫(Ascarissuum)、蛔虫横切玻片、环毛蚓(Pheretima)、环毛蚓横切玻片为实验材料2.2实验方法:解剖并绘图分析观察到的各个系统结构。
2.3仪器:解剖针、镊子、解剖刀、蜡盘、剪刀、大头针、显微镜、培养皿、滴管。
3.结果与分析3.1猪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组织切片观察3.1.1猪蛔虫的外形观察蛔虫体呈圆筒形,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体表有很多的细的条纹,表面有角质膜,雌虫体较粗大,躯体前端钝,后端尖.雄虫较细小,后端向腹面弯曲.口呈三角形,位于中央,其周围有三个突起的唇瓣,背面的一个较大为背唇,腹面的两个较小为腹唇.在背唇的两侧各有一个感觉乳突,腹唇只有一个乳突,位于腹唇外缘中央处在身体的背、腹及两侧的正中各有一条细线.背面的背线较细,隐约可见,腹面的腹线呈白色,较明显,两侧的侧线较粗,呈褐色,很明显.生殖孔和肛门:雌性生殖孔一个,为前1/3稍后腹线上的一个缢陷;肛门位于后端稍前腹面.雄性生殖孔和肛门合成一个共同开口,称为泄殖孔,位于体末端稍前的腹面,有时能看到从孔内伸出的两根交接刺。
3.1.2蛔虫解剖将蛔虫捏在手中,在后端略偏背线的一侧将剪刀头小心插入,由后一直剪至前端(剪时剪刀头向上翘,以免损坏内部器官).待体壁剪开后,用镊子拉开两边的体壁,用大头针分别钉在蜡盘上,插针以45°的倾斜。
实验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性别特征比较
头部结构比较
蛔虫是雌雄异体的生物,而环毛蚓是雌雄 同体的生物。
蛔虫的头部具有口吸盘和顶突等结构,而 环毛蚓的头部没有明显的附着器官,但具 有感觉器官。
03
蛔虫和环毛蚓的组织结构
蛔虫的组织结构
表皮层
蛔虫体表覆盖一层角质层,具有保护作用。
中胚层
蛔虫的中胚层发达,包括肌肉层和各种器官, 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比较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结构,探究两者在形态、组织、器官等方面的异同点,为深入理解这两种动物的生 物学特性和演化历程提供依据。
研究意义
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动物学、演化生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同时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 更为准确的实验动物模型,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蛔虫的消化系统适应于寄生生活, 而环毛蚓的消化系统适应于土壤生 活。
06
实验结论
比较结果总结
形态特征
蛔虫和环毛蚓在形态上有显著差异。蛔虫通常呈细长圆柱 形,而环毛蚓则呈圆筒形。此外,蛔虫具有更为明显的肌 肉层,而环毛蚓的肌肉则相对不发达。
消化系统
蛔虫的消化系统更为复杂,包括口器、食道、胃和肠道等 部分。而环毛蚓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主要由食道和肠道 构成。
对生态环境的启示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蛔虫和环毛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其比较解剖结果提醒我们生态平衡的 重要性。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可 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了解蛔虫和环毛蚓的生态位和生存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对 它们的影响。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方法:背面朝上,从体末端稍偏背 中线向前划开体壁,用镊子拉开体壁, 大头针倾斜错位固定。 内部观察: • 消化系统:管状; • 生殖系统:由细到粗
–雄性: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开口于体末端; –雌性:卵巢—输卵管—子宫,开口于身体前1/3处。
蛔虫横切面观察:原腔动物 • 角质膜:非细胞结构
• 体壁:包括表皮层和肌肉层,背腹线, 侧线 • 原体腔:位肌肉层和肠道间,体壁无体 壁膜 • 肠道:肠壁比较薄,不含肌肉组织
储精囊
精巢
输精管 子宫
卵巢 输卵管
雄性横切
雌性横切
体腔内分布的生殖系统: ♀有卵巢,输卵管和子宫; ♂有精巢,输精管和储精囊。
3、环毛蚓的外形、内部解剖和横切面观察
• 环毛蚓外形:身体 同律分节,前后端 区分,环带(生殖 带14-16体节),受 精囊孔(6-9体节), 节间沟中有刚毛, 雌雄同体。
背血管
环血管
腹血管环毛蚓横切面观察注意事项 解剖针划开蛔虫体壁时,不要刺入太深,以免损 坏内部器官。剪开环毛蚓体壁时,注意避开背中 线处的背血管,以及剪刀尖稍向上挑起,以免损 伤内部器官。 浸制标本中生殖管道较脆,在分离观察时,须仔 细,以免将管道弄断。 剪开环毛蚓身体前端体腔隔膜时,勿损伤生殖器 官。雄性精巢囊内的精巢和精漏斗,以及雌性生 殖器官都很小,须仔细分离进行观察。
实验对象与器材
涡虫活体、蛔虫、环毛蚓标本和 横切片
解剖工具,双筒光学显微镜,培 养皿
实验步骤
1、涡虫的观察和再生实验;
2 、蛔虫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切 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3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 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1、涡虫的观察和再生实验 横切片观察:无体腔动物
o 体壁为皮肤肌肉囊
o 中部为内胚层形成的消化道,多分支
o 实质组织充满消化道和皮肌囊间。
体壁 消化道 实质组织
涡虫的再生实验
涡虫培养 选择体形较大个体,长约 3cm的涡虫, 培养皿培养; 培养用蒸馏水或河水; 手术后涡虫置阴暗处,每2-3天换水, 1-2周完成再生。 手术刀用75%酒精消毒。
体腔动物的系列实验
绍兴文理学院生物科学系
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涡虫再生研究的基本技术 方法,加深对动物再生的理解。 学习蠕形动物的一般解剖方法。 通过涡虫、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与 观察,了解无体腔、假体腔和真体 腔的特征。
实验原理
涡虫以再生重建失去的身体部分。 涡虫、蛔虫和环毛蚓分别是无体腔 动物、假体腔动物和真体腔动物的 代表 通过三种动物的解剖观察和比较, 了解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在相互联系中向前发展。
切割实验:用滴管吸取
涡虫放在载玻片上,待
虫体伸展到最长用手术
刀在预定位置切割,刀 口要平直,自行设计一 定的切割样式,定时观 察各切口再生现象。
切断实验:将涡虫 横切数段,观察各 段再生情况; 将涡虫纵切两份, 观察再生情况; 自行设计切断样式, 观察再生情况
2、蛔虫的外形、内部解剖和横切面观察 • • • • • 蛔虫外形观察 身体不分节 前圆后尖 雌雄异体 区分头尾和背腹侧线
思考题
记录并分析涡虫再生结果; 绘蛔虫和环毛蚓部分横切面结构图; 阐述线状无脊椎动物解剖要领。
• 解剖方法:背面朝上,从体后端稍偏背 中线向前剪开,用镊子拉开体壁,大头 针倾斜错位固定。
•生殖系统
纳精囊
精巢 储精囊 卵巢 输卵管
输精管
前列腺
神经系统:索式神经系统 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
消化系统: 肠盲囊为消化腺 口—咽—食道—砂囊—胃—肠道—肛门
循环系统:4对环血管,位于7、9、12、13体节 背血管—心脏(环血管)—腹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