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手艺—中原民间手工艺剪纸发展现状

留住手艺—中原民间手工艺剪纸发展现状
留住手艺—中原民间手工艺剪纸发展现状

留住手艺—中原民间手工艺剪纸发展现状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剪纸的流派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方派,代表为广东佛山剪纸.武汉民间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

北方派,代表为山西剪纸、陕西民间剪纸和山东民间剪纸。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

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剪纸欣赏(40张)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16333演示教学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 展16333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中华文化不唯有经史子集,书画琴棋等高雅艺术,更有扎根乡土,醇厚朴实的民俗文化。剪纸艺术可谓民俗文化的代表,来源于生活也超越生活。它呈现一个民族的生命繁衍意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美学价值,哲学思考,以及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工业大发展,活态剪纸文化如涸辙之鲋处境危急。人们转而寻求新的价值观,不再崇尚原来的乡村文化。窗棂墙壁上的剪花几乎都变成明星的海报;农村妇女更热衷于购买服装,对剪纸刺绣的热情和需求渐渐淡化;众多民俗活动成为旅游业的商品,追逐市场,急功近利;老一辈剪纸艺术家陆续辞世,民间剪纸艺术后继乏人。民间剪纸艺术的生存状况实在堪忧。 剪纸是民间生活土壤上长出的一棵生命树,失之则将失去我们民族文化无价的珍宝。对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重兴剪纸文化。剪纸是一种传统的回归,更是一种美好心灵与精神世界的回归。都市化的生活渐渐扭曲了我们的价值观,马克思.舍勒如此描述人们的精神境况:“个人的精神生活变得异常贫乏,人的“意志能量”不再“向上”仰望,而是“向下”,向永远填不满的物欲之壑“猛扑过去”。”而回归传统能为我们的精神找到方向。很多剪纸大师一生

受尽磨难,却在翻飞的纸花中清晰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他们一拿起剪子就进入一种与世隔绝的奇妙世界,“花”开人心动,心想“花”亦开,越剪越喜乐。剪纸大师库淑兰边剪边唱,心里充满阳光,她在剪纸中创造一种生命的感动,也把阳光和温暖传递给欣赏作品的读者。优秀的文化艺术需要不断传承下去,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血脉。 当今社会民俗文化在衰弱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民俗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但很多民俗展示形式只是将民俗文化从其特定的背景中离析出来,仅仅关注艺术审美。而民间艺术的美是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民族情感血脉交融的,将民俗文化从它生长千年的沃土连根拔起必会使其枯萎,使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读和扭曲。所以重兴民俗艺术不能只是表面上的宣传,而需要从文化本体上开拓它的源泉。 我赞同将文化落脚于“自然-人-社会”的整体系统,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乔晓光提出民间剪纸艺术最好的传承方式“原生态传承、教育传承和当代生活形态好艺术形态传承”。一方面将剪纸艺术的整体文化展示给大众,提倡回归传统。提倡传统节日多应用剪纸装饰,多举办剪纸艺术展,校园开展剪纸、刺绣等民俗课程,激发

民间剪纸论文定稿版

民间剪纸论文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平面元素浅析 内容摘要: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部分继承了人类神秘的原始思维,一方面在漫长、封闭的空间孕育。民间剪纸图形根植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民间剪纸从民族传统中走出来不是简单的重复移位和变异,而是从传统艺术中提取元素,以现代创造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剪纸图形既保留本土艺术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全新的视觉形象和视觉效果。? 关键词:剪纸艺术平面构成?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艺术形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但是它不是简单意义上客观事物的重复和真实再现,而是民间艺人根据诸多方面对事物原形进行大胆想象,用艺术的手法提炼、加工、再创造的结果。中国民间剪纸这种意象造型的理念是现代平面设计所推崇的,平面构成又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方式,它与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民间传统艺术的传达方式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平面构成元素。把剪纸与平面构成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深化对传统艺术的价值认识,有助于弘扬传统艺术;同时,平面构成也可以借鉴剪纸艺术,丰富扩展自己的传达方式。 中国民间剪纸造型,从民族传统中走出来,不是简单地重复移位和变异,而是从传统艺术中提取元素,以现代创造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剪纸图形具有全新的视觉形象和效果。 透过传统图形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图形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的冲击下不断地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所在。因此,要使中国的传统图形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的起源与简史

中国民间剪纸的起源与简史 剪纸艺术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顶礼膜拜。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把种种神秘现象都看作是天命鬼神的行为,予以祭祀、膜拜、占卜,祈求神灵的护佑和赐福,于是产生了原始的巫教仪式和原始的巫教文化。 从周代起,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宗教由巫教的天命鬼神观念逐渐转向礼教的宗法伦理观念。人们开始尊重礼制,凡事都要进行典礼仪式。这种礼仪活动进一步发展了巫仪活动,我国的民间剪纸就是伴随着种种礼仪活动应运而生。 剪纸是我国先贤运用智慧,广集才艺的产物。它是一种用纸剪出各种形象的民间艺术,形式小巧,体现淳厚朴实的民族风格和寓意深厚的内涵。剪纸艺术是存在于人民之中的古老艺术,是一种艺术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强烈的夸张性和丰富的装饰性,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的来历、习俗: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

剪纸大赛细则

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征集规则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鼓励剪纸艺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创新传统技艺,弘扬民族文化,描绘美丽中国,挖掘、整理中国剪纸的经典之作、代表之作;发现、包装中国剪纸的新人之作、创新之作,特举办“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 此次大赛将着力体现社会化参与、生活化设计、教育化传承、品牌化传播的总体思路,积极创新剪纸艺术传承新路。探索和建立导入公众的展览设计,融入生活的艺术设计,走入市场的作品设计。用剪纸大赛的独特载体,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一、主办者 本征集活动的主办单位为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承办单位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组委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具体负责剪纸作品的发动、征集、评选和展示等具体运营工作。 二、征集时间 本次征集活动于2016年6月10日开始,于2016年8月25日截止(以下简称“截止时间”)。任何于截止时间之后送达作品者,无论何种原因,均不具有参赛资格。

三、应征者. 1、世界各地(不限国籍)的喜爱、从事剪纸艺术创作的各界人士、在校学生、社会机构、艺术工作室等个人、机构均可参加(不包括国家级、省级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 2、凡参加比赛的创作者,需按应征类别填写并签署《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参赛报名表》(以下简称“报名表”)和《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参赛者承诺书》(以下简称“承诺书”),并按本规则规定的时间和方式送达参赛作品的。 3、只接受手工制作的作品参赛,机器制作、批量生产的作品不得参赛。 4、任何参与本比赛组织和评选工作的个人和机构,均不具有参赛资格。 5、参赛者不能以任何方式使社会公众认为其与组织者有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关联,也不能在未经组织者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就其参赛作品进行公开宣传。 四、征集作品 1、对于每一件参赛作品,参赛者应提交包括参赛作品、《报名表》和《承诺书》等三份文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份文件或其中任何一份文件不符合本规则规定者,概不符合应征条件。 2、作品递交要求 一件参赛作品应提交一份《报名表》和《承诺书》,由参赛者填写并签署(参赛者为团队的,需所有创作者签署;为机构的,须由授权

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和分类

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和分类 ?剪纸,又叫刻纸,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剪纸的历史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 ①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 弧形装饰物。 ? ②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 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在新疆高昌故城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两张团花剪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剪纸作品,该剪纸材料为麻料纸,呈折叠状,供祭祀所用,其艺术表现已相当成熟。 ?北朝团花剪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剪纸作品。 ?西汉时,人们开始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前156—前87)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汉武帝思念不已,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为其招魂。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唐(公元618一907年)时期,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 ?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 ?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人胜”剪纸。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图案是镂空花样。 ?④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唐代的“人胜”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长沙出土的汉代金箔刻花图样。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与品种的丰富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还有灯彩、茶盏的装饰。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 ?。 ?蓝印花布工艺制作中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而得的;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也采用了剪纸的技法,有阴刻、阳刻之分。 ?宋代周密(1232—约1298)撰写的《志雅堂杂钞》中,记载了一位叫俞敬之的剪纸艺人,他是中国剪纸发展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艺人。 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走向成熟,并进入鼎盛时期。民间剪纸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

中国民间剪纸的区域特色

中国民间剪纸的区域特色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征各式各样,其寓意、布局、派别等特征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世代创作,积累而形成的文化,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主体艺术形式之一。剪纸所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着广大人民的文化和审美情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传统的民间剪纸强烈地显示出“生命追求”和“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其创作动机不是纯审美的,而更多的是为了物质实用,同时,它与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各地区的文化、经济、地理、气候等因素不同,所以各地区所创作的剪纸在风格、形态等上也存在差异,展现出个地区的风采、特色。下面让我们来谈谈产生于地域广阔的中国的剪纸在区域上的特色。 北方民间剪纸特色 北方的民间剪纸以山东、山西和陕西的民间剪纸尤为出名。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山东胶东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 陕西民间剪纸的历史悠久漫长。当地的剪纸,远离皇家,远离贵族,只钟情民间的瓦房和窑洞,只钟情布满沧桑的脸庞和结满老茧的双手。陕北高原的窑洞,特大的窗户,面对一爿阳光,是剪纸艺术最好的位置。一批批民间剪纸艺术家也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地、悄无声息地在这片黄土地上诞生着、成长着,一代又一代。她们多是农家妇女,文化不高,从女娃剪成姑娘,一把剪犹如一枝生花的妙笔,剪什么像什么,有的不须着色,不须描底,黄土地的百般风情令世界各国旅人叹为观止。 就民间艺术的丰富及保留远古文化内含的质量而言,秦晋两地同是令人不可轻视的宝地。然而,山西的地理位置更易于接受八面来风。因此民间剪纸就绝不仅仅是老辣苦涩的远古艺术因袭或传承。而是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透乘巧的酸甜味。这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酿成了剪纸艺术戏中有戏颇耐品尝的余味。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南方民间剪纸特色 南方剪纸的特点如南北地域的风土人情一般,南方剪纸构图精美,刀法细腻,形象重逼真。南方剪纸较有特色的是广东、云南、贵州这几个地区。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其利用本地

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及作用

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及作用 【摘要】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关键词】剪纸;作用 一、引言 中国剪纸的生产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假如从迄今发现为最早的剪纸实物《对马》、《对猴》(约做于公元460年—551年)算起,也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时间了。在漫长的岁月里,剪纸以其特殊的形态、性质和功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民俗活动形影不离,密不可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剪纸有喜花、寿花、礼花、鞋花、枕头花、刺绣花样和家具贴花、顶棚花;节日活动中有窗花、门笺和灯笼花;祭祀活动中有供花、纸钱和烛台花等等。即使是封建士大夫、达官贵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剪纸同样无处不在。如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记载:“立春日,士大夫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宋高承所撰《事物纪原》记载:“唐中宗景龙中(公元707—709年),立春日出剪彩花。又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内出彩花,人赐一枚。”可以说,剪纸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从某种角度来讲,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艺术。难以想象,人们缺少剪纸,生活将会是何等的黯然无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以剪纸为代表的民间美术,作为渊源和基础,哺育、滋养了众多的艺术门类,为那些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的产生、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历代那些富于创造性的美术家,几乎莫不从中汲取养份来丰富他们的学识,而后在艺术上开拓出新境界、新天地。没有民间艺术,何来宫廷美术、文人画家? 尽管剪纸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作着特殊的奉献;尽管唐代有过一本叫《四大奇书》的书曾把“剪(剪纸)、刻(雕刻)、画(绘画)、写(书法)”列作四大家,并把剪纸尊为第一位,然而,由于宫廷画家和文人美术家的不屑为之,作者大多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剪纸虽然生命力旺盛,却只能象山野之花,年年岁岁,自生自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剪纸的发展及其现状 自1942年后,剪纸受到了古元、夏风、江丰等许多美术工作者的关注,他们对剪纸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改革,为我国剪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才有了质与量的很大的飞跃。 到了今天,研究、创作剪纸活动日益活跃,这门古老的艺术呈现出一派生机。在国家名片—邮票、银幕以及广告海报、书籍装帧、插图、报刊、舞台美术、连环画、年历、书签、火花、明信片、贺卡和居室装潢、时装设计、印染、陶瓷等领域,在国际文化交往中,都可见到剪纸的身影。其应用范围之广泛,实用价值之大,怡情、娱乐功能之强,非其他艺术可比拟。尤其在国家一些重大节日,剪纸能手被请上高等学府的讲坛传授真经,剪纸展览亮相国家最高的艺术殿堂,剪纸书藉不断问世,各级研究、创作机构和网络传媒机构纷纷建立,各类剪纸艺术节层出不穷,电视台、电台在黄金时间频频介绍有关剪纸的新闻和专访,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剪纸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在这个貌似繁荣的景象背后,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另一个极不和谐的现象。 在国家举办的全国性美术结合大展或其他大型艺术展览活动中,剪纸尚无一席之地。二、三十年前,不少剪纸作者都是仰仗全国性美术大展成的名,《美术》月刊也常常大量发展剪纸作品和刊登介绍文章。而现在,《美术》月刊几乎见不到剪纸和有关文章的踪影,剪纸作者要想加入美术家协会更是难如上青天。上行下效,各类美术刊物、各级美术展览也都十分排斥剪纸。剪纸似乎已被美术界拒之门外,打入另册。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1、历史偏见。作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阅读答案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6.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我们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其产生就是象征性的装饰物,作者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功利目的。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能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从艺术角度看,它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种情趣的获得是因为剪纸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物就是民间剪纸这一载体,承载着艺术上造型形式的传承和其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C.蛙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虽然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在民俗文化中保持着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D.蛙因其丑陋的形态常被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保护神,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题材,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民间剪纸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知识讲解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 展

精品资料 剪紙藝術の現狀和發展 中華文化不唯有經史子集,書畫琴棋等高雅藝術,更有紮根鄉土,醇厚樸實の民俗文化。剪紙藝術可謂民俗文化の代表,來源於生活也超越生活。它呈現一個民族の生命繁衍意識、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美學價值,哲學思考,以及一個民族の精神核心。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工業大發展,活態剪紙文化如涸轍之鮒處境危急。人們轉而尋求新の價值觀,不再崇尚原來の鄉村文化。窗櫺牆壁上の剪花幾乎都變成明星の海報;農村婦女更熱衷於購買服裝,對剪紙刺繡の熱情和需求漸漸淡化;眾多民俗活動成為旅遊業の商品,追逐市場,急功近利;老一輩剪紙藝術家陸續辭世,民間剪紙藝術後繼乏人。民間剪紙藝術の生存狀況實在堪憂。 剪紙是民間生活土壤上長出の一棵生命樹,失之則將失去我們民族文化無價の珍寶。對此我們非常有必要重興剪紙文化。剪紙是一種傳統の回歸,更是一種美好心靈與精神世界の回歸。都市化の生活漸漸扭曲了我們の價值觀,馬克思.舍勒如此描述人們の精神境況:“個人の精神生活變得異常貧乏,人の“意志能量”不再“向上”仰望,而是“向下”,向永遠填不滿の物欲之壑“猛撲過去”。”而回歸傳統能為我們の精神找到方向。很多剪紙大師一生受盡磨難,卻在翻飛の紙花中清晰地找到自己の精神歸宿。他們一拿起剪子就進入一種與世隔絕の奇妙世界,“花”開人心動,心想“花”亦開,越剪越喜樂。剪紙大師庫淑蘭邊剪邊唱,心裏充滿陽光,她在剪紙中創造一種生命の感動,也把陽光和溫暖傳遞給欣賞作品の讀者。優秀の文化藝術需要不斷傳承下去,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斷了血脈。 當今社會民俗文化在衰弱中受到越來越多の重視,很多民俗藝術登上了大雅之堂。但很多民俗展示形式只是將民俗文化從其特定の背景中離析出來,僅僅關注藝術審美。而民間藝術の美是與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民族情感血脈交融の,將民俗文化從它生長千年の沃土連根拔起必會使其枯萎,使民眾對傳統文化產生誤讀和扭曲。所以重興民俗藝術不能只是表面上の宣傳,而需要從文化本體上開拓它の源泉。 我贊同將文化落腳於“自然-人-社會”の整體系統,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主任喬曉光提出民間剪紙藝術最好の傳承方式“原生態傳承、教育傳承和當代生活形態好藝術形態傳承”。一方面將剪紙藝術の整體文化展示給大眾,提倡回歸傳統。提倡傳統節日多應用剪紙裝飾,多舉辦剪紙藝術展,校園開展剪紙、刺繡等民俗課程,激發青少年對剪紙の興趣,培養新一代剪紙傳人。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創新,尋找新の創作題材,剪紙載體。在載體上可從紙質延展到金石木材雕刻,服飾,室內裝修。在題材上可以契合當今時事,在剪紙中表達對世界變化の感悟和思考,如喬曉光曾將中國剪紙用於舞美設計,重新詮釋易蔔生の經典劇《玩偶之家》,他還為文學作品《白鯨》創作剪紙,只要有生活就會有無窮の創作題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高中美术 中国民间剪纸教案

各异的风土人情 ——中国民间剪纸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在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湘美版)《各异的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与补充。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的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南方剪纸精巧秀丽。剪纸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 教学目标: 1、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2、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剪纸作品的内涵及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教师出示湘西苗族挫花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苗族挫花属于剪纸作品一种。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三)学习新课 1、感受体验: 活动一: 设置一个剪纸作品艺术展,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作品展,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充分的感受剪纸作品的艺术魅力及作品特点。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问题:归纳出剪纸作品的题材种类有哪些? 学生回答:吉祥图案、人物、动植物、风景、故事或传说。 2、民间剪纸作品的寓意 民间美术作品中寓意深厚,蕴含着朴素的理念。这种象征寓意在民间美术作品随处可见。有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的,如:莲(连)年有鱼(余);有采用比喻方式表达的,如:石榴喻多子等等。 给出几幅作品,让学生欣赏。通过思考讨论,说出作品的寓意。 3、剪纸艺术的特点 通过照片和剪纸作品对比,让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剪纸作品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剪纸作品的特点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 4、剪纸的表现形式 设计一个连线题,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找出与图案相对应的文字。 表现形式有: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5、剪纸的派别 出示南北剪纸各一张,从形式上进行比较,问:为什么两张作品有这么大的差异? 看两个视频舞蹈:陕北的腰鼓,南方的《雨巷》。 学生思考,南北人民生活的差异,与之相应的民间艺术的差异。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点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点

优美、粗犷有力、流畅生动、拙朴古雅等不同的特点。如张永寿创作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 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民间艺术家们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手里就会失去灵活性。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准确。在刻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们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剪纸造型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由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用剪流畅,自然通顺,变化多端,走剪或方或圆,或实或虚,阴去阳留,这些都需要艺人对纸性的把握,对剪的运作恰到好处,这样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三、线条与装饰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剪纸所用的材料,性娇柔,

易起皱,易断损,剪完后要“提得起,贴得上”,所以就形成了阳纹剪纸线线相连,阴纹剪纸线线相断的特点,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剪纸艺术的目的决定了它的装饰性。一幅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味,应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另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关系,剪纸作品中一些特有的技法如“月牙”,“锯齿纹”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明的民间艺人很懂得这一特性。剪人物,很留意衣纹的花饰;剪黄牛,很留意牛毛的旋涡纹;剪一只小兔子,可以替·lO8·它加上一朵桃花;也可在鹿角间配一朵梅花等等。装饰的方法可谓千变万化。 四、写意与寓意剪纸的写形方式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模拟客观对象,而是凭印象中对表现对象的理解,强调动势情态的整体表现。所以剪纸造型趋于传情而不在写形,重于写意而不在写实。远近人物可以等大,人与鸟可以同高,一只眼可以装饰整张脸,甚至人物鸟兽都可以摆脱原本形态,而只抽象为一帧帧点、线、面的组合结构。现实的客观对象完全服从于艺人手中的剪刀和那一方小纸片。 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然而它们却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的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龙凤吉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和神圣。《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肥猪身上的装饰花纹,用一群小猪组成,象征“多子”。《老鼠嫁女》寓意人丁兴旺,多子多孙等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尽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有人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

美术学毕业论文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摘要】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关键词】剪纸;作用 一、引言 中国剪纸的生产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假如从迄今发现为最早的剪纸实物《对马》、《对猴》(约做于公元460年—551年)算起,也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时间了。在漫长的岁月里,剪纸以其特殊的形态、性质和功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民俗活动形影不离,密不可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剪纸有喜花、寿花、礼花、鞋花、枕头花、刺绣花样和家具贴花、顶棚花;节日活动中有窗花、门笺和灯笼花;祭祀活动中有供花、纸钱和烛台花等等。即使是封建士大夫、达官贵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剪纸同样无处不在。如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记载:“立春日,士大夫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宋高承所撰《事物纪原》记载:“唐中宗景龙中(公元707—709年),立春日出剪彩花。又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内出彩花,人赐一枚。”可以说,剪纸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从某种角度来讲,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艺术。难以想象,人们缺少剪纸,生活将会是何等的黯然无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以剪纸为代表的民间美术,作为渊源和基础,哺育、滋养了众多的艺术门类,为那些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的产生、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历代那些富于创造性的美术家,几乎莫不从中汲取养份来丰富他们的学识,而后在艺术上开拓出新境界、新天地。没有民间艺术,何来宫廷美术、文人画家? 尽管剪纸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作着特殊的奉献;尽管唐代有

剪纸的发展历程3

剪纸的发展历程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南北朝对马团花。南北朝对猴团花.南北朝金银花团花。南北朝菊花团花。南北朝八用形团花。 唐代(公元618一907年)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人胜”剪纸。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图案是镂空花样。 ③自汉至唐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是将刻镂的金银箔粘贴在漆器或铜镜的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河南省郑州出土的唐代金银平脱镜(直径36.2cm) ④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唐代的“人胜”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长沙出土的汉代金箔刻花图样。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镂花纸板刮浆后仿染而呈现花纹的,这种印染工艺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代(公元1368一1644年)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 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剪纸流传下来的入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坤宁宫,室内顶棚和宫室两旁过道壁间均用白纸衬托出黑色龙凤双喜的剪纸图样。 剪纸在有关史籍中的记载: 唐朝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艺术美学(A 卷)课程编码: 004020 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适用年级:一年级学年学期: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考生学号: M10050404031 考生姓名:邹杰考生专业:设计艺术学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页,试卷如有缺页或破损,请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的造型美 【摘要】:具有平面化取物和组合式的构图方法、夸张变形、意象化写实的 造型手段、造型的吉祥观念三方面的特点,平面化取物是由于剪纸的工具及 其点、线、面的基本要素决定的,为满足民居的窗户形制的要求出现了多幅 剪纸组合式的构图方法,在对形象进行表现时由于其特殊的构图方法,所以 要对被表现对象进行夸张、变形甚至臆造出一些现实中没有的物象,在民间 剪纸中几乎所有的造型都具有吉祥的寓意。从中我们感受到的造型美,本文 主要分析中国民间剪纸的构图美、造型美以及人们的美好愿望及吉祥寓意。 【关键词】:民间剪纸,构图、造型、吉祥寓意 前言 民间文化不同于其他的文化形式,有着特殊的产生土壤和发展条件,我国民间剪纸是植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一种平面镂空艺术,在一定审美观念指导下剪或刻成图案。剪纸的制作工具非常简单,材料低廉但其内容与题材却非常地丰 富。民间剪纸作品在对人们的生活进行美化的同时,又反映了民间的风俗和淳朴的愿望,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与审美价值,可以说是我国民间传统信仰习俗 与原始人伦道德的一个缩影。剪纸艺术往往通过特定的语言符号,强调和突出其 造型的某些特点,突出被表现对象的美感。“剪纸艺术家通过事物的不同角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了‘以形表意,以意造型’的造型意识。”1并通过特定的动植物形象的谐音等手法表达美好的生活愿望。 一、民间剪纸的构图美 1张继东《从民间剪纸看中国民间美术图式的意象性》,《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月,第25卷第1期。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中华文化不唯有经史子集,书画琴棋等高雅艺术,更有扎根乡土,醇厚朴实的民俗文化。剪纸艺术可谓民俗文化的代表,来源于生活也超越生活。它呈现一个民族的生命繁衍意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美学价值,哲学思考,以及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工业大发展,活态剪纸文化如涸辙之鲋处境危急。人们转而寻求新的价值观,不再崇尚原来的乡村文化。窗棂墙壁上的剪花几乎都变成明星的海报;农村妇女更热衷于购买服装,对剪纸刺绣的热情和需求渐渐淡化;众多民俗活动成为旅游业的商品,追逐市场,急功近利;老一辈剪纸艺术家陆续辞世,民间剪纸艺术后继乏人。民间剪纸艺术的生存状况实在堪忧。 剪纸是民间生活土壤上长出的一棵生命树,失之则将失去我们民族文化无价的珍宝。对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重兴剪纸文化。剪纸是一种传统的回归,更是一种美好心灵与精神世界的回归。都市化的生活渐渐扭曲了我们的价值观,马克思.舍勒如此描述人们的精神境况:“个人的精神生活变得异常贫乏,人的“意志能量”不再“向上”仰望,而是“向下”,向永远填不满的物欲之壑“猛扑过去”。”而回归传统能为我们的精神找到方向。很多剪纸大师一生受尽磨难,却在翻飞的纸花中清晰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他们一拿起剪子就进入一种与世隔绝的奇妙世界,“花”开人心动,心想“花”亦开,越剪越喜乐。剪纸大师库淑兰边剪边唱,心里充满阳光,她在剪纸中创造一种生命的感动,也把阳光和温暖传递给欣赏作品的读者。优秀的文化艺术需要不断传承下去,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血脉。 当今社会民俗文化在衰弱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民俗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但很多民俗展示形式只是将民俗文化从其特定的背景中离析出来,仅仅关注艺术审美。而民间艺术的美是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民族情感血脉交融的,将民俗文化从它生长千年的沃土连根拔起必会使其枯萎,使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读和扭曲。所以重兴民俗艺术不能只是表面上的宣传,而需要从文化本体上开拓它的源泉。 我赞同将文化落脚于“自然-人-社会”的整体系统,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乔晓光提出民间剪纸艺术最好的传承方式“原生态传承、教育传承和当代生活形态好艺术形态传承”。一方面将剪纸艺术的整体文化展示给大众,提倡回归传统。提倡传统节日多应用剪纸装饰,多举办剪纸艺术展,校园开展剪纸、刺绣等民俗课程,激发青少年对剪纸的兴趣,培养新一代剪纸传人。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创新,寻找新的创作题材,剪纸载体。在载体上可从纸质延展到金石木材雕刻,服饰,室内装修。在题材上可以契合当今时事,在剪纸中表达对世界变化的感悟和思考,如乔晓光曾将中国剪纸用于舞美设计,重新诠释易卜生的经典剧《玩偶之家》,他还为文学作品《白鲸》创作剪纸,只要有生活就会有无穷的创作题材。 中华源远的文明创造不歇,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就不会停止。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担负起民俗文化复兴的使命,让剪纸文化生机盎然,大放光彩,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 2.乔晓光《活态的纸文明》 3.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摘要: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艺术的兴盛源自民间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论述剪纸的民俗文化及其产生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应用、造型观念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符号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剪纸艺术是中国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态,大多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表意创造。剪纸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生产中,从而体现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价值也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不仅美化生活、装点人生,在一年四季的各种节庆及人生礼仪中,负载着百姓对蓬勃生命的热烈寄托,已积淀成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关键词:剪纸艺术,文化内涵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庞大阵容。各种艺术品类异彩纷呈,灿若星河。在我国民间美术中,剪纸艺术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剪纸作为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历史渊源久远。现在发现的最为早期的剪纸是我国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先后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这些剪纸,都是将纸折叠数次,然后剪出来的。其中有一幅对猴团花剪纸极其精彩,在几何形的内圈之外,剪出十六只猴子,分成八对围成一个圆圈。每对猴子相背而立,又回过头来相对而视,好像正在林间嬉戏,极其生动,富有情趣。由此证明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的剪纸艺术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因为它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最简单、最普通,应用的范围又很广,所以,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中原还是边疆,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只要有人聚居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剪纸。它成为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 1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点1.1 单纯古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剪纸工艺》精品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剪纸工艺》精品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 学生通过《剪纸》研究的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分享合作。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体精神。 2、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心。 在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动手剪纸,培养学生做事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研究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准备 学生收搜集有关剪纸工艺的资料 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剪纸工艺的资料,包括:剪纸的历史和发展、剪纸的文明、剪纸的种类、剪纸的方法以及自己喜欢的剪纸图案。 2、填写好资料调查表(剪纸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3、学会一种剪纸的方法。(有能力的学生) 一、问题与思考: 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广大劳动人民所喜欢,是人民大众的艺术。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进行艺术加工的一种形式,手法简洁,造型别致,一般用于装饰,表示喜庆或美化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在手工课上正好学习了简单的剪纸,学生对剪纸艺术很感兴趣。学生通过剪纸活动,可使他们加深对剪纸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现象的关注程度,还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协作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实践与活动: (一)活动准备:蜡光纸、彩色纸、剪纸的工具:剪刀、刻刀等。 (二)活动过程: 学生尝试剪纸,教师可提供一些图案示意图(学生可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模拟剪纸。在剪纸过程中,学生有什么困难,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教育学生剪纸要有恒心,要经常练,才能剪出栩栩如生的图案。 三、讨论和研究活动 (一)活动准备:调查表、剪纸的工具和材料(展示) (二)活动过程 1、学生共同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 (1)学生介绍剪纸的发展历史(附资料) (2)介绍剪纸的种类:新年剪纸、工艺剪纸等学生分别把收集到的剪纸图样进行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