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脾胃虚寒的中兽医辨证论治
家畜常见病的中兽医疗法
临 床 兽 医
中国畜牧 兽医文摘
2 0 1 3 年
2 9 卷
第2 期
家畜 常见病 的 中兽 医疗法
朱冠军’ 徐 霞’ 匡爱华
( 1 . 江苏省扬 中市三茅镇畜牧兽医站,扬 中 2 1 2 2 0 0 ;
2 . 江苏省扬中市种猪场,扬中
2 1 2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0 )
兽 医针 灸疗 法 是祖 国中兽 医学组 成 部分 之 一 ,是 一种 物 理疗 服 。 ( 2) 麻 油5 0 0 g ,分 2 次 内服 。 法 。它用针或灸在畜体 的一定部位 ( 穴位 ) 运用中兽医辩证论治 3 . 4 . 2 针 灸 白针分 水 、百会 穴 。 和 补虚 泻 实等 原 则 ,给 家畜 机 体 以针 刺或 烧烙 的不 同刺 激 。促 进 3 . 5 胃寒
[0897]《中兽医学》论述题答案
50、简述四君子汤的组成及功效。
本题参考答案:答:四君子汤是补虚方的代表方之一,注意用于治疗脾虚证。
其组成和功效如下:[组成]党参60g 炒白术60g 茯苓60g 炙甘草30g[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证见体瘦毛焦,精神倦怠,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等。
[应用]用于脾胃虚弱证,许多补气健脾的方剂,都是从本方演化而来。
临床实践中,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凡表现有脾气虚弱者,均可加减运用。
本方加陈皮以理气化滞,名为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主治脾虚兼有气滞者;加陈皮、半夏以理气化痰,名六君子汤(《医学正传》),主治脾胃气虚兼有痰湿;加木香、砂仁以行气止痛,降逆化痰,名香砂六君子汤(《和剂局方》),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机;51、简述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
本题参考答案:答: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如下所述:方剂是根据病情需要,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而成的。
构成方剂的药物组分一般包括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君药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
臣药是辅助君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
佐药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用于治疗兼证或次要证候;二是制约君药的毒性或烈性,即“因主药之偏而为监制之用”的意思;三是反佐,用于因病势拒药须加以从治者,即“因病气之甚而为从治之用”。
使药指方中的引经药,或协调、缓和药性的药物。
52、简述中药炮制目的。
本题参考答案:答:中药炮制目的如下:(1)清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保证药物的纯净清洁植物根茎类药物要洗去泥沙,刮去粗皮,尽可能地去除非药用部分。
(2)减少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3)增强药物的疗效或转变药物的性能和作用(4)便于制剂、服用和贮藏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前,应先进行干燥或煅炒,以便于加工和贮藏。
(5)改变药物作用趋向,引药入经中兽医常以升降沉浮来表示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趋向,炮制可以改变某些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引药入经。
中医治疗牛胃寒胀
2019年第8期(总第213期)中医治疗牛胃寒胀靳丽芸(甘肃省秦安县畜牧技术推广站,741600)中图分类号:S853.33文献标识码:B牛胃寒胀作为牛养殖常见病,是由于食积气滞所导致的。
该病多发于春秋季节,尤其是年老体弱的牛,有着更高的发病几率。
该病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临床多见于慢性病症。
采用中医治疗该病,不仅无任何的毒副作用,而且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病因牛胃寒胀大多是由于牛空腹饮用了大量冷水、进食了大量受霜冻的草料,进而使其脾胃受损;或者过度劳役,导致牛脏腑失调;或者气温异常变化,导致寒邪入侵。
在受到上述一系列诱因的影响下,轻者会导致牛胃内寒胀,并岀现阵发性腹痛现象。
严重的会继发肠胀,疼痛起卧剧烈、并且这一正常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2症状2.1急性呈腹胀急痛,患病牛会急起急卧,卧地 呻吟,时而快速奔跑,呼吸窘迫,肠音较为响亮,对其进行叩诊呈鼓音,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患病牛的被毛会岀现震颤⑴。
2.2慢性症状病牛,往往会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低下,岀现阵发性腹痛,在疼痛发作的时候坐立不安,肠音响亮。
在疼痛不发作的时候其精神依然不振,卧地不起,其脉象往往沉迟无力。
3治疗在治疗牛胃寒胀的过程当中,主要以健脾暖胃、理气止痛为主,具体来说,可使用下述几个中草药方:3.1白术暖胃散炙川乌18g,炒二丑24g,肉桂、干姜、炒厚朴、砂仁、陈皮、炒益智、当归、炒枳壳、炙甘草各30g,炒白术60g;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后+大葱250g捣碎+白酒200g,然后灌服给患病牛,每间隔一天服用一次,连续服用四次。
该药方主要以温胃健脾、理气止痛为主,对于牛胃寒胀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3.2温脾消胀散木香、大黄各15g,玉片21g,炒草乌24g,炒草果、炒二丑、炒枳壳、木通、滑石、炮干姜、炙草、藿香、羌活各30g,官桂、炒厚朴、陈皮各45g,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捣碎大葱60g,然后灌服给患病牛即可。
3.3消积平胃散木香24g,苍术、炒厚朴、炒枳壳、玉片、炙甘文章编号:1003-8655(2019)08-0115-01草各30g,炒香附、炒二丑、滑石、炒大黄、炒莱菔子各45g,山楂、陈皮、麦芽、神曲各60g,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针对急性病症病牛,外加石蜡油1000(后灌服给患病牛,在灌药之后需要利用木棍擀行病牛的腹下1小时。
良附丸治疗家畜胃寒
癣病作 鉴 别诊 断 。
同症 状 的病 , 见 头 、 、 、 体及 四肢 长 满 结 症 眼 颈 躯 节 , 身脱毛 , 全 皮肤 暗红 呈 古 铜 色 , 厚 有 皱 褶 , 变
44 本病用抗生素治疗仅起消炎作用 , . 用伊维菌 素治疗应 当有 一定效果 , 但应 加强后 续重 复治 疗。 4 5 石 灰 : 温 , 苦涩 , 杀 菌 收敛 , . 性 味 有 止血 生 肌 之功 ; 黄 : 热 , 酸 有 毒 , 杀 虫 扫 除 疥 疮 的 硫 性 味 有 作用 , 外用善治疥癣 、 湿疹等皮肤病 ; 烟叶 : 性温 , 味苦辛辣 , 毒杀 虫 , 液外 用能 治 动物 疥 癣 ; 解 煎 诸 药合 并 同用 , 虫 解 毒 、 血 生 肌 、 杀 止 收敛 消 炎 , 故 能收效甚 宏 。如 同行不 弃 , 准病 例一试 。 找
一
少, 但一旦发病 , 病情严 重、 病程长 , 临床表 现多 见不食和腹胀 , 常常容易误诊为红花草 中毒或有 机磷 农药 中毒 , 将二者 鉴别 如下 : 现 若是 中毒 , 可见 口流 白沫 , 胀严 重 , 食 有 腹 误 毒 的草料后发病突然 , 无虚寒征象 。 若是 胃寒 , 见 一 派 寒 象 , 可 口温 较 低 , 鼻 、 耳 耳根 、 四肢 末 端 发 凉 , 身 发 颤 , 浑 口垂 清 涎 , 病 起 较慢, 腹胀不严重等, 多由气候骤变, 受风寒侵袭 而引起 , 或饮喂失调 , 空肠饮冷 , 寒邪客 胃而发 。 22 典 型病例 : 乡 杨坂 村 胡 某 黄 牛一 头 , 食 . 我 在 用 了少量 红 花 草 后 , 欲 逐 渐 减 少 , 两 天 后 不 食 过 食 , 笔 者 前 往诊 治 , 见 腹 微 胀 , 邀 症 口温 微 低 , 其 余 末见 明显异 常 。户 主怀 疑 红 花草 中毒 , 据 笔 根 者的经验, 红花草中毒腹胀严重 , 当时正值春天 , 气候骤变 , 最易外感风寒或内伤阴冷 , 引起 胃寒 。 在治疗上 , 红花草中毒 与 胃寒 的治疗截然不 同 , 因此必须非常慎重。经了解 , 食用红花草没有过
中药治疗奶牛脾胃虚寒
痞
分、 呼吸 2 6次, 反刍食欲无存 , 分、 精神差 , 毛焦肷 吊,
白术 3 g青皮 3 陈皮 3g厚朴 3g益智仁 3g 0、 O 0、 0、 0、 干姜 3 g当归 3 g砂仁 2g甘 草 2g五昧子 2g 0、 o、 5、 5、 5、
鼻镜少汗, 角冷耳凉鼻寒, 口内多涎湿滑, 口色青白,
中 西 廖 结 官 治 疗 牛 痔 螨 痴
陈 双 胡
( 肃 省庄浪县 畜牧兽 医局 ,4 6 0 甘 740 )
中图分 类号 :8 82 ¥ 5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3 8 5 (0 )5 0 2 — 2 1 0 — 6 52 1 0 — 0 2 0 0
牛疥螨病是由疥螨科的螨类寄生于牛体表或表 皮内所引起的慢性皮肤病, 能引起患畜发生剧烈的 痒感以 及各种类型的湿疹性皮炎,以患部奇痒脱毛 并逐渐向周围扩展和高度接触性传染为主要特征。 20 年庄浪县铆梁乡大庄村扶贫引牛项 目 8 头 06 中, 6 牛先后发生疥螨病,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
最初大多发生在头颈部, 以后可蔓延至全身。 病 牛初感瘙痒不 安 , 用舌舔解 痒 , 木桩 、 常在 墙壁等处
擦痒。患部及周 嗣脱毛 , 皮肤发红 , 有粟粒状小红点
20 年 , 06 大庄村从外地 引进 黄牛 20头 , 8 引进 中不慎将疥螨病带入 , 曾采用 敌百虫 、 甲脒 、 双 除癞
四肢发凉 , 脉迟细 , 粪便稀软带水。诊断为脾胃俱寒 。 治用上 方 1 1 , 茴香 3 g焦 山楂 3g神 曲 天 剂 加 0、 0、
3 g连用 2 , 0, 天 治愈。
家畜常见病的中兽医疗法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7,2020家畜常见病的中兽医疗法黄 甜(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农业农村局,广西柳城545200)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在当前的家畜常见病的治疗工作中,中兽医疗法是养殖户重点关注的内容,很多兽医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来对家畜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家畜的死亡率。
关键词:家畜;常见病;中兽医治疗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07.054 引言养殖户在对家畜进行饲养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家畜患病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死亡,因此需要重视家畜的日常健康状态,采用适当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需要从整体的观念出发,对发病、原因和治疗三个环节进行掌握,对病畜的疾病变化进行一定的分析,根据治疗的原则来选药配方,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发病的原因中兽医将疾病的发生的原因分为外感、内伤和外伤三种类型,外感致病因素包括风、寒、暑、燥、湿和火等等,内伤指的是饥、饱、劳、役、逸等等,外伤指的是金刃、虫、兽伤等等。
家畜患病都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的,容易引起正气和邪气的斗争,致使病畜脏腑机能失常和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病症的发生[1]。
中兽医理论基础中兽医是将阴阳、五行、脏腑和经络学作为基本的理论,将气血精作为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特点就是从整体的观念出发,将辩证论治的原则作为畜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通过构建起完整的学术体系来对病畜进行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疗法,能够使病畜经络和气血畅通,让病畜身体好转。
中兽医需要重视疾病发生的机理,按照辩证论治的方式将理、法、方、药、针的进行临床应用,通过四诊来对疾病发生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认识和判断。
论治是根据病情来确定治疗的原则,同时还要根据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家畜的方法针灸治疗家畜的原理是将中兽医学作为基础,将两种方法进行配合使用,还要结合中医汤药,提升治疗效果。
浅谈中兽医辩证论治
家 畜 疾 病 不 同 阶 段 的诊 断 结 论 ,从 而 可 以 制定 有 效 的 治疗 方 案 或 处 方 。
12 科 学 对 待 证 与 病 . 合 理 运 用 .
治疗 后 症 状 稍 现 即 逝 .或 长 期 处 于 潜 伏 期 , 但 并 未 痊 愈 ,从 而 潜 伏 危 险 。
家畜抵 抗力 的强弱 .即 “ 证 ” 六 :表 、 里 、寒 、热 、虚 、实 。再 加 上 阴 、 阳 二 大 纲 , 称 之 为 “ 纲 ” 或 “ 证 ” 八 八 : 热 、 实 、表 为 阳 ; 寒 、 虚 、里 为 阴 。
疾 病 的类 别 ,不属 于 阴 ,则属 于 阳 : 疾 病 的 深 浅 不 属 于 表 .则 属 于 里 : 疾
制 定 和 实 施 。 家 畜 的疾 病 常 常 是 多 种
病 伴 发 ,因 此 对 家 畜 的辩 证 往 往 是 对 多 种 疾 病 的 综 合 诊 断 。 中 兽 医辩 证 是 在 四 诊 认 识 疾 病 的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加 以 归 纳 和 分 析 ,从 而 更 加 精 准 地 认 识
石 的 有 无 、脏 腑 异 常 与 否 、炎症 有 无 、
喘 气 病 、仔 猪 下 痢 等 , 在 治 疗 时 常 有 对 症 治 疗 .易 于 让 人 将 病 与 症 等 同 延 伸 到 其 它疾 病 , 不 是 所 有 的 病 通 过 对
症 就 能 行 的 ,例 如 发 烧 就 退 热 、 有 痛
有 区 别 的 , 很 多 病 是 用 其 典 型 症 状 来
命 名 的 ,如 牛 肚 胀 病 、 产 后 瘫 痪 、 猪
( ) 采 取 古 今 结 合 和 中 西 结 合 诊 1
中兽医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兽医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兽医论文选题参考1、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2、我国中兽医药业的发展3、中兽医药方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应用4、中兽医方剂学5、中兽医方剂学6、20世纪中兽医理论学回顾7、中兽医手册8、中兽医学免疫9、电子计算机模仿中兽医辨证论治的医理设计10、猪高热病中兽医辨证论治与综合防治11、中医和中兽医望诊的发展简史与沿革12、几项现代技术方法在中兽医药研究中的应用13、中兽医药学与现代免疫学14、中兽医牛病诊治医案选15、《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16、电子计算机模拟中兽医对牛前胃病疾的鉴别诊断17、改变中兽医教学方法提高中兽医教学效果18、中兽医基础与临床19、浅谈中兽医学发展与教学改革20、中兽医学面临的新课题二、中兽医论文题目大全1、从兽医针灸谈中兽医学之未来2、中兽医学教学改革探析3、从中兽医治则探讨胎衣不下的发病机制4、系统论与中兽医学现代化5、浅谈中兽医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6、农林院校中兽医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探索7、中兽医理论指导防治犊牛腹泻8、有效提高《中兽医学》教学效果的探索9、我国中兽医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战略设想10、猪病中兽医诊治系统的研究与设计11、中兽医药在猪场保健中的应用12、奶牛炎的中兽医疗法13、中兽医药在畜禽无抗养殖中的应用14、《中兽医学》教学改革探讨15、有效提高《中兽医学》教学效果的探索16、关于中兽医学现代研究的几点设想17、中兽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18、中兽医学与家畜繁殖学19、中兽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20、中兽医学专科教学探讨三、热门中兽医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兽医学发展的中兽医学学科体系的思考2、幼畜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兽医病因病机与辨治探讨3、中兽医治疗母猪产后尿闭的探讨4、中兽医对畜禽疾病的群体防治5、动物针灸学“双语互依”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为例6、畜牧业的变化趋势与中兽医的调整发展7、中兽医科研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关系8、中兽医药学与免疫学的关系及其在犬猫疾病中的应用9、中兽医治奶牛不孕症10、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1、浅谈中兽医现状与发展12、中兽医对奶牛产褥热的分型论治13、中兽医的现状与前景14、中兽医药在治疗奶牛炎上的应用15、中兽医药应用前景和产业化的思路16、浅谈中兽医治疗母猪产后几种疾病的体会17、激励思维培养能力──中兽医学教学方法18、电子计算机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现状与展望19、家畜脾胃虚寒的中兽医辨证论治20、发展中的中兽医四、关于中兽医毕业论文题目1、中兽医学在家畜传染病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2、中兽医防治畜禽传染病之瞻顾3、浅谈21世纪中兽医学的发展4、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及其途径探讨5、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探讨6、中兽医方剂的组合效应7、中兽医对病毒病的防治8、中兽医学免疫(续)9、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中兽医辨证施治与针灸治疗选针取穴的初步试验研究10、中兽医防治禽传染病之瞻顾11、用中兽医学观点探讨鸡的生理病理特点与中药应用12、中兽医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13、中兽医辨证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14、中兽医学在奶牛临床型炎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15、中兽医“治未病”学说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16、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17、电子计算机模仿中兽医对马属动物胃肠卡他的辨证论治18、中兽医方剂辨证应用及解析19、恶露不绝的中兽医学研究进展20、中兽医“治未病”学说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五、比较好写的中兽医论文题目1、中兽医学科教学改革浅谈2、国内外中兽医发展现状及思考3、中兽医群体辨证论治4、中兽医治疗高热病的方法及要点5、肉鸡腹水症的中兽医诊断与防治6、美国中兽医学诊疗技术现状与未来7、誉驰中外学贯古今——恭贺于船先生80华诞兼论先生的中兽医学学术思想8、中兽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9、令人刮目相看的美国中兽医10、高职中兽医教学法的探索11、直观教学法在中兽医学教学中的应用12、高职《中兽医医药学》教学方法探索13、中兽医学在历代的发展和贡献(三)14、中兽医学在历代的发展和贡献(四)15、简述中兽医学理论16、奶牛炎中兽医辨证论治17、古代中兽医对公共卫生的贡献18、古代中兽医对公共卫生的贡献(下)19、高职高专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中兽医在宠物临床中的急救。
中兽医辨证治疗家畜腹泻症
米泔水自饮或用少许高粱米煮粥饮之更好
热泻
热泻是湿热停积胃肠而发生的泄泻之症
$(+ 病因 本病多在夏秋两季发生由于气候炎
热加以剧烈劳役外热侵入体内致使口渴难当
而过饮冷水以致冷热相击阴阳不和湿热注于
肠胃发生泄泻 其他如炎天季节牛吃了被太阳
暴晒的热草和久卧湿地湿热熏蒸侵入胃肠亦
+%%-黄芩 +,%-甘草 ,%-共 为细末开水 冲之
候温灌服
方义川黄连黄芩清热解毒治泄痢广木香
行气健胃止泻消胀白芍治腹痛而止泻甘草和
诸药而调中 故适用于治疗本病
$又方生地 ,%-地榆 $,-当归 +,-川芎
+,-木香 +泄呈黄色微带秽臭 应与冷泻
痢疾鉴别冷泻大便稀薄口鼻角根俱冷腹鸣
如雷小便清短痢疾则多为热毒所致稀粪中多
有混红白相杂的瘀膜排粪痛苦
$(* 治法 以清热去湿止泻为治则 可服香连散
等方剂治之 同时运用冷水洗口针知甘山根
睛灵血印地户等穴
$(, 附方 香连散川黄连 ,/-广木香 +,-白芍
!" # $%&
!"#$%&'()*+,
中图分类号 !"#$%$$
闫作明
甘 肃 省 天 祝 县 天 堂 镇 畜 牧 兽 医 站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腹泻是指大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多的一种病 症又称泄泻拉稀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 根 据中兽医辨证又可辨为冷热两种证型本文分 别阐述之 冷泻
可发生本病
$($ 症状 精神委顿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眼
中兽医辨证施治家畜泄泻病
秋 两季 或饮食 不节 , 饮暴 食 或 因误 食 冰 冷 或饮 水 暴
() 5方义: 党参 、 白术益气健脾 , 培补中土 , 升举 形成 和发展 起来 的 。根据 《 司牧 安 骥集 》 元 亨疗 脾 阳 。猪苓 、 泻 、 前子 渗 湿 利水 , 和《 泽 车 分清 泌 浊 。生 豆 川朴 、 仁 、 砂 官桂 温 中散 寒 , 胃止 泻 。群 暖 马集 》 载 , 记 泄泻 是大便 溏泻 , 泻或 完谷不 化 , 次 姜 、 叩 、 水 便
一
() 析 : 性喜 燥 恶 湿 , 4分 脾 患畜 饮 食 失调 或 气候
同时 , 它又 是辨证 和施治 的前提 与基础 , 因为 畜体是 骤 变寒 冷 , 内外 互 侵 , 于脾 阳。寒湿 之邪 侵 于脾 , 伤
个 有机 的整体 , 局部病便 可影 响全 身 , 身病 变也 脾 阳不 足 , 虚弱 , 全 脾气 不能正常运化水 谷精微 和水湿 。 而今脾 因湿 困不 可 以反映在 某些局 部 , 以 , 所 从诊 察疾病 显现 在各个 脾与 胃在正 常 隋况下是相辅相成 的 , 所 导致 胃纳腐熟功 能失职 , 不能腐 熟 方 面的客 观症状 , 就可 以帮助 了解疾病 的发 生原 因 、 能正 常运化 , 以 , 性质 及其 内在联 系 , 从而 为临床 辨证提 供依 据 。 草料 。腐 浊秽物下注入肠 , 清浊不分 , 涌泄直流 。
维普资讯
. 6.动 物 疾 病 防 治 4
中兽医(附答案)
一、A型题(每题1分,共计60分)1、中兽医学理论的核心和灵魂是指〔4 〕①整体观念和阴阳学说②整体观念和五行学说③阴阳五行学说④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⑤脏腑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2、可以用阴阳互根观点来解释的是〔4 〕①热者寒之②寒极生热③阴中求阳④阳损及阴⑤阴平阳秘3、一奶牛胃热重用生石膏后出现腹泻,当属〔4 〕①重阴必阳②阴胜那么寒③热极生寒④阳消阴长⑤阴阳离散4、属于阴阳偏胜的治疗原那么的是〔2 〕①阳中求阴②寒者热之③阴中求阳④阳病治阴⑤阴病治阳5、以下药物中,以药性划分属于阳的药物是〔5 〕①黄连②苦参③白头翁④大黄⑤山药6、五行的相生规律是〔 4 〕①木土水金火木②水火木金土水③金木水火土金④火土金水木火⑤土金木水火土7、五行之土不包括〔3 〕①五体之肉②五志之思③五化之收④五色之黄⑤五方之中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4 〕①酸先入肝②辛先入肺③咸先入肾④甘先入心〔脾〕⑤苦先入心9、不属生克规律的治法是〔 5 〕①佐金平木②培土生金③益火补土④滋水涵木⑤引火归元10、五行之中肺气缺乏,可见〔3 〕①水侮金②火侮金③木侮金④土侮金⑤金侮木11、用生克乘侮理论来说明,肾病影响及肺属于〔3 〕①相侮②相乘③子盗母气④母病及子⑤相克12、临床见肝气横犯脾胃,其传变关系是〔4 〕①母病及子②相侮③子盗母气④相乘⑤相生14、根据“虚者补其母〞的治法是〔 4 〕①疏肝键脾②泻南补北③平木佐金④健脾化痰⑤清肺泻火15、构成动物有机整体中心的是〔2 〕①脑②心③五脏④六腑⑤经络系统16、“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是指〔 1 〕①五脏②六腑③奇恒直腑④脏腑⑤经络17、肾之在液为〔3 〕①涎②汗③唾④泪⑤血18、具有“华盖〞之称的是指〔 3 〕①心②肝③肺④脾⑤肾19、脾运化水液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是〔 1 〕①痰饮②瘐血③结石④气滞⑤积食20、一奶牛发情紊乱,首先考虑以下功能异常的脏器是〔1 〕①肝、肾②肾、心③肝、脾④心、肺⑤肺、肾21、喜卧不喜站,应首先考虑〔1〕①脾不健运②心阳不振③肺气不宣④肝气不疏⑤肾不纳气22、肾阳的生理效应不包括〔 3 〕①化气②温煦③固摄④推动⑤兴奋23、不是三焦的主要生理的是〔5 〕①是卫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②是气化的场所③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④疏通水道,运行水液⑤能主持和调节全身之气机24、气的气化作用是指〔5 〕①气机的变化②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③谷料转化为精气④水液转化为津液⑤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转化25、脾气不能升清,称为〔 2 〕①气脱②气陷③气闭④气直溜⑤气缓26、“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依据是〔4 〕①气能生津②气能行津③气能摄津④津能载气⑤津能化气27、贫血时,常在补血药物中配伍益气之品是因为〔 2 〕①气能生血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④血能载气⑤血为气母28、剧烈腹泻时不可轻用〔2 〕①补气剂②发汗剂③养阴剂④生津药⑤补血药29、后肢的三条阳经的走向是〔 2 〕①从头走后肢②从后肢走头③从头走前肢④从前肢走头⑤从后肢走腹30、称为“血海〞的经脉是〔 3 〕①督脉②任脉③冲脉④带脉⑤血脉31、“一源而三歧〞的三条脉是〔1 〕①督、冲、任②任、冲、带③冲、督、带④任、督、带⑤阴跷、阳跷、冲32、易伤肺阴的邪是〔5 〕①火②唳气③风④暑⑤燥33、中寒是指〔2 〕①寒邪伤于肌表,郁阻卫阳②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③内生之寒④感受外寒⑤寒邪直中脾阳34、既能耗气伤津,又常挟湿邪侵犯机体的邪气是〔4 〕①火②燥③风④暑⑤寒35、“内伤七情〞,影响脏腑气机,以下描述不对的是〔1 〕①恐那么气乱〔下〕②悲那么气消③思那么气结④怒那么气上⑤喜那么气缓36、“百病多由〔4〕作祟〞。
家畜脾和胃肠病的证治要点
1 . 1 六淫之邪
六 淫 之 中 .燥 与 湿 最 易 亲 和 脾
胃 。脾 为 湿 土 ,最 易 病 湿 ; 胃为 燥 土 ,最 易 病 燥 。燥 与 湿 尚可 兼 挟 诸 邪 。 六 淫 之 中 ,还有 内
《 脾 胃论 》 说 : “ 内伤 脾 胃 ,百 病 由生 ” , 《 痊
使 内六 淫病 因消除 ,而 获得 疾病 痊愈 。
1 . 2 饲养失宜 饮 食 不节 、不 沽 是 引起 脾 胃病
疗 总离 不歼 寒 、热两 大纲 和 温 、清两 大法 。
2 . 1 胃寒 除具 有腹 痛 ,减 食 .脉 沉 细 ,舌 色
白 ,舌 苔 薄 等 症 状 外 :凡 脾 胃寒 湿诸 证 , 口均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一
1 . 2 . 1 饮 食 不 足 易 引 起饥 渴 。 《 司牧 安 骥 集 . 八
不渴 .有 时 还 口流 清 涎 治 宜 燥 湿 键 脾 .多 川 辛 温剂 .芳 香 健 胃 .平 胃散 是 对 本病 的一 个 有
邪论》说 : “ 饥 谓 水 草 不 足 也 ,故 脂 伤 焉 ”饥 饿 不 得 饮 食 者 。胃气 空 虚 ,此 谓不 足 。草 料 是
脾 和 胃肠 病 是 I 临床 上 最 常见 的 疾 病 ,可 占
动物 气 m 生 化 之 源 ,若 饥 不 得 食 、
饮 食 不 足 .久 之 则 气 生 化 乏 源 .
临床病例 的 5 0 % 以上 .其 中尤 以慢 性 脾 胃病 多
见 。 因此 在 临 床 上 必须 重 视 诊 治 。 因为 它 可 以 由六 淫 之 邪 、精 神 因 素 、饮 食 、劳 逸 、虫 积 等 多种 致病 因子 而 发病 :又 可 由其 它 疾 病 而转 归 。 任 何 致 病 因 子 作 用 于 机 体 之 后 .都 会 导 致 脾 胃
中草药治疗奶牛脾胃病
管大量脱出 ,导致无法复原 。
6 . 防 止腹 腔 内污染 引起 腹 膜炎 ,
3 . 在 反 刍出 现 后 才 能饮 水 和 饲 喂 易 消化 的 优 质饲 草 和 精 料 ,逐 日 增多, 6~ 7 d后恢 复 正常 的饲 喂量 。 【 五 )术 后心 得 1 . 手 术过程 始终 要无 菌操作 ,
7 例 ,经 过 临 床 诊 断 ,采 用 中草 2 0k g ,每 天 需 要 于 物 质 1 4 l , 奶 病 4 基 本上取得满 意 的效 果 。 牛能量 单位 ( N NO )2 9 ,可 消 化 粗 药 对 症治疗,
吃 草 喝水 有 其特 点。首 先速 度快 ,
提前准 备好的温热 生理 盐水反复冲 静 注 l 0 % 葡 萄 糖 酸 钙 ,预 防 产 后 瘫 于 缝 合 。缝 合 时 一 定 要 缝 上 子 宫 黏
2 0 1 1 年 5月 笔 者 又 遇 刘 成 1头
2 0 1 1 年 8月 的 一 个 雨 天 ,一 头 奶 牛 多吃酒 糟 、 葵 花饼 , 而 产 生肚 胀 ,
当 笔者 看 到 病 牛 时 ,左 侧 肚 胀 已高 出体 表 。 口吐 粘 液 ,呼 吸 喘 粗 ,随
主 王亮喂奶牛 多头 ,在 管理上 比较 效 ,畜主 请笔 者诊 治 ,检查 所 见 ,大
粗放。
岁黑 白花奶牛, 日产奶 2 5 k g左右 , 因吃了发霉饲料 ( 玉米秸杆发生红蜘
便 溏 泻 、舌 质 软 绵 、体 温 正 常 、 脉 诊断 胃寒 。给上 方 中药 l 剂, 已不吐 , 连服 3 剂 痊愈 。
9 . 防止瘤 胃臌气。口
6 7
( 一 )瘤 胃臌气 病例简介 : 内 蒙 古 杭 锦 后 旗 畜
浅析治疗牛胃寒不食草
浅析治疗牛胃寒不食草
牛胃寒是一种常见的牛病,也是使牛不食草的主要原因之一。
牛胃寒不仅影响了牛的
健康和生产,还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治疗牛胃寒不食草对于维护牛的健康和提高
畜牧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治疗牛胃寒不食草,首先需要了解牛胃寒的症状和原因。
牛胃寒的主要症状是牛不
食草、食欲不振、口水淋漓、体温下降、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
牛胃寒的主要原因是气
温骤降、饲草质量差、饲料不足、饮水不足等。
治疗牛胃寒不食草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营养治疗等。
其中,物理治
疗主要是通过保暖来使牛身体恢复正常温度。
药物治疗则主要是使用保胃药和维生素等药
物来增强牛的消化功能。
营养治疗则主要是通过增加牛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来促进牛的恢复。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及时发现牛胃寒的症状,尽快进
行治疗,切勿拖延。
其次,要做好牛的饮水和饲料的管理,保证饮水和饲料的充足和质量。
还要注意保持牛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牛受寒冷和潮湿的影响。
最后,对于严重症状的牛,应该积极联系兽医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治疗牛胃寒不食草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除了采取物理治疗、药物治
疗和营养治疗等措施外,还需要注意牛的饮水和饲料的管理以及牛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有效治疗牛胃寒不食草,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和发展。
【学海无涯】中兽医——犬猫腹泻辨证施治
【学海无涯】中兽医——犬猫腹泻辨证施治摘要:近年来,由多种病因或病原微生物导致犬猫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化学药品和抗生素治疗常常不尽人意。
本文根据中兽医理论讨论如何应用中药有效地辨证预防和治疗犬猫腹泻。
中兽医理论认为各种类型犬猫腹泻多与脾虚和湿盛有关。
因此根据中兽医辨证可将犬猫腹泻分为寒泻(冷肠泄泻)、热泻(湿热泄泻)、热毒痢、虚寒痢、伤食泄泻、脾虚泄泻、肾虚泄泻(脾肾阳虚泄泻)、肝郁泄泻,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法。
关键词:犬猫,腹泻,辨证施治近年来随着宠物犬猫的饲养量的不断增加,犬猫腹泻是引起犬猫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其发病原因多为病毒、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常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常不甚理想。
按照中兽医辨证论治,可运用中兽药对犬猫腹泻进行有效防治。
一、临床症状及分类腹泻,是指动物原有的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频率,粪便变稀,形态、颜色、气味改变,含有脓血、黏液、不消化食物、脂肪,或变为黄色稀水,绿色稀糊,气味酸臭,且大便时有腹痛、里急后重、失禁等症状。
在中医经典《内经》中称腹泻为“泄”,汉唐时期多称为“下利”,宋代后称为“泄泻”,俗称“拉稀”。
在兽医临床上,据发病时间缓急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其中急性腹泻多发病急剧,病程2~3 周之内;慢性腹泻病程在2 个月以上或间隙期在2~4 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若据排粪次数及性状不同,可分为泄泻和痢疾。
(一)泄泻:泄指粪便稀薄,泻为粪便如水。
即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粪如水。
《奇效良方》云:“泄者泄漏之义,时时溏薄,或作或愈;泻者一时水去如注。
”(二)痢疾:是指排粪次数增多而量少,排黏液脓血样粪便,往往兼有腹痛和里结后重的症状。
现代兽医学所称痢疾,是指便血,排血样粪便,不一定有拉稀。
如犬细小病毒病、肠道球虫、炭疽、出败、血斑病、仔猪红痢、羔羊痢疾等。
由于泄泻和痢疾两者都属于腹泻范畴。
泄泻较轻,病势浅,痢疾较重,病势深,则治疗当有难易之别。
《景岳全书》中云:“痢之初作,必由于泻,此泻之与痢,本为同类。
中兽医辩证论治牛脾胃疾病的基本经验
饲养 失 调 、 喂不 及 时 , 饮 胃内积 加 上 草果 、 夏 、 丑 、 半 二 只壳 效 果更 如: 虚、 寒 、 脾 、 痛 、 脾 脾 伤 脾 伤水 、 宿 重 ,
草、 胃冷 、 胃等 提 法 不统 一 , 疗 热 而 又饮 了过 多 的冷 水 , 则伤 脾 , 好 , 去 车前 、 陈 加 进 官桂 、 伤 治 热 如 茵 小香 、
液 滑利 、 便 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黄 , 小 如舌 色 青 白 、 舌
牛 的脾 胃疾 病 在 兽 医临 床 上是 细沉 。
常见 的 消 化 不 良症 ,种 类 很 复 杂 , 2 2 湿 热 多 因 农 忙 季 节 劳 役 过 下 积水 , . 可去 枝 子 、 柏 , 用 毛术 , 黄 重
脉 为脏 中之母 ,为 后 天之 本 。它 的功 通 , 实 或洪 大 。
能 是消 化 食物 , 送 营 养 , 给全 身 2 4 虚弱 管理 不 善 ,体 质 虚弱 , 3 4 脾 胃 虚 弱 以 香 砂 六 君 子 汤 输 供 . .
党 云 白术 、 木 各部 的需要 , 是气 血 生 化 的来 源 , 有 或患 其 它疾 病 而 引起 气 血 不 足 ,脾 为主 加减 使 用 , 参 、 苓 、 甘草 、 仁 、 姜 、 枣 煎 服 , 砂 生 大 本 统 血 、 血 、 气 、 湿 之 功能 , 家 土不 生 , 胃火 微 弱 ,脾 胃不 和而 发 香 、 生 益 化 在 畜使 役 不 当 ,饲 养 失调 ,或 受外 界 生 。食 欲 大减 , 刍迟缓 或 停 止 , 方 能 助 阳 补气 , 脾 和 胃且 助 消化 , 反 口 健 背 干燥 , 背不 灵 如气 血 双 亏可 加 黄芪 、 脊 当归 、只壳 、 风 、 、 、 侵 袭 的情 况 下 , 胃消 色淡 白 , 毛 粗乱 、 寒 暑 湿 脾 耳 大便 正 常 , 时 干燥 , 有 脉 升麻 、 山楂 煎 服 , 心脏 衰 弱 者 可去 木 化 功 能会 相 应 的减 弱 ,脾 胃虚 弱就 活 , 稍 凉 ,
中兽医调理脾胃病方
中兽医调理脾胃病方胃肠活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0年版)。
黄芩20g陈皮20g 青皮15g大黄25g 白术15g木通15g槟榔10g知母20g玄明粉30g 神曲20g石菖蒲15g乌药15g牵牛子20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拌饲服用,功能理气,消食,清热,通便。
主治猪消化不良,食欲减少,便秘。
本方适用于胃肠积滞及大便秘结。
方中大黄、玄明粉泻下清热,攻积导滞,为主药;槟榔、木通、牵牛子下气利水,消积除满,黄芩、知母清肺胃之热,为辅药;神曲、石菖蒲、白术健脾燥湿,消积化食,助运化,为佐药;青皮、陈皮、乌药理气宽肠,调理脾胃气机。
诸药合用,具有通秘结、消积滞、除胀满、清邪热的作用。
故本方广泛用于猪的胃肠积滞及大便秘结。
对其他动物的消化不良、便秘、胃肠炎等症,均可用本方加减。
另有猪胃肠活出自《内蒙古中兽药标准》(1988年版)。
大黄5g 黄芩陈皮神曲莱菔子各4g青皮乌药苍术木通菖蒲玄明粉各3g 槟榔2g 为末,每次20~50g拌饲或调灌。
功能清胃火,健脾胃。
主治猪便秘,消化不良。
健胃散出自《全国兽医中草药制剂经验选编》。
麦芽30g龙胆草60g 干姜9g 大黄9g苍术6g苏打粉6g为末,拌食饲喂;或开水冲调,胃管投服。
猪每次30~150g,每日2~3次。
功能健脾燥湿,消食导滞。
主治猪消化不良。
另有同名方:(1)健胃散出自《浙江省猪牛中兽医诊疗经验汇编》,原名猪健胃散。
茶籽饼500g(烧成灰研成粉) 生姜100g(切片焙干研成粉) 锅底灰100g 大黄30g(焙干研成粉) 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猪每次10~30g,连服2~3天。
适应猪消化不良,减食。
用药前先行驱虫,效果更佳。
(2)健胃散出自《中国兽医杂志》1980年第10期。
陈曲山楂麦芽各10g槟榔2g 研末灌服或拌料喂给,日服2次,5日为1个疗程。
5~10kg的猪每次10g;10~25kg的猪20g,50kg的猪40g,100kg的猪60~80g,150kg的猪100g。
脾虚泄泻在兽医临床上的辩证施治
侵等所致 。且 多发 生于体质索弱 的家畜。
1 . 1 饲 养不 当,饥饱 不 匀 由于 长期饲 喂不 定时 ,时饱
时饥 ,致 使胖 胃功 能衰弱 ,不 能腐熟 运化 水谷精 微之精
气 , 遂 发牌 胃虚 弱 之 证 。
1 . 2 劳役 过度 由于使 役无节 ,劳伤心 血 ,血 不养肝 ,
1 . 4 感受风寒 由于气 候突 变或役后 被贼风 侵袭 ,或 夜
露风霜 ,致风 伤肝 ,肝 阴不足 ,肝 阳偏 亢,木郁 乘土 , 寒伤 肾阳 ,命 门火衰 ,火不 生土 ,脾 胃为后天 之本 ,别
凑,其气必虚” ,《 元 亨疗 马集. 八 证论》批 :“ 如刍水有 节 ,又 得天 之正 令 ,而 真气 守于 内 ,精 神硎 于外 ,其病 患安得 而有 之 。马逢正 气 ,疴疾 不生 。疾 困病 忠 , 人
泄 ,粪渣 粗大 ,屁 粪齐 下等 为主证 。忠 畜精神倦 怠 ,喜 卧懒动 ,大使 溏泄 或水 泄 ,屁粪 齐下 ,粪渣粗 大或有恶 臭 ,粪 中带有 气泡 ,饲 料好 时泄 轻 ,饲 料孬 时泄重 ,饥 时少泄 ,饱 时多泄 ,或 一动 B ¨ 泄 ,粪多尿 少 ,食 欲反刍 减少 。久之 ,则毛 焦肷 吊 ,眼眶深 陷 ,} I l l 衰力乏 。后肢
浮 肿 口色 淡 自, 脉 象 沉 细 。
脾虚泄泻 ,是兽医临床上泄泻病 中的一种症候群 ,不 分季节 ,年 龄 ,品种 ,性别 的家 畜均 可发 生 ,临床 上 以 饲养管理 不善 ,年老 体衰 ,配种 太过 的家 斋 多见 。脾虚 泄泻 ,是脾 胃虚寒之 证 ,以大便 溏泄 ,或水 泄 ,粪渣粗 大 ,屁粪 齐下等 为主 证 。笔 者在 兽医 临床 实践 中 ,不 断 的探索 、总 结经验 ,运用 中兽 医基础 理论 ,诊 断方法 , 辩证施 治 ,治疗 本病 5 O 余例 ,收到 了满意 的效 果 ,治 愈 率达9 8 %以上,现 论述 如下 。
中兽医学的辨证论治
中兽医学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辩证是分析,辩别疾病的证候。
即通过四诊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变趋势以及邪正盛衰关系,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一)这里先需了解病,证,症的概念病,即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的病变过程。
例如:感冒,因风寒或风热等原因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有流清或脓鼻涕,咳嗽,恶寒或恶热等表现形式,并且发展可由表入里,或感冒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一些病变过程。
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即是对疾病成因,部位,性质,邪正对比状况以及变化趋势的概括。
例:风寒束肺,病因,外感风寒;部位,肺系;性质束肺,有风热犯肺,燥邪伤肺,寒邪客肺,痰热壅肺,这里用了束肺,就讲了风与寒与脏腑发生的性质。
知道了病因,病位,病的性质以及变化趋势,就可以知道症状:咳嗽气促,痰稀涕清,遇冷加重,恶寒发热,肢体疼痛,口色清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症:即症状,是疾病过程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现象。
是病畜主观感觉的异常通过人的观察而得的某些病态表现。
例:体温升高,食欲下降,舌白,流涎,抽筋,恶寒。
(二)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疾病是反映病变全过程的本质;病包涵证候,症状在内的病变全部过程。
证候是反映疾病某一阶段病变的本质;证候是反映疾病阶段性本质的症状集合。
症状是疾病或证候的个别表面现象;症状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即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构成。
(三)为什么中医要强调辨证论治,而不是辨病治疗或是对症治疗呢?这是因为证候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关系,以及变化趋势,反映了疾病过程中某一病理变化的本质。
从“治病求本”的原则考虑,证候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病变本质,比疾病又更具体,更准确地反映疾病某一阶段的病变本质,治疗时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中医强调辩证论治,而不是强调辨病治疗,也不是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牛胃寒不食草
2018年第3期(总第202期)滴经验牛胃寒不食草是牛养殖中的常见问题,病因复杂易受环境影响,属于慢性肠胃疾病,对该疾病的诊治需及时,一经发现立即治疗,帮助牛缓解生理病痛,促使牛健康成长。
使用中药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并且从中兽医的角度以中草药治疗更有奇效。
1病因胃受寒邪侵袭,或饮食生冷,导致胃中阳气虚损,阴寒偏盛,体内的寒邪之气郁积胃腹的病理变化。
饲养管理不良,饲喂失调或感受外邪,导致奶牛脾不健运,湿浊停聚于胃,上泛吐逆而为病。
牛属于哺乳动物,它的患病原因无外乎三个方面:第一,饲养管理不良,不按时饲喂或经常饲喂冰冻草料等质量不好的饲草料或饮用冷水、冰水等刺激了胃黏膜,使寒气积于胃腑,导致奶牛脾不健运,湿浊停聚于胃,上泛吐逆而引起牛的胃寒。
第二,患牛本身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又因喂饮失调,损伤脾胃阳气,引起脾胃虚寒,胃阳不足,湿浊上逆致其患。
第三,长途运输、气温突变或季节更替也会引起牛的胃痛,复感寒邪,导致阴寒凝滞胃腑。
2病症牛胃寒不食草的综合表征如下,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呕吐清涎、舌淡苔白滑、耳鼻皆凉、体温下降,排泄物正常但稀。
不过牛胃寒不食草的疾病表征很多按照具体的表现我们可将其分为不食草、瘤胃积食、瓣胃阻塞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中医治疗中医强调治胃寒要本着温胃散寒的方式开药方,首先针对普通胃寒可使用以下药方:苍术80g 、肉豆蔻40g 、山楂100g 、干姜30g 、甘草40g 、草果仁30g 、陈皮40g 、神曲100g 、茯苓40g 、厚朴40g 、砂仁40g 、木香30g 、益智仁40g 、草豆蔻40g ,将以上药材煎熬取液,待温灌服,一日两次。
第二,如果牛不食草可使用以下药方:官桂40g 、党参30g 、炙甘草30g 、白术30g 、桂枝30g 、白及40g 、厚朴30g 、山豆根60g 、莱菔子80g ,将以上药材煎熬取液,待温灌服,一日两次。
或者可以取生石膏80g 、荜澄茄40g 、竹叶40g 、甘草30g 、半夏30g 、陈皮30g 煎熬取液,待温灌服,也可起到暖胃的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畜脾胃虚寒的中兽医辨证论治
摘要脾胃虚寒是由于外感或内伤而引起的一类家畜常见病。
介绍了家畜脾胃虚寒的脾气痛,胃寒、脾虚慢草、脾虚泄泻等证型的病因、主症、治法,并例析了各证型,同时对各证型产生原因及所用药方进行辨解。
关键词家畜;脾胃虚寒;证型;病因;主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3-0283-01
脾胃虚寒是由于外感或内伤而引起的一类家畜常见疾病。
笔者通过20多年的临床诊疗观察,其各种证型虽在病因和症状上很相近,但若深入辩证,不难发现其不同之处。
因此,治疗也各有不同。
兽医临床上如何尽早地诊断脾胃虚寒,分清证型,及时合理地用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脾气痛(又称伤水起卧、冷痛、痉弯疝等)
1.1病因
本病多因空肠过饮冷水,遭受雨淋,夜露风霜,阴冷伤于脾胃,胃火弱而脾阳衰,脾胃不和,气滞而作痛。
1.2主症
发病急骤,腹痛剧烈,回头顾腹,起卧不安,肠鸣,牛常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口色青白,脉沉。
1.3治法
温中散寒,健脾行气。
药用香附24g、木香24g、茴香30g、陈皮
24g、桂枝20g、槟榔20g、滑石45g、白术24g、黄苓24g、木通20g、干姜20g、茯苓24g、甘草15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加白酒50ml一次灌服。
1.4病例
2006年5月16日,兴隆镇小段村马某家饲养的一头8岁黄牛就诊。
主诉:该牛昨天使役后饮了大量冷水,晚上不食草料,并卧地发吭,回头观腹,不反刍。
检查:瘤胃蠕动音消失,反刍停止,舌色青白,耳根及鼻端发凉,脉沉。
诊为脾气痛。
用上方治疗,2剂痊愈。
1.5辩证与方解
该牛因劳累久渴饮冷水过多,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出现反刍停止;寒困脾胃,气血运行不畅,故腹痛;舌青白、脉沉均为里寒之征。
方中茴香、干姜温中散寒;香附、槟榔、木香、陈皮理气健脾;桂枝温通一身之阳气;茯苓、滑石、木通利水除湿;黄苓、白术燥湿温中;甘草调和诸药,白酒活络行血。
2胃寒
2.1病因
本病多因气候剧变,牲畜受风寒的侵袭,冷雨浇淋,饮喂失调,牲畜空肠过饮冷水,或因瘦弱而采食冰冻饲料,脾胃受寒,阴盛阳衰,胃寒不能受纳,故发生慢草或不食。
2.2主症
精神不振,耳鼻俱冷,食欲不振,口色青白,口津滑利,粪便稀
软,脉沉。
2.3治法
温脾暖胃,和血理气。
药用炒白术45g、当归45g、厚朴30g、香附24g、陈皮30g、干姜30g、山楂30g、神曲30g、桂枝24g、灸甘草15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2.4病例
2005年11月26日,城郊乡水泉村候某家的一头5岁驴就诊。
主诉:该驴近几天内食欲不振,粪便稀软。
检查:病畜精神不振,耳耷头低,鼻寒耳凉,毛焦肷吊,肠音较响亮,粪便不成形,舌青白,苔薄白,脉迟细。
诊为胃寒。
用上方2剂痊愈。
2.5辩证与方解
由于气温较低,致使脾胃运化、摄纳失调,出现一系列脾胃寒证。
阴盛阳衰,胃受纳失职,故少食;土衰火弱,不能运化,故粪便稀软;寒饮上逆则口津滑利,寒重则口色青白。
方中白术、厚朴健脾燥湿;桂枝、干姜温暖脾胃,当归、香附、陈皮和血理气,甘草健脾和中,协调诸药;加山楂、神曲以消食导滞。
诸药全用,共奏健脾和胃、温中散寒之功。
3脾虚慢草
3.1病因
饲草料单一,饮喂失调,使役不当,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致使受纳受阻而慢草。
3.2主症
精神不振,饮食减少,头低耳耷,肠音时强时弱,粪中常有未消化的饲料残渣,有时泄泻,口色淡白,脉迟细。
牛兼见瘤胃虚胀,反刍停止。
3.3治法
健脾消食,和胃益气。
药用党参30g、白术30g、陈皮24g、青皮24g、干姜24g、茴香30g、灸甘草20g、山楂45g、神曲45g、大黄24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3.4病例
2005年3月5日,城郊乡大营村王某家一头5岁黄牛就诊。
主诉:近几天牛一直使役,昨天出现食欲、反刍废绝。
检查:精神不振,体瘦,毛焦肷吊,被毛粗乱,头低耳耷,瘤胃蠕动音消失,腹稍胀,口色淡白,脉迟细。
诊为脾虚慢草,用上方1剂,病情好转,调养2d康复。
3.5辩证与方解
该牛因长期劳累,致使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故草料迟细;脾气健运,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故腹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故精神不振,脉迟细。
方中党参、白术补脾益气;陈皮、青皮理气健脾;干姜、茴香温中散寒;山楂、神曲消积导滞;灸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大黄制方中各味温药之性。
各药合用,共奏补气和中、健脾消导之功。
4脾虚泄泻
4.1病因
长期喂饮失调,使役过度,饥饱不均,日久损伤脾气,胃阳随之衰弱,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清浊不分而致泄泻。
4.2主症
精神不振,被毛粗乱,渐进性消瘦,鼻寒耳凉,不时作泄,粪渣粗糙,口色青黄,脉迟细。
4.3治法
健脾燥湿,利水止泻。
药用党参30g、白术30g、茯苓30g、灸甘草15g、茴香30g、厚朴30g、砂仁30g、木香15g、薏苡仁30g,煎汤灌服。
4.4病例
2001年4月20日,夏寨乡何洼村杨某家1头5岁黄牛就诊。
主诉:该牛近15d来,一直吃草少,饮水多,粪稀,日渐消瘦,4月18日出现腹泻。
检查:体瘦毛焦,精神萎顿。
耳鼻发凉,口色淡白,粪稀而粗糙,脉弱。
诊为脾虚泄泻。
用上剂每天1剂,连服3剂痊愈。
4.5辨证与方解
该牛长期劳累,正气亏耗,脾阴不足,运化无力,故日渐消瘦;脾阳不振,中气升举无力,故见泄泻;脾虚则运化失司,气血生化无源,故口色淡,脉弱。
方中以党参、白术、灸甘草健脾补气为主;辅以薏苡仁、茯苓理气渗温;砂仁行气和胃;厚朴、木香理气健脾;茴香温胃以止泻。
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渗湿止泻之功。
5体会
家畜脾胃虚弱寒多由饲养管理不善、劳役过重、过饮冷水所致,治疗时要抓住各种脾胃虚寒辨证施治要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对病情拖延时间长、久治不愈的,宜结合补液或配合西药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