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致病特点及致病机制探析_于艳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志致病特点及致病机制探析

于艳红,指导:乔明琦,张惠云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要:针对目前情志致病日益增多的现状,结合文献资料及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情志致病具有多情交织共

同致病首先伤肝、多情交织共同致病易伤潜病之脏、特定情志单一致病易扰乱心神、情志易扰乱气机影响病情转化等特

点,并进一步分析了情志病机,表现为阴阳失调、气机紊乱、脏腑受损、经络受阻、形质亏损、痰凝血瘀、化火伤阴,对临证制定确实有效的辨治方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情志;疾病;致病特点;致病机制;理论探讨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1)11-2188-03收稿日期:2011-03-0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

(2011CB505102)

作者简介:于艳红(1975-),女,河南商丘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肝藏象生理病理及情志致病机理。

通讯作者:乔明琦(195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肝藏象生

理病理及情志致病机理;情志病证临床诊疗规范。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而产生的复杂反应,以内脏气血为物质基础。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竞争加剧、心理压力增大,情志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1-4]

。因此,探明情志致病特点及致病

机制,对临证制定确实有效的辨治方药具有重要意义。

1

致病特点

情志致病可直接伤及内脏,《内经》认为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其后,张景岳提出了“五志首先影响心神,后伤相应之脏”的观点。迨至清代“七情之病必由肝起”为医家魏之绣所体悟,同代医家王士雄所阐发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指出:“七情损伤脏腑,以心、脾、肝三脏多见”。由上看出,中医学对情志致病方式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化的,自《内经》五志伤五脏论提出两千余年的时间里,又发展提出了五志伤心、七情伤肝、七情易伤脏腑等理论。我们课题组经查阅情志致病的古代医案,并结合大样本分层抽样调研,进一步提出如下认识[5-8]

1.1

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情绪具有巨大复

杂性,人们日常体验到的情绪往往是多种情绪的组合。因此七情内伤,往往两种以上情志交织伤人,如忧思、郁怒、惊喜等。而且多情交织致病,往往首先伤肝。如:“《临证指南医案·卷六·郁》说“悒郁动肝致病。久则延及脾胃中伤,不纳不知味……情志之郁,药难霍然”;“因抑郁悲泣,致肝阳内动”;“惊惶忿怒都主肝阳上冒”。近年有关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亦表明,恼怒悔恨、郁怒冤屈、忧愁思虑等两种以上情志组合伤肝,为当今临床常见情形。由于正常情况下,肝调畅情志具

有调节情绪反应保持心情舒畅的作用;因此,

在内伤发病情况下,情志刺激易于首先伤肝,导致肝疏泄失常。疏泄太过,产生肝气逆证,可见烦躁易怒,甚则无端发火,

失眠多梦,头痛,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胃脘胀痛或嗳气吞酸,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理家能力下降等;疏泄不及,产生肝气郁证,可见情绪低落或抑郁寡欢,胸闷或胸胁不舒,腹部胀满,疲乏,食欲不振,遇事为难或退缩行为等。1.2

多情交织共同致病易伤潜病之脏

潜病,是指病

证已经发生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病证。潜病之脏腑是指潜病所在的脏腑。七情内伤不仅多损伤肝脏,而且还易于损伤潜病之脏腑。例如曾患胸痹、真心痛、飧泄、头痛等病证的患者,虽临床症状已经消失,但遇有情志刺激,

最易首先出现原先所患病证的临床症状。如遇有情志刺激,胸痹患者易首先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真心痛患者则易出现心前区疼痛,甚至两臂内痛;飧泄患者易首先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头痛者则易先发偏头痛等症状。1.3

特定情志单一致病易扰乱心神

近代尤其当今

研究资料表明,

特定情景下,特定情志———惊容易扰乱心神,导致心神错乱、精神失常。1.4

情志易扰乱气机影响病情转化

情志是脏腑功

能活动的产物,

以气血畅达为基础,故情志异常多先使脏腑气机紊乱。不同的情志刺激,对气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情志影响脏腑气机的病变规律

,《素问·举痛论》概括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在情志刺激影响气机的诸多病证中,以肝气失调最突出。由于肝气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脏腑功能活动稳定有序,情志活动正常。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称为肝失疏泄。根据其所致病证的不同表现,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肝气的疏泄功能不及,常因抑郁伤肝,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形成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称为“肝气郁结”,临床表现多见闷闷不乐,悲忧欲哭等。二是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常因暴怒伤肝,或气郁日久化火,

导致肝气亢逆,升发太过,称为“肝气上逆”,多表现为急躁易怒。

气机紊乱是情志刺激的基本致病特点之一,而致病之后,易于转化则是其另一特点。这是因为情志刺激可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而气机失调又可妨碍机体的气化过程,引起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从而继发多种病证。气机郁滞日久,可化热化火;气机逆上,亢奋有余,也可化热化火,以致火热内生。精血津液的施泄、输布可因气机郁滞而不畅,产生精瘀、血瘀、痰饮等病变,而痰饮与瘀血互结,则又可致癥积、肿瘤等。总之,气机紊乱,日久不愈,或气病及血,或郁而生热,或津聚为痰,或气逆成热,变化多端,形成多种疾患。

七情变化对病情具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有利于疾病康复。情绪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当怒则怒,当悲则悲,怒而不过,悲而不消沉,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愈。二是诱发疾病发作和加重病情。情绪消沉,悲观失望,或七情异常波动,可诱发疾病发作或使病情加重、恶化。故《医圣阶梯》说:“夫气病因当因病而药,尤当以平怒为先,胸襟洒落,怀抱宽舒,庶有其效。苟藏怒蓄怨,药亦何济?”患者必须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才有利于情志病证的治疗和康复。

2致病机制

致病机制即病机,是中医学特有的名词术语,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病机,无失气宜”。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与病因进行斗争,体内所产生的阴阳脏腑气血功能的变化。疾病过程中体内的这种变化左右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及转归,是疾病外在临床表现的内在根据。情志病机有其独有的特点。

2.1阴阳失调情志刺激可致阴阳的损伤,而影响形体,产生疾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也说:“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很明显《内经》的这些论述指出了情志因素导致阴阳失调的两种情况。其一是致阴阳的逆乱,阴阳失其常态,形体受伤而致疾病的发生。此种情况多产生暴、急、实证。其二是伤阴损阳,造成阴阳的相对偏盛偏衰,形体受伤而致疾病的发生。此种情况多产生虚损或虚实夹杂性疾病。

2.2气机紊乱情志病证的早期,情志刺激破坏了心理与生理和谐有序的状态,从而使脏腑气机紊乱,形成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的病理变化。其中以气滞、气逆和气闭多见。气滞多因情志抑郁,影响气的流通,形成全身或局部气的运行不畅或停滞的病理变化。气逆多因愤怒暴怒,导致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的病理变化。气闭多因突然的情志刺激,使气机闭阻,气不能外达,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病理变化。情志刺激影响脏腑气机的病变规律《素问·举痛论》概括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机紊乱一般属于功能性病变或器质性病变的早期。在情志刺激影响气机的诸多

病证中,以肝气失调最突出,又有肝气升发太过的肝气逆和肝气运行不畅的肝气郁两种病变。肝气失调,疏泄失司,常可累及其它脏腑,造成其它脏腑功能失调,气机紊乱。气机紊乱作为情志病证的早期机制在治疗学上更具重要意义,临床常见有抑郁恼怒使肝气失调,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气不升,清气在下,发为腹泻。其病变尚浅,若取治于情志疏导,每可获效。

2.3脏腑受损各种情志刺激均可引起情志异常,直接损伤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并且初期以多情交织损伤肝藏和潜病之脏为多见。清代医家王士雄曰:“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情志病证中期、后期常由肝脏累及它脏受损。损伤不同的脏腑,则有不同的表现。如《灵枢·本神》说:“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

2.4经络受阻经络有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与通行气血的作用。《内经》认为情志刺激也可引起经络阻滞而致病,如《素问·痿论》说:“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言情志刺激损伤胞络而为病。《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言情志刺激可致经络阻滞不通,而产生形体麻木不仁之症。

2.5形质亏损精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同样也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刺激,日久不已,则易引起精气血津液的虚损,如《素问·疏五过论》说:“离绝苑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灵枢·本神》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灵枢·寿夭刚柔》云:“忧恐忿怒伤气”。孙思邈也说“怒甚偏伤气……气弱病相萦”。《养生论》说:“喜怒悖其正气”。情志刺激损伤精气血津液的原因有3个方面。首先,五脏精气血津液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七情过用或五志化火均能耗损气血、灼伤阴津;其次,七情皆易伤及脾胃,使后天生化无源,久之终致精津涸竭;再次,某些情志刺激又可直接耗伤精血,如大惊拌恐之精气流淫、暴怒伤肝血随气逆之出血等。

情志活动与形体物质是辨证的统一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协调统一则人体健康无病,若协调统一关系破坏则疾病萌生。这种关系在诊断学、治疗学和养生学上,特别是在中医精神病学上有较大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2.6痰凝血瘀津液与血本系体内精微物质,其运行、输布、排泄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气机失调是津液停留,水湿内生,聚痰成饮和血行障碍,瘀血停留的直接原因。而情志刺激每每首先干扰气机,使气机紊乱,故情志病证过程中,常可见痰饮内生,瘀血停留。如陈无择在论及胁痛时指出:“因大怒,血著不散,两胁疼痛,皆由瘀血在内。”在论及衄血时又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