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动症幼儿地成长与蜕变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多动症少年教育案例分析(2篇)

多动症少年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小明从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在课堂上走动,打扰其他同学学习。

家长和老师反映,小明在家也经常无法安静下来,容易分心,做事拖沓。

经过医院诊断,小明被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即多动症。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的家庭教育环境较为宽松,家长对其较为宠爱,常常满足其各种要求。

这种溺爱的教育方式导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律意识,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此外,家长对小明的多动症状关注不足,未能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干预。

2. 学校教育因素小明就读的小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对多动症的了解有限,缺乏针对多动症学生的教育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对小明的行为干预不足,导致小明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

3.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对多动症的认识不足,导致小明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歧视。

同学和老师对他的态度较为冷漠,使他更加缺乏自信,加剧了多动症状。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家长应加强对小明的关注,了解其多动症状,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家长要培养小明的自律意识,教育其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家长要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给予其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自信。

2. 学校教育(1)教师应提高对多动症的认识,了解多动症学生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2)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

(3)加强课堂管理,对小明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干预,引导其遵守纪律。

(4)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3. 社会环境(1)提高社会对多动症的认识,消除对多动症学生的歧视。

(2)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多动症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的多动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家长和老师对教育效果表示满意。

多动症孩子成功教育案例(2篇)

多动症孩子成功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今年8岁。

自入学以来,小明一直表现出多动症的症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经常打扰其他同学,学习成绩也一直处于班级下游。

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担忧,担心小明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专业医院进行检查,确认小明是否患有多动症。

二、诊断结果经过专业医院诊断,小明被确诊为轻度多动症。

多动症(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行为问题。

针对小明的病情,医生建议家长和老师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2. 改善学校环境,提供适宜的学习方式;3. 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小明调整心态;4. 针对小明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三、家庭教育1.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家长为小明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睡眠,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2. 亲子互动:家长多陪伴小明,与其进行亲子游戏,增进亲子关系,同时锻炼小明的注意力。

3. 适当奖励:家长对小明的进步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4.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尽量减少家庭矛盾,保持家庭和谐,为小明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四、学校教育1.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特点,老师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游戏教学等,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

2. 课堂管理:老师在小明上课时,给予适当的关注,引导其集中注意力,避免打扰其他同学。

3. 课外辅导:老师为小明提供课后辅导,帮助其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为小明提供各种兴趣小组,如绘画、音乐、体育等,培养其兴趣爱好,提高其综合素质。

五、心理辅导1. 咨询心理医生:家长定期带小明进行心理咨询,了解小明的心理状况,调整教育方法。

2. 家庭沟通:家长与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3. 调整心态:家长和老师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不断进步。

多动症儿童发展问题辅导与矫治个案研究报告

多动症儿童发展问题辅导与矫治个案研究报告

多动症儿童发展问题辅导与矫治个案研究报告一、案例介绍小明,10岁,男性,就读于一所普通小学四年级。

自入学以来,小明一直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在课堂上,他经常离开座位,与同学交头接耳,对老师的讲解常常心不在焉。

在家中,小明的行为问题也很明显,经常无法安静地完成作业,而且经常分心。

二、案例分析经过初步评估,小明被诊断为多动症(ADHD)患者。

他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控制方面。

具体来说: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常常无法专注于任务,不论是听课、做作业还是玩游戏,他都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活动过度:小明在课堂上经常离开座位,甚至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也难以保持安静。

他在家中也常常过度活跃,不停地跑跳。

冲动控制:小明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比如在超市里看到想要的玩具或零食就会立即拿走。

三、辅导矫治方法针对小明的多动症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辅导矫治方案:药物治疗:首先,我们为小明开具了针对多动症的药物,以帮助他控制症状。

药物需要由专业医生处方,家长需监督孩子按时服药。

行为疗法:我们向家长介绍了行为疗法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等。

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来帮助小明控制自己的行为。

学习策略指导:我们为小明提供了一些学习策略指导,如时间管理、任务分解等。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他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家庭支持:我们建议家长为小明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家庭环境,减少干扰和刺激,同时积极参与小明的辅导和矫治过程。

四、辅导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辅导矫治,小明的多动症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以下是具体效果:注意力集中:通过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小明能够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在课堂和家中,他能够更好地专注于任务。

活动过度减少:随着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的实施,小明的活动过度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在课堂上不再频繁离开座位,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活动水平。

冲动控制改善:通过药物治疗和学习策略指导,小明在冲动控制方面也有了显著进步。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种症状通常在幼儿期就开始出现,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幼儿多动症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

小明,3岁,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他的父母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带他去了医院进行了专业的评估。

经过评估,小明被确诊为多动症。

在幼儿园,小明总是难以静坐,经常在课堂上跑来跑去,无法专注听讲。

他的冲动行为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家里,小明也经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无法坚持做一件事情。

幼儿多动症的症状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些症状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多动症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学、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幼儿多动症,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

首先,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给孩子提供稳定、有规律的生活。

其次,进行行为治疗,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另外,药物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幼儿多动症的治疗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也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多动症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只要家长和老师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孩子是完全有可能克服这一困难,健康成长的。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一个患有幼儿多动症的孩子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多动症教育案例(3篇)

多动症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小明自入学以来,表现出了明显的多动症症状。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在课堂上走动、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

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小明家长表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类似问题,如做作业拖沓、容易分心等。

经过多方了解,我们决定对小明的多动症进行教育干预。

二、案例分析与诊断1. 案例分析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此外,他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做作业拖沓、做事粗心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小明自身和周围同学带来了很大困扰。

2. 诊断根据小明的表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他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ADHD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符合ADHD的诊断标准。

三、教育干预方案1. 家庭教育(1)家长应了解ADHD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2)家长要给予小明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克服困难。

(3)家长要合理安排小明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4)家长要培养小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整理房间等。

2. 学校教育(1)教师应了解ADHD的相关知识,尊重小明的特殊需求。

(2)教师要根据小明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3)教师要加强与小明的沟通交流,关注他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4)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座位,将小明安排在安静、便于管理的位置。

3. 社会支持(1)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对ADHD的认识。

(2)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为小明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3)学校可以组织同学开展互助活动,帮助小明融入集体。

四、教育干预实施1. 家庭教育实施(1)家长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等方式,了解ADHD的相关知识。

(2)家长与小明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睡眠。

(3)家长引导小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整理房间等。

小班幼儿多动教育案例(3篇)

小班幼儿多动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这一现象也日益凸显。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

在我国,多动症儿童的比例逐年上升,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案例将以一个小班幼儿为例,探讨多动症的教育策略。

二、案例描述小班幼儿小华,今年5岁,聪明伶俐,但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经常在课堂上随意走动,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

家长反映,小华在家也经常跑来跑去,难以安静下来。

经过观察和评估,教师发现小华存在以下问题:1. 注意力不集中:小华在课堂上无法长时间专注于老师讲解的内容,经常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 多动:小华在课堂上经常随意走动,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碰撞,影响课堂秩序。

3. 冲动:小华在与人交往时,容易冲动,缺乏耐心,经常与小朋友发生争吵。

三、教育策略针对小华的多动症问题,教师采取以下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如上课时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等。

- 加强课堂管理,及时纠正小华的不良行为,避免其影响其他同学。

-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华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其参与度。

2. 培养注意力:-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游戏、故事、音乐等,激发小华的学习兴趣。

- 适当调整课堂节奏,避免长时间讲解,让小华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 设计注意力训练活动,如听数游戏、拼图等,提高小华的注意力。

3. 引导情绪管理:- 教授小华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冷静思考等。

- 鼓励小华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其用恰当的方式处理冲突。

- 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华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 强化正面行为:- 及时表扬小华的进步,增强其自信心。

- 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小华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 鼓励小华参与集体活动,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但在这个阶段,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多动症的症状。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幼儿园多动症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小明,3岁,就读于某幼儿园。

他的老师观察到,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无法保持安静,总是坐立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

他在玩耍时也表现出过度活跃和冲动的行为,经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发脾气。

在家庭环境中,小明的父母也发现他的这些行为,并感到困惑和焦虑。

针对小明的这些表现,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开始关注他是否患有多动症。

经过与医生的沟通和评估,确认小明确实患有多动症。

接下来,针对小明的情况,幼儿园和家长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他应对多动症的困扰。

首先,幼儿园老师在课堂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加了一些适合多动症孩子的活动,比如小组游戏、手工制作等,让小明在参与活动中能够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活力。

同时,老师也加强了对小明的个别关怀和引导,及时提醒他保持安静,引导他集中注意力。

其次,家长们也在家庭环境中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他们给小明制定了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他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在家庭活动中,他们也鼓励小明参与一些适合他的户外运动,比如骑车、游泳等,让他在运动中释放能量,减少多动症的表现。

此外,家长们也在饮食上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小明摄入过多的甜食和咖啡因,增加了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多动症的症状。

通过幼儿园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小明的多动症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他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也逐渐有所改善,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与同伴们和睦相处。

在家庭中,小明的父母也更加了解多动症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支持他。

综上所述,幼儿园多动症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幼儿,需要幼儿园和家长们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调整,多动症孩子的症状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控制的。

(完整版)多动症案例分析(谢妙影)

(完整版)多动症案例分析(谢妙影)

多动症学生个人案例分析在今年接手教一年级的学生中,有一个特别好动的学生×××,性别男,今年6岁。

该学生的现象属于儿童的多动行为,这些现象有些是学生特有的,有些是后天形成的。

这种多动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妨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

我认为该生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一)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学生常情绪不稳,容易冲动,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常发生一些不受自我控制的多动行为, 如早操时,该学生都认真的做着操,他却装成“打醉拳”的样子,东倒西歪,一会儿碰碰这个小朋友,一会儿摸摸那个小朋友……这是学生自我意识心理作用较强表现。

由于坐立不安,好动,他们上课、做作业注意力就不能集中,这必将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

(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该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喜欢玩弄各种自己弄不明白的玩具、东西或物品,这些对儿童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其好奇心极强,这是他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很难做到的效果,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多动行为。

(三)希望受到别人关注的多动行为学生都希望受到同伴、老师、父母的关注和认可。

大部分学生会用好的、积极的行为。

如通过帮助他人、关心同伴等行为,来得到同伴的认可、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也有少数学生会做出一些消极行为。

如日常活动中,该学生常常把椅子靠背放在前面倒着坐,有时把椅子当跷跷板,跷着跷着就连人带椅子摔在地上,我走过去扶起他,告诉他一些规则,但过一会儿,他还是我行我素。

当老师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教育时他们常常会不以为然,甚至有时候会窃喜,认为自己引起了老师或父母的关注,达到了效果。

这是学生的社会意识心理和自我意识心理被压抑或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针对“×××”的这种行为,我认为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对多动的学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1. 用爱心交换信任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小学生多动症教育案例(3篇)

小学生多动症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自入学以来,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动,打扰其他同学学习。

他喜欢插嘴,不遵守课堂纪律,容易冲动,与同学发生矛盾。

课后,小明作业完成不及时,书写潦草,经常丢失学习用品。

家长和老师都反映,小明存在多动症倾向。

二、案例分析1. 多动症的定义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

多动症儿童在注意力、活动控制、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困难,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

2. 小明多动症症状分析(1)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课堂上经常走动,不能专注于听讲,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多动:小明在课堂内外都表现出多动行为,如翻书、摆弄文具、离开座位等,影响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

(3)冲动:小明容易冲动,与同学发生矛盾,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教育措施1. 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1)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引导学生遵守课堂规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

(3)针对小明,教师可以采取单独辅导、提醒等方法,帮助他集中注意力。

2. 加强家校合作(1)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在家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2)家长应关注小明的日常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按时完成作业等。

(3)家长要耐心引导,避免过度批评,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3. 强化行为矫正(1)针对小明的多动行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设立“静心角”,让小明在需要时到“静心角”静心思考。

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予小明适当的关注,如提问、表扬等,提高他的课堂参与度。

③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如体育、音乐等,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2)针对小明的冲动行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教育小明学会控制情绪,遇到问题时要冷静思考。

②培养小明的同理心,让他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③引导小明参加心理辅导,帮助他改善情绪调节能力。

多动症少年教育案例(2篇)

多动症少年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化名),男,12岁,是一名多动症少年。

自入学以来,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学习成绩也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

家长和老师对小明的情况感到非常担忧,希望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帮助他改善学习和行为。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诊断根据小明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他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即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

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1)提高注意力(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加强情感交流与沟通2. 教育措施(1)提高注意力针对小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合理安排课程,避免连续长时间的学习。

例如,将课程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②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确保教室光线充足,桌椅舒适,减少干扰因素。

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④适当调整座位,让小明坐在老师附近,便于关注和引导。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小明明确学习目标。

②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提高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他的精神世界。

③培养小明的时间观念,让他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④教会小明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他的自我管理能力。

(3)加强情感交流与沟通①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②鼓励小明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他的自信心。

③家长与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④定期开展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多动症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

三、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注意力明显提高,课堂上能够专心听讲。

2. 学习习惯逐渐养成,作业完成情况得到改善。

3. 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更加融洽,自信心增强。

4. 家长和老师对小明的情况表示满意,认为他已经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学生。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一、研究前个案分析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

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

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1、上课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

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

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多动孩子教育案例(2篇)

多动孩子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典型的多动症(ADHD)孩子,今年10岁。

从小,他就让父母和老师头疼不已。

在学校,他坐不住,总是动来动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走神;在家里,他一刻也停不下来,不是在墙上爬来爬去,就是在地上打滚,甚至经常把家里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

尽管父母和老师对小明的行为感到无奈,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找到一种方法,帮助小明健康成长。

二、案例分析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

小明的情况正是多动症的典型表现。

面对这样的孩子,教育者需要耐心、细致地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导致他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从而表现为多动和冲动。

2. 学校因素:小明的学校教育方式较为传统,缺乏针对多动症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在课堂上,小明无法集中注意力,教师也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3. 个体因素:小明本身具有多动症的生理基础,这使得他在行为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三、教育策略1. 家庭关爱:父母要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多与他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

同时,要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鼓励,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 学校教育:学校要针对小明的特点,采取个性化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教学等,以提高小明的注意力。

此外,教师还要给予小明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专业干预: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对小明的多动症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小明可以接受药物治疗、心理辅导和行为训练等。

4. 同伴支持:鼓励小明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尊重和理解。

同时,引导其他同学关心和帮助小明,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四、教育过程1. 第一阶段: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与小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信任。

研究关于行为多动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研究关于行为多动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研究关于行为多动生转化的个案研究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行为多动的孩子。

这些孩子往往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行为表现较为冲动,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不少困扰。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个案研究,探讨如何将行为多动的孩子转化为更加稳定、自律的孩子。

一、个案背景小明,男,5岁,幼儿园中班学生。

自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经常离开座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经过观察,发现小明在生活中也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如玩耍时无法长时间专注,情绪波动较大等。

二、问题分析1.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课堂上无法长时间专注于听讲和完成任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行为冲动:小明在情绪波动时,容易产生冲动行为,如大声喊叫、扔东西等。

3.缺乏自律:小明在生活中缺乏自律,不能自觉遵守规则,需要成人不断提醒和督促。

三、转化策略1.家庭干预(2)一致性教育: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保持一致性,避免互相矛盾,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3)定期沟通:家长要与教师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2.学校干预(1)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特点,教师要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其学习兴趣。

(3)同伴互助:鼓励其他同学与小明互动,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律意识。

3.心理辅导(1)情绪管理:引导小明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避免冲动行为。

(2)自信心培养:通过鼓励和表扬,帮助小明建立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感。

四、转化过程1.第一阶段:建立信任关系教师和家长通过耐心倾听、关爱关心,与小明建立起信任关系,使其愿意接受引导和教育。

2.第二阶段:行为引导教师和家长共同制定行为规范,引导小明遵守规则,逐步改善其行为表现。

3.第三阶段:心理辅导在行为引导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小明学会情绪管理和自信心培养。

4.第四阶段:巩固成果在转化过程中,不断巩固小明的良好行为,使其逐渐形成稳定的性格。

五、转化成果1.注意力提高:小明在课堂上能够较长时间专注于听讲和完成任务。

多动症案例分析范文

多动症案例分析范文

多动症案例分析范文多动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

下面将从一个多动症儿童的个案出发,进一步探讨多动症的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小明是一名7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在他3岁时就注意到他比同龄的孩子更为活跃和坐立不安。

小明在学校里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经常中断其他同学。

他经常忘记完成作业、丢失物品,并且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

此外,小明还经常在不合适的时候说话或者干扰其他学生。

他的父母和老师都认为他是多动症儿童,并希望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多动症的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

小明的举动与这些症状非常符合,他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个任务,经常中断他人并且冲动地说话。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此外,许多多动症儿童还表现出易疲劳、焦虑和情绪波动等症状。

多动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多动症在一些家庭中具有聚集性,且多动症家庭成员有更高的患病风险。

此外,脑部发育异常和神经传导系统的异常都可能与多动症有关。

治疗多动症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

行为疗法是多动症治疗的首选方法,通过教导儿童控制冲动、改善注意力集中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等方法来减轻症状。

例如,儿童可以学习使用日历和提醒事项来帮助他们管理时间并完成任务。

此外,父母和老师在提供支持和结构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刺激剂和非刺激剂药物。

刺激剂药物如甲基苯丙胺(Ritalin)被广泛用于多动症的治疗,能够提高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然而,药物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失眠、食欲减退和情绪波动等。

因此,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评估。

辅助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教育、社交技能训练和家庭支持。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多动症儿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社交关系和减轻配偶和家庭成员的压力。

此外,一些研究也表明规律的体育锻炼对改善多动症症状具有积极的影响。

多动症儿童案例教育措施(3篇)

多动症儿童案例教育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

多动症儿童在行为、学习、情绪等方面存在明显异常,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困扰。

本文将以一个多动症儿童案例为切入点,探讨针对此类儿童的教育措施。

二、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从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在学习过程中,小明经常走神,课堂作业完成得很慢,成绩不稳定。

此外,小明在人际交往中,也表现出冲动、易怒、缺乏耐心等特点。

经医院诊断,小明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了解多动症知识:家长首先要了解多动症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避免过多干扰。

同时,家庭成员要相互理解、关爱,共同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3)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吃饭、洗澡、睡觉等,有助于提高生活规律性。

2. 学校教育(1)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多动症儿童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培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兴趣小组、课外活动,激发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多与多动症儿童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4)合理分组:教师可以将多动症儿童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分组,发挥榜样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社会支持(1)开展多动症知识普及:社会各界要关注多动症儿童,开展多动症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多动症的认识。

(2)建立多动症儿童关爱组织:社会各界可以成立多动症儿童关爱组织,为多动症儿童提供心理、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支持。

(3)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关注多动症儿童成长。

多动症孩子教育案例(3篇)

多动症孩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化名),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今年8岁,就读于小学三年级。

自从入学以来,小明的表现让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十分困扰。

他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下课则四处奔跑,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

在家庭作业方面,小明同样表现不佳,经常忘记带作业本,做作业时心不在焉,导致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下游。

经过家长和老师的观察,小明的这些行为可能与多动症(ADHD)有关。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行为。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这些行为,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二、教育方案实施1.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首先,学校和家庭成员共同关注小明的行为变化,及时沟通,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家长和老师定期交流小明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

2. 个性化教学,培养兴趣针对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老师采用个性化教学,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小步骤,让小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老师注重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通过参与课外活动,提高他的注意力。

3. 强化训练,纠正不良行为针对小明的多动和冲动行为,老师和家长共同开展强化训练。

当小明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当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制止并引导他改正。

此外,家长还通过游戏、运动等方式,帮助小明锻炼身体,增强自控力。

4. 心理辅导,提高自信心针对小明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学校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辅导。

心理老师通过与小明进行交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同时,鼓励小明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提高自我价值感。

三、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的行为有了明显改善。

以下是对小明教育效果的评估:1. 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小明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分心。

他开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行为规范,减少冲突小明在课下与同学相处融洽,不再频繁发生冲突。

他能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

儿童多动症案例分析

儿童多动症案例分析

儿童多动症案例分析【篇一:儿童多动症案例分析】从表5-1可以看出,总体分析,小翔在一个学期的表现,自伤行为转变最小,一个学期来,他最令人头痛的是自伤,虽然其他方面得到了改善,他仍然会不断伤害自己。

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行为有一个反复期,是在放假到回学校后,所有行为几乎都回到了开学初的时候,为什么短短几天时间,就把两个多月的矫正效果都抹掉了?我们去找寻了原因,了解到,在五一假期,家人难得有个假期休息,早上很迟才起床,而小翔是呆不住的,就起来吵闹,家人对他一开始是忍,后来是骂,最后就变成了打。

而在这几天里,小翔的心情也变得相当糟,动不动就发脾气。

从教育的效果看来,他扰乱课堂的行为得到了最大的转变,这要归功于他的兴趣,因为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之后,他培养了一些有益的兴趣,为了能参加他喜欢的活动,他就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他做到了这一点,说明他内心的需要已经能成为他自控能力的一根指挥棒。

只要他有需要,并知道怎么样达到自己的需要,他就能有较好的表现,多动行为也随之减少。

6.讨论通过这个个案的研究,我们做了如下讨论:第一,兴趣是教育的着手点,培养自控能力是教育的目的。

对于多动症儿童,要改变他们的多动行为,首先要找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兴趣上,多动的行为自然就减少了。

而自控能力是多动症儿童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使他们能控制自己的过分行为。

第二,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环境的支持。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不能脱离家庭环境的支持,多动症儿童也不例外。

他们很多时间都在家里,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直接影响着多动症儿童的行为。

在我们对小翔的教育过程中,家庭环境的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家人能根据学校建议,为他创设适合他健康成长的环境,给我们的教育很大的支持。

而在教育过程中,在一个星期的假期里,由于家庭成员的疏忽,对他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几乎抹杀了前面教育的一切效果。

幼儿多动症孩子教育案例(2篇)

幼儿多动症孩子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6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小明自入园以来,表现出了多动症的症状,具体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情绪波动大、易冲动等。

在与家长沟通后,得知小明从小在家庭环境中较为溺爱,缺乏规则意识。

针对小明的状况,幼儿园教师及家长共同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二、教育目标1. 提高小明的注意力,使其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听讲。

2. 培养小明的规则意识,使其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定。

3. 改善小明的情绪波动,使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 提高小明的自信心,使其在集体中积极参与活动。

三、教育方法1. 课堂教学法(1)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课上,通过“抢答”游戏,提高小明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小明的注意力。

如播放动画、视频等,使小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分组教学,让小明在小组活动中提高注意力。

教师将小明安排在小组中,让其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其合作能力。

2. 家庭教育法(1)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定期与家长交流小明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2)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小明的规则意识。

例如,设定家庭规则,让小明参与家庭事务,提高其责任感。

(3)鼓励家长多陪伴小明,关注其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3. 心理辅导法(1)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小明认识自己的多动症,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小明正确看待自己的多动症,树立自信心。

(3)通过团体辅导,让小明学会与同伴沟通交流,提高其在集体中的适应能力。

四、教育过程1. 第一阶段:了解小明的情况,制定教育方案教师通过观察、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小明多动症的症状,并与家长共同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2. 第二阶段:实施教育方案(1)课堂教学:教师采用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提高小明的注意力。

(2)家庭教育:家长配合教师,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小明的规则意识。

多动症儿童地教育个案分析报告[1].doc

多动症儿童地教育个案分析报告[1].doc

实用文档多动症个案分析一、研究对象:王财财,今年10 岁,曾经在幼儿园间断性地就读两年,因为上课坐不住,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学生,被多家幼儿园婉拒。

到医院诊断确诊为多动症,曾用药物进行治疗过半年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后来因家庭经济原因停药。

去年9 月份到我校就读。

他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但对数字有抗拒心理,三个数以上就数不清。

能认识较多的汉字,掌握的词汇也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说一个句子。

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刚到班级的时候,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边。

上课时,他在教室跑来跑去,还不时去拿同学的书本、文具等,经常是整节课因为他的存在而无法进行。

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

二、问题原因:在他进入学校后,我们对他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分析造成他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1、家庭原因平时父母上班,无暇教育孩子,孩子自小跟奶奶一起。

从小被奶奶宠爱着,如果他的行为太过分了,他奶奶就会告诉他的爸爸,他爸爸的教育方法就是打和骂,他妈妈如果在家,就随口骂两句。

家里人见他发脾气的时候,就会骂他,或吓唬他,编造一些东西吓得他不敢吵。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的自控能力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导致他在学校经常骂人,虽然他不知道骂的意思,但还是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说一些古怪的事。

同学都不跟他一起玩,他就更是到处跑,不断发脾气。

2、学校原因王财财刚来到学校时,对学校纪律非常不适应,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坐在自己座位上,他就拉这个扯那个,或者去拿别人的书,又去玩教室的扫把,拿凳子拖着走,老师制止他,他就躺地上,一边打滚,一边喊:救命啊,救命!很多学生都来看热闹,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改变,还变本加厉了,很多老师一上课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对付他,对他产生一种惹不起躲得了的意识。

因此只要他能在教室不怎么捣蛋就算了,随便他怎么走。

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愿意,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跑到讲台上,要求老师陪他做什么事,遭到拒绝就在讲台上打滚,闹得一节课不得安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多动症幼儿的成长与蜕变天竺山镇中心幼儿园李佳一、研究前个案分析在我班上有一名“与众不同”的幼儿,从小班到中班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一直任其班主任。

他不受大家欢迎,没有朋友。

最明显的是他没有规则意识,不守纪律!没有上下课的概念,上课时在地上打滚,乱走动,打扰其他幼儿,极其好动;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注意力不集中,最多两三分钟就会转移;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

并且口齿不清,与老师、小朋友交流有点障碍。

他的这些种种行为在上小班时,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比较活泼,应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规律。

但等到上中班时其他幼儿与其年龄特点发展适宜,而他这种行为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表现的尤为突出。

通过家访,得知他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在家带孩子,都是本地人。

我将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跟她交流,通过和焦妈妈的交谈,我们达成一致,初步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其次,剖析问题的原因,再针对其行为表现作出家园合作的方案。

二、个案观察记录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在几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1、上课无论上什么课时,其他小朋友都已入位坐好,进入状态,而这时焦乐乐便会随意走动,时而拿玩具,时而在地上打滚,时而拿把椅子与老师并排坐,时而与旁边的小朋友一起嬉笑打闹,老师先是耐心将其劝回座位,他先是坐一两分钟,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样反反复复,老师叫站起来的时候,他笑嘻嘻的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

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喜欢钻到桌子底下撕课本,戳其他小朋友的腿脚,当老师提到他的名字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2、课间操不管是做早操还是放学排队喜欢插队,自己想站那里就站哪里,又推又挤,硬是往进挤。

早间走操跑操时看见什么都很好奇,喜欢用脚踢旁边的木马,走走停停,故意踩前边小朋友的鞋子,做早操时不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着做着就会跑到秋千架去荡秋千,玩滑滑梯,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

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了也迟迟不肯进活动室,也不去上厕所,直接去荡秋千,完了还是老师将其耐心拉回教室。

3、就餐饭量挺大,但是就餐时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把周围幼儿喝完牛奶的吸管拿出来玩,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面包渣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嘴上到处都是。

想喝水了就大喊着着要喝水,说着就跑到水杯架去自己倒水喝。

4、游戏他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

跑起来一下子冲进队伍中,搅局。

当大家围成一个圈时,他就一个人站在中间,乱跑,常常是一个游戏做不完就跑掉了。

在玩桌面玩具时,他总是喜欢把玩具摆到地上玩,撒的地上到处都是,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放桌子上玩。

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三、研究与分析(一)判定分析通过这些观察记录,我们能否判定焦乐乐就是有多动症呢?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很难确定,因为这还需要通过心理测试、医院诊断等,而因为我们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就只通过查资料了解多动症的基本症状及从单方面的观察来判断。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障碍和注意障碍伴有多动的一种病态行为。

又称为轻度脑功能失调(简称MBD)、注意缺损(简称ADD)、儿童行为问题等。

对于多动症的界定范围是指大脑无明显病变,智能正常,但有自控力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儿童。

一般说来,孩子喜爱活动是生理上的特点,他们进行或参与的活动总是有动机、有目的的,因而是可以自我克制的。

"多动症"患者不但多动,而且他们的"动"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出现的,很难自我克制,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成为一种病态了。

1991年美国报道患多动症儿童占学龄儿童的3%一一5%,我国约占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

如果对这些儿童没有及时的治疗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问题。

从以上观察与查找到的资料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该幼儿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力不集中,分心。

对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难,即使是对最感兴趣的事。

不仅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扰乱别人,而且在看比较喜欢的动画片时也不能聚精会神。

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碍,这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之一。

2、小动作多,为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

在多动症儿童中其中95%的就有此类表现。

3、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

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

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

4、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齿不清。

通过以上分析,该幼儿患有轻度多动症。

(二)原因分析1、家庭原因通过和原任老师交流和直接与其家长交流以及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该幼儿的妈妈非常喜欢他的孩子,甚至有点溺爱的程度,每次来学校孩子都很高兴,一下就爬到妈妈身上,一个劲的在妈妈脸上亲,妈妈也显得异常高兴,平时与常年在外打工的爸爸交流非常少,妈妈要照顾整个家庭还有年迈的奶奶,与孩子交流的时间也很少,而且由于来平时讲话都讲的是本地方言,也导致了该幼儿的语言障碍。

由于爸爸妈妈忽略,没有将他的口齿不清当做一回事,想着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当孩子想表达时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表达不清。

农村人教育孩子的观点就是放到学校由老师来管,自己没有太大的责任,父母就是照顾好其吃穿保暖,不让生病什么的,至于学习就认为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如拼音汉子等,不了解幼儿教育的体制。

平时就想着多关心一下儿子的生活、学习,而忽略了儿子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儿子不喜欢说,但喜欢动,注意力分散,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而只是一味的责骂,不会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2、教师原因一个班的孩子太多,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孩子,而对于这个特别的孩子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他存在的问题,但是经过几次教育以后发现要解决很棘手,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该幼儿来园已经两年多,虽然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不会与人交流,学习不认真,但至少没有很明显的攻击行为,不像班上其他几个攻击性行为很严重的幼儿那样经常弄出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来,平时老师都把心思放在了那些幼儿身上,对于该幼儿的教育就忽视了。

四、我的教育教师不能忽略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应了解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困难的特点。

老师的教育最好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一意孤行,任自己乱动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在本学期初我对幼儿采取了特别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一)用爱心交换信任在幼儿教育中爱心是第一步,有爱才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

我关注着焦乐乐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乐意听老师的话的,只是保持安静的时间会很短暂,哪怕多一分钟我都很开心!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

后来当我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还是能够尊重我,马上不乱动了。

(二)用细心发现亮点我始终相信,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发现其优点,挖掘其优点,发挥其闪光点。

培养出自信、活泼、开朗的幼儿。

对待幼儿应做到纵向比较,而非横向比较,主观评价。

其实焦乐乐并不是一切都差,在后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焦乐乐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有次有个女生哭了,他自己先是主动掏出纸巾安慰哪位孩子,随后领过来带给老师将其原因,还有次有位孩子摔倒,他感紧跑过去将其扶起来并拍打身上的土。

他还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来园总是很亲热的跟老师打招呼,而且每次我给他发鸡蛋、牛奶时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三)用鼓励推动进步以后不管是在课堂上、做游戏、吃饭、上早操等等,只要焦乐乐稍有进步我们老师就及时做出鼓励,当众表扬,他哪里有进步,得说明白,说详细,这样既给大家做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也让他明白老师为什么表扬他,下次哪里该注意。

让他感觉到这样是被认可的,是会换回大家的喜欢的,他就会很高兴!但是也不是一味的表扬,错了也不敢说,这样徒增他的虚荣心,我们采取进步了表扬,捣乱时,耐心教导,教导有方,正确看待事物,正确看待自己!(四)用耐心期待蜕变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1、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焦乐乐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2、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

对多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3、加强自制力的训练。

在一日活动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

焦乐乐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4、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操作活动如卷袖子、系鞋带等手工活动中,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五、个案转化效果通过两个多月的家园配合训练,焦乐乐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开始知道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坐姿有所改善,不再钻爬桌底,知道上下课的概念,排队基本不太插队,记住了自己的站位,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当然对一般幼儿来说,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

由于多动症幼儿的改变是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短短两个多月是不够的,但是我会将这份艰巨的任务坚持到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