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
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四、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兴导入。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背着七个背囊赶路,这七个背囊分别装着“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
他来到渡口,渡船刚开出时风平浪静,过了不久,小船上下颠簸,十分危险。
船家说:“客官,我的船小负载太重,你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可是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如果你是这个年轻人,你会丢弃哪个背囊?学生:“金钱”、“荣誉”、“美貌”……故事中的年轻人思考一会儿,把“诚信”抛进水里。
结果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因为失去了诚信,找工作四处碰壁,与人交朋友也没人愿意相信他,这时他才醒悟到诚信的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诚信”的文言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2、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老师指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ě)不(fǒu)通“否”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读准节奏。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把握朗读的语气:“尊君在否?”(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要读出什么语气,指名2个学生朗读,评价,然后强调疑问要读升调,并在小黑板上标出升调,齐读这句话。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优秀19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优秀19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文、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朗读时的白文断句以及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认识了两孩子,感受到了他们的聪慧,领会到了语言的优美。
今天我们再来通过《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来认识另一个孩子──元方。
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请一名学生上台书写课题,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什么意思。
教师利用课件,解读孩子会出现问题的“期”字:出示“期”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给出这个字偏旁的演变和批注。
学生总结“期”字的意思,得出题目正确的解释。
教师进一步追问:请学生们根据题目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多方式朗读,感知内容带领学生多方式读文,理解内容,与最初对内容的猜测找异同点。
1.教师向学生展示课件《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白文(竖版)。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3.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陈氏“家风”的内涵,体会魏晋风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难点:理解陈氏家风的内涵及“家风”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有云:“家是天下之本”。
家风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的学习,感受到了东晋谢家“和睦”“高雅”的家风,这也正是谢家人才辈出的原因。
这节课我们先用一个小故事,来认识一个新的家庭。
(引入“陈太丘诣荀朗陵”的故事)材料一: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
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
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世说新语·德行》译文:陈寔准备拜访荀淑,由于家境贫困,出门没有什么仆人跟从,只是叫大儿子元方驾车,小儿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马车的后面,孙子陈群的年纪还小,就和祖父陈寔一起坐在车里。
就这样,他们出门访友去了。
到了荀家之后,荀淑让三儿子荀靖站在门口迎接客人,让六儿子荀爽在饭桌上劝酒,剩下的六个儿子端菜上饭。
孙子荀彧的年纪也还小,便被荀淑抱着,坐在祖父的膝盖前。
就在陈、荀两家相聚的这一天晚上,当时的太史发现天象有变化,赶紧向皇帝报告说:“有才德的人向着东边去了。
”师补充:陈太丘其实叫陈寔,因为做过太丘长,所以人称陈太丘。
就好比大诗人韩愈是昌黎人,就称韩昌黎,柳宗元是河东人,就称柳河东。
用地名来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也是当时的一种文化特征。
陈太丘的大儿子陈纪,字元方;陈太丘还有一个小儿子陈谌,字季方。
陈太丘这一家三父子被东汉时期的人们称之为陈氏三君。
二、了解作者作品1.作品:《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3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3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难理解的句子,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取情感体验,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学习古人懂礼知仪的优秀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通过故事内容,推究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生成问题策略:“生成”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时,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有效的“生成问题”,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悟读主旨,质疑探究--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这个故事,由王戎的善于思考,聪慧机敏,引出《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像王戎这样聪敏机智的儿童,导入新课《期行》。
2、简介《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
由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原书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类。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优秀8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优质课教案篇一《智取生辰纲》是一篇从文学名著《水浒传》中节选出来的文章。
在课本中是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并且文白参半,方言较多,这些都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
另一方面,文章情节跌宕起伏,饶有趣味。
以前讲解这样的课文,我总是在字词上花费较多时间,担心学生会在这方面遇到很多困难。
但是,我发现,这样讲授课文,会影响学生阅读的完整性,从而减弱他们对于文章的兴趣。
因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主要的考虑是,如何在不占用很多课堂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读懂文意。
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激发学生兴趣上面,培养他们对于小说阅读的兴趣,进而更主动地进行语文的学习。
想节省课堂时间,就必须做好预习的工作。
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阅读课文的注释。
课堂讲授的时候,我把生字词讲解的任务分配给了学生,安排一位学生把他认为需要注意的生字词点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达到裨补缺漏的效果。
适当地点拨稍难的几个生字词后,我发现学生基本上能够弄懂文章的大意。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在几个方面做了准备:1、补充跟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课前,我查阅了很多《水浒传》的资料,特别是跟这一部分有关系的,经过筛选与提炼,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补充了杨志的生平资料,关于花石纲的小故事,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讲给他们听。
我感觉到,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对于杨志这个人,对于课文的故事都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2、运用多种素材:小说这种文体,可以容纳相当广泛的内容,讲授小说的课堂也应该丰富多彩。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展示了描绘课文情节的邮票,杨志的画像,电视剧里相关的录象,使学生头脑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加栩栩如生,更加吸引人。
3、重点突出:整节课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
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精选)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精选)第一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贵阳市白云一中李秀华学生分析: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
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在第一、第二两个单元中已经学过两篇文言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知识。
本文将继续积累文言文的词语,学习翻译文言文的办法,调动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诵读背诵课文,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方法: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发放学案,学生做好预习。
一、导入新课: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进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古文,让我们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间。
共享学习古文的乐趣。
学习文言文老师推荐五字法:读、译、背、悟、写。
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按这五字法进行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
(优缺点。
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好,该怎么读。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朗读、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讨。
四、教学过程:一。
设置情境,激情导入:上个星期,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爬山,可时间到了,他还没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古代有一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是怎么做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二、检查学生预习课文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等这个同学讲完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
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
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请一生口译全文。
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
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
(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四、课堂讨论:1、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2)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3)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守信识礼,(聪明机灵)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的文章内容;(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3)理解文章所表达的道理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学会运用文中的道理和价值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品质;(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文章;(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道理;(3)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将文章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陈太丘的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问:“友期”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生僻字词的含义;(3)学生标注出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交流心得体会;(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道理。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2)教师举例说明文章中的道理和价值观在生活中的应用;(3)教师强调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并背诵文章;(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教师对学生的背诵和练习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2. 收集关于陈太丘的其他故事或名言,下节课分享;3. 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友谊和诚信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章道理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运用;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译读感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宣讲家风故事。
2、结合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赏析人物形象,树立家风典型。
3、把握主旨,传承古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教学重点】1、译读感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宣讲家风故事。
2、结合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赏析人物形象,树立家风典型。
【教学难点】把握主旨,传承古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家风家训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我校团委面向全校师生开展“重视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宣讲活动,要求每班推选一个家风故事,撰写宣传词,在国旗下宣讲。
经过票选,我班决定推选陈元芳的故事,请大家认真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任务。
情境任务:任务一:译读感知,概括家风情节任务二:赏析形象,树立家风典型任务三:思想感悟,传承家风美德二、任务一:译读感知,概括家风情节宣讲故事前请大家搜集相关资料,知人论世,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概括故事情节。
1、编者介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刘义庆。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宋(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文学家。
字季伯。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代表作。
2、作家作品:《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等人编撰,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的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志”是记的意思。
“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3、解读标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陈太丘,即陈寔,因为做过太丘长,所以人称陈太丘。
就好比大诗人韩愈是昌黎人,就称韩昌黎,柳宗元是河东人就称柳河东。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尝试采用“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特点如下: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
这一设计不禁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
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4.字词积累练习,讲究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
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诉学生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一)疏通课文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用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1、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三.拓展迁移: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四.指导背诵课文。
(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五、字词积累练习。
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3篇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篇6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
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
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
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二、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
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学法1,教法(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2)诵读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与友期行”、“太丘”、“待其母”等。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增强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信、友善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
2. 课文解析:(1)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与友期行”、“太丘”、“待其母”等。
(2)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如陈太丘的宽容、友人的诚实等。
(3)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如诚信、友善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
(2)分析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探究,发现课文中的奥秘。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体验感。
(3)情景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诚信和礼仪的重要性。
3.学习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文言文,理解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
1.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翻译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1.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诚信和礼仪的看法。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
1.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6.
1.逐句翻译文言文,理解课文意思。
2.分析陈太丘与友人的行为,体会诚信和礼仪的重要性。
7.
分析人物形象
8.
1.分析陈太丘、友人、元方的人物形象。
2.讨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优点。
9.
总结升华
10.
1.总结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和礼仪的意识。
11.
拓展延伸
12.
1.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诚信和礼仪故事。
2.推荐阅读其他古代文言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时,故事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理解文言文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方面做得较好,但在理解实词和虚词时,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讲解。
拓展延伸部分的故事讲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诚信和礼仪的重要性,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是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 8课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主持编写的志人小说,记载了汉末至东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言谈与奇闻异事,以语言简练、辞义隽永著称,对后世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
全书共 8卷,按内容分 36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方正”一门。
“方正”,即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尊严,机智应对父亲朋友责难的故事,展示了元芳的聪明机智,小小年纪就维护父亲的能够尊严。
此外,这篇文言文借元芳指责客人 “无信无礼”,强调了做人要有信有礼,明礼守信。
《陈太丘与友期》文章虽短小却是文质兼美的。
如果说明礼诚信是内容的体现,那么构思巧妙则是写作上的亮点,全文围绕一个“怒”字展开:(一)太丘怒。
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二)友人怒。
恶语伤人“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三)元方怒。
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友人“无信”“无礼斥责;2.对“下车引之”“作出”入门不顾“的反映。
第二单元课文是以亲情为主题的,学习本课,要重视朗读,把握人物语气;再度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注意古今异义和省略句,做到译文“信、达、雅”。
同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
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难点深入体会元方批评父友无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
在南朝宋刘义庆主编的 《世说新语》中就有这样一群聪慧的少年。
在 “方正”篇中,还记载了一位叫陈元方的小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事迹。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教材分析1.新课标要求构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本事, 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 要求学生经过学习有自我独特的见解, 感悟浓浓的父子情,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完美的#39;感情, 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 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维护父亲的尊严, 感悟亲情,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 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 自我感悟出道理。
并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 再到进一步谈自我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 构成自我的见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本事:积累文言词语, 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资料, 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资料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资料, 准确理解课文资料。
诵读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教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 去认识一位小朋友, 它穿越时空, 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 让我们一齐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 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我们来读懂它初读感知1、学生朗读, 同学评价2、齐读译后再读, 合作学习1、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2、落实重点词句3、学生讲故事4、引导朗读, 注意停顿与重音, 把握感情, 师生点评。
学生互相挑战诵读, 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1、读了这篇课文, 你悟到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3、如果是你怎样办设题意图:经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 让学生了解资料, 构成自我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 对父子情的感悟,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 为人真诚守信。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7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作者可爱的小编飞白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7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篇一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较后全班齐读。
(暂设5分钟左右)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期”“舍”“否”等常见的文言词语;
2
、合理补充情节,复述故事,触摸人物性格;
3
、评述人物,辨别是非;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合理补充情节,复述
故事,触摸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文引入: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这些名垂青史的少年英雄中,有的因机智聪慧而闻名于世,有的因才学深厚而流芳百世,有的因深得为人处世之道而令后人敬仰。
今天,我们也来听一听一位小英雄的故事。
(二
)读准课文
出示幻灯:读准字音,
读顺语句,读清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要求:先熟读文段——个读文段(速度放慢、读清停顿)——学生评价(读音、断句、感情)
预设:重点语句断句,如:陈太丘与友期行;尊君在不——否(
通假字);友人惭;
出示:陈太丘
与友
期行,期
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
乃至。
元方
时年七岁,门
外
戏。
客问
元方:
“
尊君
在不?
”
答曰:
“
待君
久不至,已去。
”
友人
便怒:
“
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
而去。
”
元方曰:
“
君与家君
期日中。
日中
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
无礼。
”
友人
惭,下车
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
步骤:全班齐读;
再读课文
,概括故事。
(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概括故事内容)——预习作;
细读课文,详说故事。
根据字词句包含的信息,对课文内容作合理补充。
补充内容:可以是陈太丘焦急等待中的喃喃自
语;也可以是友人与元
方对话时的神情、动作、语气,也可以是他们各自的心理想法。
典型示例:
1
、客(
)问元方:
“
尊君
在否?
”
2
、(
)(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
3
、友人便怒(
):
“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4
、元方(
)曰:
“
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步骤:学生
反馈;说理由;有感情地读句子(可配动作、表情等);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通过同学们的朗读,两个人物便也鲜活起来,想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寥寥数语的对话中,勾勒出人物最为本真的一面,然而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孰是孰非,孰对孰错,却需要加以辩驳,才能解出其中真味。
问题:你怎样看待文中人物们的言谈举止?为什么?
步骤:学
生依据课文评论;学生补充发表看法;
预设:
赞同元方——
赞同客人——
师:客人是个大人,元方是个小孩,今天在“信”“礼”面前的考验中,大人便也变得渺小,一个七岁的小孩便也高大几分,于是就成了珍藏在我们心间的少年英雄。
出示名句:
言不信者,行不果。
——
墨子
民无信不立。
——
孔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
——
刘向
祸莫大于无信。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
《礼记》
礼让一寸,得礼一尺。
——
曹操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也就没有生命。
——
大仲马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
歌
德
师:自古以来,诚实守信,明礼懂礼就是民族的美谈,这也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足以珍藏的“美味”,细细品尝的过程中,我们也渐渐“长大”。
师:正因为有了这些民族的美德,才能使一个人光明磊落的顶立于天地之间。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