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读--《战争与和平》的三大特征述评分析
19世纪俄国文学的瑰宝:解读《战争与和平》
19世纪俄国文学的瑰宝:解读《战争与和平》简介《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65年至1869年间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被誉为19世纪俄国文学的瑰宝。
该小说以拿破仑入侵俄罗斯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多个家族成员在战争与和平中经历的故事。
本文将深入解读《战争与和平》,探索其主题、结构和影响。
主题1.战争与和平:小说通过描写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军事行动以及后来缔结和平的时期,表达了对战争及其影响的思考。
2.人性与命运:通过多个家庭成员的故事,展示了不同人物在面对挫折、生死和伦理困境时的选择,并探究了人性的复杂性。
3.历史观念:小说着重描绘了历史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世界变革所带来的社会转变。
结构与叙事手法1.广阔的背景:小说涉及广泛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托尔斯泰采用了多个平行的故事线,并穿插了大量的历史解释与评论。
2.家族与人物刻画:通过塑造多个家族成员的形象,展示了不同社会类别和性格特点下的人物形态,以及亲情、友情和爱情在动荡年代中的角色。
3.战争场景与蝴蝶效应:通过详细描写战争场景,特别是博罗季诺陨击事件(Borodino),表现出战争对普通士兵和平民悲剧性影响。
影响与意义1.对俄国文学和艺术的影响:《战争与和平》被认为是俄国文学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
2.展现历史真实与个体生活内核:该小说通过详细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内心状态之间的紧密联系,呈现出历史真实性与个体生活内核的完美结合。
3.引发社会讨论:《战争与和平》引发了社会对战争意义、人性探索以及历史走向等问题的广泛讨论,并促进了对世界历史的思考。
综上所述,《战争与和平》作为19世纪俄国文学的瑰宝,通过对战争、和平、人性和命运的深入探索,以及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广阔背景下的人物刻画,展示了作者对历史与个人命运关系的独到见解,对俄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引发广泛讨论与思考的经典之作。
经典重读--《战争与和平》的三大特征述评
追问历史走向人民——论《战争与和平》的基本思想赵学斌(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摘要:《战争与和平》以恢宏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史诗性、人民性和历史性是这部巨著的三大特征。
秉循着这三者,我们会对这一长篇巨著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史诗性;人民性;历史性《战争与和平》(1863——1869)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多卷本的长篇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极具思想性和艺术魅力。
这部作品是作家前期生活的结晶。
青年时期,托尔斯泰曾参加军队并以中尉衔退役。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的呼声中被迫废除了农奴制,并赦免被判流放的十二月党人。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托尔斯泰,他决定为他所尊敬的十二月党人写一部小说,但随着思考的深入,原定的构思被不断修正。
到1864年,他完成第一卷《1805》,主要表现1805到1820年这15年的俄国历史面貌,而到1869年,托尔斯泰给最后的定稿以新的名称:《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为作家、也为俄罗斯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著名的作家和批评家的关注,福楼拜、罗曼·罗兰、毛姆、莫德、卢卡契等都给了这部作品极高的评价。
战争与和平:历史事件分析
战争与和平:历史事件分析《战争与和平》不仅是一部描绘战争与和平交替切换的小说,更是一部通过历史事件剖析人性、社会和历史的巨著。
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展现了19世纪初俄国社会的众生相。
一、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挣扎在《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主线,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战争中人们的心灵挣扎。
作者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恐怖和荒诞。
同时,通过描绘人物在战争中的心理变化,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1.战争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在战争中,许多人物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鲍尔康斯家族的fortune 在战争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尼古拉·鲍尔康斯在战争中受伤,使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而他的弟弟彼埃尔·鲍尔康斯则在战争中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定的人物。
2.战争对家庭关系的破坏战争不仅改变了人物的命运,还对家庭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战争中,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导致家庭破裂。
如罗斯托夫家族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子尼古拉,使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
此外,战争还使家庭关系变得紧张,如库拉金家族因为战争而陷入债务危机,导致家庭矛盾不断升级。
3.战争中的人性挣扎在战争的背景下,人物在面对生死存亡时,人性的善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品中,一些人物在战争中表现出勇敢、忠诚和仁爱,如尼古拉·鲍尔康斯在战争中英勇抵抗,展现了俄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然而,也有一些人物在战争中沉沦,如库拉金家族的亚历山大·库拉金,在战争中背离了自己的信仰和道德。
二、和平岁月中的人性剖析在和平时期,作品通过对人物生活的描绘,展现了19世纪初俄国社会的风貌。
在这一部分,托尔斯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在和平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进一步剖析了人性的弱点。
1.社会地位对人性的扭曲在和平时期,社会地位对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别祖霍夫家族的伊丽莎白·别祖霍夫,因为出身贵族,在生活中表现出高傲和自私。
《战争与和平》的深度解读
战争与和平的深度解读1. 引言《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本文将对该作品进行深度解读,探讨其中蕴含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等方面。
2. 主题分析2.1 对战争的揭示《战争与和平》以拿破仑战争时期为背景,通过丰富多样的情节展示了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浩劫。
在描写战争场景时,作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呼唤着对于战争问题的思考。
2.2 和平之美尽管作品中描写了许多惨烈的战斗场面,但作者也展现了和平生活中人们渴望追求幸福、友谊、爱情等美好事物的一面。
通过展示农村庄园生活、家族关系、社交活动等情节,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生活价值的追求。
3. 人物形象解读3.1 安德烈·博尔府伊安德烈·博尔府伊是本书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在战争中丧失了信仰和意义,最终追求内心深处的自由与和平。
通过他的成长变化,作者展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摧毁和思想觉醒。
3.2 娜塔莎·罗斯托娃娜塔莎·罗斯托娃是一个活泼开朗、天真无邪的年轻女子。
她对于爱情与友谊怀有纯真而积极向上的态度,在作品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艺术手法分析4.1 叙事结构《战争与和平》采用多线索叙事结构,穿插展示不同人物、不同地点发生的故事情节。
这种叙事方式使小说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主题。
4.2 描写细腻而真实托尔斯泰以精湛的笔触描写战争场景和人物情感,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描绘,使读者沉浸其中。
他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将复杂的战争和社会问题转化为动人的艺术形象。
5. 结论《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关于生活、战争与和平、人性等深刻话题的巨著。
通过对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并从中汲取思考和启发。
愿我们在追求和平与美好之路上不断前行。
《战争与和平》推荐理由
《战争与和平》推荐理由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文学巨著,
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以下是推荐这本书的主
要理由:
1. 历史背景:《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
争为背景,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历史事件,给读者展示了
一段重要历史时期的生动画面,使人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注重人性:作者通过塑造丰富的角色形象,展现了各种各样
的人性,包括爱、勇气、背叛、恶意和宽容等。
这让读者对人性的
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真实而细腻的描写:托尔斯泰的文字细腻而真实,他不仅描
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浩荡,也展示了生活的平凡和细微之处。
作者的
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情感。
4. 思考与启示:《战争与和平》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还
探讨了人类社会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战争的原因和后果、历史的循
环以及人类对命运的掌控等。
这些思考和启示使读者不仅在阅读中
获得了享受,同时也得到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总之,无论是从历史背景、人物塑造还是作品的思想深度来看,《战争与和平》都是一部值得推荐的杰作。
这本书以其雄浑的叙事
和深入的思考,引领读者探索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关系,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战争与和平》,你会被其震撼,同时也会从
中获得对人性和历史的新的认识。
尘封的经典:《战争与和平》的现代解读
尘封的经典:《战争与和平》的现代解读概述《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
它以对19世纪俄罗斯社会、历史事件及人民生活进行了详细描写,被誉为人类智慧精华之一。
本文将从现代角度出发,对《战争与和平》进行深入解读。
1. 作者背景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
他曾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并在那段时间积累了许多军事经验。
这些经历对他后来创作《战争与和平》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文本分析2.1 描述自然环境《战争与和平》中描写自然环境十分细腻,托尔斯泰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这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受,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对当时俄罗斯自然环境的了解。
2.2 人物刻画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来展现他们的性格和命运。
《战争与和平》中的各个人物形象鲜明,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例如,几位主要角色——普拉索夫公爵、朱庇特克谢·博罗廖耶夫等都是经典的形象化阐述。
2.3 革命背景小说发生在拿破仑统治下的俄国。
托尔斯泰描写了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给俄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
他通过对战争中军队和民众的描述,展示了各阶层人士对战争带来变革的迥异感受。
3. 现代解读3.1 揭示战争真相《战争与和平》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小说,它还揭示了战争背后真相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其深入而全面地描述战场上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托尔斯泰对战争进行了深刻剖析。
现代读者可以通过小说更加深入地理解战争背后的人性弱点和社会问题。
3.2 反思历史《战争与和平》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小说,它也是对历史的反思。
托尔斯泰以翔实而细致的描写,将读者带回到19世纪初俄罗斯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中。
通过小说,现代读者可以了解当时俄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以此对当下社会进行反思。
3.3 大情节交错《战争与和平》有着复杂而庞大的情节结构。
战争与和平评价
战争与和平评价《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巨著,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描绘了俄国上层社会和普通人民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纷争与选择。
评价《战争与和平》的一大亮点是托尔斯泰创造了许多丰富而鲜活的人物形象。
他通过不同的角色展示了各个社会阶层对战争和和平的态度和影响,以及他们在战争中面对生存和意义的选择。
其中,皮埃尔、安德烈和娜塔莎等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另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托尔斯泰对战争的描写。
他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而且深刻探讨了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他认为战争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加重矛盾和痛苦,因此提出了对和平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思考。
《战争与和平》还因其深刻的哲理思考而备受赞誉。
托尔斯泰通过小说中的对话和人物思考,反思了人类历史中的战争和社会问题,提出了一些深刻的观点和见解。
他关注个人命运与宏观历史发展的关系,强调每个个体在大环境下的自由意志和责任之间的选择。
尽管《战争与和平》被广泛认为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但也不乏一些批评声音。
其中一些指出托尔斯泰的叙事风格沉闷且冗长,有时过于注重详细描写和思想分析,使得故事进展缓慢。
此外,一些人也认为托尔斯泰对历史的观点过于乐观和理想化,对战争的批判不够深入。
总的来说,《战争与和平》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探讨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迥异与选择。
它对战争的描写和人性的思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即便存在一些批评,但这部作品的深度和影响力仍然使其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人性的复杂性:《战争与和平》的观察
人性的复杂性:《战争与和平》的观察《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历史背景中的人性复杂性的观察,该小说展示了人类在战争和和平中的各种情感和行为。
本文将从人性的多样性、对战争的揭示、和平与爱的探讨三个方面探讨《战争与和平》对人性的观察。
首先,人性的复杂性体现在小说中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中。
作品中的角色分为贵族、士兵、平民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
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展示了在不同环境下人性的多样性。
例如,主人公皮埃尔·别古佐夫是一个叛逆的思想家,他试图通过追求真理来找到人生的意义;而安德列·博尔康斯基则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的军官,他对自己的责任和国家有着强烈的忠诚感。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描绘,托尔斯泰向读者展示了每个人性格中固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其次,在战争描写方面,小说展现了人类内心最黑暗的一面。
作者通过描写普法战争和俄国战争的残酷场景,以及人们在战争中的冷酷和残忍,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割裂和摧毁。
在战乱中,人们为了生存和利益,不择手段地伤害和杀害对方,无视道德和伦理,使人性的本质暴露无遗。
然而,正是在战争带来的虚无和痛苦中,人们更加珍惜和平。
小说中的和平不仅指战争的停止,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爱情和内心的宁静。
通过描写农村生活和人们日常的互动,托尔斯泰呼唤人们用爱和宽容来建立和平。
他认为,和平是人类内心深处最真实、最美好的追求,只有通过和平,人类才能实现爱与和谐。
在小说中,爱情被描绘为能够战胜战争的力量。
尽管战争和社会阶级对爱情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障碍,但托尔斯泰通过安德列和娜塔莉娅、尤里和娜塔莎等一系列爱情故事,表达了爱情的伟大和无尽,强调爱情可以克服战争和社会的种种不公正。
爱情的力量能够彻底改变个人,为整个社会带来和谐与幸福。
综上所述,《战争与和平》通过对历史背景中的人性复杂性的观察,深入探讨了战争和和平对人类的影响。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赏析俄国最杰出的爱国主义长篇小说,就是19世纪俄国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在1863年至1869年完成的诗史性宏伟巨著《战争与和平》。
这部作品从最初构思到创作完成,前后历时13年之久,7次易稿,小说以四个豪族为主线,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交替描写中,全面具体表现当时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家庭生活基本情况。
这幅宏大生动的俄国历史画卷,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各类人物的心理状况、思想变化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
在阅读此部作品时,我感觉到托尔斯泰的陈述语调中洋溢着仁慈的沉静,叙述特别舒缓,随心所欲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他根据切身经历进行写作,力求最充分反映生活真实的创作原则,提炼生活,作品中处处有作家生活的影子。
他忠实于历史和生活,真实地描写人物的性格,我常常为书中朴实单纯的美德而感动,各种人物的不同人生在小说里有条不紊地展开,构成真实的生活历史画面。
在作品中处理拿破仑侵略俄罗斯的具有极大冲击力的场面时,托尔斯泰不虚伪也不回避,而是紧紧抓住真实,用代表性的动作和言辞,描绘出人物性格。
在作品中的塑造的主人公也没有虚伪的夸张和矫情的伤感,是一种依照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逼真形态。
在我眼中,托尔斯泰就像一位魔术师一般,将历史的事实与艺术的虚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拓宽了长篇小说表现生活的幅度。
小说场面壮观宏大、视野开阔,涵盖了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上至沙皇宫廷和上层社交,下至地主庄园和农民茅舍;其次,人物众多,描写了559个人物,上至帝王、贵族、将相,下至士兵、农奴、商人,社会各色人物等在时代变迁中个人的思想情绪和命运遭遇变化,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性格丰满,栩栩如生,人物各自形成情节主线,又交叉发展;再次,时间跨度大,从1805-1812的七年,最后又补充了8年后的主要人物的生活状况。
整部作品容量巨大,结构复杂,场面宏伟,有一种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
长篇小说的艺术:《战争与和平》的文学价值
长篇小说的艺术:《战争与和平》的文学价值《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探讨《战争与和平》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所具有的文学价值。
1. 雄厚的历史背景《战争与和平》背景设定在19世纪初的俄罗斯,将近70年的历史时期。
托尔斯泰巧妙地将历史真实事件与虚构人物结合,让读者沉浸其中。
小说中详实的历史背景描写,包括拿破仑入侵俄国与1812年俄法战争等历史事件,为小说增添了庞大的历史感。
这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欣赏小说本身的魅力,又能了解当时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2. 丰富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涌现出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命运,使得故事更具可信度和可读性。
例如,主要角色皮埃尔、纳塔莎和安德烈等,他们的内心独白和情感变化带给读者强烈的共鸣。
这些人物的形象塑造不仅展现了普通人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历史的现实情况。
3. 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战争与和平》以战争为主题,但托尔斯泰对战争的描写并不是简单的英雄史诗。
他试图回答战争对人类意义的问题,探讨战争的根源以及人类对和平的向往。
通过对战争中个体命运的描写,托尔斯泰追问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思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悲剧。
这使得《战争与和平》超越了当时流行的军事题材作品,提出了更深入的人道主义思考。
4. 纯熟的叙事技巧托尔斯泰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而闻名,他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众多人物的命运。
小说采用多线叙事结构,既有主线剧情,又有多个分支线剧情,相互交织、渗透,使得故事层次丰富,读者能够全景式地了解到各个层面的人物和事件。
同时,托尔斯泰的描写充满细腻和真实感,他以细节入微的方式为读者勾勒出了极其生动的场景。
5. 对爱情与家庭的思考《战争与和平》中也有丰富而深入的爱情与家庭描写。
作品中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爱,包括纯洁而浪漫的爱情、家庭的温暖与和谐等。
通过对这些情感的细腻描写,托尔斯泰记录了人类内心的喜怒哀乐,对爱情、亲情和友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战争与和平简介及赏析
战争与和平简介及赏析战争与和平简介及赏析《与和平》究竟是一部样的作品呢?这恐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了,下面是战争与和平简介及赏析,为大家提供参考。
《战争与和平》简介一八○五年七月,宫廷女官安娜·芭芙洛芙娜在彼得堡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晚会。
到会的有上流社会名流。
发·西利·塞尔格维支·库拉根公爵是第一个到会的贵族。
他说起话来懒洋洋的,是个惯会拍马逢迎的人。
他常说这样一句话:“我是忠心的仆人”。
他有个女儿叫爱仑,象白昼一样的美丽,大儿子依包理特是个低能的外交官,小儿子阿那托尔是个挥霍无度的花花公子。
他们一家都出席了晚会。
一位叫德路别兹卡雅的公爵夫人,要求库拉根把她的儿子保理斯介绍去当禁卫军军官。
公爵答应了。
到会的还有一个刚从国外受教育回来,初次踏入社交界的彼埃尔。
他“笨拙,肥胖,是一个宽肩大汉,双手又大又红”。
他是莫斯科著名的伯爵别素号夫的私生子,奉父命到彼得堡来职业。
他是个拿破仑的崇拜者。
到会的,还有年青的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
他是个身材不高而极俊秀的年轻人,“具有明确而冷静的面貌”。
他的妻子莉萨是个矮小而活泼的女人。
安德来原先认识彼埃尔,他谈到他就要上前线去打仗了。
在晚会上,人们交谈着法国和俄国日趋紧张的关系。
会后,彼埃尔去拜访安德来。
他对安德来说:“为自由而战,我便最先从军,但帮助英、奥去反对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指拿破仑--引者)是不对的。
”保理斯·经库拉根公爵介绍要到军队去服役了。
他母亲带他到莫斯科看望亲戚罗斯托夫伯爵一家。
伯爵夫人和其女儿正在过命名日。
伯爵夫人是个具有东方式瘦脸的女人,她养了十二个儿女,但多半夭折了。
伯爵是个平庸的人,他不如妻子能干。
他们的大儿子尼古拉是个大学生,正和伯爵十五岁的甥女索尼亚恋爱。
保理斯来到后,和伯爵十三岁的小女儿娜达莎也闹起恋爱来。
娜塔莎是个黑眼睛、大嘴巴、不美丽,但十分天真活泼的女孩子。
彼埃尔在彼得堡没有选定职业,又回到莫斯科。
《战争与和平》赏析
《战争与和平》赏析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
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目的。
从《战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这个体系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
说它主观,是因为他来源于托尔斯泰的思考与总结,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说它客观,则是因为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托化”的同时又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来。
另一方面,我又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
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
《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
他似乎希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
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应该说,《战争与和平》这部书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无与伦比的。
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样不凡。
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乱。
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难度的大场面,战争、舞会、宴席,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盘托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一种质朴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但内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强出许多。
人物性格方面,《战争与和平》也有其高超过人之处。
首先,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包括那些并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玛、小尼古拉等,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其它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也有类似成就)。
《战争与和平》:俄国社会与拿破仑战争的史诗
战争与和平:俄国社会与拿破仑战争的史诗简介《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划时代巨著,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展现了当时俄罗斯社会及其人民在战乱中的命运。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小说刻画的俄国社会现实、描绘的拿破仑战争情景以及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
1. 俄国社会背景在《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通过大量生动而细致的描写,展示了19世纪初期俄罗斯封建社会内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刻画了贵族阶层和农民之间的差异、地主对农奴的压迫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等方面。
同时,他也展示了军队和教育体系等机构在塑造整个社会结构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 拿破仑战争情景拿破仑战争是《战争与和平》的重要背景,托尔斯泰通过精彩的战场描写和人物命运展示了这场战争对俄国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
他以拿破仑入侵俄罗斯为线索,描绘了战争爆发时国家命运的摇摆与民众的悲欢离合,其中包括主要角色参与战斗、目睹战争残酷、面对战败等情节。
3. 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托尔斯泰独特的写作风格是《战争与和平》的突出特点之一。
他深入探索人物内心世界,在描写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以及道德抉择时,充满了哲学意味。
此外,托尔斯泰善于通过详细而精确的描写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并以鲜活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读者沉浸其中。
结论《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旷世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史诗般气势的小说。
通过对拿破仑战争背景下的俄国社会进行真实而深入的描绘,托尔斯泰展示了人性、历史和命运的重要主题。
同时,他通过其独特而精湛的写作风格,使这本小说成为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
以上是关于《战争与和平》:俄国社会与拿破仑战争的史诗的文档内容编写。
(完整word版)《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图拉省可拉皮文县雅纳斯·波良纳的一个大贵族伯爵家庭里,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就先后离世,但是他童年时代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
19世纪50年代初期,陆续发表了《童年》、《少年》、《青年》,组成自传性三部曲,通过贵族少爷尼考林卡的成长史,批判了贵族恶习和偏见,并且指出尼考林卡同情劳动人民,从青年时代起就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书中那个美丽而闲适的地主庄园以及聪明天真、善良幻想的小主人公尼考林卡,就是作家对自己早年生活及个性的真实写照,也体现早期的思想和创作的探索。
18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后转入法律系,接触到卢梭、孟德斯鸠的着作,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847年,他退回到了亚斯纳雅·波利亚纳,尝试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结果以失败告终。
1851年,他自愿到高加索参军,曾经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
他根据自己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见闻而写的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热情赞扬了俄国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上层贵族军官的腐败。
《一个地主的早晨》则记载了作家青年时期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农事改革的体验,第一次提出了地主与农民的关系的问题,表现了反农奴制的倾向。
《琉森》则是他旅行西欧时的产物,其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又片面地全盘否定了资本主义文明。
另外中篇小说《哥萨克》通过贵族青年奥列宁因厌倦上流社会而到高加索和哥萨克过自由生活的故事,表现贵族“平民化”的思想。
这是60年代农奴制改革前后尖锐的阶级矛盾在托尔斯泰思想上的反映,体现了他精神探索的进程。
总之,托尔斯泰的早期创作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批判主义不断加强。
在艺术上,显示了对人物心理分析的独特才能。
根据作家的早期作品,车尔雪夫斯基指其创作的两个特点:“心灵的辩证法”和道德的纯洁。
小说《战争与和平》心得与感悟
小说《战争与和平》心得与感悟《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值得探讨的深度和高度,而且在思想上更是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档将就该小说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分享自己学习和阅读过程中的个人心得与体会。
第一部分:小说的文学价值《战争与和平》的文学价值首先体现在其文学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首先是托尔斯泰在小说中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文学手法,例如“人物描写法”、“生活记录法”、“历史记录法”等等。
在生活记录法方面,小说中大量的战争场面和生活琐事的描述其细腻而深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现场,亲身体验当时的战争和生活。
而在历史记录法方面,托尔斯泰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翻阅,对科热列茨科夫的战役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让读者不仅了解到一场战役的起因、过程、结局,还深刻领略到当时的战争人民的所处的恶劣环境以及战争的残酷性。
此外,《战争与和平》中还运用了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生动鲜活地刻画出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使得读者对于人物的感情投入非常深厚。
其次是小说的人物塑造十分成功。
在小说中,作者使用细致入微、生动形象的描写方式来刻画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塑造出了许多性格迥异,活灵活现,充满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例如:安德烈、娜塔莎、皮埃尔、豪伊、德拉冈等等。
其中尤其是作者对于安德烈、娜塔莎等主要人物的描写极具特色,生动刻画了这些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生命轨迹,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二部分:小说的思想内涵《战争与和平》的另一特点,便是其思想内涵深刻,满载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首先体现在小说对于战争的思考与评价上。
在小说中,《战争与和平》的题目表明了小说所涉及的主要两个领域:战争和和平。
在小说的前半部份,作者同情地描写了几个主角身处战争中的深处时的感受,写出了人们在战争下所弥散的恐惧、疲惫、饥饿和心灵的创伤。
而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作者着重刻画了几个主角在和平时期中的快乐、友谊和爱情,表达了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赏析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赏析作者:谢乙德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2期摘要:《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花费六年多的岁月凝鍊而成的伟大作品。
这部长达120万字著作的问世,不仅成功地奠定了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坛不朽的地位,也为后世长篇叙事作品建立了难以超越的典范。
关键词:俄国小说;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正如托尔斯泰自己所言:“一个事件的发生,是很难单纯用一个原因来进行说明与解释,任何说明与解释都难以避免片面化的带有个人偏见。
[1]”《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之所以伟大、所以成功,显然正是应证此一话语的最好实例。
这部小说的优点与艺术价值,可以用无数原因,从无数层面加以解读。
本文试着透过以下几个特点来赏评这部经典作品。
一、这部小说的故事时间,设定在1805年-1820年的15年间,以俄国对抗拿破仑侵略的一系列战事作为中心。
书中出现了许多史实的人物如拿破仑、库图佐夫;史事如奥斯特利茨的三皇会战、波罗底诺会战等等。
然而,与此同时,作者并未背离小说(fiction)虚构的特质,书中的主要人物如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罗斯托夫等,以及构成全书故事的许多重要配角:博尔孔斯基、罗斯托夫、别祖霍夫、库拉金这四大家族的成员,都是经由作者笔下而创造出来的。
作者一方面强调书中历史成分的真实性:“凡是在我的小说里说话和行动的历史人物都不是虚构的,而是利用我在写作小说时收集的一系列图书作为依据,我不想在这里列举书名,但我随时都可以引用这些资料。
[1]”另一方面,他又极力确保小说中“虚构”部分的独创性:“如果虚构的名字同真实的人名巧合,因而使谁产生一种想法,以为我要写某个真实的人物,那我会感到很遗憾。
[1](p1739)”托尔斯泰不着痕迹地巧妙调和了“真实”与“虚构”两类成分,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作为背景,为故事增添了感染力与深度;同时又以虚构人物的命运、经历为线索,主导着全书情节的进展,藉此反映出作者创作的思绪与意图。
二、刻划人物之细腻是《战争与和平》另一个突出的特点。
俄罗斯文学的巅峰之作:《战争与和平》
俄罗斯文学的巅峰之作:《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它以宏伟的叙事和深刻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性。
这部作品由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创作,在文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本文将从作品的背景、内容、人物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展示《战争与和平》在俄罗斯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作品背景《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于1865年开始创作,历时六年完成的长篇巨著。
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之中,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托尔斯泰深受自己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经历影响,他决心通过这部作品探索战争对人性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在历史背景下的命运。
二、作品内容《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的俄国反法同盟战争为背景,展示了军事行动、战略决策以及普通人的命运。
作品分为四个卷,共计15个部分,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军事战斗到个人内心的挣扎。
作品以多条线索交织展开,描绘了众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
其中,皮埃尔、娜塔莎和安德烈三位主要人物的命运成为整个故事的核心。
皮埃尔是一个寻找人生道路的贵族青年,他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灵与生活的考验;娜塔莎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感情的年轻女子,她在战争的阴影下成长,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安德烈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并通过战争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
作品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示了战争和社会变革对个人的影响。
同时,托尔斯泰也通过对军事战斗和历史事件的描写,反映了战争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作品影响《战争与和平》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其卓越的艺术实践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引领着当时的俄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首先,托尔斯泰的超凡的叙事和描写技巧成为许多作家学习的对象。
他独特的叙述方式通过多视角、多线索的手法,将复杂的人物形象和宏大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后世作家模仿的对象。
《战争与和平》:历史巨变中的人性光辉
战争与和平:历史巨变中的人性光辉一、介绍《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巨著,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以1812年至1820年间的俄法战争为背景,描绘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内心变化。
二、战争描写1. 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小说通过精彩的笔触,展现了战场上惨烈而残酷的景象,通过对军队行进、战斗以及士兵们生活状态等方面的刻画,展示了战争对个体与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 2. 对战争意义的深入思考作者不仅仅关注军事行动本身,更关注战争对人性和社会造成的冲击。
他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反对军国主义和追求永久和平理想的思想。
三、和平传递人性光辉1. 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小说中的人物角色丰富多样,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成长、付出以及对爱、友情和家庭的坚守。
### 2. 和平价值观的呼唤通过对农村生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向读者传递了对平凡安宁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他借助小说中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纠葛,表达了追求和平与幸福的呼唤。
四、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1. 时间背景:俄法战争小说背景设定在19世纪初俄法战争时期,这是一场极具历史意义的战争。
通过对战争时代下社会生活与政治环境的真实描绘,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脉络。
### 2. 现实意义:人性光辉与历史教训《战争与和平》反映了不同阶层人士在战争与和平中的命运,揭示了人性在历史巨变面前展现的光辉。
读者通过小说,能够思考和反思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从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五、结论《战争与和平》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历史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战争场面和和平时期生活的细致描写,作者让读者感受到历史巨变中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瞬间。
这部作品引发了读者对战争与和平话题的深入探讨,并带给我们重要启示:只有通过理解并尊重彼此,才能真正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
《战争与和平》书评
《战争与和平》书评《战争与和平》书评作者:王大学专业:2013级地质工程文学是比鸟飞的还远的梦想,比花开的还美的情感,比星闪的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题记《战争与和平》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是闻名世界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哲理深邃。
小说主要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场面壮阔,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同时小说时代感强烈,虽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却反映了农奴制后俄国前途和人民作用的问题。
因此,列宁曾说:“《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的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描写了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拿破仑,库图佐夫以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的抗敌精神和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这就是战争所带给人们的,爱情,亲情,生命在一夜之间化为虚有;这就是战争所留给人们的,房屋,家园在顷刻之间变为废墟。
象征着和平的花儿开始慢慢凋零,天空不再是蓝色,河水不再变的清澈,小鸟折断了飞翔的翅膀。
黑暗正一步步向人们逼近,只有那一双双眼睛显得无比明亮,我渴望和平。
《战争与和平》使我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美好,和平是最可贵的,当和平的土地上硝烟袅袅升起时,也就意味着战争的开始——人们纷纷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惊恐的神色,人们断水断粮,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和平,多么神圣的名词!我想说的是,我很感动于小说中主人公的深刻的精神探索,高度自觉地寻找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战争与和平》赏析
《战争与和平》赏析《战争与和平》赏析《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
这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托尔斯泰曾经表示:“在《战争与和平》里我喜欢人民的思想。
”也就是说,作者力图在这部作品里表现俄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历史作用。
在国家危急的严重关头,许多来自下层的俄军普通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虽然战事一度失利,但精神上却始终占有压倒的优势。
老百姓也主动起来保家卫国。
在人民群众中涌现出一大批像网升、杰尼索夫、谢尔巴狄那样的英雄人物。
会活动能力,他后来投身军队和参与社会活动,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逐步认识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后来主要在与人民的直接接触中精神上得到成长。
女主人公娜塔莎与两位主人公的关系使她成为小说中重要的连缀人物,而这一形象本身又是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的。
小说充分展开了娜塔莎热烈而丰富的情感,她与人民和大自然的接近,她的民族气质,以及她在精神上的成长。
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战争与和平》艺术成就卓著。
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有力地拓宽了长篇小说表现生活的幅度,并在传统的史诗体小说和戏剧式小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问历史走向人民——论《战争与和平》的基本思想赵学斌(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摘要:《战争与和平》以恢宏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史诗性、人民性和历史性是这部巨著的三大特征。
秉循着这三者,我们会对这一长篇巨著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史诗性;人民性;历史性《战争与和平》(1863——1869)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多卷本的长篇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极具思想性和艺术魅力。
这部作品是作家前期生活的结晶。
青年时期,托尔斯泰曾参加军队并以中尉衔退役。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的呼声中被迫废除了农奴制,并赦免被判流放的十二月党人。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托尔斯泰,他决定为他所尊敬的十二月党人写一部小说,但随着思考的深入,原定的构思被不断修正。
到1864年,他完成第一卷《1805》,主要表现1805到1820年这15年的俄国历史面貌,而到1869年,托尔斯泰给最后的定稿以新的名称:《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为作家、也为俄罗斯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著名的作家和批评家的关注,福楼拜、罗曼·罗兰、毛姆、莫德、卢卡契等都给了这部作品极高的评价。
它和所有的艺术经典一样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被认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许多人认为今天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但文化多元并不能也不应屏蔽我们对各民族独特的精神体验的理解。
在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学界,人们也一直不断地给予这部经典作品新的阐释。
下面,笔者试就《战争与和平》的三大特征谈谈自已的体会。
一、史诗性“《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最浩瀚的史诗,是现代的《伊利亚特》。
……我早就发现,托尔斯泰的思想事实上得之于荷马和歌德。
”“他从描写个人命运的小说发展到描写军队与人民、描写交融着千百万人意志的人物众多的小说。
”][1](P48)罗曼·罗兰对小说的评价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史诗性也成为了这部130万字的长篇巨著的主要特征。
不过,黑格尔指出:“我们须把一个民族的原始史诗和后来的经典作品区别开来,后者不能反映全民族精神的全部观点。
”因为在黑格尔看来,“作为这样一原始整体,史诗就是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书’或‘圣经’。
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这样绝对原始的书,来表现全民族的原始精神。
”[2](P108)比照黑格尔的观点,《战争与和平》自然不能表现俄罗斯民族的全部原始精神。
不过,小说非常深刻地表现了俄罗斯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全俄罗斯人都被卷入了进来,乐观、真诚、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贯穿始终,并站在历史的高度,思考了全人类的现状和未来,“表现了一般人类的东西。
”[2](P124)从这个角度而言,《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还是站得住脚的。
总体来看,《战争与和平》的史诗性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1、内容广阔而深邃。
《荷马史诗》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和它对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然、社会生活的广泛描写是分不开的。
《战争与和平》也如此。
小说一方面把十九世纪初叶俄国和西欧的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纳入表现的范围——诸如俄、法、奥、普几国的政治外交关系;被称为“三皇大战”的申格拉本战役、奥斯特利茨战役、弗里德兰战役;俄法两国皇帝的蒂尔西特会晤和蒂尔西特和约的签订;斯佩兰斯基的改革等。
更重要的是,小说全景式地展示了拿破仑入侵俄国和一八一二年战争爆发的全程:从斯摩棱斯克的失守、库图佐夫被任命为俄军总司令、波罗底诺会战、俄军放弃莫斯科、法军进城和莫斯科的大火,到俄军的侧进和塔鲁季诺战役、法军撤离莫斯科和俄军的追击、游击战争、法军的溃灭和俄军的胜利。
“一般地说,战争情况中的冲突提供最适宜的史诗情景,因为在战争都被动员起来,在集体情况中经历着一种新鲜的激情和活动,因为这里的动因是全民族作为整体去保卫自己。
”[2](P126)小说因为对战争的全方位描绘而获得了某种不可替代的“史诗性”。
与此同时,小说还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心理,尤其是表现了国家危在旦夕时各个阶级思想的动向和情绪的变化。
小说在写贵族阶级的生活时,着重写了四大家族:博尔孔斯基家族(老公爵及其子女安德烈和玛丽亚)、罗斯托夫家族(伯爵夫妇及其子女尼古拉、彼佳、薇拉和娜塔莎)、别祖霍夫家族(老伯爵和他的儿子皮埃尔)和库拉金家族(瓦西里公爵及其子女海伦、阿纳托利)。
这几个家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年轻成员之间的爱情纠葛和婚配以及相互之间的冲突和恩恩怨怨的描写,构成了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揭露了宫廷和政界军界各派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争权夺利的斗争。
小说对上流社会的各种社交活动和领地贵族的日常生活,如大大小小的晚会、舞会和宴会,对赌博、决斗和打猎的场面都描绘得非常具体和生动;对于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和民间习俗,例如过节、占卜等,亦描绘得细致入微。
作者还以自己的理解,对一系列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其中包括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和统帅库图佐夫、法国皇帝拿破仑和他的元帅们以及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等。
所有这些,都使得小说内容厚实深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结构宏大而严整。
黑格尔把史诗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叫做“客体的整体性”,指出:“史诗以叙事为职责,就必须用一件动作(情节)的过程为对象,而这一动作在它的情境和广泛的联系上,须使人认识到它是一件与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本身完整的世界密切相关的意义深远的事迹。
所以一种民族精神的全部世界观和客观存在,经过由它本身所对象化成的具体形象,即实际发生的事迹,就形成了正式史诗内容和形式。
”[2](P 107)卢卡契称赞道,“大概没有另外一位现代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客体的整体性’会像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这样的丰富,这样的完整。
我们倒不必单是想到《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来,从宫廷和总参谋部,到游击队员和战俘,以及从生到死的和平的私生活的每一阶段。
”,“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客体的整体性’总是用直接的、自然的和显而易见的方式表现个人命运和周围世界之间的密切联系。
”[3](P573-574)《战争与和平》打破了西欧传统长篇小说讲究情节单纯、首尾封闭和戏剧性发展的固有格局,代之以一种开放性的小说结构。
小说并不止一两个人物在推动着故事情节,而是动辄五六个家庭、七八种情况齐头并进,小说内容的发展是以无数人的经历为脉络的。
有人统计过,小说共描写了五百五十多个人物,从家庭到战场,从京城宫廷到荒野村舍,从俄罗斯到异国他乡,在极为广阔的空间上描写了几百个场景。
但这些场景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处于有机联系之中,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作品一方面将众多场景和人物紧紧附着在重大的历史事件当中,使个人成为社会历史的活生生的参预者和推动者,另一方面对人类而言,战争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不生活的全部,通过一些“充满生气”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反思战争的胜负和民族的发展。
在这些特殊人物上,全民族的政治追求和精神探索,作家的思考和评判融化为一体。
例如库拉金小姐海伦的堕落,既有其个性贪婪和虚荣的因素,也是整贵族社会日暮途穷的形象写照,还有在国家危机四伏时腐朽阶层的垂死挣扎等。
全书共四卷,各卷容量大体相当,故事情节舒缓有致,亦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3、主题庄严而崇高。
如果说《荷马史诗》的美是一种“高贵的单纯和静谧的伟大”,那《战争与和平》的最大特征就是壮阔和博大,用任何一种认识定式去局限这部宏篇巨制,都会缩小这部伟大史诗的意义。
“人民主题”、“宗教主题”、“爱国主题”、“和平主题”、“历史主题”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在托尔斯泰的伟大作品中。
虽然人们对所谓的“托尔斯泰主义”评价不一,但综观托尔斯泰的创作,超越一切个人的爱恨得失,为俄罗斯乃至人类寻找普适的和谐的生活方式,的确是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创作出发点。
正如书名一样,战争与和平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历史,我们阅读这部作品时体会不到一般战争故事的激烈和惊险,血腥的战斗场面被作者和人物的冷静观照所替代。
因为它和《神曲》这类伟大的作品一样,探索的是人类发展的历程。
所以它和所有的史诗性作品一样,表达的是“庄严和崇高”的人类永恒的主题。
“小说中,许多写得有感情的地方都具有这种永恒的性质:安德烈在战场上仰望天空,把天空的广阔和拿破仑的渺小作对比,彼耶尔听卡拉塔也夫讲充满农民智慧的话;娜塔莎在舞会上;玛丽娅接待她神秘、疯狂的农民,这些都是永恒的时刻;它构成一部永恒的书——好比我们这些蜉蝣般的众生在计量时间一样。
”[4](P348)二、人民性罗曼.罗兰曾指出:“实际上,《战争与和平》的光荣在于复活了一整个历史时代,再现了民族的迁徙和各国的战争。
小说真正的主人公是各国人民。
”[1](P54)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我尽力写人民的历史。
……在《战争与和平》中,我喜欢人民的思想,这是1812年战争的结果。
”[5](P541-542)小说高度评价了人民在反抗外侮、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亦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特征和浓郁的民间生活的气息,构成了小说中人民性表现的两个方面。
1、人民的伟力托尔斯泰关于战争的认识和一代霸主拿破仑在俄国的最终失败是分不开的。
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对比悬殊,统治阶层又腐败无能,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俄罗斯取得了胜利?托尔斯泰经过认真的思索后得出:是人民和人民战争。
他在小说中写道:“这场战争违反了一切规则……人民战争的棍子仍然以其可怕而威严的力量举了起来,不管合不合某人的口昧和规则,以近乎愚鲁的纯朴,然而却以明确的目标,不问三七二十一地举起和落下人民战争和棍子,直到把法国人的侵略打退为止。
……这个民族多么好啊,他在经受考验的时刻,不管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按规则怎样行事,却憨厚纯朴地、轻巧灵便地举起随手抄起的棍子抡了过去,直打到把胸中屈辱和复仇的感情出尽,换成蔑视和怜悯的感情为止。
”托尔斯泰批驳了官方文献和某些历史学家对一八一二年战争所做的错误解释,肯定了它的正义性,赞扬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
小说中动人地写道:自从法国军队进入俄国国土之时起,尤其是在斯摩棱斯克大火之日起,一场全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声势浩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斯摩棱斯克商人费拉蓬托夫宁愿放火把自己的店铺烧掉,也不愿让它落到魔鬼手里;莫斯科近郊的农民为了同样的原因,不把干草卖给敌人,把它付之一炬……人们用坚壁清野的办法对付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