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一句话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动物疾病概论
※疾病的经过包括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经过期、终结期(转归期)。

※动物疾病发展过程中,从疾病出现最初症状到主要症状开始暴露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动物疾病发展不同时期中最具有临床上诊断价值的是临床经过期。

※疾病发生的外因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营养性因素。

※疾病的转归包括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自然死亡、病理性死亡)
※患病动物的主要症状虽然消除,但受损的组织结构尚未恢复,而是通过代偿维持其相应的功能活动的一种病理状态,属于不完全康复。

※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包括机体屏障防御功能减弱(包括皮肤黏膜等外部屏障和白细胞、血-脑屏障等内部屏障)、致病因素在体内蔓延扩散(包括组织性蔓延、体液蔓延及神经蔓延)。

第二单元组织与细胞损伤
※细胞变性包括细胞肿胀(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病因为饥饿、缺乏必需的营养物质;变性在细胞内,浸润在细胞间。

※脂肪变性是指正常不见脂滴的细胞内出现脂滴,或细胞浆内脂滴增多。

※脂肪肝特点大黄油脆,镜检染色,三橘四红B锇黑(染色)。

※“槟榔肝”是指慢性肝淤血伴发肝细胞脂肪变性。

※心脏发生脂肪浸润时,脂肪细胞出现于心肌细胞之间。

※玻璃样变性:均质无结构、红染的毛玻璃样半透明蛋白样物质。

※淀粉样变性病因: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慢性抗原刺激;代表疾病:“西米脾”、“火腿脾”。

※细胞凋亡是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可见到的特征性结构是凋亡小体。

※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降解自身物质(包括细胞质及细胞器)的过程,和细胞凋亡都属于自主性的细胞死亡。

※坏死组织由新生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

第三单元病理性物质沉着
※钙盐沉着,转移性钙化:血钙和(或)血磷升高;营养不良性钙化:血钙不升高。

※转移性钙化病灶常见于肺脏。

※黄疸时引起全身皮肤黏膜发生黄染的是胆红素。

※黄疸分为肝前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肝性黄疸(实质性黄疸);肝后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新生动物的核黄疸是由于胆红素进入脑组织内与脂肪类物质结合。

※动物心力衰竭细胞中的色素颗粒是含铁血黄素。

※溶血性疾病时,脾脏HE染色切片中巨噬细胞内出现的棕色颗粒是含铁血黄素。

※含铁血黄素沉着,眼观:黄棕色或金黄色;HE染色黄色颗粒;在普鲁士蓝染色的组织切片中,含铁血黄素颗粒呈蓝色。

※尿酸盐沉着原因:嘌呤代谢障碍,核蛋白摄入量过多、肾脏损害、饲养管理不良和遗传因素。

※因代谢障碍引起家禽痛风的物质是嘌呤。

※HE染色切片中,痛风结节呈粉红色。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脏中出现的石灰样物是尿酸盐。

※碳末沉着在肺脏和肺门淋巴结呈不同程度的黑褐色或黑色。

※福尔马林色素沉着在肝、脾等血液丰富的组织中,呈棕黑色。

第四单元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皮肤动脉性充血的外观表现是色泽鲜红,温度升高;瘀血色泽暗红,温度降低。

※“心力衰竭细胞”出现在肺脏。

※肺淤血的常见原因是左心衰竭。

※发生淤血的组织局部温度降低,颜色暗红。

※血液弥漫性分布于组织间隙,使出血组织呈现大片暗红色的病变称为出血性浸润。

※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常发生于心、脑、肾、脾。

※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常发生于肺、肠、胃。

※心瓣膜上形成血栓,常见的类型是白色血栓;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和纤维蛋白。

※休克分期为:微循环缺血期(休克1期,早期)特点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微循环瘀血期(休克Ⅱ期,中期)特点是灌而少流,灌大于流;微循环凝血期(休克Ⅲ期,后期)特点是不灌不流。

※休克早期机体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缺血,灌少于流;在休克发展的微循环瘀血期,微循环的特点是灌大于流。

※从静脉注入空气所形成的空气性栓子主要栓塞的器官是肺脏。

第五单元细胞、组织的适应与修复
※萎缩是指已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功能减退。

※萎缩顺序:脂肪组织>肌肉>肝、肾、脾、淋巴结、胃、肠>脑、心、内分泌器官。

※动物发生全身性萎缩时,最早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脂肪。

※肥大是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肉芽组织:表层为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中层为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下层为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纤维细胞、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小血管)。

※肉芽组织是指新生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除毛细血管外,还有成纤维细胞。

※创伤性肉芽组织的表层结构的组成主要是渗出液和炎性细胞。

※再生能力:结缔组织、上皮组织、血细胞、骨组织等>肌肉、软骨组织>神经组织、心肌纤维(无再生能力)。

第六单元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脱水包括: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等渗性脱水(等比例丢失)。

※水肿:左心问题肺水肿,右心问题全身水肿。

※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碱中毒(血浆中HCO3-含量原发性增多);代谢性酸中毒(血浆中HCO3-含量原发性减少);呼吸性酸中毒(血浆中H2CO3含量原发性增加,PCO2升高);呼吸性碱中毒(血浆中H2CO3含量原发性减少,PCO2降低)。

第七单元缺氧
※上呼吸道狭窄可引起低张性缺氧。

※低张性缺氧(氧气不足),表现为发绀。

※血液性缺氧(血红蛋白少),表现为:严重贫血-苍白;一氧化碳中毒时,血液呈樱桃红色;亚硝酸盐中毒时,末梢血液呈咖啡色/酱油色。

※循环性缺氧(血流量少),缺血性缺氧-皮肤苍白;瘀血性缺氧-皮肤发绀。

※组织性缺氧(用氧障碍),如氰化物中毒性缺氧,可视黏膜颜色鲜红色/玫瑰红色。

第八单元发热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体温上升;高温持续期:产热=散热;体温下降期:散热>产热。

※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高热较稳定地持续数天,且24小时内温差在1℃以内,常见于急性马传染性贫血、犬瘟热、猪瘟、猪丹毒、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体温升高后一星夜内变动范围较大,常超过1℃,但又不降至常温。

常见于化脓性疾病、小叶性肺炎、败血症、犬瘟热第二次等。

※间歇热:发热期和无热期有规律地相互交替,无热期(间歇期)持续时间较短。

见于慢性马传染性贫血、马锥虫病、马婧疫等。

※回归热:发热期和无热期有规律地相互交替,且无热期与发热期的持续时间大致相同。

可见于慢性马传染性贫血、梨形虫病等。

※波状热:体温上升到一定高度,数天后又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发作。

常见于布鲁氏菌病。

※不规则热:发热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牛结核、支气管肺炎、仔猪副伤寒、渗出性胸膜炎等。

※PSE猪肉的眼观病变特点是肌肉呈白色、柔软、有液汁渗出。

※猪应激性溃疡特征性变化是胃黏膜出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形成,称为应激性胃黏膜病变或应激性溃疡。

※应激时,急性期蛋白增加者称为正性急性期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结合珠蛋白、猪主要急性蛋白),减少者称为负性急性期蛋白(运铁蛋白)。

※在应激素原作下,细胞表达明显增加的蛋白是热休克蛋白。

第十单元炎症
※炎症的基本表现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细胞、组织发生变性至坏死的全过程。

※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炎性增生是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等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的实质细胞、间质细胞、炎性细胞等发生增殖,细胞数目增多。

※中性粒细胞是急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及炎症早期最常见的炎性细胞,又称急性炎细胞。

※淋巴细胞常见于慢性、急性炎症的恢复期、病毒性炎症、迟发性变态反应过程中以及肿瘤组织的边缘。

※在病毒性脑炎时渗出的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性炎症。

※卡他性炎是指发生于黏膜表面并在黏膜表面出现大量黏液性渗出物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脓性卡他指黏膜表面的化脓性炎。

※纤维素性炎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为特征。

※“绒毛心”是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

※脓肿指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

※引起炎症局部疼痛的炎症介质是缓激肽。

※特异性增生性炎主要成分为巨噬细胞,它可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四周围绕纤维组织,并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结核性肉芽肿病灶内的上皮样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

※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称为蜂窝织炎。

※败血症是病原微生物在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全身性反应的病理过程。

※菌血症是细菌出现在循环血液中的现象。

※病毒血症是病毒颗粒存在于血液中的现象,同时伴有明显的全身性感染过程。

※虫血症是寄生虫侵入血液中的现象,同时伴有明显的全身性感染过程。

※毒血症是只有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淋巴系统,使机体发生中毒的过程。

※脓毒败血症是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并继发全身性、多发性小脓肿灶,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化脓菌及其毒素。

※动物传染性疾病造成死亡的原因多由继发的败血症所致。

第十二单元肿瘤
※恶性肿瘤浸润/膨胀性生长;生长迅速;常发生转移;常复发;细胞分化程度低;核分裂象较多;核染色质增多;异型性明显;对机体影响大。

※良性肿瘤外生性生长/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不发生转移;很少复发;细胞分化程度良好;核分裂象极少;核染色质较少,接近正常;异型性少;对机体影响较小。

※良性肿瘤:起源组织+“瘤”字:脂肪组织-脂肪瘤;腺上皮-腺瘤。

※恶性肿瘤的命名:来源于上皮组织-“癌”,如来源于鳞状上皮称为鳞状细胞癌,来源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称为腺癌;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和软骨组织等)-“肉瘤”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淋巴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未成熟的胚胎组织和神经组织-“母细胞瘤”,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习惯命名,如白血病、鸡马立克氏病等。

第十三单元器官系统病理学概论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病变始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蔓延到邻近肺泡,每个病灶局限在一个肺小叶范围。

※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以肺泡内大量纤维素性渗出为特征,病灶波及一个肺大叶,甚至一侧肺或全肺。

※大叶性肺炎特征:稽留热,肺部叩诊半浊音或浊音,X线肺部明显而广泛出血的阴影;分为充血水肿期(半沉半浮),红色肝变期(沉入水中),灰色肝变期(沉入水中),溶解消散期。

※肝硬化的后期组织学病变特点是假小叶生成和纤维化。

※增生性肠炎是指肠壁明显增厚的一种炎症。

多见于慢性疾病过程中,如结核、副结核、组织胞浆菌病等病例,常见肠壁肥厚,故又称肥厚性肠炎。

※实质性心肌炎多伴发于犊牛和仔猪恶性口蹄疫、牛恶性卡他热、马传染性贫血、鸡白痢、猪脑心肌炎病毒感染、犬细小病毒感染等病毒性疾病过程中。

※铁钉等尖锐物被牛误吞入胃内易引起网胃炎。

※非化脓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增生细胞主要是小胶质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细胞形成血管袖套现象。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是变态反应。

※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红肾、蚤咬肾。

※膜性肾小球肾炎:大白肾。

※新月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

※白斑肾见于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后期的眼观病变呈皱缩肾。

※急性肾功能不全时,钾钠代谢的特点是高钾低钠血症。

※肝硬化时,肝脏变硬的主要原因是间质结缔组织大量增生。

※脑软化见于生物性因素(如朊病毒、牛海绵状脑病)、中毒或化学性因素(如猪食盐中毒、马霉玉米中毒等)、营养性因素(维生素B1、维生素E和硒缺乏、缺铜等)。

第十四单元动物病理剖检诊断技术
※死于败血症或窒息、缺氧的动物,血液凝固不良或不凝固。

※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就是4%的甲醛。

※鸡病理剖检时,通常将尸体仰卧位;猪、犬、猫、兔背卧位(背侧卧);牛、羊尸体剖检时采用左侧卧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