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分析-走滑盆地特征

合集下载

第八章 走滑盆地

第八章  走滑盆地
走滑构造:走滑作用产生的各种构造 组合。走滑断层(Strike-slip fault)与扭动 构造(wrench fault)是同义词。
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为重要的板 块边界,是切穿岩石圈的走滑断层。
平移断层(transcurrent fault):一般指壳 内或上地壳内的断层。
第七章 走滑盆地
走滑盆地
如果板块或断块在剪切作用下发 生沿边界的走向滑移,这时在垂直于 板块或断块边界的剖面上所表现出来 的变形并不造成地壳的伸长或缩短。 这种变形称为走向滑移变形,简称走 滑变形。在走滑变形过程中形成的盆 地统称为走滑盆地。
一、走滑盆地形成的构造环境
走滑作用:由扭应力或剪应力引起地 壳或岩石圈沿着某些构造边界或特定的 构造带发生走滑变形的构造作用。
二、走滑构造变形的一般特征
1.走滑构造组合
共轭里德尔(R’) 剪切破裂
里德尔(R) 剪切破裂
同向(P)剪 切破裂
主位移带
右行力偶产生的走滑应变椭圆(Harding,1974)
走滑构造组合:走滑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要素的组合,包括 走滑主位移带及各种由于断层走滑位移引起的伴生构造。
2.走滑构造的识别标志
Sylvester(1988)走滑断层分类 Ⅰ板间转换断层(深切、切割板块的)
Ⅰ 1洋脊转换断层(具相似扩张矢量的洋壳位移段) Ⅰ 2边界转换断层(分隔不同板块、平行于板块边界) Ⅰ 3 与海沟有联系的走滑断层(调节斜向俯冲的水平分量) Ⅱ板内平推断层(限于壳内) Ⅱ1与楔入块体有关的走滑断层(由碰撞作用引起的陆块 移动) Ⅱ2陆内走滑断层(分隔不同构造样式的外来体) Ⅱ3捩断层(调节某一外来体内或外来体和相邻构造单元 间的差异位移) Ⅱ4变换断层

走滑盆地的基本特征

走滑盆地的基本特征

走滑盆地的基本特征盆地类型盆地构造发育位置伴生构造控制盆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控盆边界主断裂性质盆地充填盆地扩张或收缩方向走滑运动的沉积学表现走滑拉张盆地离散走滑构造带主要发育雁列状断裂,缺少明显的挤压作用。

仅局部发育褶皱,褶皱轴与主位移带平行。

走滑与拉张双重控制具有走滑分量的正断层盆地边缘以角砾岩、(扇)三角洲、冲积扇沉积为主,中心以湖泊和浊流沉积为主,垂向上具有向上变细的退积型层序与主走滑断裂带垂直沉积区与物流区错位、沉积体系的侧向迁移或侧向重叠、多沉积中心的产生和沉积中心侧列、古流向有规律性的偏转等走滑挤压盆地冲断带、造山带前缘等斜向挤压部位逆断层、褶皱构造甚至推覆构造。

褶皱与断裂多呈雁列状排列。

在盆地内形成多沉积中心。

走滑与拉张双重控制具有走滑分量的正断层以河流控制的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为主。

具有与前陆盆地相类似的冲填特征,垂向上显示变粗的进积型层序与主走滑断裂带垂直走滑拉分盆地走换断层侧接处或雁断裂,沿盆地对角线方向或在盆地内形成多个坳走滑走滑断裂和正断层与走滑拉张盆地相似与走滑断裂带平行行断裂陷和水下凸起部位。

走滑盆地类型与典型构造汇总

走滑盆地类型与典型构造汇总

拉张区 (盆地)
走滑盆地的形成机理
4、走滑断层位移错断
运动方向
走滑断层
挤压区 (隆起)
拉张区 (盆地)
走滑盆地的形成机理
4、走滑断层位移错断
走滑盆地的形成机理
5、雁列断层的侧向阶梯作用
四、走滑盆地的特征
1、盆地范围小,平面呈菱形或狭长形; 2、剖面为陡倾的断层围限; 3、盆地内以正断层为主,也有逆断层和花状构造; 4、以张扭性应力为主; 5、地壳薄,具镜像倒影关系; 6、热流值高,有火山活动; 7、沉积物与物源区错位; 8、沉降中心转移,发育冲积扇和三角洲等。
1、拉分盆地
(pull-apart basin)
是指产生在两个走滑断层羽列重叠 部位的拉张区的盆地。
例:(里奇盆地、死海)
拉分盆地示意图:
拉分盆地
死海成因立体图(据 Quennell,1958)
拉 分 盆 地 经 典 演 化 模 式
三、走滑盆地的形成机理
1、走滑断层弯曲 2、走滑断层分叉或交截 3、走滑断层端部挤压和拉张 4、走滑断层位移错断 5、雁列断层的侧向阶梯作用
1、转换挤压 Transpression
导致剪切现象与局部或区域上升断层、逆冲断层、推覆 体及局部不整合挤压构造伴生的会聚-斜向应力。
2、转换拉张 Transtension
导致拉张断层发育和各种沉积盆地形成的离散-斜向应力。
挤压方向 拉张方向
F
拉张矢量 挤压矢量
受力方向
F
力的分解
由简单力偶剪切形成的构造模式
走滑盆地的形成机理
1、走滑断层弯曲
运动方向
隆起区
走滑断层
拉张区
运动方向 挤压隆起
走滑断层

M盆地走滑特征 刘池洋

M盆地走滑特征  刘池洋
[0] 。其沿 万米 (见图 L) , 充分说明其剪切走滑特征 断裂带呈 “串珠” 状分布, 包括图卢斯 ( M#//#F) 、 巴加
拉 ( ’%@%&&%) 、 洛库巴 ( N%<#"%) 、 苏夫焉 ( B#-O%)) 、 奥格 尔 (P@&) ( ME.%*) 凸起, 但其东端走 1 个凹陷和托马特 滑减弱, 拉张增强。苏夫焉凹陷之所以呈菱形, 尤其 南界断层的锯齿状、 断面上陡下缓、 凹陷相对变宽等
摘要: 通过对大型走滑型 H 盆地的研究发现, 在早、 晚白垩世不同的走滑时期分别形成 -99, -I 和 表现出剪切和扭张两种不同形式的走滑构造特征。认为: --I 向三大构造体系, H 盆地油气丰富 但复杂多变, 早期, 紧临中非断裂带, 断陷深度大, 沉积了巨厚的下白垩统生油层系; 后期, 中非断裂 带走滑方向变化, 沉积中心向南转移, 在远离中非断裂带的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 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 是控制油气分布与富集的关键。 关 键 词: 走滑型盆地; 走滑断裂; 油气勘探; 高产富集 文献标识码: L 文章编号: (!""!) =""">!FG! "$>"!FE>"# 三维地震数百平方公里, 钻井过百口, 探明地 ! NO, 质储量数亿吨, 主要油田已投入开发, 近期在北区的 福拉 ( P’+*) 发现新油田, 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 中图分类号: JEGG K ; G
— 0R4 —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L0 卷
该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系, 沉积盖层主 要是白 垩 系, 自下而上分为下白垩统阿布加布拉 (!"# $%"&%) 组和本蒂乌 ( ’()*+#) 组, 上白垩统达尔 富尔 (,%&-#&) 群和阿马勒 (!.%/) 组 (见图 0) 。下白垩 统最大厚度 1 222 3 4 222 ., 阿布加布拉组湖相5深 湖相沉积发育, 是该凹陷成烃岩系, 本蒂乌组为河流 相块状砂岩, 是主要储集层。上白垩统最大厚度为 达尔富尔群厚 6 022 ., 为一套暗色泥 0 222 . 左右, 岩为主向上变粗的湖相沉积, 自下而上可划分为阿 拉德巴 (!&%7(+"%) 、 扎克 ( 8%&9%) 、 嘎哲 ($:%;%/) 和巴拉 阿拉德巴组厚度 022 . 左 克 ( ’%&%<%) = 个组。其中, 右, 为深湖5半深湖相暗色泥岩夹薄层细砂岩、 粉砂 岩, 单层泥岩厚度为 12 ., 是一套良好的区域盖层, 其中所夹十几米厚的细5粉砂岩是一良好储层。阿 马勒组为河流相沉积, 以红色块状砂岩为主。

盆地分析-走滑盆地

盆地分析-走滑盆地

含油气盆地分析
构造学分析
2003
2、走滑断层的位移 根据走滑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的方向可分为左行和右行。 根据走滑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的方向可分为左行和右行。当 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盘而观测到另一盘向自己左侧的位移时称为 左行或左旋,反之称为右行或右旋。左旋也称为逆时针旋转, 左行或左旋,反之称为右行或右旋。左旋也称为逆时针旋转,右 旋也称为顺时针旋转。 旋也称为顺时针旋转。 断层两侧的断块沿断层走向将发生伸展和收缩变形。 断层两侧的断块沿断层走向将发生伸展和收缩变形。断块的 伸展变形可能导致地面沉降,收缩变形则引起地面隆升, 伸展变形可能导致地面沉降,收缩变形则引起地面隆升,于是断 层的走滑位移就转换成为断层两盘的升降位移。 层的走滑位移就转换成为断层两盘的升降位移。 沉降 隆起
2003
含油气盆地分析
构造学分析
2003
3、走滑带两侧Hale Waihona Puke 质界线的水平错开含油气盆地分析
构造学分析
2003
3、走滑带两侧地质界线的水平错开
含油气盆地分析
构造学分析
2003
3、走滑带两侧地质界线的水平错开
含油气盆地分析
构造学分析
2003
4、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 海豚效应( 海豚效应(dolphin effect)系指在走滑断 effect) 层面倾斜方向相同的情 况下, 况下,在一个横切剖面 上显示为正断层, 上显示为正断层,而在 另一个剖面上显示为逆 断层,即相邻剖面的相 断层, 对升降盘、 对升降盘、滑距类型和 方向不同。 方向不同
含油气盆地分析
构造学分析
2003
走滑断层的板 块构造环境
含油气盆地分析
构造学分析
2003
含油气盆地分析

盆地分析-8

盆地分析-8

形 成 环 境
• • • • 走滑盆地可形成于广泛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中 大陆内与大洋转换带 离散板块边界和拉张大陆环境 汇聚板块边界和挤压等各种构造环境中
Miall (1984)的走滑断层分类
走滑性质的断层
转换断层 (transform fault)
--------重要的板块边界类型,是 切穿岩石圈或地壳的走滑断层。
• 走滑挤压盆地的一侧与造山带或冲断带、推覆带 相毗邻,盆缘断裂常为逆冲断裂,并伴有明显的 走滑;与之相对的另一侧有发育断裂 的,也有不 发育断裂的。当有断裂发育时,常为走滑断裂 • 走滑挤压盆地的控盆断裂常为走滑挤压断裂。盆 地的挤压方向垂直于控盆断裂 • 走滑挤压盆地 的沉积常以河流控制的冲积扇和辫 状河流沉积为主,但有些盆地也有湖泊沉积。走 滑挤压盆地具有双向充填特征,紧靠主断裂一侧 为冲积扇沉积,扇的规模相对较大,碎屑物质的 搬运方向垂直于盆缘断裂而指向盆地轴部
• 走滑作用主要沿控盆边界主断裂进行 • 走滑常表现为沉积区与物源区的错位,沿控盆边 界断裂分布的沉积体系(如冲积扇)的侧向迁移 或侧向叠置,平行于盆地延长方向产生多个沉积 中心,沉积中心在空间上侧列,古流向发生有规 律性的偏转等特征 • 走滑断裂常具有负花状构造,在主位移带两侧常 伴生断裂构造,它们在空间上呈雁列状排布,断 层的性质多为走滑断裂、正断层或走滑正断层。 缺少明显的挤压作用(如雁列褶皱和逆断层)
一、走滑盆地形成的环境及机制
Strike Slip Tectonics
View southeast along the San Andreas zone. A linear valley has been eroded along the main trace of this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The black line at the right is not a fault but a fence line

辽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

辽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

走滑断层呈狭窄的直线状。大平房—欧利
坨子断层也呈线状北东向展布。
2.2.3 主走滑位移带的雁列断层或雁
列褶皱构造
雁列褶皱构造和雁列断层是由于主
走滑带位移活动的结果。它们与主走滑带
呈雁列斜交。其伴生的褶皱构造以短轴背
斜为主,伴生断层以斜向正断层为主;在
右旋走滑构造带中,以右旋斜列形式出
现。
褶皱构造和断层雁行状重复现象是
构造大多为短轴背斜构造。这些构造是在 基底断裂松弛弯曲一侧,因走滑活动导致 上覆沉积盖层形成斜列的背斜构造。构造
轴线与主干断裂有一个约 15°~30°的交
角度逆断层。
角。构造轴向呈近南北向展布。各单个构造彼此近平
2.2 走滑构造平面特征
行,局部构造往往被主干断层错断平移。茨西断层上
2.2.1 主干走滑断裂带的分段性
升盘一侧的茨榆坨构造带褶皱构造也呈雁列排列。
一条走滑断裂带一般都不是一条直贯延伸的断
主断裂带间的次一级正断层呈左行雁列式,如
层,而是由多条大致平行的走滑断层构成。它们或分 燕东 I号主走滑断裂两侧发育雁行排列断层;燕南
或合,或互换其位,彼此替代,呈交织状特征。一条完 断层下降盘发育雁行近东西向的正断层,在其北端
16
卷 牗Volume)26,期(Number)1,总 牗SUM牘92 页 牗Pages)16~21,2002,3(Mar.,2002)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第 26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etMetallogenia
辽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
孙洪斌 1牞2,张凤莲 2
(1.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13;2.中油辽河油田公司研究院,辽宁 盘锦 124010)

5前陆-走滑盆地机制

5前陆-走滑盆地机制

一、前陆盆地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前陆盆地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 构造活动的盆地边缘是探讨盆山耦合动力学过程的有利场所
前陆盆地的成因机制和动力学模型一直是盆地分 析领域的热点课题。多年来的研究表明,逆冲变形、 地幔补偿和地面侵蚀及沉积过程是形成盆地地层格架 的主要因素。 控制前陆盆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 逆冲带的构造负荷; (2) 盆地沉积物负荷; (3) 在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地壳内部水平挤压力。 这三种应力同时作用于地壳,从而导致地壳在克 服地幔均衡反力作用的同时发生挠曲沉降.因此,前 陆盆地的沉降主要取决于地壳的变形性质。
(2)非均匀粘弹性流变模型
认为粘弹性流变最初发生于热的、低粘 度的下部岩石圈,然后逐渐向上扩展到冷的、 具较高粘度的岩石圈,而上部岩石圈温度低、 粘度大,在整个地球发展时期都不会发生流 动,保持非静力弯曲状态,因此,地壳的弹 性厚度随着时间逐步变小,最后达到一个稳 定值,从而保证了岩石圈长期具有一定的挠 曲刚度。 关于盆地形成期的岩石圈粘弹性松弛量 仍存在不同的意见。因此,岩石圈流变挠曲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a x −x a
(C3 cos x / a + C4 sin x / a)
式中 a是挠曲参数,
a=4
4D ∆ρg
常数C1、C2、C3、C4由边界条件确定 。
点负载连续挠曲
前隆
最大挠曲沉降
在点负载使板块对称挠曲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挠曲度的一 组特殊解:
挠曲沉降量 W = W f 0 e
−x
a
(cos x / a + sin x / a )
弹性和粘弹性的前陆盆地动力学模型产生的最终差异 事实上表现在挠曲刚度的变化上: 当,D 0,由下式:

2023年度南土尔盖盆地走滑反转构造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2023年度南土尔盖盆地走滑反转构造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2023年度南土尔盖盆地走滑反转构造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南土尔盖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之一,该区域的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了走滑反转构造的特征,这对于该盆地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走滑反转构造是指在大规模的逆断层构造带内,由于断层平面滑移而形成的控制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新型构造。

南土尔盖盆地位于华北-西伯利亚板块的交界处,地质环境复杂,存在多期构造事件,其中的逆断层构造带被广泛认为是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之一。

通过对南土尔盖盆地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发现该区域在新构造运动中形成了走滑反转构造。

研究表明,该构造形成的机制是两个大的板块之间的挤压和剪切作用。

在古近纪晚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导致局部挤压和剪切,并在该区域的断层构造带内形成了压实构造。

在随后的新构造运动中,该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拉张、逆冲和走滑作用,这直接导致了原有的断层构造发生了反转变形,形成了走滑反转构造。

这样的构造形态具有较大的聚集能力,可以形成高效的油气聚集储藏条件。

针对南土尔盖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走滑反转构造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该构造形态多样,适合各种类型的油气储藏范型。

其次,剪切和滑移作用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使得油气储层更加优质和丰富。

最后,走滑反转构造不仅可以寻找油气的富集区,同时也是寻找油气烃源岩和封闭层的重要标志。

总之,南土尔盖盆地走滑反转构造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油气勘探方向和开发思路,对于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相信南土尔盖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走滑构造_中国地质大学

走滑构造_中国地质大学

1、斜张走滑盆地(transtensional basin):也被译为扭张盆地,走滑拉 分盆地,横张盆地,是是指在走滑断层作用产生的局部伸展环境下形成 的盆地 2、斜压走滑盆地(transpressional basin)也被译为扭压盆地、横压盆 地,是在走滑构造带的局部挤压环境中由走滑作用形成的沉积盆地,
徐嘉炜( 1995 )
王义天( 1999 )
走滑盆地的分类
第四纪右旋走滑在未端形成拉张区
吴晓智(2010)
• 走滑断层 1/走滑断层的概念 2/走滑断层的运动学分析 3/走滑断层的识别标志 4/走滑断的地震解释 • 走滑盆地 1/走滑盆地的类型 2/走滑盆地的演化
复合拉分盆地 Aydin(1982)
走滑断层识别标志
3、走滑带两侧地质界线的水平错断
走滑断层识别标志
3、走滑带两侧地质界线的水平错断
走滑断层识别标志
3、走滑带两侧地质界线的水平错断
张珂(2010)
Yongjun Yue,2004
3、走滑带两侧地质界线的水平错断
4、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
5、走滑带内部构造和夹块
6、走滑断层的基底和盖层活动
走滑断层概念
走滑断层的板块构造环境
走滑断层概念 宏观 走滑断层 微观 走滑 大 走滑盆地 小 张
板间
板内

处处有走滑,时时有走滑
走滑断层概念
走滑断层:又称平移断层、横移断层、扭转断层,平移 断层作用的应力是来自两旁的剪切力作用,其两盘顺断 层面走向相对位移,而无上下垂直移动。规模巨大的平 移断层通常称为走向滑动断层。由于断层面是水平方向 移动的,所以在野外的观察上经常没有明显的断崖,只 会在地面上看到一条断层直线。()6、走滑断层的基底和盖层活动

走滑—拉分盆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成因模式探讨:以中非多赛奥盆地为例

走滑—拉分盆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成因模式探讨:以中非多赛奥盆地为例

走滑—拉分盆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成因模式探讨:以中非多赛奥盆地为例孔令武; 张树林; 韩文明; 赵红岩; 赵佳奇; 喻英梅【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19(025)005【总页数】8页(P722-729)【关键词】构造演化; 压扭作用; 构造样式; 盆地成因; 多赛奥盆地【作者】孔令武; 张树林; 韩文明; 赵红岩; 赵佳奇; 喻英梅【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非洲是世界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

非洲大陆中部发育一条横贯东西的中非剪切带,沿该剪切带发育一系列中生代裂谷盆地,西起乍得境内的多巴(Doba)、多赛奥(Doseo)盆地,东到苏丹的穆格莱德(Muglad)、迈卢特(Melut)以及喀土穆(Khartoum)盆地(图1),这些裂谷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成因背景,但盆地之间却具有很大的差异。

依据盆地的成因机制,将盆地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伸展盆地,包括穆格莱德盆地、迈卢特盆地、喀土穆盆地和多巴盆地,该类盆地分布在中非剪切带末端两侧,呈对角线分布。

另一类为走滑—拉分盆地,包括多赛奥盆地和塞拉迈特盆地,该类盆地位于中非剪切带的弯曲部位,成对分布(孔令武等,2018)。

截止到目前,两种类型的盆地勘探成效和研究程度呈现明显的差异,穆格莱德盆地、迈卢特盆地等伸展盆地获得大量油气发现,前人对其构造、沉积特征以及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张亚敏和漆家福,2007;童晓光等,2004;张亚敏,2008;罗小平等,2003;何碧竹等,2010;汪望泉等,2007;魏永佩和刘池阳,2003;窦立荣等,2006;Genik,1993),而多赛奥盆地和塞拉迈特盆地等走滑—拉分盆地仅获少量油气发现,前人对该类盆地的研究相当薄弱,尤其是缺少对盆地结构、构造特征等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严重制约了该类盆地的勘探。

本次研究以多赛奥盆地为例,立足于中非剪切带构造演化,分析了中非剪切带对多赛奥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多赛奥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从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分析入手,探讨了多赛奥盆地的成因机制,以期为走滑—拉分盆地的研究和勘探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04第4讲走滑盆地和走滑盆地——【含油气盆地分析】

04第4讲走滑盆地和走滑盆地——【含油气盆地分析】

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走滑断层
平移断层(transcurrent fault) 变换断层(transfer fault)
撕裂断层(tear fault)
一、走滑作用与走滑断层
5、走滑断层的位移和排列
左行(左旋)
左阶
位移
排列
右行(右旋)
右阶
一、走滑作用与走滑断层
6、走滑作用方式
6、 走 滑 断 层 基 地 控 制 盖 层 活 动
平行扭动
7、沉降中心有规律地迁移
1 各地层层序沉降中心;2 沉降中心迁移方向;3 地层厚度等值线;4 盆缘断裂 ⅠA 双一段;ⅠB 双二三段;ⅠC 奢一段;ⅠD 奢二段;ⅠE 永一段
地堑形成扩张期岔路河断陷沉降中心的迁移
(沉降中心位于主控断层一侧,而且沉降中心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迁移: 从西南向北东方向迁移)
早第三纪时 期,该断裂带 的右旋走滑作 用,致使该断 裂走向发生东 偏的佳伊地堑 所在的区段两 盘发生转换拉 张分离,佳伊 地堑形成。
§2 走滑构造变形的一般特征
• 一、走滑构造组合 1、走滑应变椭圆
●Y剪切(主位移带) ●里德尔(R)及其共轭剪破裂(R’) ●同向剪切破裂(P) ●张性构造 ●压性构造
里 德 尔 剪 切 破 裂
2、走滑构造组合
•主位移带(PDZ):与走滑构造带走向一 致的、连续的走滑断层位移带。深部往 往是一条走向稳定、线性延伸的主干走 滑走滑断层,向上发散可能与Y、R、P 等各种破裂面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状破裂 带。
1、线性延伸
伊通地堑重力异常分布图
(伊丹凸起这一名词最早来自重力资料解释,实际上,重力高的位置位于地堑 之外,称之为伊丹隆起较为合适,重力高可能是深部高密度物质的反映)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地质构造的研究不断深入,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引起了广泛关注。

莺歌海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复杂的地质构造区域。

本文将从走滑盆地的定义、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形成机制、构造变形特征和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走滑盆地的概念。

走滑盆地是指由走滑断裂控制或形成的盆地,断裂的两侧垂直位移相等,平行位移产生,地壳发生平行滑动,形成了推覆或拉伸构造。

在构造演化过程中,走滑断层产生的滑动可能是断层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形成机制主要与走滑断层及其构造力学特征有关。

莺歌海地区断裂纵横交错,属于复杂的断裂系统。

常见的断裂有莺歌断裂、鹅埠断裂等。

这些断裂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莺歌海地区的构造变形。

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断裂的滑移和挤压使得地壳发生了弯曲、剪切、伸展、扭曲等复杂变形,形成了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构造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新生会山前褶皱带、断层高陡、盆地痕迹明显等方面。

新生会山前褶皱带是沉积物在构造运动作用下的产物,它记录了地壳的动力学变化。

断层高陡是因为走滑断层的作用导致附近地层抬升和剪切的结果。

盆地痕迹明显是因为构造变形使得盆地内部的沉积物发生弯曲、扭曲和剪切,形成了明显的盆地形态。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地质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研究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的重要案例。

通过对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复杂断裂构造和盆地形态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

其次,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研究对于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走滑构造和盆地形态为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研究对于地震活动的预测和防治也具有重要作用。

走滑断裂的活动常常伴随着地震的发生,了解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构造变形特征可以为地震预警和地震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走滑盆地

走滑盆地

走滑盆地类型周俊烈构造地质学 2010020120走滑断层作用产生的盆地,总称为走滑盆地。

这些盆地发生在走滑断层同构造产生的局部拉张地区,其中以拉分盆地最为重要。

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1雁列张性盆地雁列张性盆以正断层为边界,长轴与主干走滑断层斜交,常有一定分量的旋转。

我国山西汾河地堑系及鲁西北西向断谷系均属这类盆地。

2 纵向松弛盆地纵向松弛盆地常呈尖菱形或豆荚形,产生在离散松弛的断层地段。

盆地长轴平行主干断层,其中常有张剪性断层通过,并在边缘出现有雁列褶皱。

其拉张轴垂直主断层。

盆地底面往往高低不均,常一头翘起,另一头倾下。

在盆地中主断面向上分支,呈现负花状构造,如圣安德烈斯断层西南侧的R1dge-soledad盆地,日本中央构造线附近的Izumi盆地及Tanakura断层的走滑盆地。

3 扭张盆地主要发育在走滑断层的解压叠覆区、转折、弯曲或交汇部位,呈菱形、矩形、s形、z形、三角形或楔形等。

其典型代表拉分盆地,形成于解压叠覆或断层弯曲的区段之间,是由于地壳局部扩张或凹陷成陡峭的菱形盆地,或是缓慢变化的s形或z形盆地,盆地边界为两条近平行的超覆走滑断层,终端由被称为转移断层的直交或斜交的倾滑断层同主断层连接。

盆中常有张性及张剪性断层,边缘可见雁列褶皱。

主断层走滑位移量的大小和断层初始弯曲的幅度影响着拉分盆地的形状和规模。

发展成熟的盆地长宽比为3:1,断盆的长度反映水平位移量。

规模变化大,可以从小标本上的拉分到长500 km、宽100 km的大盆地,如沿加勒比海北缘的Cayman海槽。

其他如中东的死海地堑、美国西部的索尔顿海及死谷等盆地。

我国的研究起点较迟,已有较大的进展。

如火山岩活动的中生代宁芜盆地,含油的第三纪百色盆地,现代地震活动的海原盆地。

在运动性质相同的两条走滑断层的转弯、分叉或交汇部位的转换拉张区域,断块在持续的剪切作用下发生旋转裂离,在其后侧形成三角形或楔形盆地。

赵翔称之为楔形旋转盆地,事实上也是扭张盆地的一种。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一.名词解释1.盲冲断裂:逆冲断层在逆冲过程中其位移逐渐减小以致在地层中尖灭,则称为盲冲断裂。

2.断展褶皱:伴随着盲冲断层的位移减小,断层上盘及上覆地层会发生褶皱变形,这种褶皱即断展褶皱。

3.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的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称为4.伸展构造:是指在裂陷作用(或区域引张作用)下形成的一切使地壳或岩石圈沿水平方向发生伸长变形的构造的总称。

5.被动大陆边缘:也称稳定边缘、不活动边缘、大西洋型或离散型边缘。

这种边缘位于板内,其两侧大陆与大洋属于一个同一板块。

主动大陆边缘:也称活动边缘太平洋型边缘或聚敛型大陆边缘,是由板块俯冲作用所致,通常是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或大洋板块之下。

6.花状构造:横切走滑构造带的剖面上,常可以见到主干走滑断层向上近对称的分支构成下窄上宽的貌似“花朵”的破裂带,称为花状构造。

正花状构造:是在压扭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逆断距,个别为正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背形特征,断层间为地垒断片。

7地台:具双层结造,下部为褶皱变质基底上部为沉积盖层,地台以升降运动为主,升降幅度,速率及差异性都小,岩相和厚度稳定,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都比较弱。

地盾:克拉通内部有大面积基底岩石出露的地区,它长期隆起,遭受剥蚀,缺少盖层或仅在局部有沉积。

8凝缩层:是指沉积速率很慢(1-10mm/103a)、厚度很薄、富含有机质、缺乏陆源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是在海平面上升到最大、海侵最大时期在陆棚、陆坡和盆地平原地区沉积形成的。

9拗陷盆地:大陆裂谷或裂陷盆地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不再进一步裂陷扩张了,早先因裂陷作用减薄的岩石圈在热衰减过程中还会引起地表拗陷而形成碟状的沉积盆地。

裂陷盆地:(动力学成因方面定义)指那些由于岩石圈或地壳裂陷作用过程中形成沉积盆地,所有的裂陷盆地都意味着它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地壳或岩石圈的伸展变形,因而都属于伸展型盆地。

8走滑盆地的形成和基本特征ok(精)

8走滑盆地的形成和基本特征ok(精)

走滑盆地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一、走滑构造和走滑盆地的概念 二、利用地震资料识别走滑断层的陷阱 三、走滑盆地的基本特征 四、拉分盆地的形成机制和演化 五、走滑盆地与油气的关系
一、走滑构造和走滑盆地的概念
走滑构造是指地壳在水平剪切应力作用下产生 变形的总和, 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走滑断层及其 有关的沉积盆地(走滑盆地)。 走滑盆地(Strike-slip basin)是Mann等(1983)提 出的, 是指沉积作用与重要的走向滑动相伴随的盆 地。走滑盆地可以形成于走滑断裂带内、走滑断 裂一侧和走滑断裂带之间。与裂谷盆地、被动边 缘盆地及前陆盆地相比, 走滑盆地一般比较小、寿 命短而且复杂, 其规模可从小的凹陷到宽50km的 菱形盆地。盆地长宽之比一般为4:1, 但可从1:1 到 10:1(Aydin and Nur, 1982)。
⑤平面上的构造组合判别错误 , 极易当成走滑平移 断层来解释
三、走滑盆地的基本特征
1、走滑断层引起的垂直运动
没有沉降就没有盆地的形成 , 走滑盆地的形成决定 于走滑断层引起的沉降作用。
(1)不同旋向的走滑断层相交而产生的升降运动 (2)走滑断层剪切中心附近的升降运动 (3)走滑断层的斜列引起的升降运动
基底类型和深度对走滑盆地的几何特征有巨大的控制作用。 若基底埋藏浅、由块状的侵入岩和变质岩组成、其上的沉积盖 层薄, 则走滑盆地特征明显, 并由陡倾的断层限定。若基底由厚 的、易变形的沉积岩或层状变质岩构成、盖层厚,则走滑盆地 特征不明显, 并由缓倾的犁式压扭性断层或张扭性断层限定。
三、走滑盆地的基本特征
走 滑 盆 地 的 沉 积 充 填 特 征
三、走滑盆地的基本特征
5、走滑盆地的识别标志
下列因素使走滑盆地的识别较为困难 :(1) 走滑盆地的沉 积和构造历史复杂 ;(2)沿主位移带和其它断层的侧向运动使 盆地的原始位置发生了滑脱、旋转和移位, 从而使古地理的 恢复非常困难; (3)沉降和隆升的多旋回幕剥蚀掉了大部分的 地层和构造记录; (4)大部分易研究的新生代走滑盆地为非海 相的, 因此盆内和盆间的地层对比较难; (5)走滑盆地剖面上 和平面上的多数特征与裂谷盆地和前陆盆地相似, 使它们的 识别变得困难。 三维和四维的研究非常必要, 基于二维地震 剖面的研究认识往往不可靠; (6)走滑断层可以多次活动, 并 表现为正断层、逆断层、斜向断层、冲断层和断裂作用的 复杂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走向滑移线场和逃逸构造(挤出构造) 由挤入造成的刚-塑性体的变形取决于挤入体的形状。平直 刚性体能解释东喜马拉雅的东北部断层,楔形刚性体能解释喜马 拉雅西部和巴基斯坦处断裂。而挤入体为平直三角形时,适合于 解释喜马拉雅东端和缅甸接合处。右行的红河断裂平行于α 线, 而左行的阿尔金断裂大致平行于β 线。
5.走滑作用方式 走滑作用有三种方式,即平行扭动、聚敛扭动(压扭)和离 散扭动(张扭)。它们的出现主要取决于:①快体间断层线方向 的变化;②块体相对于断层线活动的变化(图 5 - 4 )。不同方 式的走滑活动决定着扭动组合各要素的出现和特点。 平行扭动形成“真正的”简单剪切走滑构造,而在聚敛扭动( 压扭)和离散扭动(张扭)形成的走滑构造变形中,在垂直于走 滑构造带方向分别有收缩和伸展位移分量。
2.花状构造 花状构造,也称棕榈树构造。由于走滑构造常是一种基底卷入 的构造变形,陡倾的、切入基底的走滑断层可以使基底面平移, 而使不同类型的基底拼接在一起,并产生剖面的错位。构造物理 模拟证实这种构造变形与基底走滑位移有关(图5-14)。
2.花状构造 花状构造可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两种。正花状构造是 在压剪作用下产生的,其分支断层的大多数具逆断距,个别为正 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背形特征,断层间为地垒断片。而负 花状构造是在张剪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正断距,个别 具逆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向形特征,断层间为地堑断片。
二、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的走滑作用
1.走滑断层的板块构造环境 转换断层是一种重要的板块边界类型,它不仅连接着离散边界 ,也连接着聚敛边界。Wilson(1965)按其连接情况将其分为六 种类型:洋脊-洋脊型、洋脊-凹弧型、洋脊-凸弧型、凹弧- 凹弧型、凹弧-凸弧型、凸弧-凸弧型。如若考虑到左行和右行 的区别,就共有12种类型(图5-5)。
2.走滑断层的位移 根据走滑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可分为左行(左旋,反时 针旋转)和右行(右旋,顺时针旋转)。 一条走滑断层的位移可以沿走向逐渐减小直至在断层两端处 消失,也可能将位移传递到其他方向的断层上。考察单条走滑断 层,如果断层长度的中点处位移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为零,不 难发现断层两侧的断决沿断层走向将发生伸展和收缩变形,而且 一盘的伸展区域对应于另一盘的收缩区域。断块的伸展变形可能 导致地面沉降,收缩变形则引起地面隆升,于是断层的走滑位移 就转换成为断层两盘上的升降位移(图5-2)。这也是走滑作用 形成走滑盆地的重要机制之一。
一、走滑作用与走滑断层
由剪应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沿着某些构造边界或特定的构造带 发生走滑变形的构造作用,可以称为走滑作用。其中主要的构造 作用型式,包括沿稳定板块边界的走滑活动和板块内部一些大型 走滑断层的走滑活动。 1.走滑断层及其分类 走滑作用产生的各种构造变形组合称为走滑构造。走滑断层是 走滑构造中最重要的构造要素。走滑断层的应力状态是最大主应 力轴(σ1)和最小主应力轴(σ3)都是水平的,中间应力轴(σ2 )是直立的(图5-1),断层面通常是近直立的。走滑断层有不 同尺度,产生于板块构造的不同构造部位。
2.走滑构造组合 走滑构造组合是指走滑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要素的组合,包 括走滑主位移带及各种由于断层走滑位移引起的伴生构造。 (l)主位移带。指与走滑构造带走向一致的、连续的走滑断层 位移带,简称PDZ。在深部,走滑主位移带往往是一条走向稳定 、线性延伸的走滑主干断层,向上发散可能与浅层的上述走滑变 形中的各种破裂面连接在一起构成网状交织的破裂带。 (2)伴生构造。指走滑构造带内部或主位移带附近区域,由于 走滑位移引起的各种伴生构造变形。走滑构造应变椭圆中的上述 六种构造要素都可以视为走滑伴生构造。此外还包括位于构造带 中的一些断块体差异升降形成的地垒-地堑构造、局部拉分盆地 和推挤隆起构造等(图5-12)。
2.走滑断层的排列 走滑断层常常呈有规律的斜列。如图5-3所示,当沿着断层 走向观测,一条断层尖灭后另一条断层出现在其左侧(即各断层 顺走向观察向左错列)的排列型式称为左阶(步),相反的排列 型式称为右阶(步)。
3.走滑断层的排列 因为走滑位移方向可以是左行或右行,因而其几何排列型式和 运动学特征就可能出现左阶左行、左阶右行、右阶右行和右阶左 行四种情况(图5-3)。斜列的两走滑断层可以部分叠置,其叠 置部分的断块称为岩桥或断层桥。显然,在左阶左行和右阶右行 组合的岩桥区会产生局部的沿断层走向的伸展变形,而在左阶右 行和右阶左行组合的岩桥区会产生局部的沿断层走向的收缩变形 。
2.走向滑移线场和逃逸构造(挤出 构造) Tapponnier 等还模拟了东南亚和华南 构造演化(图5-10)。当印度和亚洲大 陆碰撞并挤入时,第一期(距今 50 ~ 20 Ma)东南亚块体被挤出 800 ~ 1000 km, 南海也随红河断裂左旋活动而张开。第 二期时(距今 20 ~ 10Ma)使华南地块包 括西藏沿着阿尔金-甘肃-渭河断层向 东移动达几百公里。 Burke 等( 1985 )将这种由于弧-陆 碰撞或大陆碰撞而产生的走滑作用和由 此而产生的地块被挤出的现象称作构造 逃逸。如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 (距今10 Ma前)导致阿纳托利亚地块向 西部的爱琴海方向滑移。
4.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 海豚效应系指在走滑断层面倾 斜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在一个横 切剖面上显示为正断层,而在另 一剖面上显示为逆断层,即相邻 剖面的相对升降盘、滑距类型和 方向不同。 丝带效应指走滑断层总的看来 是近于直立的,但沿其走向,其 倾向有变化,造成有正断层和逆 断层的表现。
5.走滑带内部构造和夹块 地震测线上所见的空白区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剧烈变化的断裂 带内复杂构造或构造岩带存在所致。 夹于走滑带中的各种凸镜状或杏仁状夹块,在剖面上呈垂直分 布,在平面上呈带状延伸。其中可包括从深层而来的块体(图5 -22)。
4.纯剪切和简单剪切 走滑断层可以在纯剪切变形中产生,也可以在简单剪切变形 中产生。挤压作用使地壳在平面上发生纯剪切变形,产生一对共 轭的走滑断层,一条为左行,另一条为右行。两条共轭走滑断层 通常是相交的锐角的平分线方向代表区域挤压应力方向,相应的 一对断块向断层交错中心挤入,并相互切错。而钝角对应的一对 断块在变形中向外逃逸。 在区域剪切作用或扭动过程中形成的与剪切作用方向一致的单 一方向的走滑变形带,即是简单剪切形成的走滑构造带。犹如一 叠“纸牌”的剪切滑动。 一条走滑断层带可以是简单剪切变形,同时又可以是更大尺 度上的纯剪切应变产生的共轭剪切带中的一个分支。
2.走向滑移线场和逃逸构造(挤出构造) Tapponnier 和 Molnar(1976,1982)分析了亚洲断裂分布和 性质,认为其型式类似于刚性体平面挤入塑性体的剪切滑移线场 的几何图形(图5-7)。纯剪切发生在滑移线上,两种类型剪切线 ,即 α 和 β剪切线,在地质上分别代表右行和左行走滑断层。它 们彼此呈直角相交(图5-8)。
6.走滑断层的基底和盖层活动 张文佑(1984)总结了基底扭动控 制盖层构造的不同情况。 l)基底断裂基本呈平直状态 ①基底断裂在平行扭动下,盖层为雁 列褶皱,它们首尾相叠。基底错移越大 ,盖层叠加距离越近,并呈“S”形。在 后期常伴生断裂(图5-24a)。 ②基底断裂在压扭作用下,盖层雁列 褶皱呈紧闭状态,构造轴与基底断裂呈 很小的交角。在后期单个褶皱常被断裂 切割,并呈反“S”形(图5-24b)。 ③基底断裂在张扭作用下,盖层雁列 褶皱呈松弛状态,构造轴与基底断裂方 向呈大角度。在后期常被伴生断裂切割 (图5-24C)。
6.走滑断层的基底和盖层活动 有些走滑断层是显露的;而有些是 隐蔽的。后者只能靠地球物理资料综合 解释和基底与盖层关系来判断。 当深部的基底发生走滑活动时,较浅 的不能干岩层常形成褶皱群并伴生断裂 。受基底走滑活动控制的强制褶皱可有 两种:披覆褶皱和牵引褶皱。披覆褶皱 与伴随的断块升降有关,而牵引褶皱与 扭动和旋转作用有关(图 5 - 23 )。随 着走滑活动的进行,这两种构造都会被 断层所切割破坏。
沉积盆地分析
主讲人:伊海生 教授 学 院:沉积地质研究院
走滑盆地构造分析
如果板块或断块在剪切作用下发生沿板块或断块边界走 向的滑移,这时在垂直于板块或断块边界的剖面上所表现出 来的变形并不造成地壳的伸长或缩短。这种变形称为走滑变 形。在走滑变形过程中形成的盆地统称为走滑盆地。
第.花状构造 单凭地震剖面上花状外 形来确定地下主走滑位移 带是不充分的,类似的花 状构造可在其他情况下产 生,如挤压、伸展、抬斜 、盐拱、泥拱和岩体拱起 等(图5-17)。
3.走滑带两侧地质界线的水平错开 走滑断层两侧的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被错开是重要的依据 。这些特征包括地层界线、不整合、尖灭线、等厚线、相带、超 覆线、特征层位、礁带、古河道、侵入体、岩脉(群)、火山岩 体、变质带、构造带、构造单元、断层线、褶皱轴、地震特征、 矿带(体)和地貌标志等(图5-18、5-19、5-20)。
走滑伴生构造常常沿走滑构造带有规律地排列,如在右行走滑 构造带中出现右阶的R剪切破裂、右阶的张节理或正断层、左阶 的短轴招皱或逆断层等。渐进的走滑变形还会使走滑构造带中的 伴生构造及断块体发生旋转变形,而旋转的方向也与主干走滑断 层的位移方向一致。
二、走滑构造的识别标志
1.线性延伸或带状展布 大型的走滑构造带中的主位移带往往在平面上是线性延伸的, 所形成的走滑构造组合都只分布在主位移带附近有限的区域内, 使整个走滑构造在平面上呈带状展市 (而伸展构造和收缩构造有 时是面状展布的)。单条走滑断层多近直立,且产状稳定。 2.花状构造 走滑构造带的剖面上常见主干走滑断层向上近对称的分支,构 成下窄上宽的貌似“花朵”的破裂带,称为花状构造(图5-13) 。向上撒开的分支断层可造成“正断层”或“逆断层”位移。
1.走滑断层的板块构造环境 Reading(1980)和 Woodcock(1986)曾分别讨论走滑断层 、走滑盆地的板块构造环境(图5-6)。 走滑断层分布广泛,在转换边缘、离散边缘、聚敛边缘和缝合 带处都有发育。不仅在板缘,在板内也有发育。 按照走滑断裂走向与板块边缘、区域构造城的关系,通常将走 滑断裂分为三种,即纵向走滑断裂系、横向走滑断裂系和斜交走 滑断裂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