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政治的悲剧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大国政治的悲剧》

内容简要:本文旨在解析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就其基本概念与核心观点;主导变量与理论模型;理论的延伸与比较;写作的方法与方法论;以及米氏版的“中国威胁论”这一具体问题进行批判行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大国政治的悲剧》是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的悲剧。

关键词:解析;大国;大国政治;悲剧

国际政治的历史就是大国兴衰的历史,从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1】到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2】再到基辛格的《大外交》,大国政治始终是国际政治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2001年底,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的新作《大国政治的悲剧》【4】一书出版,在国际政治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继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后国际政治理论的中现实主义的最重要贡献,是国际关系课程的标准教材”【5】下文,笔者将对这一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进行批判性解析,以求揭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本质。

一基本概念与核心观点

(一)基本概念

米尔斯海默强调,国际政治即大国政治,因为“大国对国际政治发生的变故影响最大。所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次大国——其基本命运都从根本上取决于那些最具实力国家的决策和行为。例如,1945-1990年间,世界上几乎每个角落的政治都深受美苏角逐的冲击”。【6】何谓大国?米尔斯海默认为“大国主要由军事实力来衡量,一国要具有大国资格,它比须拥有充足的军事资源,以承受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打一场全面的常规战”,【7】这一大国的定义与马丁.怀特的大国定义有相似之处,怀特认为“大国是能够自信地对另一个大国开战的国家”【8】,但怀特同时强调“大国是具有普遍利益的国家,即拥有同国家体系本身一样广泛的利益”【9】。用军事实力这个变量来衡量“大国”,在怀特时代还有情可原,因为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军事力量作用很大,但在60年后的21世纪,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使软权力的作用变的更加重要。【10】经济的相互依赖、国际舆论与道德以及国际机制作用的增强,使得军事力量的作用相对下降,战争的代价沉重。可见,米尔斯海默对大国的这一定义是有失偏颇的复古或倒退。

文章名为《大国政治的悲剧》,那么何谓“悲剧”?大国政治为何处于一种悲剧状态?总体而言,米尔斯海默所谓的“悲剧”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大国

安全竞争是零和博弈——这是悲剧的必然性。【11】“国际政治从来就是一项残酷而危险的交易,而且永远可能如此。虽然大国竞争的激烈程度时有消长,但他们总是提防对手,彼此争夺权力。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时最大化的占有世界权力,这意味着一国获取权力是以牺牲他国为代价的……大国的最终目标是成为霸主(hegemon),即体系中唯一的大国”。【12】另一方面,这种悲剧是一种永恒的悲剧。“国际体系中没有维持现状的国家,除了那种想对潜在对手保持支配地位的一时霸主。大国很少对眼前的权力感到心满意足,相反,他们时刻怀着以自己利益为中心的求变动机,他们总是拥有修正主义意图……除非一国达到最高的霸权目标。然而,由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取得全球霸权,因此整个世界充斥着永久的大国竞争。”[13]“大国注定要进犯他国”【14】,“大国对权力的无情追逐”【15】注定了大国政治是一种悲剧政治,这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必然结论。

(二) 核心观点

“关于世界政治的假设,深刻影响着一个人所看到的世界以及他如何构建解释国际事件的理论”。【16】米尔斯海默悲观的世界观、历史观深刻影响者其对大国政治的构建,使其得出了一个悲观的理论。

《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核心观点是:国际政治即大国政治,权力分配决定了大国政治模式,影响联盟的形成;为了获得最安全的生存,大国意志就是要成为地区霸主,但是水域的阻隔力量(The stopping power of water)使全球霸权不可能实现;大国政治的历史是修正主义国家(Revisionist states)的冲突过程……,大国间处于无休止的安全竞争状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地区霸权国家,它扮演一种离岸平衡手的角色,以防止出现任何任何地区霸权;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的安全竞争不可避免,因而,作者反对接触而主张遏制中国。【17】

二、主导变量与理论模式

新理论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能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规律作出解释性陈述。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与传统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相比,在解释国际政治问题上没有提出人和新的视角。华尔兹在摩根索提出的“人性”、“权力”等变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这一新的主导变量及理论模型。【18】但是,米尔斯海默的理论缺少变量和理论模型方面的原创性,更多的是将以往的传统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的基本教义相结合演绎推导出来的。

无政府状态是整个国际政治学科的基本假设,也是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区别的根本立足点。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同样是以无政府状态为出发点的,他认为“无政府状态是一种强制性法则,体系由独立国家组成,国家之上没

有任何中央权威”,即“政府之上无政府”。【19】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无政府世界中,无政府孕育着战争和危险,安全是稀缺的,大国要想获得安全,必须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实现权力的最大化,以权力的最大化实现安全的最大化,一国获得的权力越多在无政府世界中存在的机会就越多。【20】一国除非获得全球霸权,否则永远不会停止争夺权力,但是,在世界史上从没有一个国家获得世界霸权,因为“占地球表面很大部分的海洋的存在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获得全球霸权……巨大的水域影响着地面力量的投送能力”【21】将陆军能力看作军事力量的主导形式,认为“一国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它的陆军以及支持这些地面力量的海陆空力量”【22】。所以米尔斯海默认为国际政治中没有现状国家,为获得安全而采取的激烈的竞争使国家采取进攻性战略,导致战争和冲突频繁发生。一国的目标始终是成为体系中的霸主。也许,“国家的最初目标是防御性的,但国际体系的结构迫使国家去做进攻性思考,有时则是采取进攻性行动”【23】以上就是对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模型的解读。

三、理论的延伸与比较

米尔斯海默根据“引起国家争夺权力的原因是什么,国家想要多少权力”,将现实主义划分为人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与进攻性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最大的特色是把理论发展到极端化。【24】

(一)关于权力

首先,在引起国家争夺权力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上,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与华尔兹的防御性现实主义都认为是实体系结构因素所致,而以没跟所谓代表的人性现实主义则认为是“人性”使然,是国家内在的权力欲望所致;其次,在米尔斯海默看来,传统现实主义只论述国家追求权力是不够的,应该看到他们追求的是权力的最大化。所以,在说明“国家想要多少权力”的问题上,他与防御性现实主义分道扬镳了,他认为“大国不止是为了争夺大国中的强中之强……;它们的最终目标是成为霸主,即体系中唯一的大国”【25】;再次,他认为,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不存在摩根所索说得维持现状政策,也没有维持现状的国家,只有修正主义国家,国家永远不会满足对权力的欲望;最后,无论华尔兹还是摩根索,都认为国家追求权力有相对终结的一站。摩根索期望人类通过最终建立世界政府实现和平;华尔兹则希望均势的维持能保持权力的相对稳定;而米尔斯海默则相信国家争斗永无止境。

(二)关于结构

关于结构,华尔兹认为“国家是一个注重自我利益的单位,国家行为的变化主要因为实力的不同而不同,而不是由于其意识形态或者社会或政府形式的区别。在自助体系中,结构的压力要比意识形态选择或国内政治的压力更大”【26】米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