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表内乘法教案剖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章第2节(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它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根底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不仅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时机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开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依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概念〔倍的概念、除法的含义〕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课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根底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是比较快的,多数学生思维生动,特长提问。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第六课时26的乘法口诀求商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总结的方式,自主掌握26的乘法口诀。通过设计有趣的口诀接龙游戏、除法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掌握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求商。同时,我还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表格,发现规律。如26的乘法口诀表格,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讲解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讲授新知的过程中,我会结合乘法口诀表格,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我会提问:“大家观察一下26的乘法口诀表格,看看有什么发现?”同时,我会讲解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此外,我还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播放乘法口诀求商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和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强调乘法口诀求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和应用,如:“大家来说说,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等。同时,我会强调乘法口诀求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我会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本情境创设贴近生活:通过购买商品、分配物品等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乘法口诀求商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亲切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4.小组合作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解题技巧总结。内容包括:口诀的记忆方法、运用口诀解题的步骤、注意事项等。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形成一份简洁明了的总结。
5.家长参与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道生活中的除法问题,并拍照记录解题过程。问题如:“你有20元,想买5个铅笔,每个铅笔多少钱?”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让孩子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口诀。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步骤:
(1)记住7、8的乘法口诀。
(2)根据除法算式,找到对应的乘法口诀。
(3)用口诀求解商。
4.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要注意乘法口诀的运用,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三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2.新课内容:以7、8的乘法口诀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教师示范: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并解释口诀的含义。
(2)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尝试自己用7、8的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共同探讨口诀的运用技巧。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1)基础题:针对口诀的直接应用,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2)提高题:设计一些需要运用口诀解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收获。
5.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题:完成课本第56页第5-8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口诀求解商。这些题目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单元解读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理念:《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描述:“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运用数与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能力素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提出:“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计算速度要求8~10题/分。
”二、单元目标(一)知识技能: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
(三)数学素养:借助画图、语言叙述等表征方式,能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情感态度: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口决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二)编排意图:1.“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材通过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活动,探索平均分的方法,认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等分和包含。
同时通过让学生操作、说一说,圈一圈等方式理解“平均分”,既重视平均分的过程,也注重对平均分结果的认识和表述。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研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表内乘法(一)》单元教学分析
《表内乘法(一)》单元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1.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编排。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
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2.关于“2~6的乘法口诀”的编排。
教材对2~6乘法口诀的编排做了较大改进。
一是,在出现两个相应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归纳该句口诀。
例如,对照1×5=5、5×1=5,出现口诀:一五得五。
二是,2~6的乘法口诀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三段编排。
基于学生会“一五、一十、十五……”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5的乘法口诀。
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一)集体备课解读稿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单元备课我是小学二年级的一名数学老师,我叫,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探讨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内容,我将从前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几方面给大家分享:内黄县繁阳小学是新教育学校,新教育提倡: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绝对不批评,重复好句子。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的内容大家都比较熟悉,其中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是本单元在整册书中着重体现知识。
,教材编排特点:1、“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例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作为活动情境。
例2例3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例2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分,例3是确定每一份要分多少再分。
这是等分和包含。
在这里,教材非常注重平均分的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画线、圈一圈等方式,表示分的过程,同时又突出平均分结果的表达。
例4例5的编排是: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以及读写方法,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关于“用2~6的乘法的口诀求商”的编排。
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
例1,被除数不超过12。
并且展示了分桃子之后的直观图,体现了除法和乘法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例中2,被除数不超过36。
教材中还设计有相关联的一乘两除的计算,并且用情境图作为形象支撑,先出现乘法算式,再出现除法算式,促使学生领会乘除法之间的的关系。
3.关于解决问题的编排。
1、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能够初步体会怎样提出并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2、对比编排。
呈现除法解决问题的两种不同模型的现实情景问题,文字呈现之后,又用示意图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表内乘法》单元整合及重点课例分析》教案
举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将问题中的信息转化为乘法运算。如购物问题,学生需识别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乘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流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乘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则,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通过今天的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乘法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表内乘法》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同学能够迅速记住并应用,而有的同学则在记忆和应用上存在一定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情境来解释乘பைடு நூலகம்的概念,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乘法口诀的熟练掌握与运用:乘法口诀是表内乘法的基础,学生需熟练掌握1-9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算式的构成及计算方法:学生应理解乘法算式的结构,掌握乘法计算的基本步骤,如先乘后加、交换乘数位置等。
二年级表内乘法二教案
二年级表内乘法二教案教案信息:教学主题:二年级表内乘法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表内乘法表中的数值进行乘法计算。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表内乘法进行口算。
3. 学生能够解决一步表内乘法问题,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表内乘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表内乘法解决一步乘法问题。
教学材料:乘法表、白板、白板笔、口算题目。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乘法表,与学生一起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表内乘法数值。
通过问答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于乘法表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规范表内乘法的口算步骤(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乘法的口算步骤: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乘,然后竖式相加。
引导学生将乘法计算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上,遵循竖式加法原则。
通过示范演算几个例子,让学生理解口算的规范步骤。
3. 运用乘法表解决一步乘法问题(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一步乘法题目,要求学生用乘法表来解答。
首先通过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首先理解乘法计算的过程,然后逐渐增加难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鼓励学生通过对乘法表的运用,理解乘法的本质,培养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分发练习册或口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练习内容可以包括从乘法表中查找并计算一些乘法题目,也可以包含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讲解和辅导。
5. 归纳与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乘法表的应用,并强调乘法表对于口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练习,提高表内乘法的熟练程度。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关乘法表的游戏或活动,增加对乘法表的熟悉度和兴趣。
评估方式: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练习册的完成情况和课堂参与度等方式进行评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二下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单元,是小学二年级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
对于除法,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相关概念,为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进行多次的对比与辨析,突出对除法概念本质的认识。
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
经过科学分析,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安排如下:第1课时:平均分(一)第2课时:平均分(二)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第4课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第5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第8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第10课时: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环节一: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我们来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吧!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请动手把糖果一分。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1)各小组动手操作:边分边记录(2)各小组汇报情况。
生1:我第一份和第二份各分1个,第三份分4个。
生2:我第一份分1个,第二份分2个,第三份分3个。
生3:我们是这样分的,三份各分到2个。
教师板书。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1)师: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生:我喜欢第三种分法,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样更公平(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学生给这样公平的分法取不同的名字。
3.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教案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教案「篇一」重点、难点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8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8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2~6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表内除法和乘法口诀。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3.教师准备小黑板和粉笔。
4.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文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道表内除法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表内除法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
2. 讲解基本概念•通过黑板示范,讲解表内除法的计算步骤,重点讲解商、被除数、除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表内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的能力。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解答表内除法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几道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题,巩固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重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延伸•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表内除法和乘法口诀来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表内除法和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提倡合作学习和积极参与。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册上关于表内除法和乘法口诀的练习题。
2.思考如何应用表内除法和乘法口诀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表内除法和乘法口诀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情况良好,但在练习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困惑,需要在下节课更加耐心地解答。
下次课堂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二ppt课件
9 的乘法口诀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教学目标 1. 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 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 记熟7~9的乘法口诀。 2. 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3. 通过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初步学会运用类比 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4. 通过记忆乘法口诀的活动,初步形成评价与反 思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整理和复习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练习二十二
24 20 42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小学数学表内乘法二教案_二年级表内乘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表内乘法二教案_二年级表内乘法教学设计2、通过摆图形认识算法。
3、让学生把加法算法写成乘法算式4、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熟记乘法口诀并应用乘法口诀准确计算。
难点: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二、探索新知三、巩固、发展、总结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戏吗那我们一起来。
1、师生对口令。
2、抢答题。
(出示卡片)4某16某21某43某25某18某75某87某28某63、导入: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1一8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组口诀一9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乘法口诀1、学习练习九(出示主题图)(1)请同学们观察画面,说说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师:共有几个小朋友师:那么,算出乘法算式,好吗(2)、(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还知道什么(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4)、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出示袋鼠跳格图(1)、同学们先看一看袋鼠是怎样算的(2)、学生独立完成袋鼠跳格图。
(3)、指名学生汇报填写结果。
(4)、(引导学生观察数轴)你能说说袋鼠每跳一步所表示的数是什么意思吗(5)、求几个9相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3、学习乘法算式,试编口诀。
(1)我们先看一条龙舟上有几人是几个91个9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谁能编一句口诀(2)请你们根据2个9是18……9个9是81,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1、学生抢着回答。
2、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抽几名学生说说算式所用的口诀。
同桌互相交流并回答学生交流汇报1、小组合作编口诀2、汇报结果归纳规律学生互背口诀从学生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入手,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一、设计思想《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中指出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劳动密不可分,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进而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数学生活化就是为了便于今后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表内乘法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应用而生,成为数学学习的基础之基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说课稿一、学习内容:单元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题内容:表内乘法(一)整理与复习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材分析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是本册的主要目标。
三、教学目标1.复习乘法的含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建构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四、教学准备PPT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提出课堂目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这一单元的知识。
(2)回顾:这一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小组合作学习)(二).整理和复习:1.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说出乘法算式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3 + 3 + 3+ 3 = 123 ×4 = 12表示4个3相加的和是12。
4 × 3 = 12. . .乘数乘数积2.整理1~6的乘法口诀表。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问:横着看,每一排是什么乘法口诀?比较相邻两句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每一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斜着看,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都是相同两个数的乘积)教师小结:我们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时一定要全面整理并有序排列。
(2)反馈练习:任意指一句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3.整理1—6的乘法算式表。
(1)拿出准备好的1—6的乘法算式卡片进行有序的整理。
(2)利用规律(横着、竖着、斜着)齐背1—6的乘法口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左右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儿童节的时候,3位小朋友从老师那里获得了6颗糖果,他们很开心,可是这些糖果该怎们分才好呢?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到怎么帮3位小朋友分一分了吗?(1)讨论分配方案,动手分一分。
(2)分好后展示分配结果。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可以让3位小朋友都满意呢?为什么?这种分法3位小朋友分到的同样多,所以这种分法更公平。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其他两种分法分的不一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完成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1)学生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指名回答。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个?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题意。
(2)请学生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教师巡视。
(3)交流。
请学生汇报各自的分配方案: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完成第9页“做一做”的内容。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盒?(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5. 联系生活,说说平均分。
三、练习1.练习二的第1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
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
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2.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
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练习二的第3题。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风筝,动手平均分成3份。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分配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二单元三题设计(一)一、课前练习:在○里填上“+”、“-”、或“×”。
4 7= 25 5 5 = 2 5 10 = 5 3=15 4= 2 二. 课内检测1. 先用10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2)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3)平均分成10份,每份( )根。
2. 先分一分,再填空。
(1) (2)8根,平均分给2只,每只分得( )根。
(2)( )条,平均放在( )个里,每个放( )条。
课后检测 1. 10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2. 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3. 有14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有( )小棒。
4. 有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根。
5. 有16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块。
6. 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个。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分一分、圈一圈,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平均分含义和意义的感知和理解。
2.掌握平均分的第二种情形,能用通过具体操作初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2、出示四道口算题:6×5=()7×4=()9×8=()4×5=(),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回答这几道乘法题,每个人需要回答几道题呢?师指名回答。
他们都做对了,老师要奖励他们六朵小红花,每人应该奖励几朵呢?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图文。
雯雯有8个果冻,她决定把它们平均分,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呢?想一想,利用小圆片代替果冻,动手分一分,帮助雯雯得出答案。
(1)同桌讨论、动手操作。
拿出8个小圆片分一分,相互说说分法与想法。
(2)汇报交流。
师小结:“8个果冻,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转化成8里面有几个2的问题,也就是8里面有4个2,可以分成4份。
2.练习:科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
(1)第1题。
指导学生动手将12根小棒先2根一堆摆一摆,再6根一堆摆一摆。
指名回答。
再填空。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两次分小棒有什么相同之处?(2)完成第2题。
引导学生了解除了用摆小棒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让学生圈一圈,然后独立解答。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第12页练习三的第5题。
教学反思:二单元三题设计(二)一、课前练习: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
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
二. 课内检测2. 先圈一圈,再填空。
(1)○○○○○○○○○○○○10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
(2)15个草莓,每3个一份,分成了()份。
3. 先用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2)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3)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三. 课后训练1. 6个,每个小朋友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6个,每个小朋友3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6个,每个小朋友1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2. 妈妈买了12个,小玲每天吃()个,可以吃()天。
一共有()个圈,每2个一组可以分成()组;每3个一组可以分成()组;每4个一组可以分成()组;每6个一组可以分成()组。
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中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情形。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情形。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平均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口算导入1. 有6朵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朵。
2. 有9个面包,平均分给3位小朋友,每位得()个。
3. 16个橘子,平均分,每人4个,可以分给()人。
4.14瓶矿泉水,平均分,每组7瓶,可以分给()组。
指名口答。
二、课堂练习1. 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有24根香蕉,来了3只小猴,平均分给它们,每只小猴可以分几根?如果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指名回答。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24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2. 完成教科书练习二的第6题。
每2个玉米装一袋,14个玉米,要装多少袋呢?让学生圈一圈,然后独立解答。
问题拓展:如果有18个玉米,那得装多少袋呢?3. 完成教科书练习二的第7题。
(1)、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
这道题实际就是指15个木块每3个分一份,求能分成几份。
也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3。
学生自己圈一圈。
(2)、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学生自己圈一圈。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三、巩固提升教科书练习二8、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共同订正。
四、畅谈收获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二单元三题设计(三)1. 有6朵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朵。
2. 有9个面包,平均分给3位小朋友,每位得()个。
3. 16个橘子,平均分,每人4个,可以分给()人。
4. 14瓶矿泉水,平均分,每组7瓶,可以分给()组。
5. 先分一分,再填空。
(1)10个气球分给小朋友,每人2个,可以分给()人。
10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
(2)15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
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6.(1)每串有4个珠子,()串一共有()个珠子。
(2)有()个珠子,每()个珠子一串,可以串成()串。
(3)有()个珠子,平均分成()串,每串()个珠子。
7. 先想一想,再填空。
(1)8根,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