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二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单元测试-普通用卷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二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单元测试-普通用卷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二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单元测试-普通用卷选择题100多年前,八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他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A. 义和团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虎门销烟D. 陈胜吴广起义【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八个国家”“联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选择题关于《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C.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答案】A【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A项表述不正确,故选A。

选择题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是A.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黄海海战【答案】D【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没有关联”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关,因此D项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下列选项中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A. 1850年,英国人在上海经商B. 1891年,日本占领台湾C. 1902年,英国派兵驻扎山海关D. 1903年,中国人不能居住在东交民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可见B表述错误,ACD与历史事实相符,故选B。

选择题19世纪60年代,某国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A. 孙中山B. 李鸿章C. 洪秀全D. 谭嗣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湖北黄石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北黄石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北黄石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史记》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下列人物不可能在此书中记载的是()A: 秦始皇B: 曹操C: 汉高祖D: 陈胜、吴广【答案】B【解答】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曹操是东汉末年人,在《史记》中不会有记载。

第2题.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答案】C【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结合所学知识:隋朝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的办法进入政府任职。

第3题.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作为文学形式的唐诗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答案】C【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局面,故C符合题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与科举制有关,排除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属于送别诗,排除B;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反映的是唐朝歌舞艺术,排除D。

故选C.第4题.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其主要依据是()A: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B: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被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部编】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2019年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选择题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2.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二十一条”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4.“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抗击的侵略者是()A. 英军B. 英法联军C. 俄军D. 八国联军5.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6.如图名叫《扯线木偶》,它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状况?()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7.《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A. 虎门销烟B. 洋务运动C. 公车上书D. 新文化运动8.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是()A. 创办军事工业B. 开办民用企业C. 兴办新式学堂D. 派遣留学生9.“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这段话描述的戊戌变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A. 创办京师大学堂B. 开放言论C.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D. 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10.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兴起最早从哪个时候开始()A. 洋务运动期间B. 维新变法期间C. 新文化运动期间D. 国民政府期间11.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自强”与“求富”②“民主”与“科学”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扶清灭洋”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12.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中不包括()A. 湖北织布局B. 轮船招商局C. 江南制造总局D. 汉阳铁厂13.下列城市按被迫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重庆②上海③天津④南京A. ④②③①B. ②④①③C. ①③④②D. ②④③①14.“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上述内容出自下列哪一条约?()A. 《尼布楚条约》B. 《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④孙中山——辛亥革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重要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17.义和团揭帖云:义和团,起山东,只因鬼子闹中原。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

(45分)1.(3分)《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A.甲午战争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D.第二次鸦片战争2.(3分)福州临近中国优质红茶的产地武夷山,近代是作为列强的原料榨取地而开港的。

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3分)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150多年前被抢劫并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当年,这两件文物的流失与下列哪场战争有关()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3分)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侵略者”是指()A.俄国军队B.英法联军C.日本军队D.八国联军5.(3分)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暂忍一时,满足现状C.割占台湾,资本输出D.发动战争,瓜分中国6.(3分)下列不平等条约条款中,不会出现在《天津条约》中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C.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D.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7.(3分)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8.(3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多万平方千米的条约是()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改订条约》9.(3分)100多年前,八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他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虎门销烟D.陈胜吴广起义10.(3分)关于《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11.(3分)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黄海海战12.(3分)下列选项中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A.1850年,英国人在上海经商B.1891年,日本占领台湾C.1902年,英国派兵驻扎山海关D.1903年,中国人不能居住在东交民巷13.(3分)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A.孙中山B.李鸿章C.洪秀全D.谭嗣同14.(3分)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1-7课】复习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1-7课】复习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1-7课】复习检测卷1.读右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D.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2.“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

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

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改革政治体制B.发展民族工业C.反侵略反封建D.推翻军阀统治3.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A.都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都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都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D.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4.《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

”其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5.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如下四项建议。

其中最根本的一项是()A.“下昭股天下之气”B.“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D.“变法成天下之治”6.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如“戊戌、乙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连续的几个年份。

下列发生自戊戌年的时间有:()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谭嗣同英勇就义③京师大学堂创办④八国联军侵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③④7.从右图中能够直接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路线B.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C.《辛丑条约》屈辱签订D.八国联军从中国沿海侵入内陆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

2019年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含答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考试范围:第4-7课;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1.张之洞在将他所创办的两湖书院、经心书院改为学堂时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免迂陋无用之讥,亦杜离经叛道之弊”。

说明了他创办新式学堂的主观目的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B.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推进社会变革C.将西方先进思想与传统文化结合D.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改革科举制度2.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有关材料中的“自救之路”说法正确的是()A.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3.被军迷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沙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则是江南制造总局。

那么,江南制造总局创建于下列哪一时期()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4.下列历史事件中,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试卷第1页,总6页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5.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探索。

洋务派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以下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D.大生纱厂6.1895年……这是国家蒙羞的时刻,因为日本打败了中国,并且正在马关对和谈颐指气使材料中“国家蒙羞的时刻”指的是()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7.“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

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A.英法炮轰广州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9.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一一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

部编历史八上第二单元习题含解析

部编历史八上第二单元习题含解析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选择题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2.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二十一条”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4.“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抗击的侵略者是()A. 英军B. 英法联军C. 俄军D. 八国联军5.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6.如图名叫《扯线木偶》,它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状况?()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7.《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A. 虎门销烟B. 洋务运动C. 公车上书D. 新文化运动8.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是()A. 创办军事工业B. 开办民用企业C. 兴办新式学堂D. 派遣留学生9.“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这段话描述的戊戌变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A. 创办京师大学堂B. 开放言论C.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D. 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10.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兴起最早从哪个时候开始()A. 洋务运动期间B. 维新变法期间C. 新文化运动期间D. 国民政府期间11.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自强”与“求富”②“民主”与“科学”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扶清灭洋”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12.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中不包括()A. 湖北织布局B. 轮船招商局C. 江南制造总局D. 汉阳铁厂13.下列城市按被迫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重庆②上海③天津④南京A. ④②③①B. ②④①③C. ①③④②D. ②④③①14.“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上述内容出自下列哪一条约?()A. 《尼布楚条约》B. 《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④孙中山——辛亥革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重要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17.义和团揭帖云:义和团,起山东,只因鬼子闹中原。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江苏省张家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一、选择题1.“英国官报”《北华捷报》于1856年以来对“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等进行了重点聚焦和舆论塑造,并在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

此举旨在( )A.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进展B.指责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C.配合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D.及时跟踪报道还原事情真相2.在电影《鸦片战争》中有以下片段:虎门海滩销烟,民众拍手称快;面对战争溃败,广东民众仍旧积极支持、配合清军与英军作战,奋勇抗争、誓死抵抗。

这意在强调( )A.列强对中国的大肆侵略B.清政府内部的腐败无能C.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萌发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3.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广大农民纷纷组织起来反对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有的占有逃亡地主豪绅的土地,有的则少交地租。

这些事例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农村中的封建势力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实行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D.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剧变4.题表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其中,1848—1852年与1843—1847年相比( )A.英国生产技术落后B.自然经济顽强抵制C.中国商品物美价廉D.中国社会购买力低5.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表明这场战争(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引领中国的文明开化C.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D.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6.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有七件已经回归祖国,另外五件铜像还流失在外。

这些文物流失海外应始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山川锦绣,惹东夷西虏,垂涎频滴。

戕害黎民倾毒品,缉私惩恶,利炮坚船逼。

兵临城下,赔银割地,侮国丧权益……”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场战争( )A.鸦片战争B.甲午中午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8.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与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B.永安封王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9.英国人安德鲁•翰德森说:“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解析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同步练习一、甲午中日战争(共5题;)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A. 1894年B. 1840年C. 1856年D. 1851年2.《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通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哪场战争失败后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

这场战争是指()A. 中英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

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A. 英法炮轰广州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 黄海海战D. 威海卫战役5.《纽约时报》1911年11月6日载文:“中国的统治者……学到了苦涩的一课,明白了一个古老守旧的东方国家与一个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观念的东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

”材料中“苦涩的一课”是指( )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共5题;)6.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下所示,( )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7.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8.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

这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瑷珲条约》D. 《辛丑条约》9.“《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

2.5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 2021_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5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  2021_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下面图示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叙述。

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A.背景和人物B.方式和影响C.时间和目的D.方式和人物2.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某次战争主要战役表,选项中主要战役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3.1894年10月,美国纽约《世界报》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哪一野蛮暴行( )A.在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在旅顺对中国居民进行大屠杀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4.有学者指出甲午海战全面爆发前,丁汝昌一再向清政府申请,添船换炮刻不容缓,但朝廷甚至拒绝了他在主要战舰上配置克虏伯速射炮和后膛炮的最低要求。

该学者认为丁汝昌( )A.认识到北洋水师的落后B.作战勇敢且经验很丰富C.对海军的事务不甚精通D.始终身在一线积极主战5.一名亲历甲午中日战争的外国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

”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A.舰船数量的劣势B.洋务运动的贡献C.甲午战败的原因D.甲午战败的影响6.右面漫画的题目是《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

漫画中日本人已经将“赔款2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里“贸易的钥匙”。

下列条款体现这一意图的是( )A.日本公使可以进驻北京B.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D.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7.从下图可以领悟到那个时代的一大特征是( )A.屈辱与抗争B.落后与变革C.变法与图强D.内忧与外患8.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此后,帝国主义列强采取了哪些新的侵华手段( )①开矿办厂②向中国倾销商品③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④划分“势力范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右面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渔夫在钓鱼,远处从海岛上伸出来的一只手拿着剪刀要剪掉钓线(剪刀上写着“欧洲的干预”),而鱼身上写着“辽东”二字。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8.1.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8.1.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三框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见学生用书P86]1.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①日本既定政策: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__征服朝鲜__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②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

(2)爆发: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端,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这场战争为“__甲午中日战争__”。

(3)经过①__黄海海战__: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展开激战。

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

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遭受一些损失,但主力尚存。

__李鸿章__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出击,将制海权拱手让敌。

②__旅顺大屠杀__:战火很快烧到中国境内,日军接连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在旅顺,日军对当地居民实行大屠杀,死难者有两万多人。

③__威海卫战役__:1895年初,日军进攻威海卫,__北洋舰队__全军覆没。

(4)结果: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求和。

__李鸿章__与日本首相__伊藤博文__在日本马关谈判,签订了中日《__马关条约__》。

(5)《马关条约》(6)影响①《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甲午战争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

从此,中国被列强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

2.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背景:__甲午战争__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

从此,中国被列强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

(2)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方式:列强以__开设银行__、__强迫贷款__、__投资铁路__、__开矿设厂__等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瓜分中国:1898年,清政府被迫将__胶州湾__“租借”给德国,__山东__成为了__德国__的“势力范围”。

其他列强竞相效仿,纷纷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3分)100多年前,八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他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虎门销烟D.陈胜吴广起义2.(3分)关于《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3分)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黄海海战4.(3分)下列选项中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A.1850年,英国人在上海经商B.1891年,日本占领台湾C.1902年,英国派兵驻扎山海关D.1903年,中国人不能居住在东交民巷5.(3分)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A.孙中山B.李鸿章C.洪秀全D.谭嗣同6.(3分)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7.(3分)据太常侍卿陈兰彬1876年奏称:“创办招商局后,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

”据李鸿章自己估计“创办招商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

”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在某种程度上()A.推动了了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B.抵御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C.加快了追赶西方国家的步伐D.成就了中国求富求强的梦想8.(3分)有人这样评述中国近代前期某场战争:“它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3分)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_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_含答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选择题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2.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二十一条”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4.“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抗击的侵略者是()A. 英军B. 英法联军C. 俄军D. 八国联军5.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6.如图名叫《扯线木偶》,它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状况?()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7.《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A. 虎门销烟B. 洋务运动C. 公车上书D. 新文化运动8.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是()A. 创办军事工业B. 开办民用企业C. 兴办新式学堂D. 派遣留学生9.“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这段话描述的戊戌变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A. 创办京师大学堂B. 开放言论C.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D. 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10.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兴起最早从哪个时候开始()A. 洋务运动期间B. 维新变法期间C. 新文化运动期间D. 国民政府期间11.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自强”与“求富”②“民主”与“科学”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扶清灭洋”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12.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中不包括()A. 湖北织布局B. 轮船招商局C. 江南制造总局D. 汉阳铁厂13.下列城市按被迫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重庆②上海③天津④南京A. ④②③①B. ②④①③C. ①③④②D. ②④③①14.“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上述内容出自下列哪一条约?()A. 《尼布楚条约》B. 《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④孙中山——辛亥革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重要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17.义和团揭帖云:义和团,起山东,只因鬼子闹中原。

人教版湖北黄石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北黄石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北黄石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原话,成为了我们今天的名言警句,他自己就是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学巨著,他的史学巨著是()A: 《春秋》B: 《史记》C: 《汉书》D: 《诗经》【答案】B【解答】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2题.这一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朝为田舍郎,警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这一制度指()A: 察举制B: 征辟制C: 科举制D: 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答】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

故题干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描述相关的制度是科举制。

第3题.毛泽东曾经说过:唐明皇(唐玄宗)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

毛主席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唐明皇统治前期的()A: 开皇之治B: 贞观之治C: 贞观遗风D: 开元盛世【答案】D【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唐明皇……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联系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才,提倡节俭,注重吏治建设,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后期不理朝政,出现安史之乱,导致唐朝逐渐走向衰落。

故选D。

第4题.仔细阅读《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的新旧税率表(%)》货物单位旧税率新税率减少百分率棉花担24.19 5.56 77.02面纱担13.38 5.56 58.43头等白洋布匹29.93 6.95 76.78二等白洋布匹32.23 6.95 78.64下列各项对表格的分析正确的是()A: 税率变化受鸦片战争影响B: 自然经济的抵制导致税率差异C: 闭关锁国政策使税率锐减D: 西方商品价廉物美的影响【答案】A【解答】该表格描述的是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商品输出和协定关税让中国的税率受到损失,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两个甲子以前(1894年),爆发了震撼世界的中日甲午战争,清廷败于东邻小邦,从此国势阽危,山河更加破碎。

创深痛巨之下,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神州巨变。

与此战密切相关的日、俄、英、法、德、美、朝鲜等国都受到不同影响,都在研究因果得失,体察战后形势,不断调整战略,以求立于不败之地。

中日甲午战后之变化甲午战前,在东亚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国家主要有中、日、俄、英。

战争导致这四股力量此消彼长、分化组合,直接影响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

甲午战争对中国打击之大、割地之多、赔款之巨前所未有,中华民族在物质和精神上所受的伤害极为严重。

亲历其事的革命家吴玉章曾说:“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日本在历史上一直受中国文化影响,其近代化当时也刚起步不久,与之相比,当时中国似乎并不落后多少。

北洋海军在亚洲颇具实力,在时人心中,它的存在就是国力强大的象征。

而威海卫全军覆灭的悲剧,却无情地证明了这种象征的虚幻性。

甲午惨败,清政府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举国震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甲午战争在日本史上影响深远,是日本向殖民强国过渡的转折点。

日本近代化起步与中国洋务运动几乎同时,都在19世纪60年代。

此前它也闭关锁国,也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威胁,但与中国不同,并未因此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1853年(清咸丰三年)美、俄舰队先后到日,次年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虽然是在军事威胁之下,却并未真正动武。

1864年(清同治三年),英、美、荷、法四国舰队炮击日本下关,但联军登陆后,长州藩迅即求和,战争规模很小。

当时列强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让英美两国都感到扶植日本来牵制沙俄是合算的。

日本也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通过开展“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之路。

甲午获胜,日本掠夺的利益之大,连它自己也始料未及,全国都沉浸在胜利的狂热之中。

加之日本实力大大增强,进一步刺激起它向外掠夺的野心。

2022-2023学年初中(下)历史真题练习(含答案)2023-07-29 144128

2022-2023学年初中(下)历史真题练习(含答案)2023-07-29 144128

2022-2023学年初中(下)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察战争的根源。

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嗣后如有因以上加让之事应增章程条规,即载入本款所称之行船通商条约内。

——《马关条约》(1)材料一中,英国统治者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条约的哪些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三(1817~1864年),广东梅县人,靠祖辈留下的五亩薄地为生。

多次参加科举,奈何屡试不中,当过县官的幕僚,因看不惯官府黑暗,愤而辞退,后战祸起,为保国跑到广州去当兵。

可惜空有报国之志,难有用武之地。

同样再后来战争又起,只得在听到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及本省又被割了一块地后,悻悻(怨恨、不高兴)回家。

当天国兴起时,怒而加入太平军,最终力战而死。

死后家人请当地士绅写一块墓碑,因其曾是“贼”遭到拒绝。

但很久以后,人们还常提起他。

(1)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张三当兵亲历了我国近代史上哪些重大事件?(2)“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的典型事件是什么?(3)当地士绅为什么说张三曾是“贼”?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5课过关测试题附答案

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5课过关测试题附答案

第4课洋务运动1.梁启超说:“近50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金田起义2.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

”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镇压人民起义B.抵抗外来侵略C.发展民族工业D.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3.[2020—2021·防城港市上思县月考]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下列属于引文中“杰出人物”的是()A.魏源B.曾国藩C.洪秀全D.詹天佑4.[下面四幅图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的一些著名的工业企业,其中体现“自强”口号的是()A.福州船政局B.湖北织布局C.汉阳铁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5.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天津机器制造局D.福州船政局6.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D.近代海防意识增强7.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图3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③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2014-06-23 20:43:00来源:参考消息网责任编辑:王健琦核心提示:甲午战争既是决定中日两国命运的重要战争,也塑造了20世纪初的东亚格局,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两个甲子以前,爆发了震撼世界的中日甲午战争,清廷败于东邻小邦,从此国势阽危,山河更加破碎。

创深痛巨之下,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神州巨变。

其他日、俄、英、法、德、美、朝等国,与此战密切相关,受到不同影响。

甲午战争既是决定中日两国命运的重要战争,也塑造了20世纪初的东亚格局,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激发中国民族觉醒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次对外战争,在甲午战争前,已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可说是烽火连天,硝烟弥漫。

而中日甲午战争比以前的历次战争规模更大,损失更重,失败更惨。

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随之而来的是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日军占领威海卫港西岸的黄土崖炮台后,察看被摧毁的清军210毫米口径克虏伯火炮。

(资料图片)甲午战争前,中国虽已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当时正在搞洋务运动,先进的有识之士早已看透了洋务运动的弱点,认识到它不能够挽救中国,但对一般人来说,洋务运动造成一种假象,开了工厂,造了铁路,设了轮船、电报,建了海军,办了学校,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挂起了求富求强的招牌,给人一种希望和幻觉,似乎中国也在前进、发展,似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也能救中国。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一切都破灭了。

三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经不起日本的一击,一点幻想和自我安慰的余地都没有了。

这真正是创深痛巨,刻骨铭心,中国人民从来没有遭到这样严重的灾难,从来没有经受这样的奇耻大辱。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的覆灭,不仅是中国海军的惨败,也宣告了早期富强努力的失败。

当时,清朝的北洋舰队,在军事上、技术上是很先进的。

在人们心目中,它的存在是中国进步的象征、强大的象征、希望的象征。

甲午战争的失败,无情地证明了这种象征的虚假性。

这对中国的打击实在太沉重了。

特别是败在日本手里,日本是个小国,在历史上一直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号称同文同种,它的近代化也刚刚起步不久。

败在日本手里,太不光彩、太不甘心了。

而日本侵略中国更加凶狠,割地赔款,毫不留情,可说是心黑手辣,彻底戳穿了清朝这只纸老虎,同时,给中国人民在物质上、精神上的伤害极为严重,可说史无前例。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全民族造成重大的冲击,使得人们从封建主义的沉沉大梦中觉醒,重新观察周围的世界,重新评估自己的地位和能力,重新选择应该走的道路。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全国震动,一片沸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前所未有的议论、争执、探寻、追求。

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以后从来没有过这种景象,民族危机带来了新的转机,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

历史总是迂回曲折地前进的。

一个有生命力的、伟大的民族,历史上既有挫折,也有胜利;既有苦难,也有欢乐,它不会永远胜利,笔直地上升、前进,也不会永远失败,直线下跌,一败涂地。

历史总会给人们以机会,胜利和失败相间隔、相交叉。

历史上的胜利往往随之而来会有失败和倒退,而历史上的挫折也会增长人们的智慧,锻炼人们的力量,而得到未来胜利的补偿。

中日甲午战争的情形就是这样。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

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

一个误国、辱国、卖国的清政府倒台了。

一连串的历史事件,每个事件既是前事之果,又是后事之因,中日甲午战争是这一历史链条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

这证明了中华民族经得住严重的挫折和失败,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能够在摔倒以后迅速爬起来,寻觅新的道路,作出新的努力。

甲午战争的意义非常重要。

中国受到了重大挫折,但能吸取教训,发奋努力。

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刺激日本扩张野心甲午战争在日本史上同样影响深远,是日本向殖民强国过渡的转折点。

1895年5月,为庆祝甲午战争胜利和明治天皇返回东京,东京市中心的日比谷搭建了巨大的凯旋门。

(资料图片)19世纪本来是欧洲人的时代,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加上美国,列强主宰世界,国际上战略局面比较简单,其他国家都是殖民地附属国,任人蹂躏,任人宰割。

当时,最有希望赶上去的是东方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中国。

中日近代化的步伐,除了欧美列强之外,算是比较早的。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以不同的方式开始起步,中日两国既是近邻,又是竞争对手。

此前日本也闭关锁国,也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威胁,但与中国不同,并未因此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1853年,美、俄舰队先后到日本,次年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虽然美国施以军事威胁,但却并未真正动武。

1864年9月,英、美、荷、法四国舰队炮击日本下关,但联军登陆后,当地长州藩迅即求和,战争规模很小。

当时列强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英美两国都感到扶植日本来牵制沙俄是合算的。

历史的机遇向日本露出了微笑,日本也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通过开展“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之路。

甲午战争是中日这两个东亚竞争对手之间的较量。

结果,中国失败了。

当然,中国的失败有其自身复杂而深刻的原因,但由于中国的失败,日本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东亚一霸。

甲午获胜,日本掠夺的利益之大,连它自己也始料未及,全国都沉浸在胜利的狂热之中。

日本经甲午一战,实力大大增强,这进一步刺激起它向外掠夺的野心。

不过,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逼使它冷静下来,清醒地估算出前途的障碍,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终于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由此赶上了欧美列强,也走上了一条不断对外军事扩张的不归路。

导致列强分化组合甲午战前,在东亚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国家主要有四:中、日、俄、英。

此外,法、德、美、朝等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甲午战争造成东亚力量此消彼长,导致列强分化组合,直接影响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

最关心甲午战争进程的,除了中日双方之外,要数力图向远东扩张势力的沙皇俄国。

1895年2月和4月,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沙皇政府召开了两次大臣特别会议,准备和日本公开对抗,其方针是不能让日本赢得太多。

但当时沙俄在远东没有强大的海军,横贯欧亚的西伯利亚铁路也尚未竣工,真打起来没有把握,于是联合了法德两国进行干涉。

甲午战后,沙俄加紧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另一方面也为了对付英日同盟,俄国于1902年与法国结盟,以保护“两国在远东的特殊利益”。

英国当时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最多,势力范围最大,它千方百计要维护既得利益,保持优势地位,于是主张“维持现状”。

当时英、俄矛盾是全球性的矛盾,两国在争夺伊朗、土耳其和朝鲜等战略要地的斗争中互不相让,剑拔弩张。

于是,扶植日本抵制俄国扩张,就成为英国的重要政策。

英国虽然在甲午战争中支持日本,同时也不希望清政府受到过分削弱而垮台。

甲午战前,英国把中国当成它与沙俄之间的缓冲来对待,一度还考虑过缔结“英中同盟”。

但清政府暴露出的腐朽无能和不堪一击使得英国舆论和政府政策发生了转向。

因此,当战争后期清政府主动提出缔结中英同盟时,英国政府未加理睬。

在选择东亚的同盟者时,英国把目光投向了新兴的日本。

英日同盟终于在几年后变成现实。

甲午战争前后,法、德、美等国也力图在东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法战争中法国“不胜而胜”,1885年以后清廷被迫签订《中法新约》、《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承认法国对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长驱直入滇桂。

甲午战争后,德法两国通过参与“干涉还辽”,分别“租借”了胶州湾和广州湾;法国还在滇越边境勘界中捞到了好处。

美国则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借助《马关条约》的规定,从1894年到1900年几乎将其对华出口贸易额增加了5倍。

1898年12月,美国总统麦金莱宣布:“正在中国发生着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我们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于美国政府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次年,美国独立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反对列强的血盆大口把中国撕裂得一干二净。

朝鲜是甲午战争前后东亚矛盾冲突的焦点所在。

日本在朝鲜疯狂地推行“大陆政策”,视之为入侵中国东北的桥梁,急迫地要在这个进出日本海的锁钥上建成入侵亚洲大陆的桥头堡。

此时沙俄也把扩张重点放在了东北亚地区,19世纪80年代中期,沙皇曾力图把朝鲜变成保护国。

英国则从维护优势地位出发,希望朝鲜成为缓冲地区,终于在1885年借口俄国军舰在海参崴集结,强占了朝鲜的巨文岛。

甲午战后,朝鲜一步步沦为日本殖民地,李氏王朝转而向沙俄寻求庇护。

1904年,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的东北发生战争,次年日本战胜,独霸朝鲜,朝鲜人民则开展了蓬勃的反日斗争。

改写东亚历史进程中日甲午战争对20世纪世界历史最深刻的影响是:日本脱颖而出,进而打败俄国,从而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继续一步步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中俄两国先后失败,国内又都推翻了专制的王朝体制,经历了不同的曲折发展道路,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甲午战争中,日本虽然是战胜国,但战争并没有给日本人民带来幸福和欢乐。

日本统治者对外选择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对内必然加紧剥削和压迫人民。

甲午战争取得胜利,统治者大发战争财,野心无限膨胀,更加疯狂地扩军备战。

1904年,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大打出手,日本战胜,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

此后,占领东北,以至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也把日本整个国家拖向毁灭的边缘,日本人民深受侵略战争的毒害。

而中国与俄国在失败以后,经历了不同的曲折道路,走向社会主义。

如果不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或者中国的失败不那样惨重,日本也就难以崛起,俄国也就不至于失败,那么,20世纪初的历史将会大不一样。

我们主张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这是就宏观历史而言,资本主义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必然规律。

但我们并不是宿命论者,在总的必然性范围之内,历史发展会有多种可能和多样选择,客观历史的形成并不是一个既定的、绝对的、唯一的过程,其中存在许多偶然性,历史的具体进程和各种情节不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而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自由创造的。

历史给人们提供种种机会,允许人们选择,要求人们创造,等待人们开辟。

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不是命中注定的,中日双方的主观努力是决定胜负的重大因素。

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了,失去了赶上历史潮流的机会;日本则崭露头角,崛起于东方,大大影响了20世纪初世界力量的对比。

从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塑造了20世纪国际新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