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海滨小城(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海滨小城(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海滨小城(说课稿)《海滨小城》说课稿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文章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小城美丽的景象。

他用了五组画面分边是:海天的远景画、早晨海上日出画、渔船归来海边沙滩画、小城庭院画、小城公园画、小城街道画。

作者用这一幅幅画面把小城的美展现出来,表现出了他独特的选材能力和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

正因为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这两种能力,本教材才把它选入进来。

其目的彰然昭示,那就是让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在不同的地点安排材料写好景物。

我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上,确定本课教学目标:1、情感性目标通过课文学习,懂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2、能力性目标使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让学生学会按地点安排材料的写法。

3、方法性目标多读多想,理解课文的内容;能够合作学习;能够探究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抓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和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主动参与,说学法。

联系实际法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是学生练习写景的好范文。

在学习时一定要让学生和自已平时的练习联系起来,主动去发现汲取好的写作方法。

2019-2020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一、说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2.能力目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创建美好家园的观念。

三、说教法德国教育家蒂多惠斯说过,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和鼓舞。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

【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

【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

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我的暑假生活》,现在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是一节以生活为教材,以交际为目标的课程,旨在通过分享暑假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材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为载体,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和表达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能清晰、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有意义的素材。

3. 增强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分享暑假生活,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暑假生活,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形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口语表达基础,但他们可能在组织语言、表达情感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教师需要创设轻松、互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开口说话的勇气,引导他们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和策略1.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口语交际环境中练习表达。

2. 采用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丰富表达内容。

4. 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纠正错误,表扬优点。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播放一段关于暑假活动的视频,如孩子们在游泳、旅行、阅读等,引发学生对暑假生活的回忆。

2. 提问: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引导学生分享初步的暑假经历)板块二、口语交际训练(20分钟)1. 模范示范:教师分享一段自己的暑假生活,包括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以此作为口语交际的范例。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附板书)课件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附板书)课件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 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 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 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 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 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 看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三)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A.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 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 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 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多。然后我出示: 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 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地体 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 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1自然段,读出各民族之间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 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 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 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 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B.上课的情景 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

2019新版统(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名师版】

2019新版统(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名师版】

【说课稿】一、说教材:《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

作者毕国瑛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根据部编版教材对小学三年级的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三)尝试仿照诗歌的格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学写诗歌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秋天的多彩的图片、本课涉及到的重点词句、能反应秋天到来的特点的音频、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文件等内容。

)教学时数:一课时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在本单元以“秋天”为主题的教学篇目中《听听,秋的声音》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没有听觉上的美感,秋之韵味将大减;没有诗歌来佐料,秋之意境顿感逊色。

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美”为基调,以“赏”为主线,以“趣”为佐料,以“仿”为桥梁,旨在让学生久久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渴望。

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们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使学生初步接触诗歌,走进诗歌,感受诗歌从而达到热爱诗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展开想象1.出示给同学们一片真实的美丽的火红枫叶,给同学们十秒钟时间欣赏,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开想象:看了这枚枫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会感受到叶子的美或秋天来了(一叶知秋)等内容。

3.接着欣赏秋天的美景图,(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试着用学过的成语描述秋天。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3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3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司马光》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已经在第一课时完成。

会写的字放在第二课时教学,但是考虑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生字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会读、写、运用7个字。

三、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特点,我先利用对唱形式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部首,增进学生对部首巩固。

并突出了以自学互动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互动自己学会生字。

四、说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

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讨论、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并在课堂中渗透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如:同桌相互抽卡片认读,相互纠错等。

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1、复习导入⑴、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

先由师唱“什么字广字头?谁猜对了谁就走”。

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庭字是个广字头,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⑵、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2展示学习目标:会读、写、运用7个字。

二、自学互动(一)、识字互动小组交流,要求:会读,分析结构,懂笔画顺序,组词等。

(二)、写字互动(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7个字,发现7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光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光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光说课稿《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光》。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光的基本特性,包括光的速度、方向、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特点,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特性,包括光的速度、方向、反射和折射等。

学会利用光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光的基本特性,理解光的传播特点。

难点:运用光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教具:投影仪、电脑、光的传播演示器、光路图、生字卡片等。

多媒体资源:视频资料、图片、光的传播动画等。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用于介绍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演示法:用于展示光的传播过程和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加深对光的理解。

实验法:用于通过实验验证光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有关光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引导:你们看到了什么?光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总结并引出课题。

整体感知(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互相帮助认读生字,读通句子。

理解内容(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讨论每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介绍了光的哪些特性?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理解的?教师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特点和反射、折射现象。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1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1张ppt)

环节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 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 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 (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 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 (对照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空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 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 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公道的想象,种种的“美好”, 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环节二、环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 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课件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 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 的?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幼小,生活经历浅薄,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知 识面较为狭窄,理解能力较弱。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对于安徒 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这不仅是教材选用过安徒生的《丑小鸭》 ,还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在中国广泛的影响。教师应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 徒生童话的兴趣。
板块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 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 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2019年统编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2019年统编版)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主要描写了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正准备往旁边倒去的时候,小猫请求他再过一个晚上,躲避晚上的暴风雨,安心睡觉,老屋答应小猫再站一个晚上。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老屋说正准备倒下的时候请求在老屋里孵小鸡,老屋答应老母鸡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出来,老屋说正要倒下的时候了小蜘蛛请求老屋再站一会儿,他要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老屋答应小蜘蛛再站一会儿。

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给老屋讲故事,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课文赞扬了老屋的爱心和他的善良品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窟窿”“吱吱呀呀”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老屋美好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屋无私给予的仁爱之心。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温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四、教学难点。

1.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中的对话。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设计理念。

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

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

所以,我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同时,运用了齐读、指名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来发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2019部编)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说课稿

(2019部编)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说课稿

【说课稿】一、说教材。

《望天门山》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

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文中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人教三年级上册4篇说课稿第一篇《去年的树》说课稿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故事,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回还要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本文语言朴实,旨在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珍惜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情感朗读小鸟与大树、树根、门和小女孩四个对话。

(知识目标)2.进一步巩固默读和朗读能力,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能力目标)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情感目标)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入情入境地研读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文中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和鸟儿在寻找大树时的焦急心情。

教学难点:感受鸟儿对树的真挚友谊,懂得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在教法上运用讲授法和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点拨法则充分体现出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多媒体辅助法,使教学手段更丰富,生动。

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说、悟,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促进师生、自我、文本对话方式的生成。

2.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运用扮演法、朗读法(自由读、同桌读、小组分角色读)、默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

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

在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

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

第四自然段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6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12个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注意读准“柔、敲、湃”这三个字以及多音字“呢”的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思路】《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

本课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入境、想像、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让大自然带领学生聆听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置身于自然之中,俨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38张ppt)

(三)学习老屋帮助老母鸡的部分。 1.同桌互读这一部分。 2.老屋帮助了老母鸡什么? 老屋给老母鸡提供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四)学习老屋帮助蜘蛛的部分。 1.自由读这一部分。 2.老屋帮助了小蜘蛛什么? 老屋给小蜘蛛提供一个织网捕食的场所。 3.猜想一下,小蜘蛛给老屋讲了个什么故事?
(五)小结全文。 1.学完了全文,你觉得这座老屋为什么没倒下?体现了老屋什么品质? 因为老屋为了帮助小猫,给它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帮助老母鸡,给它 提供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帮助小蜘蛛,给它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所以老屋一次次地准备倒下,却没有倒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屋善 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阅读与策略学习的关系。本文中一些关键词语提 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要引导学习捕捉关键词句理清故事脉络。带领学 生了解预测的一般方法,知道预测要有根据,尝试根据文章内容里的一 些线索预测故事发展,应渗透在童话故事阅读之中。预测的目的在于激 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要指点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逻辑性和周密性。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这 种理趣结合的科学童话,学生不一定很清楚。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思维 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同时他们已认识了大量的汉字 ,阅读了不少童话故事,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但是由于年龄 特点和知识的局限性,学生想象的思维比较单一,语言组织能力和感悟 能力比较弱。本文主旨内涵丰富,学生的对此领会难以全面、深刻, 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教师要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 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板块五、巩固字、词,指点书写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点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一间破旧的老屋,在准备倒 下的时候,碰到了需要帮助的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一心想帮助他们 ,所以没有倒下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老师:今天我解读教材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

从古至今,中国最灿烂的文化莫过文字,从古朴典雅的陶器到书生文文的字画,从悠悠含蓄的古诗到引人入胜的现代小说,这些都离不开文字的修饰推敲。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古诗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份量。

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的我们,诗,这种文学艺术似乎在被人们淡忘。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诗总有一种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不知从何解读这精辟的词句,不知该如何地去把握文本教授的尺度,那么,我就以《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来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一,文本解读:《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天门山时看到天门山的壮观美景而诗兴大发,即兴所作,这首诗主要写所见,融情于景,抒发赞美之情,头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描写山川的气势。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行船的感受。

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赞美了神气壮丽的天门山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乐观豪迈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现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教学重点:能熟读诗句,理解诗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三,教法设计:新课标中指出“古诗教学中要注重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理解内容。

”根据这一标准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抓住了诗歌的两条主线,一条是静态的诗歌美,一条是静态的诗歌美,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吟唱诗歌,创设意境之美。

这首诗重在写景,融情于景。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在古代,诗人写诗常常配以动听的旋律之后唱出来,谓为吟唱。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把这首诗配以旋律唱出来,我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创设一种优美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山行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山行 说课稿

4 古诗三首-山行说课稿一、说教材:山行是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第一首古诗,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诵传的佳作。

诗的大意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的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这深秋枫林晚景,经过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艳丽。

深秋在杜牧的眼中并不萧条,反而更加生机盎然。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其中写景题材的也积累了很多,例如,《望天门山》,《小池》,《池上》,《望庐山瀑布》等等,对于古诗的背诵一般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古诗中的意境往往忽略的较多。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寒、径”等4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深秋的美景,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古诗难点:通过古诗意境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美丽的秋天到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爬山,欣赏秋天美丽的山景(板书山)。

穿行在山林中,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出发吧(板书山行)!(二)感悟诗句今天陪我们一起去的是一位年轻的帅哥,我们可以称他为杜公子,你们知道是谁吗?(杜牧)是的,就是杜牧,杜公子,(板书杜牧)今天,杜公子陪我们去爬山,不知道杜公子有没有灵感为我们赋诗一首呢?杜公子坐着牛车沿着蜿蜒的小路向山而行,这条石路蜿蜒而上,远远望去像在层峦叠翠的山上,画出一条歪歪扭扭的线,那条线通往大山深处,大山深处云雾缭绕白云浮动,变换着各种形状飘来飘去,云的后面,有个什么东西时隐时现,大家看一看,那是什么呢?(一间茅草屋)这大山里有这样几间小屋,住着什么人呢?谁会在大山里居住呢?(砍柴的樵夫,与世无争的读书人,隐居者)住着隐居者呢!怪不得这茅草屋周围白云升腾,一不留神,这茅草屋就藏进了云朵里,不知去向了,其实这山里,云里,屋里,藏着首诗呢!看看大诗人杜公子是怎么说的吧!出示古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研究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作品中蕴含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要引导学生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而该课文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经典课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XXX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XXX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课文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尺度》指出:学生是研究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讲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研究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研究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研究的自动意识和进取肉体,发起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体式格局。

根据本课课本的特点和《语文新课程尺度》的请求,我制定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研究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情感目标:重点研究1—4自然段。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情感的共鸣,为研究小女孩擦燃火柴产生“幻象”部分奠定浓厚的情感基础。

4.教学重点和难点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研究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研究效果。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说课稿

9*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最终成为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语文要素】3.学习种子为梦想不断努力的精神。

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目标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它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田,为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好生字,读准字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指名说)(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努力生长成大树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更好的状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的故事。

)师:那么,这位主人翁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件出示句子:“这真难受。

”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1)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觉得怎样会很好?(指名回答: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2)你会怎样读这句话呢?(轻软、舒缓地读)能呼吸到空气的树,真的很好了吗?2.课件出示句子:“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树这么想着。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1)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做一棵会跑的树”有什么好处。

(2)它实现愿望了吗?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名回答,预设:开心)(3)指导学生读出羡慕的语气。

3.出示句子:“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1)当了许多年的手推车,它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呢?(指名回答)(2)体会“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这句话,感受“年迈”的手推车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

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

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串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

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

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分,因为课文提到,有了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13个生字。

会写11个字。

认识多音字“落、调”,正确理解“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

回报别人的付出。

三、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四、说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五、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
主人。

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采用的教法是:
1.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3.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

”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

六、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引导学生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感受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批注记录法:带着疑问读课文时画出相关答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记录读书体会。

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深刻体会掌声带给英子的巨大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三个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

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

用心去学,动情去读。

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七、说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亲历情感体验。

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在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指
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

用心去学,动情去读。

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八、说教学过程。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1.鼓励学生自由说说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此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

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
2.教师评议并小结: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的掌声。

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

反过来也一样。

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自信、满足、鼓励和赞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

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一起去认识她。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伊始,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深情的提问和交流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

为后面的情感之旅铺设基调。

这样的导入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激起了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悄然无声地把学生很快地带到了课文中。

(二)对比体会,感受变化。

1.认识以前的英子。

课件出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感悟: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过去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

)为什么英子不大爱说话,又不大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儿呢?(腿脚的残疾让过去的英子非常忧郁,很不自信。

)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文静、胆怯、自卑、忧郁)交流后学生自由朗读,很自然地感受到残疾人会因受到的嘲笑和委屈而产生自卑的心情。

2.认识现在的英子。

(1)了解英子的变化及其原因:课件出示“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
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交流:英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开朗、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同学们的掌声。


(2)了解第一次掌声: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读有关句段,进一步体会——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

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为了紧扣“掌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同学们是怎样看待小英的,以及她情感的变化。

出示课文中心句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含义。

(3)了解第一次掌声:第二次掌声,大家又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又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第二次掌声,大家为了赞扬英子,为她鼓掌。

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为了由重点词拓展开,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的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机结合起来。

(4)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掌声前后性格变化的比较,引出学生的质疑:掌声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三) 以情导行,品悟真爱。

1.叩击“微笑着面对生活”。

正是这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瞧,英子来信了。

(课件出示:英子的信)指生,读后交流:微笑着面对生活是什么意思?(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从英子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呢?(从“永远”这个词中读懂了这两次掌声影响着英子的整个一生;这两次掌声,给了英子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两次掌声,就是同学们给英子的爱。


通过以上交流和学习,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想象到英子会怎样地微笑着面对生活。

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人人都需要掌声,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在交流中让掌声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分享。

2.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引导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并让学生当堂进行交流评价。

九、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实现学文明理、无痕育人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