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水文学原理必背知识点打印版,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word)水文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_图文.

(完整word)水文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_图文.

一、水文循环:在太阳能,地心引力和大气运动的影响下,在常温下就能实现固态,液态,气态三态转化的水,在地球系统中周而复始的转化和运动,有蒸发,大气输送,降水,径流四个过程组成水文循环的意义:1水文循环时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根本原因;2水文循环式地球上导致地球千姿百态自然景观的根本原因3水文循环式自然界发生其他物质运移或循环的主要原因4水文循环使水能资源能够再生5储存在地球系统中的水因水文循环得以更新降雨要素: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降雨面积;降雨的时间变化,降雨的空间分布;降雨特征综合曲线;雨强过程线,时段平均雨强过程线】,累积雨量过程线,时段降雨量柱状图,:监测降雨空间分布的基本方法时布设雨量站网,最常用来表达降雨空间分布的是等雨量线;降雨强度—历时曲线,降雨深-面积曲线,降雨深-面积-历时曲线降雨;分类依据:降雨的成因机理;降雨要素特征。

降雨条件:大气中含有水汽,水汽冷却条件,存在凝结核。

分类:按降雨成因机理分类,按降雨要素特征分类:暴雨,暴雨型淫雨,淫雨降雨类型:气旋雨;对流;台风;地形降雨的要素:降雨强度,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面积土壤结构:排列方式,排列方向,土壤的团聚状态,土壤空隙大小,几何形状土壤水的作用力:分子引力,毛管力,重力。

土壤水的分类: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土壤孔隙率,孔隙比之间的关系?土壤水文常数:最大稀释量;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水土势总势:饱和和非饱和用热量平衡法得出的水面蒸发公式与太阳净辐射和温度,空气速度;用空气动力发得出的水面蒸发公式与温度风速,比湿;下渗能力;与供水强度无关,是供水强度充分大时的下渗率,只与土壤质地,结构,初始土壤含水量有关下渗;阶段:渗润,渗漏,渗透,上包线,下包线:上是土壤干燥时的下渗曲线,下是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下渗曲线水系:成出现在山丘区流域,网状一般是人工开挖出现在平原区流域。

树状水系分为羽毛,扇形,混合状结构坡面:坡面基本形状,矩形坡面,收敛型坡面,散发型流域基本单元的概念及类型:?流域形态因子:流域面积越大,形态因子越小,流域的形状越往狭长的方面发展:反之。

水文学整理重点(DOC)

水文学整理重点(DOC)
水汽输送 (我国水汽输送 4 个通道)
降水四要素:降水(总)量、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下垫面条件等 下垫面条件的影响: 地形:坡向与降水(迎风坡多雨)、高度与降水(地形的抬升增雨并非无限制的,当气流被 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雨量达最大值。此后雨量就不再随地表高程的增加而继续增大,甚至 反而减小。)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水文循环永无止境 (2)水文现象的周期性和随机性 (3)水文现象区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一章
水文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 3 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 径流 5 个环节。 水文循环概念: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以蒸发﹑水汽 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水循环:是指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 形式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种 海陆间的水循环又称大循环。 海洋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份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 成降水,又降到海面的过程。 陆地小循环:是指陆面水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在 高空冷凝形成降水,仍落到陆地上,从而完成的水的循环过程。(可以再分为大陆外流区小
循环和内流区小循环)
水文循环的作用与效应:表层结构、气候、地表形态、生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土壤蒸发:土壤蒸发是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它与水面蒸发相比较,不仅蒸发 面的性质不同,更重要的是供水条件的差异。 土壤蒸发是土壤失去水分的干化过程,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及蒸发率的变化,分三个阶段: (1)定常蒸发率阶段 (2)蒸发率下降阶段 (3)蒸发率微弱阶段 形象因素:土壤孔隙性、地下水位、温度梯度等

(完整版)水文学原理必背知识点打印版

(完整版)水文学原理必背知识点打印版

绪论一、水文学简史英文Hydrology,来源于拉丁语,“水的知识”。

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1. 萌芽期(公元1600年之前)2. 奠基时期(公元1600-1900年)3. 实践时期(1900-1950年)4. 现代化时期(1950年- )一、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1.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2.空间变化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二、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以质量守恒、能量(动量)守恒等定理为基础,揭示水文现象运动变化的机理、规律。

数理统计法水文现象具有随机性,从而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

地理综合法水文现象具有地区性,从而通过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揭示水文特征值的地区规律。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的原因(外因、内因)水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往复循环过程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海洋→大气→大陆→海洋(纵向+横向)小循环:海洋→大气→海洋(海洋小循环)大陆→大气→大陆(内陆小循环)水文循环的规律1)海洋的蒸发量多于降水量;2)大陆的降水量多于蒸发量;3)大陆外流区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4)大陆内流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基本相等。

水文循环的作用和意义1、调节气候;2、塑造了地球表面;3、形成了巨大的水利资源;4、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水资源问题➢原因1)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匀;2)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3)水环境污染;4)水资源浪费。

➢对策1)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调配;2)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3)节约用水。

9流域和水系分水线: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不同的河流,起着分水作用的地形,是流域的边界线。

流域: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由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

河网密度流域单元面积内干支流长度流域的地形起伏特征1. 河流的落差和比降2. 流域平均坡度3. 流域面积~高程曲线流域自然地理及下垫面情况1. 流域地理位置2. 流域的土壤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3. 流域植被率4. 流域湖泊率、沼泽率降水水分以各种形式从大气到达地面统称降水。

(完整word版)工程水文学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工程水文学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12.降水是液态或固态水汽凝结物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13.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用降落在地面上相应的水层深度表示,mm计
14.对流层内与降水有关的主要气象因素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蒸发。
15.我国降雨量特征:三个不均:地区分布不均、年际分布不均、年内分布不均。
16.降水量地理分布:全国大致可分为十分湿润的、湿润带、半湿润带、半干旱带、干旱带。
4.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良好的稳定关系(单一关系),该关系往往受一断面或一个河段的水力因素控制,前者称为断面控制,后者称为河槽控制。
5.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比降断面。基线通常与测流断面垂直,起点在测流断面线上,基线长度一般应为0.6B;水准点分为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均应设在基岩或稳定的永久建筑物上;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3个断面;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观测河流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18.水文分析计算中,相关分析的先决条件是两变量在物理成因上确有联系
19.无偏估值是指无穷多个同容量样本参数的数学期望值等于总体的同名参数值
20.用样本的无偏估值公式计算统计参数时,则计算出的统计参数近似等于相应总体的统计参数
21.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的三个统计参数x、Cv、Cs值中,为无偏估计值的参数是x
5.资料可靠性审查:(1)水位资料的审查(2)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审查(3)水量平衡的审查。
3.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是陆地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淡水水体的动态水。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地球表面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称为水资源。

(完整版)水文学原理考点

(完整版)水文学原理考点

水文学原理考试要点第一章绪论1、水文现象的特点:1.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

2.地区上的相似性和特殊性。

第二章河流与流域1、概念:流域:汇集到地面水流和地下水流的区域称为流域流域面积:指河口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水系:由干流及其全部支流组成的脉络相通的网状系统闭合流域:当流域的地面、地下水分数线重合,河流下切比较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地面、地下水流能够全部经过流域出口断面时称为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由于地面、地下分水线不一致,或者因喝到下切过浅,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水流并非完全是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水流时。

第三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1、水文循环的概念: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这种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形式的往复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2、水文循环的分类: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3、水量平衡原理:对任何区域(或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其输入的水量和输出的水量只差等于其需水量的变化量并会应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第四章降水1、降水的成因分类:1。

锋面雨2。

气旋雨3。

对流雨4.地形雨降水三要素:一点(或面上)的降雨量、降水历时与降水强度2、降水强度过程线:累积降雨过程线3、流域面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并比较几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距离平方倒数法)的优缺点;4、掌握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平均降水量。

第五章土壤水1、土壤水的分类: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2、土壤水分常数:1.土壤水分常数用来表征土壤水分形态和运动特征。

2.不同形态的水反映了土壤不同的持水量,这种关系通常用一些土壤含水量的特征数值来表示。

3、土水势的总势:总水势只有大小无方向,而而水势梯度则是向量,总水势增加的方向为正,每种物质都要力图达到与其周围平衡的趋势,因此,水总是从总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总水势低的地方,且水流运动的方向总是与水势梯度的方向相反。

水文学基础知识共139页文档

水文学基础知识共139页文档
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完整word)水文学原理

(完整word)水文学原理

水文学原理•名词解释1、水文大循环和小循环: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进行的周而复始的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变换的运动过程。

水的三态转化特性是水文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外因或动力。

1)水文大循环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子交换过程。

由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汽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降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部分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

2)水文小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分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

前者可称为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

2、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水量是平衡的。

3、流域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流域日均总蒸发量。

4、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所能保持的分子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5、凋萎系数: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而开始凋萎枯死时的土壤含水量6、水系: 在河流运动过程中,逐渐由小溪、小河集成大河,这样便构成脉胳相通的河流系统。

7、流域形状系数:是流域分水线的实际长度与流域同面积园的周长之比,R=A/L2R:形状系数, A:流域面积(km2);L:流域长度(km)R值小,流域呈长形,流域水流变化缓和;反之,则水流变化剧烈.8、径流模数: 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M=Q/F ,m3/s·km29、水质:水体质量的简称。

水分子H2O,化学成分复杂,水中有80多种化学元素.水中有8大离子:K+、Na+、Ca+、Mg+、Cl—、SO42—、HCO3—、CO32-10、最小值定律: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给它的所需养分中数量最少的一种.11、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断面的泥沙含量.Q s=QP ,Q s-悬沙输沙率(kg/s);Q-流量(m3/s);P-断面平均含沙量(kg/m3)12、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如果把全流域按蓄水容量大小划分成许多小块,然后把蓄水容量由小到大进行排列,并和其相应的面积(%)绘在一张图上,纵坐标是蓄水容量Wm’,横坐标是小于或等于蓄水容量Wm的各小块面积之和F0占全流域面积F的百分数(F0/F)、点绘的Wm’~F0/F关系曲线,称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水文、水资源知识点汇总【范本模板】

水文、水资源知识点汇总【范本模板】

水文水资源专业技术知识整理专题1:名词解释1.1水文类(1)实测径流系列:(2)天然径流系列:(3)可能蒸发: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一定的气温和环流条件下的蒸发能力,实际蒸发量是测量得到的具体数据。

(4)最大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

它表示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潜在的蒸发能力。

(5)参考作物蒸发:(6)超渗产流:地面径流产生的原因是同期的降水量大于同期植物截留量、填洼量、雨期蒸发量及下渗量等的总和,多余出来的水量产生了地面径流.(7)蓄满产流:又称超蓄产流。

因降水使土壤包气带和饱水带基本饱和而产生径流的方式,是降雨径流的产流方式之一。

在降雨量较充沛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地下潜水位较高,土壤前期含水量大,由于一次降雨量大,历时长,降水满足植物截留、入渗、填洼损失后,损失不再随降雨延续而显著增加,土壤基本饱和,从而广泛产生地表径流。

(8)释水系数:水头(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放(或贮存)的水量。

(9)给水度:一般指饱和水的土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的水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土或岩石的给水度,又称重力给水度。

它是表征土或岩石给水能力的重要参数。

(10)持水度:饱和岩石经重力排水后所保持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11)容水度:岩石空隙能够容纳水量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12)潜热: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3)感热:亦称显热,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4)导水系数: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

(15)可能最大降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定历时内的最大降水量。

(16)净雨:指降雨量中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各种损失后所剩下的那部分量。

也叫做有效降雨。

净雨量就等于地面径流,因此又叫做地面径流深度。

在湿润地区,蓄满产流情况下;净雨就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两部分.(17)运动波模型:运动波模型是从一维圣维南方程简化而来,其基本假设是水流的能坡和底坡相等,并借助Chezy阻力公式得到流量和水深的关系。

水文学原理 复习资料 (第二章)

水文学原理 复习资料 (第二章)

水文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 (略)第二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1.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的自然过程,它通过降水、蒸散发、下渗、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与生物圈联系起来,并与他们之间进行着水量和能量的交换。

2.水文现象:水圈中的水主要受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不停的运动,主要表现形式可概括为降水、蒸发、径流和下渗四大类型,统称水文现象。

3.水量平衡的原理(基于质量守恒和物质不灭定律)水量平衡原理: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或水体)、任一时段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其蓄水量变化量。

根据该原理可写出某一区域或水体任一时段△t内的水量平衡方程:I-O =△W = W1 – W2 式中:I为给定时段△t内输入水量;O为给定时段内△t输出水量;W1、W2分别为时段△t初、末蓄水量;△W为时段△t内蓄水量的变化量,△W = W1– W2,△W>0,蓄水量增加;△W=0,蓄水量不变;△W>0,蓄水量减少4.流域水量平衡时段为△t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为:(通用水量平衡方程式)P + R s I + R g I-(E + R s O + R gO + q)= △W 式中:P为时段△t内流域上的降水量;R s I为时段△t内的流入流域的地表径流量;R g I为时段△t内的流入流域的地下径流量;E为时段△t 内流域上的蒸发量;R s O为时段△t内流出流域的地表径流量;R g O为时段△t内流出流域的地下径流量;q为时段△t内流域的用水量;△W为时段△t内流域的蓄水变化量。

上式为流域水量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

如果流域为闭合流域,且用水量很小,即q≈0,则上式可写成简单的形式P – E – R = △W式中:R为时段内流出流域的地下、地面径流之和。

同样,还可以写出多年平均情况下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Pˉ=Eˉ+Rˉ式中:Pˉ为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Eˉ为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Rˉ为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完整word)水文学重点

(完整word)水文学重点

绪论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统称为水文现象。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1)水循环永无止尽;2)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以物理学原理为基础;数理统计法,以概率理论为基础;地理综合法,按照水文现象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的地域差异,用各种水文等值线图表示水文特征的分布规律,或建立地区经验公式,以揭示地区水文特征。

(P5)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体,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入渗及径流等各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变、能量交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机理:1)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整个循环过程保持着连续性,无头无尾,是物质与能量的传输、储存、转化过程且存在于每一环节;2)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水的三态转化为水循环提供了前提条件;环境因素(地理纬度、海陆因素、地貌形态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循环的路径、规模和强度;3)水循环涉及到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4)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是开放系统;5)地球上的水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某些物质一起运动。

水循环的基本类型(按不同途径与规模):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特点是在循环过程中,水分通过蒸发与降水两大基本环节,在空中与海洋,空中与陆地之间进行垂向交换,与此同时,又以水汽输送和径流的形式进行横向交换.小循环:发生于海洋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内部循环,前者为海洋小循环,后者为陆地小循环。

海洋小循环包括海面的蒸发与降水;陆地小循环可分为大陆外流区小循环(存在于海洋之间的横向水分交换)和内流区小循环。

(P43)水体的更替周期: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第十章洪水波的分类、运动特征及波速河段蓄槽原理和蓄槽方程四种简单入流及其出流过程洪水波及圣维南方程组洪水波特征河长演算细点:洪水波变形洪水波运动方程河段蓄泄方程特征河长及其求算四种单位入流及其出流过程线任意入流过程的矩形离散化河段汇流系数求算河段特征河长洪水演算洪水波特征:洪水波两类变形特点圣维南方程组(连续与运动方程)洪水波的四种分类(运动方程中要素的取舍)及其实际对应的河道及水流情形山区大比降河床河流洪水运动特性及波速深大水库入库洪水惯性波的运动特性河段洪水演算:蓄泄方程,河床调蓄洪水的原理三种基本的槽蓄关系曲线特征河长假设与特征河长河段特点四种单位入流的数学表达式瞬时单位线的概念与表达式、积分意义四种单位入流的出流过程之间的关系任意连续入流的矩形入流逼近第十一章流域汇流过程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系统分析流域汇流计算:汇流计算途径汇流时间地面径流成因公式(卷积公式)、汇流曲线流域汇流系统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经验单位线(时段单位线)及流域汇流计算纳什利用流域汇流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掌握内容等流时线概念(等流时快概念)用图形直观推导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曲线的种类:线性时不变流域汇流系统的特性(线性系统表达式)经验单位线(或称为时段单位线)瞬时单位线利用经验单位线推流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利用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路(或思想)两种流域汇流计算途径的差异影响流域汇流的因素第九章流域产流掌握内容蓄水容量与田间含水量如何理解蓄水容量曲线概念流域内可以蓄满产流的包气带总面积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蓄满产流的内在意义及蓄水容量曲线的特点抛物线形与指数线性蓄水容量曲线第八章产流机制包气带水量平衡要素构成及平衡方程产流机制的发展历程霍顿产流机制的核心论点四种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九种产流类型的组合两种产流模式第一章水量平衡与水循环水循环概念水循环的动力水文现象大循环及两种小循环概念水量平衡原理和通用水量平衡方程第二章径流表示与径流情势径流定义及其类型径流表示方法:流量、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净雨的定义(形成)及其含义一次降雨形成的典型流量过程线的径流成分来源及概念河川径流情势概念反映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反映径流年际变化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第三、四章重点——降水要素及计算降水要素及时空分布特征面降水量计算方法降雨资料的分析与插补——双累计曲线降水截留概念及植物对降雨的截留过程特点。

完整word版水文学复习资料分解

完整word版水文学复习资料分解

水文学、名词解释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海水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叫海水盐度。

它是海水物理、化学性的重要标志。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资源:指全球水量中可谓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水体更替周期: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的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

区域总蒸发:是指研究区域内所有蒸发面上各种蒸发、散发之综合。

水汽扩散:指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扩散现象不仅存在于大气之中,也存在于液体分子运动进程中。

水汽输送: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降水历时: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

降水量: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降水面积:即降水所笼罩的面积,以平方公里计。

下渗率:下渗又称入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下渗能力:又称下渗容量,指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稳定下渗率(fc ):通常在下渗初期,下渗具有较大的数值,称为初渗,其后, 下渗作用不断进行,下渗率不断递减。

当下渗到一定深度后,下渗率趋于常值, 此时称为稳定下渗率。

产流机制: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行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 机理和过程,称为产流机制。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每秒。

径流深: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水文学——精选推荐

水文学——精选推荐

水文学复习资料整理绪论&第一章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地理水文:研究侧重于弄清地球上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总体演化趋势;注意开展与其它自然地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研究;区域因素决定了各水体的区域差异性。

地理水文研究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及区域性三大特点。

3·水文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一)萌芽时期(1400年以前)——定性描述阶段特点:开始了原始观测,水文现象的定性描述及经验积累(二)奠基时期(1400~1900年)——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特点:水文现象由概念性描述进入定量的表达,水文理论逐渐形成(三)应用水文学的兴起阶段(1900~1950年)特点:水文观测理论体系进一步成熟,应用水文学兴起。

(四)现代水文学时期(1950年后)特点:引进遥感、电算等新技术、新方法,重点开展水资源及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分支学科不断派生,研究方法趋向综合。

4·水文现象的特点:(1)时间变化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2)地区分布上的相似性和特殊性。

5·随着水温的升降,水分子的变化一随着水温的升高,水分子聚合体不断减少,而单水分子不断增多,当水温高于100摄氏度呈气态时,水主要由单水分子组成二随着水温的降低,水分子聚合体不断增多,而单水分子不断减少,当水温到达0摄氏度结冰时,单水分子为零,而强力缔合结构的三水分子增多,因三水分子结构特性,使液态水变成固态冰时,体积膨胀10%若冰变成液态水时,体积减小10%。

三水温在3.98,摄氏度时,结合紧密的二水分子最多,所以此时水的密度最大,比重为1。

6·液态水“闪动簇团“理论的优点能更好地概括液态水的特异结构性能7·海水的热量收支受何因素的影响8·海水温度分布的特点1)三大洋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其中太平洋最高,达19.1℃;印度洋17.0℃;大西洋16.9℃。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学整理(完整版)⽔⽂学⼀、名词解释1、⽔⽂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现象:在⽔循环过程中,⽔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资源:在⼀定时期内,能被⼈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的动态淡⽔资源。

4、⽔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在太阳辐射、地球引⼒的作⽤下,通过蒸发、⽔汽输送、凝结降⽔、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相态转变和周⽽复始的运动过程。

5、⽔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的⽔量与⽀出的⽔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的变化量。

6、可能最⼤降⽔量:现代地理环境和⽓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的最⼤降⽔量。

7、下渗:⽔从地表⼊渗⼟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由地⾯与地下汇⼊河⽹,流出流域出⼝断⾯的⽔流。

9、蒸发:液态⽔转化为⽓态⽔,逸⼊⼤⽓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位上升速度⼤于两岸地下⽔位上升速度时,河⽔与地下⽔产⽣⽔⼒联系,使得⼀部分河⽔补给地下⽔,增加两岸地下蓄⽔量。

11、河⽹容蓄:涨洪阶段,出⼝断⾯以上坡地汇⼊河⽹的总⽔量必将⼤于出⼝断⾯的⽔量,因为河⽹具有⼀定的滞蓄作⽤。

12、河⽹调蓄作⽤:河⽹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过程的作⽤。

13、流域:把地⾯⽔与地下⽔汇⼊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集⽔区与地下集⽔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最⼤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最⼤⽔深点的连线。

16、⽔位:⽔体的⾃由⽔⾯⾼出某⼀基⾯的⾼程。

17、流速:⽔体⽔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体断⾯的⽔量。

19、年径流量:⼀年内通过河流某断⾯的⽔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地区形成的,⽔域⽐较宽⼴,换流缓慢的⽔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作⽤下,海⽔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作⽤下,海⽔形成周期性⽔平运动。

水文学基本知识点完美版

水文学基本知识点完美版

水文学基本知识点完美版1. 水文学的定义水文学是研究水资源的形成、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以及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灾害防治相关的知识体系。

2. 水文学的重要性水文学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供关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的信息,为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水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支持。

3. 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水文学的核心是研究水循环。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过程的物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了解水的运动规律和分布特征。

4. 降水量的测量方法降水量是水文学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降水量测量方法包括雨量计、激光雷达和卫星遥感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研究目的。

5. 地下水的形成和补给地下水是地表水向地下渗透后形成的水体。

它在水文循环中起到重要的储存和补给作用。

地下水的形成受到地质、土壤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6.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文学不仅研究水资源的基本特征,还涉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通过水文学的研究,可以为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设计和水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7. 水灾害及防治水文学还研究水灾害的发生机理和防治策略。

洪水、干旱和山洪等水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通过水文学的研究可以提前预警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8. 水文学的应用领域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包括水资源规划管理、环境保护、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等。

水文学的发展将更好地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以上是关于水文学基本知识点的完美版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档所列内容属于水文学基本常识,相关数据和具体实践应以实际情况和官方数据为准。

*。

(完整word版)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doc

(完整word版)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doc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带★为强化记忆内容)1、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2、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河流的补给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不同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形式不同,同一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在不同季节也有明显差异,表解如下:★★★(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3、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 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 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4、★水循环的环节(结合P55图3。

3)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5、水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的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可以划分为暖流和寒流 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从低纬到高纬;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水文学原理复习纲要

水文学原理复习纲要

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1. 水循环(或水文循环)、水循环动力2. 水文现象基本的四种类型(水循环涉及的四个基本环节)3. 水文现象(或水文循环)的特点(周期性、随机性、相似性、特殊性)4. 水量平衡原理及其通用公式(符号详细解释)5. 水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第二章流域与水系1. 径流的定义、类型2. 径流表示方法:流量、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3. 净雨(产流量)的定义及其含义与类型4. 典型流量过程线的径流成分来源分析及过程分析5. 简述径流的形成过程(产流过程与汇流过程的概念)C v 的意义)6. 河川径流情势(定义、年内变化特征的两个指标、年际变化的两个指标,第三四章降水及降水截留1. 降水及其表示方法2. 降水资料的合理性分析途径3. 双累积曲线法校正降水数据的适用条件4. 面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5. 降水截留的概念第五章土壤水1. 土壤孔隙类型、重量含水量与体积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土壤基质2. 土壤水分存在形式及对应的受力状态分析3. 毛管水受到的毛细力是哪几种力综合作用而产生的?毛细上升水计算公式推导4. 5 个土壤水分常数5. 田间持水量(最大毛管悬着水量)、土壤蓄(贮)水量与土壤蓄水容量之间的区别6. 土壤水势(土水势)的概念,土壤水势的构成,为何要在土壤水分移动研究中引入这个概念?不饱和土壤水的水势为何未负值?什么是纯水,纯水的水势为何为零?7. 达西定律、饱和渗透系数、水分扩散系数8. 推导土壤水流连续方程9. 饱和土壤水与非饱和土壤水的区别?(含水量、土水势构成、水分运移的主要驱动力、运动描述、达西表述形式)10.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吸力(或土壤张力)11. 饱和土壤水运动描述与不饱和土壤水运动描述12. 非饱和土壤水流的基本微分方程13. 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方程(垂向理查兹方程)第六章蒸发1. 下垫面概念、类型2. 蒸发、蒸腾、蒸散发、流域潜在蒸散发能力3. 土壤蒸发与水面蒸发的差异4. 饱和土壤蒸发的三个过程及其特点5. 单层与双层模式计算流域蒸发(计算公式、前提与假设)6. 影响土壤蒸发或流域蒸发的因素分析第七章下渗1. 包气带、包气带土壤水分带特征、包气带单元体2. 下渗、下渗率、下渗能力(容量)、下渗能力(容量)曲线3. 下渗过程的三阶段(水分受力、对应的含水量、运动特征),下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向分布规律,下渗结束后,土壤剖面内水分再分配(再分布)。

水文学原理

水文学原理

水文学原理名词解释1、水文大循环和小循环: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进行的周而复始的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变换的运动过程。

水的三态转化特性是水文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外因或动力。

1)水文大循环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子交换过程。

由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汽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

降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部分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

2)水文小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分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

前者可称为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

2、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水量是平衡的。

3、流域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流域日均总蒸发量。

4、田间持水量: 土壤中所能保持的分子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5、凋萎系数: 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而开始凋萎枯死时的土壤含水量6、水系: 在河流运动过程中,逐渐由小溪、小河集成大河,这样便构成脉胳相通的河流系统.7、流域形状系数:是流域分水线的实际长度与流域同面积园的周长之比,R=A/L2R:形状系数, A:流域面积(km2);L:流域长度(km)R值小,流域呈长形,流域水流变化缓和;反之,则水流变化剧烈。

8、径流模数: 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M=Q/F ,m3/s·km29、水质:水体质量的简称。

水分子H2O,化学成分复杂,水中有80多种化学元素。

水中有8大离子:K+、Na+、Ca+、Mg+、Cl-、SO42-、HCO3-、CO32-10、最小值定律: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给它的所需养分中数量最少的一种。

11、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断面的泥沙含量。

Q s=QP ,Q s-悬沙输沙率(kg/s);Q-流量(m3/s);P-断面平均含沙量(kg/m3)12、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如果把全流域按蓄水容量大小划分成许多小块,然后把蓄水容量由小到大进行排列,并和其相应的面积(%)绘在一张图上,纵坐标是蓄水容量Wm’,横坐标是小于或等于蓄水容量Wm的各小块面积之和F0占全流域面积F的百分数(F0/F)、点绘的Wm’~F0/F关系曲线,称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水文学原理——精选推荐

水文学原理——精选推荐

水文学原理1、地球上的水主要受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两种作用而不停地运动,其表现形式可概括为四大类型,即降水、蒸发,渗流和径流,统称为水文现象。

2、水文学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数量的形成、运动、分布规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同时也研究各种水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水文学原理主要是研究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河口等水体(其中主要是河流)的水文现象和水文规律,以水文循环为核心、河流水文规律为重点,阐明水文循环各要素和水文现象的物理机制和相互转化关系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4、水文现象的基本特性:水文现象时程变化的周期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水文现象地区分布的相似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5、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由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可知,对水文现象的分析研究,都要以实际观测资料为依据。

按不同目的要求,可把水文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归结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三类。

6、水文循环:自然界中水分不断蒸发、输送和凝结,形成降水、径流的循环往复过程。

7、水文循环的分类:根据水分循环过程的整体性和局部性,可把水分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由海洋蒸发的水汽降到大陆后又流归海洋的循环;小循环:海洋蒸发的水汽凝结后成为降水又直接降落在海洋上或者陆地上的降水在没有流归海洋之前,又蒸发到空气中去的这些局部循环。

8、一条河沿水流方向,自高到底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5段。

9、汇集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当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时,称为闭合流域,否则称为非闭合流域。

10、流域面积F: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记为F,以km2计。

11、流域长度L B 流域长度就是流域轴长。

以流域出口为中心向河源方向做一组不同半径的同心圆,每个圆与流域分水线相交形成割线,各割线中点的连线长度即为流域长度,以km计。

12、流域的平均宽度B: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之比,以km计。

表达式为:B=F/L B13、流域的形状系数χ:流域的平均宽度与长度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水文学简史英文Hydrology,来源于拉丁语,“水的知识”。

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1. 萌芽期(公元1600年之前)2. 奠基时期(公元1600-1900年)3. 实践时期(1900-1950年)4. 现代化时期(1950年- )一、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1.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2.空间变化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二、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以质量守恒、能量(动量)守恒等定理为基础,揭示水文现象运动变化的机理、规律。

数理统计法水文现象具有随机性,从而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

地理综合法水文现象具有地区性,从而通过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揭示水文特征值的地区规律。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的原因(外因、内因)水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往复循环过程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海洋→大气→大陆→海洋(纵向+横向)小循环:海洋→大气→海洋(海洋小循环)大陆→大气→大陆(内陆小循环)水文循环的规律1)海洋的蒸发量多于降水量;2)大陆的降水量多于蒸发量;3)大陆外流区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4)大陆内流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基本相等。

水文循环的作用和意义1、调节气候;2、塑造了地球表面;3、形成了巨大的水利资源;4、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水资源问题➢原因1)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匀;2)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3)水环境污染;4)水资源浪费。

➢对策1)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调配;2)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3)节约用水。

9流域和水系分水线: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不同的河流,起着分水作用的地形,是流域的边界线。

流域: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由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

河网密度流域单元面积内干支流长度流域的地形起伏特征1. 河流的落差和比降2. 流域平均坡度3. 流域面积~高程曲线流域自然地理及下垫面情况1. 流域地理位置2. 流域的土壤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3. 流域植被率4. 流域湖泊率、沼泽率降水水分以各种形式从大气到达地面统称降水。

包括雨、雪、露、霜、冰雹等。

降雨的类型一、按降雨的成因分类1.气旋雨——随着气旋或低压过境而产生的雨。

2.对流雨地面受热升温,下层空气膨胀上升和上层空气形成对流运动。

下层暖湿空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多发生在夏季午后,强度大、面积小、历时短。

3.地形雨暖湿气团在运动过程中遇山岭障碍时,在沿山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冷凝结成雨。

地形雨多在迎风坡上。

4.台风雨由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带到大陆的雨。

灾害性天气,常发生在浙、闽、粤、台湾等沿海省份。

二按降雨强度及过程特征分类1.暴雨——历时短、强度大、笼罩面积不大。

气象方面规定:日降雨量> 50mm ——暴雨;日降雨量>100mm ——大暴雨;日降雨量>200mm ——特大暴雨。

主要影响小流域洪水。

2.暴雨型霪雨——历时较长、强度变化大。

影响区域洪水。

3.霪雨——历时很长、强度小、笼罩面积大。

影响大流域洪水。

冷锋雨:冷暖气团相遇时,冷燥气团楔入到暖湿气团之下,使暖湿气团上升冷却而产生降雨。

根据移动速度可分为缓行冷锋和急型冷锋。

1)缓行冷锋的降水与暖锋相似;2)急行冷锋移动较快,坡度较大,约为1:70,故降水范围小、雨强大、历时短。

气团——物理属性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

峰面——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带。

峰在空间是倾斜的,且向冷空气一侧倾斜。

暖锋雨:冷暖气团相遇时,暖湿气团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峰后暖空气一方面向冷空气方向推进,同时又沿锋面缓慢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冷却而产生降雨。

因暖锋坡度很小,一般为1:150,故暖锋雨降雨面积大、雨强小、历时长。

降水要素降水量、降水历时和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常用的区域(或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有:1.算术平均法适用于面积不大,地形起伏不大,站点较多且布设较均匀的流域。

计算简便。

2.泰森多边形法适用于降雨分布不均,站点较少,面积不大的流域。

在确定各站的权重后也很简便,且精度较好。

缺点是在各场降雨中把雨量站权重视为固定,与实际情况不完全一致。

3.等雨量线法适用于面积大、站点密的流域。

理论上较完善,但每次降雨都必须绘制等雨量线,并计算权重,工作量大。

4 距离平方倒数法土壤水一、土壤水分作用力分子力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子和离子对水分的吸力。

毛管力在未充满水的毛管孔隙中,因存在液体弯月面的表面张力,形成毛管力,作用于土壤水。

重力二、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吸湿水土粒分子从空气中吸附的水分。

约几个分子厚度,为紧束缚水,与水文现象关系不大。

薄膜水吸湿水外面,土粒剩余分子力所吸持的水分。

为受束缚水。

毛管水a)支持毛管水——地下水面以上受毛管力支持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b)毛管悬着水——受毛管力支持而悬吊于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重力水土壤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移动的水分。

a)渗透自由重力水超过田间持水量的渗入水分。

b)支持重力水自由重力支持毛管水——受地下水支持而存在于毛管孔隙之中的连续水体,能传递静水压力。

相对不透水层支持重力水——由于土层中存在相对不透水层,渗透水因交界面临时饱和而产生的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动的水分。

三、土壤水分常数最大吸湿量—饱和空气中,土壤能吸附的最大水汽量。

最大分子持水量——土粒分子力所结合的最大水分量。

凋萎含水量——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开始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

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的土壤含水率。

田间持水量——土壤中保持最大毛管悬着水时的土壤含水率。

饱和含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土壤含水率。

土水势的构成1)基模势——在未饱和土壤中,由于分子力和毛管力的作用而使土壤水具有的势,称为基模势。

基模势为负值。

2)压力势——在饱和或出现地面积水的土壤中,自由水面下的土壤水由于静水压力的作用而具有的势,称为压力势。

压力势为正值。

3)重力势——由于重力作用而使土壤水具有的势,称为重力势。

重力势的值与参照基面有关。

下渗下渗的物理过程根据水分所受作用力及运动特征,干燥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分三阶段:渗润阶段:主要受分子力作用,入渗水成为薄膜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时结束。

渗漏阶段:主要受毛管力、重力作用,入渗水主要成为毛管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含水量时结束。

渗透阶段:受重力作用,入渗水成为自由重力水向下渗出。

饱和下渗理论基本假定1. 半无限土柱,初始土壤含水量分布均匀。

2. 地面积水深h p;3. 下渗锋面以上是饱和的,θ=θS,K=K S;4. 下渗锋面以下为初始土壤含水量,吸力h S。

非饱和下渗理论1. 忽略重力;2. 供水充分、表面无积水;3. 均质半无限土柱,初始土壤含水量分布均匀。

下渗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总的可归纳为供水和下渗能力两个方面下渗能力方面(1)土壤的机械物理性质,水分物理性质;(2)下垫面条件、地形地貌;(3)人类活动。

供水方面(1)降水性质。

蒸发与散发土壤蒸发过程θ> θ田,E=E m整个土层水分输送通畅,供水充分,按蒸发能力蒸发,蒸发量大而稳定。

θ断<θ< θ田,E=f (E m, θ)土层中部分毛管水断裂,供水不充分,随着θ的减小,连续状态愈来愈多地遭到破坏,蒸发量急剧减小。

θ<θ断,E=CE m(C<<1.0)毛管向上输送水分的机制完全遭到破坏,水分只能以薄膜水或气态水的形式供给蒸发,蒸发量小而稳定。

流域蒸散发的影响因素根据蒸发面不同,流域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被散发和冰雪蒸发等。

通常流域内水面和冰雪覆盖面所占比重不大,故对绝大多数流域,总蒸发主要包括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

因此,影响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的因素即是影响流域总蒸发的因素。

综合起来,影响因素包括:(1)气象条件(日照、温度、湿度、风速等);(2)流域内土壤含水量;(3)流域内土壤、植被分布;(4)地形、地貌。

流域总蒸发规律(1) θ> θa,E=E m(注:θa<θ田)供水充分,蒸散发量大而稳定。

(2) θb<θ< θa,E=(αθ) E m(注:θb<θ断)供水不充分,蒸散发量随θ的减小而减小。

(3) θ< θb,E=CE m,C=0.05~0.10一、植物散发的影响因素1、气象因素(日照、温度、湿度、风速等);2、土壤含水量当土壤含水量充分时,植物散发达到或接近散发能力。

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减少,植物散发渐减。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凋萎含水量后,植物散发基本停止。

3、植物种类和生理阶段产流机制包气带又可划分成三带:(1) 悬着毛管水带—供水结束以后,在包气带上部存在悬着毛管水,厚度约1.0m。

其水分来源于降水,消耗于蒸散发。

既是降水的承受面,又是土壤的蒸发面,水分变化剧烈,另称为影响土层。

(2) 支持毛管水带—在地下水面以上存在支持毛管水,厚度在1~2m左右。

(3) 中间包气带—在悬着毛管水带与支持毛管水带之间的水分过渡带。

包气带的水分动态包气带的水分动态是指包气带中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剖面的增长与消退过程。

包气带水分的增长包气带水分的增长来源于上界面的降水(或灌溉)和下界面的地下水补给。

在天然情况下,地下水的补给一般处于均衡状态。

故上界面降水是主要原因。

水分沿垂向的增长可由下渗理论描述。

增长量等于累积下渗量。

包气带水分的消退包气带水分的消退是由于上界面的蒸散发和下界面的内排水补给。

其中内排水只有当包气带存在自由重力水时才出现,故上界面蒸散发是主要原因。

水分沿垂向的消退可采用三层蒸发模式计算。

消退量等于蒸发量。

包气带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1. 包气带地面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降雨到达地面以后,一部分消耗于植物截留、蒸发、填洼等损失,剩下部分被分成两部分:超过地面下渗能力(容量)部分留在地表,其余部分渗入地下。

分配的结果是将雨水分为地面和地下两个部分。

即:当雨强小于下渗能力时,降雨全部渗入地下。

2土层对下渗水量的再分配作用下渗水量(F)一部分以蒸发形式逸出地面(E)。

剩余部分又被分成“土壤蓄存”和“径流”两个部分。

蓄存部分是指水分运动中为维持土壤含水量等于或小于田间持水量所需的下渗水分。

层次土壤是指土壤物理及水分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均质土层。

一般可概括为两种典型层理:(1)上层粗下层细一层具有较高水力传导度的粗质地土壤,位于具有较低水力传导度的细质地土壤之上。

当供水时,易在交界面形成积水,并逐渐向上回升,产生压力水头,在土层存在一定坡度时可产生侧向水流。

(2)上层细下层粗一层具有较低水力传导度的细质地土壤,位于具有较低水力传导度的粗质地土壤之上。

交界面上不产生积水。

传统观念与实际现象之间的矛盾如:i <f p时,也有地表径流产生;i <f p时,确实无地表径流产生,但在出口断面可观测到与降水对应的流量过程;对应一次降雨形成两个形状不同的洪峰过程;全流域产流是十分罕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