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风险和监管
唐 迎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摘要:票据市场是各类票据发行、流通和转让的市场。
在我国目前的票据市场统计中,主要有商业汇票的承兑市场、贴现市场、再贴现市场和独具特色的中央银行票据市场,票据市场在货币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票据是连接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重要纽带,因此它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高效活跃的票据市场是企业短期融资和理财、规避资金周转风险的场所,是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政策实施货币政策的基本场所。
本文将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从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当前存在的市场风险及如何对票据市场进行监管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票据市场;现状;风险;监管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304-02一、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票据市场至今发展已有30多年,从刚刚起步到到改革开放后的大力发展再到现阶段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票据市场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金融行业发展加上对票据这一市场的探索研究,总的来说票据市场在交易规模、交易品种、交易机制、市场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虽然与西方发达金融市场仍有差距,但我国票据市场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并且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状态:1.票据利率市场化,交易活跃,交易规模不断增大。
一级市场上商业汇票承兑额逐年递增,二级市场上票据贴现、转贴现速度明显加快。
票据承兑在规模上占据全年GDP比重持续增长,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比大,使得小微企的进一步的生产发展得到充足的融资支持。
2.市场交易主体多元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及其初期,我国票据市场主要参与者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少数企业集团,票据交易成员主要是个大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同时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型企业,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等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开始扩大票据交易,民间票据市场进一步发展并且经营模式处于转型升级中。
3.票据品种不断创新,成为重要融资工具。
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商业汇票是重要的资金融通工具,不仅能满足供求双方的资金需求,而且能有效缓解货币供应的结构性矛盾,促进货币市场规范发展。
关键词:票据业务问题及对策0 引言商业汇票是重要的资金融通工具,不仅能满足供求双方的资金需求,而且能有效缓解货币供应的结构性矛盾,促进货币市场规范发展。
2003年以来,基层票据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经历了超常发展、业务萎缩到理性复苏的过程。
1 当前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 票据业务市场创新不足,过分依赖于银行承兑汇票。
由于受企业信用状况的制约,金融机构出于规避业务风险的目的更加愿意办理银行承兑业务,商业承兑业务基本上不予办理,签票、用票环境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缓慢。
人民银行再贴现窗口指导作用减弱,再贴现政策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1.2 票据职能异化严重,扭曲了票据的本质内涵。
一是“以票引存”情况突出。
即在企业存入一定比例保证金,有的甚至是100%保证金的前提下银行为企业开出承兑汇票,金融机构获得了保证金存款,而且保证金存款的比例占整个存款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二是连环套开票据。
企业取得票据后,又将持有的汇票在其他金融机构贴现取得资金,再以存款的形式转入承兑银行再开出票据,这种方式影响了存款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造成了社会信用虚增。
三是“多头”开票。
一些企业为了取得资金,同时在多家银行申请承兑汇票业务,由于银行之间缺少沟通,导致企业多头开票,风险高度集中。
一些关联企业采取相互背书的方式,在各关系企业之间来回“倒票”,套取银行资金。
四是成为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工具。
由于目前金融统计口径将贴现纳入贷款指标统计,加之与贷款相比,贴现业务风险低、审批手续简便,部分银行通过大量办理贴现,以达到扩大贷款基数、降低不良资产占比的目的。
1.3 票据市场的转贴现业务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点。
转贴现业务票据买卖双方都是金融机构,风险要大大低于票据直贴,但是仍存在着风险点。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
引 言
商业票据是在 商业信 用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 。传统 的商业 票据是指企业在进行商 品交易时 ,采用赊销 或预购 的形式 ,所 开出的一种证明债权债 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随着金融业 务的发 展,商业票据发展成 为与实际商 品交 易无 直接关系 的、融资性 的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的运用 为现代 企业的商业活动提 供了便利 的融 资 和 交易手段 。大力发展商业 票据市场意义重 大,有利于缓解 中 小 企业 融资难问题,有利 于改善银行和企业 的资产结构 ,有利 于加强我 国信用制度 的建设 。我国票据市场 的发 展始于2 世 纪 0 8 年代 ,近 几年呈现 出快速 发展的局面 ,到 目前 已初具规模 。 0 然而 与国外 发达的票据市场 比起 来 ,还有不 小的差距 ,存在许 多 问题 亟 待解 决 。 二 、我国商业票据 市场 中存在 的问题 近 些 年 , 虽 然 我 国票 据 市 场 发 展 迅 速 ,但 仍 很 不 成 熟 ,与 我 国资本市场 、货 币市场其它子 市场的发展程度 比起 来还 明显 落后,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 、票据信用基础薄弱。信用是票据市场发展 的基础 ,一 国 票据市场快速发 展的关键是 良好 的社会 环境 。我 国的市场经济 是从计划经济演变 而来的 ,长期 的计划 经济使企业信用观 念淡 薄 ,整个社会缺乏对 不讲信用行为 的严 厉惩罚 ,致使 我国信用 制度不健全和信用状 况不佳 ,不能有效 保障商业票据 持有人的 利 益 。 目前 的信 用 以银 行 信 用 为 主 , 商业 信 用 发 展 还 不 健 全 。 2 、市场规模小,缺乏全国统一的市场。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 程度低,市场交易量小,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未承兑 的商业票据余额与贴现余额之和占同期贷款余额的比重较低。不同 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发行回购市场都基本形成 了全国统一市 场,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 国票据市场仍处于分割状 态。票据发行和流通集中在一些 中心城市,贴现和转贴现业务也多 存在于同一区域的金融机构,全 国统一的市场始终没能形成。 3 、交易品种单一,交易主体少 。 目前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 交易 品种 主 要 是 以银 行 信 用 为 支撑 的银 行承 兑汇 票 。 由于我 国商 业信用基础薄弱,商业承兑汇票存在很大风 险,所 以商业承兑汇 票所 占比例小 。这种格局不仅不利于商业银行分散和降低风险 , 也不利于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目前票据市场 的交易主体主要是大 中型企业和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参与程度十分有 限。实际上广大 中小企业 由于规模小 ,很难从商业银 行得到贷 款 ,更需要利用商业票据进行直接融资 。一个成熟的票据市场必 须有完整 的一级市场和灵活的二级市场,而在我国一级市场规模 小,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 ,阻碍 了票据市场的发展。 4 、缺乏票据专营机构 。由于票据业务具有专业性强、业务连 续性强、风险集中、营销独特等特点 ,特别需要进行专业化经营 。 专业票据经营机构是票据市场上的做市商, 是商业票据市场重要的 行 为主体 。票 据专 营机 构 的存在 便于 市场 交易和 管 理 ,有利 于活 跃 市场、提高效率、保证价格相对稳定。 目前我 国缺乏票据专营机 构,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业务主要由商业银行经营,分散在商业银行 的各级经营网点。而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款和贷款,票据业务 只是其诸多业务中的一项,不可能成为专业的票据经营机构。 5 、票据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2 0 年5 3 0 5 月2 日,中国人 民银 行颁布实施 《 短期融资券 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规定 的非金融企 业 在 银 行 间债 券 市 场 发 行 和 交 易 期 限 不 超 过 3 5 的 企 业 短 期 融 6天 资券。短期融资券 的推出有利于解决我 国银行信用风 险和中小企 业融资难 问题,对我 国的企业结构和金融结构都带来 了积极的影 响。但是, 短期融资券在我 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对其管理法规还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相对成 熟时 ,允许 商业 本票 的签发 ,因 为商业 本票 作为一种 独 立的企业 信 用形
式 , 对 企 业 融 资 直 接 推 向 市 场 ,减 轻 银 行 及银 行 信 用 的 压 力 , 促 进 企 业 经 营 机
1 我 国票 据 市场 的 发展 史
我 国 的 票 据 市 场 产 生 于 改 革 开 放 后 的 8 代 初 期 ,但 票 据 业 务 真 正 得 到较 0年 快 发 展 是 在 19 年 中 国 人 民银 行 将 再 贴 93 现政 策宏观 调控 的货 币政策 公布 之后 : 在 这段时期 内 ,票据信 用 的观念 得到 传
币政策工 具提 供 了运 作 空间 ,使 中央银 行 可 以 配 合 其 它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的 使 用 来 调节基 础货 币供应 量 .传导货 币政 策 旨
[ 键 词 】票 据 市场 ; 问题 ;对 策 关
票 据 市 场 是 货 币 市 场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以 商 品 和 劳 务 的 实 际 交 易 为 基 础 的 短 期 融 资 市 场 。建 立 一 个 高 效 、规 模 化 的票 据市 场不仅 是健全 我 国货 币市 场 的 重 要 环 节 , 更 是 促 进 我 国宏 观 经 济 稳
制 的转 变都 具有建设 性 意义 ;最后 ,推 广使 用银 行本票 ,将 存单 、保险单 等 有 价 证 券 纳 入 票 据 范 畴 , 不 断 创 新 和 丰 富 票 据 市 场 信 用 工 具 : 同 时 , 允 许 保 险 公
司 、证 券 公 司 等 非 银 行 金 融 机 构 办 理 票 据 承 兑 和 贴 现 业 务 , 有 计 划 、有 步 骤 地 吸 收 更 多 的 企 业 加 入 票 据 市 场 ,以 开 拓
票据经纪的四种模式七个问题六个发展建议
票据经纪的四种模式七个问题六个发展建议票据经纪是指在票据市场上充当中介角色,为票据持有人和投资者之间提供交易和资讯服务的机构。
根据国内票据市场的发展情况,票据经纪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自营交易模式、代理交易模式、信息中介模式和综合服务模式。
在这四种模式下,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挑战。
以下将对票据经纪的四种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自营交易模式自营交易模式是指票据经纪公司以自身的资金进行票据买卖交易。
这种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低的交易成本,但也面临着资金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问题一:资金风险自营交易模式下,票据经纪公司需要自身拥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交易,如果遇到市场波动或者违约风险,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问题二:信息不对称由于票据经纪公司占据信息的优势地位,往往了解市场动态和相关信息比其他市场参与者更为全面,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参与。
发展建议:1.稳健发展自有资金,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缓解资金链断裂风险。
2.加强信息透明度和公开度,提高交易公平性,减少信息不对称。
二、代理交易模式代理交易模式是指票据经纪公司作为居间方,为票据持有人与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撮合。
这种模式具有风险较低、资金压力小的特点,但也面临着佣金收入不稳定和交易服务质量的问题。
问题三:佣金收入不稳定代理交易模式下,票据经纪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交易佣金,如果市场交易活跃度低下,佣金收入会受到影响。
问题四:交易服务质量作为居间方,票据经纪公司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交易的顺利进行,一些公司在注重交易量的同时,忽视了交易服务的优化和提升。
发展建议:1.提高交易服务质量,建立信誉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交易者和投资者。
三、信息中介模式信息中介模式是指票据经纪公司提供票据市场信息和交易推荐的服务。
这种模式具有信息获取方便、市场观察力强的特点,但也面临着信息真实性和质量监管的问题。
问题五:信息真实性票据经纪公司作为信息提供者,有可能存在虚假宣传、夸大交易风险等问题,使投资者无法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商业票据作为一种便利的结算和融资工具,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信用制度乃至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我国票据市场在经过1998年至2000 年的快速发展和2001 年的标准整顿之后,逐渐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02 年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较上年有大幅增长,特别是转贴现业务量增长迅猛。
截至2002 年11 月末,贴现和转贴现余额高达5400 亿元,比年初的3000 亿元增长了80%。
同时,票据业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再贴现业务已成为央行调控宏观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但是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
票据的基础是信用。
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据业务的发展。
可以说,中国信用制度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
而由于部分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信用差,影响了部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使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疑心,即使是信用好的企业签发的票据也难以被接受。
“劣质信用驱逐优质信用”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
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利用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套、骗银行信用,迫使银行在承兑、贴现等业务活动中采取保守原则,极大地阻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
〔二〕交易品种单一,交易主体少,信用风险集中在银行。
从商业票据交易品种上看,目前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在票据市场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在票据市场中不容易被接受, 企业仍主要是利用银行信用进行融资。
这种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格局,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不利于引导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从商业票据交易主体上看,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该市场的程度十分有限,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
我国票据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
浅谈我国票据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票据市场指的是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规范发展、快速发展几个阶段,达到了目前较为理性的发展状态,但票据市场的发展仍滞后于货币市场的其他子市场,如: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等。
而票据市场在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多种隐患。
实现票据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票据市场正处在发展的阶段,其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之处,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其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票据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票据市场已成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提高资产流动性、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传导机制。
具体来说,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已具有以下特点:1、市场规模与日俱增,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
发达国家票据市场的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放任经营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引导专营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强管制模式。
它们都具有票据种类的多样化、贴现利率多层次化、中介机构多元化等特点。
相比发达国家的票据市场,虽然我国的票据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二○一○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的数据,2010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而我国票据市场的参与者也从1999年前只限独资商业银行、少数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参加到如今逐渐增多的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
票据市场总体规模的扩大,市场参与主体逐渐的多元化,共同促使了票据业务的蓬勃发展。
2、区域性票据市场逐渐形成。
目前区域性票据市场正在逐步形成,部分地区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票据回购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上海、沈阳、重庆、天津、长春、大连、青岛、南京、武汉、成都等金融机构集中、金融业务发达、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形成区域性票据市场。
目前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票 据 信 息 服 务 方 式 落 三
过 两 个 月 , 一 定 程 度 上 限 制 了 与 票 据 交 换 的 金 融 机 构 间 缺 乏 在 本 票 的 流 通 使 用 。 交 易 性 票 据 交 流 , 息 不 对 称 , 行 情 、 价 在 信 对 报
影 响 票 据 市 场 健 康 发 展 的 问 题 赖 于 银 行 信 用 , 不 利 于 商 业 银 既
口 和 风险也逐 步暴露 出来 。
郭
敏
行 防 范 票 据 风 险 , 不 利 于 推 动 也 商 业 信 用 的 票 据 化 和 扩 大 票 据 融 资 需要 。 ( ) 据 市 场 参 与 主 体 少 二 票 国 外 票 据 市 场 的 参 与 者 已 由 票 据 发 行 人 、经 纪 人 、商 业 银
交 易性 票 据 , 于 受 社 会 信 用 环 据 市 场 参 与 主 体 主 要 是 商 业 银 由
境 和 有 关 法 规 的限 制 , 以本 票 为 行 ,致 使 票 据 流通 不 畅 ,变 现 性
主 的 融 资 性 票 据 交 易 尚 未 形 差 , 响 了 票 据 市 场 的发 展 。 影 成 。 《 据 法 》 关 于 本 票 的 法 如 票 中
( ) 据 种 类 单 一 一 票
行 发 展 到 票 据 专 营 机 构 、 业 银 商
目前 , 国 票 据 市 场 只 有 银 行 、 金 组 织 、 人 投 资 者 、 我 基 个 中央
行 承 兑 汇 票 和 商 业 承 兑 汇 票 等 银 行 、政 府 等 ,而 目前 我 国的 票
银行票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银行票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票据管理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银行票据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银行票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票据丢失或损毁在银行票据管理中,票据丢失或损毁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人为疏忽、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件所导致。
对于丢失或损毁的票据,银行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银行应建立完善的票据管理制度,明确票据的责任归属,加强对票据的保管和监控。
其次,银行可以采用数字化技术,将票据信息进行备份和存档,以防止丢失或损毁。
此外,银行还应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加强对票据的追踪和调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票据伪造和假冒票据伪造和假冒是银行票据管理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这些行为可能会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破坏金融市场的秩序。
因此,银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票据伪造和假冒问题。
首先,银行应加强对票据真伪的鉴别能力,培训员工掌握票据的特征和防伪技术。
其次,银行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对票据进行实时监控和识别,及时发现和阻止伪造和假冒行为。
此外,银行还应与执法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共同打击票据伪造和假冒犯罪。
三、票据遗失和错放在银行票据管理中,票据遗失和错放是一种常见的错误。
这可能是由于操作不当、信息录入错误或系统故障所导致。
对于票据遗失和错放问题,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和处理。
首先,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其次,银行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对票据进行全面的追踪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此外,银行还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机制,加强对票据遗失和错放情况的监测和报告。
四、票据过期和无效在银行票据管理中,票据过期和无效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客户未及时兑现、银行未及时处理或其他原因所致。
对于过期和无效的票据,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
’
.
w曲 tef n me tl ot d rf n n o n h ud s na t ie a o sa d c u t e s i
a l 0 e 山 “ U s Tsfr Y 】 d gO T㈣
’ Uma k t 8 r e
Ke or s: yW d BⅢ M ak t P o e r e ; rblms; une e s rs C。 【删 a u e
摘
要 : 据 市场 的 改 革 与 发展 , 其 是 商 业 票 据 的 大 力 推 广 与使 甩 . 宽 了 盘 业 的 融 资 渠 道 . 进 了经 济 的 票 尤 拓 促
良性发展。但就我 国目前经济改革的现状 . 币市场发展 滞后 于资本 市场 的发展 . 货 票据 市场发展 中存 在的 问题 不
b o de e h nep s s f a cn h n e a d p o td he e in d v lp n o c o Bu t o s t"c u r s r a n dt e e t rr e ’ i n ig c a n l n r moe t b ng e eo me t f eon my i n tf fr a Ol o nt i s / y’
a d te r be s xsig i te e eo me f e l n po lm e it n h d v lp m o t bi mak t al t e v ro k d. Ths a t l e p u d te e e st o h n h l re c r’ b o elo e i ri e x o n s h n c si c y f d v o ig o rc u r sbl m ak t - n h n b : d o n y igt epobe xsig i urc u ty s miln a k tC l  ̄i p e b pn u o nty i r e a d te a, na alzn l mse it n o o nr l r r n r i Ol l l , e h r n t t u
票据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票据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近年来,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给银企双方带来了“双赢”效果。
随着金融机构对票源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影响票据业务发展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制约了票据业务的拓展。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碰到的困难,科学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票据业务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是一个亟需引起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1 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 票据交易的工具少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中最主要的支付工具为支票、银行本票、商业汇汇票和银行卡等,在这些传统的支付工具中,商业承兑汇票占比很低。
而国外常见的商业本票、银行本票、大额可转让存单、货币市场基金等其它交易工具在我国票据市场中还尚未推出。
1.2 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少目前参与我国票据市场的主体仅为有限的金融机构及小部分优良企业或缴存全额保证金的企业,特别是在票据一级市场上,除了银行外,能够被社会公认和接受的其它主体十分稀少,由此导致一级市场创造的票据量相对有限。
1.3 票据市场不统一至今我国没有形成如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等全国集中统一的票据市场,局部性、区域化特征明显:一是缺乏全国统一的票据流通交易市场,仅在部分中心城市形成了区域性的票据市场;二是跨区域的票据贴现与转贴现业务量较小;三是商业票据贴现或转贴现业务受再贴现指标的影响较大,而再贴现指标的分配较为分散,不利于票据的市场化流动和票据市场的统一;四是缺乏全国统一的票据登记、查询、鉴证等机构。
1.4 票据交易不活跃目前,市场主体对商业票据的认识程度不高,许多人仅仅把票据作为一种结算工具,把贴现当成一种融资手段,而没能把票据当作有效的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短期投资手段和可随时调整资产组合的流动性工具,很多票据在到期兑付以前并没有真正流动起来,票据的流通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浅析电子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1
浅析电子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票据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集汇兑、支付、结算、信用、融资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票据业务的显著特点是“低信用风险、高操作风险”。
结合业务工作实际,现就票据业务发展中的存在几点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票据风险日趋增强比如有信用风险,支付风险,诈骗风险等。
现在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假票风险。
主要表现类型为:粗糙仿造类型,套写仿造类型,克隆仿造类型。
可以直接通过一查、二听、三摸、四比、五照的辨别方法审查出票据的真伪。
一查:即通过审查票面的“四性”——清晰性、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来辨别票据的真伪;二听:即通过听抖动汇票纸张发出的声响来辨别票据的真伪;三摸:即通过触摸汇票号码凹凸感来辨别票据的真伪;四比:即借助票面“四种防伪标志”比较来辨别票据的真伪;五照:即借助鉴别仪的“四个灯”来辨别票据的真伪。
为了有效的防范风险,针对三种类型的风险分析如下:1、粗糙仿造类型:汇票专用章略粗或略细、票据字母不符、加红水纹不符、票面颜色不符、纸张大小略短、深透性印油仅在票据正面有扩散印象、出票金额大写处无渗透性油墨水溶效果、微缩文字与真票行数不符、紫光灯下隐藏的行微不清晰。
2、套写仿造类型:内容与真票一致、采用套写方式、字体和字符间距与真票不同。
3、克隆仿造(此种类型票据为最新的也是最难以辨别的,该票据造假手段特殊,变造效果逼真,普通的紫外及放大等分析设备很难识别。
)类型:采用连号票据变造;改动部分极少;欺骗性极强;纸张、油墨、印刷效果、特殊暗记等均和真票相同;传统的荧光、放大对比等手段基本无法识别真伪;查询系统无法辨别真伪。
二、票据流通兑付仍不完善1、票据签发及流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现象票据签章方面:签章不清、签章不完整、签章重复、签章不符合规范;背书过程方面:被背书人名称填写时涂改、填写错误、非墨水笔填写;金额方面:金额涂改、金额大小写不符、金额不清,由于上述种种错误,将会发生银行退票和拒付,致使购货方的付款延误。
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审计方法
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审计方法□刘献利商业汇票不仅可作为支付、流通和结算工具,而且实际常常被用作重要的融资工具。
这一便捷的金融工具也常为社会上不法分子所觊觎。
笔者在对基层商业银行近两年来票据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存在的“十五”大问题,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一)通过贷款和贴现资金充作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形成“贷款资金作保证金——承兑--贴现——保证金-—再承兑——贴现”的怪圈,并成为银行扩大存贷款和票据业务规模的一条捷径。
在上述方式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企业信用不断膨胀,银行的信贷泡沫也由此产生。
(二)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置换资产、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掩盖不良资产,对于无力支付到期票据款项的企业,继续为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由企业用贴现资金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
(三)随意放大银行信用,超规定限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为了逃避上级行对其授权限额的规定,有的基层行采取拆分等违规手法,将一笔银行承兑汇票拆成几笔签发。
有的基层行擅自放宽保证金的收取比例或放松抵押担保的条件,为一些资信度不符合规定的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四)在目前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政策下,对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工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逃避宏观调控、变相套取银行信贷资金。
(五)关联企业串通,套取银行信用。
主要表现:集团公司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后,由子公司或关联企业持票申请贴现,贴现资金直接或间接回流给出票人。
此类票据业务大都缺乏真实的贸易背景,实际为集团公司融资,套取银行信用。
(六)企业虚构合同,伪造增值税发票,骗开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
这种方式多表现为贴现申请人(收款方)与前手(付款方)之间无真实贸易背景,虚签交易合同,伪造增值税发票,对增值税发票进行挖补、粘贴、复制,达到骗开银行承兑汇票和骗取贴现资金的目的。
(七)部分银行与企业相互勾结,联手“包装”票据。
为了逃避监管和套取人民银行再贴现资金,银行与一些企业相互勾结,进行票据“包装”,即由银行将票据背书转让给与其有信贷关系、信用度较好的企业,由这些企业提供与该汇票无关的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到银行办理贴现后,再将资金转回到真正的贴现企业账户之内。
试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试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第一章研究背景票据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在国内外广泛应用,被称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自1980年代,我国票据市场逐渐开放,快速发展,形成了包括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地方领导债券市场等多种形式的票据市场体系。
本论文旨在研究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资本市场及金融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第二章票据市场的现状及问题2.1 票据市场的构成和特点票据市场是由各类票据组成的市场,包括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公司短期债券、领导短期债券等。
我国票据市场起步较晚,现今的票据市场体系主要由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两部分组成,深交所和上交所作为第二类交易场所。
票据市场的特点主要包括高度流动、高效快捷、低成本等。
同时,票据市场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除了国内市场外,还有国际市场,如美国市场、欧洲市场等。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票据作为一个金融工具对于国内外经济贸易活动的重要作用。
2.2 票据市场的问题然而,我国票据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市场化程度不高,可以发现机构化、规模化程度不足、产品类型单一,交易量有限等问题。
此外,投资者对票据市场的认知不足、风险意识淡薄、交易流程不透明等也是票据市场面临的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票据市场的发展,并对金融体系中其他各个部分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三章票据市场现有和主要规定3.1 票据市场的法律和监管制度我国票据市场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国人民银行票据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我国证券交易法和证券法还和票据市场有密切的关系,也和票据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
3.2 票据市场我国领导在票据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积极开展支持,例如所谓的代理记账机构的推广和建设、信息发布平台等,这些措施对于票据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发展方向4.1 加强监管机制,提升市场化程度票据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要加强监管措施,规范市场秩序和行业规则,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公正性。
中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胡
泉 、Βιβλιοθήκη 纳 如下 : 票据 一级市 场 。核 心 产 品 : 承兑 ; 式产 品 : 形 以
保证 金 、 单 、 存 国库 券 、 各类 债 券 、 单 、 仓 商业 汇 票 等
为质押的或其它担保方式的承兑业务 , 承兑授信业 务 ; 展产 品 : 扩 企业 签订经 济合 同及 选择结算方 式 的 咨询业务 。 票据 二级 市 场 。核 心产 品 : 现 ; 式产 品 : 贴 形 转 贴现业务 、 据 回购业务 、 票 再贴现 业务 ; 扩展产 品 : 票 据咨询 、 票据 见证 及商业 汇票代 理 保管业务 。 ( ) 二 目前票 据市场 中存在 的 问题 1未 形成 全 国性 统一 、 形 的票 据 市 场。与 货 . 有 币市场其 它 子市 场相 比较 而言 , 据市 场 区域特 色 票 比较 明显 , 没有 形成 全 国统 一 、 还 有形 的市场 , 原 其 因主要 是全 社会 的商 业 信 用基 础 还很 薄 弱 , 企业 和 金 融机 构的 资信评 估不 规范 、 发达 , 不 二级市场 缺乏 统一 、 开 的报价 系统 , 克 隆” 票为代表 的票据 公 以“ 汇 欺诈 的存 在 和缺乏 便利 、 低成本 的查 询与见证 系统 , 跨地 区办理 票据 业务不 方便且 费用较 高 。 2 交易工具单一。 目前票据市场主要以银行 承兑 . 汇票为可操作的交易工具 , 《 票据法》 中还没有商业本 票的概念 , 交易工具的匮乏 , 大地影 响了票据市场的 极 规模化发展和产 品创新 的能力 , 况且 各方的认识存 在 很大的不统一 , 票据市场的范畴存 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 业务创新和市场 拓展更是 壁垒高树 , 地影响 了全 间接 国统一 、 有形票据市场 的建立。尤其是我 国人世在即 , 面对票据理论先 进、 据业务 品种繁多 的外资金融机 票 构、 中资金融机构在票据业务 上更处于劣势 , 对全方位 参与金融竞争产生 了消极影响。 3 重 “ ” “ 现 象普遍存 在 。 目前 在票 据市 . 银 轻 商” 场 中存 在积 极推 崇银行 承兑汇 票和 消极弱视商 业承 兑汇 票的现 象 , 本原 因在于商 业信 用基础 薄弱 , 根 银 行信用 高 于商业 信 用 。市 场认 为 银票 风 险小 , 通 流 性高 。相 反 , 商业 信用 由 于企业 间相 互拖 欠 货款 形 成“ 三角债 ” 而受 到极大 的损 害 。银票 与商票业 务发 展 的过 度不 均衡 , 增加 了银行业 背 负的信用 压力 , 以 及金融 风 险诱 发金融危 机 的可能性 。 4 恶性 竞 争严 重 , 据风 险加大 。由 于票据 市 . 票 场竞 争态 势 日趋 激烈 化 , 些 金融 机 构不 择 手段 甚 有 至违 规开展 票据 业 务 , 恶性 竞 争 时 有发 生 。其表 现 为: 一是不顾 成 本和商业 银行 的经 营 目标 , 极低 确定 的贴 现率来 开 拓市场 . 价格 战 愈演 愈 烈 , 造成 “ 败 几 俱伤 ” 的结 果 , 金 融机 构 问 的共 同 利 益遭 受损 害 ; 使 二是 融资 性票 据屡禁 不 止 . 业 编制 虚 假 的购销 合 企 同和增值 税发 票的 现象 时有发 生 . 的金融 机构 甚 有 至 明知其 因 , 违规 办理承兑 和贴 现业务 , 银行 还 致使
关于银行电子票据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关于银行电子票据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电子票据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银行电子票据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渠道建立交易关系、产生欠款关系并以电子形式存证的票据。
作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电子票据在实现金融现代化、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银行电子票据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到技术方面也涉及到法律制度方面。
1、技术问题1.1 数据安全问题:目前,银行电子票据的存储、传输和管理基本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网络不可靠性、黑客攻击、病毒侵入等都可能导致电子票据的数据安全受到威胁,从而影响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
1.2 签名认证问题:银行电子票据签名认证的可靠性存在问题。
电子签名虽然可以实现电子票据的签署、传输和存储,但是电子签名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相比,还存在可靠性和法律效力方面的不足。
1.3 回溯问题:银行电子票据的回溯难度较大,尤其在后期维权和纠纷处理方面,往往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来完成回溯工作。
这种情况对于一些投资者和机构来说,可能会丧失信心和热情。
2、法律制度方面2.1 电子票据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电子签名法》《电子合同法》等多部法律都对电子票据的签署和合法性做出了规定。
但是这些法律的法规适用范围还不够广泛,不能完全覆盖到所有的电子票据相关问题,需要加强法律建设和规范。
2.2 司法维权不够有力:由于银行电子票据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和司法维权不够有力,导致许多电子票据的争议多次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银行电子票据的投资和管理效益。
综合以上问题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可以提出以下对策:1、技术方面的对策1.1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银行需要增强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建立健全的安全体系;同时对电子票据的传输过程进行加密,并采用安全交换协议、数字证书等技术保证电子票据的安全性。
1.2 完善电子签名认证体系: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签名认证体系,加强认证机构的监管,提高电子签名的可信度,推进电子签名法的完善,提高其法律效力。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形成
票据 融资 已成 为近 年来增 长 幅度最 高 、发展最 快 的
一
种短期融资方式 。20 05年 ,全 国票 据融资同比
增幅持续在 3 左右 ,高于贷款 同比增 幅 2 个百 0, 9 6 0 分点,票据正 1 3 益成为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的重要工
场健 康发展
首 先是 规范票 据业 务 的法 规滞后 。 目前 ,中国 规范票 据 业 务 的法 律 、规 章 主 要 是 《 据 法 》和 票 《 支付 结算 办法 》等 ,有 些 条 款 已相 对 陈 旧 ,操 作
性不强 ,对票据业 务的指导 和管理都存在一些真 空 ,例 如对票据 专 营 机 构 的 管理 缺 乏 规 范性 要 求 。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4 期
四川省干部 函授学 院学报
我 国票 据 市 场 发 展 的 问题 及 对 策 思 考
闰晓 梅
提 要 我 国票据市场在经济金 融领域 的重要作用 日益显现 。笔者从分 析我 国票据市场发 展 的基 本态势 入
手 ,揭示 了 目前票据市场发展 中需要关注 的几点 问题 ,并提 出了加强票 据市场 制度化建设 、建 立全 国统一 的票
我 国票 据 市 场 发展 的 问题 及 对 策 思考
随着 中国票 据市 场 的快速 发展 ,市场参 与 主体 不断增 加 ,市 场 主体 的职 能也 进一 步分化 ,票据 市 场 多元 化 的竞争 格 局 已初 步形 成 。在众 多市场 主体 中 ,各 类金 融 机构 根 据 资 金 实 力 和 自身 的 经 营 特 点 ,在 票据 市 场 中扮演 着不 同 的角色 。其 中 ,票 据 承兑 环节 主要 以股份 制商业 银行 等 中小金融 机构 为 主体 ,而 票据 贴 现和 转贴 现环节 则 主要 以国有独 资 商业 银行 为主体 。具 体而 言 , 以上海 市 为例 ,票据 市场 细分 特 征 表 现 为 : 1 大 国有 商 业 银 行 均 已 .四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占基础货 币的 2 6 国家统计局公布 的 2 0 %。 0 0年 9月份
市场经济 是信用经济 . 市场交 易的方式除了钱货 两 月度形势 报告 显示 . 9月末 , 国工业 企业应 收账款净额 全 清 的即期交易方式外 . 还有 以预付 和赊销实现的远期交 为 1 3 1 49 亿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长 8 9 . % 这表 明我 国商业
中央银行连续四次下调再贴现率 。 19 到 99年 6月再贴现 的期限计算 , .6 接 个 再贴 现率 比同期
2 有利 于完善 货 币市场工具 体 系和扩 展 市场毒与 .
的再贷款利率低 了近 15 个百 分点 , .3 提高 了商业银行进 者 范 围 行再贴现业 务的积极性 。00年 1 月 9日, 20 1 我国第一个
易方式 . 商业信 用由此产生 。 以信用为纽带 的经济活 动 , 信用票据化程度相 当低 , 抑制 了票 据市场规模扩张 。 其典型特征就是时嘉孕 育着 风险。 5 出于规避 风险的需要 ,
2 关 于票 据 市场 交易客 体 问题
在 商业信用产生时 . 以票据为载体 . 以契约形式将 当事人
随着利 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 票据贴现市 场必 然能
票据专营机构——中国工 商银行票据营业部 在上海正式 为投资者提供与风随——收 益相匹 配的投资工具 , 有利 成立 , 揭开了我 国票据专业 化 、 规摸化经营 的序幕 。 据统 于货 币市场 的全面发展。 同时 , 票据 工具的引 人 , 能为 还 计表 明 .0 1 1 ~5月, 国商业 票据签发 额 4 2 不少无资格 者发放贷款 , 20 年 月 全 29 为有富余 资金并且 企图在货 币 亿元 , 比增 长 9 .%, 同 0 1 商业银行累计办理 贴现 4 7 54亿 市场 上追逐 较高回报的机构投 资者 提供合 法的“ 贷款渠
我国商业汇票市场的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用 合作 银 行 和 农 村 信 用 社 则 是 把 票 据 业 务 作 为 赚 取 利
润 的 主 要 手 段 之 一 ,管 理 比较 粗 放 ,甚 至 放 宽 贸 易 背
景 审 查 以 争 抢 客 户 ,然 后 再 转 卖 给 股 份 制 银 行 ,赚 取 利 润 。 随 着 商 业 银 行 商 业 汇 票 业 务 的 快 速 发 展 ,市 场 竞 争 形 势 愈 来 愈 激 烈 ,个 别 金 融 机 构 甚 至 不 择 手 段 违 规 开 展 业 务 ,全 然 不 顾 经 营 目标 、不 计 经 营 成 本 ,将 商 业汇票 业 务作 为拓展 客户 的 “ 门砖 ” 敲 ,在 一 定 程 度 上扰 乱 了 正 常 的 市 场 竞 争 秩 序 。
据进行贴现 。 ( )实现 各 省 市 税 票 查 询 信 息 平 台与 商 业 银 六 行 商业 汇 票 业 务 处理 系统 的 联 网。
( )进 一 步 加 强 商 业 汇 票 市 场 管理 ,规 范 市 场 一
竞 争秩 序 。
一
是 加 大 对 商 业 银 行 开 展 商 业 汇 票 业 务 的 检 查 力
( ) 快 电子 商 业 汇 票 业 务 发展 , 低操 作 风 险 。 二 加 降 20 0 9年 1 0月 2 日 , 电 子 商 业 汇 票 系 统 正 式 上 8
商 业 银 行 业 务 人 员 审查 客户 提 交 的税 务发 票 是 否 真 实 是 保 证 贸易 背 景 真 实 性 的前 提 。 由 于商 业 银 行 业 务 人 员 缺 乏 税 票 审 查 方 面 的专 业 技 能 和 手段 ,难 以 辨 别 税 务 发 票 真 伪 。 为 提 高 商 业 银 行 业 务 人 员 对 税 务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百姓金融网导读: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迅速,商业票据累计贴现量从1996年的1955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23073亿元,7年中平均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
票据市场活跃程度显著提高,市场参与主体数量迅速增加,票据周转频率加快,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票据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市场之一。
我们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票据市场的这种快速发展是一种不均衡的发展。
市场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市场建设的速度,加剧了市场风险。
但对票据市场一味持批评态度,有可能造成票据市场的倒退,这对经济发展、企业、银行都会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
目前的票据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人民银行、监管机构、商业银行、理论界、新闻界共同努力,客观分析票据市场面临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发展思路,共同促进票据市场健康、稳健的发展。
应当说,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对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商业银行业务空间、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
但近一段时期票据市场暴露出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整个票据市场至今仍然处在一个分散的、缺少足够透明度的状态下;票据业务具有调整利润、增加存款、稀释不良贷款等方面的衍生功能,商业银行在管理上缺乏应对措施;票据市场本身缺乏明确一致的可操作性标准,加之各经营机构规范经营的意识不强,导致票据业务在不同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发展状态不平衡。
商业银行是从事风险业务的行业,风险的高低取决于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即使是一些零风险业务,如果违规操作,一样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
当前票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市场信用风险加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票据发行增长过快,8月末,票据承兑余额达12346亿元,比上半年末增加993亿元,同比增加5791亿元。
前8个月,累计承兑19502亿元,同比增长98.6%,增速明显加快。
二是承兑占比结构进一步分化,国有商业银行占比下降,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和商业承兑占比大幅度提高。
今年前8个月,国有商业银行累计承兑同业占比38.3%,同比下降9.5个百分点;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及商业承兑占比提高到61.7%。
三是人民银行调整准备金率后,市场资金面趋紧,各商业银行纷纷收缩票据规模,依靠票据转卖维持资金周转的金融机构资金链条出现断裂,可能导致票据到期支付困难。
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现象增多。
例如,一些商业银行采用“逆向操作”的方法办理票据业务,也就是将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业务次序反向处理,先转贴现,后贴现,直至转贴现资金成为承兑行的保证金后再由承兑银行出具承兑票据。
违规办理业务的风险在于违规办理业务行无法向前手行使追索权,资产很难有效保全;因手续及资料不全买入票据无法卖出或办理再贴现,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票据回购诈骗案件增多,内外勾结、账外经营犯罪现象出现。
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加强了对票据承兑环节的管理,对假票、克隆票防范手段和技术相应提高,票据诈骗由原来的承兑、贴现环节向转贴现、票据回购环节延伸。
由于票据市场的过度竞争,各行对转贴现、票据回购业务跟单资料的审查不严,甚至出现“光票”回购,放弃所有跟单资料的审查,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产生问题的原因票据自身功能的多样性和跨市场融资增加了业务的管理难度。
一是票据集支付结算、融资、投资功能于一身的特性,决定了对票据业务的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银行业务。
票据融资是从商品和劳务交易中以双方的延付行为为基础衍生的信用形式,是供求双方提供的直接融资信用。
票据从一种单纯的支付结算工具逐步发展成一种短期融资工具,并以此为基础演化为特定形态的市场融资制度。
目前,我们对票据的管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来管理,国家有关法规和央行的行政规定都是注重支付结算功能,对票据的融资和投资功能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形成了制度上的空白点。
二是商业银行在票据贴现管理和贷款管理上没有找到结合点。
票据贴现业务既相同于信贷业务,又有不同点。
票据贴现与贷款虽都是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融资,但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已经将企业信用转化成银行信用。
商业银行对票据业务的管理是一个薄弱点,如完全按照贷款管理,则影响票据周转的便利性;如按抵押式的融资业务管理,又容易出问题。
如何找到票据业务管理与贷款管理的结合点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非商业性助长了市场的混乱。
首先,票据经营中的各种利益极大地刺激了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积极性。
相较于票据业务的盈利性,很多经营机构更看中票据业务的连带效应,诸如:通过收取保证金,增加存款;通过主动给企业贷款,转换成保证金,签发票据,完成存款和贷款的双重考核指标;利用票据业务被统计在信贷规模内,通过增加票据资产扩大贷款规模,做大分母,掩盖不良资产结构风险和降低不良贷款率;通过票据业务的买入卖出,提早实现利息收入,调整利润实现状况。
增加利润和完成考核指标的双重压力,使得商业银行过分追求眼前的考核效益而放松了对经营风险的控制。
其次,票据市场竞争过度,导致经营行为的扭曲。
业务本身巨大的诱惑力和盈利能力,使得商业银行一味迎合客户需求,经营行为出现扭曲,竞相压价、降低审查标准等各种非理性竞争行为在市场中不断出现。
外部犯罪分子和内部不法之徒利用这一机会内外勾结,大量从事票据诈骗活动,给银行造成巨额损失。
再次,市场参与主体只竞争不联合,彼此缺乏沟通和协调,增加了风险识别的难度。
票据市场经营的是单一的标准化的产品,必须有标准化的操作规则,但各商业银行遵循的是各自确定的具体标准和细则,降低了市场的效率和风险识别能力。
一是印章的使用不规范,票据背书处有的加盖汇票专用章、有的盖公章,一旦出现纠纷,难以主张票据权利;二是票据查询查复速度较慢,有时不能满足客户要求,影响到票据业务的开展;三是资金划付账户没有统一规定,为账外经营创造了客观条件;四是没有实现违规客户信息的沟通、共享,缺乏共同防范风险的协调机制;五是一些经营机构自律不严,不严格执行结算纪律,造成票款托收困难,影响票据流通。
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低、风险控制技术差、内部控制不严放大了业务风险。
一是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经营中对风险认识不全面,只注重真票假票等贴现环节的操作风险和到期能否支付的信用风险,而对转贴现环节的风险、票据业务本身隐含的利率风险重视不够,导致管理不到位;二是内控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员工的道德风险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内部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现象屡有发生;三是风险监控手段缺乏,尚未建立全国联网的计算机控制平台,无法对票据业务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对业务经办人员的行为缺乏刚性控制;四是部分经营机构利用票据信用风险转化功能进行违规操作,将高风险的企业信用业务转化为低风险业务,逃避授权授信的监控。
市场监管政策的缺失增加票据融资业务的风险源头。
一是对票据承兑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合理的监管手段。
前几年,信贷增长乏力,中央银行为促进贷款增长,对票据业务采取鼓励的政策,2002年取消了前一年出台的对金融机构承兑资格和承兑比例的限制。
失去了硬约束的票据承兑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信用膨胀,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循环空转,使得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脱离实体经济,出现超常增长。
单一的比例限制固然有失科学,但对承兑没有相应的指标进行监控、没有公开透明的风险揭示制度以及市场快速扩容缺乏后续的管理措施,使得票据市场从源头上失去了控制。
二是国家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导致对票据市场监控出现暂时真空,也使一些商业银行乘机加大了在票据市场中的投机行为。
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机构分设,使得近一段时间的监管未能完全到位,市场出现的一些新动向未能及时纳入监管者的视野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之经营者行为的自律性不高,加剧了一些风险的产生和积累。
三是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过多关注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对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的关联性及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研究不够。
中央银行在收紧银根时使用的手段包括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没有考虑到商业银行通过票据业务的存款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影响了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几点建议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一方面要净化经营环境和规范市场秩序,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票据经营机构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尽快调整票据市场管理策略。
一是建议明确发展票据市场的政策,把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银行要想加强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调节作用,就应当从完善票据市场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入手,以发展具有贸易背景的票据融资为重点,通过鼓励商业银行建立票据专营机构、扩大中央银行再贴现、整顿票据市场秩序等手段,加快票据市场的发展,把票据市场的发展作为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点。
二是修正票据贴现业务纳入银行贷款管理的规定。
由于票据贴现余额并非贷款余额范畴,银行承兑汇票的偿债人是负责承兑的银行,通过贴现、转贴现而持有其他银行承兑的汇票,实质是属于银行同业往来。
因此,应改革票据贴现余额计入银行贷款科目的做法,从源头上消除商业银行通过票据业务做大贷款规模的动因。
三是加强对承兑规模的控制,把票据承兑计入商业银行或有负债。
一方面,通过规模限制可以削减银行信用扩大对货币政策的抵消作用,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规定银行发生承兑垫款时将该笔垫款作为不良贷款统计在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不顾自身情况盲目增加承兑总量的冲动。
四是严格票据市场的监管,明确票据市场的规则,从根本上解决票据市场的管理者缺位问题。
票据市场的管理者应当负责法律法规的完善、政策的落实,市场参与者的监管,特别要做好市场的裁判,维护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保持合理的市场价格水平,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加强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协作。
为避免金融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促进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当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自身的资源和管理优势,加强票据业务交流合作,规范市场行为,有效控制风险。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统一的市场行为标准。
明确票据业务中要规范印章使用,对于行际间转贴现买入及买入返售业务要求背书处必须由对方银行加盖汇票专用章;各商业银行要对彼此之间的查询查复、印鉴、业务授权书审查核实等互相提供便利;防止恶意延付、无理退票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必须将资金划入转贴现申请行在当地人民银行的备付金账户,共同防范账外经营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是建立风险防范合作机制。
针对票据交易中出现的托收无理拒付、故意逾期付款、虚假贸易背景承兑、贴现等现象突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建立不良客户名单,采取一致行动予以抵制和制裁,严防票据诈骗案件等。
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票据研究机构,如工商银行票据研究会,扩充功能,加强协作,使之成为同业研究、交流的平台,共同研究和交流促进票据市场发展的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