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莉老师2011届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备选题目一览表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备选题目一览表2004级(2008届)英语专业序号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课题类别指导教师职称学位学历备注1.英汉死亡委婉语的对比研究其他苏文霞助教硕士2.娱乐开道,精神主导----试析好莱坞电影娱乐的真面目其他王密讲师硕士3.对外旅游景介翻译与民族审美差异其他林丽霞讲师学士4.嫦娥与阿尔忒弥斯的神话故事比较其他王密讲师硕士5.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其他林丽霞讲师学士6.月光下的悲剧——奥斯卡·王尔德《莎乐美》主要人物赏析其他郑静副教授学士7.谈中美隐私观的差异其他林敦川副教授8.网状式英语单词记忆法研究其他梅爱祥教授学士9.非言语交际――身势语文化其他林敦川副教授10.比较视野下的苔丝与尤三姐其他陈静讲师硕士11.从《雾都孤儿》中人物形象看其道德观其他苏文霞助教硕士12.马丁·伊登悲剧形象的塑造手法其他陈静讲师硕士13.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其他王密讲师硕士14.大学生校园流行语其他刘彩云助教硕士15.广告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其他范思勇副教授硕士16.文化因素对化妆品商标翻译的影响其他王晓助教硕士17.小议迪斯尼与中国动画文化元素的相互渗透其他谢欣欣讲师学士18.时空观念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其他黄清贵副教授硕士19.苔丝:冰山上的雪莲花其他郑静副教授学士20.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看商标的翻译其他范思勇副教授硕士21.英语中文化生活方面的词汇空缺及其可译性其他苏文霞助教硕士22.商务英语中的礼貌原则及其运用其他范思勇副教授硕士23.英汉否定对比其他黄春兰助教硕士24.涉外商务交往中的握手礼仪其他范思勇副教授硕士25.汽车商标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其他王密讲师硕士26.从熟悉的动物习语看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其他林木森讲师学士27.浅析中国式英语现象的产生根源及其应对策略其他梅爱祥教授学士28.中美价值观念的差异——通过对电影《卧虎藏龙》和《指环王》的对比分析所得其他谢欣欣讲师学士29.模糊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其他陈志鹏助教硕士30.夏洛蒂·勃朗特的妇女宣言——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简·爱》其他苏文霞助教硕士31.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与翻译其他林敦川副教授32.汉英社交称呼语的对比其他黄春兰助教硕士33.论好莱坞电影的英雄主义情结其他王密讲师硕士34.汉英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其他黄春兰助教硕士35.中西方宴请礼仪差异其他何尚娟副教授36.从文化差异角度看商标翻译其他俞碧芳讲师硕士37.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英语幽默的产生其他谢欣欣讲师学士38.跨文化实际视角下的英汉称呼其他陈志鹏助教硕士39.文化语境与词汇的联想意义其他林丽霞讲师学士40.爱在乱世硝烟时---论《魂断蓝桥》的悲剧美其他郑静副教授学士41.英语中否定形式的肯定意义其他林敦川副教授42.广告翻译中的情感传递和文化内涵其他谢必伟讲师43.周宁旅游景点中译英其他梅爱祥教授学士44.从服饰看女性地位其他陈志鹏助教硕士45.浅谈城市标识与翻译其他梅爱祥教授学士46.归化与异化----英汉数字习语虚指意义翻译策略探微其他谢欣欣讲师学士47.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比较中英动物词汇内涵意义差别其他谢必伟讲师48.美国梦幻灭的不同——马丁伊登与盖茨比形象比较谈其他郑静副教授学士49.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和英语教学其他谢必伟讲师50.汉英动物习语的差异及其文化特征其他何尚娟副教授51.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其他郑静副教授学士的冰山写作手法52.英汉习语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其他刘彩云助教硕士53.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影响其他梅爱祥教授学士54.英汉人名内涵比较研究与英语人名汉译其他林木森讲师学士55.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比较其他黄春兰助教硕士56.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导入对策其他俞碧芳讲师硕士57.试论汉英语言异质性的文化效应及其文化阐释其他黄清贵副教授硕士58.从家庭角度看中美文化差异其他林敦川副教授59.分析中国式英语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其他黄春兰助教硕士60.战争与爱情悲剧—对《永别了,武器》的分析其他王晓助教硕士61.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其他何尚娟副教授62.中国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其他郑晶副教授硕士63.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其他俞石明副教授学士64.文化因素对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的影响其他王晓助教硕士65.郝思佳与来双扬的文学形象比较其他陈静讲师硕士66.试析广告翻译的中式英语现象及其解决办法其他林丽霞讲师学士67.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其他刘彩云助教硕士68.论商标的美学特征及其翻译其他俞石明副教授学士69.汉语思维对中美跨文化交际的影——透视英语日常口头言语交际中潜藏的误区其他黄清贵副教授硕士70.英语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及其解决方法其他俞石明副教授学士71.中英广告语言特点比较及其对广告翻译的启示其他俞石明副教授学士72.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运用和翻译其他俞石明副教授学士73.如何提高新闻听力的应试技巧其他何尚娟副教授74.从消费者的心理学角度解析广告语中的模糊用语其他黄清贵副教授硕士75.简·爱和海丝特·白兰性格及成因的比较与探讨其他陈静讲师硕士76.通过对《苔丝》中描写方法的分析看哈代的细腻笔法其他陈静讲师硕士77.英汉称赞语对比研究其他刘彩云助教硕士78.浅谈英语政治委婉语其他陈志鹏助教硕士79.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其他范思勇副教授硕士80.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其他王晓助教硕士81.从目的论角度看广告翻译策略的选择其他何尚娟副教授82.从中国人过洋节看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其他林敦川副教授83.新闻说服功能中的修辞其他林木森讲师学士84.浅谈英语词汇理据与词汇学习其他刘彩云助教硕士85.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其他苏文霞助教硕士86.浅析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其他郑晶副教授硕士87.从文化角度看英语职业委婉语其他俞碧芳讲师硕士88.理智思维与情感表现的交融---对《理智与情感》中女性性格分析其他郑晶副教授硕士89.从“自卑情节”分析《儿子与情人》中瓦尔特·莫瑞尔的悲剧命运其他王晓助教硕士90.英语句子结构的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影响其他梅爱祥教授本科91.逝去的美――《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根源其他陈志鹏助教硕士92.英汉数字习语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其他林木森讲师学士93.小议非言语交际中的沉默行为其他谢必伟讲师94.归化与异化在英汉数字习语互译中的应用其他郑晶副教授硕士95.体育运动对英语习语的影响其他郑晶副教授硕士96.论美国和中国在广告活动方面的文化差异其他俞碧芳讲师硕士97.外教英语教学得失谈其他黄清贵副教授硕士98.新闻英语的词汇特征其他林木森讲师学士99.试论英语体育新闻的词汇特点其他林丽霞讲师学士100.从《无间道》落选奥斯卡看中美文化差异其他谢必伟讲师101.小议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其他谢欣欣讲师学士102.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其他俞碧芳讲师硕士。
毕业设计选题系统论文

密级:NANCHANG UNIVERSITY学士学位论文THESIS OF BACHELOR(2005 —2009 年)题目:高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系统设计与实现学院: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班级: 05网通1班学号: 8000105228学生姓名:马妍指导教师:涂敏起讫日期:2008年11月-2009年5月目录第一章引言 (4)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4)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5)1.3 课题研究的特点 (5)1.4 论文研究内容 (5)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6)2.1 系统总体结构 (6)2.2 系统流程分析 (6)2.2.1系统总体业务流程 (6)2.2.2系统功能列表 (9)2.2.3系统用例 (10)2.3 系统性能需求 (11)第三章系统概要设计 (12)3.1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13)3.2 数据库设计 (14)3.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14)3.2.1 数据库设计 (14)第四章系统实现 (18)4.1 系统WEB界面设计原则 (18)4.2 系统文件目录结构设计 (18)4.3 系统实现 (19)4.3.1 数据库连接操作类-DB项目集 (19)4.3.2 具体模块实现及方法调用 (21)第五章系统测试 (29)5.1软件测试的作用和意义 (29)5.2测试内容 (30)5.3测试结果 (30)总结 (31)6.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31)6.2 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毕业设计选题系统专业:软件工程学号:8000105228学生姓名:马妍指导教师:涂敏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目前,运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及软件开发平台,对信息进行科学化和网络化管理,己经成为高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其中,毕业设计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使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以及教师对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无纸化。
某公司员工关系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某公司员工关系问题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75e5c08762caaedc33d441.png)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某公司员工关系问题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0年12月23日一、选题的意义与背景:(一)选题意义员工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把“以客户为中心”作为经营、发展的导向,更把组织内的“第一资源”——员工当作“客户”对待。
员工的参与和投入是企业制胜的保证,融洽、和谐的员工关系.将会在组织中形成互相帮助、协调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因而科学合理的员工管理不仅仅只是有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员,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反之则会给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由于员工关系管理的特殊性,其管理更显重要性,本篇文献综述主要针对的就是企业的员工关系现象的研究,参考了大量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做出评论。
(二)文献综述1、相关理论研究⑴员工关系概念“员工关系”是指是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
(程延园,2004)员工关系管理也叫员工组织关系,是由企业管理方和员工间的利益引起的权利与义务、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合作、冲突、沟通、鼓励等权力与义务的总和。
(刘灵,2007)员工关系的基本含义是指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刘立祥,李挺,2009)⑵员工关系的特点员工关系的特点是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不平等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陈淑妮,2008)员工关系的特点:员工关系呈多变性;员工关系呈多样性;员工关系呈多元性;员工关系呈多层性。
(唐薇,2010)2现状研究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共同的愿景,导致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不清晰;(2)对短期利益的追逐,冲突了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管理的是非标准;(3)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员工关系管理根本的缺失;(4)员工关系管理的主体不清晰,直线经理作为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的理念没有得到广泛确认;(5)员工需求的实现程度不高,作为员工关系管理核心的心理契约总体失效。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绩效考核

3、与主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1]孙永风,李桓: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综述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预测,2004,
[2]张涛,文新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杨杰,方俐洛,凌文辁:对绩效评价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国管理科学,2000.4
[4]谭娟,《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现状与对策》,《科教创新》,2009年第10期;ﻫ[5]姚磊,《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对员工激励的影响》,《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年第4期
4、资料收集法:认真阅读XX安徽分公司以往各种绩效考核管理规定作好记录。
5、综合分析法:对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认真分析,确定XX安徽分公司企业绩效考核建设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对策。
6、实证研究方法:将企业绩效考核的改进方案应用于XX安徽分公司的绩效考核中,对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实证性研究。
3、研究进度
2014.2-2014.3确定研究方向。
2014.3完成开题报告。
2014.3-2014.4完成论文初稿。
2014.4修改论文与中期检查。
2014.5定稿及准备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二、研究方案
1、研究内容
基于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6年第27期(总第231期)电教科技基于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前进街一号实验幼儿园 付文峰【摘 要】多媒体教学以其声画并茂、形象逼真以及操作性、互动性强等特点,优化了幼儿教学过程,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文章着眼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幼儿教学质量的提升,结合幼儿教学的具体实践,探讨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多媒体教学 实践与思考一、前言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性、传播刺激性、时空宽广性、媒体多样性等特点,通过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使得教育教学信息得到极大的丰富,不仅改变了幼儿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之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信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而且也为幼儿提供了自我发展的最大空间、最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最灵活的学习方式,使之由被动的学习知识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接受者。
但多媒体毕竟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幼儿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介整合起来运用,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坚持声像结合,提高教学趣味性所谓声像结合,就是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色彩斑斓、富于动感的画面同步或交替再现。
幼儿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把声与像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形、声、色、光兼备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了活泼、欢快的气氛,增强幼儿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中,笔者录放了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各种车辆的鸣叫声、同伴的说话哭笑声等,幼儿乐此不疲地尝试模仿录播的各种声音,切身体验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中班谈话“爸爸妈妈的工作”教学活动中,笔者根据熟悉“爸爸妈妈”但不熟悉“爸爸妈妈工作”的问题,把动画片中“大头儿子”的形象定格在电视屏幕,通过播放录音的形式让“大头儿子”示范讲述,引导幼儿走上讲台进行介绍,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
示范性软件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成果简介)

“示范性软件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成果简介(云南大学软件学院王世普、梁宇、姚绍文、李彤、柳青)云大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4月,是全国35+2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
软件学院人才从申报之日5就确定了国际化、工程型、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始终致力于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构建和不断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校院投入、政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途径进行了大力度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实施。
经过5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近三年来,10%左右的学生在国外实习基地完成实训和实习,2/3的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毕业生研发能力、工程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我们认为,本项目所涉及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探索、综合实践考核、教学平台构建、信息平台建设,对工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示范意义。
一、成果主要内容1、构建了示范性软件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国际化、工程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目标,从示范性软件学院建立开始,就设计和构建了工程型、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课程实验、综合实践、工程实训、毕业实习4个层次有机组成(如图所示),开设实践课程61门。
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专业方向实验4个部分构成,每门实验课程均制定了教学大纲。
2)综合实践综合实践由综合技能实践、系统设计与实现Ⅰ、系统设计与实现Ⅱ、创新设计4个项目构成。
其中,综合技能实践完成软件技能训练和软硬件系统环境搭建;系统设计与实现Ⅰ、系统设计与实现Ⅱ完成一个完整研发项目;创新设计完成一个与所修专业密切相关的项目研发。
在实施方法上,系统设计与实现Ⅰ、系统设计与实现Ⅱ、创新设计都采用项目制,3-5个学生组成一个项目组,设项目组长一人,项目组在教师指导下查找资料、消化吸收之后提出要完成的开发项目,也可在教师的研发项目中承担安排的研发工作,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的研发和文档撰写。
关于2011界造价类专业论文撰写要求

关于2008级造价专业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通知造价08级全体毕业生:毕业论文是用来反映高等职业教育成果的一次大检阅,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能够促使学生对大学三年来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整理,并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根据我院商务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为做好2008级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工作,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一、凡是我系造价专业08级大专毕业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与不合格五个等次。
格式不规范不及格,字数不够不及格,与他人成果内容雷同部分超过500字以上不及格,不及格论文必须重做,重做仍不能通过者,将不颁发毕业证书。
二、毕业论文题目及内容自行选择,但毕业论文题目必须与造价专业相关,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三、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具体时间安排:1、2010年11月20日前每位同学应把自己的论文题目报各班班长,班长汇总后报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于2010年11月25日反馈意见给班长,所有题目必须经老师确认后,方可以作为论文题目。
2、选题通过后,学生进行论文撰写工作,2010年12月2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指导修改。
3、2010年6月15日前,论文通过指导老师指导修改最后定稿。
论文按规范格式、用A4纸打印好上交给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在评语栏中写上评语。
四、除上交给指导老师的毕业论文纸质文稿一份外,同时要求上交电子文稿一份。
电子文稿提交邮件地址为:造价081、2班发到51599732@ ,造价083班发到截止日期为2010年6月15日。
经济管理系造价教研室2010年11月15日附件一:造价专业毕业论文规范格式毕业论文是高职学院各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集中反映作者在学科研究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理论探讨、专题研究等,是评判作者理论和应用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学院的主要文献资料和社会宝贵财富。
为提高论文的质量,做到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规范化与统一化,特作如下要求:一、论文的基本要求1、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所学专业上掌握了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独特的见解,有从事所学专业学科的初步科研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依托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的思考

第5卷第7期Vol.5 No.72132013年6月,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以此为契机,地处贵州南部且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方性高校——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2014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
转型后的本科教育要更加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实践性,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营造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广播电视学和播音与主持艺术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近年来,很多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大力培养满足各级广播电视台不同类型栏目需求的应用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成为贵州地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03年开设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7年增设播音主持方向,2012年正式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1年来,在加强教学实践,提高广播电视应用能力,为进一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提供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做出了一定探索。
一、科学制定培养目标,重视实习实践环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别在2005年、2007年、2009年、2012年和2013年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和运行情况作了修改和完善,体现出民族地区和地方高校特色。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分为公共基础课、素质拓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教育课六个部分。
在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方面,每年寒、暑假学生可以自主参加实习,以体验社会、拓展实践机会为主要目的;大二开始通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播音与节目主持》《电视栏目策划》《电视摄像与制作》等课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要求完成作品,由授课教师评定成绩;同时鼓励学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分散或集中实习,为毕业创作奠定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寒假至第八学期期中,共16周。
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本科毕业学位论文从贾平凹小说看中国农村的改革之路姓名谭坤学号 010940403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李莉职称教授2013 年 5月25日湖北民族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所在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时间:姓名谭坤学号010940403论文(设计)题目从贾平凹小说看中国农村的改革之路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设计)的评语:成绩(百分制):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答辩小组评审意见:成绩(百分制):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总评等次:学院公章:年月日论文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2013 年5月25日摘要: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最具活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带有较强的时代烙印。
从创作《小月前本》始旗帜鲜明的反映中国的农村改革起,到现在为止已在多部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的对中国的改革之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既有对改革所取得成就的欢欣也有对改革所出现的问题的反思和批判,表现出作者极强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贾平凹的小说;中国农村;改革Abstract:Jia pingwa is one of the writers of China's contemporary the most dynamic, his works reflect the broad social life with a strong brand of The Times. From creating the abortion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distinctively reflects China's rural reform, so far has been in a number of literary works more or less to China's reform path i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thinking. Has both the joy of the achievements of reform and the reform of the problems of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the author showed strong times feeling and sense of mission.Keywords: Jia ping-wa's novel;China's rural;Reformation目录学术声明内容摘要与关键词Abstract & Key words引言 (1)一、对农村改革的欣喜和赞颂 (1)1、农村改革书写的前奏 (1)2、以爱情婚姻为本表达改革的欣喜和赞颂 (2)二、对浮躁心灵和生命前景的忧虑 (3)1、《浮躁》里对心灵的忧虑 (4)2、《高老庄》里对生命前景的担忧 (5)三、对乡村文化没落和农民身份尴尬的反思,,,,,,,,,,,61、《秦腔》对乡村文化没落的反思 (6)2、《高兴》对进城农民身份尴尬的反思 (8)结语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进行以土地责任承包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以来,中国的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我院举行2011届毕业感恩礼拜暨毕业典礼

66
罗宏春
基督宗教在普洱市思茅区的传播与现状
严锡禹
(上表按学生学号顺序排列)
(院网站供稿)
林曼红
6
卢乾坤
Paul'sMissionStrategy
Sigurd Kaiser
7
王信义
处境神学理论假设与民国时代本色化案例
严锡禹
(上表按学生学号顺序排列)
2011届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及导师
姓名
学位论文题目
导师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刘金阳
女人,被解放之后该何去何从?
林曼红
2
田昊
浅析《约翰福音》中的圣灵保惠师
苏喜乐
54
诸嫒
从礼仪之争中看基督徒与祭祖
赵红军
55
苏义瑞
关于高校大学生团契的合法健康发展的初步探讨
田童心
56
杨正风
浅读中国的罪感文化与基督信仰的传播
田童心
57
潘晓玦
原罪论
王艾明
58
黄慧
耶和华的救赎和惩罚——从《约珥书》看“耶和华的日子”
林培泉
59
方祺
继承与更新——浅谈西奈传统与锡安传统的交汇
林培泉
60
邓红杰
荣耀的自由——从《加拉太书》看基督徒的自由
刘美纯
21
冉会鸽
建立基督化家庭——基督徒的家庭责任
林曼红
22
李波
浅析福音书中耶稣所行的神迹
刘卫
23
李利莎
赞美与祝福偕行,谦逊与蒙福相系
孙美慈
24
高翔
十架之光
王艾明
25
罗秋菊
在认识上帝与认识自己中活出敬虔——从《基督教要义》第一至第六章谈起
延续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44期V ol.4, No.44, 201980延续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效果观察蔡莉(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500)【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人。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延续护理干预的手段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延续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可以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效果观察;延续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44.80.02慢性心力衰竭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选择2017年7月~2019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延续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3]。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7月~2019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人。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如下。
对照组45例,年龄分布在60~78周岁,平均年龄(66.54±6.32)岁;体重52~77k g,平均体重(62.85±5.25)kg;病程1~5年,平均病程(2.85±1.76)年;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
蜕变与抉择成长小说视野里的《狂人日记》

第53卷第6期㊀2020年11月㊀㊀㊀㊀㊀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Y a n b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㊀㊀㊀㊀㊀㊀V o l .53㊀N o .6㊀N o v .2020㊀Ѳ语言文学与艺术研究蜕变与抉择:成长小说视野里的«狂人日记»蔡㊀莉㊀莉[摘㊀要]跳出启蒙视野,运用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知识重新解读«狂人日记»,可以清晰梳理 狂人心理成长和人格发展的轨迹:其一, 狂人 自我意识刚刚苏醒时,成长的个体对异质性环境产生直觉的紧张惶恐,他开始运用理性观察分析现实历史,发现环境 吃人 ,便产生了 被吃 的恐惧;其二,为克服成长压力,重获安全感而挣扎,他拒绝 服从 环境,也体会了 说服 的无效,自我与环境始终无法同一,恐惧无法消除;其三,重获安全感的渴望促使 狂人 回到生命源头 母亲,希望在母爱中得到温暖安全,但最终失望而且更进一步看清了自我与环境的纠缠:成长于历史环境中的个体无法如哪吒那样剔骨还肉,也无法如天狗那样自噬心肝,成长陷入绝望的悖论;最后,狂人在绝境中仍然坚持探索着成长方向,最终选择 生根式 成长,通过孩子与世界建立起爱的关系,与环境 和解 ,重获自身心理安全感,寻找自我与民族成长的新道路. 狂人 的心理成长预示着现代中国人精神蜕变成长的艰难及其最后的道路抉择,并在后来的成长小说中得到反复的呈现与书写.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第一篇成长小说.[关键词]«狂人日记»;成长小说;心理;成长[文章编号]1009-3311(2020)06-0065-08㊀㊀[作者简介]蔡莉莉,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广州510300).作为现代文学的发端之作,«狂人日记»自发表以来就不断激发着人们的阐释热情,研究者们大多在思想启蒙的视野下阐发 狂人 形象的意义和价值.本文试图避开这一视角,在成长小说的背景下,运用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知识,重点关注 狂人 觉醒后的精神心理状况,探究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第一人的成长心理和精神道路,一方面为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发展寻找源头,另一方面也为«狂人日记»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一从现实主义的反封建战士㊁象征主义的觉醒的现代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到现代主义的 荒原意象 ,学者们对 狂人 形象及其思想意义的挖掘逐步深入.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推进,近两年来有敏锐的学者开始意识到过去«狂人日记»研究中的思维 偏差 :忽略了它的 文学 属性,而过于强调它 作为历史判断的权威文献 属性;努力佐证鲁迅说过的«狂人日记»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56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20年㊀第6期弊害 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而不是剖析这一表述的复杂与多层意蕴.①这一论断的确指出了过去«狂人日记»研究中存在的一种倾向.究其原因,首先在于鲁迅不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人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不仅感叹其卓越的文学想象力和表现力,更震惊于其对中国历史现实深邃独特的洞见力.其次,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思想运动的先驱,其文学创作从一开始就被论者从反封建思想的高度进行阐释.最后,这种 偏差 在某种程度上还来自于鲁迅自己阐释«狂人日记»的思路导引.②«狂人日记»的研究如何回到 文学 轨道,回到文本,回到对人的精神和存在的研究分析上来.一直以来,对于 狂人 的精神㊁心理及其与鲁迅个人生命体验的关系,在汪晖㊁旷新年㊁吴晓东㊁薛毅㊁钱理群㊁宋剑华等学者的论述中都有阐述,不过问题在于,这些阐述大部分仍然是在既定的启蒙视野范围内进行的,仍然是在 反封建 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的启蒙前提下展开的.汪晖㊁旷新年㊁宋剑华等人发现并论述了文本小序与正文的反讽矛盾关系,突破了 狂人 作为 反封建战士 形象的局限,深入探测到鲁迅内心怀疑和绝望的生命体验,③而这种怀疑和绝望主要是指向思想启蒙运动的.汪晖和吴晓东都借鉴了日本学者竹内好和伊藤虎丸的观点,谈到 狂人 的赎罪意识,④不过 狂人 的赎罪愿望也只能以其对自己背负的数千年死亡阴影的体认为前提.薛毅和钱理群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狂人 的恐惧和发现: 吃人 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潜伏在常人的意识之下,潜伏在民族心理的底层.⑤这一观点虽然极大地推进了对小说思想意蕴的认识理解,但也仍然是对 礼教吃人 这一主题的延续,因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形成只能是数千年封建思想和礼教浸染的结果.«狂人日记»研究要真正彻底突破思想化惯性,回到 文学 的轨道上来,必须转换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与启蒙视野的距离.新世纪以来,不乏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比如汤晨光从鲁迅最初的创作动机和文本内容出发重新解读«狂人日记»,认为鲁迅创作«狂人日记», 其原初的核心的动机是表现人吃人,是揭露存在于中国的食人蛮性,它通过对被吃的恐惧感传达出鲁迅对民族摆脱野蛮状态的热望以及对人的肌体和生命的强烈关注 .⑥靳新来在哲学㊁人类学视野下重新审视«狂人日记»的主题,得出类似观点: «狂人日记»的主题意蕴,除了人们惯常所理解的 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的文化批判,还有 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 的哲学和人类学反思,对于人应该怎样摆脱原始兽性的遗留,由野蛮走向现代化文明,发出了震颤人心的呼喊 .⑦这样的结论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廓清了长期以来«狂人日记»研究中的困惑,也更接近了鲁迅当时的生命体验.在这些学者探索精神的启发下,本文试图将«狂人日记»放在成长小说视野下重新进行解读,希望能跳出启蒙思维,挖掘其作为现代成长小说的原型意义.66 ①②③④⑤⑥⑦李怡:«作为文学的‹狂人日记› 纪念‹狂人日记›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7期,第62页.董炳月:«论鲁迅对‹狂人日记›的阐释 兼谈‹呐喊›的互文性»,«文学评论»2018年第5期,第43页.旷新年:«‹狂人日记›㊁‹药›及鲁迅小说的潜结构»,«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1期,第129-133页;宋剑华:«狂人的 病愈 与鲁迅的 绝望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与文本释义»,«学术月刊»2008年第10期,第99-105页.吴晓东:«竹内好与伊藤虎丸对鲁迅‹狂人日记›的解读»,«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2期,第9-15页.薛毅㊁钱理群:«‹狂人日记›细读»,«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11期,第13-21页.汤晨光:«是人吃人还是礼教吃人? 论鲁迅‹狂人日记›的主题»,«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109-111页.靳新来:« 人 与 兽 纠葛的世界 鲁迅‹狂人日记›新论»,«文学评论»2007年第6期,第143-147页.蔡莉莉㊀蜕变与抉择:成长小说视野里的«狂人日记»二成长小说作为一种小说类型在西方文学中最早由巴赫金作出界定.巴赫金在其«教育小说及其在现实主义历史中的意义»中区分比较了几种小说类型,在谈到教育小说时他指出: 大部分小说(以及小说的各种变体)只掌握定型的主人公形象.除了这一占统治地位的,数量众多的小说类型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鲜为人知的小说类型,它塑造的是成长中的人物形象.这里主人公的形象,不是静态的统一体,而是动态的统一体.主人公本身,他的性格,在这一小说的公式中成了变数,主人公本身的变化具有了情节意义;与此相关,小说的情节也从根本上得到了再认识,再构建,时间进入人的内部,进入人物形象本身,极大地改变了人物命运及生活中一切因素所具有的意义.这一小说类型从最普遍涵义上说,可称为人的成长小说 .①作为一种现代小说类型,成长小说是在现代性语境下出现的.1943年,冯至翻译«威廉 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时指出这类小说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外边的社会怎样阻碍了或助长了个人的发展 个人在这里边有时把握住自己生活的计划,运转自如,有时却完全变成被动的,失却独立.经过无数不能避免的奋斗㊁反抗㊁诱惑㊁服从㊁迷途 最后回顾过去的生命,有的是完成了,有的却只是无数破裂的断片 .②1979年,刘半九在翻译«绿衣亨利»时将成长小说译为教育小说.他认为: 教育小说 ,顾名思义,首先来源于作者的这样一个基本观念:人绝不是所谓 命运 的玩具,人是可以进行自我教育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来创造自己的生活,来充分发挥自然所赋予他的潜能. ③两位翻译家都意识到这类小说中人的 成长 并非个人向现有社会秩序和文化价值的归顺,而是个人自我的完成,个人潜能的实现.这种 成长 只可能出现在具有了个人主义价值立场的现代作家笔下.虽然巴赫金归纳了五类成长小说(教育小说):纯粹的循环型成长小说㊁与年龄保持着联系的循环型成长小说㊁传记型小说㊁训谕教育小说㊁现实主义的成长小说,它们都很难在中国语境中找到完美贴合的例子.但不可否认,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大量 主人公本身的变化具有了情节意义 ,主人公不断在环境之网中冲突㊁反抗㊁挣扎,寻求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自我完成的成长小说.近些年来关于中国现当代成长小说的研究逐渐从冷落寂寞走向初步繁荣,出现了一批以中国现当代成长小说为研究论题的博士㊁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大量的评论文章.不过,到目前为止,把«狂人日记»作为成长小说进行研究的成果还相当少.徐秀明在«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中分析了鲁迅的«故乡»«社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等小说,认为 他的小说或者写成长的生命体验,或者是生命体验的延长㊁预想㊁生发,具体成长的细节极少,大多通过某个时间段的前后对比凸现变化的巨大,重心放在表现成长过程中的心灵复杂矛盾的痛苦上,可以称之为 心理成长小说.这一判断揭示了鲁迅这类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成长特征.如果«在酒楼上»«孤独者»等小说可以被纳入成长小说范围,那么我们也可以尝试在成长小说的视野下解读«狂人日记».顾广梅在«中国现代76 ①②③巴赫金:«教育小说及其在现实主义历史中的意义»,«巴赫金全集»(第三卷),白春仁㊁晓河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30页.冯至:«‹威廉 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文译本序言»,«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358页.刘半九:«‹绿衣亨利›译本序»,凯勒:«绿衣亨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20年㊀第6期成长小说研究»中特别分析了«狂人日记»中的 狂人 形象,认为 狂人 没有经历完整的人格成长过程: 鲁迅的狂人,算得上新文学第一个新人,但他尚未进行完整的精神发育㊁人格成长的过程,他还没有走出传统的阴霾,还活在过去,只有以精神疾病的方式面对旧我,面对那些 吃人 的沉默的大多数.成长在五四新文学中还是一个奢侈的话题. 而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发现 狂人 虽然尚未进行完整的精神发育,但毕竟已经开始发育;虽然还没有完成人格成长的过程,但已经开始了自我人格的发展.他面对 旧我 和大多数精神疾病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现代人成长的标志和代价.三重新细读文本,可以清晰梳理出 狂人 心理成长和人格发展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的«狂人日记»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记录现代人心理成长历程的成长小说.(一)异质环境下的成长压力:紧张与恐惧小说第一章记录 狂人 在月光照耀下从30多年的发昏中清醒过来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所有人在人格成长开始阶段必然面对的压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我们所有的人对于情绪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有一种先天性的追求,这是一种对创造性生活㊁和谐和友爱的固有倾向.如果有机会,这种先天倾向就会兴旺起来,引导我们充分地利用潜能.但是,当社会力量与天然的成长倾向发生冲突的时候,结果就会产生非理性的和神经病的行为.①«狂人日记»里 狂人 的成长是月光照耀,即外在文化思想启蒙的结果,也是个人 先天性的追求 .他的 被迫害狂 症状正是这种自我成长与 社会力量 冲突的表现.当他在月光照耀下第一次因清醒的自我意识而感觉 分外爽快 时,马上就直觉到了自我与环境的紧张,于是才有了 须十分小心 , 我怕得有理 的 被迫害 的心理提防.虽然并非所有的冲突都会导致疯狂,但当外在环境力量过于强大,完全扼杀抑制个体成长时,成长要么会被阻止,要么会被扭曲,导致疯狂. 狂人 获得个人意识后的直觉感受,正显出了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压制.第二章承接第一章,具体展开对 狂人 周边社会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强调环境与个人成长的异质性.这一章以 今天全没月光 开头,暗示短暂的文化思想启蒙之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照旧.如果说第一章着重突出了 狂人 的直觉紧张,那么这一章则主要强调了社会对 狂人 的态度: 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而且特别提到小孩子们的态度也是如此. 一个不健康的或病态的社会,在其成员中制造敌视㊁猜疑和不信任,而且压抑个人自我的充分成长. ② 狂人 成长的背景正是这样一个不健康的㊁异质性的社会.其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其压抑自我的成长,还在于其从根本上取消了成长的可能性.如果不改变这种社会环境,这些敌视 狂人 的人们包括小孩子自身将永远没有成长的希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倾向,作为一种推动力量,比痛苦和斗争要强有力得多,而且也比随着痛苦而来的停止发展的驱力强烈得多.③无论环境的压力多么大,已经觉醒并且具备了自我意识的 狂人 不可能再回到过去30多年的 发昏 状态.第三章中 狂人 开始运用自己的批判理性对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进行分析,这标志着他开始迈出个人成长的第86 ①②③舒尔茨:«成长心理学»,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85页.舒尔茨:«成长心理学»,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85页.舒尔茨:«成长心理学»,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60页.蔡莉莉㊀蜕变与抉择:成长小说视野里的«狂人日记»一步.现代人也正是在理性思考中逐渐确认了人的独立价值和意义的.基于对社会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对历史的深入阅读, 狂人 在一番思考分析后发现了中国社会环境㊁历史文化的 吃人 性质,这一发现带给 狂人 被吃 的恐惧: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这一发现和认识显示了 狂人 作为独立㊁自由的人的价值和意义,标示着他的成长,但伴随这一成长过程的却是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缺失.弗洛姆将这种情况称为 自由和安全的相分离 ,他认为这种状况既在人类的历史中重复,也在每一个人的发展中重复.①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的自由获得了极大的扩展,但人类安全感也同时下降.弗洛姆似乎揭示了人类或个人发展的一种悖论:越自由,越孤独;越成长,越痛苦.无可回避,任何成长都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成长主体精神的痛苦.鲁迅之后,庐影在«海滨故人»中曾借几位五四时期青年女学生之口表达了这种痛苦:十年读书,得来只是烦恼与悲愁,究竟知识误我,我误知识? 云青道: 真是无聊!记得我小的时候,看见别人读书,十分羡慕,心想我若能有了知识,不知怎样的快乐,若果知道越有知识,越与世界不相容,我就不当读书自苦了. 宗莹道: 谁说不是呢?就拿我个人的生活说吧! 我有一个亲戚,时常讲些学校的生活,及各种常识给我听,不知不觉中把我引到烦恼的路上去,从此觉得自己的生活,样样不对不舒服,千方百计和父母要求进学校.进了学校,人生观完全变了.不容于亲戚,不容于父母,一天一天觉得自己孤独,什么悲愁,什么无聊,逐件发明了 岂不是知识误我吗?这些五四新青年接受了现代知识观念,却发现自己 越有知识,越与世界不相容 ,越与传统社会㊁文化㊁人伦秩序疏离,最终陷于孤独㊁悲愁㊁烦恼㊁伤感的精神状态.较之于庐影,鲁迅更为深刻.他不仅写出了个人成长过程中与世界不相容的孤独,更通过迫害狂患者的心理,揭示了 狂人 的生存恐惧:这种 不相容 将不仅仅导致成长者精神上的感伤㊁悲愁㊁烦恼㊁孤独,而且会从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彻底扼杀成长者.这一发现是 狂人 运用理性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是个人成长必然经历的精神黑洞.实际上,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被这一黑洞所捕获,被这一恐惧所震慑.他们要么停止成长,返回蒙昧,重新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要么陷于疯狂,永远挣扎在自我与固有的社会文化秩序之中,直至死亡.从第一章到第三章,鲁迅在现代语境下揭示了成长者个体意识苏醒后个人与环境之间逐渐明晰强化的紧张关系:彼此戒备,彼此害怕,彼此恐惧,彼此提防.不过,随着叙述的推展,我们看到了为消解这种紧张,重新获得心理安全感而做出的努力,以及这一过程中 狂人 的新发现和继续成长.(二)成长压力下的挣扎:拒绝 服从 与无效 说服从第四章到第七章,小说主要记录了大哥请医生为 我 治病以及在治疗过程中 我 的新发现.而大哥的出现,寓示着个体在心理人格成长的道路上首先要直接面对的就是自己的家庭环境.具体来说,这个家庭的统治者和权威,在«狂人日记»中就是长子如父的大哥.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批评家雅克 拉康认为,成长主人公的心理成长主要经历两个重要阶段:镜像阶段(t h e m i r r o r s t a g e)和后镜像阶段(p o s t m i r r o r s t a g).镜像阶段主要是对母亲镜像的辨识与想象性认同,后镜像阶段则是对父亲镜像的拆解和审视.对父亲镜像的拆解㊁审视和反抗,是成长主人公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狂人日记»中,大哥作为代替父亲的家庭统治权威成为被拆解和审视的对象.当大①舒尔茨:«成长心理学»,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87页.96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20年㊀第6期哥作为现有秩序的维护者限制 我 的行动,为 我 延医问药时, 我 感受到的并不是被关心和照顾的温暖,而是即将 被吃 的预感和警惕.在大哥表面关心照顾的姿态下隐藏的是其作为现存秩序维护者的明确意志:个体人格的成长是一种 病 ,必须医治,应该 痊愈 .因此,大哥的这一努力在狂人 身上毫无作用.已经有着清醒自我意识的 狂人 虽然也渴望重获安全感和归属感,但其自我实现㊁自我成长的驱动力量更为强大.他继续运用自己的批判理性分析与自己关系切近的大哥和为他治病的何医生,发现他们不仅也是 吃人的人 ,而且心理阴暗㊁懦弱: 又想吃人,又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接下手 .这发现一方面令 狂人 意外㊁伤心: 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 狂人 面对环境的勇气和心理上的优越感.正如拉康的理论所言,这一发现其实正是所有成长主人公的心理成长中必然经历的后镜像阶段,是其对权威的拆解行为. 狂人 的意外和伤心,表明其情感仍牵连着传统人伦血缘关系和亲情,这也正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情与理的矛盾与挣扎.个人成长的痛苦既来自外在社会给予的恐怖压力,也缘于自我内心情与理的纠葛.不过, 狂人 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看清了对方,增添了勇气和信心,跨入了下一个成长阶段 从第八章开始,他要采取行动 劝转吃人的人 了.弗洛姆提出的人在寻求安全感时的五种需要中,首先就是联系的需要.当成长的个人因个体意识苏醒,发现环境的异质性而感到孤独与恐惧时,必须重新找到与世界的联系或联合.对于心理健康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获得联系有几种方法,其中之一是通过服从另一个人㊁另一个团体或一种理想,而与世界重新联合起来.靠着服从,这个人就不再孤独了,而是从属于比自己更大的人或物.①这一成长轨迹被后来的现代革命成长小说所表现,革命成长主人公在挣脱家庭血缘关系的束缚,走向社会寻找自我实现的道路时,都纷纷皈依革命理想,在与民众集体的联合中重获心理安全感.而此时的 狂人 还不具备这样的历史条件,此时的民众,包括他的大哥,在他眼中都是完全异己化的存在,是他恐惧的对象,他无法通过服从与世界重新联系起来.与服从相对,一个人也可能试图通过获取高于别人之上的视野,通过说服别人服从自己而与世界联系起来.小说第八章到第十章中记录的正是 狂人 试图通过辩论㊁讲道理来说服 吃人者 ,使对方服从自己,变成不再吃人的人的过程.这也是他要将自己与世界重新联系起来并且获得心理安全感的努力.然而,这两种方法都意味着为了安全感而依赖他人,结果是既没有了自由,也没有了自我的完整.由于要服从或支配其他人,个人注定无法自由地发展自我.他的安全感,是由他们所服从的那些人,或他们所支配的那些人来决定的.②鲁迅对 狂人 寻求安全感的这一方法多少持有怀疑的态度,他径直将 狂人 的两次 劝转 行动处理为两个梦境,表明这种强迫说服的方法在现实中是很难行得通的.至此, 狂人 仍然不得不挣扎在自由与安全的焦虑之中,成长陷入困境.文中这样描写他此时的感受: 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 当他试图通过 劝转 对方达到与环境的同一和谐时,他感受到的是更切身的压迫感和紧张感,尽管他最终挣扎了出来,而且还偏要继续说, 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但这种言说只能是自言自语,无法建立与外部世界或他人的联系.如果 狂人 继续保持这种姿态,他将永远囿于自我的空间,处于一个空幻的世界,不仅无法发展自我,而且将继续挣扎在恐惧与孤独之中.于是在第十一章中,我们看到 狂人 在绝境中突然回过头来,不再面对外在环境,而是转向对自我生命的回溯,返回到自己生命07 ①②舒尔茨:«成长心理学»,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90页.舒尔茨:«成长心理学»,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91页.。
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认同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

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认同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蔡莉【摘要】本研究以农村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村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相关关系及职业认同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程度,目的在于帮助农村学校管理者有针对性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满足农村教师需要的管理政策以增强其职业认同感,降低离职率.文章首先在较早研究者编制的量表的基础上经过访谈、专家咨询、项目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等方法对教师职业认同量表进行了修正,得出一个包含八个维度的量表.再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并建立了以职业认同为自变量,离职倾向为因变量二者关系的标准回归方程.【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0)003【总页数】6页(P145-150)【关键词】农村教师;职业认同;离职倾向【作者】蔡莉【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四川绵阳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近年来,农村教师的流失,日益成为阻碍和困扰农村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2006年,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总课题组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学历构成、职业认同感等方面都存在严峻的现实问题;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当老师占18%,不希望的占63%;“30.8%的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想换职业。
”职业认同对教师来说尤其重要,其工作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是长远而不可逆转的。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从心底里认同、喜欢这个职业,自己才能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然而,超强的工作量、艰苦的工作环境、较低的福利待遇,使许多农村教师想方设法调入城镇,或通过考研、考公务员、弃教从商等渠道离开农村学校。
Mobley等研究者(1979)通过实证研究指出离职倾向是研究雇员离职的一个重要的预测变量。
本研究以农村教师为对象,职业认同为自变量,离职倾向为因变量探讨教师职业认同与其离职倾向关系及影响。
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刍议

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刍议蔡莉【期刊名称】《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2)004【摘要】The necessity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key subj ects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y is analyzed.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the key subj ects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wo ways:setting up key subj ects database and making good use of key subj ects navigation system.besides,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provide all kinds of personalized service for the key subj ects,such as providing SDI Service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processing,and various forms of information consulting services,transform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erving the local goverment,constructing high-quality information service personnel,and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subj ect librarian.%在分析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有其必要性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建设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建立重点学科数据库,一是利用好重点学科导航系统。
使用大学语文新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大学语文新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蔡莉
【期刊名称】《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年(卷),期】2003(019)001
【摘要】体育成人教育运动训练专业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指定的<大学语文>,该教材便于成教学员自学.但是,教材对文体的分类不当,把"社论"、"文艺评论"等文体归为"议论文",把"小说"、"新闻"等文体归为"记叙文",这种把不同层次的文体混为一谈的作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势必带来概念和理论上的混乱.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蔡莉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系,430079,武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01
【相关文献】
1.大学语文古文教学中运用因形求义应注意的问题 [J], 苑香红
2.新教材中物理课堂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J], 赵丽云
3.多媒体进入大学语文课堂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J], 张丽华
4.统编初中历史新教材使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J], 朱启胜;洪家喜
5.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用好新教材──谈谈当前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J], 唐洁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选题探索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选题探索
蔡莉莉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专业课程的一个有效补充与延伸,在实施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知识,在活动中长才干,在活动中求发展,倍受学生的欢迎。
那么,如何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选题呢?
【总页数】1页(P86)
【作者】蔡莉莉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索 [J], 王娜
2.解放高职语文课堂学习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分级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J], 侯博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从何而来 [J], 仇汉江
4.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质实践探索——以\"协调社区、家长助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为例 [J], 黄瑞夷
5.核心素养导向下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 [J], 马红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创新与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科技创新与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蔡莉;郑军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年(卷),期】2024()7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科技创新如何助力我国学校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科技创新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的应用进行论述,发现科技创新在学生层面拓展了参与方式,提升了体育能力,扩充了体育知识和增强了体育乐趣;在教师层面丰富了教学工具,扩展了教学资源,改变了教学方法;在学校层面改善了设施设备,提升了数据管理与分析水平,升级了教育管理。
综合分析表明,科技创新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支持和机遇,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能力,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整体水平提升。
为了更好地利用科技创新的优势,建议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设施建设,确保数据安全,推动学校体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总页数】3页(P192-194)
【作者】蔡莉;郑军
【作者单位】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国贸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
【相关文献】
1.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打造高质量发展加速器深圳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历史使命——两会期间专访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
2.系统把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评曾繁华、吴阳芬著《科技创新供给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政策研究》
3.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质量,助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评曾繁华、吴阳芬著《科技创新供给侧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政策研究》
4.[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推进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踔厉培育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
蔡莉老师2011届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论农村集体土地权利的流转
2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3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法律分析
4有限责任合伙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5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研究
6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探析
7农村土地承包制的法律属性
8浅议明星代言产品的法律规制
9股票评论人的法律责任研究
10有限合伙对风险投资的制度保障
11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问题
12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13公司设立瑕疵及其法律后果
14论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司社会责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