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动物分类表
正确的爬行知识点总结
正确的爬行知识点总结爬行动物的分类爬行动物主要分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其中爬行类包括蛇、蜥蜴、鳄鱼、龟鳖等,而两栖类包括青蛙、蟾蜍、蝾螈等。
爬行动物的分类是根据它们的基本生理特征以及行为习性来划分的。
在这两个类别中,又有着各种各样的亚种和种类,它们在外表、行为习性、食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爬行动物的生态特征爬行动物的生态特征非常丰富多样,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拥有各自独特的适应能力。
比如,在热带地区,很多爬行动物都能够适应高温、潮湿的环境,并且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繁衍。
而在温带地区,一些蛇类和蜥蜴类则更适应于较为干燥的环境。
另外,在水域中生活的爬行动物,比如鳄鱼和海龟,也拥有独特的生态特征,比如呼吸、捕食习性等方面都与陆地上的爬行动物有所不同。
爬行动物的生活习性爬行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关。
比如,在干旱的沙漠地区,蜥蜴类和蛇类会有着长期的节水和耐热的能力,它们通常会在食物和水源丰富的地方活动,同时也会选择适合自己隐藏和避暑的地方。
而在热带雨林中,爬行动物的生活习性则更多是与捕食、繁殖和社会结构相关,比如一些树栖爬行动物会选择高大的树木作为栖息地,同时也会依赖于树上的杂草或者其他植被来捕食。
爬行动物的繁殖和保护爬行动物的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卵生方式,比如鳄鱼和海龟,它们会将卵埋藏在沙土或者泥土中,然后通过自然孵化的方式来繁衍后代。
而有的爬行动物则是采取胎生方式,比如蛇类,它们会通过卵母体内孵化然后产出小蛇来繁殖后代。
另外,一些爬行动物也会采取其他特殊的繁殖方式,比如无性繁殖等。
在如今的环境中,爬行动物的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一些人类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退化,一些爬行动物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
因此,爬行动物的保护成为了人们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以保护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
爬行动物的生长和进化
爬行动物通过排尿和排汗等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废物和水分。
排泄物成分
爬行动物的排泄物中主要含有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以及多余的无 机盐和水分。
05 爬行动物行为习 性及繁殖策略
活动习性及栖息地选择
活动习性
爬行动物的活动习性因其种类而异, 包括日行性、夜行性和晨昏活动等。 这些习性有助于它们适应不同的环境 条件和避免捕食者。
特点与重要性
特点
爬行动物具有适应陆栖生活的特征,如角质鳞片或甲覆盖体表、四肢从体侧横出、用肺呼吸等。此外,它们还具 有独特的生殖方式,如卵生或卵胎生。
重要性
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既是捕食者也是被捕食者,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和能量流动。同时, 爬行动物还对控制害虫和鼠类等有害生物的数量起到一定作用。此外,许多爬行动物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如龟、蛇、蜥蜴等常被作为宠物饲养或用于药材、皮革等生产。
02 爬行动物生长过 程
胚胎发育阶段
受精卵形成
雌雄爬行动物通过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 精卵。
卵裂与囊胚形成
受精卵经过多次卵裂,形成囊胚,此时细胞开始 分化。
器官发生
在原肠胚的基础上,各器官逐渐发育形成,如消 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幼体生长阶段
孵化出壳
幼体在卵内发育完成后,通过 孵化破壳而出。
栖息地选择
爬行动物根据自身的生态需求和适应 性选择不同的栖息地,如沙漠、草原 、森林和湿地等。它们在这些栖息地 中寻找食物、水源和避难所。
繁殖方式及繁殖周期
繁殖方式
爬行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和卵胎 生。卵生爬行动物将受精卵产在外部 环境中孵化,而卵胎生爬行动物则在 体内孵化卵,直接产出幼体。
繁殖周期
一份动物分类及新旧物种对照表
一份动物分类及新旧物种对照表
类别一:哺乳动物(Mammalia)
- 旧物种:猩猩(Pan troglodytes)
- 新物种:人类(Homo sapiens)
类别二:鸟类(Aves)
- 旧物种:恐龙(Dinosauria)
- 新物种:鹦鹉(Psittacidae)
类别三:爬行动物(Reptilia)
- 旧物种:巨蜥(Megalania)
- 新物种:慈鲷(Steatocranus casuarius)
类别四:两栖动物(Amphibia)
- 旧物种:恐龙蛙(Beelzebufo)
- 新物种:树蛙(Hyla)
类别五:鱼类(Pisces)
- 旧物种:古代鲨鱼(Selachimorpha)
- 新物种:锯鲨(Pristiophoriformes)
类别六: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a)
- 旧物种:三叶虫(Trilobita)
- 新物种:蛞蝓(Gastropoda)
请注意,以上仅是对部分物种的分类进行了对照,而不包括所有动物类别和所有新旧物种。
对于动物分类和物种的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的动物学文献和研究资料。
该对照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界的多样性和物种演化的过程。
请注意,该对照表中提供的信息可能受到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影响,因此在引用内容时,请确认信息的准确性。
Hope the above information helps. For further details, you can refer to relevant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materials.。
《爬行动物资源》课件
爬行动物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01
02
03
04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 大对非法捕捉、贸易和破坏栖
息地等行为的惩处力度。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和完善爬行动物自然保护 区,保护其栖息地,促进种群
恢复和发展。
提高公众认知度
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 式,提高公众对爬行动物保护
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经济发展。
案例三:蛇类的药用价值与开发
药用价值
蛇类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等药用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
开发前景
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蛇类药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具有较大 的开发前景。
注意事项
蛇类的药用价值需要经过科学的药理研究和临床试验进行验证,同时 需要注意保护野生蛇类资源,避免过度捕杀和滥用。
两栖动物的分布广泛,从热带到温带都有其踪迹,主要栖息在淡水、沼泽和湿地中 。
两栖动物具有独特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如变态、繁殖等。
爬行动物资源利用
03
爬行动物的药用价值
药用种类
如穿山甲、蛇类等,具有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滋阴补肾等功效 ,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和保健品
。
临床应用
在中医临床中,爬行动物药材常用 于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偏瘫、癌症 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爬行动物资源》ppt 课件
目录
• 爬行动物概述 • 爬行动物资源种类 • 爬行动物资源利用 • 爬行动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案例分析
爬行动物概述
01
爬行动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爬行动物是一类四肢短小、尾巴 长、身体覆盖鳞片的冷血脊椎动 物。
分类
爬行动物分为四大类,包括龟鳖 目、蜥蜴目、蛇目和鳄目。
普通动物学:爬行纲的分类
伞蜥 飞蜥
丽纹攀蜥 裸耳攀蜥
雄 蜥草 绿 攀
雌
巴塘攀蜥
3、石龙子科
蜥蜴中的最大一科,有85属1200-1300种,包括蜥蜴 中约1/3的种类,四肢健全或退化。中、小体型,被光滑 圆形鳞,下有骨质板。头顶具对称大型盾片。尾长,无股 腺或鼠鼷腺。侧生齿。卵生或卵胎生。如中国石龙子,黄 纹石龙子等
美洲的乳蛇
乌梢蛇Biblioteka 虎斑游蛇黑眉锦蛇紫灰锦蛇
王锦蛇
赤链蛇
翠 青 蛇
4、眼镜蛇科
眼镜蛇科有70多属310多种,是前沟牙的毒蛇。广泛 分布于世界各个温暖地区,在陆地和海洋均有分布,其中在 澳洲是主要蛇类。上颌前部具粗短而直立的一对前沟牙,剧 毒。尾圆形。卵胎生。食小型鼠类。如眼镜蛇、丽纹蛇和银 环蛇等。
中国石龙子
黄纹石龙子
4、蜥蜴科
蜥蜴科有27属230-277种,是旧大陆的陆栖蜥蜴类, 蜥蜴科成员主要为卵生,也有少数为卵胎生
身体中小型,四肢发达,具五指(趾),尾长而尖, 易于折断。鳞下无骨板。头顶大多具大型对称盾片, 腹部鳞片较大呈方形,和侧鳞区别明显。鼓膜外露或 下陷。有股腺或鼠鼷腺。如麻蜥,草蜥等
分为:盲蛇科、异盾盲蛇科、细盲蛇科、蟒蛇科、林 蚺科、岛蚺科、筒蛇科、美洲闪鳞蛇科、倭管蛇科、管蛇 科、针尾蛇科、闪鳞蛇科、瘰鳞蛇科、游蛇科、眼镜蛇科、 蝰蛇科等16科。
1、盲蛇科
形似蚯蚓,体长短于0.5m。被光滑圆形鳞片。头小,方 骨不能活动,左右下颌骨愈合。颈不显,眼退化隐于鳞下。 横列的上颌有齿,下颌无齿。有残存腰带。穴居。食昆虫。 卵生。无毒牙。
颈、尾、四肢均可缩入甲中。四肢扁平,指趾间具蹼。 草食性或杂食性。如乌龟、陆龟等
黄 缘 闭 壳 龟
两栖爬行动物分类
如壁虎
2020/3/9
14
二、重要目特征
1、两栖纲
蚓螈目(Caeciliformes,无足目Apoda)
形似蚯蚓,穴居生活,眼、耳、四肢退化, 皮肤裸露、富含粘液腺,体表有皮肤褶皱 形成的环状皱纹。共约150种。
2020/3/9
15
蝾螈目(有尾目)
2020/3/9
31
2020/3/9
各种蟒蛇
32
2020/3/9
蝮蛇
33
2020/3/9
虎斑游蛇
34
2020/3/9
黄脊游蛇
35
2020/3/9
赤练蛇
36
2020/3/9
白条锦蛇
37
2020/3/9
黑眉锦蛇
38
玉斑锦蛇
2020/3/9
39
2020/3/9
棕黑锦蛇
40
鳄目
结构最高等。2个心室;次生腭发达, 槽生齿;现存25种。
2020/3/9
41
形似蜥蜴,四肢细弱,终生有发达的尾, 多营水栖生活。共约300种。
2020/3/9
16
蛙形目(无尾目)
体形短宽,后肢发达、适于跳跃和 游泳,成体无尾。共约2600余种。
2020/3/9
17
2020/3/9
18
2020/3/9
19
2020/3/9
20
2020/3/9
21
2020/3/9
22
2020/3/9
23
2020/3/9
24
2、爬行纲
喙头目
最古老的现存爬行动 物,体形似蜥。头部
爬行
三、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
2、演化
头盖坚固,无颞孔。颈不显著;四肢通常 粗短。化石发现于欧洲、北美洲、非洲南 部的二叠纪和三叠纪地层中,我国山西也
有发现。
三、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
历史上的爬行类
鸭嘴龙
甲龙
角龙
三、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
3、爬行动物的衰败
( 1 )狭食说 ( 2 )竞争说 ( 3 )日星说 ( 4 )日季说 ( 5 )伴星说 ( 6 )撞击说
出现专门的输尿导管——后肾导管 演化而来
后肾为羊膜动物的排泄器官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8、 排泄系统
盐腺:执行肾外盐排泄功能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0、 神经系统
1)大脑明显 分为两半球, 纹状体加厚, 大脑表层出现 神经细胞集中 的新脑皮(神 经细胞层)。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2)延脑发达,在脑和脊髓之间形成弧度弯曲, 称为颈弯曲,是高等脊椎动物的特征性标志
笫十六节 爬行纲
进化地位
由石炭纪末期的古代两栖类进化而来, 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 膜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变温脊椎 动物。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羊膜卵的出现 1)结构特点:
卵外有卵壳和卵膜(壳膜) 卵内有大的卵黄囊 胚胎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 尿囊膜3种胚膜
◆石灰质或纤维质的卵膜(内壳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4、 骨骼
1)骨化程度较高,趾端具爪,适于爬行。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2)脊椎骨分化为陆生脊椎动物典型的五部分:颈椎、 胸椎、腰椎、荐椎、尾椎。躯椎分化为胸椎和腰椎
颈椎数目增多,第1、2节颈椎特化为寰椎和枢椎,与枕髁形成 可动联接
椎体:低等种类双凹型,高等种类前凹或后凹 荐椎增至2枚
爬行动物有哪些
爬行动物有哪些第一类是有鳄目的鳄鱼类爬行类动物。
它包括的有扬子鳄,暹罗鳄,湾鳄,尼罗鳄等。
人们常见的蛇、龟、蜥蜴、鳄鱼等均属爬行动物。
第二种类就是龟类,它也被科学家们划分为乌龟、甲鱼、王八海龟、甲鱼等接近300种类水陆两栖爬行类动物。
第三类就是麟目,它包括的有现存最早的爬行类动物喙头蜥,还有各种有麟目的蛇类蜥蜴。
蜥蜴中又包括了变色龙和壁虎等动物接近7900个种类。
爬行动物详细介绍:人们常见的蛇、蜥蜴、龟、鳖、鳄鱼等,均属爬行动物。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卵生,有羊膜卵,变温,皮肤干燥,被有鳞片或甲板,骨骼也具有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指趾有爪,有利于陆地爬行和攀援。
在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爬行动物曾繁盛一时,是地球上的主宰,人们称之为恐龙时代。
大约在6500万年前,恐龙从地球上灭绝了,现生的爬行动物只是一小部分残余,尽管如此,生活在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仍然是丰富多彩的。
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爬行动物在世界上共有5700种。
主要分为四大类:龟鳖目、喙头目、有鳞目(蜥蜴亚目、蛇亚目)、鳄目。
龟鳖类是现存于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中最古老的一类。
它几乎与恐龙是同时代的爬行动物,它的进化极其缓慢,是陆栖、水栖以及海洋生活的爬行类。
在陆地生活的龟类,四肢粗壮,爪钝而强。
海龟则四肢特化为浆状,适于游泳,它们都具有硬的龟壳来保护内脏。
喙头目,是原始的陆栖种类。
体外被覆细鳞,嘴长似鸟喙,因而称喙头蜥。
本目仅存一种,产于新西兰。
有鳞目是一群陆栖、水栖、树栖和穴居生活的类群,是爬行类中数量、种类最多的一群动物。
其分布遍及全球。
蜥蜴亚目为中、小型爬行动物,在这一类群中,最大的是巨蜥,长可达4米,重25千克,最小的是壁虎仅有3-4毫米,10余克重,但它们也在自然界中占有着重要一席。
蛇亚目,小到0.1毫米,大到11米,穴居及攀缘,它的特点是:眼高度近视,舌头却是十分敏感的化学探测器,能够探测周围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
它们的种类繁多,有毒蛇和无毒蛇之分,有水栖的蛇和陆栖、树栖的蛇,也有陆、树、水、三栖的蛇。
动物分类表 默写版
动物分类表默写版1. 哺乳动物 (Mammals): 体温恒定、哺乳母乳喂养的动物哺乳动物 (Mammals): 体温恒定、哺乳母乳喂养的动物- 人类 (Homo sapiens)- 猫科动物 (Felidae)- 犬科动物 (Canidae)- 鼠科动物 (Muridae)- 象科动物 (Elephantidae)- ...2. 鸟类 (Birds): 有羽毛、有翅膀的脊椎动物鸟类 (Birds): 有羽毛、有翅膀的脊椎动物- 鹰科动物 (Accipitridae)- 鸽科动物 (Columbidae)- 雀科动物 (Passeridae)- 鸭科动物 (Anatidae)- 孔雀科动物 (Phasianidae)- ...3. 爬行动物 (Reptiles): 有鳞、爬行的冷血动物爬行动物(Reptiles): 有鳞、爬行的冷血动物- 鳄鱼科动物 (Crocodylidae)- 蜥蜴科动物 (Lacertidae)- 蛇科动物 (Serpentes)- 龟鳖科动物 (Testudinidae)- 蜥科动物 (Scincidae)- ...4. 两栖动物 (Amphibians): 雌雄异体、有着双生活性的动物两栖动物 (Amphibians): 雌雄异体、有着双生活习性的动物- 蛙科动物 (Ranidae)- 蝾螈科动物 (Salamandridae)- 塘头蛙科动物 (Bufonidae)- 树蛙科动物 (Hylidae)- 红腹蛙科动物 (Bombinatoridae)- ...5. 鱼类 (Fish): 寒暖两性、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的水生脊椎动物鱼类 (Fish): 寒暖两性、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的水生脊椎动物- 鲨鱼科动物 (Selachimorpha)- 鳗鲡科动物 (Anguilliformes)- 金鱼科动物 (Cyprinidae)- 扁鲨科动物 (Rajidae)- 鲟科动物 (Acipenseridae)- ...6. 无脊椎动物 (Invertebrates): 没有脊椎骨的动物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s): 没有脊椎骨的动物- 昆虫 (Insects)- 蝴蝶科动物 (Papilionidae)- 蚊科动物 (Culicidae)- 蚂蚁科动物 (Formicidae)- 蜜蜂科动物 (Apidae)- 跳蚤科动物 (Pulicidae)- ...- 软体动物 (Mollusks)- 蛞蝓科动物 (Arionidae)- 蜗牛科动物 (Helicidae)- 乌贼科动物 (Ommastrephidae)- 蚶科动物 (Veneridae)- 枪乌贼科动物 (Sepiidae)- ...- 刺胞动物 (Cnidarians)- 水母科动物 (Cnidaria)- 珊瑚科动物 (Scleractinia)- 海葵科动物 (Actiniaria)- 水螅科动物 (Hydrozoa)- 石珊瑚科动物 (Rugosa)- ...- ...以上是动物的一些基本分类,详细内容请参考动物学相关的教材或专业文献。
动物生物学18 爬行纲
脱落; ❖ 发达的色素细胞:爬行动物真皮薄,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
构成,在真皮的上层,有发达的色素细胞,形成鲜艳的体色。
四、现生爬行动物的分类
全世界现生爬行动物约有6300多种,分为4个目。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 龟鳖目(Chelonia) 有鳞目(Squamata)
蜥蜴亚目(Lacertilia或Sauria) 蛇亚目(Ophidia或Sauria) 鳄目(Crocodilia)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
和腭骨本身等突起构成的水平隔。硬腭出现将口腔 和鼻腔分开,内鼻孔位置后移,呼吸和食物在咽头 处交叉。
(2)脊柱、胸骨和肋骨
脊柱: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 第1、2枚颈椎分别为寰椎和枢椎,寰椎与头骨的枕 髁相关节,又与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使头 部有了更大的活动性,是陆栖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 胸骨:1块,开始出现肋骨,形成胸廓,
囊状交接器。 多为卵生,少数有卵胎生。
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神经系统 神经中枢向大脑转移,具新脑皮(神经细胞开
始聚集成层,灰质),原脑皮的功能是嗅觉中枢, 而新脑皮则为高级的神经活动中枢。但爬行类的新 脑皮尚处于萌芽状态;底墙(纹状体)加厚。
开始具有12对脑神经; 中、小脑较两栖发达,中脑视叶仍为高级中枢。
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
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
鳄蜥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 体长15—30厘米,尾长23厘米左右,体 重50—100克,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 部、躯干部、四肢、尾5个部分。头部 较高,头部和体形与蜥蜴相似,颈部以 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有棱 嵴状的鳞片,又有许多黑色的宽横纹, 则又很象扬子鳄,所以被称为鳄蜥。
18-爬行动物刘
D上颞孔类:仅上方有一颞孔,如已经灭绝的鱼龙 类。
鳄类和楔齿蜥保留典型的双颞孔类的颅骨;蜥蜴类 方轭骨的萎缩退化,只具单个颞孔;蛇类进一步失 去眶后骨和颧骨, 眼和上下颞孔 合为一大孔, 使方骨露出而 具有更大的活 动性别,有利 于张大口吞食 较大的猎物。
11. 生殖
11.1 受精在母体内进行 爬行类雌性生殖系统和两栖类没有本质区别,
受精在母体内进行。
11.2 卵生(羊膜卵)或卵胎生 11.3 除楔齿蜥外,雄性均具可伸出的交配器
二、现生爬行动物的分类
现存爬行类约6,500多种,分为喙头蜥目、龟 鳖目、蜥蜴目、蛇目和鳄目。
1. 喙头蜥目
现存爬行类中最古老的类群,仅留1属1种,即 喙头蜥(楔齿蜥)。
静脉的基本模式和两栖类相似,但肺静脉和后 大静脉有较大的发展,肾门静脉趋于退化。
8. 排泄系统-后肾型,羊膜动物共有
① 后肾完全失去体腔联系,以血管收集废物, 肾单位的数目已比中肾大为增加;
② 通过单独的输尿管将尿输到泄殖腔排出; ③ 除了鳄类和蛇类外(无膀胱),膀胱由胚胎时期
的尿囊基部扩大形成,称为尿囊膀胱 allantioc bladder。
⑦ 出现胸廓 胸廓是羊膜动物所特有的。胸椎借其肋骨和
胸骨连接形成胸廓。胸廓具有保护内脏、参与呼 吸作用、为前肢提供强有力的附着以及缓冲快速 运动时对脑、心和肺等重要器官的振动。
⑧ 具锁间骨(上胸骨):肩带的两锁骨间有一呈 十字形的锁间骨,龟鳖类的锁间骨转化为腹甲内 的内板 。
⑨ 具典型五趾(指)型四肢,趾(指)端具爪, 适于爬行;四肢骨与中轴骨呈横向直角关系,不 能将身体抬离地面,运动时以爬行为主要方式。 蛇蜥类四肢退化或消失。
爬行动物_精品文档
图18-40 赤链蛇、黑眉锦蛇
4、眼镜蛇科: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
图18-41 眼镜蛇和银环蛇
5、海蛇科:长吻海蛇 6、蝰科:蝮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铁头
图18-42 竹叶青、蝮蛇和尖吻蝮
毒蛇的危害及蛇伤防治
(一)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二)蛇伤及其防治
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二)分类: 现存250多种,13科; 我国产37种,5科
1、平胸龟科: 我国仅1属1种—平胸龟
图 18 27 平 胸 龟
2、龟科
代表:乌龟、四爪陆龟、 黄喉水龟
图18-27 乌龟
3、海龟科
代表:海龟、玳瑁
图18-29 海龟和玳瑁
4、棱皮龟科:我国仅1属1种
图18-30 棱皮龟
5、鳖科
图18-31 鳖
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四肢:
间锁骨
坐骨联合 髋臼
图18-7 蜥蜴的肩带和胸骨
图18-8 蜥蜴的腰带
图18-9 爬行动物的四肢姿态与其活动方式的关系
A原始爬行类和蜥蜴;B鳄类和兽齿类;C恐龙及沙蜥
(三)肌肉系统
1、出现了肋间肌(intercostal muscle) 2、出现了皮肤肌(skin muscle)
意义:适于在陆地上繁殖.
三、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一)皮肤: 特征:表皮角质化程度高(保水);真皮加厚,
皮肤腺不发达;有丰富的色素细胞(干燥)。 表皮衍生物:角质鳞,龟甲的角质盾 真皮衍生物:骨板和腹膜肋
1、特点:皮肤角质化程度深,外被角质鳞,皮肤干 燥,缺少腺体,有利于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5、蛇蜥科:脆蛇蜥 6、鳄蜥科:鳄蜥
7、巨蜥科:圆鼻巨蜥
野生动物学课件爬行纲之二
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
爬行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 、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负责食物 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消化过程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和胃的消化后进 入小肠,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吸 收营养物质后进入大肠进行水分的吸 收和形成粪便。
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
爬行动物的呼吸系统包括肺和气囊等器官,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呼吸方式
爬行动物通过肺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气囊则起到辅助呼吸的 作用,增加氧气交换的效率。
循环系统
循环器官
爬行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等器官,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 部位。
血液循环
血液通过心脏的泵送作用在血管中循环流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 位,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鳄类
包括各种鳄鱼,如湾鳄、尼罗 鳄等。
02
爬行动物的身体结构
骨骼系统
骨骼系统构成
头骨
爬行动物的骨骼系统由头骨、脊柱、肋骨 和骨盆等部分组成,为身体提供支撑和保 护。
头骨是爬行动物头部的主要骨骼结构,包 括眼骨、下颌骨和听小骨等,具有保护大 脑和感觉器官的功能。
脊柱
肋骨与骨盆
脊柱是爬行动物身体的支柱,由多个椎骨 组成,具有灵活性和支撑作用。
野生动物学课件爬行纲之二
目录
• 爬行纲概述 • 爬行动物的身体结构 • 爬行动物的行为习性 • 爬行动物的地理分布与生态适应
性 •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01
爬行纲概述
爬行纲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爬行纲是脊椎动物门下的一个纲 ,包括蛇、蜥蜴、龟、鳄等动物 。
爬行动物分类表
爬行纲Reptilia 无孔亚纲Anapsida1.杯龙目Catylosauria2.中龙目Mesosauria3.龟鳖目Chelonia双孔亚纲Diapsida1.鳞龙下纲Lepidosauria1.始鳄目Eosuchia2.喙头目Rhynchocephalia3.有鳞目Squamata2.初龙下纲Archosauria1.劳氏鳄目Thecodontia2.鳄目Crocodilia3.翼龙目Pterosauria4.蜥臀目Saurischia1.兽脚亚目Sauropoda2.蜥脚亚目Theropoda5.鸟臀目Ornithischia单孔亚纲Synapsid1.盘龙目Pelycosauria1.卡色龙亚目Caseasauria2.真盘龙亚目Eupelycosauria2.兽孔目Therapsida1.始巨鳄亚目Biarmosuchia2.恐头兽亚目Dinocephalia3.缺齿亚目Anomodontia4.丽齿兽亚目Gorgonopsia5.兽头亚目Therocephalia6.犬齿兽亚目Cynodontia调孔亚纲Euryapsida1.联龙下纲Synaptosauia1.鳍龙目Sauropterygia1.皮氏吐龙亚目pistosauroidea2.上龙亚目pliosauroidea3.蛇颈龙亚目plesiosauroidea楯齿龙目Placodontia2.鱼龙下纲Thyopterygia1.鱼龙目Ichthyosauria龟鳖目Chelonia1.曲颈龟亚目Cryptodira1.鳄龟科Chelydridae2.海龟科Cheloniidae3.棱皮龟科Dermochelyidae4.泽龟科Emydidae1.泽龟亚科Emydinae2.鸡龟亚科Deirochelyinae5.地龟科Geoemydidae1.潮龟亚科Batagurinae2.地龟亚科Geoemydinae6.平胸龟科Platysternidae7.陆龟科Testudinidae8.鳖超科Trionychoidae9.猪鼻龟科Carettochelyidae10.泥龟科Dermatemydidae11.动胸龟科Kinosternidae1.动胸龟亚科Kinosterninae2.麝香龟亚科Staurotypinae12.鳖科Trionychidae1.盘鳖亚科Cyclanorbinae2.鳖亚科Trionychinae2.侧颈龟亚目Pleurodira1.蛇颈龟科Chelidae2.侧颈龟科Pelomedusidae3.美非侧颈龟科Podocnemididae喙头目Sphenodontia1.楔齿蜥科Sphenodontidae有鳞目Squamata1.蜥蜴亚目Lacertilia1.鬣蜥下目Iguania1.鬣蜥科Agamidae1.鬣蜥亚科Agaminae2.须鬣蜥亚科Amphibolurinae3.飞蜥亚科Draconinae4.帆蜥亚科Hydrosaurinae5.蜡皮蜥亚科Leiolepidinae6.刺尾蜥亚科Uromasticinae2.避役科Chamaeleonidae1.避役亚科Chamaeleoninae2.变色龙亚科Brookesiinae3.海帆蜥科Corytophanidae4.领豹蜥科Crotaphytidae5.栉尾蜥科Hoplocercidae6.美洲鬣蜥科Iguanidae7.卷尾蜥科Leiocephalidae8.平鳞蜥科Leiosauridae9.平咽蜥科Liolaemidae10盾尾蜥科Opluridae11.角蜥科Phrynosomatidae12.安乐蜥科Polychrotidae13.嵴尾蜥科Tropiduridae2.壁虎下目Gekkota1.双足蜥科Dibamidae2.壁虎科Gekkonidae1.猫壁虎亚科Aeluroscalabotinae2.拟蜥蜴亚科Eublepharinae3.壁虎亚科Gekkoninae4.沙虎亚科Teratoscincinae5.澳洲蜥虎亚科Diplodactylinae3.鳞脚蜥科Pygopodidae1.鳞脚蜥亚科Pygopodinae2.澳蛇蜥亚科Lialisinae3.石龙子下目Scincomorpha1.环尾蜥科Cordylidae1.蛇形环尾蜥亚科Chamaesaurinae2.环尾蜥亚科Cordylinae2.板蜥科Gerrhosauridae1.板蜥亚科Gerrhosaurinae2.盾蜥亚科Zonosaurinae3.裸眼蜥科Gymnophthalmidae4.正蜥科Lacertidae1.瓜罗蜥亚科Gallotiinae2.正蜥亚科Lacertinae3.石龙子科Scincidae4.箭蜥亚科Acontinae5.蝘蜓亚科Lygosominae6.石龙子亚科Scincinae5.美洲蜥蜴科Teiidae6.夜蜥蜴科Xantusiidae1.古巴夜蜥亚科Cricosaurinae2.夜蜥蜴亚科Xantusiinae 4.蛇蜥下目Diploglossa1.蛇蜥科Anguidae1.蛇蜥亚科Anguinae2.肢蛇蜥亚科Diploglossinae3.侧褶蜥亚科Gerrhonotinae2.蠕蜥科Anniellidae3.异蜥科Xenosauridae4.鳄蜥亚科Shinisaurinae5.异蜥亚科Xenosaurinae 5.巨蜥下目Platynota1.毒蜥科Helodermatidae2.拟毒蜥科Lanthanotidae3.巨蜥科Varanidae2.蛇亚目Serpentes1.真蛇下目Alethinophidia1.原蛇总科Henophidia1筒蛇科Aniliidae2.倭管蛇科Anomochilidae3.蚺科Boidae4.蚺亚科Boinae5.沙蟒亚科Erycinae6.岛蚺科Bolyeridae7.管蛇科Cylindrophiidae8.美洲闪鳞蛇科Loxocemidae9.林蚺科Tropidophiidae10.盾尾蛇科Uropeltidae11.闪鳞蛇科Xenopeltidae2.新蛇总科Xenophidia1.瘰鳞蛇科Acrochordidae2.穴蝰科Atractaspididae3.游蛇科Colubridae1.铁线蛇亚科Calamariinae2.黄颔蛇亚科Colubrinae3.食蜗蛇亚科Dipsadinae4.水游蛇亚科Homalopsinae5.游蛇亚科Natricinae6.钝头蛇亚科Pareatinae7.花条蛇亚科Psammophiinae8.斜鳞蛇亚科Pseudoxenodontinae9.闪鳞蛇亚科Xenodermatinae10.异齿蛇亚科Xenodontinae5.眼镜蛇科Elapidae6.海蛇科Hydrophiidae7.蝰蛇科Viperidae1.白头蝰亚科Azemiopinae2.夜蝰亚科Causinae3.蝮蛇亚科Crotalinae4.蝰蛇亚科Viperinae2.盲蛇下目Scolecophidia1.异盾盲蛇科Anomalepidae2.细盲蛇科Leptotyphlopidae3.盲蛇科Typhlopidae3.蚓蜥亚目Amphisbaenia1.蚓蜥科Amphisbaenidae2.双足蚓蜥科Bipedidae3.佛罗里达蚓蜥科Rhineuridae4.短头蚓蜥科Trogonophidae鳄目Crocodilia1.短吻鳄科Alligatoridae1.短吻鳄亚科Alligatorinae2.凯门鳄亚科Caimaninae2.鳄科Crocodilidae3.长吻鳄科Gavialidae。
蜥蜴科目分类列表
蜥蜴科目分类列表(图片)一、喙头目Rhynchocephalia:原始的鳞龙类,绝大多数生存于中生代,仅有楔齿蜥残存到现代,是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
楔齿蜥科Sphenodontidae: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仅2种,分布于新西兰及附近岛屿。
二、蜥蜴目Lecertifromes(Sauria):现代爬行动物种最大的一类,多达4000余种,分布遍及世界各地。
(一)鬣蜥亚目Iguania:典型的成员背上有鬣鳞,略似楔齿蜥,均四肢完整,不少种类可以变换身体的颜色,并包括一些相貌最独特的蜥蜴,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树栖、陆栖或水栖。
1.美洲鬣蜥科Iguanidae:主要分布于新大陆的鬣蜥,种类繁多,最近常被分成多达8个不同的科。
2.鬣蜥科Agamidae:旧大陆的鬣蜥,在亚洲和大洋洲最丰富,非洲和欧洲较少,而马达加斯加岛没有分布。
3.避役科Chamaeleonidae:即变色龙,最独特的蜥蜴,主要分布于非洲特别是马达加斯加岛,少数分布于亚洲和欧洲南部。
(二)壁虎亚目Gekkota:包括四肢健全的壁虎和四肢退化的鳞脚蜥等,通常眼睛比较大,眼睑不能活动。
1.壁虎科Gekkonidae:蜥蜴中的第二大科,遍及世界各地,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爬行动物,也有人将其拆成几个不同的科。
2.鳞脚蜥科Pygopodidae:分布限于大洋洲,体型似蛇,无前肢,后肢退化成鳞片状。
3.夜蜥蜴科Xantusiidae:分类地位不定的蜥蜴,略似壁虎,但也有人将其置于石龙子亚目,分布于美洲。
4.双足蜥科Dibamidae:所知甚少的分类地位不定的蜥蜴,有人将其置于石龙子亚目或自成一独立的亚目,仅雄性有短的后肢,眼退化,多穴居,分布于东南亚。
(三)石龙子亚目Scincomorpha:蜥蜴中的最大一类,多有典型的蜥蜴体型,但也有些四肢退化。
1.非洲蜥蜴科Cordylidae:分布于非洲大陆及马达加斯加岛的小科,有些种类有硬的鳞甲,有人将其分成环尾蜥科和板蜥科两个不同的科。
动物生物学:20 爬行纲分类
体型龟鳖型 背、腹具坚硬的甲板,甲板外披有角质板或软 皮 椎骨连同肋骨一起与背甲相互愈合,无胸骨 雄性单个交配器; 泄殖腔孔纵裂; 主要有:龟科、鳖科、海龟科、棱皮龟科等
龟科:
二、分类
乌龟
鳖科:
二、分类
中华鳖
背腹甲骨质,无缘板和角质盾片, 覆有柔软的革质皮肤;背甲边缘为 厚实的结缔组织,俗称裙边。
24
蜥亚目:
二、分类
大壁虎
科摩多巨蜥全长可达4米, 是现今最大的蜥蜴
巨蜥
鳄蜥
蜥亚目:
二、分类
鬃zōng狮蜥
美洲鬣liè蜥
蜥亚目:
二、分类
斗篷蜥
避役
蛇蜥
28
蛇亚目: 全世界约13科3200多种我国有5科、近250种
29
蛇亚目:
二、分类
蝮蛇
银环蛇
蛇亚目:
二、分类
眼镜蛇
竹叶青
蛇可以吞食比其 身体大的老鼠
避役
泄殖腔孔横裂
蜥蜴
蜥蜴亚目
蛇亚目
附肢 大都存在
退化
尾长 大于头体长 短于头体长
眼睑
可动
不可动
下颌骨 左右固着 左右以韧带相连
中耳
存在
不发达
22
蜥亚目:
一般具外耳孔,鼓膜位于表面或深陷。眼具活 动的眼睑和瞬膜(第3眼睑)。舌发达,多扁平 而富肌肉。下颌骨左右两半靠骨缝牢固相联, 口的张大有限。
46
温度对鳄鱼性别的影响
47
48
三、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
1、起源: (1)祖先:古坚头类 (2)化石材料:西蒙龙(蜥螈)
具有双重特征:头骨和 牙齿结构似两栖类;头 骨单枕髁,肩带具间锁 骨,两枚荐椎,腰带及 肢骨似爬行类。
爬行动物
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个 飞跃。 羊膜卵的出现解除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 对水的依赖,使脊椎动物完全陆生成为可能, 使陆生脊椎动物能向陆地的各种不同栖息环境 发展。
新脑皮
形态特征
羊膜卵
形态特征
三、爬行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 • • • • • • • • • • 外形 皮肤 骨骼系统 肌肉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排泄系统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爬行纲起源 爬行纲分类
爬行纲小结
(一) 外形
体分头、颈、躯干、尾和 四肢;体被角质鳞片,前后肢 五指(趾),末端具爪,有活 动的眼睑;鼓膜下陷于外耳道 的深处;泄殖孔纵裂、横裂或 圆形;尾细。体形一般分蜥蜴 型、蛇型、龟鳖型。
蛇的形态结构
(二)皮肤
皮肤干燥、 表皮高度角质 化,外被角质
皮肤腺不发达,
非鳄鱼类血液循环路径
• 血液循环
离心血液 三主干
肺动脉弓:少氧血 发自心室右侧 回心脏的静脉血 左体动脉弓:心室中部 多氧血 来自静脉腔 右体动脉弓:多氧血 来自肺静脉
鳄鱼类血液循环路径
(八)排泄系统
后肾、输尿管、膀胱 (除鳄类和蛇类外)、泄殖 腔及泄殖腔孔。尿液中的含 氮废物主要是尿酸和尿酸盐; 输尿管、大肠和膀胱对水分 具重吸收的能力。
鳖类):前10对与两栖类的
相同,第11对脑V(即副V) 为运动神经,分布至喉、气 管及育部的肌肉,第12对为 舌下神经,也是运动神经,
分布至舌肌及颈部肌肉。蛇
和蜥蜴脑神经11对,迷走和 脊副神经尚未分离。
(十一)感觉器官
1、嗅觉器官:首次出现鼻甲骨。
蛇类和蜥蜴犁鼻器十分发达,鳄类无犁
鼻器,龟鳖类的犁鼻器只突入鼻腔。
爬行动物分类表
爬行动物分类表目龟鳖目蜥蜴亚目有鳞目蛇亚目普通名称海龟与陆龟物种数量分布区域260除南极洲之外各大洲的温、热带地区。
南北美洲、欧洲(挪威以南)、亚洲、3751非洲、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岛屿除南极洲之外各大洲的温热带地区;个2389别岛上没发现(包括冰岛和新西兰)。
蜥蜴蛇鳄目鳄鱼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和美国的热带22地区。
喙头目斑点楔齿蜥2新西兰沿海岛屿。
栖息地举例特点咸水或淡水(池塘水龟、鳄龟、陆龟、海身体的大部分受骨甲保护;无牙齿,用锋利的颚及沼泽)、干旱、龟。
切割食物;卵生;草食性动物。
半干旱地区。
热带及温带森林、壁虎、巨蜥、鬣蜥、山区和沙漠。
无腿蜥。
种类繁多;有多种不同颜色及大小;大多数有四肢(蚓蜥除外)和尾巴;多数卵生,有些种类胎生;多数有耳孔和眼睑。
热带及温带森林、身体细长,无腿;移动时,身体左右摆动;腹部响尾蛇、蟒蛇、食鱼蝮山区和沙漠和半干有宽大的鳞片,以协助向前运动;均为肉食性动旱地区。
物;有些生有毒牙;呈叉状的舌头来回摆动;没有眼睑和耳孔。
眼光敏锐、有夜视力;体型大(1-8米);尾部大小溪、河流、沼泽美洲鳄、尼罗河鳄、短而有力,用于游水;嘴巴大;喉咙扁平,可以防以及其他湿地。
吻鳄。
止水进入气管;心脏由四个腔组成(其他爬行动物只有三个腔)。
滨海森林或低矮丛林、多岩地区。
斑点楔齿蜥。
脊骨沿脊柱及脖颈背部延伸;头上残留的第三只眼用来识别明暗度,并调节激素的释放。
恐龙分类表文档
恐龙分类表文档恐龙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一群古生物,它们生存在距今约2.3亿年至约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时期。
恐龙分类广泛,根据不同特征和演化历史,可以将它们分为多个科、属和种。
以下是一份恐龙分类表,详细介绍了不同分类级别下的典型恐龙代表。
I. 纲:爬行动物 ReptiliaII. 亚纲:双孔亚纲 DiapsidaIII. 足门:爬行动物 ArchosauriaA. 爬行纲:爬行动物 Sauropsidai. 无孔类 Reptilia1. 鳞皮亚纲 Lepidosauria2. 胚盖亚纲 Archosauromorphaii. 双孔类 Diapsida1. 鳞皮亚纲 Lepidosauria2. 更鳞亚纲 Neosauropsida3. 主龙亚纲 Archosauriformes4. 恐龙亚纲 DinosauriaIV. 龙类:爬行动物 DinosauriaA. 蜥脚下目:Sauropodomorphai. 蜥脚类 Sauropoda1. 雷巴齐亚目 Rebbachisauridae2. 斯巴亚齐亚目 Spinosauroidea3. 剑龙亚目 Stegosauria4. 甲龙亚目 Ankylosauria5. 巨龙亚目 Diplodocoidea6. 集龙亚目 TitanosauriformesB. 兽脚下目:Theropodai. 肉食龙形类 Carnosauria1. 阿贡托龙类 Allosauroidea2. 促龙类 Coelurosauriaii. 鸟臀目:Ornithischia1. 鸟臀类 Ornithopoda2. 主角龙类 Ceratopsia3. 鸟脚类 Therizinosauroidea4. 阿贡托泰亚目 Aguanodontia5. 装甲亚目 ThyreophoraV. 科:爬行动物 FamilyA. 蜥脚类 Sauropoda1. 梁龙科 Diplodocidae2. 腕龙科 TitanosauridaeB. 兽脚类 Theropoda1. 暴龙科 Tyrannosauridae2. 细齿龙科 CompsognathidaeC. 鸟臀类 Ornithischia1. 甲龙科 Ankylosauridae2. 三角龙科 TriceratopsidaeVI. 属:爬行动物 GenusA. 梁龙 Diplodocus- 特征:巨大的颈部和尾巴,长而细小的脑袋 - 生活时代:晚侏罗世B. 腕龙 Argentinosaurus- 特征:体型庞大,是已知最大的恐龙之一- 生活时代:早白垩世C. 暴龙 Tyrannosaurus- 特征:强壮的后腿,巨大的颌骨- 生活时代:晚白垩世D. 细齿龙 Compsognathus- 特征:小型身材,细长的头部- 生活时代:晚侏罗世E. 甲龙 Ankylosaurus- 特征:身披坚硬的鳞甲和棍棒状的尾巴- 生活时代:晚白垩世F. 三角龙 Triceratops- 特征:头部上有三角形的骨角和尖锐的齿- 生活时代:晚白垩世该恐龙分类表文档提供了对恐龙分类体系的详细描述,从纲到属的多个层次上对恐龙分类进行了阐述。
动物的类群--爬行纲
羊膜卵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 体内受精,受精无需借助水作为介质。 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 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 动,以防机械损伤。 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飞跃。 羊膜卵的出现解除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对水的依 赖,使脊椎动物完全陆生成为可能,使陆生脊椎动 物能向陆地的各种不同栖息环境发展。
2.皮肤
爬行类的皮肤切面
蜥蜴和蛇表皮具有双层角质层,其外层在定 期蜕皮时脱落。蛇蜕皮完整脱落,而蜥蜴成片脱 落。
爬行动物真皮薄,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
成,在真皮的上层,有发达的色素细胞,形成鲜 艳的体色,具保护(避役)、警戒(鳄蜥)。
3.骨骼
• 头骨:爬行类头骨的重要特点是颞窝的存在, 次生腭的出现。 • 脊柱: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颈椎多块,荐椎2块,。 • 四肢骨: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四肢骨与 中轴骨呈直角关系。 • 胸廓:首次出现 • 腰带骨:之间出现孔洞
巨蜥
变色龙
巨蜥
急速奔跑的蜥蜴
白唇竹叶青
白 眉 蝮 蛇
金环蛇
银环蛇
烙铁头
4.鳄目:半水生,种类较少,如扬子鳄。 特征:
体型蜥蜴型; 皮肤革质,覆有骨质方形大鳞; 具横膈、槽生齿; 泄殖腔纵裂
鳄 鱼
湾鳄
扬子鳄
为什么取名扬子鳄呢?扬子鳄的名字与它产地 有关,当地人把这种动物叫做“土龙”或者叫做 “猪婆龙”,扬子鳄这个名字,是外国人定的,根 据它的栖息地——长江(扬子江)而命名。扬子鳄 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恐龙同 时,历经几次“大灭绝”而奇迹般繁衍至今,在地 球上已生存了2.3亿年,有“活化石”之称。 中国鳄鱼湖即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位 于宣州区南郊。鳄鱼湖始建于1979年,是我国最大 的扬子鳄保护基地,占地面积100公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喙头目
斑点楔齿蜥
2 新西兰沿海岛屿。
栖息地
举例
特点
咸水或淡水(池塘 水龟、鳄龟、陆龟、海 身体的大部分受骨甲保护;无牙齿,用锋利的颚 及沼泽)、干旱、 龟。 切割食物;卵生;草食性动物。 半干旱地区。 热带及温带森林、 壁虎、巨蜥、鬣蜥、 山区和沙漠。 无腿蜥。 种类繁多;有多种不同颜色及大小;大多数有四 肢(蚓蜥除外)和尾巴;多数卵生,有些种类胎 生;多数有耳孔和眼睑。
目
龟鳖目
蜥蜴亚目 有鳞目 蛇亚目
普通名称
海龟与陆龟
物种数量
分布区域
260 除南极洲之外各大洲的温、热带地区。 南北美洲、欧洲(挪威以南)、亚洲、 3751 非洲、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岛屿 。 除南极洲之外各大洲的温热带地区;个 238Leabharlann 别岛上没发现(包括冰岛和新西兰)。
蜥蜴
蛇
鳄目
鳄鱼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和美国的热带 22 地区。
热带及温带森林、 身体细长,无腿;移动时,身体左右摆动;腹部 响尾蛇、蟒蛇、食鱼蝮 山区和沙漠和半干 有宽大的鳞片,以协助向前运动;均为肉食性动 。 旱地区。 物;有些生有毒牙;呈叉状的舌头来回摆动;没 有眼睑和耳孔。 眼光敏锐、有夜视力;体型大(1-8米);尾部大 小溪、河流、沼泽 美洲鳄、尼罗河鳄、短 而有力,用于游水;嘴巴大;喉咙扁平,可以防 以及其他湿地。 吻鳄。 止水进入气管;心脏由四个腔组成(其他爬行动 物只有三个腔)。 滨海森林或低矮丛 林、多岩地区。 斑点楔齿蜥。 脊骨沿脊柱及脖颈背部延伸;头上残留的第三只 眼用来识别明暗度,并调节激素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