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合集下载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精选8篇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精选8篇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精选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范文、策划方案、鉴定材料、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templates, planning plans, appraisal material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文素养心得体会精选8篇优质的心得体会是可以让我们的思想高度得到提升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相关知识的升华的文件,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文素养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下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浅析

新时代下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浅析
3.2 完善课程体系 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途 径。因此,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前提下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融合自然、 人文和社会的众多内容,促进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间的结合。例如引入第 二课堂是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也给文化素质修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 参考和借鉴。某些发达国家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可以值得学习, 包括将艺术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或作为必修内容,旨在提升其艺术鉴赏能力。 诸如此类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且将适合大学生发展的 核心内容呈现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实现自我发展、全面发 展 [3]。 3.3 丰富文化素质的实践活动 文化素质是在文化环境中不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所以文化素质教育 应该基于文化建设的角度,丰富校园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特定的文 化品质,开展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可以被视作是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的有效途径,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包含一些基础性的理论。这显然可以为学 生提供一个扩展思维空间和提升个人素质的平台,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 认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经过长期的研究之后,加强文化素质 教育的必要性也得到了实践验证,教育部门对此也高度重视。而作为教育 工作者,也应该明确文化素质修养教育的主要方式,并重点提升人才培养 的质量。 4 结语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得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当 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次研究针对大学生的文 化素质教育,结合当前的思想理论和教育经验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今后的 素质教育提供帮助。当然,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且 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素质教育道路,为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培养优质 人才。 作者简介:贠征,1988 年生,男,助教,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 思政。 参考文献 [1] 秦素菡 . 整合思维模式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探索——以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2):146-149. [2] 李强 , 孙俊芳 .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 育中的应用 [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31(11):58-59. [3] 王科瑛 .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应用研究——以衡阳地 域文化为例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8,31(21):35-36.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发扬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下面是由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范文,更多优秀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范文一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质上是把文化软实力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文化是软实力资源中尤为重要的一类,而人文素养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关于“人文素养”的定义在文献中有不少阐述,有侧重于人文知识的(如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有侧重于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等个人品质的,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侧重于人的行为方式的,表现为人的谈吐与做事的态度与方式。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知识为基础,内化为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个人品质,外化为人的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对国家来说,人文素养是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积淀,犹太人能够建国是因为秉承了他们永不放弃的爱国热情。

对个人来说,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在人生道路上健康顺利行走的基石,是现代人在残酷竞争中保持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有力保证。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增强个人魅力与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繁重的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残酷的就业压力。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1.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忽视传统文化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是人文知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人文和历史不甚了解,许多汉字和成语一知半解,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著名的古诗词及作者不清楚,缺乏人文底蕴,认识比较肤浅。

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总结范文(4篇)

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总结范文(4篇)

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总结范文(4篇)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总结篇1 通过一周的人文素养课程的学习,人文素养这门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启迪,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影响,每节课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冲击。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塑造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从第一节课的“真”到最后一节课的“力行”,我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外界的认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力行这节课。

我作为一个拖延症“患者”,力行度基本不在线,大部分眼前事往往不到迫不得已绝不会有所行动。

课上,老师播放的视频,组织的游戏,体验的活动等,让我对自己发出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审问”。

自己真的把事情做好了吗?在拖延的过程中我又错过了多少事呢?那些浪费了的时间又足够我完成多少事呢?是的,我开始正视自己的行为,我开始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多少,也开始默默下决心为今后的自己做出改变。

平常寥寥几句的计划表开始变得细致,精确到每个时间点,而每当懒惰开始动摇我的时候,我也会默默拿出那节课上活动的小口哨,提醒自己不要妥协。

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真正的爱自己、爱家人、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

有幸遇见“人文”,给了我更宽广的视野去了解世界,给了我更深刻的思想去剖析自己、审视周遭,我会带着这样的理性思考与人文的温度努力完善自己,健康、快乐地学习与生活,追寻更美好的自己,拥抱更美好的未来!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总结篇2 不知不觉我已近快毕业了,现在回忆起来,这大学四年来的听讲座,我从中受益匪浅。

还记得第一次去听讲座场景,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傻乎乎的大一新生,只是听说听讲座可以加学分就去听。

关于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关于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关于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有哪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当今谈论的热点,大学素质教育更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亲历者,更应成为这一历史的创造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前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以此为核心,从根本上扭转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拥有“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品格,显得尤为重要。

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从更高层次上要求,则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生发展的原动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点。

高等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基地,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场所。

创造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莘莘学子的任务,其主要的任务也是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及素质。

科学的问题是严肃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孜孜以求,这才是科学素质的体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界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专门人才,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必须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

有的学者认为,知识是一种资本,是发展经济的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就是说知识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极端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拓展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教育是主体,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这个时代特征决定高等教育必须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他指出:“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缺失分析及人文素养形成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缺失分析及人文素养形成
仍然 是高校 教育 的薄弱 点 ,其发 展状况 没有 当初提 出 时那样令 人为之 一振 。当前大 学生所 表现 出来 的 对 中华 民族 传统优 秀文化 知之 甚少 、人格不 健全 、 缺乏社 会公德意识 、 学生 自身知识体系结构不完善 、 心理危机 应对 能力 差等等 都是人文 素质不 容乐观 的
2 0 1 3年第 4期 ( 总第 9 9 期 )
济 南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A u  ̄ 1 . 2 0 1 3 N o . 4( S e r i a l N o . 9 9
当代大学 生人文素质教育 的主体性缺 失分析 及人文素 养形成
蔡 尚媛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汶川 6 2 3 0 0 2)
摘要 :科学技术 的发展 推动 了社 会的进 步,人 文素质教 育是 对现有教 育 内容的补充 ,高校 在普及知识 教 育的 同时应该 重视人 文素质教 育所扮 演 的重要 角 色,树立全 面育人 的概念 ,加 强大学生的人文修 养,提 高大学生的文化及精神 内涵。本文从 分析 当代 大学生人 文素质教 育主体性 缺失现状入手 ,阐述 了人文教 育
3 . 缺乏 实效性 制度保 障人文素 质教 育的连 续性
开展
某些学 校的人 文素养教 育实践 中不乏 存在重形
式 不 重内涵 的情况 ,相 关负责 人一 时兴起或 者上级 新派任 务就 声势浩 大地组织 一次 ,其他 时间不 闻不 问 、形 同虚设 ,没有一 个具体 的措施 或者说 制度 来
取得了_定成绩 ,但由于形式流于表面,缺少对学
生 的现实状 况 、需求 、喜 好等方 面 的调 研分 析 ,结 果使 得师 生疲惫 、产 生厌 倦情绪 ,并没 有达到 通过 活动培 养学 生人文 精神 的 目的 。人 文素质 教育所 关

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

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

使部分学生在精神上越来越窄,牢骚、郁闷、无奈,这种跨 世纪的迷惘困扰着整整一代大学生。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社
收稿日期:2005 - 1 1-1 2 作者简介:沈国强,男,湖南宁远人,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 向:高教管理。
8 8
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 设者和 接班人,适 应 的人文素质。
世 纪经 济和 社
一、人文科学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人文” 二 字,泛 指 人 类 社会 的 各 种 文化 现 象, 是 以 “人” 为中心、为 本位的 “ 文化” 。 中国古代 的“ 人文 ” 是 指礼教文化,西方 最早 的“ 人文 ” 是指 人 性、教 养。人 文 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社 会 实践,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 稳 定的内在品质。由于片面的强调科学教育,使许多人,尤 其 是年轻一代,仅仅关注物质生活、物质享受,而对其它方 面 的反映越来越冷 淡,现代人 被“ 物化了 ” , “ 落入 商品拜 物 与人的原始愚昧之中” ,成为 只知道 追求金 钱和物 质享受 的 人了, “人变得越来越不像人 了” 。因而,2 0 世纪 70 年代 以 来,人文主义开始复兴,人文科学教育受到重视,许多国 家 都倾向于在教育中给人文科学以自然科学的同等地位。日 本 在第三次教育改革中提出: “ 在 开创新 世纪之际, 不仅自 然 科学,而且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振兴,都是容不得半点 轻
了。出现这样现象,在于教育的失误。现代社会的教育,不 是以成“ 人” 为终极 目的,只 是把 人当 作一 种工 具性 的东 西,人们学习的是“ 如何而生” 的本 领,如何 生活得 更好, 而缺乏“ 为何而生 ” 的教 育,导致 许多 人不 知道 为什 么活 着,不知道“人是什么 ” , “ 我是谁” 。所以,在丰 富的物质 生活面前,精神 生活 贫乏 了,没 有正 确的 生活 目的 和 人生 观,必然会沉迷于物质生活的追求的享受之中,人性为物质 和技术所俘虏、所吞没。在大学校园内, “ 躲避崇 高” 、 “直 面世俗” 成了一部分人 的人 生哲 学,什 么“ 关 怀” 与“ 追 求” 都是“玩深沉” 、 “ 假清高 ” 、 “活 得太 累” ,不 如“ 跟 着感觉走,潇洒走一回” 。精 神价值的 跌落标 明理想 已被虚 世 纪人 类最 大的 使命 就是要把失落的“ 人”找回来。 东西文化交流 碰撞 频繁, 观念 冲突 加剧, 要求 我们 必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日益增多,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 突随之加剧,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 而全面的裂变。我们经历了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到拜物主义 的过程,掀起了阵阵尼采热、弗洛伊德热、萨特热、叔本华 热、分析哲学热等。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传统的价值观念 发生嬗变,众多 错综 复杂 的价 值混 乱现 象,使 人们 目 不暇 接、眼花缭 乱。 一 些 人 在 生 死 价 值 观 上 颓 废 没 落,慨 叹 “ 人生如梦 ” ;在 功利价 值观 上唯利 是图,崇 尚“ 一切 向钱 看” ;在婚恋价 值观 上低级 趣味, 标榜“ 快 餐婚 恋” ; 在审 美价值观上混淆模 糊,强 调“ 追 赶时 髦” 等。大 学城 里的 学子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感到盲然、疑虑、混乱、空 虚、压抑与无聊,在价值观 与人生 道路的 抉择上 左右徘 徊, 导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智与情绪的冲突,进取与怯弱的 共存。 在一些高校 “ 圣诞节” 被 称为 “ 醉人 节” ,教 堂被 称为“灵魂避 难所” ,许多学生在 教堂里顶 礼膜拜, 虔诚投 入。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浅谈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摘要: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强化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本文从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三个方面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进行了分析,表明高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教育途径21世纪的高等教育既要承担培养“专才”的“专业教育”使命,又要承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文教育”使命,使人成为“现代人”。

[1]156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所讲:”每当一种新技术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会产生一种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

”[2]38事实上,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活动无不体现某种社会的文化和人文素养价值。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教育的四大支柱》一书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3]235人的全面发展有赖于人文素养教育,科学技术迅速进步有赖于人文素养教育,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非常紧迫。

人文素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文化素养、价值取向、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个性品质。

它的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4]35人文素养的精髓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有三个层次:一是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二是理性,对真理的追求;三是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5]61大学生“人文素养”主要指大学生通过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内化为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的总和。

[6]268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7]135二、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人文素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成为不断进步的现代人。

[4]35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的缺失,表现为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盲目的追求时尚化与自由化等,遇到棘手问题,往往心理承受力差,酿成一幕幕惨剧。

当代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

当代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

2 当代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 育中出现
的 I题 司
2 1 金钱 化 的功利性 .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 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 越来越 多 的女 大学 生 变 成 了“ 金 主义 者 ”4, 拜 _ 她们 ]
自尊 、 自强、 自立和 自爱的社会 高素质人才 , 对人 文素质的 内涵进 行 了诠 释 , 阐述 了当代女 大 学生人 文素质缺 失的 现 象, 分析 了产 生这种现 象的原 因, 同时对提升女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 出了应采取 的对 策。
关键词 : 大学生 ; 文素质 ; 女 人 缺失现 象; 因; 策 原 对 中图分类号 : 6 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2 4 2 1 )4— 1 7 3 1 0 —3 6 (0 10 0 3 —0
中 , 满 足人 的各 种需 要 ” 以“ 为最 终 目标 , 强调 “ 是 人
目的” 的原则 ; ③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 人高于物 、
神和生活等人文领域的基本 知识 , 如政治 、 诸 法律 、 道德 、 历史 、 哲学 、 宗教、 艺术 、 文学 、 言等方 面的 语
知识。
收稿 日期 :0 1 6 0 2 1 —0 — 2
人贵于物” 的特殊地位 , 强调“ 的价值重于物的价 人
值, 精神重于物质, 生命价值优先” 的人道主义原则
和“ 人本主义” 原则 ; ④在人与人 的关系中, 突出“ 人
作者简 介 : 王西娅( 95)女 , 1 6一 , 中级 翻译 师 , 硕士 , 究方向 : 研 教学管理 , - i a a g ia oma. o 。 E ma :w n x @h t i cr l y l n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产生 的基础 , 也是人 文思 想和人 文 方法 表 达 的结果 , 人 类 文化 是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刍议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刍议

1 当前 大 学 生存 在 的 问题
11 语文素养 明显不 足 . 母语素养是当代 大学生基本文化素养之一 。 而对于 目 前大部分 学 生来说 . 语文素养都差强人 意 . 尤其在一些理工科院校更加明显。 主要 表现在 以下几点 : 常规 的书面表达能力弱 , 格式不 规范 、 字不少 、 错 用 词不 当、 语句不顺 : 日常人际交流 . 临场应变能力较差 , 在一些正式 场 合发言显得紧张而思维混乱 。在一次大学生思政教育考试 中 , 让大学 生关于 “ 李刚案” 写出 自己的看法. 班级有相 当一部分学 生仅 仅能写出 三 四行字 . 且见解 也很浅薄 。 1 人文知识 比较欠 缺 . 2 在今天的大学生中 , 人文、 历史 、 地理 匮乏 的学生不 占 数。有很 少 多学生对 中国历史不是很了解 . 有些甚至对本省其他 城市地理 概念都 相 当模糊 在理工科院校 . 最突出最 明显 的表现就是 : 专业基础理论扎 实. 但知识结构 比较单一 , 文知识涉猎较少 , 面狭 窄。学生的兴 人 知识 趣 爱好 、 时间安排 、 思考方 向等 方面都热 衷于科研 、 实验 、 创新 、 赛 竞 等, 而忽视 了人文素养方面的实践 。 从 13 学生功利化现象严重 . 市场经济带来 自由、 公平 、 、 效率 竞争 , 也带来 了功利 主义 、 金钱至 上的观念 . 整个社会的某些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 。 高校 中, 在 一些教师
科技信息
0高校讲坛 o
S IN E&T C O O F MA I N CE C E HN L GYI OR T O N
21 0 2年第1 7期 来自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刍议
刘 媛 高攀 峰 ( 州电子 科技 大学 浙 江 杭 州 杭
【 摘
怀。

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品德修养的文化选择

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品德修养的文化选择
键时期 , 其是 我 国正 步人 老 龄化社 会 , 尤 年轻 一代 身 上 的担子更 重 , 需 要强烈 的社 会责 任意识 。 更 当代 大 学 生作 为 社会 主义 事业 的接 班人 , 该 应
树立 什 么样 的理 想 ? 仅 直接 关 系 到每 一 个 大学 生 不

般 具有 长期 稳定性 。 是这 种稳定 性 , 正 个人 的精 神
文化 根基 。 对 当今 部 分大学 生道 德观 念 下滑 、 面 价值 追求 迷茫 的状 况 , 当倡 导 回归传 统文 化 , 应 通过 传 统
文化 来 建构 富有 人 文情 怀 的精神 家 园 , 面 提 升 大 全 学生 的人 文素 质 。
家必 落 ; 国 之人 各放 弃 其 责任 , 国必 亡 ; 世 界 一 则 全
人之 各放 弃 其责 任 , 是世 界必 毁 。 …( ” 页 明代顾 炎 武 讲, 天下兴 亡 , 匹夫有 责 。 如果 一个人 对社 会 的存 亡 、 盛衰 , 内心感 到有 强烈 的责任 , 从 就会 思 考和探 索 社
梁启 超 说 : 人生 于 天 地 问各 有 责任 ” “ “ , 自放 弃 责任 , 是 自放 弃 其所 以为 人 之具 也 。 故 人 也 者 , 则 是
对 于一家 有一 家之 责任 , 于 一 国而有一 国之 责 任 , 对 对世界 而有 世界 之 责任 。 家之 人各 放弃 其责 任 . 一 则

世界 才丰 满充 实 , 人 的生活 和心灵 才有 所依 归 , 个 进
而产 生不 竭 的精 神 力量 。 是 。 但 当代 大学 生在 实 用 主
义 的教 育 下 , 没有 对社 会 责任 的担 当 , 乏理 想 主义 缺 和无 私奉 献精 神 , 而是 热衷 于对 权力 、 钱 的追逐 和 金 依附。 当大 学 生 的价 值 实 现和 理想 境 界 只 体现 在 追 逐权 力 和金 钱 的 时候 。 有 的人 文 情 怀 和 “ 性 ” 应 神 向

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维普资讯
敏 又 汇
20 0 08 8

( 旬刊 ) 下
浅 谈 当 代 大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的 培 养
口 刁娥 凤
( 州美术 学院 学生处 广 东・ 州 5 0 0 广 广 1 0 6)
摘 要 当代 大 学生人文素质 的缺 失状 况令人担 忧 , 本文就树 立现代 教育观念 , 重建大学理想 ; 整大 学教 育 目标 , 建 调 构 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 系; 强大学校 园文化建设 , 加 营造浓厚 的人 文环境 ; 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 3代 大学生人 文 - "

趣,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 促进潜能开发 。 ( ) 五 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知识经济 时代思想政治的现 实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 占有智力资源 、 科学技术发展知识的生产分 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时代 , 它更关注个性 , 在强调竞争的同时, 更需要合作 ,这就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更 需要 科学技术 的人 文关 怀。 更需要在更高层次对人文精神的关注 、 重建和回归。一个 只注重个 人利益和现实人生的人 , 其发展是很有限的 , 不可能实现理想人生。 高尚的人文追求除了对 自己的现实关切外 , 还应该包括对人类社会 和 自身的终极关怀。 二、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状况 随着经 济全球化浪潮 的高涨和近几年高校的持续 扩招 。 我国高 等教育 的改革 和发展进 入了新 的发展阶段 ,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 素质 表现 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 但在充分肯定 大学 生人文素质的本质 和主 流的同时 , 我们也应该 清醒地看到 , 代大学生群体 中凸显 的深层 当 次的危 机 一 一 文素质 的缺失 , 人 一些 大学生不 同程度 地存在 “ 政 治信仰 迷茫 、 理想信念模糊 、 道德滑坡 、 价值取 向扭 曲、 诚信意识淡 薄、 社会 责任感缺乏 、 苦奋斗精神欠缺 、 艰 团队协作观念 较差 、 恩 感 意识欠缺 、 心理 素质欠佳” 等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缺失状 况大致可 以概括为 四个方面 :

关于高等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析

关于高等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析

近年来 ,高校学生伤人和 自伤 的报道频频现于报端 , 让 我 们 在 为 之 痛 惜 和遗 憾 的 同 时 ,也 不 得 不 反 思 我 们 的 高 等 教育 自身存 在的问题 。对 于高校来讲 , 大学本是大学生健康 成才的培育基地 ,大学 的环境 和教育对大 学生的思想和 心 理状况更直接 、 更深刻 。然而 , 这种长期重科技轻人文 、 重智 力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导致不少 学生精神家 园荒芜 、心境失 衡, 在面对 自己的人生困惑时失去 自我调节 的能力 。
关 于 高等 教 育 与培 养 大 学 生 人 文素 质 教 育 的探 析
邹 娟
( 州轻 工 业 学院 学生 处 河 南 ・ 州 郑 郑
中图 分 类 号 : 4 G6 1 文献标识码 : A
400 ) 5 0 2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4 0 2 - 2 17 — 8 42 1 2 - 07 0 1
面 发 展 的 实 际 需 要 .更 体 现 了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根 本 需 要 当代 大 学 生人 文 素 质 整 体 水 平 不 容 乐 观 , 重 制 严 约 了个 人 和 国 家 的 长 远 发 展 .加 强 大 学 生 人 文 素质 教 育 势
在 必行
Ke y wor g e d ai nunv r iysu n ; m a iy q — ds hih re uc to ; ie st t de t hu n t ua lt; eh s iym t od A ut orS ddr s Di so fSud ntAfar , e z u Uni h a es vii n o t e f i Zh ng ho s —
tr d v lp n e iu l , e eo e i i i e ai et te g e m e eo me ts r syt rf r t s mp rtv o s n — o h r t e nv r i t d n s h ma i u l y e u mi n h n u ie st su e t ’ u nt q ai d c o . y y t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规格论文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规格论文

浅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规格摘要教育部1998年颁布《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意识形态所要求的规格指向,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

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

”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知识掌握上的全面,人格构成中的丰富。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规格中图分类号:g4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知识结构上的全面发展(一)知识教育得失的关键知识教育的问题在哪里呢?撇开学术史的讨论,会发现知识教育的理论依据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便已漏端倪,那种自然科学的充分发展膨胀了人类的自信,人们往往喜欢从正面思考古希腊阿基米德这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翘起来。

”殊不知,这句话背后的”狂妄”和由这种”狂妄”所可能带来的人类自我认识的”非理性”结果,带来对知识的盲目崇拜,那种改变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知识至上性的种种幸福表象背后却有着更为隐秘的心里惶恐。

这与人的幸福感有关,换句话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知识并不一定带来人类的幸福。

人类的幸福并不一定必须系于知识,但是却与价值观密不可分。

价值观作为一种认识,不完全是科学能够解决的,现代化以来,知识与科学的关系导致了对”知识”的狭隘理解,而”人文知识”--如果认为”人文”是一种知识或知识类型的话,则与科学知识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

(二)文理兼通的目的指向面对知识教育的弊病而出现的种种现象,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角度创设的规格要求。

概括地说,就是培养”文理兼通”型的人才。

”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这句话便是”文理兼通”这一规格的具体描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反思科技理性知识至上论的同时也不能否定知识的价值,那种单一化的”知识”要求或者”人文”要求都是存在的问题。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来不缺少厚重感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那些形形色色的文人墨客也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如今,对于身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文化修养也显得越来越可有可无。

若以古时琴棋书画四样作要求,恐怕如今的学生们大都难以称作一个“有文化”的人。

当然,以过时的标准作为如今的要求的确是太过荒谬,那么,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里,什么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素养,而我们又该如何养成呢?从普遍的意义上来讲,文化修养可以是指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这样也就可以代替他的文化水平的高低。

例如,在人们这种理解之下,一个大学毕业的人当然就比一个仅仅高中毕业的人文化水平高得多。

而从深层次来说,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体现在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一个人的谈吐举止往往能最直接的反映其人的文化素养;而一个人的思想(包括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能直接反映出其人的文化素养。

这些,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举个常见的例子来讲,为什么好些国家在一些旅游景点或其他室内场所明令禁止中国人呢,因为之前的一些国人行为表现的粗鲁,傲慢无礼及其嚣张跋扈的态度影响了周围的人甚至整个环境但是他们自身却毫无察觉。

而归根结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来自于国内自身社会环境的长期影响——由于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人文水平的发展滞后于工业科技的脚步,于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那些如上述所讲的违和现象便随处可见了。

当代大学生就只是这种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而我们该如何作一个“文化人”呢?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寒窗苦读十多载,到底我们学会了什么?而我们又应该学到什么?这个问题答案因人而异,但是我们首先应该学会成为一个能够融入社会的人。

在学校,除开书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能够培养我们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辨能力)等等。

当然,这样就要求学校更多地注重人文教育,而不止是单纯的应试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拓宽知识面,适当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复杂性。

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摘要: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生代的动力,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对其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其勇于面对失败与挫折。

同时,各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关爱、平等的人文意识,以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近些年,我国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偏颇性,只注重对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导致大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对人生的合理规划;意志消沉、精神不振,对学习缺乏专注与探究精神,没有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人生观与价值观缺乏正确的引导,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在大学生人群中滋长。

诸如此类的不良现象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各高校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而为我国培养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人才。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大学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生活中的困难与矛盾极易影响其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会引发不同的心理问题。

因此,各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全面的认识与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能够冷静的解决各种冲突,以一种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杜绝大学生过着漫无目的、贪图享乐的空虚生活,防止大学生接触到社会暴力与色情文化,预防大学生出现暴力违法犯罪心理、暴力犯罪行为等。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及远大的理想,确立合理的生涯定位,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从而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与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人文修养,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我国社会发展做贡献。

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课题。

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表现、原因及不利后果进行了分析,并就重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人文素养大学生缺失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教育也逐渐全球化,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世纪的高等教育既要承担起培养“专才”的“专业教育”使命,又要承担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文教育”使命,以努力把人培养成为“现代人”。

世纪的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实现伟大复兴,不但需要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且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就要求担负着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使命的高等教育不但要培养大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特别注重其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

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人文素养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陶冶大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通过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以增强我们的精神竞争力,这是克服腐朽、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法宝。

对此要务,优秀的人文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特殊的功能。

因此,通过加强大学优秀人文文化的教育,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和社会、对人生的理性认识,从而大大增强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力量,这对于推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解决思路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解决思路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解决思路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频密。

我国社会正不断接收着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文化。

当代的大学生也在整个接收过程中强化了功利性和物质性的追求,弱化了对自身人文素质的要求,这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继续发展、文化底蕴继续深化的主要制约。

因此,加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从概念、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阐述,希望大学生、高等学校及整个社会都要关注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全球化大学生人文素质高等教育解决办法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概念1、素质目前理论界关于素质有三种界定。

一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界定,指人由先天遗传而得到的品质。

它为后天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二是一般的界定,指人的修养和素养;三是教育学的界定,即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

其中第三种界定为理论界所普遍认同。

这种解释承认人的素质有天赋条件,更有教育、社会文化和实践等后天教化的影响;同时强调素质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内化过程,素质一旦养成,将长期起作用。

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责任感、思维方式、创新精神、人格意识等。

2、人文素质教育所谓“人文素质”就是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的总和。

素质的重要特征是后天的习得性和发展性。

人文素质就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质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所体现出的成果。

包括语言文学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教育,以宏扬人文精神为目的,是一种“做人”的教育,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至关重要。

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如今,各个大学和以前相比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更多的学生可以接受大学的教育,但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却并没有像我们所设想的那样普遍有很大的提高,相反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问题却不断凸显,我认为主要有第一:更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虚度时间,而没有用在对知识面的拓展方面,从而造成除了专业课其他方面关注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第二:大学生普遍浮躁不能沉下心钻研和学习专业课。

因此针对大学生关于文化素质出现的问题我将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字:阅读量文化素质浮躁课余生活在这个一片和谐的大环境里,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本应该有很好的成长和生活,但是如今的社会却总传出一起起大学生恶性伤害、自残事件的发生,大学生文化素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往日的天之骄子,明日的栋梁之才,怎么如今出现这么多问题,我们不禁会问当代的大学生怎么了?有人说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现在的大学生文化素质逐渐下降,是什么造成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

文化素质不只是学校教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指我们所接受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通过我们的语言或文字的表达体现出来、通过我们的举手投足反映出来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

下面我们从以下方面叙述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的减少,造成文化知识缺失。

大量的阅读可以使我们增长各方面的知识,经历我们不曾经历的,了解我们不曾了解的,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阅读量、范围、深度都在减少。

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影响到大学生总体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水平,大学生读书总量的减少,导致了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欠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是什么?
• “人文”其实并不玄乎,它就是“文 化”,就是我们常言的“素质”,就是 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养成,一种无须他人 提醒的自觉,一种承认约束的自由,一 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人文素质是什么?
• 人文素质,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内在品质 和人生的定位、在学识上的积累、获取 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即关于人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精神以及个人能力, 概括的说包含人的理智、能力、情感和 意志这几个内在领域。它追求人生和社 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 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是完 美人格的体现。
第二个故事
• 有一个渔夫,每撒下一网都有收获,可每次网 拉上来后,这个渔夫都要一番挑拣,然后将剩 下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旁人不解地问到: “为啥要扔回去呢?”这个渔夫回答道:“每 个去海里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 家法规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小的鱼虾 要给他们生存的机会。”旁人道:“可是现在 也没有人管你啊?”那位渔夫淡淡一笑道: “并不是什么事都非得要别人来提醒、督促 的。”
自立能力
• 自立便是自我的独立,世上并无救世主, 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美 好的前途是通过你自己的努力没有自我 的独立,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 己的事情自己干,世上根本没有人会为 你建起辉煌壮美的天堂。
交际能力
• 交际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 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 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 人的交际,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 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马俊杰教授在 高校毕业分配岗位上有丰富的经验,他 深知一个具有交际能力的同学在社会上 的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必须 具备那些人文素质?
一个故事
• 一次在法国,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着外交部的车去郊 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前边有一辆旅行车, 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断地从后窗看着我 们的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我们的车窗,加上雨滴, 车窗被弄得很脏。我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 “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 车停下来了,下来一位先生,对我们的司机嘀咕了几 句,然后回到车上,把车靠边,让我们先过。我问司 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告诉我:“他说 ‘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边,这不公平。’他还 说,‘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 是理所当然的’。”
如何处理
• 1)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感情用事。 • 2)有一定的人生准则,并能够持之以恒地坚守。 • 3)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明白自己所要的东西 并为之付出努力。 • 4)有一个合理的长期的计划,并逐步地执行。 • 5)敢于承担责任,有很好的决断能力。 • 6)学会忍受,不能忍受就是懦弱。 • 7)敢于向逆境挑战,不自暴自弃,不轻言放弃。 • 8)会爱人,对周围的人有一颗热爱的心。 • 9)有真实的行动。
• 掌握信息能力就是能够通过浩如烟海的 各种现象,最快地获得对自己有用的知 识。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谁拥 有的信息量大,谁会熟练地处理纷繁复 杂的信息,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社会中 占据优势地位。
三、 情感和意志
• • • • • • • 当代大学生情感意志的缺陷: (一)情绪比较容易冲动。 (二)热爱祖国、有社会责任感但自身修养不够。 (三)自主自立意识强但自理自律能力较弱。 (四)有强烈的审美要求但缺乏对美的真正认识。 (五)情操处于发展阶段。 (六)有明显的理智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但缺乏有 效的控制力。
二、 能力
• • • • • 学习能力 自立能力 交际能力 创新能力 握信息的能力
学习能力
• 学习能力就是学会如何学习,掌握有关 的技巧,培养各种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当今科技进步,社会发展,面对所谓的 “知识爆炸”,一定要摆脱传统的学习 窠臼,培养自己各种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相当 的一部分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淘 汰掉,因而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 学习的能力,就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创新能力
• 创新思维能力便是指具有推陈出新的能 力,敢于要打破思维定势和旧有的心理 状态,提出与众不同的、与以往不同的 独树一帜的具有新意的思想、方法、措 施的能力。人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果你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不求突破,你的生活将平淡如水,你就 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掌握信息的能力
让仁爱,激情斗志和快乐永远 充满我们的生活!
一、理性
• 1。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的主张,观点 和思想; • 2。不感情用事,遇事能沉着冷静,从现实的 实际情况出发,在慎重地,理智地,全面地分 析了问题之后能采取有效的高效的处理办法。 • 3。学习哲学是培养理性能力的必由之路。哲 学是对世界和人本身最本原性的问题的思考。 它关注的问题,为我们打开理性探究的广阔而 深邃的视域;它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为锻炼我 们的思维提供了很好的训练。一旦学进去,受 益无穷。
人际关系
• 从成功学的角度讲,人际关系是决定一 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素质 教育的角度讲,能否和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交 际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 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 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 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 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 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 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 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 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 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 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 贵的感情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