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奇石锁云归国记
御封“天下第一石”灵璧石观赏收藏极具价值
01
需求旺盛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崇尚和对美的追求,灵璧石作为一种独特的艺
术品,其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02
价格波动较大
灵璧石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供需、品相质量、买家偏
好等,价格波动较大。
03
未来趋势向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灵璧石的未来趋势向好。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同,灵璧石的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形态自然
灵璧石形态各异,有山峰、溪流、 沟壑等自然景观,也有奇特的动物 、植物等形象,形态自然生动。
色彩丰富
灵璧石的颜色有红、黄、灰、白等 多种颜色,其中黑色和白色最为常 见,色彩变化丰富。
声音清脆
灵璧石敲击时声音清脆悦耳,是赏 石中的一种独特享受。
灵璧石的收藏价值
1 2
历史文化价值
灵璧石是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灵璧石的旅游景点推荐
安徽灵璧县
灵璧县是灵璧石的故乡,拥有众多著名的灵璧石旅游景点,如 灵璧奇石文化园、灵璧石博物馆、渔沟古镇等。
江苏太湖石
太湖石是中国传统名石之一,产于江苏省太湖地区,与灵璧石齐 名,也是重要的旅游观赏石种之一。
北京房山
北京房山是著名的“燕山石艺之乡”,有着丰富的燕山石资源, 包括著名的“燕山石艺园”、“房山云居寺”等景点。
灵璧石的投资前景
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灵璧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
投资回报潜力巨大
作为一种艺术品,灵璧石的投资回报潜力巨大。随着市 场的进一步发展和灵璧石收藏的日益繁荣,其投资回报 将更加可观。
需要长期持有
灵璧——石天下奇
灵璧——石天下奇
杉木
【期刊名称】《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石以灵璧为上"(明《长物志》),灵璧石为我国四大名石之首。
宋代《璧玉歌》曰:"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璧玉。
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据《诗经》记载,远在公元前2200年时的战国时期,人们就以"浮磬"为贡品。
浮磬其实是一种比较轻的石头制成的乐器,是安徽灵璧县浮磬山的磬云石。
此石击之声韵悦耳,能发八音,色黑似漆,古人称之为"灵璧玉",用之磨制乐器、屏风、棋子等。
灵璧石品种很多,较名贵的要数红皖螺、灰皖螺和磬云石。
它们质地素雅,色泽艳丽,花纹美观大方。
灵璧石,属大理石类的变质岩。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杉木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33
【相关文献】
1.天下第一美石——灵璧石 [J], 乐妍
2.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走进磬云山地质公园 [J], 文慧
3.天下第一石——灵璧石 [J],
4.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记灵璧奇石 [J], 陈跃
5.灵璧奇石闯天下 [J], 吕斌;王学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灵璧石——“天下第一石”!乾隆皇帝对灵璧石如此高的赞美,实在是不无道理
灵璧石——“天下第一石”!乾隆皇帝对灵璧石如此高的赞美,实在是不无道理灵璧石——“天下第一石” ! 乾隆皇帝对灵璧石如此高的赞美,实在是不无道理(2013-06-08 17:58:24)标签:石如此石形玩家平纹上人文化中国明代的《云林石谱》里,共记录了116种石头,而今天石头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
按照总体上的分类,分为山石和水石,其中的4大名石则是灵璧石、太湖石、雨花石和英德石。
鉴别一块石头的好坏,主要在于3个方面——色、质、形。
不过现代和古代的标准已经相去甚远了,古时候讲究的是“透、皱、漏、瘦”,主要以太湖石为代表。
而现在,人们观赏石头讲究的是“轻、奇、古、怪”,还有一种标准是“绝、丑、旧、名”。
“奇”和“绝”是现代玩家们收集石头的首要标准。
精美的石头,可以让人浮躁的心马上安顿下来;有灵性的石头,让你有“气在为之静,神在为其凝,血在为其动,意在随之奔”的奇妙感觉。
灵璧县盛产玉石、故得名“灵璧”。
灵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
奇石天然神韵,叩之有道,清帝乾隆封其为“天下第一石”。
磬石为灵璧独有,色如墨玉,敲击可发出美妙的声音,俗称“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编钟。
玲珑剔透的磬石工艺品和大理石板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灵璧石,只所以能奇绝于天下,享誉古今和海内外,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主要还有击之响彻于皇宫内外,及质、色、纹的美。
因此历来为世人所珍视。
南唐后主李煜所爱的“灵璧研山”,径才逾尺,具 36 峰,且各有其名。
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则津,滴水稍许于池内,经旬不燥。
宋徽宗得一“灵璧小峰”,‘‘长仅六寸,高半尺,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折、胡桃纹皆具,小峰之巅有白石圆光,晶莹如玉”。
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
清乾隆帝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
石癫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赞曰:“谁谓其小,可置笔研,石形如岱,顶有方坛。
奇石,落入凡间的精灵
一、奇石是什么?
奇石奇石,首先要“奇”。它要有特点,有不同 于普通石的奇特之处。
7、长江石
长江石是指产自于长江源头唐 古拉山到出口吴淞口以及众多 支流的石头。其种类繁多,长 水程冲磨水洗度好。图案细腻, 色彩丰富,形质俱佳,产量巨 大,价格合适。
长江石产地文化气氛浓厚,长 江石素有文人石美誉。其先进 的赏石理念和浓厚的赏石底蕴 值得我们泰山石人深刻学习!
长江石、泰山石都是我之挚爱。 图案石中,泰山石为北石代表, 长江石为南石代表,一南一北, 一刚一柔,天作之合!
长江石精品
三、奇石的鉴赏历史
从奇石的种类可以看出,其鉴赏历史伴随着人类文化与 文明的萌芽即已出现,当然最早的应该是以玉石、宝石、 玛瑙等为主的质色石,且一般以加工佩带为主,如泰山 玉、和田玉及雨花石等,有各种早期地方文化遗迹中的 大量文物为证。那时的奇石基本是权贵的专利。
大汶口文化是我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 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距今4000-6000年,延 续时间约2000年,主要分布在山东及江苏淮北地区。大 汶口文化玉器所采用材料有青玉、黄玉、碧玉、绿松石 等,多采自山东泰山、邹县和莱阳等地。
在文字出现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接近于现代的真正的奇石的鉴赏 才逐渐萌芽,如《尚书》、《史记》中就有夏朝明令把泰山石作为贡 赋的记载。一般老百姓能玩得起的奇石观念才逐渐开始出现。
而后到了宋代,重文轻武,上至皇帝,下用臣民,迷石者众,同时赏 石趋于细腻、含蓄、超脱,甚至专有为庆祝皇帝生日的花石纲出现。 而南宋石界一部承前启后的旷世之作《云林石谱》问世,更是奠定了 宋代奇石大繁荣大发展的基调。流传至今的宋四家苏黄米蔡中,苏东 坡有定州命名雪浪石之典故、米芾更有石痴之名和“拜石”的千古佳 话,米芾的瘦漏透皱之赏石观念更是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传统供石如何赏玩?
题名:︻锁云︼石种:灵璧石传统供石 赏玩?题名:【龙柱】 石种:灵璧石几往往会分散观赏者的注意力,供石的展示效果将大打折扣。
且一块灵动妖娆的供石,若选镂空高挑的案几配之,不仅有失根之虞,也会颠倒了观赏的主次。
所以,一般应尽量选用明式简约型或现代板式案几。
(二)比例恰当案几和供石之间的比例须合理。
一般情况下,供石(左右宽)和案几(长)之间的比例以1:3至1:5为宜,以便为供石营造出合理的张力空间。
(三)意韵契合供石是主体,案几要和供石的意韵相契合。
如可在供石一侧远置花架,并以探海式盆景遥相呼应切题。
也可以在一侧恰当位置点缀矮草一簇,作为自然造化的生命提示。
(四)形断意连宝藏 2022·第5期·宝藏 2022·第5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保证供石和整个空间环境之间、供石和供石之间的走势的呼应衔接,内在联系不断,即遵循“形断意连”甚或“意断神连”的原则。
四、供石的形式(一)玄关供石要达到满堂生辉的环境效果,首先要选择好供石的安放位置。
日常生活中,可在玄关置石。
(二)客厅供石可以根据空间的区划,与客厅内的大型绿植、字画等原有装饰相结合,呼应互补,在看似不经意间完成置景布局。
(三)书房供石书房供石,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安定静谧。
置身其间,有平心静气之感。
无论是采用条案以较大供石置景,还是书桌上以书卷小几案放清供,都须营造出舒适、宁心去躁的氛围。
五、供石的选择和鉴赏首先,供石应选形状自然、浑然天成者,然后观其整体效果,再细察石形变化是否出彩,是否符合人们脑海中所追求的意象。
其次,找出主体部分,研究其所表现的精神,是否符合人们的欣赏标准。
找出最能说明意义、最能突出特点的部位,而后扬长避短,确定立足点。
六、供石的命名命名是供石的画龙点睛之处,一定要恰到好处,给人以遐想空间,达到读其名、识其意、悟其理的效果。
供石命名,宜虚不宜实,宜巧不宜拙,追求的是意境和深度。
石因名而显,名为石添彩,则最佳。
关于灵璧石的诗句
关于灵璧石的诗句灵璧石,又称龙首石,是一种美丽的花岗石,产于中国安徽省六安市灵璧县境内,因其独特的颜色和纹理而备受青睐。
下面是关于灵璧石的一些诗句参考内容。
1. "灵璧石,冰雪般的美丽,细腻如丝的纹理,天地间的奇迹。
" ——《灵璧石赋》2. "灵璧山上石峰峻,灵璧石上画龙舞。
石与天成一体,龙隐于碧绿之间。
" ——《灵璧石山水画龙图》3. "灵璧石,它蕴藏着深沉的山水之灵,凝结着岁月的痕迹,让人产生无尽遐想。
" ——《灵璧石之美》4. "灵璧石,古老而神秘的存在,仿佛是大自然亲手雕刻而成的艺术品。
" ——《灵璧石的魅力》5. "灵璧山,云雾弥漫,掩映着那块灵璧石,犹如一位仙子守护着她的宝藏。
" ——《灵璧山上的宝藏》6. "灵璧石,如同一面明镜,映照着人们内心深处的神秘,让人顿生敬畏之心。
" ——《灵璧石的神秘》7. "灵璧石,无论是坚硬的岩石还是温柔的泥土,在它的雕琢下,都化为灵动之美。
" ——《灵璧石与自然的和谐》8. "灵璧石,柔美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画卷,它是自然的艺术品,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 ——《灵璧石的艺术价值》9. "灵璧石,犹如一颗闪烁的钻石,散发出闪耀的光芒,引人陶醉其中。
" ——《灵璧石的光辉》10. "灵璧石,它是天地间的瑰宝,孕育着大自然的伟力,催人向往。
" ——《灵璧石的魔力》11. "灵璧石,是岁月的见证者,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它依然光彩照人,展示着它的不朽之美。
" ——《灵璧石的不朽之美》12. "灵璧山石峰巍峨,灵璧石峰龙腾舞。
自然雕琢有灵气,演绎着大自然的神奇。
" ——《灵璧山石峰图》这些诗句充分展示了灵璧石的美丽与神秘,以及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灵璧奇石 天下第一
靈璧奇石天下第一【图文】靈璧奇石天下第一★★★還舊樓主2012年5月22日轉自《网易-zhangshaohua53的日志》★★★灵璧石亦褒称"灵璧",安徽灵璧县以石得名。
灵壁石以其瘦、漏、透、皱、伛、黑、声、丑、悬九美俱备而名扬天下威振四方,品位至高至尊,号天下第一。
据宋代杜绾云《云林石谱》载:灵璧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其状颇有婉转之势。
或多空塞,或质偏朴,或成气日月佛像,或状四时之景。
石谱记载石品116种,把灵璧石排在第一位,首述了屡璧石具有“石理嶙峻”、“青润而坚”、“扣之铿然有声”等特色。
又明代文震亨所著《长物志》载:“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二种品皆贵,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逾数尺者更属奇品,小者可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
”再明人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怪石辩一章里列有:灵璧、道石、融石、川石、桂川石、邵石、太湖石七种,亦把灵璧石排在首位;并阐述了灵璧石之真伪。
其文曰:“灵璧石出绛州灵璧县,其石不在山谷,深土中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白纹如玉,然不起峰,亦无岩岫。
佳者如菡萏,或如卧牛,如蟠螭,扣之声清越如金玉,以利刃刮之略不动,此石能收香,斋阁中有之,则香云终日盘旋不散……伪者多以太湖石染色为之。
盖太湖石亦微有声,亦有白脉,然以利之则成屑”。
由此可见,古人对灵璧石的研究可谓详尽之至,不仅道出灵璧石之特点所以名贵之处,并详辩灵璧石的真伪之特征,实为灵璧石之知音。
由于灵璧石格高韵雅,奇美可人,集众萃于一体,乾隆皇帝也曾把灵璧石赞誉为“天下第一石”。
正如宋代诗人方岩在《灵璧磬石歌》开头所云:灵璧一石天下奇,体势雄伟何巍峨。
御封“天下第一石”灵璧石观赏收藏极具价值
御封“天下第一石”灵璧石观赏收藏极具价值7月6日消息:灵璧石,曾被清朝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是宋朝诗人方岩对灵璧石的赞美。
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的灵璧石,其妙造天成的诱人魅力在于它集声、形、质、色、纹诸美于一体,有着无比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极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灵璧磬石的历史地位。
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就有取灵璧石制磬的记载。
磬与编钟前身的“钲”同为宫庭的主要乐器,曾响彻皇宫内外,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灵璧石其姿千种,其态万状,是全赖于大自然鬼斧神工。
赏玩灵璧石,历代屡有记载。
南唐后主李煜爱“灵璧研山”,是赏玩灵璧石的最早记载。
宋朝皇帝宋徽宗得“灵璧小峰”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
石癫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过镇江时,因爱甘露寺旁临江的一处晋唐古建筑乃苏仲恭之宅,石宅相交后米老却又叹惋不已,抱憾终生。
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曾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主人题字、作画、所撰《灵璧张氏园亭记》仍灿然人间。
后代的赵孟、蒲松龄、田中玉等都与灵璧石情有独钟。
古今文人雅士和中外赏石家、藏石家均将灵璧石视若至宝。
据康熙年间《灵璧县志》记载,“在宋朝一尺以上的灵璧石向官府进贡,减租减税”。
当时的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以能得到灵璧石而为快,有的倾囊求购,有的巧取豪夺、有的赋诗作画、有的著书立说,有的装点门面以示高雅,形成了一股况相攀比的灵璧石收藏热,宋朝撰志大家杜绾在《云林石谱》中介绍奇石116种,把灵璧石列在首位。
笔者捐赠的灵璧石珍品“龙腾盛世”,被灵璧县人民政府作为灵璧石珍品选送人民大会堂作永久纪念。
灵璧石历尽沧桑,存世名件寥寥无几。
“九曙石”现存广州教育南路南方戏院内,石上刻有米芾所题“药洲”二字最为显著。
“小蓬莱”为张氏园亭遗石,现存灵璧城西关。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钓鱼台国宾馆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处均有收藏,皆为稀世之珍。
灵璧石的音韵美。
灵璧石独具妙音,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灵璧石》中说:“扣之锵然有声”。
灵璧石传奇
灵璧石传奇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4年第6期阿木5月初,在瀚海春拍的赏石专场,灵璧石成为主角,成交率九成以上,单件价格在4千到两三万之间。
对藏家来说,价格不离谱,值得一试。
灵璧石是传统四大名石之首(灵璧石、太湖石、雨花石、英徳石),又被称为磬石、八音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玩家重视,沉寂多年后,近年有走热趋势,升值潜力不小。
近年来的收藏市场日益向多元化细分化发展,除了传统的书画、瓷器等等,中国传统的赏石收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回人们视线后,近年更加获得人们的关注。
在2014年的春拍中,一些拍卖公司设立了奇石、赏石专场。
除了尚为平易的价格和潜在的升值空间,人们对传统赏石文化的重新认知,也是走热的重要原因。
灵璧一石天下奇中国人对于石头的喜爱由来已久,追溯到中国文化的源头,自石器时代始,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人们形成对山水、巨石和灵石的自然崇拜。
发展到先秦时代,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人的美好品德与自然山水联系在一起,形成东方韵味的山水审美意识,同时也孕育了中国赏石文化的诞生。
而历经9亿年形成的灵璧石,以其优越的天然特性受到古人的青睐,成为中国传统赏石四大名石之首。
灵璧石产于安徽省宿州灵璧县,曾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石”。
但灵璧石最早登上历史舞台,并非以赏石的面目出现。
至少在三千年前的商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发掘灵璧石,用来制作当时重要的乐器——磬。
《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泗滨浮磬”,被普遍认为即现今的灵璧石。
1950年春河南安阳市武官村大墓出土的商代大石磬,即为灵璧石所制。
灵璧石叩击时能够发出悠扬清越有余韵的声响,《洞天清录·怪石辨》中载“扣之声清越如金玉”,宋人方岩曾赞“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
灵璧石独特的音声效果源于矿物结构的单一和微晶结构,石质本身也较致密。
同一块灵璧石的不同部位,由于成分和结构的细微差异,敲击时的发音也有所不同,因此被称为“八音石”。
灵璧石美学鉴赏意境
特征不断发展的总结,成为赏石之新论。综上所述, 神才是境界。灵璧石抽象美的要素很多,无论大小、
“瘦、透、漏、皱、伛、悬、蟠”为灵璧石形体美 颜色、纹理图案,都可以选出幻化神往的意境,催
学之精辟概括。
人浮想联翩,令人迁想妙得,给人以梦幻神际,妙
灵璧石以其形体造型而论,可分为具象石和抽 趣横生的享受。
象石两大类。
下,形成了一块块坚实铿锵、造型奇特的奇石。虽 所以叠山理水是造园的第一要素。灵璧石大者长达
片掌之大,能蕴万物之象;一拳之小,能藏千山之秀。 十余米,重达百数吨。此类为园林造山佳石,立石
确有:“试观烟云三山外,都在灵峰一掌中”之境界。 成景,峰峦叠峰,有巍峨之势;佐以林木,气势磅礴,
益加峰嵘苍古。游者优游其中,如咫尺山林,灵踪
(一)具象石又称象形石,乃自然石肖形物状,
二、质之美
妙造天成。具象石是观赏者通过观赏直入玄妙境地,
从而陶然于自然石体的审美之中。欣赏具象石是我
“坚”是灵璧石主要的审美要素之一。赏石固
国传统审美意识之一,渊源久远。如祖国各地的名 然要有美的造型,但是一块石头只有美的造型,而
052 ·宝藏 2021·第 8 期
050 ·宝藏 2021·第 8 期
教礼供之虔诚,对石之美有着极高的尊崇之意。灵 璧石入供,以两尺以内为最佳体量,窗台可供,几 案可供,更移方便。只要体量适宜,无论立卧曲欹, 皆可入供。或肖形状物,或玲珑剔透,或形奇意远。 置于幽窗几案,闲暇对坐、一杯清茗,神趋其中, 但觉层峦叠拥,烟云秀出,人物鸟兽,若静若动, 令人迁想妙得。赏石者情感移动,物我两忘,神游 福地洞天,融入逍遥太清的审美境界。
灵璧石美学鉴赏
化人,令人游之忘倦,寓之忘归,居之者忘老,借
灵璧张氏亭文言文翻译
《灵璧张氏园亭记》灵璧,古称灵壁,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
宋代仁宗时期,有一位名叫张次立的殿中丞,他拥有一个庄园,名为张氏园。
园中有一座亭子,名为灵璧张氏亭。
此亭位于汴水之阳,汴水乃古代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今河南、山东等地。
亭子四周,修竹挺拔,高耸入云;乔木茂密,遮天蔽日。
园中有一陂池,池水清澈,环绕亭子。
池边怪石嶙峋,犹如山岳。
此园之景,美不胜收。
一日,苏轼游至张氏园,观赏此亭。
他不禁感叹道:“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园中蒲苇莲芡,犹如江湖之景;椅桐桧柏,散发山林之气;奇花美草,宛若京洛之态;华堂厦屋,彰显吴蜀之巧。
园中之景,各具特色,令人陶醉。
苏轼步入亭中,环顾四周,不禁想起昔日与友人在此饮酒畅谈的情景。
他感叹道:“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此时,夕阳西下,天边红霞映照着亭子。
苏轼立于亭中,观赏着美景,感慨万分。
他提笔写道:“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夜幕降临,苏轼步出亭子,望着满天繁星,感叹人生如梦。
他感慨道:“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苏轼在灵璧张氏园亭中,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此行,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让他领略了人生的美好。
他感叹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此行,让苏轼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深知,人生如梦,珍惜眼前景,享受当下时光,才是最重要的。
而灵璧张氏园亭,正是他寻找人生真谛的圣地。
如今,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然而,灵璧张氏园亭的美景,仍历历在目。
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画卷中,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诉说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总之,《灵璧张氏园亭记》这篇文言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璧张氏园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苏轼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关于灵璧石的诗句
关于灵璧石的诗句
灵璧石,又名灵宝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宝石之一。
它产自中国安徽省灵璧县的灵璧山,因此得名。
灵璧石是一种稀有的石头,色泽多样,包括红、绿、黄、蓝等等。
这种珍贵的宝石引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他们用诗歌来赞美灵璧石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下面是一些关于灵璧石的诗句:
1. 灵璧石清辉照心田,瑰丽灿烂似天仙。
这首诗描述了灵璧石的冰清玉洁和瑰丽夺目的光彩,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2. 灵璧山中瑞气生,宝石散发天然香。
这句诗描绘了灵璧石的出产地灵璧山的祥和氛围,以及宝石自然而然的香气。
3. 灵璧石,璀璨多彩如星辰。
这句诗赞美了灵璧石的多样化色彩,好似闪烁的星辰一般明亮夺目。
4. 隔窗观灵璧,千年石犹新。
这句诗表达了灵璧石的坚固和耐久性,它经历了千年,仍然保持
着如新的状态。
5. 灵璧石,镌刻岁月痕。
这句诗强调了灵璧石所代表的岁月流转和历史沉淀,每一块石头都有着独特的痕迹。
灵璧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一种宝石,更被视为一种象征和吉祥的存在。
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与玉石、金银等一起被用来制作珠宝首饰,寓意着贵族的尊贵和幸福。
此外,灵璧石在现代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雕刻艺术和室内设计中,它的美丽和独特性可以为空间增添一种高贵和神秘的氛围。
总之,灵璧石不仅是一种宝石,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通过文人的诗歌赞美和人们的创作,传达了对其美丽和独特的认可,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灵璧张氏文言文翻译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天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璧,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
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中之百物,无已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
翻译:自京师东行,水面漂浮着浑浊的泥沙,陆路之上尘土飞扬,荒野苍茫,行旅之人疲惫不堪。
历经八百里路程,方至汴水之北的灵璧张氏园林。
园林之外,修长的竹子高耸挺拔,茂密的乔木遮天蔽日。
园中利用汴水的余波,建造了池塘;采集山间的奇石,构筑了岩阜。
园中蒲草、苇子、莲花、菱角,让人联想到江湖的秀丽;青桐、翠柏,给人以山林清新之感;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华丽的殿堂、高大的房屋,展现吴蜀建筑的精巧。
园林深邃之处可以隐居,丰饶的出产足以养家。
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竹笋、蘑菇可以招待四方来客。
我从彭城调任吴兴,乘舟从应天府出发,三日后抵达园林。
乘坐轿子敲门,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
张硕请求我撰写文章以作纪念。
张家世代有显赫之人,自其伯父殿中君及先人通判府君始,家于灵璧,建此园林,筑兰皋之亭以奉养双亲。
浅谈灵璧石文化发展史上的三次采石高峰
《戏剧之家》2019年第28期 总第328期247文化天地浅谈灵璧石文化发展史上的三次采石高峰陈曙光(宿州市艺术研究所 安徽 宿州 234000)作者简介:陈曙光,中国作协会员,宿州市艺术研究所二级作家、副研究馆员。
两宋造园活动兴盛,灵璧石被大规模发掘。
宋元时期,特别是宋代,中国赏石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得力于统治者的大兴园林、文人墨客痴迷供石、黎民百姓的为贡石而劳作。
该时期,灵璧石走到了中国赏石文化大舞台的核心位置,开启了灵璧石文化的早期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赏石论著,如杜绾的《云林石谱》、渔阳公的《渔阳石谱》、赵希鹄的《洞天清录集·怪石辨》等,尤其是我国第一部石谱《云林石谱》,详述了116种观赏石的品种、产地、品评,并将灵璧石推为首位;而在叶梦得的《平泉草木记跋》、李弥逊的《五石·序》中,则有了灵璧奇石交易的具体场所、价格的珍贵记录。
灵璧石文化艺术欣赏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也在此时。
公元1117年,痴迷奇石的宋徽宗,开始建筑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艮岳寿山,历时六年完工。
“艮岳寿山”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巨大假山园林,周围十余里,其规模和内容集园林之大成。
园内景点丰富,形成不同景区: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呈左山右水的总体格局。
为了保证艮岳按时建成,宋徽宗动用原本运输漕粮的船只运送奇石花木,这些船队十船为一纲,专职用于运送花石,因名“花石纲”。
宋人张淏也写有一篇《艮岳记》,当时征调的花石品种,“大率灵璧、太湖诸石,二浙奇竹异花”,灵璧石被列为强征之首。
宋晚期以来,有诗歌记述了当时灵璧石的开采状况,如刘才邵《灵璧石》:“岁久取多岸为谷”;张扩《灵璧石》:“谁与山川还旧观”;许及之《灵璧道傍石》:“陵迁谷变犹横道”;楼钥《灵璧道傍怪石》:“谁知狼藉乱如麻”……今日灵璧渔沟镇磬石山下,昔日的宋代采石坑历历在目。
明代是灵璧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采石高峰,迎来了它的全面兴盛。
灵璧奇石锁云归国记
灵璧奇石锁云归国记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连续两集播出灵璧石“锁云”归国的传奇故事,锁云石是灵璧奇石的代表之作,中国藏石家周易杉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锁云石重回祖国。
(来源:灵璧奇石网)(灵璧奇石:锁云)灵璧奇石“锁云”之谜中国藏石家周易杉将海内外知名的中国古石“锁云”从东京抱回了家。
“锁云”回归祖国后,一直秘藏不露,锁在银行保险箱里。
近日为动员藏石家把此石拿出来参加4月6日举办的上海国际藏石名家邀请展,上海观赏石协会秘书长秦明兴前往周易杉在上海的藏石之家,才见到“锁云”真容。
“锁云”小巧玲珑,造型简洁、单纯,线条柔美,颇具明代文人玩石之风。
为防克隆,“锁云”背后还有一个秘密的印证,藏石家再三关照,只能看,不能写,这又是“锁云”鉴赏之谜。
“锁云”是明朝大文人米万章(字仲诏,号友石)所收藏的一块灵璧石,明式紫檀木座,此石背后刻有“锁云”二字,落款为“万历丁酉春三月藏石·米仲诏”,印为“友石”。
这是一件传承有绪、可考,国内外媒体先后作过报道的明朝供石。
1965年日本知名律师佐藤观石先生于东京一家老石店购得,正因为名贵,得来不易。
“锁云”灵璧奇石白日梦生于上海的藏石家周易杉,1995年获日本国立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为南京师大地科院兼职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日本水石协会会员。
1998年周易杉得悉佐藤观石先生收藏着此石,于是就做起了“白日梦”,他要让“锁云”回归祖国。
说“白日梦”是因为佐藤先生是日本三大石协的第一创始人、会长,酷爱藏石,连名字都改成了“观石”,他会割爱吗?何况已有许多美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在求购此古石,竞争激烈。
“白日梦”之后,周易杉面对佐藤观石先生,起初两年里只字不提,只是加强联络。
一年后他曾旁敲侧击此石,佐藤先生说多位石友已出高价,但无论多少价也不卖。
据周易杉介绍:去年初,他又试探说朋友委托我向先生求购“锁云”。
回答仍是“不卖”。
但却表明了在将来适当的时候,有意完璧归赵。
灵璧石3-灵璧磐石
灵璧古石,尤其是其中的名石,称得上举世之宝的现存世 者寥寥无几。
由于灵璧磐石自古以来就非常有名气,各地冒充是安徽省 灵璧县出产的灵璧磐石很多,判断灵璧磐石是真是假主要 看它的颜色、声音、形状和意蕴。但灵璧石也有等级之分 评。
灵璧磐石的特点是具备“声、形、质、色、纹、意”六美。 “声”是灵璧石的产要特点,它“声如青铜,余音悠长”。 早在三千年前人们就用磬石制成“编磬”,我国第一颗人 造卫星对外播出的“东方红”就是用编磬演奏的。
作者:尹贤洙
灵璧磐石,产于灵璧县及相同地质年代的周边地区,是一 种黑色大理石天然形成的奇石(观赏石)。 “灵璧一石天下奇,宝落时间何巍巍。声如青铜色土玉, 秀润四时岚岗翠”,这是宋代诗人方岩赞美灵璧奇石的绝 妙佳句。
灵璧石有奇特的天然造型,峰峦洞峨,浑然天成,骨秀色 青,扣之有声,集漏、透、瘦、皱、怪、丑、清、奇、形、 响诸美于一身,色泽秀丽雅致,质地细腻光洁,居中国四 大美石之首,为历代名人雅士所珍爱,收藏甚广。
据南宋费 《梁溪漫志》载:米守濡须城时,闻河旁有怪石, 令人移至州衙赏玩,见石形状怪异,甚感惊奇,命设席拜 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米芾焚香拜石的情境,令人忍俊不禁,传为一段佳话。
在震旦系构造上沉积并形成了震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 石。 进入古生代(距今约4-2.3亿年)经过加里东构造运动, 地壳抬升为陆地后经华力西构造运动又下沉为浅海泻湖。
直至中生代(距今约2亿年),经印支构造运动灵璧一带 才隆起为陆地,海水从此销声匿迹。 在印支结构运动期间,灵璧境内地层发生了褶皱和断裂。
灵璧石质的硬度在6度至7度之间,最符合供石的条件。 供石硬度低易风化剥蚀,难以保养长久;硬度过高。 则难以有委宛多姿的曲线。
灵璧石
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中汇载石品116种,灵璧石位居首位。
“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璧石发出的由衷赞叹。
灵璧石的开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尚书·禹贡》载“泗滨浮磬”;殷商时期有灵璧石雕制宫廷乐器——虎纹石磬的记载;《晋书》载:皇帝勒令镇西将军谢尚来灵璧采磬石以备大乐江左……灵璧石除磬石以外,还有更奇特的观赏石,其出产地也不限于磬石山一带,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如灵觉山、朝阳山、白马山、耳毛山、邵山、九顶山等,在县境中部的三注山和南部的大山,峨山一带也有少量的分布。
从已产出的灵璧石来看,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而其质、形、色、纹皆俱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故乾隆帝也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
观赏石,又称“奇石”、“巧石”、“石玩”、“欣赏石”等,大都形状奇特,色泽艳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经过采集、修整或略作加工后,尚可成为一种特殊的天然艺术品。
其种类有自然景观观赏石,即巨型的天然奇石,只可观览,无法收藏;园林庭院观赏石,可群体也可单独置放;室内观赏石,一般为中小型,陈列于房厅的几案台桌上。
观赏石应具有形奇、纹妙、色美、质精的特点,有些观赏石还讲究“瘦、绉、透、漏”四形,或“清、奇、古、丑、朴、拙、顽、怪”等。
归结起来是取其自然美。
中国石文化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汉唐以来已被较多注意,不少文人墨客以赏石、藏石、论石为乐。
至近代更为发展。
所谓灵壁石,又名磬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浮磐山。
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了。
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浅灰、赭绿等色。
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
更奇的是击之灵壁石做的磐。
“灵壁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是一首宋代人赞美灵壁石的诗。
灵壁石之美为古今名人喜爱,至今仍是藏石爱好者搜集的对象。
目前故宫、孔庙保留的编磬都是产自灵壁。
关于安徽灵璧家乡风俗的作文
关于安徽灵璧家乡风俗的作文
我的故乡安徽灵璧,自古就有“南有黄山松北有灵璧石”之称,它因山川灵秀,声如青铜色如玉而得名。
自古以来,灵璧石工艺品一直被历代皇室使用收藏。
今天,灵璧石工艺品依然完全采用整石精干雕琢,既继承传统工艺,又融入现代制作工艺,具有极高的收藏、使用价值。
由于灵璧石资源较为稀罕,产量极少,加上采集制作难度大,特别是白灵石工艺品,实乃工艺品中的佳品。
远在三千年前,殷代就被人们发掘并用于制作当重要的乐器,特磬。
因此称为磬石和八音石。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演奏的东方红的乐曲就是用这套编磬演奏的,仅音美,其形、质、色亦佳。
为历代名人雅士珍爱。
故乡的山,大多不高,没有群峦叠嶂的大气,也没有奇兀突立的险峰,只是几个山头紧紧相连,很默契,很团结。
花斑的大理石点缀它的身资,零星的几个松树傲然屹立,倒也彰显了它的清秀,明目。
故乡的水,宁静,平和,淡泊。
有江南荷叶成群的美景,却没有江河波浪滔天的大气。
它只是化成诸多的湖泊,在各自的区域内生存,好象是黄色土地的眼睛,清澈闪亮。
故乡的父老乡亲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耕养生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着家乡,绘制着美丽而又全新的家园。
我为生我养我的故乡而骄傲,我更为这样的故乡而自豪!。
博物馆
参观天一园博物馆有感随着《灵璧锁云归国记》、《虎纹石磬》在央视四套《国宝档案》的陆续播出,而且一期探寻灵璧奇石,品味灵璧瑰宝的《灵石寻访记》也在《国宝档案》继续与观众见面后,我对我们家乡的灵璧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再次走进我家乡的灵璧天一园奇石博物馆,再次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家乡的魅力以及和旅游方向的发展路的正确性。
在我们安徽省灵璧县旅游优秀乡镇-渔沟镇内,由上海投资商和当地奇石经营大户共同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集旅游、赏石、休闲项目为一体的天一园。
它位于安徽省灵璧县渔沟街南1公里,灵双路东侧,一期占地44.8亩,园内绿草芳菲,廊深路回,曲径通幽;房殿、亭榭则青砖铺地、雕梁画栋;后园中湖水清秀、碧波荡漾,条条金鲤游戏于假山、荷叶之间;落座茶,把盏品茗,涤荡尘埃,最宜静心养性;流连园内,赏天下第一名石,北国江南风情毕现。
它的主体建筑为仿古式江南园林建筑,园内花园荷塘、亭廊水榭、石林曲桥妙趣横生,是人们游园、赏石的好去处。
在那里,游客还可欣赏到评弹艺人现场弹唱。
当我踏进天一园的大门时,就再一次被它的魅力和文化氛围折服,院内地面均铺以400x400mm金砖,加之一百余盏古色古香艺术宫灯,傍晚时分,宛如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煞是好看。
在茶楼的正对门,由一座用700余吨老坑灵璧石堆砌而成的假山及六角亭,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婀娜多姿,更显古典园林建筑的无限魅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园内建筑大部分木材均来自清代李鸿章先生所创办的中国第一家民族企业——江南制造局,即上海江南造船厂,材质为美国洋松,最长的为9.6米,上面的文字记录为光绪八年(1882年)。
百余年木料的使用也为天一园增添了不少的文化底蕴。
今天我走进这博物馆里,内心是自豪的,我作为一个灵璧人看到家乡不断的快速发展,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啊。
看到那些古朴的建筑和神奇充满魅力的一座座奇石,我想到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古老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更加看到了我们安徽宿州的发展前景是一条光明大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璧奇石锁云归国记
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连续两集播出灵璧石“锁云”归国的传奇故事,锁云石是灵璧奇石的代表之作,中国藏石家周易杉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锁云石重回祖国。
(来源:灵璧奇石网)
(灵璧奇石:锁云)
灵璧奇石“锁云”之谜
中国藏石家周易杉将海内外知名的中国古石“锁云”从东京抱回了家。
“锁云”回归祖国后,一直秘藏不露,锁在银行保险箱里。
近日为动员藏石家把此石拿出来参加4月6日举办的上海国际藏石名家邀请展,上海观赏石协会秘书长秦明兴前往周易杉在上海的藏石之家,才见到“锁云”真容。
“锁云”小巧玲珑,造型简洁、单纯,线条柔美,颇具明代文人玩石之风。
为防克隆,“锁云”背后还有一个秘密的印证,藏石家再三关照,只能看,不能写,这又是“锁云”鉴赏之谜。
“锁云”是明朝大文人米万章(字仲诏,号友石)所收藏的一块灵璧石,明式紫檀木座,此石背后刻有“锁云”二字,落款
为“万历丁酉春三月藏石·米仲诏”,印为“友石”。
这是一件传承有绪、可考,国内外媒体先后作过报道的明朝供石。
1965年日本知名律师佐藤观石先生于东京一家老石店购得,正因为名贵,得来不易。
“锁云”灵璧奇石白日梦
生于上海的藏石家周易杉,1995年获日本国立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为南京师大地科院兼职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日本水石协会会员。
1998年周易杉得悉佐藤观石先生收藏着此石,于是就做起了“白日梦”,他要让“锁云”回归祖国。
说“白日梦”是因为佐藤先生是日本三大石协的第一创始人、会长,酷爱藏石,连名字都改成了“观石”,他会割爱吗?何况已有许多美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在求购此古石,竞争激烈。
“白日梦”之后,周易杉面对佐藤观石先生,起初两年里只字不提,只是加强联络。
一年后他曾旁敲侧击此石,佐藤先生说多位石友已出高价,但无论多少价也不卖。
据周易杉介绍:去年初,他又试探说朋友委托我向先生求购“锁云”。
回答仍是“不卖”。
但却表明了在将来适当的时候,有意完璧归赵。
这让他又看到了曙光。
去年初夏的一次石展上,他们又见面了,这是一次由佐藤先生负责的全国会长代表石展,送展的只能是一块代表石,可谓日本全国最高水平石展。
在这次石展上,周易杉第一次见到梦中情人“锁云”。
“锁云”作为本次大会的第一代表石,放在最突出的位置,“锁云”是那样的通灵剔透、沉静可人、飘逸俊秀。
难怪当年大文人米仲诏命名“锁云”。
周易杉说,也是在这次会长石展上佐藤先生答应:“如果转让就转让给你。
”
一次周易杉去上野公园参加日本著名赏石理论家、汉学家久保智翁追思石展,周易杉就大胆地电话邀请佐藤先生前来,同时请他把“锁云”带来,实在忍不住要再看看。
当时佐藤先生不置可否,但翌晨来电说,他起草了两份合同。
什么合同?什么内容?整个上午周易杉忐忑不安。
直到中午周易杉到弥生宾馆与佐藤先生共进午餐,席间他细读了合同,白纸黑字:三年后将“锁云”赠与周易杉,当时周易杉真的喜忧参半。
喜的是大律师不会开玩笑,会赠与他了;忧的是三年呀,谁能保证这1095个日日夜夜里不会发生什么呢?
三年后,周易杉请求佐藤先生能在其母校百年华诞上一展“锁云”风采,真没想到佐藤先生竟然应允。
展出后佐藤先生按照合同赠与周易杉,周易杉也立即取来了早已预备的一份心意。
交割完毕后,周易杉请人拍了佐藤先生、周易杉和“锁云”在一起的合影,此时周易杉的笑是最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