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容忽视的“参考答案”现象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目录【一】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 (1)【二】人脸识别的漏洞 (2)【三】磷虾也能搅动大海 (3)【四】虫瘿:植物上的育婴房 (4)【五】小心!书可“杀.人” (5)【六】蓝色生物为什么这样少 (6)【七】中药禁忌要讲明白 (7)【八】海洋“黑洞” (9)【九】混合词:词语中的“混血儿” (10)【十】蝴蝶没了 (11)【十一】人类的建筑文明会终结吗 (12)【十二】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的亮丽风景 (13)【十三】说“裳” (15)【十四】大脑瞬间的愚蠢 (16)【十五】《流浪地球》的科学奥秘 (18)参考答案 (19)【一】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①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呈现低龄化、度数高的特点,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很多家长认为假性近视或低度的真性近视是可逆的。

在门诊中,经常有近视患儿家长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一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

而在调查中,居然有近五成的家长不知道近视是不可逆的。

②事实上,如果是真性近视,无论中低度还是高度近视,都不可逆。

假性近视实际上是调节痉挛,是由于长时间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收缩不能放松所致。

对这种类型的“近视”,通过放松调节,多看远处,必要时辅以睫状肌麻痹药物使用,是可以恢复部分视力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假性近视,不过是即将步入近视的一种过渡状态,临床上很少有一直能维持视力而不近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方法能够逆转真性近视或者阻止假性近视转变成真性近视。

现有的任何方法,都只能延缓近视发生的时间和进展速度。

③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并非一朝一夕。

刚出生的婴幼儿都是远视眼,一般而言,4—5岁的孩子应该具备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6—8岁的孩子应当具有100度到150度的远视储备。

福建省语文高二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福建省语文高二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福建省语文高二上学期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书籍是承载着人类智慧和思想的载体,它们见证了文明的传承与演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并存。

然而,在享受数字阅读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甲】数字阅读的兴起,离不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获取信息,阅读书籍。

这种便捷的阅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阅读内容,拓宽了阅读渠道,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然而,数字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长时间的电子屏幕阅读容易导致视力疲劳,对眼睛造成伤害。

其次,电子设备中的信息量巨大,容易使人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难以集中精力阅读。

最后,数字阅读的碎片化特点使得阅读内容零散,缺乏深度和连贯性。

【乙】为了应对数字阅读的负面影响,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合理控制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保护视力。

其次,学会筛选和整理信息,避免信息过载。

最后,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质量。

以下是对数字阅读的几点思考:1.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各有利弊,不应简单否定或肯定其中之一。

我们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和阅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2.数字阅读的便捷性使得阅读变得更加普及,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数字阅读的碎片化特点可能导致阅读内容的肤浅化。

3.数字阅读的普及使得阅读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然而,过度依赖数字阅读可能会降低人们的阅读深度和思考能力。

4.数字阅读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数字出版降低了出版成本,提高了出版效率;另一方面,纸质书籍的阅读体验和收藏价值仍然受到一部分读者的喜爱。

5.面对数字阅读的冲击,传统出版业应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寻求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阅读上述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数字阅读”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数字阅读的兴起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

小人得志,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的社会普遍现象

小人得志,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的社会普遍现象

小人得志,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的社会普遍现象在历史上许多钢铸铁浇般的政治家、军事家,最终悲怅辞世的时候,最痛恨的不是自己明确的政敌或对手,而是曾经给过自己很多腻耳的佳言和突变的脸色最终还说不清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的那些人物。

处于弥留之际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死不瞑目,颤动的嘴唇艰难地吐出一个词汇“小人……” 不错小人在现实当中时时刻刻伴随着生活当中,伴随在你的身边左左右右,让你防不胜防。

小人是什么?如果说得清定义,他们也就没有那么可恶了。

小人是一种很难定位和把握的存在,约略能说的只是,这个“小”,既不是指年龄,也不是指地位。

小人与小人物是两码事。

之所以说小人得志,小人容易得志,这里关键是小人大都是能说会道,眼皮活,洞察力较强,揣摩心里过硬,请客送礼比谁都聪明。

在领导面前,在朋友面前说话,大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上把你奉承的甜甜蜜蜜,背后里一脚就能把你踹到万丈深渊去。

现实中的小人会让君子敬而远之,但又让君子不得不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因对小人少有不顺或是不如意,小人就会绞尽脑汁的想一切办法来达到破坏你的事业、前程和声誉。

然而谁都明白,在很多“小人事件”中,绝大多数“小人事件”是找不到一种答案的。

我们只要稍稍闭目,想想古往今来、远近左右,有多少大大小小、有形无形的被小人糟踏了而找不到事情的首尾?由此不能不由衷地佩服起孔老夫子和其它先秦哲学家来了,他们那么早就浓浓地划出了“君子”和“小人”的界线。

诚然,这两个概念有点模糊,互相间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很大的弹性伸缩。

其一,小人见不得美好。

小人也能发现美好,有时甚至发现得比别人还敏锐,但不可能对美好投以由衷的虔诚。

他们总是眯缝着眼睛打量美好事物,眼光时而发红时而发绿,时而死盯时而躲闪,只要一有可能就忍不住要去扰乱、转嫁事物本意,竭力作为某种隐潜交易的筹码加以利用。

美好的事物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但最消受不住的却是小人的作为。

蒙昧者可能致使明珠暗投,强蛮者可能致使玉石俱焚,而小人则鬼鬼祟祟地把一切美事变为丑闻。

中公第三轮模考申论参考答案副省级(乡愁)

中公第三轮模考申论参考答案副省级(乡愁)

“乡愁”参考答案一、结合“给定资料1”,对故乡让我们感到陌生的原因进行概括。

(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

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故乡让我们感到陌生主要是因为故乡已经物变人非,正在逐渐失去特色。

物变方面:一是故乡景象荒凉,变得毫无生气,道路、房子破败不堪;二是河流污染严重,河水不再清澈,鱼虾绝迹。

人非方面:一是故乡缺少文化生活,精神信仰缺失;二是人情冷淡,少了互助,邻里关系淡漠,而且变得更加物质。

二、“这是语言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保护语言的最坏时代。

”请结合“给定资料6”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分)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

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明普通话不断盛行的同时,方言却面临消亡危机。

一方面,由于人口空间大跨度的流动、国家对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加之个人发展的需要,普通话盛行,很多人对普通话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学校对方言的恶意排斥、人们对方言的保护意识不强,各地方言存在消亡的趋势。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若消亡,不仅乡音不再,乡情无所寄托,一大批地方文化戏剧也将消亡,中华文化将失去重要的支撑。

因此,我们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善待方言,使方言和普通话协调共存和发展。

三、“给定资料5”提到,很多人在评论《舌尖上的中国》时,都说观看的时候“一边流着口水,一边流着泪水”。

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

(1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

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示的诱人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而其中的人物故事却使人泪水涟涟。

各式各样的美食不仅引发了观众的食欲,触动了观众的味蕾,还与观众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传递了一种温暖与感动:第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高强度的工作方式下,快餐文化盛行,《舌尖上的中国》让观众回忆起了小时候的记忆,让观众回想起了家庭的温暖、家乡的风貌,美食的味道,这些都勾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思乡情。

第二,在谈食色变的年代,《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观众对中国美食的骄傲和感动,同时也让国人爱国之情油然升起。

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2.你能再找一些类似的句子吗? (1)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大意:节俭就 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2)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 (3)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
3.请你从水、电、气、衣物、玩 具等方面,以“反对浪费、提倡 节俭”为主题,设计一幅宣传画 或宣传标语,把你的观点传达给 大家。
二、判断。
1.学校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 )
2.“聚沙成塔”,小浪费汇集起来就是一个大数目。( √ )
3.一瓶矿泉水大不了1.5元钱,丢弃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X )
4.浪费行为是对劳动者劳动行为的不尊重。( √ )
5.节约粮食是习惯,更是美德。( √ )
6.我们作为小学生,不能为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作出自己的努
答:“光盘行动”的宗旨是餐厅不多 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从而让人 们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 费的习惯。
第2课时 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
谈话导入
一天放学,小华他们组打扫完成卫生以 后便一起离开了学校。第二天,当小华来到 学校后,便有同学告诉他:“昨天的电扇都 没关。”小华无所谓地说:“不就是没关电 扇嘛,有什么了不起的?用的又不是你家的 电,学校有的是钱。”
我想了想,说:“还浪费了水资源。” 妈妈摸摸我的头说:“是的。你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浪费了许多 人力、物力。一瓶水从汲取,到处理、装罐、密封,得经过许多道工 序。矿泉水出厂后,需要打包装箱,需要长途运输,需要在仓库保管, 运到超市卸货,理货员运上架,有许多人付出了劳动。 矿泉水瓶的生产也是如此。就更别提这背后制造机器、车辆、盖房子、 修桥铺路的人力了。细算下来,一瓶水中可凝聚了成百上千人的辛劳 呢。 ” 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手中的半瓶水沉甸甸的,再也不能随便丢弃 了。

不容忽视的光污染不容忽视的光污染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不容忽视的光污染不容忽视的光污染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不容忽视的光污染不容忽视的光污染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不容忽视的光污染①你知道吗?一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吸引”并“杀死”35万只昆虫。

这是奥地利科学家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的最新发现。

②其实,很多其它动物也套因为城市的照明而受害。

大规模的人造光常常使迁徙中的鸟类迷失方向,美国芝加哥有一幢高楼每年都会“杀死”1000_—2000只候鸟。

在2001年的小海龟出生期,人们在犬西洋沿岸发现了很多死去的小海龟。

据分析,刚出生的小海龟是根据月亮和星星在海水中的倒影而游往海洋的。

大西洋沿岸城市灯火通明,使月光和星光黯然失色,导致那些小海龟误把陆地当成海洋,最终因缺水而殒命。

③在夜晚,地球大气层会散射城市的灯光,维持较高的亮度。

动物们受到光线的刺激,就会精神十足,而原本用于繁殖、自卫和觅食的精力便会无端消耗掉。

环境学家还发现,紧靠强光源的树木存活时间短,而且光合作用能力弱,氧气释放量少。

④以上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可以称为“光污染”。

其实,对人类而言,光污染的危害也不小。

近年来,很多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

在夏季阳光的照射下,玻璃幕墙非常令人不适。

⑤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引起视觉不舒服。

非常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

所以粉刷墙壁的时候,最好使用“生态颜色”。

所谓生态颜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而不是那种明亮刺眼的颜色。

⑥研究表明,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危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

如果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就会头昏心烦,甚至产生失眠、食欲卞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精神衰弱的症状。

⑦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11.本文中,“光污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2. 根据文意回答,“光污染”对动物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空白罚单申论参考答案

空白罚单申论参考答案

空白罚单申论参考答案空白罚单申论参考答案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违法行为屡见不鲜,而罚单作为一种处罚方式,对于维护交通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空白罚单的使用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问题。

本文将就空白罚单的合理性、滥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空白罚单的使用是否合理是一个争议的焦点。

一方面,使用空白罚单可以提高执法效率,减少纸质罚单的印制和携带成本。

另一方面,空白罚单也存在滥用的风险。

执法人员可能会滥用空白罚单,随意填写罚单内容,从而侵犯交通违法者的权益。

因此,对于空白罚单的使用应该加强监管和规范,确保其合理性和公正性。

其次,空白罚单的滥用问题不容忽视。

在一些地方,一些执法人员可能会滥用空白罚单,以达到一定的违法罚款目标,从而损害交通违法者的权益。

这种滥用现象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执法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

因此,对于空白罚单的滥用问题,应该加强监管和纪律教育,严惩违法行为,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针对空白罚单问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的空白罚单使用制度,明确规定空白罚单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确保执法人员在使用空白罚单时遵守相关规定。

其次,应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其执法水平和职业道德,减少滥用空白罚单的风险。

此外,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例如使用电子罚单系统,减少对纸质罚单的依赖,提高执法效率和公正性。

除了对空白罚单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应该重视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能力,可以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降低对罚单的需求。

同时,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和公正性,也是维护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空白罚单作为一种处罚方式,在维护交通秩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空白罚单的合理性、滥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都需要我们重视和关注。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加强监管和纪律教育,以及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我们可以有效解决空白罚单问题,提高交通秩序的维护水平。

财务管理案例解析及参考答案

财务管理案例解析及参考答案

教师手册:案例解析及参考答案目录第1章 (1)第2章 (3)第3章 (6)第4章 (8)第5章 (9)第6章 (11)第7章 (12)第8章 (15)第9章 (16)第10章 (23)第11章 (26)第12章 (28)第13章 (30)第14章 (32)第15章 (35)第16章 (37)第17章 (38)第18章 (40)第19章 (40)第20章 (42)第21章 (43)第1章案例参考答案: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的生产、销售、经营等每个角落,通过对资金活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系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不断改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的目标。

对于本案例的分析如下:1.案例中出现的问题:①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在刘明理找财务处长谈话时,想了解厂里的财务情况与数据,结果身为财务处长还没有讲清楚企业的财务状况,表明财务经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通过解读整个案例,显示企业的财务管理很混乱,没有实现财务管理以企业资金运动为重点,对资金取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

②财务人员对工作有怨言。

在刘明理找财务处长了解情况时,财务处长发牢骚说到:工厂待遇低,财务处没有福利,财务人员每天工作非常繁忙,有时还要加班,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奖励;同时财务人员每天要遭受许多埋怨,工厂各个部门对财务处的工作都不满意,经常在厂长办公会上受到批评;案例的最后还提到,一些大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期后就全部跳槽了,也体现出他们对工作的不满意。

③财务决策不科学。

刘明理在面对账面只有600万元资金,而要解决1800万的申请时,采取的是给5个部门的主管副厂长打电话,核实资金需求的迫切程度,并在600万元的限度内支付了590万元的资金,只留下了10万元资金预备急需。

事实上,企业资金的分配不能只按需求的迫切程度来进行划分,应该运用财务的相关知识进行核算,而且只留下了10万元资金预备急需是相当不合理的。

④财务关系不明确。

高考语文“语病”中极易忽视的重复现象

高考语文“语病”中极易忽视的重复现象

“语病”中极易忽视的重复现象1.下午我买了些卫生洁具。

(“洁”有卫生、清洁之意,与“卫生”重复)2.凯旋而归。

(“凯旋”是胜利归来之意,与“归”重复)3.加强德育教育。

(“德育”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与“教育”重复)4.此事涉及到党群关系。

(“及”即到意,与“到”重复)5.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际”为“彼此之间”,与“间”重复,应去掉“间的”)6.不时发生出使人不安的怪事来。

(“发生”已经表“出现”意思,所以“出”“来”多余)7.报刊杂志。

(“报刊”即报纸和杂志)8.邂逅相遇。

(“邂逅”即偶然遇见,与“相遇”重复)9.学习先进楷模。

(“楷模”即榜样、模范,就是先进)10.警匪力量悬殊很大。

(“悬殊”即相差很远、很大。

)11.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的发笑。

)12.到会的二十一名与会者。

(“与会者”就是到会的人。

)13.他亲眼目睹了南京大屠杀。

(“目睹”就有“亲眼”意义)14.那人大约二十五六左右。

(“大约”与“左右”重复)15.欢迎市委领导到我校莅临指导工作。

(“莅临”就有“到某地”意义)16.8月1日是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

(“截止日期”就是最后一天)17.雨过天晴,天空格外明净多了。

(“格外”与“多了”重复)18.人来人往也特别多。

(“人来人往”就是人特别多)19.班上出现了从来没有的空前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的”就是“空前的”)20.话语里带有扪心自问的自责。

(“扪心自问”就已经含义“自责”了)21.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

(“威慑”含有使动,与“令人”重复)22.不要有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23.他无时无刻不忘为他人着想。

(“无时无刻不”不能与“忘”搭配,意思刚好相反)24.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真知灼见”与“意见”重复)25.他们用相互的身子温暖着对方的身子。

(“相互的”和“对方”重复)26.这其中定有问题。

(“其”就是“这”)27.他两互相厮打。

例谈高考 “语句补写”题的答题技巧(附练习答案与教学设计)

例谈高考 “语句补写”题的答题技巧(附练习答案与教学设计)

例谈高考“语句补写”题的答题技巧(附练习答案与教学设计)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

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语句补写试题一般都选取一个有明确中心的语段(多属于议论性段落或说明性段落),在其中空出三个关键性的句子,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补写这些相关的句子。

要填入的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有密切联系、文意贯通,在结构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一般而言,空缺部分该填什么内容,上下文语境所含信息都已在文中有所暗示,只要学生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就不难写出贴合题意的答案。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境把握能力、根据上下文推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主观性语言表述题,对学生能否“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能作出准确的测试。

解答语句补写题时应注意:一、明确题目要求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有关键词,通过上下文概括出来),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二、审清文意一个语段,从内部来说,一般可以分为起始、展开、收束三部分。

起始部分提出话题中心,展开部分围绕话题论述、说明,收束部分归纳全段、呼应中心,由此形成总分总的结构。

除了这种结构外,还有并列、对照、层进等结构。

不管哪种结构的语段,都由一个统一的文意统摄,答题时首先要审清这个文意。

三、看清语境补写的句子要与上下文保持连贯,语言连贯除要把握话题一致、思路清晰、句式一致等原则性要求外,还要掌握句与句之间衔接的一些手段。

高考容易忽视的语病病因

高考容易忽视的语病病因

高考容易忽视的语病病因:句子成分赘余或重复句子成分赘余例析河北省威县第一中学李金胜如果对词语的意思和语法功能理解把握不准,随意乱用,就容易使词语隐含义与已提供的语境义重复,造成句子成分赘余。

句子成分赘余,是病句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

现我结合自己在长期教学中整理的常见累赘词语,对此考点作简要分析。

1. 报刊杂志。

"刊"意即"杂志",删去"杂志"两字。

2. 互相厮打。

"厮"已含有"互相"的意思,删去"互相"。

3. 这其中.这其间。

"其"即"这",删去"这"。

4. 见诸于.付诸于。

"诸"是文言中的一个兼词,是"之于"的合音,应删去"于"字。

5. 否则不这样。

"否则"就有"不这样"之意,删去"不这样"。

6. 大好良机。

"良"即"很好",故应删去"大好"。

7. 十分万恶。

"万恶"就是"极端恶毒",删去"十分"。

8. 亲眼目睹。

"目睹"即"亲眼看到",故应删去"亲眼"。

9. 共同协商。

"协"意思是"共同合作",因此,应删去"共同"。

10. 非常嗜好。

"嗜好"即"极度爱好",故删去"非常"。

11. 十分炎热。

"炎热"指"天气十分热",再用"十分"修饰,纯属蛇足。

2024年高考语文常见的错误题型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常见的错误题型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常见的错误题型总结高考语文试题中,错误题型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学生来说,熟悉和掌握常见的错误题型,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分数。

下面是2024年高考语文常见的错误题型总结:一、阅读理解错误题型1.细节题细节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进行理解和把握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错误选项有以下几种情况:(1)细节不准确:选项中的细节错误或与原文不符。

(2)细节混淆:选项中的细节与原文中其他细节相似,容易混淆。

(3)细节省略:选项中省略了原文中的重要细节。

(4)细节变换:选项中的细节改变了原文中的表达方式或描述。

2.推理题推理题是考查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进行推理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错误选项有以下几种情况:(1)事实与推理不符:选项中的推理不符合原文中的事实描述。

(2)主观臆断:选项中的推理完全基于个人主观观点,没有依据。

(3)误读原文:选项中的推理是对原文的误读或曲解。

(4)过于绝对化:选项中的推理过于绝对化,不考虑其他可能性。

3.命题意图题命题意图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意义和作者意图理解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错误选项有以下几种情况:(1)离题选项:选项与原文无关或没有涉及到原文的中心思想。

(2)曲解选项:选项中对原文的理解是对其原意的曲解。

(3)过于主观:选项中的理解是基于个人主观意见,而非文章的本意。

(4)片面观点:选项中的理解只涉及到了文章的一部分,而忽略了其他内容。

二、短文改错错误题型短文改错是考查学生对语法、词汇、标点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错误题型有以下几种情况:1.语法错误(1)主谓一致错误:出现主谓一致错误,如主语与谓语动词不一致。

(2)动词时态错误:出现动词时态错误,如时态不一致。

(3)名词单复数错误:出现名词单复数错误,如单数名词和复数谓语动词搭配不一致。

2.词汇错误(1)词语搭配错误:出现词语搭配不当的错误,如用错了介词、副词等。

(2)近义词误用:出现近义词误用的错误,如选用了意义相近但用法不当的词。

不容忽视的树种——山乌桕

不容忽视的树种——山乌桕

1 山乌桕 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布
山乌桕 又名 红 叶乌桕 , 属大 戟科 落 叶小乔 木或灌 木 , 高可达 1 4m。叶互生 , 圆状 卵形 , 5~1 m, 椭 长 0c 宽 25— . m, . 50c 全缘 , 叶柄 细 , 2~ m, 端有 两小 腺体 。总 状花 序顶 生 , 4~ m, 长 5c 顶 长 9a 雄花 在上 , 花少 数 , 雌 单 生 于花序 基部 苞 叶 内。蒴 果黑 色 , 卵形 , 径 10~15c , 宽 直 . . l 成熟 时 分裂 成 2~3分 果瓣 。种 子球 形 , n 外 层 有 白色蜡 质假 种皮 。广 泛分 布于我 国黄 河 以南地 区 , 南 、 越 印度 尼西亚 、 印度 、 甸等 国也有 分布 。喜深厚 缅 湿润土 壤 , 较耐旱 , 病虫 害 少 , 适应 性 强 。广 东 省平远 县 全境都 有 灭然分 布 , 除北部 山 区有作 为蜜源 植 物 自发 保 护 的习惯 外 , 有人 工种植 应 用 。 未
wi ey d srb e n S u h Chi u e e e n t k n s ro l . Ari c a u tv to e h i u swa u d l itiutd i o t na b tn v rb e a e e iu y t ilc lia in tc n q e s s mme p, i f du a d i wa r p s d ta .dic l ri rh pr moi g i o a r a n t sp o o e h tS s oo sw0 t o tn n lc la e .Th e e r h o e d i gc liain t c n q e er s se fs e ln u tv to e h i u s a l a up rp o e a c olc in mu tb te g h n d i h u r n r moi n. s we l ss e r v n n e c le t s e sr n t e e n t e c re tp o to o

经济学案例教学丛书:劳动经济学案例

经济学案例教学丛书:劳动经济学案例

经济学案例教学丛书:劳动经济学案例篇一:2《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题《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题1、材料:美国联邦最低工资立法的影响P1-2相关问题:最低工资标准立法要考虑的问题参考答案:答:一、最低工资就是工人维持生存和延续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费用的价格。

其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工人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费用;2)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费用;3)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二、用命令或法律来规定工资和福利的高低,“最低工资法”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法定福利。

最低工资法普遍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青睐,但是从美国联邦最低工资立法后,南部地区无缝针织行业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最低工资标准立法的时候要考虑到如下问题:(1)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会对劳动力密集的地区产生较深刻影响,使得劳动力资源在不平衡的地区间重新分配。

例如,美国北部的工资比较高,而且劳动力不密集,所以提高最低工资对成本的影响小;但南部劳动力密集,确定了法定最低工资,使得成本大增,企业竞争力削弱。

南部地区的企业就会想方设法降低劳动力成本,在最低工资法实施的头两年,南部的就业量降低了5.5%。

(2)工资是由劳动力的需求决定的,法定的最低工资要适应市场,及时作出调整。

当人为规定的最低工资高于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工资,可能就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果是失业人数反而增加。

(3)可能鼓励资本替代劳动,企业会更有积极性采用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

从案例看出,在最低工资法生效的头两年,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变频移印图案编织机器逐步代替旧的手工移印图案编织机器,全自动的机器使用增长了10%。

(4)最低工资法可能带来熟练劳动力替代非熟练劳动力,并导致就业中的种族歧视或性别歧视,使得非熟练劳动力处于更艰难的就业状况。

(5)可能有许多事实上拿最低工资的工人如学徒工、临时工、兼职工人、家庭仆人等未被包括在最低工资法内,最低工资法就无法保障到这部分人的利益。

(6)企业是否真正执行最低工资法也是个实践中的难题。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之细节之处见答案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之细节之处见答案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之细节之处见答案每次和学生们聊起他们做行测言语部分的感触时,大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纠结。

其实事实也大致如此,从历年国、联考和其他省份的言语真题来看,一般情况下,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较容易排除的,剩下的两个选项,一个是正确答案,另一个就是强干扰选项,所以大多数考生都会出现纠结的情况,但纠结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纠结了好一会儿,最后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而且常常把原本那个对的答案“纠结”成了错的那个,所谓的“凭运气”、“拼人品”、说的大致就是这样的一些情况。

但实际上,想要保障言语题的正确率,真正的问题在于保障好细节--细节之处见答案,强干扰选项往往是细节上做文章,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细节,那么我们做言语题就好轻松很多,因为“纠结”可以就此一扫而光。

为了让考生们在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不再纠结,接下来,我们就用具体的真题来说话。

【例1】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全国曲艺工作者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曲艺艺术在传承中得到发展,一系列源于传统的曲艺精品不断涌现,一大批宝贵的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包括曲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也出现了不小的困难,一些曲艺遗产面临流失,许多曲种后继乏人、濒临失传,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最能准确表达这段文字的主旨的是()A.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曲艺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C.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D.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细节魔鬼】:B和D项只有主体不同,文段最后一句即主题句,既提到了曲艺又提到了物质文化遗产,但主要是围绕曲艺来说的,故主体应是曲艺,故选B,但实际上,不少人最后都选择了D。

【例2】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种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文秘岗面试

文秘岗面试

文秘岗面试文秘岗面试题(1)文秘岗面试题(一)一、请你谈一谈你对办公室工作有怎样的认识和了解?报考这个岗位你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出题思路】背景性问题。

用于导入并了解考生的个性特点与岗位工作的匹配性以及求职动机。

【评分参考】〔好〕情绪稳定,从容自然,言语流畅,条理清晰,自我评价客观,个性特点与拟任岗位条件较一致,对工作职能有一定了解。

〔中〕情绪控制能逐步稳定下来,叙述比较清晰,但条理性、逻辑性不够。

〔差〕情绪紧张,言语混乱,逻辑性、条理性差。

办公室是一份综合型、辅助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对于这份工作,我认为是单位的重要枢纽,起着上传下达、综合协调、参谋助手、督促检查和服务保障的作用。

在日常的工作中,既要帮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又要负责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以及相关文书工作(打字、归档、处理函件、编写报告等)。

故而,“繁、杂、忙、累”四个词是办公室工作的准确概括。

而对于办公室工作岗位来说,我的优势是第一,心细。

(举例说明)第二,好学。

我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研究内容涉及文学、语言学和写作等多方面的知识,再加上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读书,平时大量的时间都是用在阅读各领域书籍上。

这种良好的阅读惯将使我文字功底比较扎实,研究能力较强。

第三,经验。

(结合工作经历说明)第四,善言。

所谓“善言”,不是说我能说会道,而是指自己善于与人沟通。

在同学朋友圈中,朋友同学有了烦心事都爱找我聊聊。

在实阶段,我积极主动的向部门的领导请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询问他们关于档案的整理、信息的搜集等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密切与其他科室的联系,积极主动的做好复印、打印、送材料等各项工作,我的表现给他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因此获得该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不足:虽然我有一定的实践经历,但是自己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或紧急事件的能力还缺乏、经历还不足。

这也是自己应该积极改进的方面,比便更好的顺应办公室工作。

2二、假如你被聘用后,有一个外省的项目考察团到公司来考察,公司领导安排由你负责这次接待工作,你将如何开展工作?【出题思路】考察了解考生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相关工作经验的多少。

专题02 辨析并修改病句(疑难突破)(解析版)

专题02 辨析并修改病句(疑难突破)(解析版)

专题2 辨析并修改病句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

“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的工具。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答案】C【解析】原句“使得它是”有误。

“使得”句缺主语,“使得”和“是”搭配不当。

C项对应修改正确。

故选C。

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李再勇反面典型案例剖析

李再勇反面典型案例剖析

李再勇反面典型案例剖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李再勇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舆论的聚光灯下,他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反面典型。

李再勇的案例,不仅是一个个体的问题,更是一种现象的缩影,值得深入剖析和警醒。

在本文中,将对李再勇的反面典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启示。

从李再勇个人行为来看,在工作和生活中,他频频违反法律法规,以及道德伦理。

在一家知名公司任职时,他经常违规操纵公司业务,为自己谋取私利,以牺牲公司利益为代价,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

在人际交往中,他常常以欺诈手段获取他人信任,进行不正当交易,给其他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严重破坏了社会诚信。

从管理者角度来看,李再勇的案例也暴露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在公司职务上,他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自由行事,导致了他日益肆无忌惮,为非作歹。

对于员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公司也缺乏强有力的引导和教育,使得一些人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与制止。

这些都说明了在企业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和监管机制的重要性。

从社会层面来看,李再勇的反面典型也反映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社会的法制建设和监督机制还存在着不足,使得一些人相信自己可以无视法律规定,肆意妄为。

道德意识的淡化和功利主义的盛行,也导致了一些人对于他人权益的漠视和违法行为的轻视。

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道德、法制和教育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面对李再勇这样的反面典型,我们应当深刻反思,吸取教训,从而做出相应的处理和预防。

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不当行为。

社会应当加大法律的惩处力度,使得违法行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加强道德教育,倡导诚信守法的社会风气。

个人在面对诱惑时,应该坚守底线,做一个有道德良知的公民,不为私利而损害他人权益。

李再勇的反面典型案例提醒我们,面对种种诱惑,我们必须保持警醒和自律,坚守法律底线和道德准则,为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共同努力。

试论哲学主观试题答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试论哲学主观试题答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试论哲学主观试题答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作者:谢兆勤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02期摘要:哲学主观试题的答案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本文分别就哲学主观试题答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作了简要分析,并就答题思路阐述了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哲学主观题答案开放性确定性不确定性社会科学类试题题型一般都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哲学试题也是这样。

哲学主观题是答题者比较头疼的难题,往往把握不准,得分不高。

原理搞不清,材料读不懂,分析不透彻是其中的几点原因,但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是没有把握哲学主观试题的特点和答题要求,不知道如何具体组织答案,更没有把握哲学主观试题答案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一特点。

哲学试题中的论述题或分析说明题,即我们常说的“大题目”,其答案要点有的(部分)是确定的,有的(部分)是不确定的。

一、哲学主观试题答案的确定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试题已规定或要求用某部分知识甚至某一原理、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由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不同的原理及方法论。

从试题命制特点看,有的是开放型题目,比如“试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蕴含的道理”,但有的题目对答题要求限定性和限制性具体明确。

对此类题目的答题依据(知识、原理、观点)命题人实际上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这就要求被试者既要从总体上把握哲学知识系统,又要准确掌握每个原理所归属的范畴,以便考虑和分析问题全面、准确。

我们在答题时必须按题目的规定或要求作答,不可随意,否则就是与答题要求不一致,答非所问不能得分的。

答题时看清是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哪一部分知识,是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的还是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如果确定是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的还得进一步分析确定是唯物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部分的。

题目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观点)作答就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点)答题。

有的题目要求用辩证唯物论知识,答题时就不能用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答题,这方面是确定的。

华图参考答案错误

华图参考答案错误

华图参考答案错误华图参考答案错误在备考考试的过程中,参考答案是考生们重要的参考依据。

然而,近期有关华图参考答案错误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一问题的存在引发了考生们的不满和质疑,也引发了对于备考机构的质量和诚信的担忧。

本文将就华图参考答案错误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对考生们的影响。

首先,华图参考答案错误的现象并非个案,而是一连串的事件。

从考试科目的选择题到主观题,都出现了参考答案错误的情况。

这种错误不仅仅是一两次的失误,而是频繁出现,给考生们的备考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考生们本来期望通过参考答案来检验自己的备考情况,但是现在却要面对参考答案的不准确性,这无疑给他们的备考增加了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华图参考答案错误背后的原因。

一方面,备考机构可能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

在编辑答案时,可能出现了疏忽和马虎,导致了错误的答案被发布出来。

另一方面,备考机构为了追求效益,可能会故意修改答案,以增加自己的通过率和声誉。

无论是粗心大意还是故意修改,都对考生们的权益构成了侵害,这是不可接受的。

华图参考答案错误对考生们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参考答案错误可能导致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产生迷茫和困惑。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答对了一道题,但是参考答案却告诉他们是错的,这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备考情况产生怀疑。

其次,参考答案错误可能导致考生们在考试中出现失误。

他们可能会按照错误的答案进行备考,结果在考试中得不到应有的分数。

最后,参考答案错误可能给考生们的备考信心带来打击。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备考得很好,但是参考答案的错误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降低了备考的积极性和动力。

针对华图参考答案错误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备考机构应该加强对答案的审核和校对工作,确保参考答案的准确性。

其次,备考机构应该及时公开错误的参考答案,并向考生们道歉和补救。

他们可以通过发布更正公告或者提供额外的辅导材料来弥补考生们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一种不容忽视的“参考答案”现象[作者] 方希孝[内容]——关于中学语文教育的一点思考语文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主科,它既有自身的丰富内涵,又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和工具。

在目前教育界上下一致强调中小学教育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候,笔者试就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参考答案”现象,结合教材与教学实践,提出一点现实思考。

一近年的语文教育,普遍地存在着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学生,手头都备有一本《语文课后思考题和练习的参考答案》(下简称《参考答案》)的小册子。

这些《参考答案》大多是从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书中摘录出来。

提供参考答案原是教材编者为教师备课时参考所用的,被一些懂得牟利的“聪明人”与书商勾结,抽出来缩印为小册子卖给学生。

这种“参考答案”差不多从小学至高中,每个年级都有“专册”。

这种“参考答案”,学生可以在晚上做思考练习题时拿来抄,上课与课本一起摆在桌上,视其为帮助学习的“宝贝”。

这种现象不容忽视,学生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上课可以“放松”听,不必动脑筋,对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极为有害。

多数教师曾试图加以制止,一是向学生讲明道理,指出其害;二是强行规定,不准买,不能用。

但是,收效甚微,屡禁不止,有些学生慨叹说:我们不是不懂用它的害处,但又不得不用。

逐渐地,大家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种《参考答案》便堂而皇之地成为学生的“必备”学习工具。

中学生是已经接受了六年小学的以形象思维为主教育,要逐渐过渡到向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

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大脑思维能力非常活跃,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

由于知识的积累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不满足于别人对事物现象的描绘和解释,不轻信别人而要独立地、批判地对待一切,因此,中学的语文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十分珍视中学生思维的这种特征,随时加以引导和启发。

中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丰富多彩,语文教学也最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能启发学生对一个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

正象沈杰所说:“语文不同于数理,数理教学犹如‘山洞探底’,走一阵,明一段,一个个章节,一次次训练,首尾相连,一步步靠近这个知识的王国。

语文教学则不同,它犹如‘登塔攀高’,登上哪一层,都有一圈完整的景观,每一册教材,每一篇课文,不过是处在不同的层面。

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攀登,使他们每上一个层面,都能从似乎雷同的所见中领略天地的更加广阔,意境的更加深远。

”[①]这段形象的比喻描述,不仅道出了语文与数理的不同之处,还点出了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是起一种引导作用,至于“景色”的领略由学生自己体会。

很明显,就是要努力去启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可是,由近年出现的上述那种“参考答案”现象,无疑是扼杀学生的自动学习兴趣,尤其是扼杀学生思维独立的一种极为有害的现象。

二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原因,主要是教育系统内部指导思想,尤其是教材编辑的指导思想方面的原因。

杜绝这种现象,并不只是简单地由有关部门禁止书商印行出售;或去斥责学生这种不良行为所能解决的。

笔者认为,《参考答案》禁而不止,总有它存在的“价值”,因为它与教材习题的设置有直接关系,它有用,反过来就可反映出我们现有教材的一些问题;学生用它,无非也是要得到高分,反过来已暴露了我们现行考试体制的某些弊端。

况且,在市场经济之下,可牟利的事总是有人会千方百计去钻空子。

既然有现成的“参考答案”,教师可以参考,而且按此答案要求学生,那为什么学生就不能参考?又没有明确的法规规定学生不能参考。

话说回来,如果“参考答案”没有权威性,不能作为应付作业,应付考试,甚至应付高考的有用材料,学生也就不会趋之若鹜了。

因此,深究其因,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也不能一味地指责书商的牟利意识。

作为教育有关部门,应从自身上加以反思。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初中语文教材,就这一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学生做练习抄《参考答案》,是由课业负担繁重逼出来的,因为他们要“节省时间”。

我们应该肯定,现有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语文教材,较之过去所用的全国统编人教版教材,无论从内容、形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所选的课文,也较接近中学生的实际,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都有所加强,尤其是在篇目的数量上,做了大幅度的删减。

原人教版教材整个初中段课文的总量是240课(每册40课)还有附录的历代诗词96首(每册16首),新教材比之减少了78篇(占32.5%)及96首古代诗词。

[②]这样删减,具体体现了国家教委一再强调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精神。

可是,就新教材来看,课文的数量是大大减少了,但课后的习题却大大增多了。

每册书,新教材比旧教材平均减少了13篇,但每册总的页数却相差不多。

作为教材的习题,适量地设置一些,要求学生做适当的课后练习,引发学生的思维,这是很必要的。

但现在新版教材的习题,不仅总体上数量过多,而且不顾学生的实际,一刀切,不论课文长短、内容深浅,课后都附有三大类型的习题: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

每大类又再分大题小题若干,例如新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选了毛主席当年写的一篇500余字的新闻稿,课后就设置了大小习题17条,原文只占约一版,而习题却占了四版。

我们应该替学生想想,他们每天要学好几门功课,每晚要做三门课以上的作业,单是对付语文这一科,以这一课为例,17道题,每题从思考到动笔完成,平均以4分钟计,要用上一个多小时,如果要相对独立思考,恐怕两三个小时都需要。

还有其它学科的作业,因此,学生为了应付明天老师的检查,就得节省时间,抄现成《答案》是一种最有效而简便的办法。

第二,课后的习题设置,都是专家想出来的,学生不一定都能理解回答。

深的,答不来;浅的,无兴趣。

为了应付作业,抄答案最省事。

其实,习题过多,这本身就忽视了语文学科整体性的特点。

好的范文,总是内容与形式统一,课文中的有关知识和能力,本来就是文章的有机构成因素。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必须遵循这一法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体;同时也多次鼓励学生读书要懂得设疑,自己解疑再设疑,一句话,就是要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但课后习题,有的主次轻重不论,“随意性地以种种练习与训练为名推向学生,结果不仅学生增加了负担,而且实际上使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失去了平衡。

即使某些单一的练习和训练颇有成效,但对整体的语文水平的提高却并无真正的意义,甚至反而是一种干扰和牵制。

”[③]其次,编者煞费苦心,什么问题都事先替学生想出来了,那他们读书还有什么疑问可提呢?编者为读者想出这么多问题,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呢?有些问题,说句实在话,教师若不看教参答案,也很难回答,更何况是一个每天要学好几门功课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要完整回答,谈何容易。

题目偏难,为了应付,抄现成答案,便最为“保险”。

另外,前面也提及,这个年龄段学生不满足于别人给他“指手划脚”,这些习题又多,又都不是由他们思考后提出的,有些他们根本就不感兴趣,硬叫他们被动接受,这就压抑了他们的兴趣选择和主动思维。

同时,有些习题,出得也过于肤浅,甚至不很严密,学生做后,大有受捉弄的感觉,心想,连小学都觉得容易的问题也配考我吗?如新版初中语文五册第五课《还乡梦》自序的习题第四大题的第4小题:“《世说新语》写晋朝大将军桓温北征,经过旧日熟悉的地方,见到以前种的柳树都长得很大了,大为感慨,于是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以后就成了典故。

本文哪儿活用了这个典故?这样活用,有什么作用?”像这个问题,第一问连小学都会回答,因为文中有一句‘兽犹如此,人何以堪?’第二问要回答,又必须联系上文,即已超出用典的范围。

其实,诸如此类问题,只要加个注,让学生知道原典故的出处,余下的留给学生去联想,大可不必作为一个问题提出。

还有,有些习题,课与课之间,重复出现关于句式,修辞、标点应用的问题,例如这一段运用了哪种句式,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表达效果,这种标点,起什么作用。

本来,句式也好,修辞也罢,标点用法都行,它们的作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学生只要弄懂,便会举一反三。

至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如何理解,只要联系上下文是不难回答的。

而课后习题,动辄就提这些问题,并付有答案,一来学生感到老套,没有新鲜感,二来逐个去解答,又养成了一种孤立、静止地学习的不良习惯,加之要记答案内容,浪费时间,所以干脆抄“现成的”。

第三:学生抓“参考答案”不放,还有一种怕考试“吃亏”的心理。

《语文学习》1991年第3期刊载了杜秉庄《从一位考生答题引起的思考》文章,引述了一位高材生,在高考时答一道选择题,考后老师问他选择某答案的理由,他分析得十分深刻,讲得很有道理:“这位同学的回答中,我看得出他对这段文言文是读懂了,理解颇深刻,答题的思路也是清楚而正确的。

就能力而言,他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教学大纲规定的‘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水平。

如果让他翻译,我相信他能够翻译得比较正确。

然而,他却答‘错’了,丢失了宝贵的3分。

“当这位老师告诉他标准答案时,他眼睛睁得滚圆,感到惊奇、遗憾和无法接受。

”[④]这种情况,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答错的有不少是平时肯动脑筋的学生,因为,他们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独立的理解。

就连在平时的教学中,思维活跃的学生对某个问题也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并有其独特的见解,但最终却与标准答案不符。

每当这时,老师也很为难,只能给其一定的鼓励和肯定,但还要咛嘱一句,考试时,还是照标准答案答为好,以免“吃亏”。

事实也如此,平时学得好,考试不见得就会得高分;平时不大肯动脑筋,只要死记标准答案,考试起来分数也不低。

这么一来,教师为了让学生不吃亏,对课后的习题,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学生也怕吃亏,抓住“答案”不放,脑子成了装标准答案的杂货店,大家都死盯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哪还有心思很好地去训练语文的听、读、说、写能力。

这种现象,简直就是“买椟还珠”!三综上所述,可见一本小小的《参考答案》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怪圈,学习语文回答问题离不开它,但最终又不能得到真正的独立思考的训练,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既然它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危害如此之大,到了老师这一关,理应制止,而就目前看,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有多方面的配合,但其中主要还得从教育本身去找原因。

教材课后习题的增多,这一问题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说到底,一切还都不是围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在转。

这些年,标准化考试越来越走红,全国一股风,标准化考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它的弊端也已迅速地显露出来,尤其是语文。

这方面已有不少专家在探讨,笔者就不多谈,但就目前学生手拿《参考答案》不放这一现象,就是一个很有力的实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