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谁服务
什么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教育服务的方向
什么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教育服务的方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方针必须明确的根本问题。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以59个字简单明了而又全面准确地回答了上述三个基本问题,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怎样培养人”,即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什么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既遵循教育一般规律,又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形势任务而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要求和总遵循,使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方向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完善、要求更加明确。
党是实施教育方针的领导力量。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各级党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检查考核各级组织工作状况的重要指标,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宗旨方向和目标任务,把牢政治方向,端正办学理念,建立制度规范,校正误区偏差,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作者:聂军强王冠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10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再次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提出我们国家教育的目标,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为谁服务,提出明确要求,是教育者的宗旨,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要求。
同时要实现“三全育人”的模式,要求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教育者提出路径和办法。
一.“三全育人”的出发点是培养人其实早在2000多年,西方圣贤之祖---苏格拉底就提出,教育的首先任务是培养道德,教人“怎样做人”的口号,并且劝导人要品行笃厚,“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并且秉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有可能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该怎样做人的话,就可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培養什么人,必须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的新一代接班人,必须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才,而不是为了自己利益的人,这种人我们坚决摒弃和抵制。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要求,对学生有要求,对培养目标有要求。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
而我们社会主义教育要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服务,坚决反对为了个人利益服务的行为和做法。
教育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考试题(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 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A. 有目的地培养人B. 促进社会发展C. 提升人的素养D. 传承人类文化答案:A。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这使其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区分开来,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核心都围绕人的培养展开。
2.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教学原则。
A. 循序渐进B. 启发性C. 因材施教D. 巩固性答案:B。
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为学生处于想懂却未懂、想说却说不出的状态时,教师再予以启发,契合启发性教学原则,强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A. 规模B. 速度C. 性质D. 内容答案:C。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把控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规定教育为谁服务,进而决定教育的性质,不同政治经济体制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截然不同。
4.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要求教育要()A. 循序渐进B. 因材施教C. 有针对性D. 抓关键期答案:C。
解析:阶段性表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发展任务各异,教育需契合各阶段特质,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精准施教。
5. 我国现行学制系统中,基础教育包括()A. 幼儿园、小学、初中B. 小学、初中、高中C. 幼儿园、小学、中学D. 小学、中学、职业高中答案:B。
解析:我国基础教育旨在打牢国民基本素质根基,涵盖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阶段,为后续高等教育、职业发展做准备。
6. 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A. 泰勒B. 斯腾豪斯C. 布鲁纳D. 赞科夫答案:A。
解析:泰勒提出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围绕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大环节构建课程,影响深远,诸多课程编制以此为蓝本。
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作业,将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教学方法是()A. 练习法B. 实验法C. 讨论法D. 参观法答案:A。
教育该为孩子提供什么
教育该为孩子提供什么——听冯恩洪教授讲座有感一、教育是一种服务应该说教育是一种服务在中国加入WTO以来,越来越被重视地提出来。
最近朱永新市长的报告中也提到。
上海建平集团总校的校长冯恩洪提到:中国把学生作为学校的产品,发达国家把学生作为学校服务的对象,他们既是管理学校,又是经营学校,如今,还有哪些行业没有服务意识呢?饭店:来得全是客,全凭一张嘴。
好的旅馆能挑选客人吗?好的医院能挑选病人吗?好的学校挑选好学生,淘汰差的是健康的心态还是扭曲的心态冯校长说现在的公费医疗他用不了,因为工作到现在一共用了18次,17次在国内,一次在国外。
在欧洲感冒了,好朋友陪他去看病,刚进医院,一辆手推车来推他,他说,别把我当成残废了。
于是,他告诉护士,他能走,拒绝坐手推车。
但是护士说,不这是我们为病人减轻痛苦服务的工具,不管你能不能走,只要来到我们医院,你坐着,我们推着你走,你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我们负责你的整个服务过程,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当残疾人的经历。
在国内上海,有一个星期腰弯不下来,去看专家门诊,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挂号以后询问了门诊室在哪儿,看了以后,医生还说了他几句,为什么到现在才来,冯校长就说,工作忙,医生说工作要紧还是健康要紧,开出一大堆单子,照X、做CT、配药一道道划卡,一个个部门找,冯校长开玩笑地说:想我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优秀学员,在上海就医12次不能完成诊救自己的过程,这就是有服务和没服务的区别。
教育的重要准则是服务于经济,我们今天的校园集聚中华名族未来希望的好地方,什么时候打造人性空间,我们要学会微笑服务,主动服务,礼貌服务,要有换位意识,我们常常抱怨学生自私,没有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那么我们有没有责任,是不是把学生当作管理的对象我们的教育确实缺乏服务的意识,服务的观点,在课堂上我们有没有想过是在服务,是考虑学生的需要还是考虑我们的教案进度呢?今年开学第一堂语文课,我是这样上的:送走了六年级,今年一开学又接了一个新班,以往每年做班主任开学报名就是和学生的见面亮相,相互熟悉的最佳时机。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教育应该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教师招聘中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的形式来出题,属于中频考点。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
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这里主要学习5种价值取向: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和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其中,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区分学习是重点。
(一)宗教本位论主张:教育应为神学服务,把人培养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常考点:夸美纽斯——教育为永生做准备(二)社会本位论主张: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公民;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把为国家服务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荀子、孔子等【口诀:黑社会恐(孔)吓(赫)柏拉涂】注意:凯兴斯泰纳的社会本位论比较极端,认为国家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造就公民。
(三)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口诀:啰(罗)嗦(梭)一路(禄)无人陪(裴)】※区分:社会本位论VS个人本位论(四)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
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代表人物:杜威(五)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主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出发,克服了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片面性。
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新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 ...
新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旧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新的发展:一是提出了新观点,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二是明确了新要求,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十六大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表述,既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一脉相承,保持了连续性,同时又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
因此,这一表述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是以现实国情和国际环境为背景的。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中,我国已进入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阶段。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而教育与人才培养是通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所在。
文化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象牙塔”式的教育,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
了解教育方针制定的背景和依据,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方针的内涵,提高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也是理论创新的成果。
新的教育方针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科学性。
表述涵盖了教育的方向、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针内涵。
高等教育究竟为谁服务
高等教育究竟为谁服务摘要:本文浅谈自己对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第四章《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理解,并对其中所提到两点根本问题,即教育公正与知识价值问题作简单分析。
然后结合分析,来理解高等教育究竟为谁服务。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公正知识价值多元化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专著,也是西方研究高等教育哲学的一部经典著作。
这部著作写于20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美国正处于与越南的战争和人权运动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背景下。
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使得美国高等教育成为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天”。
这部著作既是作者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五十余年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对美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型期所出现的许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晶。
布鲁贝克从高等教育的合法存在的逻辑基点——高深学问出发,在“认识论”教育哲学和“政治论”教育哲学两种主要的哲学观下对高等教育的学术自治、学术自由、高等教育为谁服务、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治学的道德和作为教会的大学等实际问题作出分析,提出了一个相当完整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
本书中高等教育合理存在的哲学即是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书中的具体问题都是以这两种哲学观为基础,然后就具体的问题作出的具体分析。
在高等教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前,它的服务对象一般只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这时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权。
但当20世纪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后,情况发生了转变。
由于高等教育在分配职业阶梯上的等级和社会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责任,接受高等教育从少数人的特权转为社会让每个适龄青年公民的一项权利,人人都应享有高等教育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维持高深学问的水准呢?同时,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即使最富裕的国家也不可能提供普及高等教育所需的经费”,因此,如何保证质量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之后所出现的两个重要问题。
培育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三句话的逻辑关系
培育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句话的逻辑关系一、引言在教育领域中,有三个核心问题常常被探讨:培育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
这三个问题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核心逻辑。
它们不仅决定了教育的基本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实践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个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它们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二、培育什么人:教育目标的设定“培育什么人”主要涉及到教育目标的设定。
这里的目标不仅指长期的教育愿景,还包括具体的短期培养目标。
目标的设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国家的教育方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等。
在设定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这包括知识、技能、品德等多方面的要求。
同时,教育目标的设定还需要具备前瞻性和灵活性,以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三、怎样培养人:教育方法的考量确定了“培育什么人”之后,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培养人”。
这涉及到教育方法的考量,要求教育者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性质以及教育的具体目标。
同时,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四、为谁培养人:教育服务的对象“为谁培养人”揭示了教育的服务对象。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明确服务对象至关重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教育的服务对象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更多地是为国家建设服务;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则更多地服务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
明确教育服务对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
五、三者的逻辑关系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培育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形成与演变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形成与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也揭开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共和国成立之初,为了尽快改变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的状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顺利完成了从旧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转变,确立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教育方针的制定和落实,事关国家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适应时代要求,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
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与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成为教育事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1949年9月,就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全面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为使教育事业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急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逐步明确提了出来。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一重要论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之中,形成了新中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这一方针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持久的指导作用。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后来概括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即“两个必须”)。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联系与区别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联系与区别在历年考试中大多以客观题为主,题型为单、多、判,偶尔涉及辨析题。
考察内容主要涉及含义、联系以及区别。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联系从二者的联系来看,“教育目的”的和“教育方针”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都体现的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为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2.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区别①定义不同。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教育目的”只是强调了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②作用对象不同。
“教育方针”是针对教育事业提出来的,关注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它是一个国家及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指南。
而“教育目的”作用的对象是受教育者,是国家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要求,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
③范畴不同。
“教育方针”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是微观的。
“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或教育行政学范畴。
“教育目的”是理论性术语,是学术性概念,是教育学原理或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内容或范畴。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有哪些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有哪些教育方针的结构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A . 正确B . 错误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
教育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因此,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的规定。
邓小平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出发,明确提出在新时期要继续坚持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他指出:“中国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
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
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他还提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思想,为进一步明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推进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的方向,他指出:“在中国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明确规定这一方向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决定的。
一定社会的教育同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军事竞争,实质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因而也是教育的竞争。
无论就增强经济、科技、军事的实力,还是就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为谁执法为谁掌权为谁服务”大讨论心得体会
“为谁执法为谁掌权为谁服务”大讨论心得体会在当今社会中,为谁执法、为谁掌权、为谁服务,已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无论是在政治、法律、教育、医疗等领域,这一问题都时刻存在着,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深感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
接下来,我将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首先,我认为“为谁执法”这一问题是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
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基本手段,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在执法过程中,应当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真正为人民服务,严格依法执法,以法律为准则。
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甚至执法失职的现象。
这就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因为执法者们为了掌握权力、谋取私利,而丧失了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谨性呢?如果这样的情况得不到改变,就将直接损害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和危机。
其次,“为谁掌权”这一问题,则是引申自“为谁执法”问题的深层次探讨。
在各个领域中,掌权者往往可以对人民的利益和命运产生直接影响。
如果掌权者的行为不符合公民利益,他们就无权或者不应该掌权。
但现实中,很多掌权者将自己的利益、家族的利益,甚至团队的利益,看得比公民利益更重要。
这样的行为常常被视为腐败和权力滥用,而这样的腐败和权力滥用,往往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因此,在选举和任命掌权者时,我们必须做到量力而行、选贤任能,让真正在为人民利益而掌权的人站出来。
最后,“为谁服务”则是最终目标,也是执法、掌权过程中必须始终牢记的目标。
政府、司法、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应聚焦于人民的利益和服务,围绕人民实现发展和进步。
在服务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打造一个更公平、更有质量、更有价值的社会。
要想做到这些,必须引导所有有关方面,真正倾听人民的声音,让人民参与到服务的流程和决策中,让人民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利益。
综上所述,为谁执法、为谁掌权、为谁服务,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无论是政府、司法、医疗、教育等领域,都必须以公民利益为中心,坚决维护法律、维护社会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教育四为服务个人心得
坚持教育四为服务个人心得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坚持以教育四为服务个人的理念,这也是我多年来的心得体会。
教育四为服务个人,就是要以个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和关怀。
教育四为服务个人要求我们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耐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教育四为服务个人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教育四为服务个人还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包括身心健康、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发展。
我们要通过关心学生的生活、情感和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育四为服务个人要求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工作。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育方法,以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四为服务个人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只有坚持以个人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成长,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有用的人才。
我将一直坚持这一理念,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老师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谁,依托谁,我是谁》学习心得---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近日学习了中共中心政治局委员、中心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1年7月6日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为了谁,依托谁,我是谁》。
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以为提出并解决好为了谁、依托谁、我是谁这三个题目,是做好我们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题目解决好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转变思想,摆正位置,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共建和谐社会铸就我们新的教育事业。
一、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那末,在教育事业中,教师为了学生就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
弄清为了谁,我们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为了学生,酷爱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了学生的日趋进步,为了学校的更好发展,为了国家的繁华兴盛,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
我们的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要与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为广大的学生、家庭、社会服务,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繁华服务。
假如说班级的每个学生象一株株风格各异的树苗,那末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辛苦的园丁。
只有专心浇灌,他们才会茁壮成长,从而接出成功之果,这是一个布满艰辛的过程。
对我们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来讲,加强党性修养和本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严以律己的精神是必要的,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守住清贫,乐于奉献,有集体观念,保全大局,团结互助,勤奋踏实的做好自己的每项工作,为学生们编织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二、依托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往,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
伟人的同道曾说过,伟人的思想里有二***宝,一是实事求是,二是群众线路。
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我们是人民教师,就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往。
弄清依托谁,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更应当汲取群众聪明,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自己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群策群力,深进到学生和家长中,从中探访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范文我国的教育方针
范文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内容: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
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
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一)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
从以上定义可看出,教育方针的制定者都是国家或政党,它与教育目的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育方针的特性包括多局性、变动性、现实性、阶段性。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教育须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须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多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品德、智育、体育多面发展。
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新人。
1993年德、智、体多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____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多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德智体多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
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教育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
对教育对象质的规定性: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性;培养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
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
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
社会所必需。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并且,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
教育这种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教育受到政权性质、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实现社会的政治目标。
考察教育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为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及政治纲领对教育的影响。
1.政权性质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政权的性质,其实质是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并为谁服务。
政权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及受教育的权利。
在阶级社会中,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使教育能够服务于自己,首先就要把教育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具体手段主要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颁布法令、规定学校的办学宗旨来规范学校的政治方向;任免教育机构的领导人等,从组织上保证其领导权;利用经济力量,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对教育实行有效控制;以及通过思想意识和文化传统的力量来影响和左右教育的发展方向等。
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也决定了谁能够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在决定教育为谁服务时,我们最关心的是公正,然而政治上的不平等往往决定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古代奴隶社会只有奴隶主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是天生的贵族,他所要接受的是最高等的教育。
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了教育的世俗化、民主化的改革。
但是双轨制的教育制度只保证了社会中、上阶层的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子弟只能接受普通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目的仅是保证为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提供合格的劳动力资源。
目前我国尽管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还很薄弱,但国家不仅在宪法上规定全体国民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而且也采取了种种办法,力求使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有同等的入学机会。
并通过多种形式对特困生给予资助,保证学生不至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2.政治体制决定了教育的体制政治体制是指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形式,如是中央集权制还是地方分权制等。
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它的教育体制,对于教育而言,主要表现在政治体制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为谁服务?
作者:(大陆)赵启强
-------------------------------------------------------------------------------
对教育产业化、暴利化的批评和声讨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但中国教育仍然固执地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度过了好几个「蓬勃发展」的年头。
谁是教育暴利的得益者?
曾有官方数据出台,说中小学教育在过去十年中,乱收费达二千亿之多。
教育居然进入当代中国的十大暴利行业,仅低於房地产,在十大暴利行业中之二。
人们紧接著要追问的是:二千多亿元暴利到哪儿去了?
上交国库了?抑或是直接或间接地用到了教育上?答案是否的。
据官方媒体的报道,北京市的一所普通中学,仅二00三年查出的教育乱收费就高达七百多万,几名校领导私分了这笔钱。
这二千多亿,是教育界的「食利人」所获得的暴利!与这二千多亿暴利和「食利人」相对应的,却是教育经费投入低,基础教育负债高。
还是官方数据,中国每年的财政教育事业费只有二千多亿,约占中国经济总值的百分之三,远远低於联合国建议的百分之六的标准。
这个数字的确很低。
中国一年教育投入,比不上职务消费的两个小项——公车消费和公款吃喝。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二00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说,「经审计调查十七个省(区、市)五十个县的基础教育经费,发现存在基础教育负债严重。
......负债增长速度大大高於同期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速度,负债总额相当於这些地方一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
债务已经成为县乡政府和学校的沉重负担。
」
教育的高价化,使得教育成为以财富多寡来决定弃取的奢侈品。
大多数的农民家庭与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或因教育费用太高而使他们的孩子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或为供养一个大学生而倾家荡产。
今天,尽
管当局已经表示要整治教育乱收费,要将高校学费的涨幅限制在前两年的水准上,但教育产业化、暴利化、奢侈品化的趋势并未有减缓的迹象。
教育负担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公平和国民素质综合提高的重大因素。
为什麼教育产业化、高价化、乱收费早已为舆论和全社会所高度关注,甚至可以说天怒人怨,都触动不了这个领域的利益格局?那些大大小小的「食利人」,为什麼可以在全国一片的抗议声中相安无事地继续吃教育、吃学生?
教育「食利人」抗批评的武器
显然,教育界的「食利人」有特别强的抗批评、抗查处能力。
他们的武器一是与国际接轨:他们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教育收费是很低的;二是强调中国的国情:他们说:「中国的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如果受教育者不付出代价,中国的教育事业是很难发展的……。
」
中国的教育与国际接轨了吗?
教育暴利之说,很难让那些办学的人接受,他们常常以「国际接轨」来算账;而且,这个「国际」必定是接轨到人均收入高出中国数十倍的欧美。
他们说,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的收费并不高。
但有人算过帐:加拿大的大学学费占人均GDP的百分之七点二,中国则占百分之六十——七十;接轨更不会接到欧美的中小学校那里,因为西方的中小学大多是免费的。
不止一位有孩子在欧美上小学的朋友给我谈到那里的中小学教育时,都发出过相同的感叹:「那才是真正的义务教育!」
不仅欧美,在教育问题上,我们这儿十分时髦而努力的「国际接轨」,也不会接到并不比我们富裕的东欧——俄罗斯、波兰、捷克……。
和我们一样,这几个国家也正在进行著改制、改革的转型。
但是,即使在这些绝不会让我们羡慕的国家,也没有因为「穷」而「吃教育」!
俄罗斯对国民教育权利的尊重
九十年代中期,作者曾经在莫斯科生活过——那是俄罗斯最困难、最混乱的时期。
一位朋友将国内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接到莫斯科上学。
朋友只用了两天时间,没有托任何关系就办好了转学手续。
对这种在中国人看来几乎是神话般的效率,我当然惊讶,以为是钱的使然。
就问她,学费是多少?朋友回答:「不收一分钱,还免费管一顿午餐,一份牛奶。
」
决不比中国富裕的俄罗斯小学能有这样的效率和福利,当然来自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切切实实的制度保障。
苏联解体後,俄罗斯经济消退,真正是百废待兴,但俄罗斯政府及时地在一九九二年颁布《教育法》,并在一九九六年对该法进行修改。
新教育法的第一条就是,「无论人的社会地位、性别、国籍、宗教信仰、种族状况,他们应该接受平等的教育」。
新教育法将免费的义务教育,从前苏联的九年延伸为十一年,充分体现了对穷人受教育权利的尊重。
事实上,俄罗斯的免费教育远比法定的十一年为长。
一九九六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高等和大学後专业教育法》重申了《教育法》中关於「国家保证俄罗斯公民通过高考竞争在国立高等院校中免费接受高等教育」的规定。
同样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俄罗斯,却没有像我们的某些市场崇拜者所倡导的那样,将市场经济引入校园,让市场法则吞噬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公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新教育法明确规定,禁止把国立学校私有化。
从而避免了利用「转制」,将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变为个别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
俄罗斯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是实实在在的,虽然剧变後的俄罗斯在经济、科技、国防诸多方面都遗留下严重的亏欠,但《教育法》强行规定「国家保证每年拨出的教育经费不少於国民收入的百分之」。
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年教育经费在国家各项社会性开支中增长最快,并在二00二年超过了国防经费。
这是政府在教育上的作为,那麼在学校、在从事教育的人身上,我们与国际接轨了吗?
捷克校长感谢重视教育的母亲
还是一个朋友的真实故事。
朋友从捷克回国探亲,给我讲了她在布拉格为女儿上学与学校当局和校长、老师的一次接触。
朋友是一位舞蹈演员,离异後独自带著女儿在国内生活。
女儿刚刚六岁,第一天上学,班主任挨个问小同学的爸爸妈妈是做什麼的(这是许多中国老师的习惯,他们对学生的摸底,不是学生的学习和性格,而是他们的家庭背景,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干什麼的)。
轮到朋友的女儿时,她刚说了一句「我没有爸爸」,就被同学们的笑声打断了。
在以後的日子里,朋友的女儿因此而被同学们欺负,以至於她常常害怕到学校去。
後来,朋友领著女儿去了捷克。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母女俩以小买卖为生。
因为没钱租用铺面,她每天早早地拖著一个小行李车,到中国商人那里批一点小商品,然拉到市场或地铁口售卖。
由於没有铺面,她的居留签证总是很短、很麻烦,所以身份问题比谋生更让她忧心。
这种状态下,孩子的上学就自然想都不敢想。
大半年过去了,一次有同胞劝她去试一试,说是捷克上学应该没有在国内那麼难,於是朋友领著女儿,忐忑不安地按别人告诉她的地址去到了一所小学。
朋友战战兢兢地见到校长。
她很紧张,担心人家问她的居留身份,担心人家向她索要她拿不出来的长期居留签证或是介绍信之类。
听懂了母女俩是为了上学而来,那位捷克的校长十分高兴,他没有问及母亲的身份,没有看她的证件,当然更没有向她要借读费,就马上将一年级的四位老师叫来,然後校长问朋友的女儿:「你喜欢跟哪位老师上学?」
这位捷克校长让孩子自己挑选老师!
女儿选定了一位老师後,所有的入学手续就算办完了。
女教师将女儿领到教室,向全班三十几位同学介绍了朋友的女儿,并说,我们班来了一新同学,大家要欢迎她、爱她。
一位小女生站起来问:「老师,我可以
吻一吻外国同学吗?」老师说可以。
於是孩子们排著队走到朋友的女儿面前,轻轻地拥抱、吻她的脸颊……
下午放学回家,女儿带回了校长对妈妈的问候:「你妈妈真好,她很关心你的学习,请代我向你妈妈表示感谢。
」
校长感谢她,感谢她重视教育,感谢她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他的学校……我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打动,并且为她在海外当「二等公民」的遭遇,有了一丝安慰;至少在人格尊严上,这个清贫的单亲家庭得到了与别人一样的尊重。
为富人服务的中国教育
在中国,有多少像她这样的穷人,为了孩子的教育(甚至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而无助、无奈,而战战兢兢地站在各级校长面前啊!
写到此,想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条亲闻:福建的某个城市出台一项规定:民营企业主的孩子在中考中,可获得二百分的加分优待。
这是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新闻,中国观众对这类新闻已经习以为常,没有惊讶,没有愤怒,更没有声讨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控诉之类有碍社会稳定和谐的大动作。
今天,中国人眼睁睁地看著「钱」和为「钱」服务的官员蚕食著教育及其资源;继而是对他们明目张胆地把教育转变为为富人服务予以制度化而无可奈何……。
转自《争鸣》2006年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