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课件:化学平衡的移动(共18张PPT)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课件:化学平衡的移动(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784910dd3383c4bb4cd2dc.png)
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O2(g)+c(s)
2COV2O(5g) △S>高0温、、高△压 H<0 浓硫酸
△
催化剂
Δ
180℃ 催化剂
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讨论: 反应X(g)+Y(g)
2Z(g);△H<0,达到平衡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专题 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纲解读: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
Y(g),反应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若n<2,则a<b
B.若n>若n>2,则a<b
讨论5: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4
与N2O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1)已知:2NO2(g) N2O4(g);ΔH=-57.20 kJ·mol-1。一
CH3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
A.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 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
练习: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 2SO2 (g)+ O2 (g)
2SO3(g)
起始时, SO2和 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0mol和10 mol,达平 衡时, SO2的转化率为89%。若从SO3开始反应,相同条件 下,欲使达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与前平衡完全相同,则起始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23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23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76bc37025727a5e9846a6128.png)
大,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D项错误。
2-2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变化规律:
考点二 与化学平衡有关的图像问题
一、化学平衡图像 1.浓度-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能说明平衡体系中各组分或某一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 化情况,可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判断出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B(g) 3C(g)。此类
图像要注意各物质浓度变化曲线的折点所处时刻相同,各物质的浓度变 化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像 常见图像形式有如下几种(其中C%指生成物的百分含量,B%指反应物 的百分含量)。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能 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该类图像越先出现折点,达 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反应速率越快,进一步可以确定温度的高 低或压强的大小;根据平衡线的高低可判断出平衡移动的方向,确定可 逆反应的特点。
典例1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 (g) 4NO2(g)+O2(g) ΔH=+Q kJ/mol,一定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 N2O5,部分实
1 000
1 500
c(N2O5)(mol/L) 0.50
0.35
0.25
0.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 nn((CHH2O4 )) =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φ(CH4)减小
答案 A A项,根据图像可知,温度升高,φ(CH4)减小,说明平衡右移,则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的焓变ΔH>0,故正确;B项,温度一定时,Z增大,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3讲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移动》巩固训练(学生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3讲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移动》巩固训练(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45767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8.png)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3讲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移动【真题再现·辨明考向】1.(2023年广东卷)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P(g)。
反应历程(下图)中,M为中间产物。
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B.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C.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D.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2. (2023年江苏卷)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CO2(g)+4H2(g)=CH4(g)+2H2O(g) △H=-164.7kJ∙mol-1CO2(g)+H2(g)=COg)+H2O(g) △H=41.2kJ∙mol-1在密闭容器中,1.01×105Pa、n起始(CO2)∶n起始(H2)=1∶4时,CO2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CO2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图所示。
CH4的选择性可表示为n生成(CH4)n生成(CO2)×1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CO(g)+2H2(g)=CO2(g)+CH4(g)的焓变△H=-205.9kJ∙mol-1 B.CH4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用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480~530℃D.450℃时,提高n起始(H2)n起始(CO2)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CO2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3. (2022年6月浙江卷)关于反应Cl2(g)+H2O(l)HClO(aq)+H+(aq)+Cl-(aq) △H<0 ,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氯水中的c(HClO)减小B. 氯水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上述平衡正向移动,c(HClO)增大C. 取氯水稀释,c(Cl-)c(HClO)增大D. 取两份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液,若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可以证明上述反应存在限度4. (2022年北京卷)某MOFs的多孔材料刚好可将N2O4“固定”,实现了NO2与N2O4分离并制备HNO3,如图所示:己知:2NO2(g)N2O4(g) △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气体温度升高后,不利于N2O4的固定B. N2O4被固定后,平衡正移,有利于NO2的去除C. 制备HNO3的原理为:2N2O4+O2+2H2O=4HNO3D. 每制备0.4molHNO3,转移电子数约为6.02×10225. (2022年广东卷)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4c997c500242a8956aece45b.png)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b_c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题组一:可逆反应的特征 1.(2019·武汉质检)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 ΔH<0,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经足够长的时间 后,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18O只存在于O2中 B.18O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某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66 D.三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82
6.(2019·长沙一中月考)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 +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 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 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
I2”的是( A )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②
滴入AgNO3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③ 滴入K3[Fe(CN)6]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④
滴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③和④
D.①和③
[解析] ①现象说明存在Fe3+,②现象说明有I-,③现象 说明有Fe2+生成,④现象说明有I2生成。但是③④不能说明反 应为可逆反应。
6.(2019·长沙一中月考)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 +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 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 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平衡ppt课件.ppt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平衡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04d77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c.png)
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bd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判断:
(1)当条件改变时,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
(2)当速率发生变化时,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3)当平衡发生移动时,速率一定发生变化
(4)当平衡正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 增大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增大N2或H2的浓度
升高温度
减小压强
使用催化剂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பைடு நூலகம்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2.2HI(g) H2(g)+I2(g),平衡后再充入HI, HI转化率_不__变_
3.A(s)+ B(g)
C(g)+D(g)平衡后再充入B,
B的转化率__减__小
例1:向密闭容器中加入NO2,一段时间后形成平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衡2NO2
N2O4; △H<0.
(1)恒温恒容充入少量Ne,气体颜色_不__变__
(2)恒温恒压充入少量Ne ,气体颜色先__变__浅__后__变_深_
(3) 恒温恒压充入少量NO2,在新的平衡状态混合 气体的颜色_不__变_,NO2的平衡转化率_不_变__ , NO2的体积分数__不__变___。 (4)恒温恒容再充入少量NO2,新的平衡状态混合气 体的颜色_加_深__,NO2的平衡转化率_增__大_ NO2的体积分数___减__小_____.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讲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教案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讲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814c4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6.png)
第2课时必备知识——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知识清单[重要概念]①可逆反应;②化学平衡状态;③化学平衡的移动[基本规律]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规律知识点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建立过程(3)平衡特点3.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两种标志 (1)直接标志(2)间接标志①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变时,若是等体积反应时,不一定达到平衡;若是不等体积反应时,达到平衡。
②气体的密度(ρ=m (气体)V (气体)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m (气体)n (气体)]不变时,要具体分析各表达式中的分子或分母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平衡。
③如果平衡体系中的物质有颜色,则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变时,达到平衡。
④一定温度下,若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相等,即Q c =K 时,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⑤根据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判断,要考虑分子结构及所含共价键的数目。
[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在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v 正一定大于v 逆(×) (2)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 2(g)+O 2(g)2SO 3(g),当SO 3的生成速率与SO 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3)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生成2 mol NH3(×)(4)对于反应H2(g)+Br2(g)2HBr(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5)对于反应2NO2(g)N2O4(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通关2] (人教选修4·P32,5题改编)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s)+3B(g)3C (g)。
高中化学第7章 第43讲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中化学第7章 第43讲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934ee7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2.png)
4 mol
C.若开始时通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C,达到平衡时,再通入3 mol C,则再次达 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 2-a
D.若在原平衡体系中,再分子质量不变
模型构建
(1)构建恒温恒容平衡思维模式 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 压强。
模型构建
(2)构建恒温恒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 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
返回
<
>
工业合成氨
如图是工业合成氨的工艺,根据流程解答 下列问题: (1)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 突破,其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N2(g)+3H2(g) 2NH3(g) ΔH=-92.4 kJ· mol-1,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哪些措施 可以提高氮气或氢气的转化率? 提示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用催化剂等,都可以使合成氨 的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等有利 于提高氮气或氢气的转化率。
第43讲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
复习目标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 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索引
考点一
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点二
工业合成氨
真题演练 明确考向
课时精练
<
>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f3ea9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b.png)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通过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 2(g)+Y 2(g)2Z(g)起始浓度(mol·L -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L -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 -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 2∈(0,0.2),Y 2∈(0.2,0.4),Z∈(0,0.4)。
3.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二)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二)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3fe14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7.png)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都等于0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平衡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2.(2015·福州模拟)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3.将NO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 Δ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x yA 通入A气体B的转化率B 加入催化剂A的体积分数C 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D 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5.(2015·芜湖质检)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 X(g)n Y(g) ΔH=Q kJ/mol。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气体体积/Lc(Y)/(mol/L)温度/℃1 2 4100 1.00 0.75 0.53200 1.20 0.90 0.63300 1.30 1.00 0.70A .m >nB .Q <0C .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 的质量分数减少D .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密闭容器中一定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 A(g)+y B(g)z C(g),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0 mol/L ,在温度不变时,把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使其重新达到平衡,A 的浓度为0.30 mol/L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B 的转化率降低C .x +y >zD .C 的体积分数升高7.在相同温度下,将H 2和N 2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通入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H 2+N 22NH 3。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7 第22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7 第22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20eb401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7.png)
则总反应的ΔH_<__(填“>”“=”或“<”)0。
解析 答案
(2)在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请在 上图画出相应αHCl~T曲线的示意图,并简要说 明理由:_温__度__相__同__的__条__件__下__,__增__大__压__强___,__平__衡_ _右__移__,__α_H_C_l增__大__,__因__此__曲__线__应__在__原__曲__线__上__方__。 答案 见下图
(1)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
产生的影响是__C_D__(填字母)。 A.c(H2)减小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D.重新平衡cCcHH3O2H减小
解析 该反应为正向气体分 子数减小的可逆反应,缩小 体 积 , 平 衡 正 向 移 动 , c(H2) 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 大,因而A、B均不正确。
2.平衡转化率的分析与判断方法
(1)反应aA(g)+bB(g) cC(g)+dD(g)的转化率分析
①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后,它们
的转化率相等。
②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提高,A的转化率降低。
③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或降低)A、B的浓度,等效于压缩(或扩大)
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 等效于减压
正误判断·辨析易错易混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 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动( × ) (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放减小,v吸增大( × ) (3)合成氨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 方向移动,所以也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使用催化剂的原因( × ) (4)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生成物,v正减小( × )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七章课时2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七章课时2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c3b68f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5.png)
________。
(2)在恒压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2 ②单位 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③用 NO2、NO、 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 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
考素点养深优度化
⑥中,由⑤中的分析可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⑦中,消耗A的量与生成B的量之比与 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相等,也就是反应正向进 行和逆向进行的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⑧中,A、 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只是反应进程中的某一时刻的 状态,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答案 A
考素点养深优度化
解析 (1)由图可知 10 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所以 v(CO)=0.03 mol·L-1/10 min=0.003 mol·L-1·min-1,方程式的化 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时物质转化的浓度之比,所以反应达平衡 时,c(H2)=c(CO2)=0.03 mol·L-1。(2)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反应 体系组成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CO 减少的化学 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2 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逆反应速率。 所以选①③。 答案 (1)0.003 mol·L-1·min-1 0.03 mol·L-1 (2)①③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 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 正 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 逆 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考素点养深优度化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 小于 (填 “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 ”表示。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11fe4599dd3383c4bb4cd2d1.png)
4.(1)不一定 (2)不一定 (3)一定不 (4)一定 5.解析:如果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各组分的含量不变,则平衡
不发生移动;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 移动;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答案:C [核心考点·层级突破] 1.解析:A 项,正、逆反应速率不等于系数比,错误;B 项,随着反应 的进行,气体的总质量发生变化,而体积没有变化,故密度一直在变 化,当不变时即达平衡,正确;C 项,A 为固体,该反应为气体的总 物质的量前后不变,故不能作为平衡标志,错误;D 项,物质的量不 变,压强也始终不变,错误。
8.解析:A 项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瞬间 A 的浓度为原来的 2 倍,达平衡是为原来的 2.2 倍,确定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正确;B 项正 确;C 项 m+n=p+q,气体体积不变,正确;D 项正反应 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反应移动,错误。 答案:D
9.解析:0.2 mol HI 相当于 H2、I2 各 0.1 mol,所以甲、乙在 题述情况下达到的平衡是等效的。A 项,甲、乙提高相同温 度,仍等效;B 项,甲中加入 0.1 mol He 对反应无影响;C 项,甲降低温度,平衡右移,HI 的浓度增大;D 项,甲增加 0.1 mol H2,乙增加 0.1 mol I2,平衡都向右移动,HI 的浓度 都增大,具体结果不能断定。 答案:C
4.解析:因为此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没有变化,故减小容器体 积,平衡不发生移动,所以 A 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可同时同倍 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故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所以 B 项错误; 增大 c(X),平衡将正向移动,但 X 的转化率减小,所以 C 项 错误;此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Y 的转 化率增大,所以 D 项正确。 答案:D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b30f32d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f.png)
练案[21]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河北衡水检测)合成氨是工业上的重要反应:N2(g)+3H2(g)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停止B.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2的同时消耗3 mol H2C.在上述条件下,N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D.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解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不变。
反应仍在进行,故A错误。
2.(2023·山东日照模拟)在一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1.0 mol·L-1、1.0 mol·L-1、0.5 mol·L-1,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 D )A.c(SO3)=1.5 mol·L-1B.c(O2)=c(SO3)=0.75 mol·L-1C.c(O2)=1.25 mol·L-1D.c(SO2)+c(SO3)=1.5 mol·L-1[解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则c(SO3)<1.5 mol·L-1,故A 错误;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1.0 mol·L-1、1.0 mol·L-1、0.5 mol·L-1,SO3的浓度增大0.25 mol·L-1变为0.75 mol·L-1,此时转化的氧气为0.125 mol·L-1,此时c(O2)=1.0 mol·L-1-0.125 mol·L-1=0.875 mol·L-1,故B 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O2)<1.25 mol·L -1,故C错误;由S原子守恒可知,c(SO2)+c(SO3)=1.5 mol·L-1,故D正确。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ae066d680203d8cf2f2428.png)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梳理】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 逆。
2、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V正、V逆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①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①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②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
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③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331510e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d.png)
(1)水煤气反应:C(s)+H2O(g) ===CO(g)+H2(g)
ΔH=+131 kJ·mol-1。工业生产水煤气时,通常交替通入合适量的空气和水
蒸气与煤炭反应,其理由是
。
(2)一氧化碳变换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41 kJ·mol-1。
理量为“不变量”,则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易错辨析
(1)反应 2H2+O2
2H2O 和 2H2O
2H2↑+O2↑是可逆反应。(
× )
(2)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最终生
成2 mol SO3。(
×
)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且相等。
(2)由“减弱”可知,只能减弱改变,而不能消除改变。
6.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2)熵和熵变
①熵(S)描述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熵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②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熵值不同,
一般规律:S(g)>S(l)>S(s)。
)
答案 D
解析 由于X、Y的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也为1∶3,故
c1∶c2=1∶3,A、C均错误;平衡时Y的生成速率表示v(逆),Z的生成速率表示
v(正),且v逆(Y)∶v正(Z)应为3∶2,B错误;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c1的取值范
围为0<c1<0.14 mol·L-1,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研究对象: 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体系 3、平衡移动的标志:
1、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改变
2、 V正≠ V逆
2、化学平衡移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由于条件的改变,使得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平 衡向着条件改变后速率较大的一方移动。 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 外界条 件改变 V(正)=V(逆),平衡不移动。 V(正)<V(逆),平衡逆向移动。
速 率 时 间 关 系 图
-
A
B
D
C
课堂练习
3、可逆反应3A(g) 3B(?)+C(?)(正反应吸热), )
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B和C一定都是气体 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B和C可能都是气体
CD
(4)催化剂
3.化学平衡的标志
(1)直接标志: ①、速率标志:v正=v逆≠0;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
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2)间接标志:
①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②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③对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 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
υ正不一定是增大。
⒉如果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 物转化率一定会增大吗?
不一定
如果是向体系中增加某种反应物的 量,造成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该 反应物的转化率会减小,另一反应物的 转化率增大。
3、转化率变化具体分析
(恒容)反应物只有一种:a A (g) b B (g) + c C (g)
条件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并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例 2】对于反应mA(g)+nB(g) 根据图象填空:
pC(g)+qD(g),
放热反应 正反应为_____
V正
V正= V逆
V’逆
平衡状态Ⅰ V逆
0
t1
t2
t3
t(s)
速 率 时 间 关 系 图 :
-
A
增大反应物
B
减少生成物
正向
C
减少反应物
D 逆向
增大生成物
(1)浓度改变是指气体浓度、溶液浓度的变化,不溶性
固体量的改变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2)对于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改变不参加反应的离
子浓度,化学平衡一般不移动;例如:
(5)生产中,常通过增大成本低的原料的浓度使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以提高另一种原料的转化率。
(2)、压强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
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
大的方向移动。
• ①通常所说的加压指缩小体积,减压指增大体积。 • ②对于某些物质,压强的变化可能改变其聚集状态 • ③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浓度的改变而实现的。
0
t1
t2
t3
0
t1
t2
t3
加压
减压
(3)、温度
2NO2 (g) N2O4 (g)
△H<0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注:升高温度同时加快正逆反应速率,但吸热 反应的速率增加的更多,故升温使可逆反应向 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 影响更大。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三、平衡常数 K
1.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 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 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表示。 2. 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4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举例 反应 各 成 分 的 含 量 正 逆 反 应 速 率 mA(g) + nB(g) pC(g) + qD(g) 平衡 平衡 平衡 不一定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
单位体积内
分子 总数 活化分子 百分数 活化 分子数
化学 有效碰 反应 撞频率 速率
增加 加快
增加 不变
增加
增加
不变 不变
不变
增大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加快
加快 加快
增大
增加
增加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与特征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就是在一定条件下
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 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 不变的状态。
增大
不变
减小
反应物不止一种:a A (g) +b B (g)
c C (g) + d D (g)
条件 增加A 的量
特点 可逆反应 a+b>c+d
A的转化率 B的转化率
减小 增大 不变
减小
增大
按原比例 同时增加 a+b=c+d A、B的物 质的量 a+b<c+d
增大
不变
减小
七、化学平衡图象分析
1、“四看”图像 ①一看面:即明确横纵坐标的意义; ②二看线:了解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③三看点:即起点、交点、终点、拐点与极值点等; ④四看是否需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
p q c ( C ) c (D) = Q m n c ( A)c (B)
Q > k,未达平衡,反应逆向进行。 Q = k,反应达平衡。
Q < k,未达平衡,反应正向进行。
(3) 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4)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计算)
练习1.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mA(g)+nB(g) pC(g)+qQ(g) 当m、n、p、q为任意整 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 =m:n:p:q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同时pmol C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⑥
对于反应:
mA(g) nB( g )
pC( g ) qD( g )
q c p (C ) c( D) K m n c(A) c( B)
3、注意的几个问题:
(1)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平 衡转化率越大;反之亦然。
(2)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 无关。
强 调 四 点
条件: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与压强) 对象:可逆反应 本质: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现象:各组分百分含量(或质量)、浓度( 或体积分数)等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2)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3)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0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 (5)变:条件变化,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直 到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答案:B
练2: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的可逆反应 2X(g) Y(g)+Z(s),以下能说明作为反应 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
A.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B.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lmolY的同时分解2molX
答案:BC
四、化学平衡的移动
特点 a>b+c
A的转化率
增大
不变 减小
增加A的量
a=b+c
a<b+c
恒容增加A的量即可视为加压
反应物不止一种:a A (g) +b B (g) (g)
c C (g) + d D
条件 增加A 的量
特点 可逆反应 a+b>c+d
A的转化率 B的转化率
减小 增大 不变
减小
增大
按原比例 同时增加 a+b=c+d A、B的物 质的量 a+b<c+d
2、解题技巧 ① 先拐先平:如在转化率-时间图象中,先出现 拐点的,即先达到平衡(一般相应反应速率较快)。 ② 定一议二:有的图象中有三个变量时,必须先确 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例1】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 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D )
典型例题
【例1】当可逆反应2SO2+O2 存在于哪些分子中 ( • A、SO3、O2 • C、SO2、SO3、O2 2SO3达到 平衡后,通入18O2,再次达到平衡时,18O
C
)
B、SO2、SO3 D、SO2、O2
归纳总结
理论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
外因 增大反应物 浓度 增大压强 (压缩) 升高温度 催化剂
+)或c ( 3)恒温恒容情况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稀有气体(或 FeCl +3KSCN Fe(SCN) +3KCl ,增加 c (K 3 3 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因为各组分浓度不变,故不影响。 (Cl-),不会影响化学平衡。
(4)恒温恒压情况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稀有气体,会使 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生成p molC, ③vA:vB:vC:vD=m:n:p:q, 不一定 不一定 平 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