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配合家属健康教育在强迫症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3.24.034
·护理研究·
心理干预配合家属健康教育在强迫症中的应用
李哲 李美玲 邢轶环 李爱东 纪经纬 王慧
项目来源: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902A074)
作者单位: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临床二科
【摘要】 目的 探究家属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强迫症患者情绪及病耻感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至2022年于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按照随机原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

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试验组辅以家属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 )中状态焦虑量表(SAI )特质焦虑量表(TA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 )中疏远、刻板认同、歧视经历、社会退缩和病耻感抵抗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 )中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家属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病耻感,并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强迫症状。

【关键词】 家属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强迫症;焦虑情绪;病耻感;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 749.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3)24-3827-04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family health education to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LI Zhe ,LI Meiling ,XING Yihuan ,et al.Second Department of Clinical ,Qinhuangdao Jiulongshan Hospital ,Hebei ,Qinhuangdao 066000,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family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mood and stigma of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Methods A total of 120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Qinhuangdao Jiulongshan Hospital from 2020to 2022were recrui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60cases per group.All patients were medicated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family health education were applied to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respectively.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the State Anxiety Inventory (SAI )and th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TAI )in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scores of alienation ,stereotyped identification ,discrimination experience ,social withdrawal ,and stigma resistance in the 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Inventory (ISMI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compulsive behavior ,compulsive thinking and total scores of the Yale 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 (YBOC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Family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anxiety and stigma ,and improve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thereby improving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Key words 】 family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nxiety ;stigma ;compliance
强迫症为临床特征为反复出现带有侵入性的强迫知觉、思维或行为,还同时存在反强迫思维,强迫与反强迫并存导致患者出现较强的焦虑情绪[1,2]。

强迫症的病程较长,且极易反复发作,患者无法通过自身力量对其进行控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与社会功能。

临床主要对患者采取药物治疗,但是由于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病耻感,觉得自己是社会的异类,加上对疾病的认知较为片面,服药依从性下降,导致治疗效果
不理想[3]。

为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在给予其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辅以相关干预措施。

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家属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至2022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理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

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20~36岁,平均(28.31±3.22)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12±1.88)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17例,大专21例,本科及以上17例。

试验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9~36岁,平均
(28.61±3.45)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62±1.61)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18例,大专20例,本科及以上16例。

2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诊断与《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4]中相关标准相符者;②病程>3个月;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具备正常的语言功能者;⑤对本研究的目的、意义、风险等均已了解,并已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由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其他精神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强迫症;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③精神发育迟缓者;④合并脑部器质性疾病或严重的躯体疾病者;⑤中途因个人原因而退出治疗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用,并告知下次复诊的时间,在复诊前1d通过电话或微信的方式再次提醒患者。

1.3.2 试验组辅以家属健康宣教+心理干预。

1.3.
2.1 家属健康宣教:①组织开展相关健康知识讲座,将疾病的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让家属参与到健康宣教中,对患者的异常行为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都能有更深的理解。

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时,也可以请病情明显改善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及家属的治疗信心有所增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②通过微信,不定期向家属推送关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文章,让家属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疾病的知识,家属在遇到疑问时也可以询问护理人员。

1.3.
2.2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可与患者约定时间进行一次深入访谈,了解其在生活中遇到的不良经历。

帮助患者正视在家庭、社会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正确的指导与建议,帮助其改变现状。

强迫症患者存在较强的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对其心理状态及需求进行准确评估,提醒家属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消除其负性情绪。

1.4 观察指标
1.4.1 焦虑情绪: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5,6]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的焦虑情绪,该量表分为特质焦虑量表(TAI)与状态焦虑量表(SAI)2个量表,各20项,评分均为20~8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

1.4.2 病耻感: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7,8]对患者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的病耻感进行评估,涉及疏远、刻板认同、歧视经历、社会退缩和病耻感抵抗5个因子,共有29个条目,其中,疏远、刻板认同、歧视经历、社会退缩的相关条目按“强烈反对⁃强烈认同”的认同程度分别计1、2、3、4分,病耻感抵抗则反向计分,分值越高则说明病耻感水平越高。

1.4.3 服药依从性[9]:根据患者的服药情况对其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若能完全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则为完全依从;若偶尔不按医嘱服药或忘记服药则即为部分依从;若拒绝服药则为不依从。

服药依从性= (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100%。

1.4.4 强迫症状: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10,11]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的强迫症状改善情况,共有10项,其中反映强迫思维5项,反映强迫行为5项,分值分别为0~20分,总分为4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强迫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
2.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服药依从性比较n=60,例组别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服药依从性[例(%)]对照组20291149(81.67)
试验组3325258(96.67)
χ2值6.988
P值0.008 2.2 2组护理前后病耻感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ISMI 中疏远、刻板认同、歧视经历、社会退缩和病耻感抵抗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的病耻感比较n=60,分,⎺x±s
组别
疏远
护理前护理后
刻板认同
护理前护理后
歧视经历
护理前护理后
社会退缩
护理前护理后
病耻感抵抗
护理前护理后
对照组12.13±3.2512.86±2.8613.75±2.6012.89±2.9612.02±2.269.74±2.0412.55±2.3011.08±2.6113.64±3.5812.76±2.97试验组12.09±3.3111.63±1.2413.69±2.4811.87±1.2112.33±2.218.87±1.6512.61±2.3410.31±1.2813.59±3.4711.67±1.08 t值0.0673.0560.1292.4710.7602.5680.1422.0520.0782.672
P值0.9470.0030.8970.0150.4490.0120.8880.0420.9380.009
2.3 2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STAI中的TAI和S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2.4 2组护理前后的强迫症状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YBOCS中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3 2组护理前后的STAI评分比较n=60,分,⎺x±s
组别
TAI
护理前护理后
SAI
护理前护理后
对照组56.89±11.6447.62±10.3552.42±10.3239.87±9.63
试验组57.71±11.7343.02±3.8752.58±10.9536.33±3.69
t值0.3843.2250.0822.659
P值0.7010.0020.9350.009
表4 2组护理前后的强迫症状比较n=60,分,⎺x±s
组别
强迫行为
护理前护理后
强迫思维
护理前护理后
总分
护理前护理后
对照组8.31±3.135.19±2.3113.79±3.8210.31±3.5921.63±3.4216.38±4.92试验组8.51±3.184.22±1.2114.12±3.468.69±1.5221.54±3.4014.23±2.39 t值0.3472.8810.4963.2190.1453.045
P值0.7290.0050.6210.0020.8850.003
3 讨论
强迫症的致病原因复杂多样,病情较轻者会形成不良生活习惯,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明显的强迫行为、动作,并因此而引起焦虑、烦躁、冲动等不良情绪[12]。

药物治疗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大部分患者服药依从性较低,在病情有所好转时,一旦停药,病情就会复发,病程迁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13]。

有研究指出,遗传因素是导致强迫症的关键因素,强迫症患者的家属或多或少也会存在焦虑特征,加上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够,家属还会担心患者的病情、安全及其是否会被人歧视、名誉是否受损等,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情绪[14]。

所以,本文在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时,也将家属健康宣教作为护理重点,希望能够通过家庭系统给予患者有效的支持,提高其依从性,以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护理后STAI中的TAI和SA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因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可以让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有所增加,家属经过健康宣教也明白了心理情绪、按时用药对患者病情的影响,便会主动地给予患者支持,家属的支持下,患者的治疗信心、决定就会不断增强。

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针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让患者心中的感受、想法都得以宣泄,减少情绪压抑,对其焦虑情绪的改善非常有利[15]。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护理后ISMI中疏远、刻板认同、歧视经历、社会退缩和病耻感抵抗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

分析原因,在家属健康宣教中,请病情明显改善的患者现身说法,首先可以促进患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减少其孤独感,让患者看到坚持治疗后产生的良好效果,从而减少其对医护工作的抗拒心理[16];其次可以帮助患者矫正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让其充分接纳自己,学会欣赏自己的有点,唤醒其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兴趣与积极性,便可使其病耻感减轻[17,18]。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

这是因为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都让患者认识到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可以使其服药主动性增加,同时护理人员还与家属沟通,让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提醒与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漏服的情况,药物治疗的作用得以从分发挥,对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护理后YBOCS中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究其原因,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心理干预通过加强患者之间、护患之间的交流,建立了情感,患者可以在同伴支持、家庭支持及护理人员的支持下逐渐展现自我,分享自身问题,对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行为及认知产生正确认识,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其思维、行为模式,从而促进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帮助患者重建认知系统,建立合理、积极的思想观念,从而达到改善其强迫行为、思维的目的[19,20]。

综上所述,家属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强迫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其焦虑情绪、病耻感、症状的改善均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魏小方,李娇丽,邢雪靓.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辅助抗抑郁药物
治疗缓解期强迫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病耻感的影响研究[J].
中国疗养医学,2021(3)
[2] KIM S K,MCKAY D,MURPHY T K,et al.Age moderated-
anxiety mediation for multimodal treatment outcome among children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An evaluation with
correspondence analysis[J].J Affect Disord,2021,282:766-775.
[3] 蒋丽萍.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强迫障碍的临床效果
[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3):165-166. [4]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
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49
(6):353-366.
[5] 保宏翔,苗丹民.强迫症高危人群"特质-症状"筛查范式探究
[J].医学与哲学,2021,42(4):48-52,73.
[6] 程长,何嘉悦,余吟吟,等.中文版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的测量
等值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1):68-73. [7] 刘文静,王喜苹,高咏莉,等.认知-应对疗法联合氟伏沙明对
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血清5-HT、BDNF水平的影响[J].临床
医学,2021,41(10):76-78.
(下转3833页)
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顾虑、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具有相似情况患者的故事素材。

通过讲述有相似经历患者的住院及治疗过程,帮助患者重获治疗信心,产生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肯定;同时在与患者访谈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肢体语言互动,满足患者产生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而帮助患者摆脱焦虑和恐惧情绪,建立克服疾病的勇气[14,15]。

本研究中,经叙事医学护理干预后,患者干预后综合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表明叙事医学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CKD患者的综合健康状况与肾病相关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负面情绪会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造成思维缓慢,认知功能减退,对疾病治疗产生抗拒心理,甚至产生轻生想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16⁃17]。

而叙事医学护理干预下可使患者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功能状态的恢复。

同时,在叙事访谈中指导患者出院后按时服药、饮食、运动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家属对帮助患者疾病康复重要性的认知,联系社区医院进行后续康复护理等,加强多方面的监督,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基础疾病控制,以此改善患者的综合健康,帮助肾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18]。

综上所述,叙事医学护理干预在老年CKD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健康状况及肾病相关负担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路霞,王芳,王莉,等.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
[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7):570.
[2] 袁丹,陈海平.老年慢性肾脏病与非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
过率随增龄变化的差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9):
2183-2186.
[3] 王鹏,李卫娜,李关静,等.远程延伸护理模式对慢性肾脏疾病
患者治疗依从性、透析充分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西医科
大学学报,2020,37(4):771-776,封3.
[4] STEVENS P E,LEVIN A.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synopsis of the 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2012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Ann Intern Med,
2013,158(11):825-830.[PubMed链接〛
[5] 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6] 王征宇,迟玉芬.抑郁自评量表(SDS)[J].上海精神医学,1984,
26(2):71-72.
[7] 胡海燕,谌卫,贾猛,等.中文版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在慢性肾脏
病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
13(8):690-693.
[8] Duarte PS,Ciconelli RM,Sesso R.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Kidney Disease and Quality of Life--Short Form(KDQOL-
SF1.3)”in Brazil[J].Braz J Med Biol Res,2005,38(2):
261-270.
[9] 何莉,黄燕林,侯璐蒙,等.基于5E康复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慢
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广西医学,2020,42(5):651-655.
[10] 李慧丹.跨理论模型联合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脏病病人
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1,35(11):
2028-2031.
[11] 卿伟,陈飞,唐利群,等.六师联动模式在慢性肾脏病延续护理
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18):3141-3144. [12] 鲁敏敏,张晓义.叙事医学教育模式对中高危糖尿病足患者血
压、血糖水平和足部知识掌握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9,32
(2):128-131.
[13] 孙妞妞,史素玲,李转珍,等.叙事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
焦虑抑郁干预效果的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
(31):2407-2411.
[14] 刘燕霞,崔世红,张敏,等.基于叙事医学护理在慢性老年病患
者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20,32(1):139-143. [15] 冷雪.叙事医学护理干预对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病耻
感及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20,34(6):
456-458,462.
[16] 朱亚珍,钱小芳,唐志仙.基于叙事医学的心理干预在老年科住
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6):
2225-2229.
[17] 李惠,郎桂艳,王晓宇,等.叙事医学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
临床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20,32(2):295-299. [18] 林玉珠,罗柳枚,吴定英,等.叙事医学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对肾癌切除治疗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
2020,41(6):725-728.
(收稿日期:2023-05-18)
(上接3829页)
[8] VRBOVA K,PRASKO J,HOLUBOVA M,et al.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a and their relation to depression,
anxiety,hope,self-stigma and personality trai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Neuro Endocrinol Lett,2018,39(1):9-18. [9] 王勋,马宁,张五芳,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评价方
法(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1):45-50. [10] KREBS G,FERNáNDEZ DE LA CRUZ L,MONZANI B,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Adolescent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J].Behav Ther,2017,48
(4):462-473.
[11] 代娟,李杰,石乔,等.认知行为干预对强迫症伴失眠患者的强
迫症状改善作用以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
学杂志,2021,8(4):687-688.
[12] 于方舟,何茹.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效果
[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24-27.
[13] 张慧芳,郭华,张燕,等.心理干预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分
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1):136-138. [14] 李美玲,吕伟效,娄凤艳,等.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对强迫症所
致焦虑患者自信心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43
(13):2022-2024,2028.
[15] 刘璇.心理干预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11):1725-1726. [16] 孙莉荣.综合心理护理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的效果分析[J].中
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5):151-152.
[17] 王娜娜.综合心理护理在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中的应用价值研
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246.
[18] 刘璇.心理干预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11):1725-1726. [19] 王渊,赵青,王振.强迫症应激感受对暴露反应预防疗效的影
响[J].中国临床医学,2021,28(3):492-496.
[20] 刘倩,樊洁,夏结,等.情绪线索对强迫症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
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21,54(6):434-439.
(收稿日期:2023-04-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