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定要找托辞 的人。我听说诸侯大夫一类人,他们不担心财富少却担心分配不均匀, 不担心贫穷却担心境内不安定。因为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 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 样,(如果)原来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们归服;使 他们来了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现在你和冉求,辅佐季孙氏,远 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 一;反而谋划在国家内部使用武力。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 而是在鲁国的内部啊。”
1、面对老师的批评,冉有、季路是如何应对的?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2、孔子是如何点破自己的学生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在孔子的话中,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反对武力征伐,提倡以德服人。
孔子政治主张:
治国以礼 为政以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在第二段中,列出了理由“东 蒙主”“邦域之中”“社稷之臣”。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而必 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 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 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面对孔子的反对,冉有和季路是如何回答的?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2、他们的回答得到孔子的认可了吗?
没有,“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
3、在孔子看来,自己的学生错在哪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第二部分:阐明观点:冉有、季路不能制止季氏讨 伐颛臾是有责任的。
孔子曰:“求!君子疾(憎恨,厌恶)夫(指示代词 ,那) 舍曰‘欲之’ 而必为之辞(托辞,借口)。丘也闻有国有家 者(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 患不安。盖(连词,表示推论原因)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句首语气词)如是(如此),故远人不服,则修文(文教,指 礼乐)德以来(使动用法)之。既来(使动用法)之,则安(使动用 法,使……安定)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 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反而)谋动干戈(使用武 力,指军事)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之内也。”
【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
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那颛臾,从前先王
让他做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又在鲁国境内,这是国家的臣属,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拓展阅读
《季氏将伐颛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 焉用彼相矣
B.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 用彼相矣
C.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 焉用彼相矣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 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讨伐)颛臾。冉有、季路见(拜见)于 孔子曰:“季氏将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你,你们)是(宾语前 置的标志)过(动词,责备)与(通“欤” )(恐怕……吧)?】 (宾语前置句)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让……做)东 蒙主】(省略句),且(而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 之臣也。何以伐为(语气助词,呢)?”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乃尔是过与? (2)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答案】 (1)恐怕该责备你吧? (2)因为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 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 有倾覆的危险。
5、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运用了什么手法? 联系语境进行分析。
【答案】运用比喻的手法。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 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就如 同看守虎兕龟玉的人,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 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曰:“今夫(指示代词,那)颛 臾,固(这里指城墙坚固)而近于费(古读 bì,季氏的私邑,即今山东费县)。今不取 (夺取),后世必为(成为)子孙忧。”
【译文】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 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B. 孔子批驳了冉有的观点。用“虎兕”“龟玉”作比,论 证了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C. 孔子主张用“修文德”的方式使远人归附,“文德”即 仁义礼乐,季氏采纳了孔子的主张 。
D. 文中有三处反诘句“何以伐为”“ 则将焉用彼相 矣”“ 是谁之过与” ,使批驳力更强。
【答案】C 【解析】 “季氏采纳了孔子的主张”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在文中无据。
D.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 焉用彼相矣
【答Leabharlann Baidu】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社”是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土神和谷 神的祭坛。
B.“国”指的是国都,又如《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去国怀乡”中的“国” 即为此意。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bì )。今不取,后世 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 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 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 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 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 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曰:“求!周任(上古时代的史官)有言曰: ‘陈(陈列,这里是施展)力就(接近,靠近,这里是担任)列 (位列、位次,这里是职位),不能者止(停止,这里指不担 任)。’危(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而不持(护持),颠 (跌倒)而不扶(搀扶),则将焉(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用彼相矣?且(况且)尔言过(形容词,错误)矣。【虎 兕(独角犀牛)出于柙(关猛兽的笼子)】(状语后置), 【龟玉毁于椟(匣子)中】(状语后置,被动句),是(这) 谁之过(名词,过错)与(通“欤” )?”
【成语积累】
【既来之,则安之】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 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 用于安慰别人。
【祸起萧墙】祸患起于内部。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 题,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 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 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 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bì )。今不取,后世 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 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 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也。”
C.“干戈”,“干”是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 “干戈”指军事战争。
D.“萧墙”指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古时臣子朝见国君,到此处便会肃 然起敬 。
【答案】B 【解析】文中的“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指的是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和“去国怀乡”的“国”意义不同。
【背景介绍】
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 大夫之争也日趋激烈。鲁大夫季孙、孟孙、 叔孙曾“三分公室”。而后季孙氏权势日益 增大。鲁哀公时,季康子(即季孙氏)为扩 大势力,急欲吞并颛臾,从而谋求夺取鲁国 政权。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况通 报孔子,孔子既反对季氏伐颛,同时对冉求 子路进行批评教育。《季氏将伐颛臾》一文 即是记录了这一对话。
第一部分:点明谈话的背景,指出颛臾的特殊地位,说明不 应攻打他。
孔子反对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1、颛臾受先王之封 2、颛臾是鲁国附庸 3、颛臾是社稷之臣
(不可伐) (不必伐) (不当伐)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译文】冉有说:“季孙氏想要攻打它,我们两个 做臣下的都不愿意(这样做)。”
【译文】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 就担任那职位,不能的就不担任那职务。’(譬如)盲人 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为什么 还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 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 错呢?”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sì)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