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理明则百法通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案例分析
浙江省杭州市抚宁巷小学(310002)周隽祺
写在前面: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它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常说“熟能生巧”,多做一些练习、多花一点时间,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可是,我们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思考:计算教学是否就是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是不是一定要依赖反复的、机械的计算训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学习效率。
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背景,笔者就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内容进行了尝试教学。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表内乘法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展开的。结合学生的学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基本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乘法分配律、两位数乘两位数及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做深入铺垫;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感受算法最优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课堂回放一.复习铺垫,适时训练。
1、常规训练:听算。(每题报2遍,学生听题后直接在草稿本上写得数)
10×8 30×3 40×2 50×9
7×8 6×3 5×2 2×9
2、学生交换批改,进行反馈。
教学反思:
现在的计算教学几乎不见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许多计算课总是直接由一个情境引入,的确,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固然重要,但是复习铺垫其实也是很需要的,我们应该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是:表内乘法与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新课前进行相应的听算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联系旧知,进行迁移。同时,听算训练作为数学课堂中的一个常规性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回放二.结合实际,理解算理。
1、师:谁能根据这幅主题图提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1)
生:每筐桃子12千克,4筐桃子有多少千克?算式为12×4。
2、师:那么这幅图又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出示主题图2)生:
每行有12个桃子,有这样的4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算式是:
12×4。
3、师:咦,这两道题的算式都是12×4!(利用课件将两幅图同时出现)师:为什么明明是不一样的情境,偏偏都能用12×4计算?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幅图的共同点:每份是12,有这样的4份。
4、师:那么12×4还能表示什么?你们能不能用不同情境来表示?生1:每把尺子长12厘米,4把尺子连起来长多少厘米?生2:一件衣服要12元,买4件衣服要多少元?生3:学校里种菊花,每行种12盆,种了4行,一共有几盆?
5、师:你们说得都很棒,只要乘法意义不变,就可以通过
不同的情境来表示其含义。现在请以同桌的形式互相说一
说,请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教学反思:
运算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充分和情境丰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上预留了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丰富学习经验,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含义。学生从具体情境入手,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引出算式12×4,并对为何可用同一个算式解决不同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迫使学生从不同的素材中提炼、概括乘法的真正含义、理解算理。 课堂回放三. 交流算法,优化选择。
1、师:我们明白了乘法的含义,那12×4究竟等于几呢?请同学们仔细思考,将计算过程写在草稿本上,看看有几种好办法介绍给大家?(教师巡回,收集典型例题,进行板书。) ①12+12+12+12=48
② 12 12×4=48
③ 12×4=48 10 2 10×4=40
1 2 2×4=8
× 4 40+8=48 4 8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介绍自己的思考方法。
(1)生1:把4个12进行连加所得的数就是12×4的结果。
(2)生2:我把12分成10和2,然后10×4=40,2×4=8,40+8=48。师追问:为什么将12分成10和2,而不是随便分成5和7之类的呢?生2:因为10×4比较好算。教师引导学生指出将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形式更容易计算,并引导学生结合点子图来说明10×4、2×4所表示的含义。
(3)生3:我是用竖式来做的,先算个位2×4=8,在积的个位写8;再算十位1×4=4,因为是在十位所以在积的十位上写4。师:那么2×4表示什么呢?生3:2×4表示4个2。师(做恍然大悟状):哦,其实啊,竖式中的2×4和方法2中的2×4是一个道理。(将竖●●●●●●●●●● ●● ●●●●●●●●●● ●● ●●●●●●●●●● ●● ●●●●●●●●●● ●●
式中的乘积个位8与方法2中的2×4连起来。)那么,十位上的1×4又表示什么呢?生3:就是4个10,10×4的意思。(教师将竖式中乘积的十位4与方法2中的10×4连起来。)3、完成练习纸第一题。教师在教室中巡视指导。(在实物投影中打出学生作业,集体批改。)
12×4=48 31×2=62 10×4=40 1 2 30×2=60 3 1
2×4=8 × 4 1×2=2 × 2
12×4=48 4 8 31×2=62 6 2
教学反思:
新课标倡导算法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给了学生充分时间思考,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探索,课前的听算训练在此就体现了他的价值,学生可以轻松地利用刚才的复习铺垫进行迁移学习。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三类算法:1、采用连加的方式进行计算;2、把12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加的方法,把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乘法的分解式,为后继学习的乘法分配律进行了必要的渗透;3、利用竖式进行计算。虽然我们鼓励算法多样化,但一味追求算法的数量并不恰当,例如在教学中一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种算法:4+4+4+……+4=12,12个4连加,很显然这个方法并不简便、可取,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指出这一点的话,或许学生就会误入歧途,把数学越做越复杂,远离了数学教学的实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舍取,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最优化的算法。此外,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计算的本质,教师在指导方法2时与点子图联系起来,采用“组合中引进”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另外,竖式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计算方法,对后继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着重介绍了竖式计算方法,并将其与方法2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理解。同时,强调进位点的书写,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课堂回放四. 拓展比较,提炼升华。
1、计算12×8,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板演)师:请这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2、跟进训练。结合学生板书,在()里填空。
1 2
× 8
9 6
12×8=()+()=()
3、师:找一找12×4与12×8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1:乘数都有12。生2:12×8的得数是12×4的两倍。生3: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生4:12×8进位,12×4不进位。师:不错,这两道题虽然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是有进位和不进位之分,所以我们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