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解剖和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走神经
延髓是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 下丘脑、大脑的边缘系统和小脑等 都存在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 对心血管活动进行进行更精确的调 控,使心血管活动与机体其他功能的 改变相协调。
(三)心血管反射
❖ 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或 机体内外环境改变时,可引起 各种心血管反射,目的是使循 环机能与当时机体所处的状态 或环境相适应。
(1) 迷走神经的负性变力作用
迷走N Ach 心肌细胞M受体
cAMP 肌浆网释放Ca2+ 胞浆[Ca2+]i 收缩力
(2) 迷走神经负性变时作用
迷走N
Ach
窦房结细胞 M受体
IK-Ach 通道
4期内向电流If
K+外流 最大复极电位
自动去极化
自律性 、心率
(3)迷走神经的负性变传导作用
迷走N
NOS cGMP
交感缩血管紧张 外周血管阻力
wk.baidu.com
心交感紧张 心迷走紧张
心率 心输出量
BP
❖压力感受反射功能曲线
❖压力感受反射的生理意义
压力感受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 节机制, 它的生理意义在于当动 脉血压突然发生变化时, 对血压 进行快速的调节, 使动脉血压不 致发生过大有波动,保持动脉血 压的相对稳定。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化学感受性反射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 起源:T1~T5侧角细胞发出,经 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换 元后,节后纤维支配心脏各部 分。
❖ 左侧交感N主要支配房室交界、 心房肌和心室肌
❖ 右侧交感N主要支配窦房结
➢心交感神经的作用
Ca2+通道 开放概率
Ca2+通道
Ca2+内流
0期去极化的 速度和幅度
传导性
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机制
血管运动神经
缩血管神经纤维 舒血管神经纤维
❖缩血管神经纤维及其作用
交感缩 血管f.
α 受体
NE
β 受体
小A 收缩
血管 舒张
外周阻力
外周 阻力
NE与α 受体结合能力 > β 受体,
最终效应是引起血管收缩
(二)心血管中枢
➢ 心血管中枢(心血管的中心) 与调控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
元集中的部位。
➢ 分布:脊髓
大脑皮层
1.延髓心血管中枢
孤 (-) 束 (+) 核
(+)
心血管交感中枢
缩血管区(C1区) (延髓的头端腹外侧)
交感缩血管f
血管
心交感
(-)
舒血管区(A1区) (延髓的尾端腹外侧)
心脏
心抑制区 (疑核、背核)
肌钙蛋白释放Ca2+ 肌浆网摄取Ca2+
心肌舒张
2.交感神经正性变时作用
交感N NE β受体 兴奋
自律细胞4期 内向电流If
4期去 极化
自 律 性
心 率
3.交感神经的正性变传导作用
交感N NE
兴奋
0期Ca2+内流
与房室交界 处细胞β受 体结合
AP上升速率 上升幅度
cAM P
传导速度
迷走神经的作用机制
➢ 位置:颈总A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区域 ➢ 适宜刺激:血液PO2、PCO2、[H+] ➢ 传入N:窦N、迷走N ➢ 中枢:延髓呼吸N元、心血管N元 ➢ 反射效应:呼吸加深加快,
心率 、心输出量、 血管收缩、外周阻力 BP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心肺感受器: 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上的牵
张感受器 适宜刺激: 血管壁的机械牵张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 力感受性反射
❖动脉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 感受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血管壁的牵张程度 ➢传入神经:窦N和主动脉N(减压N)
❖反射效应
BP
颈A 压力感受器 窦
主A
-弓 心血管交
孤束核
感中枢
+ 心抑制区
窦N、 主A N传 入
交感缩血管f
心交感N 心迷走N
❖ 缩血管神经纤维的一些特点:
✓不同部位的血管, 缩血管纤维分布密 度 不同。 ✓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纤维保持紧 张性活动,即交感缩血管纤维持续发放 1~2次/秒的低频冲动。 ✓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活动增强,血 管进一步收缩;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 活动减弱,血管舒张。
❖舒血管神经纤维
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3.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心迷走神经的作用:
(Ach,M受体,cAMP ,K+外流增强)
✓ 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 ✓ 心房肌收缩力减弱 (负性变力作用) ✓ 房室传导减慢 (负性变传导作用)
❖交感神经作用机制
1.交感神经的正性变力作用
交感N 兴奋
NE
与心肌细胞 β1 受体结合
cAM P
[Ca2+] 心肌收缩力
NE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部分N元 垂体后叶
肾集合管对水吸收 血管平滑肌收缩
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
传入N:汇入迷走N 反射效应:抑制交感紧张性活动,
增强心迷走紧张性活动,
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外周阻力降低
BP
心肺压力感受器兴奋 肾交感N活动抑制 肾入球小动脉舒张 肾血流量 肾排水、排钠
(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 对于特定的刺激,不同部分的交感N的 反应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表现为一定 整合型式的反应。
血管紧张素III
血管紧张素II—缩血管活性物质
•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高,微静脉收 缩,回心血量增加 •交感缩血管紧张性活动加强 •交感节后纤维递质释放增多 •与血管紧张素III一起促进醛固酮释放
血管紧张素II、III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醛固酮 肾对Na+重吸收 细胞外液量
(二)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VP)
(NE,β1受体,cAMP ,Ca2+通道开放)
✓ 心率加快(正性变时作用) ✓ 房室交界传导加快
(正性变传导作用) ✓ 心肌收缩力加强(正性变力作用)
➢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起源:由延髓的迷走背核和疑核发出,经 颈部迷走神经干到胸腔,与心交感神经 一起进入心脏,在心内神经节换元后, 其节后纤维支配心脏。 右侧心迷走N主要支配窦房结。 左侧心迷走N主要支配房室交界等 心室肌只有少量的迷走神经纤维支配
✓ 防御反应时,心血管反应的整合型式是 骨骼肌血管舒张,心率 、心输出量 、 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血压轻度升高。
✓ 情绪激动和肌肉运动时心血管活动的整 与之类似,睡眠时正相反。
二、体液调节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原(肝合成)
肾素 (肾近球C.)
血管紧张素I
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酶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