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法律规定

合集下载

未成年人在治安处罚是如何界定

未成年人在治安处罚是如何界定

未成年⼈在治安处罚是如何界定未所年⼈对刑事责任承担是有限制的,不满14周岁未成年⼈不承担刑事责任。

⽽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年⼈,犯严重暴⼒犯罪才要承担刑事责任,那么未成年⼈在治安处罚是怎样界定?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未成年⼈在治安处罚是如何界定未成年⼈在治安处罚中的界定和刑事处罚差不多,不满14周岁不承担治安处罚责任,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从轻处罚。

《中华⼈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条已满⼗四周岁不满⼗⼋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四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严加管教。

第⼆⼗⼀条违反治安管理⾏为⼈有下列情形之⼀,依照本法应当给予⾏政拘留处罚的,不执⾏⾏政拘留处罚:(⼀)已满⼗四周岁不满⼗六周岁的;(⼆)已满⼗六周岁不满⼗⼋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不满⼀周岁婴⼉的。

⼆、治安管理处罚的特征从⽐较法的⾓度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1)从处罚主体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实⾏“⼀元制”的处罚体制,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权集中由公安机关⾏使。

(2)从处罚程序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完全采⽤⾏政处理程序。

(3)从制裁的⾓度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属于中间制裁。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作为较重的⼀种⾏政处罚,与刑罚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法定的制裁⼿段体系中,治安管理处罚属于中间制裁。

(4)从处罚的强制性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具有警察强制性。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于已满⼗四周岁不满⼗⼋周岁的未成年⼈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四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可以责令其监护⼈严加管教。

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读者可以到店铺进⾏咨询。

未成年人死刑法律规定(3篇)

未成年人死刑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死刑,作为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对于未成年人是否适用死刑,法律有着严格的规定。

本文将围绕未成年人死刑法律规定展开论述,旨在探讨我国未成年人死刑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二、未成年人死刑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对于未成年人死刑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条款中:(1)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2)第50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如果所犯罪行极其严重,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3)第51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如果所犯罪行极其严重,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专门针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一部法律,其中对未成年人死刑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43条:对未成年人实施刑罚,应当充分考虑其身心发展特点和犯罪原因,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2)第44条: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实行公开审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第45条: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未成年人死刑的法律适用条件1.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根据《刑法》第49条的规定,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这里的“犯罪时”指的是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而不是判决时。

2.所犯罪行极其严重根据《刑法》第50条的规定,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如果所犯罪行极其严重,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这里的“极其严重”是指犯罪行为具有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

3.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根据《刑法》第50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核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未成年人对社会的参与与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本文将重点探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旨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与教育。

一、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年龄限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未成年人施行的行政处罚有明确的年龄限制。

根据不同地区的法律要求,一般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对其违法行为也有相应的法律制度。

2. 犯罪责任:未成年人在刑法中享有犯罪免责的规定,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违法行为并不会完全免责。

对于某些轻微违法行为,可以采取教育、制止和警示为主的处罚方式,以期引导未成年人及时改正错误。

3. 具体违法行为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具体规定了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

比如对于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无证驾驶等行为,依法将会受到一定的处罚,以此来起到警示作用。

二、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并不单纯是对其实施严厉的规范与处罚,更注重对其进行教育与矫正。

对于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要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以期引导未成年人认识错误、改正行为。

1.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强调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处理中的重要性。

社会应当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提供各种预防与控制手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及道德观念。

2.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治安管理条例对未成年人违法行为一般采取警告、训诫、责令改正、勒令做出补偿等处罚方式。

这种教育性的处罚方式可以有效引导未成年人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也给予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3. 个别情况的特殊处理:对于某些严重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也给予了相应的特殊处理。

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法律规定

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法律规定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法律规定关于犯罪处罚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经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刑事,但其年龄不满十八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刑事处罚的情形。

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1、《刑法》第17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二)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的刑种我国刑罚体系,分为主刑、附加刑。

其中主刑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以下刑种:1、死刑根据《刑法》第49条的规定,以及我国对于犯罪人的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未成年罪犯不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给未成年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使未成年人意识到社会的温暖,重新对待生活,激发对生活的希望,以在以后更好的发展,对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2、无期徒刑《刑法》第17条第3款,是法定的从轻减轻情节。

无期徒刑没有幅度,无法从轻处罚,只能适用减轻处罚。

3、剥夺政治权利未成年人本身就不满十八周岁,而对于大部分政治权利而言,具备政治权利能力的年龄条件是已满十八周岁,因此,未成年人还未享有的政治权利就无所谓剥夺问题。

4、没收财产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未成年人通常都是与其父母或监护人一同居住,且大部分未成年人尚无参加工作赚钱的能力,其家庭的财产除个人生活用品外,基本为其父母或者监护人所有。

年满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年满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年满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几种罪行1.放火罪1)客体:公共安全。

2)对象:关系公共安全的公私财产。

焚烧自家财产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也构成本罪。

3)客观方面:行为犯。

可作为;也可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为前提,且发生重大损失。

4)主体:一般主体,年满14周岁即可。

5)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6)认定:行为犯,以实施完毕放火行为为既遂。

1没点燃或刚刚点燃未能独立燃烧为未完毕。

是否有危害结果或危险均不影响既遂成立;2与失火罪的区别,失火罪为过失,且为结果犯,即必须造成严重后果;3放火为了毁坏财物而没有危及公共安全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如危及公共安全,仍定本罪;4以纵火焚烧的方法破坏交通工具、设施、电力设备、易燃易爆设备、电视电信设施,定破坏交通工具罪或破坏交通设施罪;5以放火杀人的,危及公共安全的,定本罪,否则,定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

2.爆炸罪1)客体:社会公共安全。

2)客观方面:作为;不作为,锅炉工故意不加水致使锅炉爆炸。

3)对象:必须针对不特定多数人或重大公私财产。

4)主体:一般主体。

年满14周岁即可。

5)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6)认定:1以爆炸杀人、伤人、毁物的,行为人主观上指向的是特定人或物,也采取了措施防止危及公共安全,客观上也没有危及公共安全,则定故意杀人(伤害,毁坏财物)罪,如果客观仍然危及了公共安全,仍定本罪;2以爆炸的方法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备、电力设备、煤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或通讯设备的,不以本罪论处;3.故意杀人罪定义: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分析

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分析

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分析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不完全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只能依法受到特别的管制、教育和矫正措施。

这是因为未成年人在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还未发育成熟,法律上需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和权益。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未成年人也会犯罪,涉及刑事责任问题。

本文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适用的条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刑事责任适用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因犯罪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人因行为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而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管制、教育和矫正,而不是直接适用刑罚。

二、刑事责任适用的条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适用有一定的条件。

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在犯罪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适用刑事责任:一是年龄在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二是有犯罪能力,即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三是有犯罪动机或者犯罪目的,并系重大过失犯罪。

其中,第二个条件为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适用的核心条件。

如果未成年人在犯罪时不具备犯罪能力,则不受刑事责任追究,而是由监护人或者有关机关进行处罚或教育矫正。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数量相对较少,但占比较高。

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由于未成年人犯罪率相对较高,所以在整个犯罪结构中所占比重很高。

二是多种性质的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上体现出多种性质,如窃盗、故意伤害、盗窃摩托车等。

三是犯罪动机比较单纯。

由于未成年人的成长阶段,他们的犯罪动机大部分比较单纯,比如为了得到玩具、零食等。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适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教育、矫正措施。

对于犯罪行为轻微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警示教育、社区矫正等措施。

二是强制隔离戒治。

对于犯罪行为较重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在特定场所接受管制和教育的方式进行矫正。

三是适用非刑罚处罚。

对于犯罪行为轻微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罚款、拘留等非刑罚处罚。

未成年人故意殴打他人治安处罚是什么

未成年人故意殴打他人治安处罚是什么

未成年人故意殴打他人治安处罚是什么一、未成年打架法律怎么规定一、未成年打架法律怎么规定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较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未成年打架会留案底吗未成年打人是会留案底的。

如果公安机关对未成年已经下达过《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那么公安机关就会把处罚的案卷材料进行长期的保存,这就是案底,案底是不能够进行消除的。

未成年犯罪是会有案底的,不过未成年人的犯罪资料非司法机关办案不得调阅。

成年人打架被带回派出所之后,警察是会以批评教育为主的,一般是没有涉及到刑事犯罪的话大多是不会留下案底影响未来的生活的。

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二、未满18岁打人至轻伤怎么判刑一、未满18岁打人至轻伤怎么判刑1、如果是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是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打人致人轻伤是不会判处刑罚的。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法律规定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法律规定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法律规定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法律规定关于犯罪处罚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经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刑事,但其年龄不满十八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刑事处罚的情形。

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1、《刑法》第17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二)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的刑种我国刑罚体系,分为主刑、附加刑。

其中主刑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以下刑种:1、死刑根据《刑法》第49条的规定,以及我国对于犯罪人的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未成年罪犯不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给未成年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使未成年人意识到社会的温暖,重新对待生活,激发对生活的希望,以在以后更好的发展,对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2、无期徒刑《刑法》第17条第3款,是法定的从轻减轻情节。

无期徒刑没有幅度,无法从轻处罚,只能适用减轻处罚。

3、剥夺政治权利未成年人本身就不满十八周岁,而对于大部分政治权利而言,具备政治权利能力的年龄条件是已满十八周岁,因此,未成年人还未享有的政治权利就无所谓剥夺问题。

4、没收财产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未成年人通常都是与其父母或监护人一同居住,且大部分未成年人尚无参加工作赚钱的能力,其家庭的财产除个人生活用品外,基本为其父母或者监护人所有。

未成年不追究刑事责任撤案法条

未成年不追究刑事责任撤案法条

未成年不追究刑事责任撤案法条
即将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6条规定,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1. 年龄在14周岁以下;
2. 年龄在14周岁以上但不满16周岁,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
3. 年龄在16周岁以上但不满18周岁,犯罪较轻,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是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和确立了罪责对应原则的体现,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

同时,也有利于帮助未成年人纠正错误,更好地回归社会。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该规定并非不设法惩罚未成年人,而是以其他形式实现惩戒和教育,如强制隔离教育,心理疏导等。

因此,为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还需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和帮助,引导未成年人正确成长。

《2024年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理解与适用研究》范文

《2024年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理解与适用研究》范文

《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理解与适用研究》篇一一、引言刑法是保障社会公正与法治的重要工具,其中第十七条第三款是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责任承担的法律规定。

这一条款对于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理解与适用,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内容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一条款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及犯罪类型。

三、理解与解读(一)年龄界定首先,该条款明确了犯罪人的年龄范围,即已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但尚未完全成熟,因此需要对其犯罪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二)犯罪类型及刑事责任其次,该条款列举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类型,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罪行。

对于这些犯罪行为,该条款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表明,对于这些严重犯罪行为,即使行为人是未成年人,也不能免除刑事责任。

四、适用研究(一)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适用需要结合具体案情进行判断。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充分考虑其年龄、认知能力、行为动机、后果等因素,综合判断其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同时,还需要考虑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和保护等问题,以实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法律适用的注意事项在适用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准确界定未成年人的年龄范围;二是要准确区分犯罪类型和犯罪情节;三是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动机;四是要遵循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改造和保护。

五、结论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是我国刑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责任承担的重要规定。

不满14周岁的治安处罚标准是什么

不满14周岁的治安处罚标准是什么

不满14周岁的治安处罚标准是什么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设⽴了治安处罚。

治安处罚法对其处罚标准是有相关的法律进⾏规定的。

那么,对于不满14周岁的治安处罚标准是怎样的呢?哪些情况下是可以从轻或不予处罚呢?今天,店铺⼩编就这些⽅⾯为⼤家整理⼀些资料,希望可以为⼤家答疑解惑。

⼀、不满14周岁的治安处罚标准是什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条规定:已满⼗四周岁不满⼗⼋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四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严加管教。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情节特别轻微的;(⼆)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谅解的;(三)出于他⼈胁迫或者诱骗的;(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的违法⾏为的;(五)有⽴功表现的。

三、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的,从重处罚:(⼀)有较严重后果的;(⼆)教唆、胁迫、诱骗他⼈违反治安管理的;(三)对报案⼈、控告⼈、举报⼈、证⼈打击报复的;(四)六个⽉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有下列⾏为之⼀的,依法给予⾏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侮辱他⼈的;(⼆)超过询问查证的时间限制⼈⾝⾃由的;(三)不执⾏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制度或者不按规定将罚没的财物上缴国库或者依法处理的;(四)私分、侵占、挪⽤、故意损毁收缴、扣押的财物的;(五)违反规定使⽤或者不及时返还被侵害⼈财物的;(六)违反规定不及时退还保证⾦的;(七)利⽤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当场收缴罚款不出具罚款收据或者不如实填写罚款数额的;(九)接到要求制⽌违反治安管理⾏为的报警后,不及时出警的;(⼗)在查处违反治安管理活动时,为违法犯罪⾏为⼈通风报信的;(⼗⼀)有徇私舞弊、滥⽤职权,不依法履⾏法定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办理治安案件的公安机关有前款所列⾏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给予相应的⾏政处分。

未成年犯罪__法律规定(3篇)

未成年犯罪__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

未成年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伤害,也给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带来严重影响。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多个环节,加强对未成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

本文将从法律规定、犯罪类型、预防措施等方面对未成年犯罪进行分析。

二、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规定1. 法律界定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人。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 犯罪类型(1)侵犯人身权利罪:如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

(2)侵犯财产罪:如抢劫、盗窃、诈骗等。

(3)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罪:如聚众斗殴、赌博、传播淫秽物品等。

(4)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

(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如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

3. 刑罚规定(1)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因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5)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三、未成年犯罪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1)加强家庭教育,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防止其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2. 学校教育(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校园暴力事件。

3. 社会教育(1)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认识。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满十八犯罪如何处罚

不满十八犯罪如何处罚

一、不满十八犯罪如何处罚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未成年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30%---60%(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
三、不满十四周岁犯罪不处罚了吗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法,虽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不予行政处罚,但如有违法所得的,仍应该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依法予以追缴或者没收。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八条,对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查获的下列物品应当依法收缴:
(一)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
(二)赌具和赌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
(四)伪造、变造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票证、印章等;
(五)倒卖的车船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等有价票证;
(六)主要用于实施违法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以及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行为的资金;
(七)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收缴的其他非法财物。

前款第六项所列的工具,除非有证据表明属于他人合法所有,可以直接认定为违法行为人本人所有。

违法所得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没收。

未成年人犯法怎么处理?

未成年人犯法怎么处理?

未成年人犯法怎么处理?未成年人犯法可能会从轻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也就是说,不满十八岁是一个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

一、未成年人犯法怎么处理?未成年人犯法可能会从轻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也就是说,不满十八岁是一个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

二、未成年人犯法处理原则:1、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也就是说,不满十八岁是一个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

至于是从轻还是减轻以及从轻的幅度,则根据具体案件确定。

根据这一原则,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原则上不应判处法定最高刑,在具体量刑时一般应将未成年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低龄犯罪者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高龄犯罪者区别开来,在同一年龄段内的犯罪,在决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时,一般也要体现不同行为人年龄上的差别。

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和实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处罚的从宽原则。

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论犯何罪均不应判处死刑。

这是刚性要求,不允许有任何例外。

所谓犯罪的时候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

如果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即使审判的时候已满18周岁也应适用本条规定。

我国刑法之所以规定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主要原因在于: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它关系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

不满18周岁的人由于未成年,还处在生理与心理发育过程中,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还比较弱,因此,尚未达到罪行极其严重、不堪改造的程度,故不宜适用死刑。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的通知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的通知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的通知【发文字号】公发〔1995〕17号【发布部门】公安部【公布日期】1995.10.23【实施日期】1995.10.23【时效性】部分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的通知(公发[1995]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现将《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部。

公安部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教育、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严格依法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尊重其人格尊严,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三条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应当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主动向其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并明确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

第四条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严禁使用威胁、恐吓、引诱、欺骗等手段获取证据。

严禁刑讯逼供。

第五条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不得公开披露涉案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和影像。

第六条公安机关应当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职人员承办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人员应当具有心理学、犯罪学、教育学等专业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办案经验。

第七条本规定是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特别规定。

规定中未涉及的事项,适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立案调查第八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是指:(一)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条第4款规定由政府收容教养的案件;(三)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予以劳动教养的案件;(四)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予以治安处罚的案件;(五)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收容教育案件;(六)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强制戒毒案件。

我国对未成年犯罪的处罚

我国对未成年犯罪的处罚

一、我国对未成年犯罪的处罚触犯刑事法律,但其年龄不满十八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刑事处罚的情形。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1、《刑法》第17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未成年犯罪的处罚二、未成年犯罪的处罚原则未成年人因为其心智尚未成熟,如果犯罪的,刑法有其特定规定。

未成年犯特定罪,也会受到刑事处罚。

处罚原则如下:(一)从宽处理的原则;(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三)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四)分案处理的原则;(五)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的原则;(六)不公开审理的原则;(七)全面调查的原则;(八)迅速简约的原则。

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要尽可能地缩短时间,提高诉讼效率,简化程序,争取早日结案。

三、未成年犯罪起刑年龄是多少岁(一)刑责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中国刑法对此有以下规定: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3、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具体规定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一、关于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

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

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把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作为重要事实予以查清。

法律文书中要写明未成年被告人出生年、月、日。

对于未成年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公诉案件,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二、关于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适用根据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具体确定已满14岁不满16岁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应根据案件情况慎重考虑。

(一)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被胁迫、诱骗参与犯罪,被教唆犯罪,或者属于犯罪预备、中止、未遂,情节一般的,可以免除处罚或者不认为是犯罪。

(二)以下情形,可以不认为是犯罪:1、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使用语言威胁或者使用轻微暴力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的;2、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盗窃财物,数额刚达到或者略过“数额巨大”标准,而其他情节轻微,又系初犯或者偶犯的;盗窃近亲属的财物,其亲属不要求对被告人定罪处罚的;3、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成年人在年满14岁以前和已满14岁不满16岁期间都实施了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犯罪行为,应当对其已满14岁不满16岁期间实施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而不应将年满14岁以前实施的行为作为犯罪一并追究。

未成年人在年满16岁前后都实施了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犯罪行为,应当对其年满16岁以后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而不应把年满16岁以前实施的行为作为犯罪一并追究。

三、关于对未成年罪犯刑罚的适用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未成年人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怎么处罚

未成年人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怎么处罚

未成年人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怎么处罚会犯法分两种情况,一是刑法规定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刑法仅仅要求他们对少数几种容易识别的社会危害性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二是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对自己实施的一切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带来的未成年人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怎么处罚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未成年人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怎么处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

具体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刑法规定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这个年龄段的少年,一般说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够辨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的行为。

因此,刑法仅仅要求他们对少数几种容易识别的社会危害性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除此之外,不承担其他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二是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

已满16周岁的人,体力和智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已经有了完全的辨认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也有了完全的控制能力,因此,应当对自己实施的一切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二、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罪如何判刑未成年人犯罪,同成年人犯罪一样,刑罚仍然是对其最严厉的惩罚措施。

但由于未成年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在对其刑罚的适用上同成年人有着很大差异。

《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原则。

这两条明确规定了对少年犯量刑的方向。

这是基本于未成年人责任能力不完备及其容易接受改造、可塑性强的特点而确立的,它反映了刑罚与罪责相适应的原则及刑罚目的的要求。

以上是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刑罚的最基本原则之一。

三、未成年人侵权父母怎么赔偿赔偿问题《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

未成年人犯失火罪怎么处罚

未成年人犯失火罪怎么处罚

一、未成年人犯失火罪怎么处罚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即可构成;失火罪年满16周岁的人才负刑事责任。

二、失火罪怎么处罚根据我国失火罪法律规定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失火罪认定(一)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

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

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

(2)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

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

(3)主体要件处罚年龄不同,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即可构成;失火罪年满16周岁的人才负刑事责任。

(4)主观罪过形式不同:放火罪由故意构成,失火罪则出于过失。

这是两种犯罪性质的根本区别所在。

司法实践在认定这种案件中,有时会发生过失犯罪转化为故意犯罪的情况。

例如,某人在仓库吸烟无意中将未熄灭的火柴头扔到草堆上,当即起火。

这时行为人本应奋力灭火以避免火灾的发生,而他却扬长而去,漠不关心,任火势蔓延,致酿成灾。

这里行为人开始只是无意中将火柴头扔进草堆,并非故意制造火灾,本应认定为失火行为,但由于其先前的失火行为已经造成火灾的危险,行为人负有灭火、消除危险的义务。

在其能够履行义务的情况下,明知不灭火可能造成火灾,却不予履行,听任火灾发生。

这时行为人主观罪过已转化为间接故意,因而构成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放火罪,不应再以失火罪论处。

(二)失火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分这两种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都是过失;从现象上看,都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

我国现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

我国现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

我国现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一、法定年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即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年龄为十四岁。

这一规定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为基础,合理地界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起点。

二、触犯罪名未成年人犯罪触犯罪名的界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法律界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触犯罪名和刑度分别适用的规定:(一)轻罪:如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诈骗、抢劫等罪名,适用惩罚条例的规定,即对未满十四周岁的人,最高可由教育、警告、罚款等处罚。

(三)严重罪:如抢劫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制猥亵儿童等罪名,适用刑法中的重罪规定,即对于未满十四周岁的人,可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三、刑罚限制我国刑法规定,对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施行特别的刑罚限制。

这种刑罚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死刑和无期徒刑不予适用:无论犯罪性质如何严重,未成年人犯罪不得适用死刑和无期徒刑。

(二)如实供述立功:未成年人犯罪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社会有重大功勋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可适用缓刑和保外就医:对于能继续上学,参加劳动并有家庭抚养及监护人照顾的未成年人犯罪,可适用缓刑;对于行为严重,年龄较小的未成年人犯罪,为减少其受到逆反心理的影响,应当适用保外就医。

四、司法保护(一)宣判时的口头告诫:对未成年人犯罪,宣判时对其家庭或监护人进行口头告诫。

(二)适用教育管制和收容教育:未成年人犯罪后,如果不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可以适用教育管制或者收容教育等教育措施进行安置。

(三)适用辅助性措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除刑罚外,还可适用辅助性措施,如限制出入、劳动补偿、道歉赔偿、赔礼道歉等。

总之,我国现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以司法保护为核心,同时也完善了未成年人犯罪触犯罪名的界定和刑罚的适用。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利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法律规定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法律规定
未成年人,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经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刑事法律,但其年龄不满十八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刑事处罚的情形。

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
1、《刑法》第17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刑法》第49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二)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的刑种
我国刑罚体系,分为主刑、附加刑。

其中主刑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以下刑种:
1、死刑
根据《刑法》第49条的规定,以及我国对于犯罪人的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未成年罪犯不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给未成年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使未成年人意识到社会的温暖,重新对待生活,激发对生活的希望,以在以后更好的发展,对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2、无期徒刑
《刑法》第17条第3款,是法定的从轻减轻情节。

无期徒刑没有幅度,无法从轻处罚,只能适用减轻处罚。

3、剥夺政治权利
未成年人本身就不满十八周岁,而对于大部分政治权利而言,具备政治权利能力的年龄条件是已满十八周岁,因此,未成年人还未享有的政治权利就无所谓剥夺问题。

4、没收财产
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未成年人通常都是与其父母或监护人一同居住,且大部分未成年人尚无参加工作赚钱的能力,其家庭的财产除个人生活用品外,基本为其父母或者监护人所有。

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无可执行的财产。

(三)未成年罪犯可适用的刑种
1、管制
管制,是五个主刑中最轻的刑种,根据管制的特点,对未成年人适用管制,有利于使未成年人继续正常生活学习,感到社会与家庭的温暖,从而更利于对其的改造。

2拘役
拘役刑期较短,适用于罪刑较轻但需关押的罪犯,对未成年人适用拘役,是一种相对比较好的选择。

3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的幅度较大,适用广。

对于有期徒刑,应注意与成年罪犯分开关押,以防止交叉感染,而使未成年人的思想受到腐蚀。

4罚金
对于罚金的适用,我个人认为应区别对待,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适用罚金刑。

而对于其他未成年人,因其尚处于父母照顾,无个人财产,可不适用罚金刑。

(四)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
根据《刑法》第17条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只处罚特定的犯罪情形。

同时对未成年罪犯依法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法定刑范围内判处相对较轻的刑种或相对较短的刑种,或者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

在具体量刑时,不但要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和危害社会的程度,还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或惯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等情节,以及犯罪后有无悔罪、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决定对其适用从轻还是减轻处罚的幅度,使判处的刑罚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改过自新和健康成长。

此外,对于未成年罪犯还可适用缓刑,假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