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1850-1887年为第一阶段。国民收入和人均国 民收入并没有增长,呈下降趋势。 • 1887-1914年为第二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比 较慢,有发展。 • 1914-1936年为第三阶段。近代中国经济增长 最快的时期。 • 1936-1949年为第四阶段。没有增长,呈下降 趋势,经济衰退严重。
一、当代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 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 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它不 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 国的国力与财富。 •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 形态和产品形态。 • 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 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 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 为净出口额。
• • • • • • • • • •
中国: 2008年:3.37万亿美元。 2007年: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2006年: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2005年: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 2004年: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 2003年: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 2002年: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 2001年: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 2000年:89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0%。
• 2008年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前15位排名如下 (单位:万亿美元): 国家 GDP亿 实际增长率 [--]欧盟 18.93 1.5% [1]美国 14.33 1.4% [2]日本 4.844 0.7% [3]中国 4.222 9.0% [4]德国 3.818 1.7% [5]法国 2.978 0.9% [6]英国 2.787 1.1% [7]意大利 2.399 0.0% [8]俄罗斯 1.757 6.0% [9]西班牙 1.683 1.3% [10]巴西 1.665 5.2% [11]加拿大 1.564 0.7% [12]印度 1.237 7.3% [13]墨西哥 1.143 2.0% [14]澳大利亚 1.069 2.1% [15]韩国 0.953 4.3%
• 2007年中国农业仍然保持了连续几年来平稳发展的好 势头。2007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8910亿元,和2006 年相比增长3.7%。粮食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和 2006年相比增长了70亿斤,增幅大约是0.7%。中国粮 食产量稳步增长,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将会达到5.015 亿吨,较去年增加405万吨。 • 农民的人均纯收入2007年达到了4140元,和2006年相 比增加了553元。从农民收入增长的绝对额来看是历史 上农民增收最多的一年。 • 2008年,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五年 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比上年增产 2690万吨,增长5.4%,连续5年增产。中国粮食种植面 积增至16亿亩,约合2.63亿英亩,比上年增长了1000 万亩。今年中国粮食产量可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 (4)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是一种比较合理和科学的 核算体系。 • 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为前 苏联、东欧及我国所采用。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 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 • 计算GDP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法。 •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 政府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刺激总消费;加大总投资;鼓励 出口。
• 二个问题思考: • 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不是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黄金时期? • 其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30年代,中国 经济是否日趋衰退? • 理论与事实有背,后者需要重新思考。 • 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高峰。很 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在30年代初期或中期,达到历 史的最高水平。 • 吴承明先生认为:1921年到1936年,是中国资 本主义范围扩大的时期,或资本主义化的时期。 •
• 大川一司:《1878年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 1913-1937年间,日本的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5 %。 • 中国相应时期的增长率,就是按罗斯基的高估值, 也只有2.3%-2.5%。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已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 我国的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如果以1949年与 1936年相比,大幅度下降。国民收入:由 257.98亿元,下降为189.48亿元,13年减少了 26%,年增长率为负2.4%。人均国民收入:由 50.51元,下降为34.98元,减少了31%,年增长 为负2.78%。
• 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都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 1887-1937年,日本的国民收入增长率为4.32%,中 国为1.21%。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为3.1%,中 国为0.58%。 • 1887-1937年,日本人口由3843.7万人增加为6924万 人,增加80.14%。年均增长率为1.18%。而中国:人 口由37763.6万人,增加为51078.9万人,只增加了 32.6%。年均增长率为0.62%。 • 英国在1800-1837年间,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3.5%。 • 美国在1829-1859年间,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5.1%。 • 德国在1892-1913年间,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1.45%。
• (2)用收入法核算GDP:也叫要素支付法、 要素成本法。 • 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GDP =工资+利息+ 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3)用生产法核算GDP:又叫部门法。这种 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 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 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 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政 府服务和政府企业。 • 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 外要素净收入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 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 从GDP来统计。1914-1936年: • 1914年到1936年,中国的国民收入:从187.64 亿元,增加到257.98亿元,增加了37%。年递 增1.45%。 • 人均国民收入:从41.22元,增加到50.51元, 增加了23%,年均增长0.92%。 • 无论是增长幅度和增长率都超过了前一时期, 是近代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发展最好的时 期。 • 美国匹北堡大学经济系教授罗斯基:《战前中 国的经济增长》,认为:抗日战争前的半个世 纪,中国经历了一个工业化的过程,在国家工 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1950年前后,中国的国民收入约为181.64亿元, 人均国民收入为43.8元。 • 1887年,中国的国民收入下降为143.43亿元, 减少了21%,年递减0.64%;人均国民收入下 降为38元,较1850年减少13%,年递减0.35%。 • 1914年,国民收入:从143.43元,增加到 187.64元,增加了30%。年增长率为1%。人均 国民收入:从38元,增加到41.22元,增长8%, 年增长率只有0.3%。 • 1887-1914年,是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后,进入 其初步发展时期。
• 国内生产总值是如何定的,它是如何计算出来 的? • (1)用支出法核算GDP:又称最终产品法、产 品流动法。 •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 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 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1P1+Q2P2+……QnPn=GDP •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 和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GDP = C + I + G + (X-M)。
• 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 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 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 A,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 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 常项目逆差,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 B,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 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 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 C,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 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 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经济增长率高使 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 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三、当代中国粮食产量问题
• 1,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 • 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四年下 降,2003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为8617亿斤,已经低于 9760亿斤的全国粮食消费量,粮食产量的不足已经显 现出来。 • 2005年的粮食产量达4· 84亿吨,比04年的4· 695亿吨多 了三个百分点。主要归因于农业技术改造。 • 开始取消农业税,并采取其它举措,鼓励农民种粮。 05年外出打工农户多达1· 08亿人。 • 只能依赖农业技术而非提高种植面积来提振粮食生产, 因为,中国有十三亿多人口,只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而农耕土地只占全球的6%。 • 2006年,全年粮食产量49746万吨,比上年增加1344 万吨,增产2.8%。。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 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 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而名义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 胀率之和。 • 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 缩减指数. • 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 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 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 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 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 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
• 张约翰:《共产党中国以前的工业发展,一个 数量分析》。计算了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42 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最 高水平。 • 1936-1949年的中国经济,是旧中国历史上最 困难的时期。这13年中国经济所遭受的破坏, 比1850-1887年因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所造成 的破坏更加严重,中国的人均收入下降到旧中 国历史的最低点。 • 1850-1949年近100年间,中国国民生产由 181.64亿元增加到189.48亿元,增长十分有限。 同期,中国人口增加了1.2亿,所以人均产值反 而由43.48元下降为34.98元。
• 中国的GDP蛋糕有一个房间大,美国的GDP有9 个房间大,日本的GDP有5个房间大。 • 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必须提高整个社会平均劳动 生产率;必须解决农业人口太多的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
• 问题:100多年经济总状况是发展了还是处于停 滞不前状态? • 经济发展有一个过程,即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 一个长期内不断增长。 • 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概念内容更广泛: • 刘大中、叶孔嘉:《中国大陆经济:国民收入和 经济发展,1933-1959》,1965年出版。 •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应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 •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起码到70年 代才开始发生变化。
• GDP无法衡量社会的公平程度。 • GDP衡量不出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 • GDP增长是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 • GDP衡量不出人们的幸福程度。 • GDP完全衡量不出司法的公平水平,而司法公 正恰恰影响到企业间的纠纷和消费者与企业间 的纠纷。 • GDP更衡量不出政府的民主化程度和贪污腐败 程度。 • 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国民幸福总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