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D 【解析】材料中已经说明了“造作水排,铸为农 器”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为D,水排就是利用水力激动 机械轮轴带动鼓风囊,使皮囊不断伸缩,不停地给炉 内加氧,“用力少,见功多”,大大提高冶铁效率。
2. (2011·盐城高三摸底)2010年6月19日瑞典公主大 婚,皇室送给各国要人的尊贵国礼是来自中国唐山的陶 瓷制品,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向瓷的过渡阶段 B. 宋代民窑超过官窑,处于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 C. 宋元以后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D. 清朝前期瓷器只能通过广州销往国外 B 【解析】明中叶以后,在制瓷业方面民营超过官营。
二、瓷器和海上丝绸之路 (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从南中国海经印度洋到非洲,有一条连接中国和沿岸 国家以及东非、北非乃至地中海国家古代往来的海上通道。 它在中西交通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 内外很多学者称其为“海上丝绸之路”。我认为这种称法不 甚适合,应称之为“瓷器之路”。
☆误区警示☆ 1. 从刀耕火种到青铜助耕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从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是推 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土地 制度)的变化。 2.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 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 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 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3.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 果,出现萌芽的是民营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部门。判断资 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即“机户出资,机工出 力。” 4. 丝绸和瓷器大量外销分别始于西汉和唐朝。瓷器主要通过海 上丝绸之路输出到海外。 5. 中国古代传统的纺织业是丝织业,黄道婆改进推广的是棉纺 织技术。棉纺织业后来居上,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 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6. 唐末以前,我国丝织品主要产于北方。唐末以后,伴随着经 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丝织品的数量和质量逐渐超过北方。明清 时,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丝 织中心。
地,一直在河南鲁山、山西和顺、山东沂源和陕西等地争执 不休。中国民协先后同时命名山西和顺县和河南鲁山县为中 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1) 根据材料一及右边的图片信息,你能判断出第二枚邮票的 名称吗? (2分) (2) 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何种生产模式,它 的特点是什么?(8分) (3) 你如何认识与材料二中类似的争夺“名人故里”的现象? (4分)
享誉世界的手工业
(2010·安徽文综)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 “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 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A
B
C
D
【名师指津】这是一道文物鉴别题,以六安双墩汉墓遗 址为切入点,插入了四幅文物图片,旨在考查学生对中 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成就的掌握情况,题目设计得非常 巧妙,凸显出地域特色。青花瓷最早在唐朝才出现,不 可能出现在汉墓里,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为C。
【答案】(1)男耕女织。(2分) (2)小农经济;(2分)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6分) (3)反映了各地政府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 德,打造文化品牌,开发文化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的愿望。但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防止文化遗产被 滥用、歪曲,造成文化遗产庸俗化、功利化。(4分)
中国;精耕细作。(改进农具、耕作方法、耕作技术、耕种制 度、兴修水利、施肥灌溉、治虫灭害、引进新品种等)
考点二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①直接 ②商周 ③炒钢 ④原始 ⑤北朝 ⑥南青北白 ⑦五大名窑 ⑧珐琅彩 ⑨景德 ⑩四五千 11织机 12斜纹提花 13东西
14波斯 15花鸟画 16苏杭 17民营 18家庭消费 19民间 20隋唐 21两宋 22棉纺织 23明中叶 24明朝中后 25丝绸 之路 26唐朝 27海上丝绸之路 28 17 ☆高考资源库☆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 (2010·天津)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图一
A.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精耕细作的开始
图二
B. 耕犁技术的成熟 D. 单位亩产量提高
【名师指津】由图片可知:从“二牛抬杠”到曲辕犁, 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和成熟;A项是图1所反映的内 容,却不能反映图1到图2这种变化;C项和D项虽然也 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变化,但是不能通过直接读图获得信 息。故答案为B。
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
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 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 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输出的 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
——新浪网 (1)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瓷器之路”兴 盛的原因。(10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明清和宋元时期相比,瓷器 外销有何不同之处?(4分)
重难点
1.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弱点
(1)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 (2)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3)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脆弱性:规模小,缺乏积累和储备。 发展的有利条件
(1)铁犁牛耕逐步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拥有土地、农具和耕畜等资 料,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以 尽可能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探究题 一、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地位 (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由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发行的,以中国四 大爱情传说之一为题材的《牛郎织女》特种邮票, 于2010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七)在山西和顺首 发。牛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女特种邮票一套共四枚,分别是盗衣结 缘、 、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二 据了解,流传了千百年的“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
2. (2010·长沙一中模拟)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 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 写的是( )
A. 筒车 B. 翻车 C. 曲辕犁 D. 水排
A 【解析】从诗的内容看,应是灌溉工具,故可排除C、 D;从关键词“自行”看,可排除B。
——王建辉《求索》 材料二 宋元外销瓷输往的国家较前大为增加,有东北亚、
东南亚的全部国家,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东海岸 各国及内陆的津巴布韦等国。宋、元、明初时期的航线,主 要有航行到东北亚、东南亚诸国的航线及通往波斯湾等地的 印度洋航线。
——新浪网
材料三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 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等。
图表类题目一定要学会透过图片的表象去挖掘其所揭 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别是两幅以上的图片摆在一起肯 定是有内在联系的,要学会找到这种联系,问题往往 迎刃而解。
1. (2010·南京师大附中模拟)图示为现在中国农村还在 使用的传统耕作方式,用牛耕地的方式最早出现时间距今 大约( )
A. 5000年 B. 2500年 C. 2000年 D. 1000年 B 【解析】图片显示的是铁犁牛耕的传统耕作方式,这 种方式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时期,距今大约有2500年的历史。
(3)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 农民的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发展的不利因素 (1)自身规模的限制(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 积累和储备)。 (2)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要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每 遇灾荒疾疫,许多农民就会贫困。 历史地位 (1)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 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奠定了我国 古代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物质基础。 (3)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 因。
2.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其特点
特点:(1)历史悠久、技术高超、质地优良。(2)官 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明代前期以 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3)民营手工业 艰难发展,后来居上,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 稳定的重要因素。
此类题目,比较简单,图片本身有注解说明,只要按 照题干所确定的条件逐个排除或缩小范围进行选择就 可以了。这些图片往往只是配项,起一种图文并茂的 点缀作用。对于文字类材料则要仔细研读,抓住关键 词信息(特点、作用、时间、人物等)来作出判断。
1. (2010·江苏单科)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 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
本单元主要阐述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 的兴起和发展的轨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为中华 文明的发展,为中国长期领先世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明清时期,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良机, 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答案】(1)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存在,陆上丝绸 之路受阻。②瓷器易碎,相比陆路,海运更适合。
③政府重视对外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重要财源。 ④宋朝制瓷技术高超,产量大。⑤造船技术和航海技 术的进步。(10分) (2)①外销国家多。明清时除外销亚非之外,还销往欧 美。②外销数量大,种类多。除青花瓷、彩瓷外,还 有不少是国外定烧产品。(4分)
发展演变:①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的青瓷,北朝的白 瓷。③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④宋朝五大名窑,制 瓷技术大放异彩。⑤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 通道,起点是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 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 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隋唐时主要运送丝绸,宋元时瓷器出 口大增,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
继续保持安静
考点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 ①水稻 ②刀耕火种 ③青铜 ④春秋战国 ⑤耧车 ⑥耦犁 ⑦曲辕犁 ⑧垄作法 ⑨汉 ⑩代田法 11耕耙耱 12一年一熟 13江南 14一年三熟 15战国 16白渠 17翻车 18筒车 19风力水车 20铁农具 21私有制 22家庭 23男耕女织 24基本模式 ☆高考资源库☆
D 【解析】材料中已经说明了“造作水排,铸为农 器”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为D,水排就是利用水力激动 机械轮轴带动鼓风囊,使皮囊不断伸缩,不停地给炉 内加氧,“用力少,见功多”,大大提高冶铁效率。
2. (2011·盐城高三摸底)2010年6月19日瑞典公主大 婚,皇室送给各国要人的尊贵国礼是来自中国唐山的陶 瓷制品,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向瓷的过渡阶段 B. 宋代民窑超过官窑,处于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 C. 宋元以后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D. 清朝前期瓷器只能通过广州销往国外 B 【解析】明中叶以后,在制瓷业方面民营超过官营。
二、瓷器和海上丝绸之路 (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从南中国海经印度洋到非洲,有一条连接中国和沿岸 国家以及东非、北非乃至地中海国家古代往来的海上通道。 它在中西交通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 内外很多学者称其为“海上丝绸之路”。我认为这种称法不 甚适合,应称之为“瓷器之路”。
☆误区警示☆ 1. 从刀耕火种到青铜助耕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从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是推 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土地 制度)的变化。 2.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 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 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 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3.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 果,出现萌芽的是民营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部门。判断资 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即“机户出资,机工出 力。” 4. 丝绸和瓷器大量外销分别始于西汉和唐朝。瓷器主要通过海 上丝绸之路输出到海外。 5. 中国古代传统的纺织业是丝织业,黄道婆改进推广的是棉纺 织技术。棉纺织业后来居上,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 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6. 唐末以前,我国丝织品主要产于北方。唐末以后,伴随着经 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丝织品的数量和质量逐渐超过北方。明清 时,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丝 织中心。
地,一直在河南鲁山、山西和顺、山东沂源和陕西等地争执 不休。中国民协先后同时命名山西和顺县和河南鲁山县为中 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1) 根据材料一及右边的图片信息,你能判断出第二枚邮票的 名称吗? (2分) (2) 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何种生产模式,它 的特点是什么?(8分) (3) 你如何认识与材料二中类似的争夺“名人故里”的现象? (4分)
享誉世界的手工业
(2010·安徽文综)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 “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 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A
B
C
D
【名师指津】这是一道文物鉴别题,以六安双墩汉墓遗 址为切入点,插入了四幅文物图片,旨在考查学生对中 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成就的掌握情况,题目设计得非常 巧妙,凸显出地域特色。青花瓷最早在唐朝才出现,不 可能出现在汉墓里,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为C。
【答案】(1)男耕女织。(2分) (2)小农经济;(2分)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6分) (3)反映了各地政府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 德,打造文化品牌,开发文化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的愿望。但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防止文化遗产被 滥用、歪曲,造成文化遗产庸俗化、功利化。(4分)
中国;精耕细作。(改进农具、耕作方法、耕作技术、耕种制 度、兴修水利、施肥灌溉、治虫灭害、引进新品种等)
考点二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①直接 ②商周 ③炒钢 ④原始 ⑤北朝 ⑥南青北白 ⑦五大名窑 ⑧珐琅彩 ⑨景德 ⑩四五千 11织机 12斜纹提花 13东西
14波斯 15花鸟画 16苏杭 17民营 18家庭消费 19民间 20隋唐 21两宋 22棉纺织 23明中叶 24明朝中后 25丝绸 之路 26唐朝 27海上丝绸之路 28 17 ☆高考资源库☆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 (2010·天津)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图一
A.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精耕细作的开始
图二
B. 耕犁技术的成熟 D. 单位亩产量提高
【名师指津】由图片可知:从“二牛抬杠”到曲辕犁, 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和成熟;A项是图1所反映的内 容,却不能反映图1到图2这种变化;C项和D项虽然也 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变化,但是不能通过直接读图获得信 息。故答案为B。
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
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 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 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输出的 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
——新浪网 (1)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瓷器之路”兴 盛的原因。(10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明清和宋元时期相比,瓷器 外销有何不同之处?(4分)
重难点
1.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弱点
(1)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 (2)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3)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脆弱性:规模小,缺乏积累和储备。 发展的有利条件
(1)铁犁牛耕逐步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拥有土地、农具和耕畜等资 料,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以 尽可能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探究题 一、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地位 (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由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发行的,以中国四 大爱情传说之一为题材的《牛郎织女》特种邮票, 于2010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七)在山西和顺首 发。牛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女特种邮票一套共四枚,分别是盗衣结 缘、 、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二 据了解,流传了千百年的“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
2. (2010·长沙一中模拟)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 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 写的是( )
A. 筒车 B. 翻车 C. 曲辕犁 D. 水排
A 【解析】从诗的内容看,应是灌溉工具,故可排除C、 D;从关键词“自行”看,可排除B。
——王建辉《求索》 材料二 宋元外销瓷输往的国家较前大为增加,有东北亚、
东南亚的全部国家,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东海岸 各国及内陆的津巴布韦等国。宋、元、明初时期的航线,主 要有航行到东北亚、东南亚诸国的航线及通往波斯湾等地的 印度洋航线。
——新浪网
材料三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 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等。
图表类题目一定要学会透过图片的表象去挖掘其所揭 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别是两幅以上的图片摆在一起肯 定是有内在联系的,要学会找到这种联系,问题往往 迎刃而解。
1. (2010·南京师大附中模拟)图示为现在中国农村还在 使用的传统耕作方式,用牛耕地的方式最早出现时间距今 大约( )
A. 5000年 B. 2500年 C. 2000年 D. 1000年 B 【解析】图片显示的是铁犁牛耕的传统耕作方式,这 种方式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时期,距今大约有2500年的历史。
(3)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 农民的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发展的不利因素 (1)自身规模的限制(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 积累和储备)。 (2)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要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每 遇灾荒疾疫,许多农民就会贫困。 历史地位 (1)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 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奠定了我国 古代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物质基础。 (3)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 因。
2.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其特点
特点:(1)历史悠久、技术高超、质地优良。(2)官 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明代前期以 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3)民营手工业 艰难发展,后来居上,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 稳定的重要因素。
此类题目,比较简单,图片本身有注解说明,只要按 照题干所确定的条件逐个排除或缩小范围进行选择就 可以了。这些图片往往只是配项,起一种图文并茂的 点缀作用。对于文字类材料则要仔细研读,抓住关键 词信息(特点、作用、时间、人物等)来作出判断。
1. (2010·江苏单科)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 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
本单元主要阐述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 的兴起和发展的轨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为中华 文明的发展,为中国长期领先世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明清时期,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良机, 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答案】(1)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存在,陆上丝绸 之路受阻。②瓷器易碎,相比陆路,海运更适合。
③政府重视对外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重要财源。 ④宋朝制瓷技术高超,产量大。⑤造船技术和航海技 术的进步。(10分) (2)①外销国家多。明清时除外销亚非之外,还销往欧 美。②外销数量大,种类多。除青花瓷、彩瓷外,还 有不少是国外定烧产品。(4分)
发展演变:①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的青瓷,北朝的白 瓷。③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④宋朝五大名窑,制 瓷技术大放异彩。⑤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 通道,起点是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 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 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隋唐时主要运送丝绸,宋元时瓷器出 口大增,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
继续保持安静
考点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 ①水稻 ②刀耕火种 ③青铜 ④春秋战国 ⑤耧车 ⑥耦犁 ⑦曲辕犁 ⑧垄作法 ⑨汉 ⑩代田法 11耕耙耱 12一年一熟 13江南 14一年三熟 15战国 16白渠 17翻车 18筒车 19风力水车 20铁农具 21私有制 22家庭 23男耕女织 24基本模式 ☆高考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