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发病机理及发病原因教学提纲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PPT课件
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显著降低这些风险。
为什么要关注2型糖尿病? 社会影响
2型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医 疗系统带来巨大负担。
长期治疗和并发症管理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 。
为什么要关注2型糖尿病? 经济成本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济成本不断增加,影 响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血糖异常
如血糖监测结果异常,需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 估。
医生会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并发症迹象
如出现视力模糊、脚部麻木等并发症迹象,应立 即就医。
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减少长期损害。
谢谢观看
通过预防和教育可以有效降低这些成本。
如何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如何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饮食管理
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 纤维素的摄入。
建议遵循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模式。
如何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每周至少150分 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控制体重。
什么是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 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糖尿病患者数量预计 在2030年将达到5亿以上。
什么是2型糖尿病?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频繁口渴、尿频、疲劳、视力模糊 等。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为什么要关注2型糖尿病?
为什么要关注2型糖尿病? 健康风险
如何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身的血糖变化。
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管理计划。
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理
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理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损所致。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深入探讨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大的意义。
糖尿病的病因多种多样,既有遗传因素的作用,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主要包括家族遗传和基因突变,许多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家族成员更易罹患糖尿病,而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也可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环境因素则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社会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复杂且多元,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个方面。
胰岛素抵抗是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不能有效地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胰岛素分泌不足则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障碍或破坏,使得胰岛素分泌量不足以满足机体对葡萄糖代谢的需求。
糖尿病的发病还可能涉及到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糖尿病的分类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具有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上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理复杂且多元。
深入研究和理解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利用障碍引发的,以高血糖为标志的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的存在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1型糖尿病,过去也称之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这类糖尿病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约占所有糖尿病类型的510。
患者的胰腺产生的胰岛素量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需要依赖外部的胰岛素注射来维持生命。
二型糖尿病发病机制胰岛素治疗
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胰岛素的治疗【摘要】胰岛素的发现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本文主要论述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糖尿病;机制;胰岛素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病人数的85%一90%,它的发病机制不同于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并呈显著的异质性。
目前认为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利用率降低)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合并存在,其表现是不均一的,有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的则是以胰岛索分泌不足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因此使得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为异质性持征,如患者的发病年龄不同、胖瘦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对各种治疗的反应不同。
1遗传因素呈家族聚集性,2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是很常见的。
2型糖尿病者,其父母亲发病率是85%,三代直系亲属遗传率是46%,同卵双生子患糖尿病的一致性为91%,这说明2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达90%以上。
故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二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研究证明2型糠尿病与hla无关。
2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糖尿病发生的易感性。
环境因素可能促进糖代谢紊乱以致糖尿病的发生,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肥胖,饮食过量、体力活动减少。
2.1肥胖。
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肥胖或超重的人比体重保持正常的人容易患糖尿病,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肥胖及超重者绝大多数得的是2型糖尿病,它占全部2型糖尿病的50%一60%左右。
据统计,肥胖者糖尿病的发生率较正常体重者高4—10倍,严重肥胖者可高达20倍以上。
因为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有缺陷,表现为受体数量减少或者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从而影响了胰岛素的调节血糖的作用.这样就使血糖升高,发生糖尿病。
肥胖患者在通过有效的手段减肥之后,胰岛素受体异常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作用也可随之恢复正常,从而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或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减轻甚至完全控制。
2型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如何管理和治疗2型糖尿病? 药物治疗
在饮食和运动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需使用口服 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药物种类多样,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
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体重,均衡饮食和定期运动是预防的 关键。
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
定期体检
什么是2型糖尿病?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口渴、疲劳和视力模糊等。
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需定期体检。
什么是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 其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中国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会得2型糖尿病?
为什么会得2型糖尿病? 遗传因素
家族有糖尿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2型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2型糖尿病? 2. 为什么会得2型糖尿病? 3. 如何诊断2型糖尿病? 4. 如何管理和治疗2型糖尿病? 5. 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
什么是2型糖尿病?
什么是2型糖尿病?
定义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特征是胰 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
其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如有家族史、超重或高血压等,应更频繁检查。
如何管理和治疗2型糖尿病?
如何管理和治疗2型糖尿病? 饮食管理
合理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
建议多吃全谷物、蔬菜和低糖水果,减少精制糖 和饱和脂肪。
如何管理和治疗2型糖尿病? 运动锻炼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帮助控制体重和 血糖。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2型糖尿病的教学查房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01
02
03
04
饮食管理
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保持 营养均衡。
运动管理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和胰岛素敏感
性。
药物治疗管理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
血糖监测与记录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并进行 记录,以便及时了解血糖控制
情况。
03
药物治疗选择原则及注意 事项
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评价指标
包括血糖控制情况、药物治疗效果、饮食和 运动执行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
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治疗效果评价体系 ,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和患者自我管理提供 依据。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改进方向
针对患者教育和随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方向,如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优化随访流程等 。
鉴别诊断
2型糖尿病需与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 尿病以及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状态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 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胰岛功能评估等。
02
血糖监测与评估
血糖监测方法介绍
指尖血糖监测
01
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通过采集指尖血样进行测量,操作简便、
快捷。
动态血糖监测
02
通过佩戴动态血糖监测仪,可连续监测患者血糖水平,提供更
每日检查双足,及时发现皮肤 破损、感染等问题。
鞋袜选择
选择透气性好、大小合适的鞋 袜,避免过紧或过松。
清洁保湿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使用保湿 霜预防皮肤干燥开裂。
预防外伤
避免赤足行走,预防烫伤、擦 伤等外伤。
06
患者教育与随访工作安排
糖尿病的发生机理
糖尿病的发生机理
一、糖尿病的发生机理二、糖尿病如何预防三、糖尿病如何治疗
糖尿病的发生机理1、糖尿病的发生机理
糖尿病无论i型或ⅱ型均由遗传因素决定,与感染、肥胖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胰岛素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发病。
i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环境因素如病毒或化学毒素作用于i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者,使其胰岛b细胞表面异常地表达hla-dr抗原,导致胰岛b细胞表面自身抗原结构的改变,引起t淋马细胞的自身激活。
ⅱ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病人胰岛素细胞损害轻,甚而增生,所以胰岛素的分泌是正常或升高的,即胰岛素活性的相对不足。
2、糖尿病发生的原因
因胰岛B细胞水平所导致的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B细胞合成变异胰岛素,或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均可导致糖尿病。
由血液运送水平而引起的糖尿病发病,主要是因血液中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可引起糖尿病。
受体数量减少或受体与胰岛素亲和力降低等引起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
最终使B细胞逐渐衰竭,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
3、糖尿病患者的表现
尿量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多尿可不明显。
经常感到口渴而多饮,多饮会进一步加重多尿。
食欲亢进,经常感到饥饿而多食。
体重持续下降,肌体明显消瘦。
可通过对糖尿病的合理治疗,控制体重下降,甚至有所回升。
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糖尿病如。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全书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全书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已超过 4.6亿。
作为一种重要的慢性疾病,2型糖尿病(T2DM)对我国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我国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全书》,旨在为糖尿病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防治指南。
1. 糖尿病基础知识1.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期糖尿病。
1.2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糖尿病的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
发病机制主要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紊乱有关。
1.3 糖尿病临床表现糖尿病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血管、肾脏等多系统并发症。
2. 2型糖尿病诊断与评估2.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
2.2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评估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肾脏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如心脑血管、下肢血管病变)。
评估方法包括相关检查(如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心脏超声等)和临床症状。
3. 2型糖尿病治疗与管理3.1 糖尿病治疗目标糖尿病治疗目标包括: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3.2 糖尿病治疗策略糖尿病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并发症防治。
3.2.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3.2.2 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和胰岛素治疗。
3.2.3 并发症防治并发症防治包括降压、降脂、抗血小板治疗,以及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眼底、肾脏、心脏功能检查)。
3.3 糖尿病管理糖尿病管理包括患者自我管理、医生指导和管理以及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内科学课件)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是被打死的 胰岛细胞是累死的
孙思邈--《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版权申明:课件中图片、视频资料均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学使用。
肠促胰素↑
GLP-1:主要生物作用包括刺激 β细胞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合成 和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2型(糖四尿)肠病道发菌病机制
群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不同,其 中益生菌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正常。
2型糖尿病自然史
β细胞可代偿
胰岛素抵抗 β细胞失代偿
IGR和糖尿病 调整生活方式 口服药物
β细胞进行性↓
加 用 胰 岛 素 ,β细胞功能衰竭
不依赖
依赖胰岛素
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自然史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鉴别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自身免疫 胰岛素抵抗 胰岛病理
胰岛素水平
1型糖尿病 HLA为主效基因 感染 90% 较少 残存10%β细胞
低,绝对不足
2型糖尿病 强于1型
不良生活方式 未发现 特性
残存30%β细胞, β细胞功能缺陷 早期高,释放延 迟,晚期低
血浆葡萄糖
15
10
胰岛素应答反应
80
肠促胰素
60
效应
40
5 20
0
0
–10 –5
60
120
时间 (分)
180
–10 –5
60
120
180
时间 (分)
口服葡萄糖负荷
静脉输注葡萄糖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三)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和肠促胰素分泌缺陷 肠促胰素:主要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病因的不同,糖尿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在中年或老年人中更为常见,但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起病较为缓慢,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可能在多年之后才被确诊。
常见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疲乏等。
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2型糖尿病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中医学在对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依据。
中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脾胃失调表现为消化功能不良、体内湿气与脂肪代谢紊乱等。
中医学将2型糖尿病分为多个亚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并分析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定义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还会展望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可以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该部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接着,阐明了撰写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该部分将重点探讨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将介绍2型糖尿病的定义,包括其特点、发病机制等方面。
然后,将探讨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分类方法,不同分类方式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是结论,该部分将总结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手册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手册目录1. 引言2.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3. 病因和发病机制4. 症状和诊断5. 预防二型糖尿病的重要性6. 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7. 饮食建议8. 运动和体育活动9. 药物治疗10. 心理支持和健康管理11. 结语1. 引言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中国二型糖尿病的防治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指导。
糖尿病在中国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对个人和社会健康造成了重大负担。
通过普及相关知识和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控制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和并发症的发展。
2.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它占据了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3. 病因和发病机制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肥胖、饮食、缺乏体育锻炼、高血压、高胆固醇等。
这些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进而导致血糖升高和糖尿病的发展。
4. 症状和诊断二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视力模糊等。
诊断二型糖尿病需要进行血糖测试和其他相关检查,如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胰岛素水平测定等。
5. 预防二型糖尿病的重要性预防是控制二型糖尿病的关键。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和体检也能帮助早期发现并控制二型糖尿病。
6. 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7. 饮食建议饮食对于控制二型糖尿病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选择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合理控制饮食总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此外,定期进食、避免过度饥饿和暴饮暴食也是重要的饮食原则。
8. 运动和体育活动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和代谢。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诊断标准精品PPT课件
国家 /地区
1 中国 2 印度 3 美国 4 巴西 5 俄罗斯 6 墨西哥 7 印度尼西亚 8 埃及 9 日本 10 孟加拉共和国
IDF Diabetes Atlas I Seventh edition 2015
2015 百万
109.6 69.2 29.3 14.3 12.1 11.5 10.0 7.8 7.2 7.1
唐氏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Wolfram综合征、Friedreich共济失调、 Huntington 舞 蹈 病 、 Laurence-Moon-Beidel 综 合 征 、 强 直 性 肌 营 养 不 良 、 卟 啉 病 、 Prader-Willi综合征及其他
<7.0 mmol/L >7.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7.8mmol/L <7.8 mmol/L
7.8-<11.1 mmol/L >11.1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A1C不用于诊断糖尿病,但是可以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 糖尿病前期(IGR,糖调节受损) • 空腹血糖受损(IFG) • 糖耐量受损 (IGT)
研究表明 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防止进展为2型糖尿病。 • 减轻体重5-7% • 每周有氧运动150分钟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17
正常、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血糖水平
正常
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
糖尿病
空腹血糖
<6.1mmol/L 6.1–7.0 mmolL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诊 断标准
内容
1 中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3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4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5 2013 CDS的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和治疗目标 6 CEDM的实践指导
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
05
脂肪/生酮↑
06
糖异生↑糖分解↑
07
NO↓,CT↑
08
组织器官水平的IR
受体前抵抗
01
— Ins-Ab
02
— Ins分子结构异常
03
— Ins降解加速
04
— Ins拮抗激素
05
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IR
胰岛素受体后抵抗
细胞内信号复合体组装
细胞内组件的效能
生物作用
shc
GRB-2
SOS
成不同部位的受体或受体后胰岛素抵抗
02
01
03
04
候选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
2型糖尿病的致病基因分类
抵抗胰岛素
胰岛素缺陷
肥胖
宫内生长迟缓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缺陷
肥胖
宫内生长迟缓
2型 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的单基因亚组
2型糖尿病 的寡/多基因亚组
由于以下因素导致的疾病异质性
高胰岛素血症
01
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
02
高血压
03
甘油三酯升高
04
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05
向心性肥胖
06
小而密LDL
07
餐后脂血症
08
内皮功能障碍
09
纤溶系统异常
10
(↑PAI-1,↑纤维蛋白原等)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
12
“经典的”描述 “扩充后”的描述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遗传性的与获得性的影响
动物模型
遗传学研究方法
人类基因组的总长度
人类基因组
在单倍体基因组中有3x109碱基对(自然状态下)
3.000cM(基因)*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学特征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学特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
根据发病机理和病理学特征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一、胰岛素与糖尿病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血糖水平、食物摄入、神经系统和胰岛细胞自身的调控等。
胰岛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在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帮助下,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个方面。
1.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指的是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导致胰岛素在体内的生物学效应减弱。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在2型糖尿病中尤为突出。
胰岛素抵抗通常与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一起出现,这被称为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主要与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有关,包括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和损伤等。
2.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情况下,胰岛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应对血糖的升高。
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是由于胰岛细胞的数量减少(例如1型糖尿病),也可以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的受损(例如2型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机制包括胰岛素细胞的损伤、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障碍等。
三、糖尿病的病理学特征1. 眼底病变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眼底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等。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和神经退行性改变。
白内障则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眼部病变,其发生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蛋白质糖基化等有关。
2. 肾病变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特征为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和肾小管功能障碍。
高血糖状态下,肾小动脉和肾小球内压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使蛋白质和红细胞等物质泄漏到尿液中,进而发展为蛋白尿和血尿。
二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
肥胖问题
缺乏运动加上高热量饮食 ,容易导致肥胖。肥胖是 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 素之一。
肌肉量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量 逐渐减少,身体代谢率下 降,血糖调节能力减弱。
心理压力及应激反应
长期心理压力
长期面临工作、生活等压力,导 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引发血糖
升高。
应激反应
身体在面临应激时,会释放大量 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03
遗传因素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变异,增加发病风险。
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
胰岛素受体缺陷
二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影响胰岛素信号的正常传导。
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异常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分子(如IRS、PI3K等)发生异常,导致胰 岛素作用受阻。
表达。
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修饰异常也可调控二型糖尿 病相关基因的表达。
非编码RNA
非编码RNA在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 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 microRNA可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 相关基因的表达。
04 环境因素与生活方式影响
饮食习惯与营养过剩
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
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导致能量摄入过剩,引发 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升高。
糖尿病性白内障
高血糖状态下,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晶状体纤维肿胀和混浊,形成 糖尿病性白内障,影响患者视力。
肾脏损害及肾功能衰竭风险
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 间质纤维化,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损伤
糖尿病的生化机理
糖尿病的生化机理
一、糖尿病的生化机理二、糖尿病的原因三、糖尿病降糖的方法
糖尿病的生化机理1、糖尿病的生化机理
二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类别,其发病人群通常是在35岁之后,而且有肥胖的特点和肥胖历史,其主要是长期高热高脂肪食物导致身体内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少,导致的糖尿病,进而形成系列的症状。
由于二型糖尿病比占糖尿病的百分之九十,所以二型糖尿病更要注意防治。
由于糖尿病跟日常生活中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日常生活中要远离高热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作息时间规律。
糖尿病病因就是来自于患者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一些其他因素。
年轻时操劳过度,机能受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未老先衰的人,或肥胖之人,体内堆积过多脂肪,影响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血管障碍,致使胰腺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这种现象都会产生糖尿病的机会。
纵欲过度、手淫过度以致机能受损。
2、糖尿病有哪些表现
糖尿判断尿糖检查结果时应注意下面几种情况。
尿糖测定结果仅供诊断参考,而确诊糖尿病需依靠血糖测定。
血糖测定血糖的方法常用的有三种:静脉血浆葡萄糖(VPG),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CBG)和静脉全血葡萄糖(VBG)。
其中以前二者最常采用。
以不同方法测得的结果略有差异。
3、糖尿病如何诊断?
诊断标准:目前多数采用1985年WHO提出的暂行
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候静脉血浆葡萄糖≥200mg/dl(11.1mmol/L)。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致力于研究T2D的发病机制,并在治疗方法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新兴的治疗策略。
一、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1. 遗传因素的作用遗传因素在T2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已经鉴定出多个与T2D发病相关的基因。
例如,TCF7L2基因被发现与T2D的风险显著相关,其编码的蛋白质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胰岛素抵抗与胰岛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是T2D的核心病理生理特征之一。
胰岛素抵抗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使得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供能,从而引起高血糖。
此外,T2D患者的胰岛功能也明显受损,胰岛β细胞对刺激释放胰岛素的能力减弱,进一步加剧高血糖状态。
3. 炎症反应与T2D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反应在T2D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慢性低度炎症导致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同时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
炎症反应还导致脂肪组织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进一步破坏胰岛素信号传导。
二、针对糖尿病新的治疗策略1. 药物治疗的创新随着对T2D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系列新的药物来治疗T2D。
例如,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以及减缓胃肠道葡萄糖吸收来降低血糖水平。
另外,SGLT-2抑制剂通过降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而减少血糖水平。
2. 营养与饮食干预饮食方式对T2D的预防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间断性禁食等新兴的饮食方式备受关注。
这些饮食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整体代谢状态。
3. 肠道微生物和糖尿病的关系肠道微生物群落与T2D的关系逐渐被揭示。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衡与T2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宝典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宝典第一章:引言1.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二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类型,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
1.2 二型糖尿病的流行趋势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我国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其中二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
1.3 二型糖尿病的危害二型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1.4 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糖尿病防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第二章:二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二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二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较高。
2.2 环境因素不良的生活惯、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环境因素是导致二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2.3 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不足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关键环节。
患者体内胰岛素虽然存在,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第三章:二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1 临床表现二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中重度患者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
3.2 诊断标准二型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确诊为二型糖尿病。
第四章:二型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4.1 药物治疗二型糖尿病的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
4.2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减轻压力等生活方式干预对二型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4.3 并发症筛查与预防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早期发现并干预,是降低二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二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研究显示,家族史和基因突变与二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
存在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如TCF7L2、PPARG、KCNJ11等,与二型糖尿病的易感性相关。
2.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二型糖尿病发病的核心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的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明显降低,导致胰岛素不能有效地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脂肪饮食、肥胖、缺乏运动等。
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进一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3.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长期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刺激会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β细胞受到葡萄糖自相增敏效应的调节,当血糖升高时,胰岛β细胞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抑制血糖的升高。
然而,在二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无法满足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导致血糖水平无法有效地得到调节。
4.部分胰岛β细胞细胞凋亡:在二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部分胰岛β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炎症因子、高脂肪、高血糖等因素都会引起胰岛细胞内的应激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
这加速了血糖的升高。
5.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可以导致低级慢性炎症的产生。
慢性炎症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和应激激活来削弱胰岛β细胞的功能,并增加胰岛细胞凋亡的风险。
此外,炎症还可以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
6.脂肪激素的紊乱:在二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激素的代谢和分泌也出现了紊乱。
例如,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联素和瘦素可以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和能量代谢,而二型糖尿病患者中这些脂肪激素的水平通常偏低。
这也导致了胰岛素抵抗的发展。
总结起来,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
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β细胞凋亡、炎症反应以及脂肪激素的紊乱等都与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
二型糖尿病发病机理及发病原因
第一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1 遗传因素
• 二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越60%的患 者有家族史,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 糖尿病和糖耐量降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 人,他们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大约35%,是 普通人的3到4倍,另一方面,单卵双生子具 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在单卵双生的两个个体 一定时期内同时发生二型糖尿病一致性高达 90%以上。上述说明遗传因素在二型糖尿病 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十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4 吸烟
• RimmEB报道在美国11个州114 247名年龄30到55岁健康 女护士中进行吸烟与糖尿病风险因素前瞻性研究显示, 每天吸烟1到14支,15到24支和大于25支者,发生二型 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0.95,1.19,1.42,提示每日吸 烟支数与二型糖尿病发病的风险性之间有一定的剂量反 应关系(p<0.001).Ronnemaa等研究了616名45到64岁 中年非糖尿病患者吸烟与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关系,发现 吸烟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非吸烟者,提示吸烟 室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引起胰 岛素敏感性改变,导致二型糖尿病的原因尚不明确,可 能与吸烟引起肥胖,特别是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改变,以及吸烟所伴随的其他不良生活习性登多 方面因素有关。
第十二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di是由遗传因素、 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 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 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 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 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 “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 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 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余升红
【期刊名称】《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年(卷),期】2008(16)4
【摘要】2型糖尿病(T2D)是目前全世界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因子疾病,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双方决定,2型糖尿病(DM2)病理机制仍然有很多未知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这种机理的了解,DM2代表了一组异质性的疾病,在外围组织中胰岛素抵抗性存在差异,胰腺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破坏也存在差异,这两种异常存在交互作用。
【总页数】3页(P118-119)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作者】余升红
【作者单位】广州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二甲双胍应用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疗效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相当/意大利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及对病死率的预测意义/糖尿病中度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炎症及抗炎因子表达上调/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长期应用螺内酯对尿蛋白和肾
功能的影响 [J],
2.研究单基因糖尿病有助于发现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 [J], 王晓晶; 肖建中
3.根据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分析糖尿病治疗的新策略 [J], 李勇
4.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谈糖尿病治疗的新策略 [J], 姚远
5.神经元血糖感受缺损与糖尿病发病相关——美揭示2型糖尿病第三个发病机制[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体力活动可增加阻止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从而减少胰岛素抵 抗,缓解高胰岛素血症。在大庆研究、玫 瑰糖尿病预防计划、芬兰研究等关于糖耐 量减低转归的前瞻性眼界中,均发现单纯 运动或饮食控制加运动可大幅度减少糖耐 量减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亦说明体 力活动在二型糖尿病的发展及预防重起到 重要作用。
4 吸烟
• RimmEB报道在美国11个州114 247名年龄30 到55岁健康女护士中进行吸烟与糖尿病风 险因素前瞻性研究显示,每天吸烟1到14支, 15到24支和大于25支者,发生二型糖尿病 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0.95,1.19,1.42,提示每 日吸烟支数与二型糖尿病发病的风险性之 间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p<0.001).Ronnemaa等研究了616名45到 64岁中年非糖尿病患者吸烟与空腹胰岛素 水平的关系,发现吸烟者的空腹胰岛素水
5 衰老
• 我国于1980到1981年对14省市30万人口调 查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比非老年 人高7倍以上,国外流行病学资料亦显示同 样的现象。非糖尿病老年人的血糖水平高 于其他年龄组,有人报道老年人每增龄10 岁,空腹血糖升高0.11mmol|L(2mg|dl),餐后 2H血糖升高0.44到1.11mmol|L(8到20mg|dl). 老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升高的原因尚不明 确,有人认为可能与年龄有关的胰岛功能 下降,胰岛素抵抗,代谢失常,老年性肥
• 而肥胖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浆免疫反 应性胰岛素水平升高,其中胰岛素原和前
胰岛素原比例显著增加,这些在胰岛素合
成分泌过程中,未经剪接成熟的前胰岛素 物质的出现,提示此类患者B细胞红能相对 不足,胰岛B细胞代偿性加快胰岛素的合成 和分泌。
饮食成分就够不合理,热量摄入 过多
• 热量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是,热能即以脂肪 的形式储存,长期高能量饮食则导致脂肪 形成增加,引发肥胖。芬兰研究明确指出 生活方式的干预课大幅度减少糖耐量降低 患者向糖尿病的转化。其中,芬兰研究指 出降低脂肪摄入(<总热量的30%),降低 饱和脂肪酸摄入(<总热量的10%),增加 事物纤维的摄入量(>=15g|4184kj)对降低 糖耐量减低向糖尿病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 糖耐量:通俗地说就是人体对葡萄糖的耐 受能力。医院通常会对疑似糖尿病患者进 行糖耐量测试,如果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 时血糖介于7.8至 11.1毫摩/升,表明机体糖 耐量能力减低,也就是说身体对糖的吸收 和利用比正常人差了。 糖耐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 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 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 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
体力活动不足
• 体力活动不足时,热量消耗减少,可导致 肥胖。不同劳动强度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 调查结果显示,强体力劳动者患二型糖尿 病的比例远低于轻劳动或脑力劳动者,其 原因除生活水平的影响因素外,体力劳动 亦是重要因素。实验研究表明,肌肉中脂 肪含量增加是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最强的 参数之一,而体力劳动不足除可导致肥胖 外,亦可到时肌肉内脂肪含量增加。
• 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一个或几个致病 的主效基因,在所发现的几百个对糖尿病 有不同程度影响的糖尿病候选基因中,各 个候选基因与二型糖尿病 的关系明显存在
人群种族和地区差异。现候选基因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B细胞胰岛素的产生,处理及其 分泌的有关基因。一级调节机体摄食行为 有关的基因等方面。
二 环境因素
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
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 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 指标
• 向心性肥胖亦有人称之为中心型肥胖,指 的是患者体内脂肪沉积是以心脏、腹部为 中心而开始发展的一种肥胖类型。
• 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FFA)的刺 激下,自由基大量生成,进而启动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胰岛素抵 抗(IR)、胰岛素分泌受损和糖尿病血管病 变。由此可见,氧化应激不仅参与了2型糖 尿病的发病过程,也构成糖尿病晚期并发
• 1 肥胖 • 2 饮食成分结构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多 • 3 体力活动不足 • 4 吸烟 • 5 衰老
• 1 肥胖
• 流行学资料表明,肥胖是二型糖尿病的独 立危害因素。Ko报道华人男性体重指数 24.3kg|㎡,女性23.2kg|㎡以上时,随着肥 胖程度的增加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 加,先研究观察认为肥胖中,特别是腹型 肥胖中,导致二型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是胰 岛素抵抗的存在。肥胖者糖代谢和胰岛素b 细胞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实验和临床研究发 现,肥胖者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调节的葡
• 在存在胰岛素抵抗时,由于胰岛b细胞的代 偿作用,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升高,表 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本身 又可降解调节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及 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作用,进一步是胰岛素 的作用受阻,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 存在胰岛素抵抗时,机体需要胰岛B细胞合 成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进一步加剧高胰 岛素血症,每个人的胰岛B细胞的代偿能力 是不同的,当胰岛B细胞不能满足持续升高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遗传成分 遗传易感性 2 非遗传成分 环境因素
1 遗传因素
• 二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越60%的患 者有家族史,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 中,糖尿病和糖耐量降低的发病率明显高 于一般人,他们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大约 35%,是普通人的3到4倍,另一方面,单卵 双生子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在单卵双生 的两个个体一定时期内同时发生二型糖尿 病一致性高达90%以上。上述说明遗传因素 在二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di是由遗传因 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 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 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 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 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 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 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 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 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