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程的开发》读后感

合集下载

综合课程开发读书体会

综合课程开发读书体会

综合课程开发,势在必行《综合课程开发》读书体会课程综合化是当前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在我国,过去严格划分的六大教法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化的五大领域,基础教育阶段更是如此。

那么,当前课程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到底该怎样进行综合呢?《综合课程开发》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课程改革视角。

《综合课程的开发》一书总结了德雷克教授和伯恩斯教授多年来进行的综合课程实践的研究成果。

作者在书中比较了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的课程统整方式,提出了“知、行、为”框架作为综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的依据,介绍了综合课程开发的模板,同时辅以多所学校的实践案例作为例证,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综合课程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

正如课程专家克莱因所言:“跨学科的方法在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自发地走向课程统整,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关注到跨学科课程的重中也无形之中做到了这一点。

回顾自己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虽然对综合课程的开发没有深入的去研究,但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点滴案例也体现了跨学科的重要性。

比如,记得有一年暑假开学以后,我总喜欢到教室里逛一逛,也是处于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吧,总担心学生在校吃不好,喝不好。

这一来二去,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校吃饭的几个男生特别浪费,买来的馒头没吃上几口就扔掉了,每天墙角几乎都有剩馒头。

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可惜啊!有一次,我特意调查了班里的几个男生,问他们为什么不把买来的馒头吃完,其中一个家庭条件优越的男生邵志达满不在乎地说:“我爸爸每天给我5元钱的生活费,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买来的馒头如果吃不完就扔了!”我听后心情十分沉重,孩子们从小背诵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在生活富裕的今天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节约的传统美德就失传了吗?”我望着他什么也没说,而是弯下腰把墙角的剩馒头捡起来,放在了后面的桌子上,语重心长地说:“这样糟蹋多可惜啊!才吃了几口,你们不觉得心疼吗?”下午第一节课是数学课,我灵机一动,何不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一番教育呢?于是,我定了一下神,环视了一下在坐的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先和你们进行一次口算训练,看你们谁算的又快又对。

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策略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策略心得体会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策略的心得体会在这一学年中,根据网络学习平台相关研修计划,在这里面我认识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他们在各方面的才能都比较突出。

同时还认真的学习了每一个环节里面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策略这一章节以后,让我对这一门学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下面简要谈谈我对课程开发的原则与策略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开发落实好原则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课标体系,但是它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系统资源支持,需要系列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工具的支持,以便获得关于方法和技能的系统知识,只有根据原则进行合理开发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1、自主化原则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应该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

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

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

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原则在确定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癣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原则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我认为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点。

刘翠莲《综合课程的开发》体会

刘翠莲《综合课程的开发》体会

走向统整的课堂——读《综合课程的开发》有感五六级部刘翠莲暑假伊始,学校照例送给老师们四本书,作为精神食粮,我细致的阅读了《综合素质的开发》这本书,本书作者德雷克(Susan M. Drake)教授和伯恩斯(Rebecca C. Burns)教授总结了她们多年来对综合课程的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综合课程开发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

在书中,作者详细阐释了综合课程的定义及其开发的必要性;论述了如何运用“知/行/为”(KNOW /DO/BE)的框架,结合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综合;介绍了综合课程开发的模板和来自多所学校的实践案例;并针对教师在综合课程开发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了精要的解答。

本书能为教师进行综合课程开发起到较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粗读第一遍,感觉这本书并不是很好理解,味同嚼蜡。

再读一遍,感觉本书系统性很强。

全书的框架非常清晰,对每个实践活动的教学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力求使每位任课教师都能借助这本书比较准确的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点,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对本书的第三章《搭建知、行、为的桥梁》感受最深。

如何实现跨学科的教学?一个核心问题是“教学目标”。

当跟老师们谈到他们在工作上碰到的最大困惑时,大家都表示,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成了一个首要的难题,课程标准的前沿性、模糊性让教师在提炼自己的教学目标时遇到了困难,分学科尚且如此,跨学科就更无从下手了。

因此,德雷克教授把这个问题专列了一章:“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可以根据“知、行、为”这三维分为三个问题:“学生们最想‘知’的是哪些知识? ‘学生们最想‘行’的是哪些事情?”“我们想要学生成‘为’哪种类型的人 ?”“跨学科技能”则跨越学科的界限,恢复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强调复合型的技能,因此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创造能力。

因为这些能力具有复合性,因此往往以“能力群”的形式存在,包括下位能力。

这些能力很难在课程标准中找到,需要教师根据对学生和时代的研究来整理提取。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心得: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在学习了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一门课程之后,我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课程设计的原则以及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并展望未来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孩子们走入学校教育的第一步,也是他们接受社交和情感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需要兼顾儿童的兴趣、需求和发展特点,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其次,课程设计的原则对幼儿园教育的质量起着重要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幼儿园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选择和探索来学习。

此外,课程应关注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沟通能力。

最重要的是,课程设计应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充分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灵活应对儿童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成为儿童的引导者和伴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与家长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情况,实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展望未来,我认为幼儿园教育应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和需求,因此课程设计应根据孩子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设计,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潜力。

此外,我希望幼儿园教育能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和社会性发展。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游戏中,应该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总之,学习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给我带来了深刻的认识和启发。

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需求和发展特点,通过课程设计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读后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读后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读后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然是与活动,课外活动,以及活动课程是有必然关联的,首先是在活动中学,近2个世纪依赖,在活动中学的理念逐步普及,特别是我们体育课程,本来就是身体技能为主的课程如何让孩子在活动中学到东西是很值得我们去探讨一番的。

然后课外活动的“课程化”本来在学校产生之前,教育就并存在各式各样的社会生活和时间活动中。

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知识的理论化体系化,才出现了课程化。

那么针对具体现状以及国情,在本书中,分析了我国活动课程研究与实践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任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的,分为以下几点。

1,过度膨胀与流于形式并存,自从1992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施以来,出现了一个开发活动课程的热潮,有时候活动课程更是成了素质教育的带名字。

但是同样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活动课程就是活动课程在整个课程中的分量极小,很难达到教育部所规定的基本课时数。

2.学科化倾向。

表现为各种学科活动课程形成与学科课程的一一对应,这样以便学校将活动课程辅助主要课程的作用。

其二,活动课程内容的组织套用学科课程的逻辑,将课程的教科书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3.依赖,套用课外活动,把课外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纳入课表,同时也抹杀了课外活动的本质属性,其结果就是把学生的资源变为强制,把主动变为被动而更加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4.目标异化,活动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我国教育中的活动课程目标却异化为多种“近似”的目的。

主要变现为:成为特色学校的工具,素质教育的代名词,数字化教育的有效手段等。

5.认识上的误区,活动课程价值认识的误区实质上与本体认识密切相关,本体认识最终导致价值观的缺陷。

为此,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就十分明显了,本书花了大幅篇章来描述,我在这边简短地总结一下:分为以下五点:1.有利于活动课程研究和实践者实现从“课”到“课程”的思维转变。

2002年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将活动类课程改为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课程领域概念,有助于人们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关于小学英语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心得和体会

关于小学英语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心得和体会
关于小学英语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心得和体会
能 椁
( 湖 北省 武汉 市矫 口区实验 小 学
摘 要
湖北 ・ 武汉
4 3 0 0 3 4 )
如何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的过程是 学校 、 指 导教师依据《 综合 实践 活动课程指导
纲要》 将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规划 落实在操作层面 的过程 , 是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与功 能, 促进教 师与学 生发展 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实施状况 , 反映 了学校 - 9教 师的教育理念 , 折射出学校 与教师 、 社会 - 9家庭对课 程改革 的关心 、 重视及支持程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方式和方 法是 多种 多样 的, 不单是教 师的讲授 , 更 多的是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 如实践尝试、 体验 、 制作 等; 多样化的方式和 方法为学生获得 多方面 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 关键 词 小学英语 课程开发 心得
文 献标 识码 : A 中 图分 类 号 : G6 3 3 , 4
1 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点餐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
在课程中学生通过参与、 合作 、 交流等英语 交际活动 , 真 容。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 了语言学 习, 激 发了学习兴趣, 正投入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是培养 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 提高了语 言交际能力。 有效途径,这样 能较好地发挥学生 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新课 ( 2 ) 巧用教具 , 实物和简笔画等辅助教学 。 小学生喜欢 动, 程理念下的课 堂教 学活动 ,变传统 的师生单 向交流为教师与 在课 堂上 的注 意力 时间是有限的,因此 教师要想办法能吸引 学生 、 学生与学生、 个体 与集体 、 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小 他 们 的注 意力 。笔 者 在 上 F e e l i n g s 这单 元 时 ,笔 者 就 借用 彩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心得:《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作为一名学习幼儿园教育的学生,我非常幸运地有机会学习《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这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我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有关幼儿园课程开发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下面,我将就这门课程给我带来的收获和学习心得进行总结。

首先,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幼儿园课程开发和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儿园课程开发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和评估等。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我了解到了幼儿园课程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收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在学习中我还了解到了幼儿园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等。

对于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理论基础才能够支撑教学实践。

其次,在这门课程中,我还学习到了一些具体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技能。

比如,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在搜集幼儿园的需求时,我们需要考虑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家长的期望和教师的专业需求等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设计和编写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实践课程,我不仅加深了对课程设计的理解,还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程设计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课程设计能力。

最后,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课程开发和设计。

比如,我们参观了一些优秀的幼儿园,观摩了他们的教学实践,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交流和学习。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并了解了一些幼儿园的优秀实践案例。

课程开发反思心得体会(2篇)

课程开发反思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开发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名参与课程开发的教育工作者,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同时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

以下是我对课程开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程开发的重要性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程开发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2. 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课程开发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教师可以不断学习、研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反思1. 教学理念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理念是课程开发的核心。

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是课程开发的基础,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科学性: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规律,遵循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用性: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反思: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要进一步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实际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程开发的关键,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综合课程培训的感想

小学综合课程培训的感想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综合课程培训,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小学综合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也有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对综合课程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综合课程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课程,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跨学科、实践性和探究性。

这种课程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培训中,专家们详细阐述了综合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实施方法,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综合课程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其次,我对综合课程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在培训中,专家们分享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经验,让我了解到,综合课程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外,我对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综合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何将这些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培训中,专家们提出了以下策略:1. 确定课程主题,围绕主题进行跨学科整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 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感自身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以下是我对自己今后教学工作的几点反思:1.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综合课程的发展需求。

2.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将综合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加强与同事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课程开发的心得体会(2篇)

学校课程开发的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参与学校课程开发是我职业生涯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通过这一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挑战性以及其对教育质量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对学校课程开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程开发的重要性1. 满足学生需求课程开发的核心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基础等因素,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体现教育理念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它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一个优秀的课程体系能够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贯穿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提升教育质量课程开发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我们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课程开发的挑战1. 知识更新迅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需求。

2. 教学资源有限课程开发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然而,受限于学校经费和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往往难以满足课程开发的需求。

3. 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课程开发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给课程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明确课程目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

这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

只有明确了课程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

2. 深入调研学生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我们需要深入调研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基础等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为课程开发提供有力依据。

3. 优化课程内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重课程内容的优化。

关于中学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感想

关于中学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感想

关于中学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感想作者:舒凤张子庆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1年第04期“关于中学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经笔者长期酝酿后,于2019年3月形成课题文本,课题经过前期的准备、申报和县、市专家的评选,于当年8月7日获得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评审委员会市级立项,立项文件及编号为六盘水通报〔2019〕24号文件2019LPSY0130。

经过近两年来的课题研究实践,现将该课题研究的一些感想梳理总结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指点。

一、为什么要开展该课题研究近年来,同行或专家们对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的研究已经涉及很多,但对非高考科目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涉及相对较少,涉及到该学科下的校本教材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好本校的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教学,就必须开展好相关课题的研究,服务好所任班级的教育教学,并更好地触动本校及周边兄弟学校的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课改的深入推进。

近20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非常迅速,从2001年教育部教基[2001]28号《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发布,到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从国家的层面就进行了四次非常大的推动。

其中两次是2003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2003]6号,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从这几次顶层设计来看,综合实践活动在新世纪教育教学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需求非常强烈,这就促使我们必须要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完全承担这个重任,需要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分支,在中学阶段开展好这门课程,更是功不可没。

《综合课程的开发》学习心得

《综合课程的开发》学习心得

《综合课程的开发》学习报告昌乐外国语学校秦健《综合课程的开发》一书汇总报告了德雷克教授和伯恩斯教授多年来进行的综合课程实践的研究成果。

作者在书中比较了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的课程统整方式,提出了“知、行、为”框架作为综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的依据,介绍了综合课程开发的模板,同时辅以多所学校的实践案例作为例证,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综合课程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

正如课程专家克莱因所言跨学科的方法在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自发地走向课程统整,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关注到跨学科课程的重要性,许多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使用了跨学科的方法。

大量的研究表明,跨学科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高层次认知能力,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多学科方法主要关注学科。

使用这一方法的教师会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学科标准。

在跨学科综合的方法中,教师们围绕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来组织课程。

他们将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组成信息块,以此强调跨学科的技能和概念。

在用超学科的方法来进行综合时,教师围绕学生的问题和关注点来组织诼程。

当学生在其实的生活情景下应用跨学科的和学科的技能时,他们能获得相关的生活技能。

――摘自《综合课程的开发》笫9~14页如前所述,课程综合并不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话题,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已经思想到了分科课程的缺陷,提出了综合课程统整的建议。

纵观课程统整的实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综合课程的三种方法: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

多学科综合也包括学科内的综合,比如在语言艺术中,可以将阅读、写作和口浯交际综合在一起,也可以把多个学科融合进一个学科中。

跨学科综合则是以“主题’和“知识能力”为中心,统合各门课稷,比如,以“中世纪时代”的主题为核心,可以统合科学课上“滑抡与齿轮、艺术课上“戏剧演出、中世纪舞蹈,社会课上“社会的特性、基督教的影响,语言艺术课上“剧本写作、小说阅读和口头表述超学科综合则基于“生活世界中的真实问题,跟据学生的兴趣、当地的资源,由师生共同选择学习的主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提供合适的挑战和需要的资源,并负责校外联系,最后由学生展示和分享取锝的成果。

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读书心得

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读书心得

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读书心得
经过这次对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这本书的阅读,我明白了在新经济时代学生应当具备创新观念和掌握成熟技术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富有团队精神等素质。

要有严密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要时刻与外界社会保持同步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

我也了解到一个人外在形象是很重要的,他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为你赢得多一份欣赏。

不同性格的人选择服装时应注意性格与色彩的协调一个人的服装颜色必须与周围环境与气氛相吻合、协调,才能显示其魅力。

我们要使服饰的色彩搭配协调,原则上,就要尽量使得服饰的色彩属于同一色系。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搭配方法。

要是再结合上面介绍的极色、辉光色的灵活搭配运用,就能使你的服饰搭配得心应手,千变万化!。

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培训学习心得

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培训学习心得

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去年我曾有幸到上海参加过综合实践培训,也参观过数所名校,深有感触。

这次通过参加蓬莱市“国家教育发展基金会专项资金支持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从理念上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1、课程内容的开发。

首先我认为一个学校要有自己的办学宗旨,打造自己学校的品牌。

在这一中心宗旨下,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学校综合实践教学。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要以学生实践经验发展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逻辑线索进行。

A亲近与探索自然。

自然维度的课程内容包括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开展的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行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小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B体验与融入社会。

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去参观、访问、了解老人的情况及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开展慰问演出活动,这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是一种社区性服务活动。

C认识与完善自我。

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

(2)努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课程资源。

A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B从教师对活动提供指导的实际出发,发展教师的爱好和特长,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

C从学校对活动提供帮助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重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D从社区和当地社会环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利用社会性资源和网络资源。

如地处水库附近的学校,可开发以水库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地处农村的要考虑农村的实际,地处城镇的要考虑城市的实际。

课程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通用8篇)

课程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通用8篇)

课程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课程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通用8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程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程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篇1为期两天的课程开发第一阶段培训虽短暂但富有实效,这要感谢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精心组织。

以下几点是我不成熟的学习体会:一、明确了课程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自行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是开发本校师生潜能、发展师生个性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品位的新型课程。

二、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众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

以前对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最大的疑惑是:当学校现有的利于校本开发的资源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冲突时,作为开发者我们该怎么办,侧重于哪方面比较合适?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

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具有局限性,没有条件的限制。

只要老师有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二、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

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

章丽综合课程的建构与发展学习感悟

章丽综合课程的建构与发展学习感悟

章丽综合课程的建构与发展学习感悟新课程教学实施了几个年头了,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

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新课程高度关注学生全面、人与自然发展,尤其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自学的心愿和能力的构成,就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

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构成,以及收集和处置信息的能力、以获取崭新科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育。

在自学方式上,提倡学生转型被动拒绝接受式自学方式,更多地实行主动参予、积极主动探究、勤奋好学动手的自学方式,主张把赢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做为学会自学和构成恰当价值观的过程。

在教学上,主张发生改变以教师传授居多的教学方式,多展开探究式教学,提倡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倡导认同学生的人格,高度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用户相同学生的自学须要;教师不仅必须注重学生在科学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必须著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代莱教学方式下,教师必须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型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必须在创设能够鼓励学生主动参予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批评、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自学上,蕴含更多的心血。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

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2篇)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2篇)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我在近期参加了一个关于幼儿园课程开发和设计的培训课程,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研究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篇学习心得中,我将会分享我对幼儿园课程开发和设计的一些重要认识和体会。

首先,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应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求。

幼儿园时期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应该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为中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和活动。

这样,才能够使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其次,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应该从小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例如,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在课程设计中,也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的活动,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和探索。

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第三,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要注重情感教育。

幼儿时期是儿童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感能力不仅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幼儿园的课程开发和设计中,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情感体验活动,让幼儿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并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同时,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管理自己的情感,并解决情感问题。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学习心得: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是当前幼教界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则、教学方法、评估策略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____字的学习心得中,我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对课程设计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以及对评估策略的思考。

一、对课程设计的理解在《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的学习中,我逐渐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课程设计,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以儿童为中心:幼儿是课程的核心,他们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应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

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

2. 综合发展:幼儿期是综合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通过课程设计,促进幼儿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语言、社会情感、身体、艺术等方面。

3. 情境化教学:幼儿习得知识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实际的情境和活动进行学习。

课程设计要设计一系列情境化的学习任务,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知识。

4. 跨学科融合:幼儿园的课程应是跨学科的,将各个学科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课程设计中。

通过跨学科融合,幼儿可以在一个活动中获得多个学科的知识。

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在《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的学习中,我不仅学习了课程设计的原则,还学习了一些适合幼儿园教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设计的手段,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在学习中对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1.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上,我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范文<<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一门名为《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的课程。

从这门课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幼儿园教育课程的知识和技巧。

在课程的结束后,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下面,我将就此课程的学习心得进行总结和归纳。

首先,我学习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所要实施的教育教学计划,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孩子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能够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因此,合理开发和设计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的步骤和原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我学习到了基于幼儿发展规律和需求的幼儿园课程开发和设计的原则。

首先,要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

其次,要注重幼儿发展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将幼儿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衔接起来,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

再次,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要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丰富的真实情境和材料资源,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这些步骤和原则,我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方法。

课程内容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包含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要注重幼儿的综合发展,兼顾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此外,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同时,我还学习了幼儿园教育的多种教学方法。

走向统整的课程——读《综合课程的开发》

走向统整的课程——读《综合课程的开发》

走向统整的课程——读《综合课程的开发》
刘徽
【期刊名称】《现代教学》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本书及作者简介]《综合课程的开发》一书总结了德雷克教授和伯恩斯教授多年来进行的综合课程实践的研究成果。

作者在书中比较了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的课程统整方式,提出了“知、行、为”框架作为综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的依据,介绍了综合课程开发的模板,同时辅以多所学校的实践案例作为例证,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综合课程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刘徽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
【相关文献】
1.从\"课程统整\"走向\"课程融合\" [J], 汪明
2.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统整中的渗透——以幼小衔接统整课程\"我上学啦\"的开发与实施为例 [J], 翁丽丽
3.统整:校本课程开发新思路——以“龙狮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J], 陈燕贞
4.小学课程走向综合化的新探索: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 [J], 李冰
5.统整性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以天水市一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例 [J], 赵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课程的开发》读后感昌乐外国语学校秦健《综合课程的开发》一书总结了德雷克教授和伯恩斯教授多年来进行的综合课程实践的研究成果。

作者在书中比较了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的课程统整方式,提出了“知、行、为”框架作为综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的依据,介绍了综合课程开发的模板,同时辅以多所学校的实践案例作为例证,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综合课程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

正如课程专家克莱因所言跨学科的方法在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自发地走向课程统整,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关注到跨学科课程的重要性,许多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使用了跨学科的方法。

大量的研究表明,跨学科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高层次认知能力,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多学科方法主要关注学科。

使用这一方法的教师会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学科标准。

在跨学科综合的方法中,教师们围绕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来组织课程。

他们将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组成信息块,以此强调跨学科的技能和概念。

在用超学科的方法来进行综合时,教师围绕学生的问题和关注点来组织诼程。

当学生在其实的生活情景下应用跨学科的和学科的技能时,他们能获得相关的生活技能。

――摘自《综合课程的开发》笫9~14页如前所述,课程综合并不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话题,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已经意识到了分科课程的缺陷,提出了综合课程统整的建议。

纵观课程统整的实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综合课程的三种方法: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

多学科综合也包括学科内的综合,比如在语言艺术中,可以将阅读、写作和口浯交际综合在一起,也可以把多个学科融合进一个学科中。

跨学科综合则是以“主题’和“知识能力”为中心,统合各门课稷,比如,以“中世纪时代”的主题为核心,可以统合科学课上“滑抡与齿轮、艺术课上“戏剧演出、中世纪舞蹈,社会课上“社会的特性、基督教的影响,语言艺术课上“剧本写作、小说阅读和口头表述超学科综合则基于“生活世界中的真实问题,跟据学生的兴趣、当地的资源,由师生共同选择学习的主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提供合适的挑战和需要的资源,并负责校外联系,最后由学生展示和分享取锝的成果。

比如,格兰德利维尔联合学院为十一年级学生开设了一门“城市建设”课程,这门课程并非源于任何的学科领域,而是来自市政建设中的现实难题,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依靠团队的力量,综合所学的各种知识,并不断学习和探索,在课程结束时完成一份改善城市面貌的建议,并提交市议会。

在课程评价时,学生的合作态度、批判思维、创新能力、问题解决和时间管理等都被考虑在内。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从课程统整程度来看是递进的,超学科最为激进,在超学科中,学科领域被主题化解了,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未来课程要向着“超学科”的方向发展呢?德雷克教授认为并非如此。

尽管未来在“打破学科疆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联系”的意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切问题都是综合的,因此,任何一个具有反思能力的、关心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师都会自然而然地在课程和教学中贯彻统整的思想,同时也势必会要求自己补足知识缺口。

至于应选择“多学科”“跨学科”还是“超学科”,则要根据现实准备、学生情况和已有资源来决定。

同时,德雷克教授又指出,虽然对于个体教师来说,选择这三种方式是因情境而定,但是就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来说,跨学科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它兼顾了“学科”和“主题”,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课程综合方式。

“知、行、为”学习桥追溯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在学生成绩上想要得到的结果。

与这个问题意思相接近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就是问:“这个单元的目的是什么?最终我们希望学生如何与众不同?”我们使用“知、行、为”学习桥作为基础。

该桥梁就像一把大伞,将学科与行动连接起来并超越它们。

我们最初建构的“知、行、为”框架是一个三角形的结构,主要是用来表示每一个类别的相对大小。

“知”是框架中最大的类别。

“知”包括事实、主题、概念和概要,或经得起考验的个人观点。

“行”这个类别要小得多。

它包括记忆、回忆、沟通、研究、信息管理、分析、综合、评价。

“为”这个类别包括我们期待学生们去论证的态度、信仰和行为。

“知”“行”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总是会引发一个大范围的教师共鸣。

作为“为”领域的代表,看到“为”只是三角形框架中最小的领域,教师们是非常不舒服的。

在他们看来,这应该是最为重要的领域。

反省来自教育者的那些压倒一切的反应,我们将图解进行了修改。

我们创建了一个优于先前只是一个三角形的框架,由两个三角形组成,一个三角形针对“知”,另一个三角形针对“行”。

它们都为“为”提供支持。

“为”横跨在由这种三角形的支持所创建出来的桥之上。

——摘自《综合课程的开发》,第36~37页如何实现跨学科的教学?一个核心问题是“教学目标”。

当和一些分管教学的校长谈到他们在工作上碰到的最大困惑时,大家都表示,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成了一个首要的难题,课程标准的前沿性、模糊性让教师在提炼自己的教学目标时遇到了困难,分学科尚且如此,跨学科就更无从下手了。

因此,德雷克教授把这个问题专列了一章:“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可以根据“知、行、为”这三维分为三个问题:“学生们最想‘知’的是哪些知识?学‘生们最想‘行’的是哪些事情?”“我们想要学生成‘为’哪种类型的人?”“知”包涵了四个层次,即“事实”“主题”“概念”和“经得起考验的个人观点”。

“知”的确是一个十分庞杂的领域,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让我们更有必要思考“我们需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

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有哪些“知”,其中最低水平的就是“事实”,而往上一个水平是“主题”。

主题类似于“单元”,包括了若干的“事实”。

再上一层级是“概念”,概念又分为“低层次概念”和“高层次概念”两种。

“知”的最高层级是“经得起考验的个人观点”,所谓“经得起考验”往往指那些我们常常提到的“经过岁月的磨砺,大多数课堂上学的知识已经还给教师了,但是似乎还剩下了什么”中的“剩下的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具有“抽象性”“普遍性”和“跨学科性”。

因此,回顾“知”的四个层次,关键的转折点在于“主题”向“概念”水平的转换,德雷克教授建议教师在设计主题单元时,可以添加一个“概念焦点”,比如“矿物燃料”主题可以增加一个“守恒”概念,“进化”主题可以增加一个“多元化”概念,这样可以提升“知”的层次。

“行”包涵了三个层级,即“低层次技能’’学‘‘科技能”和“复合型的跨学科成就技能”。

“低层次技能”是指简单的模仿、复制等技能,基本属于依葫芦画瓢。

与“低层次技能”不同的是,“专门学科技能”要求学生积极投入,不仅是简单的重复。

“跨学科技能”则跨越学科的界限,恢复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强调复合型的技能,因此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创造能力。

因为这些能力具有复合性,因此往往以“能力群”的形式存在,包括下位能力。

这些能力很难在课程标准中找到,需要教师根据对学生和时代的研究来整理提取。

与“知”和“行”不同,“为”是一个很难划分等级的领域,每一个教育者可以根据教育观确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品质和态度,比如来自安大略湖尼亚加拉河学区的Sonja Upton 认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最重要的,学生要学会自我导向、自我抉择和自我评价。

而来自哈尔顿学区的Hilary Brown则开设了一门关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分析,我们再次证明“知”是最多、最易发现的,而“为”常常表现隐性的、暗含的,需要我们去挖掘,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和“知”“行”和“为”的特性相关,即“知”是可见的,可测的,而“为”是隐蔽的、无形的,但这也提醒我们的课程与教学应该更关注“行”和“为”。

跨学科课程设计的模板——摘自《综合课程的开发》,第88页德雷克教授为跨学科课程设计了一个模板,分为七个步骤。

步骤1:从横向(跨学科)和纵向(学科领域)两个角度浏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确定跨学科的“知”和“行”。

确定跨学科的“知”和“行”需要教师预先浏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从中挑选那些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课程标准进行提炼。

教师可以尝试采取“课程绘制”的方法,即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录“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和“跨越学科的联系”,从而创建一个学年乃至整个小学或中学阶段的课程图式。

课程绘制有利于教师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审视课程和教学,并提炼跨学科的课程标准。

步骤2: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当我们明确了跨学科的课程标准,并将相关的各学科的标准进行整合后,要决定一个承载的主题,这个主题既可以是学科教材中“现成”主题的拓展,也可以将现成的主题放置到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之中,或者是由学生参与或提出的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有主题,还应该有一个相应的更高层次的概念来统摄,如“中世纪时代”背后的更上位的概念可以是“过去与现在”。

步骤3:挑选相关的课程标准进行整合,创建课程网络。

当我们大致确定了跨学科的主题后,需要再次返回各学科之中,地毯式地搜寻相关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像拼图一样将一个个片段组成一个整体。

步骤4:建构“知、行、为”桥梁。

创建主题网络意味着我们已经对课程标准作出了“拼图’’王弋的整合,接下去的一步是寻找“拼图”的主线,即建立“知、行、为”的桥梁,这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我们对跨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统合,按照“知、行、为”进行归类,并区分出各个层级。

步骤5:设计一个终结性的评估。

体现“知、行、为”课程标准的终结性评估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比如辩论、研讨、演出、展览、设计作品、改进计划等,通常会设计细则,因为高级的“知、行、为”都有下一级的子项目。

步骤6:创建导向性问题。

确保高水平思维的有效方法就是设计几个导向性的问题,导向性问题使“经得起考验的个人观点”得以落实。

步骤7:开展能与“知、行、为”桥梁以及终结性评估相配套的教学活动和评估。

这一步是实践的过程,包括“开发小单元”和“反思教学体验和评估教学活动”两步。

如果说步骤2完成的是一个学科拼图的话,步骤7则把学科进一步融合至无形,最后化为基于跨学科主题的一个个小单元。

此外,关注师生在跨学科教学中的体验,并给出评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