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医院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二)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的医师。
(三)正、副主任医师:取得相应资格后的医师。
三、手术分级管理(一)手术分级管理由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日常工作由医务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
(二)各手术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组长为科主任,小组成员为科室医疗组组长。
(三)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的制定和动态调整。
(四)手术资质授权流程。
(五)手术项目准入论证。
(六)限制类技术管理。
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施(一)医院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手术分级管理目录,明确手术分级标准,规范手术医师资质,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医院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手术分级管理信息共享,提高手术分级管理水平。
(三)医院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手术医师进行手术分级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手术医师对手术分级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四)医院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考核制度,对手术医师的手术分级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不符合手术分级管理要求的医师进行培训或暂停其手术权限。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2.医师应树立正确的手术安全观念,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
3.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术安全主题活动,提高手术安全水平。
十八、手术伦理与道德
1.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生命权、健康权。
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医师应按照手术分级标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手术级别。
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各级手术的质量控制,定期对手术医师进行培训和考核。
4.医师晋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应将手术操作水平作为重要依据。
四、手术医师资格要求
1.一级手术: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可独立开展。
2.二级手术: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
七、手术分级管理流程
1.术前评估: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病情、手术风险等因素,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手术级别。
2.手术审批:各级手术需经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小组审批,批准后方可实施。
3.术中医师权限: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手术级别权限操作,不得越级操作。
4.术后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为手术分级管理提供依据。
二十三、国际合作与交流
1.医疗机构应积极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先进的手术理念和技术。
2.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国际手术研讨会,促进国内外手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3.医师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应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医疗机构形象。
二十四、手术宣传与普及
1.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公众对手术安全的认识。
3.三级手术: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资格,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手术的安全、高效,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制定的。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医院实施手术分级管理提供规范和指导,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手术科室和手术医生,包括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
三、手术分级原则1.依据病情及手术难度将手术分为不同级别,包括一级、二级、三级手术。
2.根据手术医生的职称和技术水平对手术予以相应的限定,确保手术医生能够胜任手术。
四、手术分级分类及要求1.一级手术:(1)适用于疾病诊断明确,操作简单,风险较低的手术;(2)只需本科医生或具备相应职称的医生进行;(3)可在日间手术中心进行。
2.二级手术:(1)适用于一般疾病,操作相对复杂,风险中等的手术;(2)建议由具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的医生进行;(3)不建议在日间手术中心进行,应在手术室进行。
3.三级手术:(1)适用于疾病复杂且难度大,操作风险高的手术;(2)需由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进行;(3)需在具备先进设备和条件的手术室进行。
五、手术分级管理流程1.患者初诊:患者初诊后,由专科医生判断手术需求及手术级别;2.手术级别评定:手术科室负责人负责评定手术级别,并填写相应的手术申请表;3.手术安排:根据手术级别和医生的职称分配手术,安排手术时间;4.术前准备:手术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确保手术安全;5.手术操作:手术按照相应级别的要求进行,并保证手术质量;6.术后评估: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及时处理并发症和意外事件;7.结果反馈:将手术结果及意外事件反馈给手术医生和相关科室,以便改进手术质量。
六、手术风险评估1.手术分级的确定应考虑手术本身的风险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2.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术前评估,判断手术风险;3.针对风险较高的手术,应制定相应的术前准备和操作方案,确保手术安全。
医院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岗位职责、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稿、合同范本、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management systems, enterprise management, job responsibiliti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医院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第1篇医院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院十四项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各级医师的手术管理,根据《江苏省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的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分级管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四篇)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手术管理工作,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手术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和微创手术等。
第三条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科学规范、疗效优先、质量可控、公平公正。
第四条手术分级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评估手术风险和术前准备,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手术效果和手术质量。
第二章手术分级原则第五条按照手术难度、手术风险和手术病种等因素,将手术分为三级: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和三级手术。
第六条一级手术是指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较低的手术,一般适用于普通病例,需要较少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第七条二级手术是指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中等的手术,适用于较为复杂的病例,需要较全面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第八条三级手术是指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较高的手术,适用于高风险病例,需要全面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第九条医院应根据自身专业水平和设备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手术分级,确保分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三章手术分级管理措施第十条医院应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手术分级标准、审核手术分级申请、指导手术风险评估和术前准备工作等。
第十一条医院手术分级评估应由手术前的多专科团队共同参与,包括但不限于手术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
第十二条手术分级评估主要包括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手术风险评估、手术方案确定等内容。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手术分级管理的相关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分级申请流程、手术分级标准和手术分级审核程序等。
第十四条手术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病例复杂性、手术难度、手术器械和设备等多种因素。
第十五条医院应加强手术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六条医院应定期开展手术质量评估,对手术结果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改进措施。
第四章手术分级的实施与监督第十七条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应明确责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工作绩效评价。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手术安全管理,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分级手术分级是指根据手术的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将手术分为四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一)四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
(二)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手术。
(三)二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有一定风险的手术。
(四)一级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风险较低的手术。
三、手术医师分级手术医师分级是指根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1.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手术技能的医师。
(三)副主任医师:具有较高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能,能独立完成复杂手术,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医师。
(四)主任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高的手术技能,能独立完成高难度手术,具有很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医师。
四、手术分级管理(一)手术申请: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时,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提出手术申请,并填写《手术申请单》。
(二)手术审批:手术申请提交后,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审批。
对于四级手术,需经院长办公会审批;对于三级手术,需经科室主任审批;对于二级手术,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共同决定;对于一级手术,由科室主任决定。
(三)手术安排:手术安排由手术室和科室共同协商确定,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四)手术实施:手术医师应按照手术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手术,确保手术安全、质量。
(五)术后管理:术后患者应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术后安全。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手术的难度、风险和复杂程度等因素,将手术分为不同级别进行管理的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通常根据手术操作的技术要求、生理损伤程度、手术风险和危险程度等因素进行划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一级手术:属于常规操作,技术要求较低,风险较小,通常由初级医生或有一定经验的医生负责执行。
2. 二级手术: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风险适中,需要有一定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生主刀。
3. 三级手术:属于复杂手术,技术要求高,风险较大,需要有丰富经验和高超技术的资深医生主刀。
4. 四级手术:属于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除了要求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外,还需要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施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手术操作符合规范,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同时,也可以合理调配医院资源,提高手术效率。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明确不同手术级别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并通过定期培训和评估,提高医生的手术技能和水平。
第 1 页共 1 页。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规定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手术管理,提高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医师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手术室,对临床科室开展的手术进行管理。
第三条手术分类分为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和三级手术。
第四条手术应按照手术病种和手术危险程度合理分级。
第五条手术的分级应由主治医生负责,并报相关科室的会诊意见。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委员会,负责审核手术的分级,制定手术分级方案。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风险评估系统,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保障手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全和质量。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信息管理系统,对手术进行全程记录和追踪。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手术事故进行及时处置。
第二章一级手术管理第十一条一级手术是指对患者危害较小,手术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设备和技术支持的手术。
第十二条一级手术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皮肤、黏膜切开引流术、缝合术、皮肤病损切除术等。
第十三条一级手术由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主治医生负责,辅助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培训和资格。
第十四条一级手术的风险评估应当在手术前进行,要求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第十五条一级手术的术前准备应当充分,确保手术器械、药品等的准备齐全。
第十六条一级手术的术中监测应当严格,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
第十七条一级手术的术后处理应当严密,定期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一级手术进行质量评估,追踪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第十九条对于一级手术发生的意外事件,应当及时汇报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做好事故处理和记录。
第二十条一级手术的费用应当公开透明,避免虚高和变相收费。
第三章二级手术管理第二十一条二级手术是指对患者危害较大,手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较高水平技术和设备支持的手术。
第二十二条二级手术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腹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关节镜手术等。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流程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流程一、总则为了规范手术管理流程,确保手术安全和有效开展手术工作,特制订本分级管理制度。
此制度适用于全院范围内的手术管理,包括手术的安排、审核、执行和监督等相关内容。
二、手术分级制度1. 一级手术:指常规手术,对手术操作要求一般,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进行的手术。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阑尾切除术、甲状腺切除术等。
2. 二级手术:指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进行的手术。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心脏搭桥手术、肺癌根治术等。
3. 三级手术:指手术操作要求非常高,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可进行的手术。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器官移植手术、复杂神经外科手术等。
4. 四级手术:指特殊手术,对手术操作要求极高,病情非常罕见或独特的患者可进行的手术。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面部移植手术、胎儿手术等。
三、手术管理流程1. 患者评估: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征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手术级别并记录在病历中。
2. 专家评估:一旦确定手术级别,同时进行专家评估,确保手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术前准备:安排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查等,确保患者手术前身体状况符合手术要求。
4. 手术安排:根据专家评估和患者术前准备情况,安排手术时间、手术室和手术团队。
5. 手术执行:根据手术计划,手术团队完成手术操作,确保操作规范、安全。
6. 术后处理:术后医生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后的恢复期。
7. 术后随访:手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检查术后效果,及时处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手术质量评估1. 制定质量评估标准:根据手术级别和手术难度,制定相应的手术质量评估标准。
2. 定期质量评估:定期对手术进行质量评估,检查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确保手术质量可控。
3. 处理手术意外事件:一旦发生手术意外事件,要及时报告并进行处理,以避免影响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五、手术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及时识别手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规避。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文库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文库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手术管理工作,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手术分级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对不同种类手术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科学分类、分级别管理的制度。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全体医务人员以及从事手术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
第四条手术分级管理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手术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手术管理制度,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卫生。
第二章手术分级标准第六条手术分级标准应当根据手术的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器械设备需求及术后护理要求等因素进行确定。
第七条手术分级标准分为四级:(一)一级手术:指对患者较简单、手术相关风险较低、不需要特殊器械和设备的手术。
(二)二级手术:指对患者比较复杂、手术风险适中、需要少量特殊器械和设备的手术。
(三)三级手术:指对患者相对复杂、手术风险较高、需要较多特殊器械和设备的手术。
(四)四级手术:指对患者极其复杂、手术风险很高、需要大量特殊器械和设备的手术。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根据手术室、器材设备、人员技术水平等情况,明确每个手术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三章手术管理程序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手术管理制度和手术分级标准。
第十条手术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审查和评估手术管理工作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手术登记制度,对每台手术进行记录、归档,并建立手术数据库。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对每台手术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术前讨论会制度,对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手术进行讨论并确定手术方案。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整理手术相关数据,及时发布手术管理通报。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八、信息管理与数据共享
1.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手术信息管理系统,对手术预约、手术实施、术后恢复等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
2.手术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手术风险评估、手术资料存档、手术质量监控等功能,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3.医疗机构应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为手术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手术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医疗机构可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增进公众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了解。
3.医疗机构应鼓励公众参与手术安全管理,通过意见箱、热线电话等方式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促进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
十二、责任追究与激励机制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违反手术规程导致医疗事故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十、法律法规遵守
1.医疗机构开展手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患者隐私和合法权益。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3.医疗机构应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医疗活动的合规性。
十一、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1.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手术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手术风险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九、紧急情况处理
1.医疗机构应制定手术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包括但不限于术中大出血、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
2.手术团队应定期进行紧急情况处理的模拟训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
3.医疗机构应确保手术室内外通讯设备的有效性,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与其他科室或外部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6篇)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6篇)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精选6篇)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篇1为了加快临床医师人才培养,确保医疗安全,医院实行手术分级管理,使各级医师手术责任分明,促使我院手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一)手术分级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各级医师应严格执行。
原则上不得越级手术或跨级手术。
(二)各级医师手术责任分明,带下级做的手术上级医师可以指导下级医师手术,原则上不做术者。
(三)急诊手术例外,但需请示上级医师或科室主任。
(四)低聘人员按实际聘任技术职务执行手术分级制度。
(五)新开展的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与把关。
(六)进修医师不能单独做为手术者实施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篇2一、凡需施行手术的病员,术前要完成必要地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二、凡施行重大手术、复杂疑难手术、危险性较大手术,诊断未明确的探查手术(急症例外)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病区主任主持,经管医师书写术前讨论记录,并且主治医师签字。
术前讨论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步骤、麻醉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对策,确定术者和助手。
一般手术由经管医师书写术前小结。
三、手术批准权限:原则上是逐级审批。
(1)、住院医师主持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2)、主治医师主持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审批。
(3)、重大手术、复杂疑难手术、新开展的大手术;由主治医师提出报告,经科主任审定,报医务科请求院长审批。
(4)、一般急症,需进行手术者,由当班二线医师批准。
疑难重症,须报告主任批准。
(5)、审批者,应按手术分级标准进行审批,如遇特殊情况需超过标准者,应请示科主任同意后方可执行。
否则发生问题由审批者负责。
未经审批自行决定者,由本人承担责任。
四、手术分级规定:一般分为三种。
(1)、一般手术,如阑尾摘除、疝修补、简单乳房切除、急性脓胸引流、膀胱结石、鞘膜积液、一般四肢手术、体表肿瘤、胎头吸引器助产等手术由主治医师或科主任批准,由住院医师担任手术者(实习医师担任术者,必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住院医师带领和指导下进行)。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安全性,保障患者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手术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手术分级、手术设备管理、手术环境管理、手术人员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并组织专业人员按照本制度进行实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手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手术管理水平,确保手术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第五条在手术管理中,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证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和合法权益。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手术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第二章手术分级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风险程度和技术要求,制定手术分级标准。
第八条手术分级通常分为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和三级手术,具体分级标准由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一级手术包括常规手术和术中操作简单的手术,术前检查齐全,手术风险低。
第十条二级手术包括手术难度较大,术中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技术支持的手术,手术风险中等。
第十一条三级手术包括手术难度极大,术中操作复杂,风险较高的手术,需要高级专科医师参与的手术。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手术分级制定相应的手术流程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各级手术能够有序进行。
第三章手术设备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设备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手术设备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设备的清单和档案,定期对设备进行清点和核查。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情况。
第四章手术环境管理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手术室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消毒。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手术室的通风良好,保证手术环境的清洁。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3篇)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l、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师职称承担的责任,实行各级医师分级手术制度。
2、各手术科室应执行各级医师手术范围的规定,科室主任根据规定审批参加手术的术者和助手名单。
3、手术时按照已确定的手术人员分工进行,不得越级手术。
手术中根据病情需要扩大手术范围,可改变预定术式,需请示上级医师,按照医师分级手术范围规定进行手术。
4、如施行越级手术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5、不执行分级手术制度者要追究责任。
实行病人选择医生制度时,只能选择医疗组(手术小组),不得违反分级手术制度。
6、除正在进行的手术外,上级医师不得未经查看病人病情、会诊,进行必要的术前讨论,以及办理必要的手术手续,而直接参加手术。
7、凡新开展的重大手术、危险性较大的五级手术、破坏性手术、特殊手术和病情危重而又必须进行的手术,除术前要认真进行全科讨论外,应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术者并报医务科和主管院长批准。
家属和病人所属单位负责人不在场的抢救手术,也应履行上述报批手续。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2)是通过对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将手术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于对手术的管理和监督。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通常根据手术的特点、操作难度、风险程度和对术后恢复的影响等因素来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手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一级手术:一级手术一般为常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风险较低,对术后恢复的影响也较小。
一级手术通常由熟练的医生完成,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2. 二级手术:二级手术相对于一级手术来说更加复杂,操作难度和风险程度也有所增加。
二级手术可能需要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3. 三级手术:三级手术一般为高风险手术,操作复杂度和风险程度较高。
三级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医生来执行,可能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
通过将手术进行分级管理,可以对手术进行更好的控制和监督,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分级管理制度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合理分配资源,确保高风险手术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引言手术是医疗机构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的种类繁多,难度和风险各异。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加强手术分级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分级1.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手术。
2.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手术。
3.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手术。
4.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手术。
三、手术医师分级1. 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 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 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4. 主任医师:(1)低年资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四、手术权限管理1. 低年资住院医师仅能主持一级手术。
2. 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主持一级、二级手术。
3. 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一级、二级、三级手术。
4. 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手术。
5.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手术。
医院手术分级及管理制度

(续上文)
4.费用监管:建立手术费用监管机制,防止乱收费现象,保障患者权益。
5.援助与减免政策: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手术费用援助和减免政策,减轻其经济负担。
八、手术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续上文)
4.手术科研与教学:鼓励开展手术相关科研活动,促进手术技术创新。同时,加强手术教学工作,培养新一代手术人才。
3.弹性调配:建立人力资源弹性调配机制,应对手术高峰期和突发事件。
十四、手术教学与研究
1.手术教学:加强手术教学工作,培养医护人员的手术技能和临床思维。
2.手术研究:鼓励开展手术相关研究,推动手术技术创新和发展。
3.成果转化:将手术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提高手术质量。
十五、手术文化建设
1.树立正确的手术观念:培养医护人员正确的手术观念,强调安全、质量、服务并重。
十、手术质量监督与评价
1.成立手术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对手术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手术质量。
2.定期手术质量评价:开展手术质量评价活动,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激励与惩罚机制:建立手术质量激励与惩罚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九、手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续上文)
4.紧急情况下的资源调配:建立紧急情况下的资源调配机制,确保手术室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人力、物力支持。
2.团队精神培养:加强手术团队建设,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手术团队的整体凝聚力。
3.手术伦理教育:持续开展手术伦理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伦理素养和职业道德。
十四、手术教学与研究
(续上文)
4.学术交流: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手术技术水平。
5.手术案例库建设:收集和整理典型手术案例,建立手术案例库,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宝贵资源。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细则一、总则二、手术分级范围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和三级手术。
三、手术分级标准1.一级手术:指常规手术,手术风险较小,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手术。
2.二级手术:指中等复杂度和风险的手术,手术中有一定的出血量,有一定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3.三级手术:指高风险、高复杂度的手术,手术操作难度大,出血量较多,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四、手术分级人员责任1.手术分级评估小组:负责对每个手术进行评估,确定手术的分级,并记录相关信息。
2.手术医生:根据手术分级执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并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
3.护士:根据手术分级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保障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五、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操作步骤1.手术分级评估:手术分级评估小组对患者的病情、术前检查结果、手术复杂度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确定手术的分级。
2.分级结果通知:手术分级评估小组将分级结果通知给手术医生和护士,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
3.手术操作执行:根据手术分级,手术医生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并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
4.术后跟踪评估:手术后,手术分级评估小组对手术操作的结果进行跟踪评估,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中的问题和并发症。
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1.评估:每年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包括手术分级的准确性和应用情况的评估。
2.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七、制度责任追究对违反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医务人员,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八、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成为手术操作的强制性规范。
2.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管理部门所有。
总结: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包括手术分级标准、手术分级人员责任、分级的操作步骤、评估和改进的流程以及制度责任追究等。
通过实施该制度,能够实现手术的规范化、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质量,并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保障患者的权益。
医院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概述二、手术分级根据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将手术分为不同级别,如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三级手术等。
区分手术级别的依据可以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操作复杂度、手术并发症风险等因素。
三、手术人员授权1.一级手术授权:一级手术需要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只需经过医院的职称评定和相关培训即可获得授权。
2.二级手术授权:二级手术需要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对手术人员的职称、年资、实践经验等要求更高。
手术人员需要提交相关证件和手术记录,经过专家评审后才能获得授权。
3.三级手术授权:三级手术需要高水平的专家进行操作,对手术人员的要求最高。
手术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称、年资、实践经验,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专家评审才能获得授权。
四、手术设备授权医院手术设备应进行严格的管理,只有经过合格检验并由相关部门授权的设备才能使用。
设备使用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手术分级授权的程序和要求1.申请:手术人员或设备使用人员向医院手术分级授权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并提供相关证件和资料。
3.授权:医院手术分级授权管理部门向申请人发放授权证书,并登记相关信息。
4.定期复审:对已获得手术分级授权的人员和设备,定期进行复审,确保其继续符合相应的授权条件。
六、手术分级授权的监督和管理1.监督:医院手术分级授权管理部门定期对手术操作和手术设备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
2.管理:医院手术分级授权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手术分级授权档案,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
对于不符合授权条件的手术人员和设备,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纠正措施。
七、授权范围的调整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医生和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手术分级授权的范围进行相应的调整。
八、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医院应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向全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宣传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大家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制度的执行。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紧要构成部分,以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率,优化手术资源的利用。
该制度规定了手术适应症、手术操作方式、手术安全掌控措施、手术评估与反馈等方面的实在要求,以保证手术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牢靠性。
一、手术分级标准1、一级手术:如一般小型手术,例如皮肤囊肿、疖肿、痔疮小手术等,拥有较低的风险,仅需要简单的麻醉或局部麻醉,通常不需要住院,属于日间手术。
2、二级手术:如中型手术,例如阑尾炎、胆囊炎等,需要全身麻醉,在手术前需要严格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术中需要专业医生的手术操作,术后需要察看和护理。
3、三级手术:如大型手术,例如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等,需要高度的技术和阅历,具有较高的风险和多而杂性,需要全方位的术前准备、术中管理及术后护理。
二、手术适应症在订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需严格依照适应症范围进行手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有些病情比较细小的患者,可能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实行其他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三、手术操作方式不同的手术分级,需要采纳不同的手术操作方式。
对于一些低风险的手术,可以采纳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的方式,操作时间也相对较短。
但对于高风险的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并可以在术前进行评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四、手术安全掌控措施在手术过程中,必需实行一系列的安全掌控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首先,必需对手术的安全环境进行评估,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净化,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其次,必需严格掌控手术器械和耗材的质量,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同时,必需对手术医生和护士进行严格的职业培训和质量掌控,以保证他们在手术过程中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五、手术评估与反馈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手术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并适时汇总反馈,以便于在以后的手术中进行总结、提高,诊断出问题并适时改正。
综上所述,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手术安全掌控体系的紧要制度,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充足度,使医疗服务更加安全、规范、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暂行)为加强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技术和手术医生的健康有序发展,经科室拟订,医院组织讨论通过,制定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我院各级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遵照本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主刀医生仅施行本级规定范围内的手术,特殊紧急情况下,主刀医生施行超级别抢救手术时,可委托他人通知相关的上级医生到场参加指导。
2、科室安排手术时要按照本科手术分级规定妥善安排主刀医生,中等及以上手术必须经科室集体讨论方可安排。
3、没有遵照本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擅自越级手术,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手术当事人全部承担,并停手术三个月,扣科室质控分10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的,发现一起,予以停手术1个月,扣科室质控分5分。
4、本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在实践中逐渐完善。
5、附各科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一附院各科医师手术分级制度移植中心住院医师1.动静脉内瘘形成2.腹膜透析置管术主治医师1.单纯取肾手术2.修肾手术副主任医师1.腹部脏器联合切取2.修肝手术3.植肾手术主任医师1.植肝手术2.多脏器联合移植其余普外科手术、泌外科手术可参照相应科室标准。
心胸外科住院医师1.胸腔闭式引流术2.肋骨肿瘤切除术3.外胸壁肿块切除术主治医师1.房、室缺修补术2.食管下段、贲门癌根治术3.中、下肺叶切除术4.下纵膈肿瘤切除术副主任医师1.瓣膜替换术2.法四根治术3.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术4.上肺切除术5.全肺切除术6.上纵膈肿瘤切除术主任医师1.心脏移植术2.冠脉搭桥术3.大血管手术4.复杂先心烧伤科住院医师1.30%以下切、削痂术2.截指(趾)术主治医师1.30%以上切、削痂术2.除跨关节离断术、肩关节离断术以外的其他截肢术3.局部带蒂皮瓣移植术4.肢体整形术副主任医师1.50%以上切、削痂术2.肩关节离断术3.肌皮瓣、岛状皮瓣、游离皮瓣移植术4.头面部整形术主任医师1.80%以上切、削痂术2.跨关节离断术3.肌皮瓣、岛状皮瓣、游离皮瓣移植术4.头面部整形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1.巨大胆脂瘤中耳炎2.鼻内窥镜鼻息肉切除、前筛开放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诊清创缝合、手术缝皮4.气管切开术5.头面部皮脂瘤切除术6.直达喉镜手术、电子喉镜手术主治医师1.胆脂瘤中耳炎、乳突轮廓化、鼓膜修补术2.耳前瘘管切除术3.鼻内窥镜筛窦开放术4.扁桃体切除术5.喉裂开术6.甲状腺部分切除术7.腮腺浅叶切除术副主任医师1.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2.鼻内窥镜后筛窦、蝶窦开放术3.痉突过长手术4.甲状腺腺叶切除术5.全腮腺切除术6.鳃裂囊肿、瘘管切除术7.部分喉肿瘤切除术8.头皮肿瘤切除术主任医师1.侧、前颅底手术2.电子耳蜗植入术3.头颈肿瘤切除皮瓣修复术4.全喉切除术5.全甲状腺切除术6.全腮腺切除术及面神经修复术7.咽旁肿瘤切除术(包括下颌骨裂开)8.颈段气管狭窄手术9.下咽癌手术、颈段食道癌手术10.上颌骨全切除术11.颈部神经鞘瘤切除术12.高位颈椎及髓内外肿瘤切除术13.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14.颈淋巴结清扫术15.头颈部血管瘤切除术泌外科住院医师1.膀胱造瘘术2.膀胱切开取石术3.尿道切开取石术4.尿道瘘修补术5.尿道外成形术6.尿道会阴造口术7.阴囊坏死扩创术8.阴囊脓肿引流术9.阴囊肿物切除术10.睾丸鞘膜翻转术11.交通性鞘膜积液修补术12.睾丸附件扭转探查术13.睾丸切除术14.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5.附睾切除术16.输精管结扎术17.嵌顿包茎松解术18.包皮环切术19.阴茎外伤清创术20.阴茎囊肿切除术21.膀胱破裂修补术22.膀胱穿刺造瘘术主治医师1.肾囊肿去顶术2.肾切除术3.输尿管切开取石术4.输尿管损伤修补术5.输尿管膀胱再植术6.输尿管皮肤造口术7.输尿管开口囊肿切除术8.膀胱憩室切除术9.膀胱部分切除术10.经膀胱镜膀胱颈电切术11.经尿道膀胱肿瘤特殊治疗12.经尿道膀胱碎石取石术13.尿道修补术14.尿道会师术15.前尿道吻合术16.尿道狭窄瘢痕切除术17.尿道下裂Ⅰ期、Ⅱ期成形术18.尿道下裂阴茎下弯矫治术19.尿道下裂修复术20.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21.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22.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23.睾丸破裂修补术24.输尿管间嵴切除术25.阴茎部分切除术26.阴茎全切除术27.肾穿刺术28.肾周脓肿引流术29.经皮肾盂镜检查、碎石、取石术30.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31.经输尿管镜置管、拔管术32.输尿管镜输尿管扩张术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除已列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有资格单独开展的手术以外的各类手术需副主任医师以上参与开展。
另:各类腔镜手术除要达到相应职称外,还要求至少在熟练医师指导下开展一定病例数方能单独开展。
具体如下:a.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汽化术需参加,并在指导下实施50例以上;b.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0例;c.各类腹腔镜手术,10例;d.输尿管镜各类手术,20例;e.经皮肾镜各类手术,5例。
疼痛科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指导高年资住院医师1.腰椎盘化学溶解术2.三叉神经射频术3.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术副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指导主治医师1.颈椎盘化学溶解术2.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术3.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术4.胸交感神经节射频术整形美容科住院医师1.取皮术2.局部皮瓣移植术3.Z成形术4.V-Y成形术5.邮票状植皮术6.大张皮移植术7.瘢痕切除术8.瘢痕移植术9.腋臭去除术10.皮瓣延迟术11.皮肤色素痣切除术12.睑外翻矫正术副主任医师1.带蒂皮瓣成形术2.皮管成形术3.肌皮瓣成形术4.皮肤软组织扩张术5.血管瘤手术6.神经纤维瘤手术7.重睑术8.下睑袋矫正术9.隆鼻术10.鼻小柱成形术11.唇裂修复术12.先天性斜颈矫正术13.包皮环切术14.耳部手术15.头皮撕脱伤主任医师1.游离皮瓣移植术2.神经纤维瘤手术3.上睑下垂手术4.眼窝再造术5.耳再造术6.鼻再造术7.颅面外科手术8.面部除皱术9.乳房再造术10.隆乳术11.阴道再造术12.阴茎手术13.吸脂术14.乳房手术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1.普通牙拔除术2.阻生牙拔除术3.口腔颌面软组织清创缝合术4.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脓肿切开引流术5.唇、颊、舌系带修整术6.牙槽嵴修整术7.颜面部粉瘤(痣)切除术8.颌骨骨折牵引复位固定术9.颌骨囊肿刮除术10.牙龈瘤切除术11.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主治医师1.唇、腭裂整复术2.舌下腺及肿瘤切除术3.颌下腺及肿瘤切除术4.腮腺及肿瘤切除术5.面神经解剖术6.(单发)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加内固定术7.腭部肿块切除术8.鳃裂囊肿切除术9.甲舌囊肿切除术10.上下颌牙槽骨及肿块切除术副主任医师1.三大涎腺肿瘤(恶性肿瘤)切除术2.上下颌骨肿瘤及颌骨部分、全切除术3.口腔癌联合根治术4.游离植骨术5.各型(肌)皮瓣成型、转移术6.显微外科技术7.颞下颌关节成型术8.复杂的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加内固定术9.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血管瘤(血管畸形)的切除术10.气管切开术11.颈外动脉结扎术主任医师1.较复杂的口腔颌面部畸形整复术2.器官再造术3.颌骨畸形的矫正术4.翼腭窝(颅底)肿瘤切除术5.颌骨中央型血管瘤切除术妇产科住院医师门诊手术(上、下环;清宫;人流;诊刮;通水;碘油造影等)高年资住院医师高危清宫术(大月份流产、产后、哺乳期、疤痕子宫)主治医师剖宫产术(含腹膜外剖宫产);臀位牵引术副主任医师1.产钳;毁胎术2.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良性肿瘤切除术(妇科副主任医师)3.腹腔镜手术(专科副主任医师)4.不孕症手术、复通术、引产术等(计生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主要指妇科)1.复杂性子宫肌瘤(阔韧带肌瘤、宫颈肌瘤)2.子宫内膜异位症Ⅲ期以上手术3.阴式手术4.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卵巢癌减灭术、外阴癌手术等)普通外科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丁类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熟练掌握丁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丙类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乙类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甲类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甲类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甲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甲类手术、新开展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
7.主任医师:熟练掌握甲类手术,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甲类手术(1)复杂胰腺癌根治术(2)肝脏肿瘤左、右半肝切除术(3)胆道癌根治术,复杂的胆道再次手术(4)扩大全胰腺切除术(5)胰管空肠内引流术,胰管切开取石术(6)颈动脉及体动脉瘤切除术(7)腹主动脉瘤切除、大血管移植术(8)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廓清术(颈大块手术)、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9)腹腔内肿瘤联合三种以上脏器切除术(10)新开展的各种手术(11)复杂的腹部腹腔镜及内镜的诊疗手术(1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13)直肠癌扩大根治术(14)门脉高压症的各类分流术及断流术(15)肝脏移植术及腹腔多脏器联合移植术乙类手术(1)甲类手术以外的肝、胆、胰的各种手术(2)胃及十二指肠手术(3)肝、脾损伤的处理(4)直肠切除术、回盲部肠切除术(5)结肠癌根治术(6)甲类手术以外甲状旁腺各种手术(7)改良乳腺癌根治术(8)胸、腹联合损伤的救治手术(9)复杂环状痣切除术(10)复杂高位肛瘘切除术丙类手术(1)肝脓肿切开引流术(2)小肠切除术(3)腹部损伤剖腹探查术(4)胃肠造瘘术、吻合术(5)胃肠穿孔修补术(6)大隐静脉结扎转流术及剔除术(7)单纯胆囊切除术(8)单纯乳房肿块切除术(9)PTC及PTCD技术丁类手术(1)阑尾切除术(2)疝修补术(3)体表肿瘤、异物摘除术(4)痔核切除、肛旁脓肿切开引流术(5)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6)清创缝合术(7)静脉切开术眼科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7.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8.对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9.任何级别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均不可超出所受聘医院的手术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