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一、背景近年来,我国环境事件频发,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各企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评审是保障应急响应效果和紧急处置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制定本指南。
二、目的本指南旨在指导企事业单位对应急预案进行全面评审,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应急响应能力的完善和提升。
三、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各企事业单位制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四、评审内容1.法律法规评审:评审应急预案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
2.预案组织领导和责任评审:评审应急预案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否明确,责任分工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重复和缺失等情况。
3.风险评估评审:评审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的风险评估是否全面准确,是否考虑到各种可能性的影响程度和紧急性。
4.应急资源评审:评审应急预案所涉及的应急资源是否充足,是否能够快速调配和使用,是否能够满足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需求。
5.应急预警评审:评审应急预案中的预警措施是否完善,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是否能够做到信息公开和有效传达。
6.应急处置评审:评审应急预案中的处置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处置,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风险。
7.演练与培训评审:评审应急预案是否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演练和培训的内容和频次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8.信息管理与技术评审:评审应急预案中的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持措施是否健全,是否能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
五、评审方法1.文件审查:对应急预案的书面材料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查看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现场考察: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访谈调查:与相关责任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应急预案的理解和执行情况。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8.01.30
•【文号】环办应急〔2018〕8号
•【施行日期】2018.01.3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管理
正文
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
南(试行)》的通知
环办应急〔201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评审工作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评审工作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供企业自行组织评审时参照使用。
请各地结合实际,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切实发挥评审作用,推动企业不断提升预案质量。
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8年1月30日。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意见稿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意见稿)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程序、评审内容,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参考。
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环境应急预案的评审。
其他企业可以参考。
2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 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 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 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 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 号);《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5〕48 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 年第74 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 年第48 号);《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 74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环境应急预案评审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组织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进行评议和检查,以发现环境应急预案中存在的缺陷,为企业审议、批准环境应急预案提供依据而进行的活动。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意见稿)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意见稿)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制定本指南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程序、评审内容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参考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环境应急预案的评审其他企业可以参考2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XX〕101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XX〕119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xx〕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XX〕34号);《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xx〕10号);《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xx〕48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xx年第74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XX年第48号);《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74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环境应急预案评审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组织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进行评议和检查以发现环境应急预案中存在的缺陷为企业审议、批准环境应急预案提供依据而进行的活动3.2评审结论评审人员通过文本审阅、现场勘验、质询讨论等方式对照有关要求针对环境应急预案质量作出的结论性意见一般分为:通过评审、原则通过但需对修改进行复核、修改后再评审三类参照评审表评审的可以按照“符合”得2分、“部分符合”得1分、“不符合”得0分的原则分别对每一项评审指标赋分各项指标得分的和为评审得分评审得分平均值大于80分的(含80分)为通过评审;小于60分(不含60分)的为修改后再评审;其他为原则通过但需对修改进行复核单项指标分值可以按照评审得分满分为100分的原则根据指标数量进行适当调整评审人员评审得分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在20分以下(含20分)视为评审得分都可接受差值在20分以上的评审组进行讨论、确定评审得分平均值4评审基本要求4.1评审主体企业事业单位4.2评审时间环境应急预案审签发布前4.3评审人员评审人员一般包括具有相关领域经验的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代表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企业评审专家的人数一般不少于3人周边居民和单位代表人数一般不少于2人一般环境风险企业的评审专家人数可适当减少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可以对企业评审进行指导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确定评审人员及其人数4.4评审对象评审对象为环境应急预案文件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说明、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等文本必要时应对环境风险物质及环境风险单元、传播途径、受体、防控措施、应急资源等进行现场查看核实环境应急预案为多个文本的如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或其他形式预案可整体评审4.5评审方式评审可以采取函审、会议评审方式或者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函审是指评审主体通过邮件等方式将环境应急预案文件送至评审人员分散进行评审会议评审是指评审主体组织评审人员召开会议集中进行评审会议评审可以通过网络或现场的方式进行评审时评审人员可以参照附录1、2对环境应急预案文件进行评审对每一个评审指标给出“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的结论结论为“部分符合”“不符合”的评审人员应给予说明评审组可以结合被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具体情况调整完善环境应急预案评审表5评审程序环境应急预案采取会议方式评审的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函审参照执行5.1评审准备1.确定评审人员、时间、地点、具体方式2.准备评审材料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说明、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等文本并在评审前送达评审人员5.2评审实施1.企业负责人介绍评审安排、评审人员2.评审人员组成评审组确定评审组组长3.企业负责人介绍环境应急预案和编修过程4.评审组组长对评审进行适当分工组织资料审核必要时进行现场查验现场查验可以在会议评审前进行5.评审组组长汇总评审情况形成初步评审意见6.评审组与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人员进行沟通形成最终评审意见参照附录3形成评审意见一般包括评审过程、总体评价、评审结论、问题清单、修改意见和建议等内容5.3评审意见使用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对照评审意见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说明修改意见建议采纳情况和修改内容评审结论为原则通过但需对修改进行复核的参照附录4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修改由评审组组长对修改内容进行复核并签字确认评审结论为修改后再评审的企业应当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修改重新组织评审6评审内容环境应急预案评审内容包括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方面6.1形式评审对环境应急预案所包括文件及其结构、格式、行文、编制过程进行评审主要评审环境应急预案文件是否齐全、结构是否完整、格式是否规范、行文是否通顺、编制过程是否合理6.2要素评审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文本、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内容进行评审1.环境应急预案文本评审对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应急预案体系、组织指挥机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监测、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终止、事后恢复、保障措施、预案管理等进行评审重点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定位及其与相关预案的衔接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信息传递、响应流程和措施等应对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否明确合理、有无可操作性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风险分析、事件情景构建进行评审重点评审评估风险分析是否合理、情景构建是否全面3.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对环境应急资源调查的内容、结果进行评审重点评审调查内容是否全面、调查结果是否可信。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前言随着现代化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突发环境事件无法避免。
为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各企业和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而对于这些预案的质量和实效性也需要进行评审。
本文主要介绍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
一、预审工作1.1 研究评审规则、程序和方法为了能够评审出优质的应急预案,评审人员需要研究评审规则、程序和方法。
评审规则主要是根据应急预案编制标准及有关文件和法律规定制定的;评审程序是确定评审的先后顺序以及每个评审环节的内容和标准;评审方法则是指针对不同类型的预案和评审内容,采取适当的评审手段和技巧。
1.2 组织评审人员和进行分工评审人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评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分工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审。
评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如环保、安全、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理工科和文科方面的知识背景,在评审过程中还应该具备判断力和思维能力,使得评审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和客观。
1.3 确定评审标准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的目的是检查预案编制是否符合预案编制标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文件的规定。
评审标准包括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应急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的要求、应急保障设施和物资的要求等。
1.4 准备评审文档评审过程中需要准备的评审文档包括评审计划、评审记录、评审报告等。
二、评审过程2.1 展开初审初审主要是检查应急预案编制中所涉及的各项要素是否都具备,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初审的主要内容包括预案基本情况、预案适用范围及对象、应急组织机构、应急资源准备及使用、应急处置措施、应急演练情况等。
2.2 进行现场评审现场评审主要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初审时发现的问题和确认预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评审人员通过实地检查和现场查看等方法来确认预案的可行性、工作程序是否合理,以及预案是否需要改进。
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及应急处置

5、企业应充分梳理国内外同行业企业发生突发环 境事件的类型,根据风险评估报告确定企业可能发生 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制定现场处置预案。
企业的现场处置预案应明确在政府及有关部门介入 后企业内部指挥协调、配合处置、参与应急保障等工 作任务和责任人等方面相关内容,例如提供大气污染 范围、敏感点信息、疏散建议等给有关部门做现场处 置参考。
(1)发生事件的单位名称和地址;
(2)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具体位置;
(3)事件类型:例如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件、废 水非正常排放事件、泄漏、火灾、爆炸等;
(4)主要污染物特征、污染物质的量; (5)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 急措施的建议; (6)涉及到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重点报告泄漏物质 名称、泄漏量、影响范围、近地面风向、疏散建议; (7)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 向,并提供可能受影响的敏感点分布示意图; (8)已监测的数据及仍需进一步监测的方案建议等; (9)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从以下几方面排查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防范措施:
1、是否设置中间事故缓冲设施、事故应急水池或事故 存液池等各类应急池;应急池容积是否满足环评文件及批 复等相关文件要求;应急池位置是否合理,是否能确保所 有受污染的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等通过排水系统接入应 急池或全部收集;是否通过厂区内部管线或协议单位,将 所收集的废(污)水送至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2、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和环保部门报告
明确一旦确认事故发生时,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 律、法规及政府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向事发地人 们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报告(如环保、公安消防、安 监、水务、卫生等部门),跨行政区域的需向所有 涉事区域人民政府报告,明确报告的责任人、程序 、时限和内容等。报告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内容: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关于转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 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关于转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3.06•【字号】京环办〔2018〕35号•【施行日期】2018.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关于转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京环办〔2018〕35号各区环保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环境保护部编制印发了《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评审工作指南》)。
《评审工作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供企业自行组织评审时参照使用。
现将文件转发给你们,请各区根据环境保护部通知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加强宣传、培训和指导,督促相关企事业单位参照执行,切实发挥评审作用。
通过推动企业事业单位不断提升预案质量,促进企业环境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
特此通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2018年3月6日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应急〔201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评审工作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评审工作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供企业自行组织评审时参照使用。
请各地结合实际,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切实发挥评审作用,推动企业不断提升预案质量。
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8年1月30日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指南。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

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并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参考。
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其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评审。
2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5〕48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4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环境应急预案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2024年度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

报告提交与审核流程
01
将编制完成的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专家进行 审核,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03
根据审核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直至通过审 核。
2024/3/23
02
审核过程中应对报告的内容、格式、逻辑等进 行全面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04
将通过审核的报告提交给相关领导或决策部门,以 供决策参考。
案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
会议评审
02
通过组织会议的形式,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共同评审应急预案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函审
03
将应急预案发送给专家进行书面评审,专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
出评审意见。
13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
确定评审专家组成员, 制定评审计划,准备相
关材料。
评审阶段
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 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
保持简洁明了
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和图表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 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 急响应与处置、应急资源保障等 。
11
03
评审方法与实施步骤
2024/3/23
12
评审方法选择
2024/3/23
专家评审
01
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对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培训,提高员工应急技能和素质,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建立应急演练评估机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和优化预案。
23
06
总结与展望
2024/3/23
24
本次评审工作成果回顾
2024/3/23
评审流程规范化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解读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解读《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解读一、制定《评审工作指南》的背景是什么?2015年我部印发实施《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要求企业在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过程中要组织开展评审,备案时要把“评审意见”也提交环保部门,确保环境应急预案质量。
但实践中一些企业存在不关心、走形式、不按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环境应急预案的现象。
有些评审人员行为也比较随意、主观性过强。
地方环保部门对于如何指导企业评审也存在一些困惑。
评审作用发挥不充分,环境应急预案质量虽有提高但还难以满足企业先期处置要求。
这也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占整体数量的比例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而评审工作又比较复杂,要对预案、风险评估、资源调查多项内容进行评审,涉及环保部门、企业及技术服务机构、专家、公众等多方。
虽然浙江省等一些地方出台了相关文件规范评审,但大部分地方没有类似文件。
因此,有必要出台文件指导相关方面开展评审,充分发挥评审作用。
二、制定评审工作指南的主要依据有哪些?《评审工作指南》是一份指导性的工作指南。
其主要依据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还包括各类评审的一般程序、内容和事件案例、优秀预案的典型做法。
在制订过程中,编制人员对地方环保部门推荐的110份环境应急预案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完善评审指标,以事件案例、优秀预案对评审指标进行说明。
编制人员还参考了欧美国家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机构有关环境应急预案的技术要求。
三、评审工作指南主要有哪些内容?《指南》包括正文7节和3个附表。
正文7节,除了说明适用范围、依据、术语和定义,重点说明了评审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
3个附表,包括评审表、评审意见表、修改说明表。
四、关于重点问题的说明(一)评审工作的定位?《备案管理办法》明确,“评审和演练预案”是企业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五步”之一。
(完整版)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指南(2018)

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并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参考。
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其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评审。
2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5〕48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4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环境应急预案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广东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编制说明

《广东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编制说明一、工作背景突发环境事件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威胁,为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损害,我国已建立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并将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作为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的实施对企业末端自主开展环境风险防范与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有效抵御突发环境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我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实践过程中,暴露出诸多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如突发环境事件分级不规范、不合理,预警和应急分级响应措施不明确,预案间衔接和协调性差,应急组织机构分组不明确、职责不全面,预防措施不规范,各类应急处置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
因此,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委托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广东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编制工作,旨在从技术层面提供系统明确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指导,切实提高企业事业单位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编制过程2019年6月,省生态环境厅委托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广东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工作。
在省生态环境厅执法监督处的组织、指导下,省环科院牵头成立了《广东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目标、主要工作内容与进度安排等,正式启动本项编制工作。
2019年6月至10月,编制工作组先后赴惠州、东莞、江门等地开展实地现状调研,了解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情况和执行情况,梳理分析主要行业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需求。
另一方面,编制工作组选择省内应急预案管理任务较重的地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现状调研,听取地方应急预案管理的经验和建议。
2019年10月至11月中旬,编制工作组开展应急预案重点内容规范性研究,在充分整理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形成了《指南》(专家评审稿)。
2019年11月21日,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专家组同意该项目通过评审,建议根据专家组的具体意见修改完善上报。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

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并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其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评审。
2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 101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 119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 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 34号);《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 10号);《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5 48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4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环境应急预案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上海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上海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016年2月目录1.前言 (1)2.适用范围 (1)3.编制依据 (2)4.术语和定义 (2)5.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5)5.1.工作程序 (5)5.2.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6)5.3.编制工作大纲 (7)5.4.收集资料 (7)5.5.现场调查 (8)5.6.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8)5.7.应急资源调查 (8)5.8.阶段性回顾 (9)5.9.预案编制 (9)5.10.预案评审 (10)5.11.预案发布 (10)5.12.备案 (11)5.13.信息公开 (11)5.14.预案修订 (11)6.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2)6.1.应急预案的组成 (12)6.2.综合应急预案 (12)6.3.专项应急预案 (12)6.4.现场应急处置预案 (13)7.格式要求 (13)7.1.预案文本的要求 (13)7.2.电子地图的要求 (14)8.附则 (15)9.附件 (15)为适应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保障城市环境安全,提高企业事业单位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响应、处置能力,有效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规范本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上海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内容、格式等基本要素。
1.前言随着环保部《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发布和实施,对企业事业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石化等行业外,环保部尚未正式发布通用的技术文件,规范企业应急预案编制。
为全面推进本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预案的编制工作,指导企业事业单位的预案编制,促进预案的完整性、规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本指南。
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以下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一)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包括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企业;(二)涉及生产、使用、存储、释放、处置或利用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物质的企业。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 行)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并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参考。
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其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评审。
2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xx〕101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xx〕119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xx〕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xx〕34号);《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xx〕10号);《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xx〕48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xx年第74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xx年第48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环境应急预案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

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指南;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并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参考;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其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评审;2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5〕48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4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 环境应急预案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3.2环境应急预案评审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组织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进行评议和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查看核实,以发现环境应急预案中存在的缺陷,为企业审议、批准环境应急预案提供依据而进行的活动;4 评审基本要求4.1评审主体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4.2评审时间环境应急预案审签发布前;4.3评审人员评审人员及其数量由企业自行确定;评审人员,一般包括具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其中,评审专家可以选自监管部门专家库、企业内部专家库、相关行业协会、同行业或周边企业具有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知识经验的人员,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一般应当回避;评审人员数量,原则上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企业不少于5人,一般环境风险企业不少于3人;其中,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评审专家不少于3人,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不少于2人;4.4评审对象评审对象为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说明、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等文本;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或其他形式预案的,可整体评审,并将这些预案之间的关系作为评审重点之一;4.5评审方式评审可以采取会议评审、函审或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一般应采取会议评审方式,并对环境风险物质及环境风险单元、应急措施、应急资源等进行查看核实;会议评审是指企业组织评审人员召开会议集中评审;函审是指企业通过邮件等方式将环境应急预案文件送至评审人员分散评审;4.6评审经费企业应将评审经费纳入编修环境应急预案的预算中;5 评审内容5.1环境应急预案重点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定位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及运行机制,信息传递、响应流程和措施等应对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否明确、合理、有可操作性,体现“先期处置”和“救环境”特点;5.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重点评审风险分析是否合理、情景构建是否全面、完善风险防范措施的计划是否可行;5.3环境应急资源调查重点评审调查内容是否全面、调查结果是否可信;评审具体内容参见附表1;6 评审方法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相结合;6.1 评审人员定性判断评审专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文件,结合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等,对环境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整体给出定性判断结果;参与评审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重点评审环境应急预案能否为周边居民和单位提供事件信息、告知如何避险和参与应对,给出定性判断结果;无单独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未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出发或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缺失、周边居民和单位无法获得事件信息的,评审人员可以直接判定为未通过评审;6.2 评审专家定量打分各评审专家参照附表1,对评审指标逐项给出“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的结论,按照赋分原则逐项赋分、相加得出评审得分;结论为“部分符合”“不符合”的应说明原因;各评审专家评审得分的算数平均值为定量打分结果;评审得分差异过大时,评审组组长应组织进行讨论、确定定量打分结果;6.3 得出评审结论综合评审人员的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结果,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通过评审、原则通过评审但需进行修改复核或未通过评审的结论;评审结论可参照以下原则确定:定量打分结果大于80分含80分的,为通过评审;小于60分不含60分的,为未通过评审;其他,为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定性判断结果为未通过评审的,可以直接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未通过评审的结论,不再进行评审专家定量打分;6.4 评审表优化调整评审组组长可以针对被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具体情况,优化调整不适用的评审指标;原则上,评审得分满分为100分,环境应急预案所占分值不低于60分;对指标的优化调整应作出说明;地方环保部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补充调整评审指标及权重,也可以制定分行业的评审表;7 评审程序7.1 评审准备1. 确定评审人员、时间、地点、具体方式;2. 准备评审材料,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说明、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等文本,并在评审前送达评审人员;7.2 评审实施会议评审的,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函审参照执行;1. 企业负责人介绍评审安排、评审人员;2. 评审人员组成评审组,确定评审组组长;3. 企业负责人介绍环境应急预案和编修过程,向评审人员说明重点内容;4. 评审组组长对评审进行适当分工,组织进行资料审核、现场查验、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现场查验可以在会议评审前进行;5. 评审组开展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定性判断为未通过的,可以结束评审;6. 评审组组长汇总评审情况,形成初步评审意见;7. 评审组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参照附表2形成评审意见;评审意见一般包括评审过程、总体评价、评审结论、问题清单、修改意见建议等内容,附定量打分结果和各评审专家评审表;7.3 评审意见使用企业对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并说明修改情况;评审结论为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的,企业参照附表3形成修改说明,送评审组组长复核;涉及设施设备的一般应附现场图片,评审组组长对修改内容进行复核并签字确认;必要时,评审组组长应征求其他评审人员的意见;评审结论为未通过评审的,企业应当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修改,重新组织评审;评审意见、修改说明应与环境应急预案一并提交企业有关会议审议;附表:1.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表2.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改说明表附表1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表符合,指的是评审专家判定企业开展了该项工作,但工作不全面、不深入或质量不高;不符合,指的是评审人员判定企业未开展该项工作, 或工作有重大疏漏、流于形式或质量差;2.赋分原则:“符合”得2分、“部分符合”得1分、“不符合”得0分;其中标注a的指标得分按“符合”得1分、“部分符合”得0.5分、“不符合”得0分计,标注b的指标得分按“符合”得3分、“部分符合”得1.5分、“不符合”得0分计;3.指标调整:标注c的指标或项目中的部分指标,评审组可以对不适用的进行调整;4.“一票否决”项不计入评审得分;5.指标说明供参考;附表2企业事业单位名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附:定量打分结果和各评审专家评审表;附表3企业事业单位名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改说明表注:1.“说明”指说明修改情况,辅以必要的现场整改图片;2.“索引”指修改内容在预案中的具体体现之处;。
集团公司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情应急紧急方案计划评审工作指南2018年度

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评审工作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评审工作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供企业自行组织评审时参照使用。
请各地结合实际,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切实发挥评审作用,推动企业不断提升预案质量。
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8年1月30日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并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参考。
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其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评审。
2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5〕48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4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广东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技术指南

广东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技术指南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6年6月—1—目录1前言 (4)2主要引用文件 (4)3适用范围 (5)4评审流程 (5)4.1评审准备 (6)4.2自查或初审 (7)4.3专家评审会 (7)4.4复核 (9)5评审要点 (9)5.1预案编制整体是否符合要求 (9)5.2项目基本情况是否清晰 (10)5.3环境风险单元的识别是否准确 (10)5.4现有环境应急能力的差距分析与整改计划 (10)5.5应急组织机构是否健全、职责是否明确 (11)5.6预防与预警机制是否合理 (11)5.7应急处置是否及时可行 (12)5.8后期处置是否可行 (13)5.9监督管理措施是否完善 (13)5.10附件材料是否齐备 (14)附件1:环境应急预案评审会议程序 (15)—2—附件2:应急预案评审表 (16)附件3:评审意见表 (19)附件4:环境应急预案材料装订要求 (22)—3—1前言为指导我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的评审工作,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指南。
2主要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17号)《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部令第32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专家管理办法》(环发〔2010〕105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粤府办〔2008〕36号)《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0年)《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11年)《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2年)《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3年)—4—《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技术评估指南(试行)》(2012年)《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粤环〔2015〕99号)3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评审。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知识题库(判断题)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知识题库(判断题)1.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2.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会被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答案:√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初衷是预防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发生。
()答案:×4.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企业的避险救助能力。
()答案:×5.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答案:×6.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隔离等应急措施,防止水污染物进入水体,并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有关部门。
()答案:√7.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不需要申领排污许可证。
()答案:×8.实验室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危险废物管理。
()答案:√9.危险废物可以与一般固体废物混存。
()答案:×10.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须经本单位或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审批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答案:√11.应当委托第三方作为应急演练组织单位,进行演练评估。
()答案:×12.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通过编发培训材料、举办培训班、开展工作研讨等方式,对与应急预案实施密切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救援人员等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
()答案:√13.企业事业单位若未按规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答案:√1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对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
(试行)
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并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参考。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其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评审。
2 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
《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5〕48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4号);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
—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环境应急预案
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环境应急预案评审
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组织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进行评议和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查看核实,以发现环境应急预案中存在的缺陷,为企业审议、批准环境应急预案提供依据而进行的活动。
4 评审基本要求
4.1评审主体
—5—
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
4.2评审时间
环境应急预案审签发布前。
4.3评审人员
评审人员及其数量由企业自行确定。
评审人员,一般包括具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
其中,评审专家可以选自监管部门专家库、企业内部专家库、相关行业协会、同行业或周边企业具有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知识经验的人员,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一般应当回避。
评审人员数量,原则上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企业不少于5人,一般环境风险企业不少于3人;其中,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评审专家不少于3人,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不少于2人。
4.4评审对象
评审对象为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说明、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等文本。
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或其他形式预
—6—
案的,可整体评审,并将这些预案之间的关系作为评审重点之一。
4.5评审方式
评审可以采取会议评审、函审或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一般应采取会议评审方式,并对环境风险物质及环境风险单元、应急措施、应急资源等进行查看核实。
会议评审是指企业组织评审人员召开会议集中评审。
函审是指企业通过邮件等方式将环境应急预案文件送至评审人员分散评审。
4.6评审经费
企业应将评审经费纳入编修环境应急预案的预算中。
5 评审内容
5.1环境应急预案
重点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定位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及运行机制,信息传递、响应流程和措施等应对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否明确、合理、有可操作性,体现“先期处置”和“救环境”特点。
5.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重点评审风险分析是否合理、情景构建是否全面、完善风险防范
—7—
措施的计划是否可行。
5.3环境应急资源调查
重点评审调查内容是否全面、调查结果是否可信。
评审具体内容参见附表1。
6 评审方法
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相结合。
6.1 评审人员定性判断
评审专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文件,结合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等,对环境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整体给出定性判断结果;参与评审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重点评审环境应急预案能否为周边居民和单位提供事件信息、告知如何避险和参与应对,给出定性判断结果。
无单独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未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出发或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缺失、周边居民和单位无法获得事件信息的,评审人员可以直接判定为未通过评审。
6.2 评审专家定量打分
各评审专家参照附表1,对评审指标逐项给出“符合”“部分符合”—8—
“不符合”的结论,按照赋分原则逐项赋分、相加得出评审得分。
结论为“部分符合”“不符合”的应说明原因。
各评审专家评审得分的算数平均值为定量打分结果。
评审得分差异过大时,评审组组长应组织进行讨论、确定定量打分结果。
6.3 得出评审结论
综合评审人员的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结果,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通过评审、原则通过评审但需进行修改复核或未通过评审的结论。
评审结论可参照以下原则确定:定量打分结果大于80分(含80分)的,为通过评审;小于60分(不含60分)的,为未通过评审;其他,为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
定性判断结果为未通过评审的,可以直接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未通过评审的结论,不再进行评审专家定量打分。
6.4 评审表优化调整
评审组组长可以针对被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具体情况,优化调整不适用的评审指标。
原则上,评审得分满分为100分,环境应急预案所占分值不低于60分。
对指标的优化调整应作出说明。
地方环保部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补充调整评审指标及权重,也
—9—
可以制定分行业的评审表。
7 评审程序
7.1 评审准备
1. 确定评审人员、时间、地点、具体方式。
2. 准备评审材料,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说明、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等文本,并在评审前送达评审人员。
7.2 评审实施
会议评审的,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函审参照执行。
1. 企业负责人介绍评审安排、评审人员。
2. 评审人员组成评审组,确定评审组组长。
3. 企业负责人介绍环境应急预案和编修过程,向评审人员说明重点内容。
4. 评审组组长对评审进行适当分工,组织进行资料审核、现场查验、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
现场查验可以在会议评审前进行。
5. 评审组开展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
定性判断为未通过的,可以结束评审。
6. 评审组组长汇总评审情况,形成初步评审意见。
—10—
7. 评审组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参照附表2形成评审意见。
评审意见一般包括评审过程、总体评价、评审结论、问题清单、修改意见建议等内容,附定量打分结果和各评审专家评审表。
7.3 评审意见使用
企业对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并说明修改情况。
评审结论为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的,企业参照附表3形成修改说明,送评审组组长复核。
涉及设施设备的一般应附现场图片,评审组组长对修改内容进行复核并签字确认。
必要时,评审组组长应征求其他评审人员的意见。
评审结论为未通过评审的,企业应当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修改,重新组织评审。
评审意见、修改说明应与环境应急预案一并提交企业有关会议审议。
附表:1.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表
2.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
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改说明表
—11—
附表1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表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符合,指的是评审专家判定企业开展了该项工作,但工作不全面、不深入或质量不高;不符合,指的是评审人员判定企业未开展该项工作,或工作有重大疏漏、流于形式或质量差。
2.赋分原则:“符合”得2分、“部分符合”得1分、“不符合”得0分;其中标注a的指标得分按“符合”得1分、“部分符合”得0.5分、“不
符合”得0分计,标注b的指标得分按“符合”得3分、“部分符合”得1.5分、“不符合”得0分计。
3.指标调整:标注c的指标或项目中的部分指标,评审组可以对不适用的进行调整。
4.“一票否决”项不计入评审得分。
5.指标说明供参考。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