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及其在

合集下载

EFT

EFT

EF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是“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burst”的缩写,意为“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2.1、EFT概述EFT从本质上来说是共模干扰,因此在进行测试是一定要从共模干扰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耦合夹一定要良好的接地,以保证形成共模脉冲。

典型的EFT突发干扰,EFT信号单脉冲的峰值电压可高达4kV,上升沿5ns。

具备突发、高压、宽频等特征。

2.2、标准EFT测试在进行标准的EFT测试时,把干扰脉冲从设备外部耦合到内部,同时监视设备的工作状态。

如果设备没有通过这些标准的测试,测试本身几乎不能提供任何如何解决问题的信息。

要想定位被测物(EUT)对突发干扰敏感的原因和位置,必须进行信号测量。

但是如果采用示波器进行测量的话,EUT内部的干扰会产生变化。

2.3、EFT抗扰度测试在进行EFT抗扰度测试时,需要把相应的突发干扰施加到EUT的电源线,信号线或者机箱等位置。

干扰电流会通过电缆或者机箱,流入EUT的内部电路,可能会引起EUT技术指标的下降,例如干扰音频或视频信号,或者引起通信误码等;也可能引起系统复位,停止工作,甚至损坏器件等。

电子产品的抗干扰特性,取决于其PCB设计和集成电路的敏感度。

电路对EFT信号敏感的位置,一般能被精确定位。

形成这些"敏感点"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GND/VCC的形状以及集成电路的类型和制造商。

2.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概述试验波形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目的是验证由闪电、接地故障或切换电感性负载而引起的瞬时扰动的抗干扰能力。

这种试验是一种耦合到电源线路、控制线路、信号线路上的由许多快速瞬变脉冲组成的脉冲群试验。

此波形不是感性负载断开的实际波形(感性负载断开时产生的干扰幅度是递增的),而实验所采用的波形使实验等级更为严酷。

电快速脉冲群是由间隔为300ms的连续脉冲串构成,每一个脉冲串持续15ms,由数个无极性的单个脉冲波形组成,单个脉冲的上升沿5ns,持续时间50ns,重复频率5K。

Q804-电源宝典-C)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及其在标准化方面的最新进展(59页)

Q804-电源宝典-C)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及其在标准化方面的最新进展(59页)
QIANZHENYU 11
脉冲群发生器的基本技术指标是: 脉冲上升时间(指10%至90%):5ns±30%(50Ω匹配 时测); 脉 冲 持 续 时 间 ( 前 沿 5 0 % 至 后 沿 5 0 % ) : 5 0 ns±30% (50Ω匹配时测); 脉冲重复频率:5kHz或2.5kHz; 脉冲群持续时间:15ms; 脉冲群重复周期:300ms; 发生器开路输出电压:0.25~4kVP; 发生器动态输出阻抗:50Ω±20%; 输出脉冲的极性:正/负; 发生器与电源的关系:异步。 其中,脉冲群发生器的重复频率选择与试验电压有关:0~ 2kV用5kHz;4kV用2.5kHz。
QIANZHENYU
9
由于尖峰脉冲串对电网中电子设备的干扰作用是明显的, 所以在IEC61000-4系列标准中(对应于我国的电磁兼容系 列标准GB/T17626)专门用一个分标准来模拟电网中机械 开关对电感性负载切换时所引起的干扰,从而完成对电气 和电子设备在抗击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性能方面的考核。
QIANZHENYU
QIANZHENYU 4
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在开关触点刚打开的瞬间,动静触点 间的距离还很近,实际上用不着达到3130.5V,只要在继电 器绕组感生出较低电压,就可以引起刚被打开的动静触点间 的空气击穿,这便是第一次电弧的形成过程。一旦在开关触 点间产生电弧,动静触点瞬间变为等电位,亦即在供电线路 上产生一个高电压。与此同时,继电器绕组的分布电容C2要 通过电弧、供电线路和供电电源进行放电,由于放电的时间 常数很小,因此放电很快结束,本次放电的电弧也就阻断, 而在供电线路上可以见到一个非常短暂的小脉冲。这时整个 电路又回复到继电器绕组电感L2中能量向分布电容C2的转移, 继电器绕组两端第2次出现高压。由于动静触点的距离在逐 渐拉大,尽管第2次触点间的放电可以形成,但放电电压要 适当提高,放电的等待时间将适当增长。以上情况将要一次 次继续,放电电压一次次提高,放电间隔时间一次次增长, 直到触点间的距离大到使分布电容C2上的电压不能击穿为止。

电快速脉冲群测试及对策

电快速脉冲群测试及对策

电快速脉冲群实验(IEC 61000-4-4 EFT/Burst Test)及其对策综述一.试验波形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目的是验证由闪电、接地故障或切换电感性负载而引起的瞬时扰动的抗干扰能力。

这种试验是一种耦合到电源线路、控制线路、信号线路上的由许多快速瞬变脉冲组成的脉冲群试验。

此波形不是感性负载断开的实际波形(感性负载断开时产生的干扰幅度是递增的),而实验所采用的波形使实验等级更为严酷。

电快速脉冲群是由间隔为300ms的连续脉冲串构成,每一个脉冲串持续15ms,由数个无极性的单个脉冲波形组成,单个脉冲的上升沿5ns,持续时间50ns,重复频率5K。

根据傅立叶变换,它的频谱是从5K--100M的离散谱线,每根谱线的距离是脉冲的重复频率。

二.实验设备1. 电快速脉冲发生器其中储能电容的大小决定单个脉冲的能量;波形形成电阻和储能电容配合,决定了波形的形状;阻抗匹配电阻决定了脉冲发生器的输出阻抗(标准为50欧姆);隔直电容则隔离了脉冲发生器中的直流成分。

2.耦合/去耦网络交/直流电源端口的耦合/去耦网络(CDN---Couple and Decouple networks),这个网络提供了在不对称条件下把试验电压施加到受试设备的电源端口的能力。

这里所谓不对称干扰是指电源线与大地之间的干扰。

可以看到从试验发生器来的信号电缆芯线通过可供选择的耦合电容加到相应的电源线(L1、L2、L3、N及PE)上,信号电缆的屏蔽层则和耦合/去耦网络的机壳相连,机壳则接到参考接地端子上。

耦合/去耦网络的作用是将干扰信号耦合到EUT并阻止干扰信号干扰连接在同一电网中的不相干设备。

一些电快速脉冲发生器已将耦合/去耦网络集成于一体。

3.电容耦合夹关于电容耦合夹的应用,在GB/T17626.4的第6.3节中指出,耦合夹能在受试设备各端口的端子、电缆屏蔽层或受试设备的任何其他部分无任何电连接的情况下把快速瞬变脉冲群耦合到受试线路上。

电快速脉冲群及其对策

电快速脉冲群及其对策

电快速脉冲群及其对策电快速脉冲群实验及其对策综述RT电快速脉冲群实验(IEC61000-4-4 EFT/Burst Test)及其对策综述一.试验波形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目的是验证由闪电、接地故障或切换电感性负载而引起的瞬时扰动的抗干扰能力。

这种试验是一种耦合到电源线路、控制线路、信号线路上的由许多快速瞬变脉冲组成的脉冲群试验。

此波形不是感性负载断开的实际波形(感性负载断开时产生的干扰幅度是递增的),而实验所采用的波形使实验等级更为严酷。

电快速脉冲群是由间隔为300ms的连续脉冲串构成,每一个脉冲串持续15ms由数个无极性的单个脉冲波形组成,单个脉冲的上升沿5ns,持续时间50ns,重复频率5K。

根据傅立叶变换,它的频谱是从5K--100M 的离散谱线,每根谱线的距离是脉冲的重复频率。

二•实验设备1.电快速脉冲发生器其中储能电容的大小决定单个脉冲的能量;波形形成电阻和储能电容配合,决定了波形的形状;阻抗匹配电阻决定了脉冲发生器的输出阻抗(标准为50欧姆);隔直电容则隔离了脉冲发生器中的直流成分。

2.耦合/去耦网络交/直流电源端口的耦合/去耦网络(CDN---Couple and Decouple networks),这个网络提供了在不对称条件下把试验电压施加到受试设备的电源端口的能力。

这里所谓不对称干扰是指电源线与大地之间的干扰。

可以看到从试验发生器来的信号电缆芯线通过可供选择的耦合电容加到相应的电源线(L1、L2、L3、N及PE上,信号电缆的屏蔽层则和耦合/去耦网络的机壳相连,机壳则接到参考接地端子上。

耦合/去耦网络的作用是将干扰信号耦合到EUT并阻止干扰信号干扰连接在同一电网中的不相干设备。

一些电快速脉冲发生器已将耦合/去耦网络集成于一体。

3.电容耦合夹关于电容耦合夹的应用,在GB/T17626.4的第6.3节中指出,耦合夹能在受试设备各端口的端子、电缆屏蔽层或受试设备的任何其他部分无任何电连接的情况下把快速瞬变脉冲群耦合到受试线路上。

EF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测试介绍

EF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测试介绍

电压峰值(kV) 重复频率(kHz) 电压峰值(kV) 重复频率(kHz)
1
0.5
5
0.25
5
2
1
5
Hale Waihona Puke 0.5532
5
1
5
4
4
X*
特定
2.5 特定
2 特定
5 特定
注:* “X”表示一个开放等级,在专用设备技术规范中必须对这个级别加以规定。
10
測試判定
➢在技術要求限值內性能正常。 ➢功能或性能暫時降低或喪失,但能自行恢復。 ➢功能或性能暫時降低或喪失,但需操作者干預或系統重定。 ➢硬體或軟體損壞或數據丟失造成功能或性能衰降,且不可恢復。
2.5 or 5 kHz,100K
脈沖群頻率依據測試電壓有 不同之測試頻率
15ms脈沖群持續時間
75個Pulse (@pulse 0.2ms)
300ms 脈沖群週期
t
8
EFT測試
9
EFT實驗等級
开路输出试验电压(±10%)和脉冲的重复频率(±20%)
等级 在供电电源端口,保护接地(PE) 在I/O (输入/输出)信号、数据和控制端口
EFT簡介
1
EFT?
2
什麼是EFT
EFT:電快速瞬變脈衝群(EFT/B, 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 / Burst)是在同一 供電回路中,多種用電器(或設備)在工作過程中(如開關、繼電器等在 使用時)產生的瞬態脈衝群。如果電感性負載多次重複切換,脈衝群就會 以相應的時間間隔多次重複出現。這種脈衝上升時間短,重複率高,能 量低,頻譜分佈較寬。脈衝群干擾會使電器(或設備)性能下降或失 靈。
6

脉冲群试验

脉冲群试验

1: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起因及后果
电路中,机械开关对电感性负载的切换,通常会对同一电路中的其他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这类干扰的特点是:脉冲成群出现、脉冲的重复频率较高、脉冲波形的上升时间短暂、单个脉冲的能量较低。

实践中,因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造成设备故障的机率较少,但使设备产生误动作的情况经常可见,除非有合适的对策,否则较难通过。

2.试验目的
进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实验的目的是要对电气和电子设备建立一个评价抗击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共同依据。

3. 群脉冲发生器主要技术参数
该群脉冲发生器是按照电气、电子产品对于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的特点和要求而专门设计的,具有可靠性好、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等特点。

设备的指标符合IEC61000-4-4、EN60100-4-4和GB/T17626.4标准的要求。

群脉冲发生器最高输出电压可定制到6KV,国内唯一。

4:电容耦合夹(EFTC):
能与群脉冲发生器(EFT-4000、EFT-4001、EFT-4002)配合使用,在设备的输入、输出、控制线、数据线上叠加干扰,进行系统抗干扰试验。

性能完全符合IEC61000-4-4和GB/T17626.4的标准要求。

主要技术参数Specifications。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性实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性实验
法規如何說到測試方式?
Basic Standard(基礎法規)並未詳細說明如何將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測試波經由CDN(耦合/非耦合網路)供電至EUT電源端口-法規只說明如何將測試波分別供入到火線(L),中性線(Neutral)及接地線(earth line) 但在Product Standard(產品標準)卻有說明到 必須把所有相線(L+N+PE)同時對地做共模測試(Common mode test) 最好之方式是無論如何差模及共模兩者皆作測試
CAS 3025 Calibration set for Modula Burst generator
Modula 6505
– NSG2050 system
NSG 2050 System Main frame + PNW 2225 Burst Generator with 16A CDN + CDN 8015 IEC coupling clamp w interlock + Win 2050 Windows Test Software
接地線須小於1m
接地線越短越好
EUT 放置位置最好離開產生器及其他導體至少50cm
10cm 高之 絕緣支架
˙針對待測物必須放在測桌情況下測時,桌高需為80cm
金屬接地板:1mx1m
L
N
PE
AC/DC
L
針對信號端口之電快速脈沖群抗擾性測試佈局
**如選擇 CDN 8015 –M CDN with interlock function
Modula system 之重要附件
LE233 80cm SHV –SHV cable NSG3025 to CDN 8014/8015
CDN 8014/ 8015 Capacitive Coupling Clamp –8015 with Interlock function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4-4 GB T17626.4标准分析及重点总结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4-4 GB T17626.4标准分析及重点总结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4-4GB/T17626.4标准分析及重点总结1.1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起因电路中,诸如来自切换瞬态过程(切断感性负载、继电器触点弹掉等),通常会对同一电路中的其他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试验的要点是瞬变的高幅值、短上升时间、高重复率和低能量。

1.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目的为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端口、信号、控制和接地端口在受到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时的性能确定一个共同的能再现的评定依据。

1.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等级1.4试验配置:接地参考平面应为一块最小厚度为0.25mm的金属板(铜或铝),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金属材料,但它们的最小厚度应为0.65mm。

接地参考平面最小尺寸为1m ×1m,实际尺寸与受试品的大小有关,参考接地板的外围至少比被试品每边的几何投影尺寸大出0.1m。

注:参考接地板必须与保护接地相连。

在使用耦合夹时,除耦合夹下方的接地参考平面外,耦合板和所有其他导电性结构之间的最小距离0.5m。

除非其他产品标准或者产品类标准另有规定,耦合装置和受试设备之间的信号线和电源线的长度应为0.5m±0.05m。

受试品应放置在接地参考平面上,并用厚度为0.1m±0.01的绝缘支座与之隔开,若被试设备为台式设备,则应位于接地平面上方0.8m±0.08m处。

受试品和所有其它导电性结构(例如屏蔽室的墙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0.5m。

如果制造商提供的与设备不可拆卸的电源电缆长度超过0.5m±0.05m,那么电缆超出长度的部分应折叠,以避免形成一个扁平的环形,并放置于接地参考平面上方0.1m处。

1.5实验室的气候条件应该在EUT和试验仪器各自的制造商规定的设备正常工作范围内,如果相对湿度很高,以至于在EUT和试验仪器上产生凝雾,则不应进行试验。

1.6电快速瞬变群脉冲抗扰度实验结果:a)在制造商、委托方或购买方规定的限值内性能正常b)功能或性能暂时丧失或降低,但在骚扰停止后能自行恢复,不需要操作者干预;c)功能或性能暂时丧失或降低,但需操作人员干预才能恢复;d)因设备硬件或软件损坏,或数据丢失而造成不能恢复的功能丧失或性能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及其在标准化方面的最新进展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抗扰度试验项目,同时也是在所有抗扰度试验项目中比较难于通过的试验项目之一。

本讲座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脉冲群形成机理;说明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要点;以及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标准化方面的最新进展。

假定继电器绕组的稳态电流I为70mA,绕组电感L2为1H,存在于继电器绕组的层间和匝间的分布电容C2为50pF。

当开关断开时,继电器绕组的稳态电流被切断,根据电感性负载电流不能突变的原则,继电器绕组只能通过对分布电容C2的充电来保持电流的连续性。

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计算中未计入继电器绕组的内阻R),有1/2×L2I2=1/2×C2U2在继电器绕组两端可能出现的电压峰值为U=I(L2/C2)1/2=3130.5V转换中的自谐振频率为f=1/(2π(L2C2)1/2)=7.118kHz分析表明,开关S断开瞬间,可在继电器绕组上产生高频衰减振荡(因绕组本身存在电阻)。

电压的幅值非常高,与供电电压相比,后者可以不计,因此,感应出来的高电压将直接出现在开关动静触点的两边。

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在开关触点刚打开的瞬间,动静触点间的距离还很近,实际上用不着达到3130.5V,只要在继电器绕组感生出较低电压,就可以引起刚被打开的动静触点间的空气击穿,这便是第一次电弧的形成过程。

一旦在开关触点间产生电弧,动静触点瞬间变为等电位,亦即在供电线路上产生一个高电压。

与此同时,继电器绕组的分布电容C2要通过电弧、供电线路和供电电源进行放电,由于放电的时间常数很小,因此放电很快结束,本次放电的电弧也就阻断,而在供电线路上可以见到一个非常短暂的小脉冲。

这时整个电路又回复到继电器绕组电感L2中能量向分布电容C2的转移,继电器绕组两端第2次出现高压。

由于动静触点的距离在逐渐拉大,尽管第2次触点间的放电可以形成,但放电电压要适当提高,放电的等待时间将适当增长。

以上情况将要一次次继续,放电电压一次次提高,放电间隔时间一次次增长,直到触点间的距离大到使分布电容C2上的电压不能击穿为止。

上述瞬变干扰的形成还与被切接的继电器类型有关,下表给出了测试的结果。

由于机电式元件,比如继电器,常常安装于接近电子和电气设备的地方。

当机械触点将未加抑制的回路断开时,会产生高幅值快速瞬变干扰电压,它们将直接耦合到电源和地线,并通过电感和电容耦合间接耦合到信号电缆。

对于低电压、小功率回路的控制,当我们在断开感性回路的电流时,那怕只断开很小的电流(几毫安)和很低的电压(几伏),也照样可以引起很高的干扰电压,产生严重的骚扰。

它们主要是通过电容耦合的形式,以共模电压出现在附近的线路中。

当然在变电站里,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可以引起电弧。

这种断开操作也会产生瞬变,但它与上面讲到的这种高频、高速的脉冲有很大不同,这种类型的干扰瞬变较慢,却具有很高的能量,主要是影响设备的接地系统和电源系统,但也会耦合到信号电缆。

实践表明,设备在所处的环境受到的干扰不仅与现场安装设备产生的干扰有关,还与设备正常安装(即电源、位置、电缆类型、接地、屏蔽、滤波等等)的耦合情况有关。

对于这种因机械开关切换电感性负载而形成小脉冲,尽管单个脉冲的能量较小,但脉冲成群出现,脉冲的重复频率较高,脉冲波形的上升时间短暂,一般不会造成设备故障,但使设备产生误动作的情况经常可见。

根据国外专家的研究,认为成群出现的脉冲干扰之所以会造成设备的误动作,是因为脉冲群对线路中半导体器件结电容的充电,当结电容上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引起线路(乃至设备)的误动作。

由于尖峰脉冲串对电网中电子设备的干扰作用是明显的,所以在IEC61000-4系列标准中(对应于我国的电磁兼容系列标准GB/T17626)专门用一个分标准来模拟电网中机械开关对电感性负载切换时所引起的干扰,从而完成对电气和电子设备在抗击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性能方面的考核。

脉冲群发生器的基本技术指标是:脉冲上升时间(指10%至90%):5ns±30%(50Ω匹配时测);脉冲持续时间(前沿50%至后沿50%):50ns±30%(50Ω匹配时测);脉冲重复频率:5kHz或2.5kHz;脉冲群持续时间:15ms;脉冲群重复周期:300ms;发生器开路输出电压:0.25~4kVP;发生器动态输出阻抗:50Ω±20%;输出脉冲的极性:正/负;发生器与电源的关系:异步。

其中,脉冲群发生器的重复频率选择与试验电压有关:0~2kV用5kHz;4kV用2.5kHz。

这个网络提供了在不对称条件下把试验电压施加到受试设备的电源端口的能力。

这里所谓不对称干扰是指线(电源线)与大地之间的干扰。

作为佐证,在图7中可以看到从试验发生器来的信号电缆芯线通过可供选择的耦合电容加到相应的电源线(L1、L2、L3、N及PE)上,信号电缆的屏蔽层则和耦合/去耦网络的机壳相连,机壳则接到参考接地端子上。

这就表明脉冲群干扰实际上是加在电源线与参考地之间,因此加在电源线上的干扰是共模干扰。

耦合夹的两端各有一个高压同轴接头,用其最靠近受试设备的这一端与发生器通过同轴电缆连接。

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压同轴接头的芯线与下层耦合板相连,同轴接头的外壳与耦合夹的底板相通,而耦合夹放在参考接地板上。

这一结构表明,高压脉冲将通过耦合板与受试电缆之间的分布电容进入受试电缆,而受试电缆所接收到的脉冲仍然是相对参考接地板来说的(耦合夹是放在参考接地板上的)。

因此,通过耦合夹对受试电缆所施加的干扰仍然是共模性质的。

前面我们了重点讨论了脉冲群干扰是共模干扰。

其实明确脉冲群干扰的性质非常重要:首先,这与试验方法有关。

既然是共模干扰,就一定要与参考接地板关联在一起,离开了参考接地板,共模干扰将加不到受试设备去。

其次,既然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是抗共模干扰试验,这就决定了试验人员在处理干扰(提高受试设备的抗扰度性能)时,必须采用针对共模干扰的有效措施。

3.3 其他必须的配置本节主要讨论参考接地板和仪器以及试品三者之间的布局关系。

①参考接地板用厚度为0.25mm以上的铜板或铝板(普通铝板易氧化,宜慎用);用其他金属板材,厚度要大于0.65mm。

接地板尺寸取决于试验仪器和试品,以及仪器与试品间所规定的接线距离(1m)。

参考接地板的各边至少应比上述组合超出0.1m。

参考接地板应与实验室的保护地相连。

②试验仪器(包括脉冲群发生器和耦合/去耦网络)放在参考接地板上。

试验仪器用尽可能粗短的接地电缆与参考接地板连接,并要求在连接处的阻抗尽可能地小。

③试品用0.1±0.01m的绝缘座隔开后放在参考接地板上(如果是台式设备,则应放置在离参考接地板高度为0.8±0.08m的木头台子上),试品(或试验台子)距参考接地板边缘的最小尺寸满足项①(0.1m)的规定。

试品应接照安装规范进行布置和连接,以满足它的功能要求。

另外,试品应按照制造商的安装规范将接地电缆以尽量小的接地阻抗连接到参考接地板上(注意,不允许有额外的接地情况出现)。

当试品只有两根电源进线(单相,一根L,另一根N),而且不设专门接地线时,试品就不能在试验时再单独拉一根接地线。

同样,试品如通过三芯电源进线(单相,一根L,一根N,及一根电气接地线),而未设专门接地线时,则此试品也不允许另外再设接地线来接地,而且试品的这根电气接地线还必须经受抗扰度试验。

④试品与试验仪器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电源连线的长度都控制在1m,电源线的离地高度控制在0.1m,如有可能,最好用一个木制支架来摆放电源线。

当试品的电源线为不可拆卸时,而且长度超过1m,那么超长部分应当挽成直径为0.4m的扁平线圈,并行地放置在离参考地上方0.1m处,试品与仪器之间的距离仍控制为1m。

标准还规定,上述电源线不应采用屏蔽线,但电源线的绝缘应良好。

⑤试验应在试验室中央进行,除位于试品及试验仪器下方的参考接地板外,它们与其他所有导电性结构(例如屏蔽室里的墙壁和实验室里的其他有金属结构的试验仪器和设备)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5m,⑥当使用耦合夹做被试系统抗扰度试验时,耦合夹应放在参考接地板上,耦合夹到接地板边缘的最小尺寸为0.1m。

同样,除位于耦合夹下方的接地板外,耦合夹与其它导电性结构间的最小距离是0.5m,见下图所示。

如果试验针对系统中的一台设备(如试品1)的抗扰度测试,则耦合夹与试品1的距离保持不变,而将与试品2的距离增至5m以上(标准认为长导线足以使线路上的脉冲损耗殆尽)。

反之,则接线要求也反过来。

4. 实验室的型式试验标准提到,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有实验室型式试验和现场试验两种。

标准承认的是实验室型式试验。

本节讲述实验室型式试验。

4. 1 试验方法对电源线,通过耦合/去耦网络来施加试验电压。

对信号线、控制线通过电容耦合夹来施加试验电压。

脉冲群试验是利用干扰对线路结电容充电,当其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起线路(乃至系统)出错。

因此线路出错有个过程,而且有一定偶然性,不能保证间隔多少时间必定出错,特别是当试验电压接近临界值时。

为此,一些产品标准规定电源线上的试验是在线—地之间进行,要求每一根线在一种试验电压极性下做三次试验,每次一分钟,中间间隔一分钟;一种极性做完,要换做另一种极性。

一根线做完,再换做另一根线。

当然也可以把脉冲同时注入两根线,甚至几根线。

由于脉冲群信号在电源线上的传输过程十分复杂,很难判断究竟是分别加脉冲,还是一起加脉冲,设备更容易失效。

因此,同时加脉冲也仅仅是一种试验形式而己,最终要由试验来下结论。

另一些标准(如GB4343.2),规定一根线上先加2分钟正极性脉冲,稍事休息,再加2分钟负脉冲。

可见不同标准有不同规定,但都有相对较长的试验过程,以避免偶然性。

并通过多种组合来暴露隐患。

通常试品只对其中一根线和一个极性的试验比较敏感。

4.2 试验中的注意点试验配置的规范性非常重要,首先,没有参考接地板,干扰就加不到试品去;其次,没有足够大的接地板,就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另外,由于脉冲群的单个脉冲前沿达到5ns,半宽达到50ns,说明其中含有极其丰富的谐波成分,幅度较大的频率至少要达到60MHz以上。

对电源线来说,那怕长度只有1m,由于长度已可和传输频率的波长相比,已不能以普通电源线对待,信号在上面传输时,部分仍通过线路进入试品(传导);部分要从线路逸出,成为辐射信号进入试品(辐射)。

故试品受到的干扰实际上是传导与辐射的结合。

传导与辐射的比例将与电源线长度有关:线路短,传导多;线路长,辐射强。

而且辐射强弱还和电源线与参考接地板的贴近程度有关(反映为线路与参考地之间的分布电容),线路离接地板近,分布电容大(容抗小),干扰不易以辐射方式逸出;反之亦反。

因此,试验用电源线的长度、离参考接地板的高度,乃至电源线与试品的相对位置,都可以成为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