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十七回-优秀读书笔记
【最新2018】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2页)
![【最新2018】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ab50726f2e3f5727a5e9628c.png)
【最新2018】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在个人在阅读了三国演义第17回之后应该如何写好相关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这一段,曹操是很顺利,竟抓到了关云长。
关羽身长九尺,气势非凡,曹操又是求贤若渴,早就想要得到关公了。
这一次,他终于有机会了!人人皆知关云长十分重义气,他与刘玄德、张翼德桃园三结义,虽不能同生,但愿同死,立下誓言,称兄道弟,他心系刘备,宁在刘备手下称臣,也不愿做叛徒享受荣华富贵。
曹操乃是当世奸雄,朝廷逆臣,虽贵为丞相,却不得民心。
他倚仗自己打了几场胜仗,便欲威胁关云长。
关羽深知自己逃脱不得,又要保护刘备妻小,迫于无奈,只好提出三个要求,只要曹操答应这三个要求,关羽就会投降。
曹操是个纳贤重义之士,他答应了关羽的请求。
每天就像对待嘉宾一样对待关云长,美女衣食钱帛无一不有。
有一天曹操赠给关云长一匹马唤作赤兔,原本是吕布的马。
关云长得到赤兔马非常高兴,连连拜谢。
曹操当然是十分的疑惑,待关羽告诉他原因后,后悔不迭。
原来赤兔马是神马,可以一日千里,可助关云长早日见到刘备。
这些举动让曹操感动不已,当然关羽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他斩颜良,杀文丑,以报曹公恩德,可见其英勇气概。
关云长已得知刘备去处,就离开了曹操。
关羽真是英雄!篇二: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读完着一回,我感觉到袁术的失败是必然的。
他对议员们说:“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当他遭受到反对时。
又以“吾袁姓出于陈。
陈乃大舜之后。
以土承火,正应其运······吾意已决,多言者斩。
”我觉得袁术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出生高贵就目中无人,别人对他的劝说怎么也听不进去。
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bb422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7.png)
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篇1】怀着激动的心绪,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出名著作《三国演义》。
曹操的狡诈,刘备的谦虚恭谨,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怀狭小,每独自一个人物都具备不一样的性情,笔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细细品尝,让读者似乎进入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以智和勇来顺次展开的,不过我觉得智永恒是胜过勇的。
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徒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承担不了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合适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
像汉室阿斗,整日饮酒取乐,不理朝政,甘心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终竟至演出了让天仆人耻笑的事物,乐而忘返。
谁会想到一个国度的统治者能做出这么的时移俗易的事物来呢?暴虎冯河,大敌现时,只能抵死出征作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吕布在白城门上的楼服从谋臣的计谋,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假如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物和关羽申说白,哪里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度,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
这样来看,从国度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情。
曹操,欺负压迫老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雄霸江东。
假如说魏国在魏蜀吴里计谋,一点儿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可以称作举世无双,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不过两私人都有自个儿致命的弱项:曹操多心,司徒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一准是伏龙诸葛亮。
他那傲人的机灵,熟练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点人物,不过我觉得都还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领三江六郡的国家,能算做上是有计谋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时间的周瑜就记诵兵书,洞晓布阵。
通过一番刻苦的尽力尽量,终于当上了水上作战部队大都督,总统舰艇兵。
然而他太过于忌妒,死正当中年时。
从这些个人物和国度我们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关紧性。
性情关系着成功。
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15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15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38ec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0.png)
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15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15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一部小说,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有许多的英雄人物和历史故事,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为了总结历史的兴衰规律。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15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150字篇1《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的。
虽然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时,看着看着,还是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
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很多不同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赵云,还有身性耿直粗犷粗鲁莽撞的张飞等等。
我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他不但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胸怀坦荡的大智慧,还是蜀军队的重要的一员,没了他等于刘备这一队连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我最喜欢的情节也是草船借箭,主要讲的是诸葛亮用智慧从曹操这里骗取了十万多支箭我觉得里面最没用的人是刘备,要不是俩个弟弟保护他,他早就一命呜呼了。
从三国演义我明白了:我们对朋友要忠诚,不能背叛朋友,出卖朋友,要把朋友看到的比生命还重要,而你决不能失去他。
还有要尊重在学习上很棒的同学,不要歧视或嫉妒他们,而是要虚心向他们请教,取别人长处不自己短处。
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150字篇2《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出的,是一本古代的历史的一本书。
书内有许许多多人物和国家,他们为了占领地盘,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有三个国家分别是蜀、魏、吴。
每个国家都有领袖。
领袖旁边,便是军师。
蜀国的军师是最聪明的———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善知人,帮忙刘备打了许多胜战。
我最深刻的部分是:三顾茅庐,故事是这样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去拜见诸葛亮三次,但诸葛亮三次都不在。
之后,刘备又去拜见他,张飞说:”如果,他不来,我就绑他来。
”刘备说:”你们不懂得尊敬人才,你们这次就别去了。
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5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5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f3c51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c.png)
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5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5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到晋国的历史风云,书中主要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国、蜀国和东吴三国之间的斗争。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5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第17回读后感50字【篇1】我们生活在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国度,华夏子孙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多少令人折腰的胜景与巨作。
辉煌灿烂的敦煌壁画,巧压天工的苏洲园林;凝聚着人类高度智慧的古长长城使我们流连忘返;然而这只是美丽的大中国的一部分,它也造就了文学史上的“奇葩”,其中三国演义是我最钟爱的一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明代四川人杨慎的词作,清人毛宗岗将它加进小说《三国演义》,作为卷头词。
电视剧《三国演义》又以此作为片头曲的歌词,使之家喻户晓。
刚开始读《三国演义》时,只是囫囵吞枣,只了解三个国家的兴衰历。
小说以魏、蜀、吴三国斗争为中心,曹、刘矛盾为主线,出色描绘了三国时期大规模的政治、军事斗争,勾画出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的时代风云,寄托着希望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理想。
再一次细致地阅读《三国演义》,进一步了解人物和情景。
通过这本书,很多人认为曹操是奸诈之人,但我却不以为然。
这或许有点作者的情感,也或许是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
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华的人,他爱惜人才,有很高的军事才能。
在几十年的征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面积土地,使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是他使晋国成为三国中最强盛的国家,为后来晋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很多人也对曹操的我“宁教天下人负,勿让天下人负我”这句慷慨激昂的话心存厌恶。
但拿破仑不是有一句“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的嘛!人要有理想才有前进的动力。
他很重视人才,对人才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
三国演义第十七章读后感受
![三国演义第十七章读后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39cad08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0.png)
三国演义第十七章读后感受
《三国演义》第十七章读后感受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宏大的史诗气魄
和瑰丽多姿的描绘,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
第十七章作为其中一个重
要的篇章,让我对这部小说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第十七章主要讲述了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位主角之间在荆州多年的
明争暗斗和最终的决裂。
在这一章中,曹操运用谋略收编了刘备的部
下关羽,并派遣曹仁攻打荆州,刘备无奈,只能逃往东吴。
孙权则趁
机要求刘备交出荆州,刘备义愤填膺,拒绝了孙权的要求,孙权也无
奈只能派兵攻打荆州。
通过这一章的阅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道理。
曹操以其过人的谋略和权谋手段,一步步地占领了荆州,并慢慢
地将刘备推向了绝境。
刘备虽然身处困境,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
坚持信仰和理想,最终成功逃到了东吴,并得到了孙权的庇护。
同样,孙权也因为一时贪图荆州而被刘备拒绝,最终也陷入了和荆州的战争
泥潭中。
此外,通过阅读第十七章,我也看到了三位主角各自的性格特点。
曹操一方面运筹帷幄,另一方面也显现出其残忍无情的一面;刘备则
表现出其胸怀坦荡、信仰坚定的形象;孙权则显现出其谨慎、沉着、
果敢的领袖气质。
在整个故事里,三位主角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一面,使我对人性和处事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总之,《三国演义》第十七章作为整个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展现了曹操、孙权和刘备三种不同的人性及其在政治斗争中运用的不同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所揭示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心理,也提醒我们必须具备清晰的认知、有所选择和坚定的信仰。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ad0d31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f.png)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后感第十七回的故事主要围绕着吴国大将周瑜的计谋和智慧展开。
在这一回中,周瑜利用美人计成功迷惑了曹操,让曹操误以为他的夫人小乔愿意和自己联姻,并最终导致曹操放松了警惕,给了吴国一个重要的机会。
同时,周瑜还在战争中展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逼退了曹操的大军。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十分精彩。
读完第十七回,让我对周瑜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周瑜是个非常聪明机智的人,他不仅有出色的战略眼光,还深谙人心,懂得利用人。
他通过美人计成功迷惑了曹操,让曹操丧失了对敌方的警惕之心。
这一计谋的成功,不仅仅是周瑜的智慧,更是他对人性的洞察和把握。
他知道曹操一向以美人取胜,所以他利用了自己手中的美女资源,吸引了曹操的注意力,成功地达到了诱敌深入的目的。
与此同时,周瑜在战争中的指挥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他充分利用地理条件,以火攻为诱饵,诱使曹操的大军进入火海,并出奇制胜,成功地击退了曹操的进攻。
这一系列的行动展示了周瑜非凡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他不仅仅是个有谋略的人,更是个善于把握战局的将领,他能够在混乱的战场上保持冷静和沉着,做出正确的决策。
周瑜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既有人性的弱点,如对美女的贪欲和对权力的渴望,也有出色的才能和智慧。
他在故事中既表现出对智谋的追求,又展示了对自身的反省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
他不仅是个有战略头脑的将领,更是一个明理人,他追求的不仅仅是功名利禄,更追求的是民族的统一和人民的幸福。
整个第十七回给我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战争的残酷感。
这一回中,曹操和周瑜的对峙充满了紧张和悬疑。
曹操作为智勇双全的军事家,周瑜作为他最强大的对手,两人在政治斗争和战争中展开了你争我夺的较量。
他们的智慧和勇气都让我钦佩不已。
同时,这一回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战场上的杀戮和火海中的惨叫让人心寒,使我对战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读完第十七回后,我也对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
三国演义原著第17回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原著第17回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1ee71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5.png)
三国演义原著第17回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原著第17回读后感(精选篇1)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书中内容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临析,战争纷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
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三国逐鹿,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厚义气,骁勇善战的关羽,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才华横溢,心胸狭窄的周瑜,胸怀大志、知才善任的孙权,文韬武略、为人__诈的枭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为什么我最佩服他呢?因为他十分机智,就拿《草船借箭》那个故事来说吧那个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
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
鲁肃十分担心。
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接二十条船给他。
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
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
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
军士擂鼓呐喊。
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
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
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
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
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
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诸葛亮用他的才智取得了心胸狭窄的周瑜的信任。
这就是我最敬佩诸葛亮的原因了。
三国演义原著第17回读后感(精选篇2)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为他领蜀军打过很多胜仗。
其中最让人称奇的就是空城计。
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听说司马懿领雄兵十五万向西城杀来,但是诸葛亮却泰然自若,在城上抚琴,司马懿不敢前进,撤退。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050b9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1.png)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主要讲述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北方的地位,并开始向南方扩张。
这一回中,主要讲述了曹操如何利用计谋和策略取得这场胜利,以及一些英勇的武将如何在战场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采用了许多巧妙的策略,如利用敌方内部矛盾、破坏敌方物资供应线、诱敌深入等。
这些策略不仅显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也表明了他对敌方的深刻了解和对战争全局的精准把握。
此外,这一回中还描写了一些英勇的武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
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这些武将的形象塑造和表现,不仅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英勇和忠诚的崇尚。
在阅读这一回时,我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理解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什么如此重视战争和军事才能。
同时,我也被曹操的智慧和勇气所折服,他不仅有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力,还有着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
此外,我也从中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应对挑战。
我认为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它展
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崇尚。
同时,它也教给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应对挑战。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后感5篇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63702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0.png)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后感5篇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后感(篇1)《三国演义》是一部神奇的智慧宝典。
书中再现了从黄巾起义到晋武帝时期近一百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的历史过程,刻画了数百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描绘了魏、蜀、吴三国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传达出在动乱中的人民呼唤明君仁政、安定清明的愿望。
被称为“以文乱史的文本”“兴妖造神的艺术”,礼赞残暴的英雄,“尊刘贬曹”又有着推崇正统的封建观念。
小说是在长期的民间流传而后由文人搜集整理,尽管或多或少染上了正统文化的气息,但却不是浸透着儒家礼乐伦理思想的典籍文化教科书,而是审美地反映当时人民大众生活状貌和生存境遇,表现他们文化心理和审美理想的世俗文学经典。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它的作者——罗贯中。
关于作者罗贯中,据记载,其名本,自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处于元末明初的战乱时代。
它不但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还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因为罗贯中生活在战乱年代,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经过多年的转乱,最终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了解并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也在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
于是根据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是述说英雄的诗篇。
其中,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关羽、赵云、张飞、姜维、陆逊等,都可称得上是英雄。
亦有奸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他残忍奸诈,狡猾虚伪,却也有机智勇敢、以身作则的一面。
曹操横槊赋诗,可见其胸襟与抱负。
他触景生情,亦能吟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
曹操雄豪,他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他献刀董卓,矫诏讨卓,支持关羽斩华雄。
他赏罚分明,割发代首,他求贤若渴,广纳英才。
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范文文档5篇
![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范文文档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b6ef3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f.png)
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范文文档5篇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1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
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
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
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_应用文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_应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72671825c52cc58bd6be84.png)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篇一这一段,曹操是很顺利,竟抓到了关云长。
关羽身长九尺,气势非凡,曹操又是求贤若渴,早就想要得到关公了。
这一次,他终于有机会了!人人皆知关云长十分重义气,他与刘玄德、张翼德桃园三结义,虽不能同生,但愿同死,立下誓言,称兄道弟,他心系刘备,宁在刘备手下称臣,也不愿做叛徒享受荣华富贵。
曹操乃是当世奸雄,朝廷逆臣,虽贵为丞相,却不得民心。
他倚仗自己打了几场胜仗,便欲威胁关云长。
关羽深知自己逃脱不得,又要保护刘备妻小,迫于无奈,只好提出三个要求,只要曹操答应这三个要求,关羽就会投降。
曹操是个纳贤重义之士,他答应了关羽的请求。
每天就像对待嘉宾一样对待关云长,美女衣食钱帛无一不有。
有一天曹操赠给关云长一匹马唤作赤兔,原本是吕布的马。
关云长得到赤兔马非常高兴,连连拜谢。
曹操当然是十分的疑惑,待关羽告诉他原因后,后悔不迭。
原来赤兔马是神马,可以一日千里,可助关云长早日见到刘备。
这些举动让曹操感动不已,当然关羽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他斩颜良,杀文丑,以报曹公恩德,可见其英勇气概。
关云长已得知刘备去处,就离开了曹操。
关羽真是英雄!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篇二读完着一回,我感觉到袁术的1/ 3失败是必然的。
他对议员们说:“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当他遭受到反对时。
又以“吾袁姓出于陈。
陈乃大舜之后。
以土承火,正应其运・・・・・・吾意已决,多言者斩。
”我觉得袁术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出生高贵就目中无人,别人对他的劝说怎么也听不进去。
他的部下曾劝说过他:“当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臣服与殷。
明公比不上周文王。
汉帝也不是殷纣帝怎么可以取代呢?”毕竟忠言逆耳,这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袁术,他生于一个高贵的家庭,四世三公,在当时无人能及。
且他是嫡出的,在封建社会嫡出的似乎是无比高贵。
且一般来说嫡子的地位和待遇都要高于庶子,甚至认为其素质好得多。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1681a4f08a1284ac950434d.png)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这一段,曹操是很顺利,竟抓到了关云长。
关羽身长九尺,气势非凡,曹操又是求贤若渴,早就想要得到关公了。
这一次,他终于有机会了!人人皆知关云长十分重义气,他与刘玄德、张翼德桃园三结义,虽不能同生,但愿同死,立下誓言,称兄道弟,他心系刘备,宁在刘备手下称臣,也不愿做叛徒享受荣华富贵。
曹操乃是当世奸雄,朝廷逆臣,虽贵为丞相,却不得民心。
他倚仗自己打了几场胜仗,便欲威胁关云长。
关羽深知自己逃脱不得,又要保护刘备妻小,迫于无奈,只好提出三个要求,只要曹操答应这三个要求,关羽就会投降。
曹操是个纳贤重义之士,他答应了关羽的请求。
每天就像对待嘉宾一样对待关云长,美女衣食钱帛无一不有。
有一天曹操赠给关云长一匹马唤作赤兔,原本是吕布的马。
关云长得到赤兔马非常高兴,连连拜谢。
曹操当然是十分的疑惑,待关羽告诉他原因后,后悔不迭。
原来赤兔马是神马,可以一日千里,可助关云长早日见到刘备。
这些举动让曹操感动不已,当然关羽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他斩颜良,杀文丑,以报曹公恩德,可见其英勇气概。
关云长已得知刘备去处,就离开了曹操。
关羽真是英雄!读完着一回,我感觉到袁术的失败是必然的。
他对议员们说:“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当他遭受到反对时。
又以“吾袁姓出于陈。
陈乃大舜之后。
以土承火,正应其运吾意已决,多言者斩。
”我觉得袁术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出生高贵就目中无人,别人对他的劝说怎么也听不进去。
他的.部下曾劝说过他:“当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臣服与殷。
明公比不上周文王。
汉帝也不是殷纣帝怎么可以取代呢?”毕竟忠言逆耳,这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袁术,他生于一个高贵的家庭,四世三公,在当时无人能及。
且他是嫡出的,在封建社会嫡出的似乎是无比高贵。
且一般来说嫡子的地位和待遇都要高于庶子,甚至认为其素质好得多。
因此袁术更是目中无人,连自己的哥哥袁绍也不放在眼内了。
曾在书中见过,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
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bb8e0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f.png)
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篇1)在一次儿童节,我收到了一本我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书——《三国演义》。
这是我的妈妈当做儿童节礼物送给我的,收到这一件礼物时,我开心得手舞足蹈。
刚回到我的房间,好奇心就驱使着我赶快翻开书看。
一打开书,我就沉迷在了书的海洋中。
我花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三国演义》。
在其中最吸引我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了。
其中将周瑜的心胸狭窄、富有心机描写得淋漓尽致,如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华而以军事为理由,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还故意让军匠们延迟造箭的材料供应和造箭速度。
而我们在生活中绝对不能学习像周瑜,不能做像他那样因为妒忌别人的才能而想方设法去陷害别人的人,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提醒周围的人也不要做这种人。
而诸葛亮则截然不同,他不仅不怕周瑜的阴谋诡计,还装作不知道周瑜的计谋,让周瑜认为诸葛亮已经上了他的圈套,并且巧妙地解决了周瑜的各种计谋。
我不禁佩服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而在后面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来“借箭”更是令我佩服地五体投地,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才智超群啊!我们在生活中就是要学习诸葛亮做事认真仔细,多观察思考,有计谋策略,不能马大哈,粗心大意。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而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样胸怀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三国演义十七回读后感(篇2)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于是写下这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
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
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8da066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f.png)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三国演义》是一个为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而引人入胜的历史小说,是全中国广受欢迎的文学经典。
其中第十七回的情节展示了主角刘备的兵败身亡,孙权与刘备互相利用的政治战略,以及诸葛亮与周瑜的智谋角逐,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其中精彩纷呈的情节,更多的在于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道德理念和生活智慧。
在阅读这一回时,我特别被书中几个精彩的细节所吸引和启发,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也领略到了一些新的收获。
第一,从刘备的失败和诸葛亮的失误中,我了解到了成功和失败的真谛。
在第十七回中,主角刘备联合孙权发动同曹的战争,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最后却是丢盔卸甲,败走麦城。
而这一次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刘备没有为之奋斗,而是因为他对自己和对敌人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刘备虽然是有志之士,但却没有策略,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战争的本质,导致他失败。
而诸葛亮在烧掉连营的时候,虽然能够在战争中起到制敌的作用,但他没有考虑到连营的戍卫军人,导致他的计策失误,只能自己扛起责任。
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注重调研和了解敌人的情况和意图,不轻易决定行动,要遵循实实在在的规则,实行务实作风,才能够取得成功。
第二,在孙权和刘备的恩怨中,我领悟到了忠诚和信用的真正意义。
三国时代,孙权与刘备之间结盟,孙权想借助刘备的军事力量来保卫江东,而刘备也想利用孙权的帮助以实现自己的扩张计划,双方一开始的时候都显得忠诚和信用,但随着战争的进行,二者却有了不和谐的出现。
在这一点上,孙权和刘备的做法都欠妥,他们都觉得大事情而忽略了细节,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信任,从而达不到最终的目标。
因此,正确的做法不仅是要见义勇为,还要遵守信义,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忠诚和诚实的人。
第三,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智谋战中,我领悟到了轻重缓急的处理能力,及谋略就象马赛克一样互相扣合而成。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找了我军水师,转而放火,想把敌军连营烧掉。
三国演义第17回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17回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962554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0.png)
三国演义第17回读书笔记一、故事梗概。
1. 袁术称帝。
- 袁术在淮南,地广粮多,又有孙策所质玉玺,于是就想要称帝。
他召集众将商议,主簿阎象等极力劝谏,认为汉室虽微,但名分尚存,不可妄自称帝。
但袁术不听,他认为自己袁家四世三公,百姓归心,便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
- 袁术称帝后,奢侈荒淫,挥霍无度。
他的后宫妻妾有数百人,皆穿罗绮,食粱肉,而士兵却饥寒交迫,百姓也怨声载道。
2. 曹操讨伐袁术。
- 曹操得知袁术称帝,便以天子的名义下诏书,令诸侯共同讨伐袁术。
曹操亲自率领十七万大军,会合孙策、刘备、吕布三将,兵分五路,进攻寿春。
- 在行军途中,由于粮食供应困难,曹操让王垕以小斛分发军粮。
士兵们怨声载道,曹操为了稳定军心,竟然将王垕斩首示众,声称是王垕克扣军粮,然后才下令以大斛分发军粮。
3. 寿春之战。
- 袁术派大将桥蕤等七人迎敌。
曹操设计,各个击破。
桥蕤等将领被杀,曹操大军直逼寿春城下。
袁术坚守不出,曹操又用计让士兵们在城外堆积土山,挖掘地道,准备攻城。
- 此时,寿春城中粮食也已短缺,袁术只好弃城而逃,曹操乘胜追击,夺取了淮南大片土地。
4. 张绣复叛。
- 在曹操与袁术交战期间,张绣听从贾诩的计策,再次起兵反叛曹操。
曹操后院起火,只好回军救援。
二、人物分析。
1. 袁术。
- 袁术是一个目光短浅、刚愎自用的人。
他仅仅因为自己家族的势力和拥有玉玺,就不顾天下大势和众人的劝谏,贸然称帝。
他没有意识到在汉室名分尚存的情况下,称帝是不得人心的举动。
而且他称帝后的所作所为,如奢侈荒淫、不顾士兵和百姓死活,更加速了他的败亡。
- 袁术的失败也反映出他缺乏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
他在面临曹操等诸侯的讨伐时,不能有效地组织防御,其将领也被曹操轻易击败,这表明他在军事指挥和人才运用上存在严重缺陷。
2. 曹操。
- 曹操在这一回中展现了他的权谋手段。
他以天子的名义讨伐袁术,占据了政治上的制高点。
在粮食供应困难时,他采用牺牲王垕来稳定军心的手段,虽然残忍,但从军事领导的角度看,在当时的情况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_17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_17](https://img.taocdn.com/s3/m/62f85dc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e.png)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诸葛亮立在桥中间,雾气茫茫,不见水面也不见两岸。
有鱼跃水而出,长数丈。
诸葛亮皱眉看着这座桥,心道:“有如此大鱼,桥下水一定很深。
如果使上将把守,敌军必不能入。
”这时有一人穿过雾气,来到诸葛亮面前。
此人一身布袍,神仙气概:“这鱼从容戏水,想来应该很快乐——在下庄周,见过武侯”诸葛亮有些恍惚,依然不失礼节。
行礼过后,问道:“先生自对岸来,可知对岸虚实,是否有人驻军?”“我只是跟着这条鱼来到这里而已,”庄子说着,看向那条巨鱼。
那鱼似乎又大了许多,雾气之中,隐约看到鱼的背鳍,有一人高:“鱼乐乎?”诸葛亮道:“鱼得水,自然快乐。
”说着话间眉头依旧紧锁,似乎觉得忘了什么事情。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有水而乐?”(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诸葛亮脑海里忽然出现这句话,他悚然一惊,嘴里无意识的说:“如何不乐?”“你看,”庄子手一指,那条鱼已经游远,雾气茫茫看不到江面的地方,变得更巨大的鱼似乎凭空在雾中巡游:“这条鱼名为鲲,一日化为大鹏,便要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那时它还得水而乐吗?”诸葛亮却伸手打断了庄子的话道:“不是图南,是要往北。
”说着诸葛亮就要转身往回走:“待我完成先帝所托,还于旧都,再来与君论鱼。
如今我军驻扎五丈原,北伐大业,一刻离不得我…我…”“我记不得来的路了,先生可愿与我指路?”庄子叹了一口气:“诸葛孔明,你既饮了孟婆汤,奈何桥上,如何念念不忘?”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今天本人向您介绍我最爱看的《三国演义》这部不朽名著。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东汉末年乱世群雄纷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黄巾之乱:指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号召天下百姓反汉灵帝。
)、董卓之乱(董卓之乱:指董卓进京后实施暴政。
)、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指魏、蜀、吴共分天下,形成犄角之势。
)、三国归晋(三国归晋:指司马懿造反于魏,又灭蜀、吴两国,后司马懿长孙司马炎即位,国号晋。
第十七回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第十七回三国演义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55b0f7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3.png)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话说咱们今天聊聊《三国演义》的第十七回,那可是真叫一个精彩纷呈,扣人心弦啊!这一回里头,说的是袁术这家伙称帝的事儿,还有袁曹两家子开打,简直是火花四溅,热闹得跟过年放鞭炮似的。
袁术这家伙,本来手底下也有不少兵马,势力挺大。
可这家伙野心勃勃,一心想着当皇帝。
你说他当皇帝就当皇帝吧,关键是这哥们儿还挑了个不太吉利的时候。
那时候天下大乱,各路英雄好汉都在忙着抢地盘,谁还有空搭理你这称帝的小把戏?可袁术这家伙不管不顾,非得要过一把皇帝瘾。
他给自己整了个皇袍,戴上皇冠,还搞了个登基大典,搞得跟真事儿似的。
不过,这袁术称帝的事儿,可把曹操给气坏了。
曹操心想:你这小子,也不瞧瞧自己几斤几两,就敢称帝?这不是明摆着跟我唱对台戏吗?于是,曹操就打算给袁术点颜色瞧瞧。
他召集了手底下的大将们,商量着怎么收拾袁术。
大伙儿一听要打仗,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时候,袁术那边也听说了曹操要来找茬。
袁术心里也是咯噔一下,心想:这下可麻烦了,曹操这家伙可不是好惹的。
不过,袁术这人也是个倔脾气,他心想:哼,既然你要来,那我就跟你干到底!于是,袁术也赶紧调兵遣将,准备迎战。
两军交战,那叫一个激烈啊!曹操的大军跟袁术的兵马在战场上杀得难解难分,到处都是刀光剑影,箭如雨下。
那场面,简直就跟拍电影似的,看得人心惊胆战。
不过,要说这战场上最出彩的,还得数那些大将们。
曹操这边有夏侯惇、曹仁这些猛将,一个个都是身经百战,勇猛无比。
而袁术那边也有纪灵这样的猛将,跟曹操的大将们打得难解难分。
不过,这打仗啊,光靠勇猛可不行,还得靠智谋。
曹操这人就挺聪明,他知道硬碰硬肯定吃亏,于是就使了个计策。
他假装败退,引诱袁术的大军来追。
袁术一看曹操败了,心里就乐开了花,心想:这下可好,曹操这家伙终于不行了!于是,他就带着大军去追曹操。
结果,袁术这一追,可就中了曹操的计了。
曹操早就在半路设下了埋伏,等袁术的大军一到,就杀了个措手不及。
三国演义第17回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17回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ad76c0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67.png)
三国演义第17回的读后感【文章导读】《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一部历史小说。
作者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书中着重地描写了历时约半个世纪的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下面是关于三国演义第17回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看完后,我觉得袁舒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他对议员们说:“我家有四代三个王子,人民属于我,我应该服从天人,我在九五规划中,你觉得呢?”当他被反对的时候。
“我的袁姓来自陈。
陈乃是大顺的后裔。
以土生火是符合其运气的……我已经下定决心,多说话的人将被切断。
”我觉得袁淑很自命不凡。
他认为自己天生高贵傲慢。
其他人听不进他的劝说。
他的部下曾劝他:“那时候,周文王‘天下三分之二有二’,但他受制于殷。
明公没有和上周的文王相比。
汉武帝不是殷周之帝。
他怎么能取代他呢?”毕竟,忠心耿耿的建议是对耳朵不利的,这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袁术,他生于一个高贵的家庭,四世三公,在当时无人能及。
且他是嫡出的,在封建社会嫡出的似乎是无比高贵。
且一般来说嫡子的地位和待遇都要高于庶子,甚至认为其素质好得多。
因此袁术更是目中无人,连自己的哥哥袁绍也不放在眼内了。
我在书中看到,董卓废除了李,袁绍建立了自己,袁淑建立了自己。
最蠢的一定是袁淑。
当每个人都想当皇帝,不敢带头时,他迫不及待地想当皇帝,这成了每个人的目标。
难怪他最后被曹操打败了,想向孙策借粮,孙策却说:“你靠我的玉玺,背弃汉朝。
你很叛逆!如果我们要增兵认罪,我们怎么能帮助叛徒呢?”此时,他已成为公众批评的对象。
当然袁术也有他过人之处,他曾提出过“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并且曾励精图治过。
所以说世上没有一个完全的坏人。
与袁恕相比,曹操的聪明在于他知道如何倾听忠言。
他采取了“御皇令臣”的策略。
虽然这可能是长征中的一小步,但也为实现霸权奠定了基础。
他坚信,有了正义的旗帜,他就能成名,打败敌人。
这被称为“正义的士兵获胜”。
有了经济实力,你将拥有巨大的财富和稀疏的气,你将能够自由地前进和后退。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86ca1f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a.png)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三国演义第17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篇一这一段,曹操是很顺利,竟抓到了关云长。
关羽身长九尺,气势非凡,曹操又是求贤若渴,早就想要得到关公了。
这一次,他终于有机会了!人人皆知关云长十分重义气,他与刘玄德、张翼德桃园三结义,虽不能同生,但愿同死,立下誓言,称兄道弟,他心系刘备,宁在刘备手下称臣,也不愿做叛徒享受荣华富贵。
曹操乃是当世奸雄,朝廷逆臣,虽贵为丞相,却不得民心。
他倚仗自己打了几场胜仗,便欲威胁关云长。
关羽深知自己逃脱不得,又要保护刘备妻小,迫于无奈,只好提出三个要求,只要曹操答应这三个要求,关羽就会投降。
曹操是个纳贤重义之士,他答应了关羽的请求。
每天就像对待嘉宾一样对待关云长,美女衣食钱帛无一不有。
有一天曹操赠给关云长一匹马唤作赤兔,原本是吕布的马。
关云长得到赤兔马非常高兴,连连拜谢。
曹操当然是十分的疑惑,待关羽告诉他原因后,后悔不迭。
原来赤兔马是神马,可以一日千里,可助关云长早日见到刘备。
这些举动让曹操感动不已,当然关羽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他斩颜良,杀文丑,以报曹公恩德,可见其英勇气概。
关云长已得知刘备去处,就离开了曹操。
关羽真是英雄!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篇二读完着一回,我感觉到袁术的失败是必然的。
他对议员们说:“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当他遭受到反对时。
又以“吾袁姓出于陈。
陈乃大舜之后。
以土承火,正应其运・・・・・・吾意已决,多言者斩。
”我觉得袁术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出生高贵就目中无人,别人对他的劝说怎么也听不进去。
他的部下曾劝说过他:“当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臣服与殷。
明公比不上周文王。
汉帝也不是殷纣帝怎么可以取代呢?”毕竟忠言逆耳,这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袁术,他生于一个高贵的家庭,四世三公,在当时无人能及。
且他是嫡出的,在封建社会嫡出的似乎是无比高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
袁术,他生于一个高贵的家庭,四世三公,在当时无人能及。
且他是嫡出的,在封建社会嫡出的似乎是无比高贵。
且一般来说嫡子的地位和待遇都要高于庶子,甚至认为其素质好得多。
因此袁术更是目中无人,连自己的哥哥袁绍也不放在眼内了。
曾在书中见过,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
其中最蠢的必是袁术了。
他在大家都想要当皇帝又不敢挑头的’时候,迫不及待的当了皇帝,这便成为大家的箭靶了。
难怪最终他被曹操挫败,想要问孙策借粮的时候,孙策却说:“汝赖吾玉玺,背反汉室,大逆不道!吾方欲加兵问罪,岂肯反助叛贼乎?””此时他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
当然袁术也有他过人之处,他曾提出过“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并且曾励精图治过。
所以说世上没有一个完全的坏人。
曹操与袁术相比,聪明之处在于他更懂得听取逆耳忠言,他采取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
虽然这可能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但也为成就霸业打下了基础。
他坚信有了正义的旗帜就师出有名,也就能克敌制胜,这就叫“兵义者胜”了。
且有了经济力量就财大气疏,也就能进退自如,这就叫“守位以财”了。
他接受了毛蚧的意见,从而使自身进可攻,退可守了。
我认为能抓紧机遇,顺应民心的便能成为英雄,而不能顺应民心的便只能成为枭雄,甚至枭雄也不如了。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2
这一段,曹操是很顺利,竟抓到了关云长。
关羽身长九尺,气势非凡,曹操又是求贤若渴,早就想要得到关公了。
这一次,他终于有机会了!人人皆知关云长十分重义气,他与刘玄德、张翼德桃园三结义,虽不能同生,但愿同死,立下誓言,称兄道弟,他心系刘备,宁在刘备手下称臣,也不愿做叛徒享受荣华富贵。
曹操乃是当世奸雄,朝廷逆臣,虽贵为丞相,却不得民心。
他倚仗自己打了几场胜仗,便欲威胁关云长。
关羽深知自己逃脱不得,又要保护刘备妻小,迫于无奈,只好提出三个要求,只要曹操答应这三个要求,关羽就会投降。
曹操是个纳贤重义之士,他答应了关羽的请求。
每天就像对待嘉宾一样对待关云长,美女衣食钱帛无一不有。
有一天曹操赠给关云长一匹马唤作赤兔,原本是吕布的马。
关云长得到赤兔马非常高兴,连连拜谢。
曹操当然是十分的疑惑,待关羽告诉他原因后,后悔不迭。
原来赤兔马是神马,可以一日千里,可助关云长早日见到刘备。
这些举动让曹操感动不已,当然关羽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他斩颜良,杀文丑,以报曹公恩德,可见其英勇气概。
关云长已得知刘备去处,就离开了曹操。
关羽真是英雄!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读书笔记3
第17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
读后感:这回袁术因吕布不讲信用而起七路大军来攻打吕布,吕布利用陈的计谋成功破敌,可见出“兵不在多”,也可以说是吕布的运气非常的好,不错。
曹操看见袁术猖狂,会合刘备,吕布和孙策,一起攻打袁术,后来成功了,袁术兵败将忙,逃走了,可以看出人不能骄傲自满,必须谦虚,恭敬。
袁术只是个无名小卒罢了,到处打人又打不赢,为人骄傲自满的,还拿着个玉玺装皇帝,也不想想,那个时候称皇帝简直是讨死,人家刘备孙权都是在三足鼎立之后才立帝的,人家曹操还没当过皇帝呢吕布说实话也是个怕死的,一看人家兵多就慌神了,还要逮人来杀,真是没出息,还好人家给他出谋划策,要不就死不瞑目了。
曹操又要打张绣,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