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总结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5、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和发现规律,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和形式。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两者有机结合。
6、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7、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绝对,永恒;静止有条件,相对,暂时,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同一8、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运动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
空间是其伸张性,广延性,三维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得灵魂。
9、实践的观点: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联系观(4个)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意味着人们在联系面前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矛盾性的认识,提出了唯物辩证法这一重要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剥削的本质。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他们所得的报酬之间存在不平等,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实现剥削。
2.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市场经济则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1.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它强调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公民的共同财产观念。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形式,强调国家对经济全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
2.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主张人民民主和法治的结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社会主义民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法治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障。
四、马克思主义文化基本原理1.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上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基础的表现形式。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它们与经济基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总结概括
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①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原则: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高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工具。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大有裨益。
下面将对高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定之否定、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革命性和非革命性。
二、共产主义理论1.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定义和特点。
2.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发展阶段。
三、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和基本任务。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4.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总体布局。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特点。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路径。
五、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意义。
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2. 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
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兴起。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地位和指导地位的确立。
通过对高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作出我们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是指导革命进程、指导我们在共产主义道路上前进的重要思想体系。
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演进,形成了自己的基本原理。
下面就来重点归纳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指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科学法则,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发展而来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也推动了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
二、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是指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这种不同阶级的斗争是由他们在生产、利益分配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利益冲突所引发的。
在这种斗争中,弱者总是想办法摆脱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而统治者则试图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地位,这种斗争有时候以和平或者暴力的方式发生。
三、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是指劳动者为生产过程提供的劳动价值和他们的工资之间的差额被用于支付资本家的利润和经营成本,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四、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满足资源和生产力的基础上,正确的选择社会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应该是为改造社会制度而斗争的阶级,无产阶级的领袖就是革命派,而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五、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无论是在外部上还是在内部上,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手段夺取政权、改造社会制度。
无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暴力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无产阶级必须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同时也需要有团结一致、执着不变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
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来说,了解这些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推荐8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第1篇_说:“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民学习的,我们要秉承这种优良高尚的品质切实地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去。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总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总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让我知道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孤独的存在着,那可谓是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
就好比当今的国际形势一样:世界的进步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一样。
还懂得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我们看问题不应该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要通过表面去看到事情的实质性东西,就好比当今的中国,中国目前和资本主义大国美国来说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不能说中国就比美国差,社会主义就比资本主义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该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和内涵、历史背景、科学性、指导思想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和内涵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四个方面。
2. 哲学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 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等内容。
4.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基础,包括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方面的内容。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背景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等。
2. 马克思主义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特点和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背景等。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等。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对社会、历史和经济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准确预测。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思想1.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2.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的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它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2、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3、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1、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3、矛盾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认识论1、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2、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四)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先于或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初中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初中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自己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辩证发展的,并且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这些哲学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基于剥削,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下不断发展,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和解放。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过程。
社会主义建设则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通过执行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针,逐渐消灭剥削制度和阶级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和最终的共产主义社会。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理论体系,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
这些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指导我们认识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变革,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因此,我们应当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更好地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它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旨在实现劳动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几个重要的基本原理,本文将对这些原理进行归纳。
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制度的变革和进步是客观规律的结果,这些变革和进步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逻辑。
2.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动力来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而社会存在是由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从而消除阶级差异和阶级剥削。
3.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过程。
剩余价值即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之间的差额,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资本家剥削劳动者而来,资本家通过私有制隐蔽地占有了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这一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生产力包括劳动力和生产手段,它们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方式和效率。
而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它们是建立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会成为社会矛盾的源头。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就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以下是该概论的主要内容: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进步。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的斗争推动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
4. 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最终目标。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5.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性和实践性,要求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必须基于客观规律和实践经验,而不是主观意识和主观臆断。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6. 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都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援,同
时积极推动国际无产阶级团结和国际劳动者的联合斗争。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它的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论。
下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变革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阶级斗争引起的。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4.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它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5.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通过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来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强调自己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它通过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社会变革理论和方法。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验证。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8. 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建立自己的政党来领导革命和社会变革。
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键。
以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1.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以及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分析方法。
2. 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和经验的观察、实证和验证来揭示客观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剩余价值理论,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除去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下的部分是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占有。
2.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包括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
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唯物史观,认为思维和意识的产生都是在物质基础上的。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动力。
五、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1.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以阶级斗争理论为基础,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变革的源泉。
2. 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认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1. 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2.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消除阶级和剥削,实现全民共同拥有和管理社会财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5.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地位。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观点。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3.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和历史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剩余价值论及其理论内容。
2.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1.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内涵。
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3.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核心概念和特征;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经验。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用和特点。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思想和世界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1. 唯物辩证法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归纳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社会物质性表现:1、人类社会依赖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世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最后的根源和最终的科学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章重点内容
总结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三章要点复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哲学的物质范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客观实在性的意义: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意识的反作用)和可知论3.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自然论与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起源来看:1.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4.意识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四)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其表现为: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第一章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实践物质概念恩格斯:物的总和列宁:客观实在——客观实在的意义物及其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与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4.条件性(二)事物的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1.新事物适应了环境变化2.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消极腐朽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是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2.哲学的本质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哲学具有对世界和人类的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3.人类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在社会实践中的结果,人类价值观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二、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以及社会各方面经济关系的科学。
2.价值和价格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度,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
三、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民主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计划经济。
3.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逐步实现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揭示的哲学理论。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学生应该认真研究每一章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思想和理论,以加深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现代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观点与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与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就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与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与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就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与基本矛盾的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 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与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与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①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也就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与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就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就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就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就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就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就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就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瞧法与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与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原则: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就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问题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物质与精神何者就是第一性、何者就是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①存在与思维或物质与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就是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
一元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就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就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则就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因而就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心灵、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心灵之中,或就是个人心灵的产物,因而就是第二性的。
二元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与精神。
②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世界就是可以认知的不可知论:认为物质与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人们面对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又形成了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观念,反映了哲学思想中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对立。
有神论:以不同的方式承认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存在,认为神就是世界的主宰,神支配与决定着人类的命运。
无神论:以不同的方式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与规律性,否认超越物质的神的存在与作用。
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就是什么之后,还必须回答世界就是怎么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就是联系的还就是孤立的,就是发展的还就是静止的,根据不同的回答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瞧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瞧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与作用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①它为研究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 为划分哲学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就是反对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锐利武器。
②它就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原则。
恩格斯:“实物、物质无非就是各种实物的总与,而这个概念就就是从这一总与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①坚持唯物主一元论,同二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②坚持可知论与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就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物质性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3、社会生活本质上就是实践的实践含义:实践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要素、过程、结果就是客观的。
(2)自觉能动性:就是指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总就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进行;无论就是实践主体,对象、手段,还就是实践的目的、方式、结果,都要以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为前提,并受其限制;人的实践活动又改变着原有的历史条件;实践的历史性更重要的就是表现在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实践就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就是人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就是对象性的活动4、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
1、实践就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发展就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恩格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就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事物的发展过程,从形式上瞧,就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与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瞧,就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功能与关系上的更新5、唯物辩证法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与发展规律。
2、主观辩证法:指人类认识与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与发展规律。
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一、原因与结果1.定义: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就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就是结果。
特点:前因后果2.辩证关系①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就是确定的同时又就是不确定的②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③关系就是复杂多样的。
a.一因多果,同因异果b.一果多因,同果异因c.多因多果,复合因果3、方法论意义①原因与结果范畴就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内在依据,反对宿命论与神学目的论②指导人类总结经验,预测未来,自觉地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二、必然性与偶然性1.必然性:就是指客观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与确定性偶然性:就是指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与偏离,就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2.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A、对立表现在: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主要的原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与方向。
偶然性产生于事物外部的、次要的原因,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B、统一表现在: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就是必然性的补充与表现形式,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3.方法论意义①坚持唯物主义辩证决定论,反对机械决定论与唯心主义非决定论②人们的认识与实践活动首先要立足于必然性即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③不要忽视偶然性,而要善于利用有利的“机遇”与偶然性因素三、可能性与现实性1、现实性: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
可能性: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可能性:在不同的程度上有着客观的根据与条件不可能性:指一事物的出现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客观的根据与条件,因而它就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2.辩证关系对立性:一个表示的就是客观情况,一个描述的就是事物的发展趋势统一性: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
因此,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不利的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3.方法论意义①从现实性出发,并对可能性作出全面分析②争取好的可能性,防止坏的可能性③进行量的分析,把握可能性的大小④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四、内容与形式1、内容:就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与形式:就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与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 必须首先注重事物的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与创新,反对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