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 软件学院 计算机网络原理 实验报告二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实验二: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与评估实验目的:1.掌握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方法;2.了解网络传输性能评估的参数;3. 学会使用JPerf工具进行网络传输性能测试。

实验环境:1. JPerf软件;2. 两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3.以太网交换机;4.网线,以连接两台计算机及交换机。

实验步骤:1.配置网络环境连接两台计算机和交换机,保证网络连接正常。

2. 安装JPerf软件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安装JPerf软件。

3. 运行JPerf服务器选择一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打开JPerf程序,选择“Server”模式,并设置端口号。

4. 运行JPerf客户端打开另一台计算机的JPerf程序,选择“Client”模式,并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5.设置测试参数在JPerf客户端上,设置传输模式(TCP/UDP)、传输时长和数据包大小等参数,并点击“Start”按钮开始测试。

6.分析结果测试结束后,JPerf会输出传输性能测试的结果,包括带宽、丢包率、延迟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选择了TCP传输模式,传输时长设置为30秒,数据包大小为1MB。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性能参数:带宽:100Mbps丢包率:0%延迟:10ms根据带宽和延迟,我们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带宽越大,传输速度越快。

延迟表示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输延时,延迟越小,传输速度越快。

丢包率表示发送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例,丢包率越小,数据传输越可靠。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较高的带宽和较低的延迟,说明网络的传输性能较好。

同时,丢包率为0%,说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很高。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对网络的传输性能进行评估。

如果带宽较小、延迟较大或丢包率较高,就会影响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从而降低网络的传输性能。

因此,在设计和配置网络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2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所用到的软件和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一台交换机、四台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

为每台设备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网络参数。

(二)网络协议分析1、启动 Wireshark 工具,选择对应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

2、在网络中进行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操作,观察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

3、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数据长度等信息。

(三)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和延迟。

2、通过发送大量数据包,测试网络的带宽和吞吐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IP 地址配置正确,网络连接稳定。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1、在文件传输过程中,观察到使用的主要协议为 TCP 协议,数据包有序且可靠地传输。

2、网页浏览时,发现涉及到 HTTP 协议的请求和响应,包括获取网页内容、图片等资源。

(三)网络性能测试结果1、 Ping 命令测试结果显示,网络中设备之间的延迟较低,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网络连通性良好。

2、带宽和吞吐量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能够满足一般的数据传输需求,但在大量数据并发传输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拥塞现象。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IP 地址配置错误在配置设备的 IP 地址时,出现了部分设备 IP 地址冲突的问题,导致网络通信异常。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附件:(一)系统概述1.运行环境: windowXP、win7等操作系统2.编译:已编译完成, 可直接执行可执行文件3.实现环境: Visual Studio 2010(二)使用方法:一般窗口应用程序, 双击即可运行。

(用户名:aaa 密码:123)(三)主要数据结构1.服务器端程序:2.Class CClientNet {public://连接上指定服务器int Connect(int port,const char* address);//发送信息//int SendMsg(const char* msg,int len);void SendMsg();//关闭V oid Close();private:SOCKET m_sock;}2.SOCKET3.WSAData4.sockaddr_in客户端程序:1. clas. CServerNet{public://初始化服务器,返回0表示成功int Init(const char* address,int port);//更新数据void Run();private:SOCKET m_sock;}3.SOCKET4.WSAData5.sockaddr_in(四)用户使用手册1. 运行服务器端程序server.exe。

2. 运行客户端程序client.exe。

3. 用户登录: 在客户端界面中出现connect则说明可以与服务器连接。

在login: 后输入用户名(aaa), 若用户名存在则client端返回该用户名的密码(123), 与输入密码比对, 若相同则连接成功, 可以开始发送消息。

4. 发送消息:在步骤3后, 用户端界面会出现“send your message:”的提示, 此时可以输入想要发送的消息, 输完后按enter键发送。

若发送成功, 则server界面出现发送的消息, client界面提示“send successfully”。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通信测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网络配置和通信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来搭建局域网。

其中,计算机A作为服务器,计算机B作为客户端,交换机用于连接两台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参数我们首先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确保两台计算机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2. 搭建局域网将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上,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3. 配置服务器在计算机A上搭建服务器,选择一种合适的网络服务软件,如Apache、Nginx 等,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4. 配置客户端在计算机B上配置客户端,选择一种合适的浏览器软件,如Chrome、Firefox 等,并设置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

5. 进行通信测试打开浏览器,在客户端中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

观察通信过程中的网络数据传输情况,检查是否能够成功建立连接并获取到服务器上的网页内容。

五、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了通信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 网络连接正常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交换机成功建立了物理连接,网络连接正常。

2. IP地址配置正确计算机A和计算机B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配置正确,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3. 服务器配置成功在计算机A上搭建的服务器配置成功,能够正常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4. 客户端配置成功在计算机B上配置的客户端能够正常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获取到正确的网页内容。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通信过程,掌握了网络配置和通信测试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1开学第一周我们就迎来了计算机网络实训,这门课程与上学期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相对应,给了我们一个更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机会。

2024年计算机网路原理与应用实习总结(二篇)

2024年计算机网路原理与应用实习总结(二篇)

2024年计算机网路原理与应用实习总结一、实习背景介绍在大学的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实习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的实现以及网络应用的开发等方面。

通过实习,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掌握了一些常用的网络分析和调试工具。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网络协议的实现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一个小型的网络协议的实现项目。

我们小组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自定义的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

通过这个项目,我深入了解了网络协议的设计原则和实现细节,掌握了TCP/IP协议栈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网络应用的开发另外,我还参与了一个网络应用开发的项目。

我们小组开发了一个简单的文件传输应用程序,实现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文件传输功能。

在这个项目中,我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网络编程技术,如套接字编程、多线程编程等。

我还学会了使用Python语言进行网络应用的开发,并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网络通信原理的理解。

3.网络分析和调试工具的使用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并应用了一些网络分析和调试工具,如Wireshark、Netcat等。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我可以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了解网络通信的细节和过程。

这对于理解和排查网络故障非常有帮助。

同时,我还学会了使用Ping和Traceroute等命令行工具测试网络连通性和路径。

三、实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网络连接了全球各地的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通信和数据交流方式。

同时,计算机网络也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如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

因此,网络安全问题也亟需我们的关注和研究。

在实习中,我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我们才能完成实习项目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在小组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并学会了有效地沟通和协调。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学习使用网络配置工具进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4.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步骤和网络协议的作用;5.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工具:Packet Tracer;3.实验设备: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

三、实验内容1.网络配置实验通过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建立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使用网络配置工具进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实现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及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通信。

2.网络通信实验通过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并观察分组的传输过程。

同时,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捕获网络数据包,并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

可以观察到IP地址、MAC地址以及各类协议的使用情况。

四、实验步骤1. 打开Packet Tracer软件,创建一个场景,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2.使用网络配置工具,给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分配IP地址,并设置子网掩码。

3.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将计算机所在的网段加入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

4. 在计算机上通过命令行窗口,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路由器的连通性。

5. 同时,启动Wireshark抓包工具,并对网络通信进行抓包。

6. 观察Ping命令的结果,判断是否与路由器连通。

7. 分析Wireshark抓包结果,观察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配置实验通过网络配置工具,成功配置了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的IP地址,并设置了子网掩码。

通过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实现了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及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通信。

2.网络通信实验Ping命令的结果显示,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正常。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二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二

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
1,查看所在机器的主机名称和网络属性,包括网络基本配置中包含的协议、服务、客户端,以及有关的基本参数;
2,修改网络配置参数;
3,网络协议、服务、客户端等组件的安装和卸载方法;
4,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1.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1)输入ipconfig/all ,显示的信息如下
(2)在命令行下键入:Ping 127.0.0.1,显示以下信息:
在命令行下键入:Ping 本机IP地址,显示信息如下:
说明网络配置正确。

Ping 202.117.200.200,输出信息为:
说明网络配置不正确,连接不成功。

2.查看所在机器的主机名称和网络参数,了解网络基本配置中包含的协议、服务和基本参数。

查看本机主机名称和工作组
本机主机名称和工作组名称如图。

查看本机网络配置参数
“本地连接属性”窗口如图。

“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窗口如图。

3.共享资源设置
在本机上选择了文件夹设置文件夹共享,共享属性为只读。

在本机上选择了文件夹设置文件夹共享,共享属性为可改写。

4. 共享资源访问
在邻居查看了计算机55,访问了共享文件夹,进行了拷贝文件、删除文件、改名等,能够顺利完成,说明该文件夹是可改写的。

在邻居查看了计算机55,访问了共享文件夹,进行了拷贝文件、删除文件、改名等,不能顺利完成,说明该文件夹只读。

5.修改网络配置参数,建立小组内的局域网。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专业班级:信安1202班指导老师:*********学号:**********实验二网络路由层协议模拟实验网络路由算法是路由器工作的核心,本实验针对因特网常用的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进行模拟实现,进一步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其相关性能。

【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VB、VC++、VS或JA V A等集成开发环境编写路由仿真程序的方法;2.理解并掌握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实验内容】2.实现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模拟。

基本要求(动态生成网络拓扑图,节点间的距离随机生成。

每个节点生成自己的链路状态分组,依据收到的链路状态表得到整体网络结构,在得到的整体网络结构上用最短路径算法,生成每个节点的路由表)进一步的要求:可以将模拟实验的每个节点程序部署在不同的电脑上,通过socket通信程序完成路由表信息或者链路状态分组的发送(与实验三结合)。

请用两台机器虚拟成多个网络节点(一台机器上开启多个通信进程,每个进程虚拟成一个节点),完成每个虚拟节点的路由表生成,进而按照路由表转发数据包。

【编程语言和环境】1.编程语言C++2.编程环境Windows(MS Visual系列,VC/VB/;)【基本原理】在一个链路状态路由选择中,一个结点检查所有直接链路的状态,并将所得的状态信息发送给网上所有的其他的结点,而不仅仅是发给那些直接相连的结点。

每个节点都用这种方式,所有其他的结点从网上接收包含直接链路状态的路由信息。

每当链路状态报文到达时,路由结点便使用这些状态信息去更新自己的网路拓扑和状态“视野图”,一旦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结点对跟新的网络图利用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重新计算路由,从单一的报源发出计算到达所有的结点的最短路径。

【实现过程】1.流程图2.部分代码void createGraph(int*arcs[],int& num){//创建并初始化网络拓扑图cout<<"请输入路径的权值(用邻接矩阵表示拓扑图的方式):"<<endl;for(int i=0;i<num;i++){arcs[i]=new int[num];for(int j=0;j<num;j++)cin>>arcs[i][j];}}void Dijkstra(int* arcs[],int* R[],int RL[],int vexnum){//迪杰斯特拉算法int v0;//定义源节点bool* visit=new bool[vexnum];//已经确定最短路径的节点的集合cout<<"请输入起始节点:";cin>>v0;cout<<endl;for(int cnt=0;cnt<vexnum;cnt++){//进行主要的循环之前的初始化visit[cnt]=FALSE;RL[cnt]=arcs[v0][cnt];if(RL[cnt]<INFINITY){R[cnt][0]=v0;R[cnt][1]=cnt;}}//forRL[v0]=0;//源节点的标志visit[v0]=TRUE;//初始化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点集合for(int i=1;i<vexnum;i++){//dijkstra算法的主要循环int min=INFINITY;int v=v0;for(int j=0;j<vexnum;j++)if(!visit[j])if(RL[j]<min){v=j;min=RL[j];}visit[v]=TRUE;//离v0顶点最近的v加入到s集for(int k=0;k<vexnum;k++)//更新当前最短路径及距离if(!visit[k]&&(min+arcs[v][k]<RL[k])){//modify shortest r[j] and RL[j]RL[k]=min+arcs[v][k];updateRouteLen(R[k],R[v],k,vexnum);}//if}//fordelete[] visit;visit=NULL;}//Dijkstra【运行结果】1.生成的连接矩阵和路由表(两个txt文件)Graph.txt拓扑图的邻接矩阵2 3 8 43 4 5 92 3 4 13 9 3 1注:10000表示无穷大Route.txt目标节点:0最短路径是:2--->0最短路径长度:2*********************目标节点:1最短路径是:2--->1最短路径长度:3*********************目标节点:3最短路径是:2--->3最短路径长度:1*********************2.运行界面截图【实验总结】1.算法优缺点分析优点:路由信息的一致性好,坏消息也一样传播得快;状态分组的长度较短,仅包含到邻接点的距离、序号和年龄等,与网络规模关系不大,传输所耗用的网络带宽不大,此外,状态分组的扩散,由于年龄参数的设定,不会无限制扩散,所以可适用于大型网络。

计算机网络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实验一:局域网配置与通信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和一台路由器来构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了配置和通信的实验。

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的目的是了解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配置方法,掌握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设置,以及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2. 实验步骤和结果首先,我们需要将两台计算机和路由器连接起来。

我们使用了网线将计算机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在一起,并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配置。

在计算机1上,我们设置了IP地址为192.168.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在计算机2上,我们设置了IP地址为192.168.0.2,子网掩码同样为255.255.255.0。

配置完成后,我们进行了通信测试。

我们在计算机1上打开了一个命令行窗口,输入ping 192.168.0.2命令,发现能够成功与计算机2进行通信,返回了一些网络包的信息。

3.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局域网的基本配置和通信原理。

我们学会了如何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且成功地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实验二:网络协议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Wireshark工具来对网络数据包进行抓包和分析,以深入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机制。

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的目的是熟悉Wireshark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分析网络数据包中的各个字段和协议。

2. 实验步骤和结果首先,我们下载并安装了Wireshark工具,并打开了一个网络抓包会话。

我们选择了一个局域网接口作为抓包的目标,并开始了抓包操作。

在抓包过程中,我们访问了一些网站和进行了一些网络操作,以产生一些网络数据包。

抓包结束后,我们停止了抓包会话,并开始分析抓到的数据包。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信息安全1302班指导老师:学号:姓名:目录实验一分槽ALOHA协议仿真实验 (3)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3)二、实验内容与实现原理 (3)三、编程语言和实验环境 (3)四、实验具体设计实现及结果 (4)五、实验总结 (6)实验二Socket通信实验 (7)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7)二、实验内容与实现原理 (7)三、编程语言和实验环境 (8)四、实验具体设计实现及结果 (8)五、实验总结 (15)实验一分槽ALOHA协议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VB、VC++、VS或JAVA等集成开发环境编写仿真程序的方法;2.理解并掌握分槽ALOHA协议原理。

二、实验内容与实现原理1.实验内容:编写仿真程序,对一定网络环境下MAC层的多路访问协议的分槽ALOHA协议进行实现。

通过仿真,学习协议采取的介质访问管理,包括介质分配和冲突解决机制,并对协议的性能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实现原理设置各站点初始产生包的时间点及产生包的时间间隔(均为随机值),得到所有站点成功发送1000个数据包的总时间以及这段时间内所有数据包的个数(包括各站点每次新产生的包以及由于冲突而重发的包),从而计算出每包时内尝试次数及其对应的吞吐量。

针对不同的包产生间隔,得到不同的每包时内尝试次数及其对应的吞吐量,将其画成一条曲线。

三、编程语言和实验环境1.编程语言Matlab2.编程环境Windows(MS Visual系列,VC/VB/;)四、实验具体设计实现及结果(含流程图及关键代码说明)1.实验代码for m=2:1:500 %m表示标签数,m=2,3 (500)n=1000; %aloha算法,m表示m个标签,n表示重发次数A=rand(m,n); %生成一个0-1分布的矩阵,A表示m行n列的矩阵,元素为0-1之间的随机数A1=0.5*A; %生成一个0-0.5分布的矩阵,假设随机退避时间服从0-0.5分布B=cumsum(A1,2); %矩阵B是对A1每列相加得到的,每列的累加和,表示随机发送的时间T=B(1,n); %T为标签均发送时间,即为观察时间,把矩阵B的第一行的最后一个元素赋给TC=1:1:(m*n); %生成一个向量for i=1:m %将矩阵B转化为向量,赋值到向量Cfor j=1:nC(1,(i-1)*n+j)=B(i,j);endendD=sort(C); %将向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用于计算两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差E=diff(D); %向量的微分,求两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差,用于判断是否产生碰撞T0=0.001; %每个数据包的宽度N=0; %初始化N(发送成功的数据包)M=0; %初始化M,总共的数据包for i=1:(m*n-1) %此循环用于计算M与Nif D(1,i)<=T %只要小于观察时间T就加1M=M+1;if i==1&E(1,1)>=T0 %对于时间轴上的第1个和第m*n个数据包只需判断一个时间差,其他需要判断两个N=N+1;elseif i==(m*n-1)&E(1,(m*n-1))>=T0N=N+1;elseif i~=1&i~=(m*n-1)&E(1,i)>=T0&E(1,i-1)>=T0N=N+1;endelse continueendendG=T0/T*M; %仿真得到的平均交换的数据包量,由于这里假设所有数据包的宽度相同且都为T0, T为观察时间S=T0/T*N; %仿真得到的吞吐量Q=S/G; %发送成功率F=m/500; %归一化标签数,便于观察随标签数的变化其他量的变化情况plot(G,S,'r.',G,Q,'ko',G,F,'g*'); %绘出G与S,Q,F的图像hold on; %保留在同一张图上endxlabel('平均交换的数据包量G'); %添加X轴的标题title('aloha算法仿真'); %添加标题legend('吞吐量S','发送成功率Q','归一化标签数F'); %添加注释grid on; %添加网格2.实验结果五、实验总结这次网络实验选择了分槽ALOHA协议仿真实验,做的过程中开始还是有很多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不过在向同学请教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后还是成功解决了这些不明白的问题。

2023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2023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中南大学网络工程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网络工程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网络工程实验报告中南大学网络工程实验报告题目:NetSim+Web+DNS+DHCP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信息安全1401班指导老师:桂劲松学号:0906140106姓名:孙毅实验一 NetSim网络模拟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Boson Netsim软件;2、学会利用Boson Netsim进行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配置、VLAN配置二、软件介绍Boson netsim for ccnp是Boson公司推出的一款路由器、交换机模拟软件。

它为我们联系路由器、交换机的命令,掌握路由器、交换机工作原理提供了有力的实验环境。

有两个组件:一个是拓扑设计软件(Network designer),一个是实验环境模拟器(Boson netsim)。

进入主界面后同时运行了Boson netsim和Boson lab navigator,Lab navigator是软件内置的一些实验拓扑图,部分正确的配置文件。

包括cisco培训课程的CCNA,BCRAN,BSCI及一些定制的实验。

如果按照cisco的教材来学习,这些内置的实验能更好地按照cisco的课程进度来联系。

Boson netsim运行的界面如图:工具栏的前三个按钮用于快速切换要配置的设备(路由,交换,PC机),第四个按钮用于打开lab navigator,第五个用于查看当前使用的拓扑图,第六个用于打开远程控制面版,等于是使用Telnet登录远程远程的设备来调试。

菜单栏主要包括了文件菜单,模式菜单,设备菜单,工具菜单,注册工具,窗口布局工具和帮助。

其中文件菜单包括:✓新建:调用拓扑图设计软件重新绘制一个新拓扑✓装入拓扑图:加载一个之前做好的拓扑图文件✓粘贴配置文件:粘贴一个来自真实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装入单个设备配置文件(合并):将以前保存的单个设备配置文件装入到当前实验环境中,以合并方式进行✓装入单个设备配置文件(覆盖):将以前保存的单个设备配置文件装入到当前实验环境中,以覆盖方式进行✓装入多个设备文件配置文件:将以前保存的所有设备配置文件装入到当前实验环境中✓保存单设备配置文件:将当前设备的配置文件存盘(保存在硬盘上备下次需要时使用,扩展名是rtr)✓保存所有设备配置文件:将当前拓扑图中所有设备的配置存盘✓打印:打印当前拓扑图✓退出:退出Boson netsim for ccnp模式菜单包括:初级模式:以默认方式使用配置界面高级模式:以Telnet方式访问设备进行配置工具条:显示/隐藏“远程控制面版”设备菜单:选择使用哪个设备,作用相当于工具栏上的快速切换设备图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二

《计算机网络(II)》实验报告实验名称:IEEE802标准和以太网班级:120341A 姓名:黄帅学号:120341110 任课教师:崔鸿完成日期:2014/11/01 实验环境:Windows2003网络实验平台一、实验目的:1.掌握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2.掌握ip校验和计算方法3.掌握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4.理解特殊ip地址含义5.理解ip分片过程6.理解协议栈对IP协议的处理方法7.理解ip路由表作用以及ip路由表的管理二、实验内容:主机Aip地址10.5.27.250,网关设为10.5.27.38主机B端口1IP地址10.5.27.38,端口2IP地址10.5.29.213,不设网关主机CIP地址10.5.27.238,网关设为10.5.27.38主机DIP地址10.5.27.138,网关设为10.5.27.38主机EIP地址10.5.29.125,网关设为10.5.29.213主机FIP地址10.5.29.111,网关设为10.5.29.213所有主机的子网掩码全为255.255.255.01.1. 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命令,开启静态路由服务。

2. 主机A启动协议编辑器,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MAC层: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对应于172.16.1.1接口的MAC)。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0。

IP层:总长度:IP层长度。

生存时间:128。

源IP地址:主机A的IP地址(172.16.1.2)。

目的IP地址:主机E的IP地址(172.16.0.2)。

校验和:在其它所有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自定义字段: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

【说明】先使用协议编辑器的“手动计算”校验和,再使用协议编辑器的“自动计算”校验和,将两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若结果不一致,则重新计算。

●IP在计算校验和时包括哪些内容?3. 在主机B(两块网卡分别打开两个捕获窗口)、E上启动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开始捕获数据。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实验二报告姓名:XX学号:201430XXXX班级:1001XXXX指导教师:XXX时间:2016.11.21.实验名称网络连通性测试与网络命令验证2.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网线连接设备的方法。

2.掌握常用网络命令。

3.实验原理图2-1 是连接示意图。

4.试验方法及具体步骤1.连接设备步骤:关闭计算机电源→按照图示连接设备→打开计算机电源。

2.网络属性设置步骤:控制面板→网络和拨号连接→本地连接→属性→Internet 协议(TCP/IP)→属性→将一台计算机的IP 地址分别设置为:192.168.7.59另一台设置为192.168.7.60,子网掩码全部为:255.255.255.0。

3.测试网络连通性使用Ping 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步骤:在IP 地址为192.168.7.59的计算机上打开“开始”→“运行”→输入“cmd”→确定→在DOS 提示符下键入命令“Ping 192.168.7.60”、→如果出现类似于“Reply from 192.168.0.2……”的回应,说明TCP/IP 协议工作正常;如果显示类似于“Request timed out”的信息,说明双方的TCP/IP 协议的设置可能有错,或网络的其它连接有问题。

重新设置后再次测试。

4.查看网络设置使用Ipconfig 命令查看网络设置,下面的命令测试全部在DOS 提示符下完成(1)键入Ipconfig 显示所有适配器的基本TCP/IP 配置。

(2)键入Ipconfig/all 显示所有适配器的完整TCP/IP 配置。

5.测试其它网络命令(1)键入net view \\Computer Name 查看由\\Computer Name 计算机共享的资源列表。

如果显示“There are no entries in the list”消息则在指定的计算机上没有文件或打印共享。

如果“System error 53 has occurred”消息,可能是计算机名称不正确或网关(路由器)没有运行。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2.掌握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二、实验器材1.计算机2.网线3.路由器三、实验过程1.实验一:理解网络分层结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结构,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主要是光纤、双绞线等物理媒介。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转化为帧,并进行传输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网络层负责寻路和分组转发,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连接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服务,负责通信协议的选择和具体的应用功能。

2.实验二:数据传输过程-数据从源主机通过物理媒介传输到目标主机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送、传输和接受。

-发送端将数据按照层级结构封装,并通过物理媒介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根据层级结构进行解封装和处理,最终将数据交给应用层使用。

3.实验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由主机和链路两部分组成。

-主机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结点,终端设备有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结点有路由器、交换机等。

-链路是连接主机之间和主机与网络结点之间的通信路径。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成功地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并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多个层级结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并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达到了实验的目标。

六、总结和建议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实践操作,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然而,实验时间比较紧张,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更多的实验训练的时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探索。

中南大学软件学院体系结构实验报告-实验2

中南大学软件学院体系结构实验报告-实验2

实验2 设计模式实验一实验学时: 4每组人数: 1实验类型: 3 (1:基础性2:综合性3:设计性4:研究性)实验要求: 1 (1:必修2:选修3:其它)实验类别: 3 (1:基础2:专业基础3:专业4:其它)一、实验目的1.熟练使用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对系统进行重构;2.熟练使用PowerDesigner和任意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几种常见的创建型设计模式和结构型设计模式,包括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适配器模式和组合模式,理解每一种设计模式的模式动机,掌握模式结构,学习如何使用代码实现这些模式。

二、实验内容1.在某图形库API中提供了多种矢量图模板,用户可以基于这些矢量图创建不同的显示图形,图形库设计人员设计的初始类图如下所示:Circle+ + + + +init ()setColor ()fill ()setSize ()display ()...: void: void: void: void: voidTriangle+++++init ()setColor ()fill ()setSize ()display ()...: void: void: void: void: voidRectangle+++++init ()setColor ()fill ()setSize ()display ()...: void: void: void: void: voidClient在该图形库中,每个图形类(如Circle、Triangle等)的init()方法用于初始化所创建的图形,setColor()方法用于给图形设置边框颜色,fill()方法用于给图形设置填充颜色,setSize()方法用于设置图形的大小,display()方法用于显示图形。

客户类(Client)在使用该图形库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①由于在创建窗口时每次只需要使用图形库中的一种图形,因此在更换图形时需要修改客户类源代码;②在图形库中增加并使用新的图形时需要修改客户类源代码;③客户类在每次使用图形对象之前需要先创建图形对象,有些图形的创建过程较为复杂,导致客户类代码冗长且难以维护。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周建权学号:0909122820班级:信安1202目录第一章概要设计 (3)1.1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 (3)1.2 开发环境简介 (3)第二章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5)2.1 数据库 (5)2.2 MVC架构模式 (5)2.3 Web应用服务器 (6)第三章系统分析设计 (6)3.1 系统功能 (6)3.2 系统构架 (7)第四章系统实现 (9)4.1 数据库设计 (9)4.2 系统公共模块设计 (11)4.3 前台销售模块详细设计 (12)4.4 后台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14)第五章完成情况 (15)5.1前台基本功能界面 (15)5.2后台基本功能界面 (20)第六章使用说明 (22)6.1网站访问方式 (22)第七章总结 (22)第八章参考文献 (22)第一章概要设计1.1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

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情广告;电子选购和交易、电子交易凭证的交换;电子支付与结算以及售后的网上服务等。

主要交易类型有企业与个人的交易(B to C方式)和企业之间的交易(B to B方式)两种。

参与电子商务的实体有四类:顾客(个人消费者或企业集团)、商户(包括销售商、制造商、储运商)、银行(包括发卡行、收单行)及认证中心。

电子商务是Internet 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

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4-320213X1《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4-320213X1《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4-320213X1《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指导书廖志芳编写课程编号 320213X1 总学时 48 实验学时 6 课外学时15中南大学软件学院 2021年11月实验1《Windows Socket编程》实验学时: 2 每组人数: 1实验类型: 2 (1:基础性 2:综合性 3:设计性 4:研究性)实验要求: 2 (1:必修 2:选修 3:其它)实验类别: 3 (1:基础 2:专业基础 3:专业 4:其它)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计算机Windows 编程的基本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基本内容的理解,掌握基本的Windows编程技巧,通过实验使得学生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网络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1.介绍基本的Windows Socket编程技巧;2.基于Windows Socket编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聊天系统,包括客户端及服务器端。

三、实验要求:1.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各个实验; 2.在实验报告中要有详细地实验步骤以及结果; 3. 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1.工程创建在VC6中新建一个新工程,选择: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输入工程名。

具体方法:启动VC6.0,单击【File】->【New】,如图1所示;1图1(1)服务器端创建:然后在【新建工程】的对话框中的【Projects】选项卡中选择: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输入一个工程名及保存路径,点击【确定】,如图2所示;图2(2)客户端创建:在【新建工程】的对话框中的【Projects】选项卡中选择:MFC AppWizard[exe],输入一个工程名及保存路径,点击【确定】,选择“单文档模式”,完后确定完成,如图3所示,完成后新建一个主界面窗体,如图4所示。

图32图42.Winsock初始化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网络程序设计时,所有的Winsock函数都是从ws2_32.dll导出的,我们可以通过#pragma comment(lib, \语句链接到该库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实验一姓名:班级:学号:一、实验名称:socket编程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利用Socket编写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了解TCP/IP网络的基本通信原理和编程方法,初步掌握TCP/IP网络的传输层上的编程接口(Windows Sockets API),学会利用这些接口来编写简单的网络通信软件。

三、实验要求利用socket编写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比如聊天室、文件传输等。

利用Socket编写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关键的问题一是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如何通信;二是当有多个客户端同时连接到服务器端时,服务器端如何识别每个客户端,并对请求给出相应的回复。

同时还要保证一个客户端断开连接时不影响其它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

这里以实现聊天室程序为例分析实验的关键问题。

1.实现思想在Internet上的聊天室程序一般都是以服务器提供服务端连接响应,使用者通过客户端程序登录到服务器,就可以与登录在同一服务器上的用户交谈,这是一个面向连接的通信过程。

因此,程序要在TCP/IP环境下,实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程序。

2服务器端工作流程服务器端通过socket()系统调用创建一个Socket数组后(即设定了接受连接客户的最大数目),与指定的本地端口绑定bind(),就可以在端口进行侦听listen()。

如果有客户端连接请求,则在数组中选择一个空Socket,将客户端地址赋给这个Socket。

然后登录成功的客户就可以在服务器上聊天了。

3客户端工作流程客户端程序相对简单,只需要建立一个Socket与服务器端连接,成功后通过这个Socket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就可以了。

四、核心代码客户端SOCKET封装函数bool CCSUMarketApp::OpenSocket(SOCKET m_hSocket,CString str,charbuff[],int n)WSADATA wsaData;WORD version = MAKEWORD(2, 0);int ret = WSAStartup(version, &wsaData);if(ret != 0) return false;// TRACE("Initilize Error!\n");if(m_hSocket != NULL){closesocket(m_hSocket);m_hSocket = NULL;if (WSACleanup() != 0){TRACE("UnInitilize Error:%d\n", WSAGetLastError());}}if(m_hSocket == NULL){m_h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0);ASSERT(m_hSocket != NULL);}//初始化SOCKETif(buff != NULL){memset(buff,0,256);}str+='\0';int error = 0;ret = connect(m_hSocket, (LPSOCKADDR)&m_addr, sizeof(m_addr));if(ret == SOCKET_ERROR){TRACE("Connect Error: %d \n", (error = WSAGetLastError()));if(error == 10061)AfxMessageBox(_T("请确认服务器确实已经打开并工作在同样的端口!"));return false;}char* buf = str.GetBuffer(0);ret = send(m_hSocket, buf, str.GetLength(), 0);if(ret != str.GetLength()){TRACE("Send data error: %d\n", WSAGetLastError());return false;}ret = recv(m_hSocket, buff, 256, 0);if(ret == 0){TRACE("Recv data error: %d\n", WSAGetLastError());return false;}// buff[ret-1] = '$';closesocket(m_hSocket);if (WSACleanup() != 0){TRACE("UnInitilize Error:%d\n", WSAGetLastError());}return true;}2、服务器端:void CSimpleserverDlg::StartUp(){WSADATA wsaData;WORD version = MAKEWORD(2, 0);int ret = WSAStartup(version, &wsaData);TRACE("Initilize Error!\n");if(ret != 0)TRACE("Initilize Error!\n");}void CSimpleserverDlg::Onstart(){//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if(m_hSocket != NULL){closesocket(m_hSocket);m_hSocket = NULL;}if(m_hSocket == NULL){m_h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0);ASSERT(m_hSocket != NULL);}m_addr.sin_family = AF_INET;m_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ADDR_ANY;m_addr.sin_port = htons(m_nPort);//bindint ret = 0;int error = 0;ret = bind(m_hSocket, (LPSOCKADDR)&m_addr, sizeof(m_addr));if(ret == SOCKET_ERROR){TRACE("Bind Error: %d \n", (error = WSAGetLastError()));return ;}//listenret = listen(m_hSocket, 5);if(ret == SOCKET_ERROR){TRACE("Listen Error: %d \n", (error = WSAGetLastError()));return ;}//::WSAAsyncSelect(m_hSocket,this->m_hWnd,WM_SOCKT,FD_READ|FD_ACCEPT);//block for connectionwhile (1){m_hSocket = accept(m_hSocket, NULL, NULL);if(m_hSocket == SOCKET_ERROR){TRACE("Accept Error: %d \n", (error = WSAGetLastError()));return ;}//::WSAAsyncSelect(m_hSocket,this->m_hWnd,WM_SOCKT,FD_READ|FD_ACC EPT);//waiting for messagechar buff[256];memset(buff,0,256);ret = recv(m_hSocket, buff, 256, 0);if(ret == 0 || ret == SOCKET_ERROR ){TRACE("Recv data error: %d\n", WSAGetLastError());return ;}// MessageBox(buff);//judge type of commendchar type = ' ';type=buff[0];CString str;switch(type){case '0':str=LoginMng(buff);//loginbreak;case '1':str=InsertMng(buff);//insert & deletebreak;case '3':str=Search(buff);break;case '4':str=search2(buff);break;case '8':str=search1(buff);break;case 'a':str=search3(buff);break;case 'b':str=search4(buff);break;break;default:{TRACE(_T("Command error!\n"));}break;}char* buf = str.GetBuffer(0);ret = send(m_hSocket, buf, str.GetLength(), 0);//MessageBox(buf);if(ret != str.GetLength()){TRACE("Send data error: %d\n", WSAGetLastError());return ;}}}五、实验结果六、心得体会本次实验是由WW,WWm,CC三个人组成的小组共同完成的,由于我们三个人都较为熟悉c++语言,所以我们本次实验内容的实现是基于MFC平台的。

我们本次实验是使用C/S结构,利用SOCKET来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利用ADO实现服务器端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具体的交互流程为:客户端根据用户的操作向服务器端发送相应的SQL语句以及语句的类型,服务器端将SQL语句从接收到的字符串中剥离,并与数据库连接得到相应的结果集,然后根据SQL语句类型返回客户端需要的结果,客户端成功接收到结果之后显示到窗口之中,一次交互结束。

由于在客户端将套接字创建到关闭的过程做了封装,所以每一次交互就变得很简单,也做到了异步的处理。

这个实验让我们熟悉了SOCKET的交互过程,以及SOCKET异步处理的方法,也使我们的编程经验得到了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