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教学设计2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的家》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的家》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ad0d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a.png)
我的家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录音,了解录音中那位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2.能依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教学时间1教时教学重点能依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课前预备按本次训练的内容与要求,课前让同学向家长询问有关状况(如家庭地址、父母的工作单位等),然后抓住“你的家可爱在哪里〞这个重点作好预备。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家,而且对家里的状况都格外了解,我们怎样才能把家里的状况介绍给人家听。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听说训练——我的家。
板书:我的家二、明确训练内容和要求。
1.介绍自己的家,要求做到什么①在介绍内容上,要表达“听说内容〞中所提出的3个要点;②尽言在表达上,要把事情说清楚,语句要完整前后意思连贯,家庭地址要说明确;③对别人的介绍(包括录音中哪位同学的介绍)要认真听,吸取别人介绍的优点,改良自己介绍的缺乏。
)三、学习介绍方法。
1.你是按怎样的挨次介绍2.指导同学学习课文的“听说提示〞,提问你的家可爱在哪里(如环境美丽、洁净、住房宽敞、父母慈祥、热忱好客、团结和谐等.)四、听录音或听老师叙述,然后评议。
1.要求同学认真听,听清这位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听后评议,这位同学哪些地方介绍得好(引导同学从两方面进行评议:①条理清楚。
先介绍家住哪里,家里有哪些人,在哪里工作,再介绍我的家可爱在哪里。
②有重点地介绍了我的家是尊老爱幼,团结和谐的幸福家庭。
这位同学从奶奶怎样疼爱我们,爸爸奶奶怎样严格要求我,我们又怎样关怀奶奶等三方面作了具体介绍,使人听了印象深刻。
)五、列介绍提纲。
六、练习说话。
自由说.指生说七、评议。
1.条理是否清楚2.是否抓住要点说3.家的可爱有否说清楚,说明确4.说话是否清楚、完整、意思是否连贯八、再次练习说话。
同桌互说、互评,老师巡回指导。
(说话举例见(教参))◆我的家教学设计之二一文由chinesejy教育网.chinesejy 搜集整理,版权归全部,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家》教学设计金素艳
![《我的家》教学设计金素艳](https://img.taocdn.com/s3/m/0909f4d0b14e852458fb57e5.png)
3、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或同学。
4、小组内练读,组员听完练习评价。
5、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谁来评价他读得怎么样?谁再来读一读?选读得好的领读。
6、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7、齐读课文。
8、你们想不想去这位小朋友家看看呢?(出示课文插图)请大家自由参观。
(1)家里都有谁?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第二课时综合性学习
一、欣赏全家福
1、出示一张“全家福”。师:这是老师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具体讲解示范生认真听老师说。
2、欣赏老师的“全家福”、听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老师家的哪些情况?你还想知道关于老师和家人的哪些情况?(学生交流提问和倾听,教师相机点拨)
3、拿着自己的“全家福”把自己的家介绍给好朋友。(学生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介绍。)
教学准备1、提前三天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庭情况完成“寻找全家福”、“回忆家里开心事”、“爸爸妈妈很爱我或我很爱爸爸妈妈的事例”的初步准备。(由于孩子比较小,可以寻求家长帮助,但不可完全代替。)
2、第二天以学生完成情况分配具体任务,选每个孩子完成比较好的一项任务分组继续深入准备,教师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我的家》,激发学生爱家爱父母的纯真情感。学习11个生字,学习撇、捺两个笔画。学写“人、八、大、个”4个字。敦促做到“三个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培养学生听读课文的习惯,继续指导学生练习指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温暖,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新课讲授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同学们全家福照片,幸福的家有甜甜的笑,让学生体会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我的家》教案设计
![《我的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d1fde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b.png)
《我的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描述家的外貌和室内布局的相关词汇。
2.能够准确运用所学词汇,描述自己的家庭环境。
3.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与珍惜,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家的外貌和室内布局的相关词汇的学习与运用。
2.难点:如何借助所学词汇,进行简洁清晰的描述。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物品。
2.教材准备:相关家庭布置的图片或文字材料。
3.课前准备:对所学词汇进行复习和整理,准备相关练习题目。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家庭布置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讨论家的重要性,营造学习氛围。
2.学习新知:介绍家的外貌和室内布局的相关词汇,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
3.操练: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句子组合和描述练习。
4.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对家的描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相互欣赏和学习。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表达,并进行个人经历分享。
6.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关键词汇和句式,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环境进行描述。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描述家的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限,需要加强相关练习。
下一节课我将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性化辅导,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描述能力,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表达和感恩之心。
《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的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4c1e2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4.png)
《我的家》教学设计《我的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难忘的亲情关爱,让学生体味家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讲述长辈们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生活的差异,激发学生珍惜温馨的家。
课前准备:一、让学生回家做小调查1.长辈们过去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2.长辈们过去穿的是什么衣服,吃的是什么食物?3.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已经会做些什么事?二、教师准备一张全家福、家的图片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时间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法引入课堂。
同学们放学后,大家都会──回家到了亲戚家太不习惯了,就非常想──回家快过年了,在外打工的父母及长辈,都会从遥远的地方兴冲冲地──回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家有眷念之情。
家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魅力,把所有在外的人给召唤回家呢?生可能说:家很温暖,有爸爸妈妈的关心。
家里人最熟悉,相处得最长。
二、说说我的家,并激发学生爱自己的家。
1.介绍我的家人。
家真的很温暖,我也和大家一样很想念在家的感觉。
我的家在柑橘之乡丰都龙孔,毕业后就在这里工作,回家需要40块钱的车费,所以我不常常回家,常常在一个人的时候会想起我的亲人。
我每每想起家人,都会拿出这张全家福瞧瞧。
我的爸爸是退伍军人,他特别喜欢穿旧军装,妈妈是个热情好客的人,而弟弟呢,非常淘气,你们看,照相时还在扮鬼脸呢?2.展示家的图片,师生互动介绍。
我每每想起家人,就会想起我那温馨舒适的家,我的家虽在农村,但是爸妈很有讲究,家里布置得整齐。
我的家门口是一棵高高的白杨树,在远点就是──梯田;后面是──连绵的小山;左边是──栽满莲藕的`小鱼塘;右边是──一片柑橘林。
初冬时节,果实累累,这时候如果你到我家做客,我的妈妈肯定会挑顶大的柑橘来款待远方的客人。
我的家房前屋后这样美,你们羡慕吗?能不能介绍你们的家呢?3.听到老师这样美美地介绍自己的家,你也一定想起自己的家了吧!请同学们把印象最深的家景画一画。
《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的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a311e381c758f5f61f677a.png)
《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文是《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材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的主题一。
《我的家》是围绕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开活动,指导儿童在了解自己家庭的基础上,体验亲情,爱亲敬长,同时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儿童和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儿童应有的品德。
教学对象分析: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尽情地享受着家人对他(她)的爱,以我为尊,却很少关心家人。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到父母、家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是无微不至的,由此产生“我”也爱他们的情感,并自觉养成关爱家人的行为。
活动目标:情感与态度:学会关心父母,尊重老人,体验亲情。
知识与技能:学会人际交往及家庭成员交往的技能。
行为与习惯:与家庭成员有良好的交流习惯;在家里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
过程与方法:和父母更多地接触,更好地沟通,学习沟通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重点: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关心父母,爱亲敬长。
难点:和父母更多接触,更好地沟通,学会沟通的方法,热爱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
活动方法:互动游戏、资料交流、讨论活动准备:1、收集家人的照片。
2、制作电脑课件。
3、准备剪贴画。
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活动1、出示贴有照片的吹塑纸板,问: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照片。
)看看照片上都有谁?2、这些照片都是从你们手中收集来的,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和谁照的?3、今天这次课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的家。
(贴上房盖及“家”字)[用学生熟悉的照片作为生活素材,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整理资料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活动二:齐心协力,共建家园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马上就看出这是一座屋子,就像我们的家一样,你看,如果这时你在家,觉得还应有什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材料,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布置我们可爱的家园?(老师和学生共同动手贴画,装饰黑板上的“家”。
)2、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劳动成果,怎么样?我们的家漂亮吗?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生活有什么感受?[共同装饰黑板,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使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基。
《我的家》课堂教学纪实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家》课堂教学纪实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8e356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b.png)
《我的家》课堂教学纪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暖。
2.培养学生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家的情感。
3.增强学生对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表达对家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家的概念具体化,用语言和绘画表现出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我的家》,引导学生倾听。
(2)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这首歌让我们想起了什么?2.新课教学(1)教师出示课题《我的家》,让学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幅画让你想到了什么?(4)教师展示自己画的“家”,引导学生思考:我的家有什么特点?(5)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画一幅自己家的画,并分享画作。
(6)教师点评学生的画作,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对家的情感。
3.活动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的家”故事分享活动。
(3)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责任。
4.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家有什么新的认识?(3)教师强调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的作文,题目自拟。
(2)要求作文内容真实、具体,表达对家的情感。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画作、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2.学生在分享自己家的故事时,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实现了家校共育。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家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用语言和绘画表达对家的情感。
2.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3.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拓展1.开展“我心中的家”主题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组织家庭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体验家庭的温暖。
《我的家》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我的家》教学设计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b6297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2.png)
《我的家》教学设计优秀11篇《我的家》教学设计1活动主题:我的家乡活动目的:在观察、介绍自己家乡的活动中,加强对课文的学习和运用,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活动年级:一年级活动动员: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向往,船多、桥多、歌多的水乡让我们迷恋,我们的家乡哪里美?我们的家乡什么多?让我们走出校园,仔细观察,认真搜集,也来展示一下我们的美好家园吧。
“我们的家乡哪里美?我们的家乡什么多?”是从教材中提出来的问题,学习《小山村》、《水乡》后,将问题引到“我的家乡”。
通过综合学习活动,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园。
情境设置有由此及彼的过渡特点,是吹响以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号角。
活动安排:1、当个小画家:家乡的天蓝吗?地绿吗?……细心观察,把你最想画的画出来。
2、谁的故事多:家乡人多故事自然也多,身边发生的;听别人讲的,你能多搜集几个吗?3、学做小诗人:《水乡歌》中,诗人笔下的水乡令人神往,你也当个小诗人,认真去观察,仿照《水乡歌》遍一首小诗,把我们的家乡描绘出来吧!4、家乡集锦:我们的家乡是个小山村,与水乡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有什么特色?留心观察,把不一样的,如果是特产可以挑选出来,如果是景物可以画下来,如果是图片可以收集起来,合作搞个家乡集锦活动过程: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有的画画,有的作诗,有的打听家乡故事,有的搜集家乡的特产图片。
或悉心观察,或耐心打听,或到处收集,或三五成群,或独自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深情感体验,只有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真实体验,学生的情感才得以升华,由喜欢“小山村”、“水乡”到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得法于课内,用之于课外的能力,只有使学生学以致用,课内外的衔接才能落实,如一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了对家乡的情感,遍出了如下的《家乡歌》家乡歌家乡什么多?房子多,这一座,那一座,座座房子排排坐。
家乡什么多?南果多东一片,西一片片片南果压枝弯。
家乡什么多?车多,农用车,公交车,来来往往如穿梭。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07850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1.png)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活动一:我的家活动目标:1.能感受到自己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欢乐,情愿与其他同窗分享自己的幸福。
2.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长辈的爱。
活动预备:(一)学情分析现代的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大部份不注重与子女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久而久之,关系会慢慢疏远。
因此仅想以本次活动作为一次尝试,唤醒学生们关爱他人的能力,提示诸位家长俯下身来,与小孩一同成长。
(二)物质资料预备教师:《三毛流浪记》录像带,《我的好妈妈》磁带。
学生:水彩笔、小美术本、白纸。
活动时刻:2课时。
活动进程:第一课时一、教师讲家的重要性。
(1)引课:咱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中。
家关于一个人而言是很重要的。
因为有家,咱们才有吃有穿,才能健康成长;家是咱们避风的港湾,家是咱们成长的摇篮。
咱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酷爱它,关切它。
试想:若是一个人没有了家,就会像三毛,像在大街上的乞讨儿流浪街头,风餐露宿!(2)放映《三毛流浪记》。
二、调查学生对自己的家了解的情形。
(1)提问:同窗们,你酷爱自己的家吗?了解自己的家吗?(2)学生试探自己的家庭的情形。
(家里都有谁;他们有哪些爱好;他们的年龄、性格特点、生肖;其中,你最喜爱家的谁;你和家里人的情感如何?)过渡:看来大伙儿都很熟悉、了解自己的家,都很爱自己的家。
那么,咱们该如何酷爱自己的家,关切自己的家呢?3、学生讨论如何酷爱自己的家,关切自己的家呢?(1)尊重大人,听大人的话,不和父母顶嘴,上学下学回家要主动和家长打招呼。
(2)有问题要向家长请教,与他们多沟通、多谈心。
(3)帮忙家长做力所能及的情形。
(4)过节要记得为他们庆贺、祝愿。
(如母亲节、爸爸的生日……等)(5)用饭时要帮家长添菜。
4、看看书上P41页,为咱们教了哪些方式。
五、判定:(1)用饭时,小明一个人先吃。
(错)(2)爸爸回来了,小红帮爸爸拿拖鞋。
《My family》英语教案精选四篇
![《My family》英语教案精选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3aab4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6.png)
《My family》英语教案《My family》英语教案「篇一」幼儿园小班英语教案《my family(我的家)》游戏目标:1、学习新词mummy、daddy、grandma、grandpa,能正确发音并确切地用这些词称呼长辈。
2、会用it’s句型介绍自己的mummy、daddy、grandma、grandpa。
材料准备:1、幼儿每人带一张全家福照片2、小熊一家的图片及头饰游戏过程:一、my family1、look!(show the photos)what are these?(photos)2、who is he(she)?3、师生一起边指边说:mummy、daddy、grandma、grandpa4、引导幼儿用it’s介绍自己的mummy、daddy、grandma、grandpa5、introduce your family to your friends.(幼儿与同伴交流)二、bear’s family(出示小熊一家图片)who are they?(bear’s family)who is she?who is he?(幼儿练习用it’s作答)三、now. let’s play a game。
who’d like to be mummy (daddy、grandma、grandpa) bear?(幼儿五人一组,分别扮演小熊的一家,各自戴上头饰)please introduce yourselves to other children。
welcome bear’s family。
《My family》英语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听懂会说句型: This is my family. Whos that man (boy)? Hes my. Whos that woman (girl)? Shes my. (二)能力(1)能够运用以上句型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能区分和正确使用人称代词he 和she。
“我的家”主题教案:认识家庭成员,学会尊重与包容
![“我的家”主题教案:认识家庭成员,学会尊重与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db9770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1.png)
“我的家”主题教案:认识家庭成员,学会尊重与包容:1.让学生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并能正确称呼他们;2.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包容意识,尊重家庭成员的差异,相互包容与信任;3.通过互动游戏、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认识家庭,感受家庭温暖,体验家庭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了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并能够正确称呼他们;2.通过互动游戏、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快乐和幸福。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包容意识,尤其是在家庭成员之间;2.让学生体验到家庭的快乐和幸福,并从中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述、演示等方式教授知识或技能;2.互动游戏法:通过游戏互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3.课堂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我的家’。
在一个家庭中,我们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不同的家庭成员,他们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责。
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家庭成员相处,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二、学习与讨论环节1.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1)介绍爸爸和妈妈的角色和职责,让学生了解父母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2)介绍爷爷奶奶的角色和职责,以及外公外婆的角色和职责,让学生了解长辈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3)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名称和职责,并能够用正确的称呼称呼他们。
2.学习尊重和包容意识(1)教师分享“尊重和包容”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尊重和包容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尤其是在家庭中。
(2)教师以实际事例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3)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尊重和包容的过程,并总结出尊重和包容的原则和方法。
三、体验与总结环节1.体验家庭的温暖和快乐通过组织家庭联欢活动、观看家庭影片、访问家庭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我的家》教案设计
![《我的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6658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4.png)
《我的家》教案设计可以围绕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和词汇描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的基本情况。
-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
- 利用图片、实物展示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构思并组织关于“我的家”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人的情感,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清晰、准确地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关系以及家庭生活的细节。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家庭,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融入到文字表达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照片或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自己家庭的回忆和思考。
2. 新课讲授:- 分析教材中的例子或者范文,讲解如何描绘家庭成员(如: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职业爱好等)及家庭环境(如:房屋布局、家居摆设等)。
- 鼓励学生以“我爱我家”为主题,自行创作一段短文或口头表述,内容可以包括家庭成员介绍、日常生活情景、难忘的家庭故事等。
3. 实践活动:- 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写的《我的家》,并给予同伴建议和评价,教师巡回指导。
- 可以设置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模拟家庭对话或场景,更生动地展现家庭生活。
4. 总结反馈:- 教师总结学生在描述“我的家”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家庭时光,关爱家人。
五、作业布置- 完成一篇完整的《我的家》小作文,要求包含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以上是《我的家》的一个大致教案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做适当调整。
我的家(听说训练)教学设计一等奖
![我的家(听说训练)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0eb160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5.png)
我的家(听说训练)教学设计一等奖1、我的家(听说训练)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1、得要尊敬老人、爱爸爸、爱妈妈。
2、能正确、清楚、响亮地用一句话回答自己家的地址,家里有哪几个人。
重点:能正确、清楚、响亮地各用一句话回答课后三个问题。
难点:用普通话正确练说。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片教学过程:时间:备注:(一)、揭示课题,提出听说要求。
1、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今天这接课就请每个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出示课题:4 2、出示投影片:小朋友,这是丁丁的家,我们先仔细看图,在介绍丁丁的家和自己的家时,发音要正确,说话要清楚,声音要响亮,别人在介绍时要注意认真听。
板书:正确、清楚、响亮(二)、指导看图,学习说话。
1、我们先让丁丁来介绍一下他的家。
播放录象。
(小朋友,你们好!我叫丁丁。
我的家在农村。
我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共五口人。
)2、丁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回答。
小黑板出示题目:家在那儿?家里有那几个人?教学过程:时间:备注:3、你们听到了,刚才丁丁说得多好啊。
说话完整,发音正确、清楚、响亮。
看那个小朋友能学着他的样子介绍一下丁丁的家。
(1)、指导说第一个问题:丁丁的家在哪里?引导学生由近及远,从院子里到院子外仔细看图,知道丁丁的家在农村。
(屋顶有烟囱,屋后养着猪,爷爷拿着锄头等。
)a、指名说:丁丁的家在农村。
b、同桌互说。
(2)、指导说第二个问题:丁丁的家里有哪几个人?要注意从年长的说起。
A、指名说:丁丁的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共五口人。
B、师生回答。
C、同桌问答。
4、下面我们就学着丁顶的样子来介绍自己的家。
(在小黑板的问题前加一个你)(1)、指导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
(说清家庭住址。
家在农村的要说清楚住在**镇**村。
家在城镇的要说清在**路几号。
)先让学生自由练说。
师生回答。
师:你家在哪儿?生:我家在**镇**村。
最后开小火车练说。
《我的家》教案范文
![《我的家》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4e574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d.png)
《我的家》教案范文课题:《我的家》敔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家》教学内容及目标:1.了解“家”是我们常住的地方,了解家的形状、构造等。
2.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表达和描述自己的家庭。
3.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和认同感,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家”的概念,能够描述自己的家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故事、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家的照片或图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谈论“家”的概念,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情况。
2.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和讨论。
二、学习《我的家》(15分钟)1.听故事《老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家”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家的重要性。
2.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我的家》,学生跟读。
3.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我的家”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家庭。
三、讨论家的构造(15分钟)1.提问:什么是家?家的形状有哪些?家的构造是什么?2.学习家的构造: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家的构造,如房子、门窗、屋顶等。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家的构造特点,并向全班汇报。
四、家庭画册制作(20分钟)1.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或图画,并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庭。
2.制作家庭画册:让学生在绘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家庭,可以用彩色纸、贴纸等装饰。
3.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向全班展示。
五、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家”的重要性和建设美好家庭的意义。
2.展望:鼓励学生关心家庭,珍惜家人,为建设和谐家庭贡献力量。
六、课后作业(5分钟)1.完成《我的家》课文的背诵和默写。
2.小组写作:每组选取一位同学的家庭图画或照片,合作写一篇短文描述。
3.完成家庭画册的装饰和润色,准备下节课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家”是什么,能够描述自己家庭的构造和特点。
《我的家》教案设计
![《我的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1cf5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6.png)
《我的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会说有关家庭的常用词汇和简单句子。
2. 能够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3. 能够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问答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1. 家庭成员的称呼和描述。
2. 家庭中的各种房间及其功能。
三、教学难点1. 家庭成员的复数形式及关系词的使用。
2.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描述。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家庭图片及相关物品。
3. 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1. Warm-up(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氛围,激发学生讨论家庭的兴趣。
2. Presentation(15分钟)教师用PPT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并教授相关词汇及句子,引导学生学习。
3. Practice(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练习描述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的对话。
4. Production(2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示,用英文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短文,并进行口头表达,加强实践能力。
5. Consolidation(10分钟)通过游戏或竞赛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家庭成员拼图比赛等。
6. Assessment(5分钟)教师进行简单的问答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自己家庭的小作文,并背诵,以便下节课进行展示。
八、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主要注重培养学生描述家庭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评估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保证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我的家》主题课程教学案例
![幼儿园大班《我的家》主题课程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17088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0.png)
《我的家》主题课程教学案例一、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我的家”这个主题,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的构成、家庭成员的角色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本文将围绕着幼儿园大班的《我的家》主题课程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份教学案例,以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和成长。
二、整体评估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我的家》主题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个主题,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家庭的认知,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也能够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增强家庭归属感,培养孩子热爱家庭、尊重家长和团结互助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 认识家庭:通过介绍不同的家庭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让幼儿了解家庭的多样性。
2. 培养情感:通过制定有关家庭的游戏、歌曲和手工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家庭情感。
3.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表达对家庭的感受和体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 增强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和家庭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了解家庭构成- 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介绍不同类型的家庭构成,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多代同堂家庭等。
- 让幼儿描述自己的家庭构成,并鼓励他们接受和尊重不同家庭构成的差异。
2. 家庭角色认知- 通过角色扮演、家庭成员图片配对等游戏,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的角色和重要性。
- 引导幼儿思考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作用,强化对家庭成员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3. 家庭情感培养- 播放有关家庭的歌曲和动画,引导幼儿表达对家庭的感受。
- 进行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让幼儿制作爱心卡片或家庭画,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恩之情。
4. 语言表达和交流- 设置“我家的小故事”环节,鼓励幼儿共享家庭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和感人的经历。
- 组织家庭主题的口头表达比赛,让幼儿展示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次《我的家》主题课程教学,幼儿在认知和情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教案《我的家》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教案《我的家》](https://img.taocdn.com/s3/m/b41cad6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b.png)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教案《我的家》一、教案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幼儿能够认知并掌握与家庭相关的基本词汇,如家人的称呼、家庭成员的名称等。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家庭相关的词汇,帮助幼儿建立对家庭的情感认同和情感联系,增强幼儿对家庭的归属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家庭成员的称呼及名称的学习。
•教学难点:家庭成员称呼的正确使用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三、教学准备•绿板、彩色粉笔•家庭成员的图片卡片•老师自制的家庭成员头饰道具•CD及家庭相关的歌曲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首先与幼儿们进行简单的打招呼,引出本堂课的主题“我的家”。
2.播放家庭相关的音乐,让幼儿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为学习活动做氛围铺垫。
第二步: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15分钟)1.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卡片,并教导幼儿们认识不同家庭成员的称呼。
2.演示正确的家庭成员称呼用法,引导幼儿模仿。
第三步:歌曲唱跟读(10分钟)1.通过播放家庭相关的歌曲,让幼儿们跟唱歌曲中描述家庭成员的部分。
2.鼓励幼儿们大声唱,培养其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第四步:角色扮演(15分钟)1.分发老师自制的家庭成员头饰道具,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2.让幼儿们自由选择扮演的家庭角色,进行简短的对话练习,巩固所学家庭成员称呼。
第五步:课堂总结及延伸活动(5分钟)1.老师与幼儿们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庭成员称呼的重要性。
2.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最喜欢家里的哪个人?为什么?”等,激发幼儿思考和交流。
五、家庭作业•可以要求幼儿们在家里尝试用所学的家庭成员称呼进行交流,并鼓励他们在家庭中表达关爱。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家庭成员的称呼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活动,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家庭相关词汇,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569bef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8.png)
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和文化差异。
3.提高幼儿对家庭的认同感,增强幼儿家庭责任感和家庭生活参与意识。
二、教学内容1.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不同家庭的特点和文化差异3.家庭角色扮演和家庭生活的参与意识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家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
2.培养幼儿对于家的爱和归属感。
教学内容1.家的定义和形态2.家庭的组成结构和成员3.家庭成员关系的表达教学教法1.教师引导幼儿谈论家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表述自己的家庭。
2.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和关系。
教学活动设计1.让每个幼儿画出自己家庭的图片,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家庭的变化。
2.引导幼儿围绕“家庭”的关键词,有序进行“思维网络”讨论。
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和掌握情况,对于幼儿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及时教育和指导。
第二课时: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家庭的结构和文化差异2.培养幼儿多元文化意识和尊重不同家庭文化的能力教学内容1.不同家庭的结构和特点2.家庭文化差异的表达和沟通教学教法1.教师通过故事和图片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特点。
2.幼儿们围绕“不同家庭文化”进行口语交流,展示不同家庭生活的风貌和文化特色。
教学活动设计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不同家庭的图片,让幼儿多角度认识家庭。
2.让幼儿在小组内分享各自的家庭经验,感受其他幼儿的家庭生活。
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幼儿参与度和交流效果,以及幼儿对于不同家庭文化的态度和理解。
第三课时:家庭角色扮演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家庭责任感和家庭参与意识。
2.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教学内容1.家庭角色和职责的表达和键词2.家庭角色扮演教学教法1.教师通过图片和口语交流让幼儿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职责和角色。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 (2)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 (2)](https://img.taocdn.com/s3/m/935955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f.png)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家庭的基本构成及家庭成员的称谓。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家庭、热爱家庭的情感态度。
3.学科的扩展: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比较、描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的构成及家庭成员的称谓。
2.教学难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小鸟寻妈妈》绘本。
2.教学素材:图片、卡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家人称谓: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家庭成员的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通过家庭成员关系串连:引导学生参与一段家庭成员关系的串连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知:(1)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家庭成员。
(2)学习新词汇:介绍新词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等,并板书在黑板上。
(3)学习更多家庭成员的称谓:展示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学习更多家庭成员的称谓,如哥哥、姐姐、舅舅、婶婶等。
(4)学习家庭成员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卡片,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爸爸和妈妈是夫妻,妹妹和哥哥是兄妹等。
3.巩固与延伸:(1)游戏活动:通过家庭成员的称谓进行游戏活动,如猜猜谁是我的妈妈,学生说出我的妈妈是谁。
(2)自我描述: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如我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哥哥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卡片和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并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my home
《我的家》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我的家》教学设计
2、篇章2:我的家乡在西塘教学设计
篇章1:《我的家》教学设计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亲人、爱同学,爱家,爱祖国,有奉献爱的愿望,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
2 识字——24个;在生活中识字。
3 写字——6个;注意笔顺:先撇后捺。
4 词、语、句——练习句型: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
5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背诵。
6 口语交际——按照简单的提纲介绍自己的家。
7 学法和习惯——继续学习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亲请,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出自己的爱。
同时渗透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教育。
2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
字词卡,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谁来介绍一下在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
2 我们的好朋友冬冬也也有一个幸福的家,你们想不想到冬冬家去看一看?
3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冬冬的家。
4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 冬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看。
2 示图:你看到了谁?他们都在干什么?
三、初读课文。
1 听录音读。
冬冬的家多么幸福啊,冬冬在这么温暖的家中
幸福快乐的长大,你想听听冬冬是怎么说的吗?请听(出示录音)
2 自读课文。
你们想不想也来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
以问老师或周围的小朋友。
(通过孩子们熟知的卡通人物冬冬来引出课文,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自读,在读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会读的字问周围的人,是培养学生主动
探究、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
3 指名读文。
其余同学当小小评论家,。
(通过让学生当小小评论家,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精力,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读课文)
四、游戏识字。
1 智慧树。
A 课文会读了。
课文中的字大家都认识了吗?老师要来考考
大家。
老师这里有一棵智慧树,谁认识哪个字就来把智慧果摘下
来在课文中贴上。
B 学生领读生字。
谁有好办法记住“大”字?
谁能用“家”组个词?
(学生有着个别差异性,要让那些早以会了的学生有施展的
机会。
在识字的过程中穿插组词练习及培养学生探究识字的习惯)
2 开火车读词。
3 找朋友识字。
请小朋友们拿出生字卡片,同位来做识字游戏。
全班检查。
4 故事中识字。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们,我们的好朋友冬冬要去知识王国探险,在通往知识王国的道路上,有许多艰难险阻,不过,只要我们拥有聪明才智,就一定能到达知识王国。
在课件中出示:1 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
2 老师爱我,同学爱我,我也爱。
3 爱我,爱我,我也爱。
(通过课件,再次出示生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读生字,并且穿插练习并列复句,到达知识王国,使学生渴望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
五、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 老师知道你们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家,非常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你想把自己对爸爸妈妈热爱的感情读出来吗?
2 自读。
加动作背诵课文。
3 指名读。
4 小朋友们读的多好啊,谁想来把自己的家介绍给大家?
(加强学生对家庭的爱)
六、课外作业:
画一张全家福,明天的语文课把和父母在一起的最开心的时候介绍给大家。
(让学生自己绘制图画,把和父母在一起的最开心的时候介绍给大家,既注重与艺术科的交叉整合,还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交际话题和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学语文,用语文。
)
篇章2:我的家乡在西塘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我的家乡在西塘
赵芝君平川一
(2)
教学要求:1、了解自己的家乡——西塘的民俗风情,文化环境。
2、会说我的家乡在西塘,我家乡的特点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
3、培养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了解家乡西塘的特色。
教具准备:部分土特产的实物。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周末的时候都在哪儿玩?
(学生七嘴八舌,一般回答会有:在家里做作业,在辅导班学琴棋书画,跟妈妈逛街……抓住部分延伸:在街上你看见了
些什么?)
学生回答多样,兴致勃勃谈见闻,有学生谈到游客就顺势带出,如果没有提及则教师可做倾向性引导:你们说大街小巷里那些垮着个大报,带着相机的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公公婆婆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呀?(旅游)
我来当当小导游
1、咱们家乡真是太美了。
引得这么多外地游客们纷纷来这儿旅游,还有黄头发、蓝眼睛的呢!那么,当我们碰到这些外地来的客人咱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
3、反馈。
师小结:小朋友们想法可真多,不如咱们来当当小导游吧,你们愿意吗?
分板块进行
水乡风情
集中几处小桥流水景致介绍
a、送子来凤桥——它名字的来历
b、烟雨长廊——西塘的廊棚以其独有的卓越风姿吸引中外游客。
西塘街道大多有廊棚覆盖,使商贾贸易、行人过往无雨淋日晒之忧。
廊棚沿河一侧有的还设置靠背长椅,供人休息。
廊棚多为木架瓦顶,一般宽2-2.5米,集中在北栅街、南栅街、朝南埭等商业区,总长达近2000米,既可遮阳又可避雨。
其中有一段最为雅致出色,有翻轩两层雕刻花纹,令游人叹为观止。
(师生
合作讨论、介绍)
c、弄堂文化——石皮弄为代表,快度、深度介绍,去过的同学描述描述。
2)古镇历史
西塘历史上民间风俗十分活跃,有逛圣堂、城隍庙会、护国随粮庙会等,这些传统风俗均以民间的文化活动为基础,所表现的形式有舞狮子、跳加宫,打莲湘、麟麒送子、财神送元宝、踏白船、抢轿等。
(围绕一个较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讲讲你知道的故事)
3)特产集锦(结合实物展开)
说说你所知道的咱们西塘的特产有哪些?
——八珍糕。
(小资料:八珍糕选用山药、茯苓、芡实、米仁、麦牙、扁豆、莲肉、山楂等八味草药以优质糯米粉、白糖精制而成。
此糕青黑发脆,初以能消小儿疳积而走俏,后由于选料考究、加工精细、口感香甜,且益脾胃,成为江南名点,享誉百余年而不衰。
)
——荷叶粉蒸肉。
(小资料:荷叶粉蒸肉为古镇的传统名菜,五味调百味香。
采用适宜的五花肋肉、五香炒米粉、豆腐衣和新鲜荷叶,配上丁香、八角、酱油、甜面酱等调料精制而成,此菜风味独特,肉质酥糯,清香不腻,既可下酒,又可作点心,且充分发挥荷叶解暑清热,散淤止血的药理作用。
)
——熏青豆。
你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吗?味道怎样?
——黄酒。
做个“小小创意家”:为我们家乡的酒想一条广告语。
4、课堂实践
老师是从遥远的大西北来的一位游客,你打算怎样给我介绍你的家乡?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以游客身份询问、引导并作评价鼓励)
三、课外延伸
说一说:把你知道的动人西塘说给你的亲戚朋友听。
画一画:把你看到的美丽西塘用五彩的笔画在纸上。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