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工作概述

合集下载

国家文物局评估“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工作

国家文物局评估“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工作

国家文物局评估“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工作无
【期刊名称】《文物工作》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11月12—18日,国家文物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考察评估专家组先后对甘肃、山西、河南、辽宁4个试点省份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评估。

通过对“项目管理、数据采集、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经费使用、社会效益”等6个方面的全面评估,专家组对试点单位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总结经验扎实推进以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在“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试点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J], 单霁翔
2.省级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J], 陈永研
3.浅谈面向信息化测绘的省级测绘成果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J], 许芳明
4.新形势下对加强医院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考 [J], 宋鑫
5.5G时代对医院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措施探索 [J], 黄德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据库建设的实施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数据库建设的实施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数据库建设的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摸清文物家底、提高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推进文博信息化建设为目标,搞好澧县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调查和数据库建设的工作。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1、目标与任务工作目标:完成澧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调查和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实现与国家文物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

主要工作内容和任务:⑴完成澧县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工作;⑵实现与国家文物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⑶举办业务培训和加强队伍建设;⑷项目总结、宣传和利用。

2、任务目标采集藏品总数为2179(套),实际数量5000余件。

三、人员组织及职责1、为加强对文物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经澧县文物处班子研究,成立了文物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名单如下:领导小组:组长:熊莲珍文物处主任副组长:曹毅文物处副主任成员:王琼孙冰文物信息采集工作小组主要由曹毅、王琼、孙冰进行鉴定、审核、拍摄、计算机录入、藏品信息的确认、审核、影像采集和录入、汇总等工作。

四、实施办法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包括文物数据采集、录入和计算机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工作。

其中数据采集、录入是数据库建设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所在。

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数据质量,根据澧县博物馆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以现有藏品档案为基础,分散采集,集中录入的办法进行,具体做法是:1、以原有的档案、卡片为基础,按照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填报湖南省文物藏品信息指标登记表。

总之,数据采集要真实、全面、准确。

2、数据采集完毕后及时上报市文物局组织审核后集中录入。

五、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05年7月)⑴组建领导小组;⑵编制实施方案和规范。

2、第二阶段:培训、数据采集(2005年8月——12月)⑴参加市文物局举办的数据采集培训;⑵填报湖南省文物藏品信息指标登记表;⑶影像采集。

国家文物局关于召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总结会

国家文物局关于召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总结会

国家文物局关于召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
目总结会议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物保护单位
【发文字号】办博函[2011]337号
【发布部门】国家文物局
【发布日期】2011.05.24
【实施日期】2011.05.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文物局关于召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总结会议的通知
(办博函〔2011〕3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为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摸清文物家底,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2001年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启动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经过广大文博工作者10年辛勤努力,到2011年3月,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预期目标。

为系统总结文物调查项目实施十年来取得的成果与经验,积极促进文物收藏单位不断提高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大力推动文物调查项目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我局定于6月16日在北京召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总结会议,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总结“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二、参加人员
各省文物局文物调查项目主管领导(1人)、调查项目负责同志(1人),省博物馆负责同志(1人),财政部、国家文物局领导,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负责同志。

三、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是2011年。

2023年文物普查工作方案

2023年文物普查工作方案

2023年文物普查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文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好文物,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普查工作。

2023年的文物普查工作旨在对我国境内的文物资源进行准确、全面、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为文物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工作内容1. 制定文物普查计划2023年文物普查工作计划需要结合上一次普查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普查范围、目标和时间节点,并依据资源分布、保护需求等因素确定普查优先次序。

2. 建立文物普查数据库为了便于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一个文物普查数据库,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照片、位置信息等。

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提高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组织文物普查人员需要筹备并培训一支专业的文物普查队伍,包括文物保护专家、考古学家、地质学家、摄影师等。

根据普查计划,分配普查任务,并确保普查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4. 进行文物现状调查对各地的文物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文物的类型、数量、分布、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了解文物资源的情况和变化,并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5. 录入文物普查数据将文物普查采集到的数据录入文物普查数据库中,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照片、位置信息等,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形成文物普查报告和分析结果。

6. 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在文物普查工作期间,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组织文物保护讲座、举办文物摄影展等方式,增加公众对文物的了解和关注。

三、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成立专门的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文物普查工作,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和沟通。

2. 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对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文物保护和普查技能。

在普查工作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如航空航天遥感、GIS 等现代科技手段。

3. 强化文物普查数据的管理和保护建立文物普查数据的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长春市文化局关于开展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通知-

长春市文化局关于开展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通知-

长春市文化局关于开展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通知正文:---------------------------------------------------------------------------------------------------------------------------------------------------- 长春市文化局关于开展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通知各县(市)、区文体局、伪满皇宫博物院: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全面推进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通知》(文物博[2008]1347号)和省文物局《关于开展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通知》(吉文物发[2009]8号)要求,2009年文物调查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文物调查项目”)在我市已经全面启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明确任务和目标2010年5月31日前完成对全市珍贵藏品(经鉴定的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的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并上报送吉林省市文物信息中心审核入库。

各单位文物调查任务分配表单位定级文物(件)一级二级三级共计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6818榆树市博物馆18127136德惠文物管理所263947农安县文物管理所423440双阳区文物管理所01414伪满皇宫博物院66014202159总计9068216422414二、工作流程及时间划分(一)2009年3月至5月为启动阶段:完成机构建立和经费申报、人员培训工作。

(二)2009年6月至12月底,完成本单位珍贵文物的文本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完成对一级、二级文物的影像数据采集工作。

2010年3月底前完成所有珍贵文物(经鉴定过的一、二、三级文物)的文本和影像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并上报市文化局审核。

(三)2010年4月至5月底,完成对珍贵文物调查数据的审核工作。

(四)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文物调查的报送工作。

三、文物调查数据采集标准的依据以原有的档案、卡片为基础,以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博物馆藏品信息著录规范》。

福建省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方案

福建省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方案

附件1:福建省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方案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1年起联合启动的“文物调查及数据库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文物调查项目”),目的是以数字化手段调查、完善我国文物、博物馆领域的国情资料,建立并运行动态的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文物保护与管理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可靠保证。

文物调查项目已先后在山西、河南等11个省区开展试点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全面推进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通知》(文物博函…2008‟1347号),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其余的20个省份全面启动文物调查项目工作。

为了做好文物调查项目工作,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我省文物调查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统一领导,充分调研,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为工作原则,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摸清全省馆藏文物家底,推动全省文物数据库建设,全面提高文物保护和管理水平,实现全省文物管理信息化。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通过开展文物调查项目工作,全面廓清我省国有馆藏珍贵文物的家底,夯实文物保护的基础,完善我省文博领域的省情资料,建设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文博事业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基本情况和数据支持。

在实施过程中,力争出一批成果,培养一批人才,锻炼一支队伍,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全省文物系统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工作目标2010年8月底前,完成全省文物系统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馆藏珍贵文物的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工作,其中一级文物数据报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审核入库,二、三级文物数据报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备案。

建立福建省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或管理中心),实现与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网络连接。

利用数据资源服务于馆藏文物综合管理、博物馆免费开放与展示提升等业务工作,提高政府管理、业务应用和社会服务水平。

(二)工作任务1、按照各地上报的2006年文化文物事业统计资料,自2009年6月起至2010年9月止,在国家文物局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全省已定级的馆藏珍贵文物总数105678件(套)的采集、存储和数据上报任务,其中馆藏一级文物912件(套),二级文物2010件(套),三级文物102756件(套)。

2023文物普查工作方案

2023文物普查工作方案

2023文物普查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的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文物,了解、掌握文物资源的分布和数量,了解文物现状和保护状况,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出2023年的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全面清查和登记文物资源,为文物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 工作内容(1)组织建立普查数据库:建立与文物普查相关的数据库,包括文物资源登记、拍摄、文物保护状况等信息的录入和管理。

(2)区域划分和任务分配:根据文物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区域划分,制定普查任务分配方案。

(3)编制普查手册:编制普查手册,明确普查的范围、内容、方法和要求,提供给普查人员参考。

(4)开展文物资源普查:组织普查人员依据普查手册的要求,对指定区域内的文物资源进行普查,包括登记文物的基本信息、拍摄文物照片、调查文物保护状况等。

(5)数据整理和分析:对普查收集的文物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归档和分析,形成普查报告。

2. 工作方法(1)组织培训:在开展文物普查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文物基础知识、普查手册使用方法和数据录入等。

(2)普查人员招募:招募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参与普查工作,确保普查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

(3)实地勘查和摄影记录:普查人员对文物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拍摄文物照片,并记录文物的基本信息和保护状况。

(4)数据录入和管理:将普查收集的数据录入普查数据库,并进行管理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普查报告,总结普查结果和问题,提出保护建议和措施。

三、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1. 准备阶段(2022年上半年)(1)制定普查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

(2)编制普查手册和相关培训材料。

(3)招募普查人员和志愿者。

2. 培训阶段(2022年下半年)(1)组织开展普查相关培训。

(2)培训普查人员和志愿者的文物基础知识和普查方法。

文物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文物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文物管理系统实施方案一、引言。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文物,提高文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我们制定了文物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二、系统概述。

文物管理系统是一个涵盖文物信息采集、管理、保护、展示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性系统。

其目标是实现对文物的全方位管理和保护,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系统设计。

1. 文物信息采集。

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各类文物进行信息采集和登记,建立文物档案库,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图片、文物鉴定报告等。

2. 文物管理。

建立文物管理数据库,对文物进行分类、编号、归档,建立文物档案,实现对文物的全程跟踪管理。

3. 文物保护。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包括文物的环境监测、防火防盗等措施,确保文物的安全。

4. 文物展示。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文物的虚拟展示,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文物的魅力。

四、系统实施。

1. 技术支持。

引进先进的文物管理系统技术,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人员培训。

对文物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系统的熟练程度,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系统测试。

在系统正式上线之前,进行系统的全面测试,确保系统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五、系统效果。

1. 提高管理效率。

文物管理系统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文物管理的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2. 提升管理水平。

系统的实施可以提升文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丰富文物展示形式。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丰富文物的展示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文物的魅力。

六、总结。

文物管理系统的实施,是对文物管理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将为文物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相信,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系统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物普查方案本地方案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文物普查方案本地方案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文物普查方案本地方案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文物普查方案本地方案的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在引入正文前,首先对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进行了简要阐述。

1.2 文章结构本文章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引言、正文和结论。

其中,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括性介绍;正文将详细描述文物普查方案本地方案的内容和使用范例;结论部分将总结主要观点和结果,并评价其意义与影响,最后提出改进或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1.3 目的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文物普查方案本地方案的详细解说。

通过对该方案进行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方案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以及预期效果。

此外,我们还提供了一份范文模板,并附上使用说明,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该方案。

通过本篇长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文物普查方案本地方案,并能够利用范文模板进行实践与应用。

同时,在总结与评价中,我们希望能够对该方案的意义与影响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改进或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从而促进文物普查方案本地方案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2. 正文:2.1 文物普查方案本地方案2.1.1 方案介绍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文物普查方案本地方案,以便更好地进行文物普查工作。

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遗产背景和历史传承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本地方案。

本地方案旨在针对当地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有效、高效、全面地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2.1.2 方案实施步骤本地方案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第一步,确定目标和范围:明确文物普查的目标和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当地的历史沿革、人口分布等因素来界定。

第二步,制定调查计划:根据已确定的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调查计划。

包括确定调研人员、时间安排、调研方式和手段等。

第三步,数据收集与整理:利用各种可行途径搜集相关文物信息,并进行有效整理和分类。

第四步,现场检查与录入: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所收集到的文物信息录入数据库。

考古工作平台建设方案

考古工作平台建设方案

考古工作平台建设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考古工作越来越重要。

考古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现场实地调查和文物研究工作,同时也需要对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

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并且需要高效且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的考古工作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标考古工作平台的目标是提高考古工作的效率,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并且保障考古工作和资料的安全性。

方案1.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了管理考古发掘和文物资料,需要建设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该系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如文本、图像、文物鉴定报告等。

•系统需要有明确的权限控制机制,保护数据的隐私性。

•支持多人同时使用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数据管理系统需要提供可视化的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的添加、查询和修改操作。

2. 移动考古APP移动考古APP是一个方便实用的应用程序,能够帮助实地考古人员完成平时实地考古任务。

该APP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方便考古人员使用。

•支持离线模式,同时考虑应急情况下的数据上传。

•支持各种设备,如Android、IOS等操作系统上使用。

•APP需要提供GPS定位功能,定位到实际位置信息。

•APP必须具有数据加密和防止篡改功能。

3. 考古工作协同平台考古工作协同平台可以集中管理考古项目的所有任务进度,便于沟通和分发任务。

此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提供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支持任务分发和完成。

•提供任务状态和进度监控功能,方便进行任务调整。

•该平台需要能够处理考古工作的各个流程,并提供自定义工作流程的支持。

•模板管理功能,支持模板的创建和修改。

4.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考古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平台根据传感器和测量数据采集的内容,分析数据,获取有用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可视化。

此平台必须具备以下功能:•准确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该平台需要实时监测考古信息、所获数据以及实验信息。

•平台需要将数据分析结果和可视化呈现给用户,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第四条 数据业务审核主要依据《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
集指标项及著录规则》、《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著录规范》、
《博物馆藏品声像信息指标体系及技术规范》等规范。
文物调查项目省级数据业务审核规则
第五条 省级文物数据中心按照数据类别,组织成立若干业 务审核专家组,每组专家人数为三人以上单数,推选组长一 名,主持审核工作。审核专家应符合下列条件:
检查数据采集工作设备、人员、流程、步骤、材料、工作组
织情况等,现场检查采集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4、成果形成

(1)各省(区、市)数据质量监管工作组经过实地考
察和数据分析,找出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
方案,根据解决措施及时调整数据采集工作过程。

(2)各省(区、市)数据质量监管工作组根据数据监
告作为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验收数据质量的依据之一。
三、工作内容
(二)数据质量监管
1、工作时间

由于各省(区、市)数据采集工作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时间不完全统
一,因此数据质量监管的时间不宜硬性确定,应根据各省
(区、市)数据采集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控制在数据采集 工作的前期和中期各开展两次数据质量监管,每次监管工作 周期约3-5天。
成验收报告。

第十条 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省级项目领导小组办公
室提交的数据质量监管工作报告,对数据采集监管工作进行总体
评价。

第十一条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证文物数据采集监管工作
顺利实施。

第十二条 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数据质量监管工作中表现
突出的工作组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工作组,
三、工作内容

2024年文物普查工作方案

2024年文物普查工作方案

2024年文物普查工作方案____年文物普查工作方案一、绪论作为全国性的文物保护活动,文物普查是了解、保护和研究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制定____年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全面调查和登记我国各地的文物资源,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二、总体目标1. 全面了解我国各地的文物资源,确保文物普查的广度和深度。

2. 提供准确的文物数据,建立完善的文物信息管理系统。

3. 促进文物保护和利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4.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三、工作内容1. 组织机构(1)成立____年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体协调和决策。

(2)设立普查指导组,负责制定普查标准、方法和流程。

(3)设立普查组,下设省、市、县三级普查机构,具体负责地方普查工作。

(4)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如文化部、省级文物局等,形成合力。

2. 普查范围(1)对现存的各类文物进行普查,包括建筑、遗址、器物、书画等。

(2)对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包括传统技艺、民族音乐、舞蹈等。

(3)对各类文物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普查,建立精确的文物档案管理系统。

3. 普查方法(1)采用综合调查和部分抽样的方式,确保普查结果的准确性。

(2)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普查,如无人机、数字摄影等,提高工作效率。

(3)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民众对文物保护的认知和需求。

4. 工作流程(1)筹备阶段:明确普查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组建工作队伍。

(2)培训阶段: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普查方法、数据采集等。

(3)实地普查:普查人员按照标准和方法对各地文物进行登记和摄影。

(4)数据整理:对普查获得的文物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和存档。

(5)数据分析: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文物数据库。

(6)报告撰写:撰写普查报告,总结工作成果和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预期成果1. 形成完整的文物普查数据,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

2. 建立健全的文物信息管理系统,方便文物保护和利用。

如何构建文物管理信息系统

如何构建文物管理信息系统

如何构建文物管理信息系统作者:张建波来源:《活力》2015年第08期[摘要]为了能够进一步传承和保护我国源远流长的5000年历史文化,做好文物管理工作,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则显得更为重要。

通过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开展,当前的文物管理工作已经从原始管理方式转变成电子计算机管理,文物管理信息化逐渐铺开,本文重点对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文物;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文物管理工作属于一项政策性、社会性以及业务性都需要实现高度统一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作为一项较为庞大的工程,其涉及很多的相对丰富的内容。

文物管理包括法规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以及专项管理等。

为了能够进一步做好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就要从构建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和具体的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构建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构建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结构数据库数据库是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已经具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向公众对文物信息加以展示的技能,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文物信息、显示、检所查询、信息储存等功能,还包括能够结合不同文物层面的实际空间属性、规律、分布特点来提取、分析以及分割信息的功能。

系统构建选择PC机、路由器、服务器以及交换机作为硬件结构;使用Windows Sever2013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满足大数据量以及多个用户的信息查询等需求;把结构作为开发工具。

整个系统包括区域的所有不同文物点、数据库和GIS互相结合、全部文物数据等资料,从根本上实现数据达到共享性的要求。

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使用一个数据文件,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有利于数据的快速查询和维护。

而且,系统还能够为数据的开放性以及功能的扩展性留下较为充足的空间。

例如把文物遗存分为古墓葬、古遗址、石窟寺、石刻、近现代代表建筑、近现代史迹、古建筑以及其他等类型。

在数据库中需要能够包括文物的特征、年代以及埋藏地点等,其中按照经纬度的方式把地点编码都输入其中;年代编码则需要结合不同的年代配上年代不详代码。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纪实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纪实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纪实馆藏珍贵文物完残程度分布数量统计图“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项目工作组“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文物调查项目”)是一项由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共同主导,以摸清馆藏文物家底、提高文物管理水平为基本目标,以调查馆藏珍贵文物资源、采集文物基础信息为基本形式,以数字化的影像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的文化遗产领域的一项数字化基础工程。

该项目自2001年启动,经历十年艰辛努力,凝聚无数辛勤汗水,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于今年6月圆满结项。

一、历经辛苦十年乃成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更为便利和有效的方式。

这不仅是新时代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推动了文化遗产工作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上发生一次深刻革命,为实现文化遗产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

2001年,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经过认真调研,决定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全国文博系统开展文物资料调查工作,建立文物系统人、财、物综合数据库和信息网。

同年12月7日,国家文物局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了山西省文物调查安排布置会。

以摸清全国馆藏文物家底为目的的“文物调查项目”由此拉开了序幕。

“文物调查项目”大体经历了三个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是试点阶段(2001年-2005年)。

2002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联合成立了“文物调查项目”领导小组,共同规划和部署试点工作,确定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项目执行机构,首先在山西、辽宁、河南、甘肃四省进行试点。

四个试点省都成立了由文物(文化)和财政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省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省属各市(地、州)也相应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并确定了项目工作机构。

经过四年项目建设试点,在四省文物、财政部门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密切协作下,“文物调查项目”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共采集馆藏文物154万多件(其中珍贵文物近40万件),影像资料70余万幅,在基本摸清了四省馆藏珍贵文物家底情况的同时,摸索出一套“文物调查项目”组织方法,形成了一套数据采集标准,研发了一套文物数据管理软件,并在四省市完成了省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为以后的试点推广奠定了基础。

河北省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河北省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河北省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方案附件2安徽省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家文物局安排,我省现已启动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

按照国家文物局“全面推进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指示精神及相关法规和项目规范要求,借鉴试点省工作经验,并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借鉴试点省份的成功经验,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本着对国家珍贵文化财产的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彻底摸清我省文博单位的文物家底、提高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我省文博信息化建设为目标,在全省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全面启动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

二、基本情况安徽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物资源十分丰富。

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5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7万余处;首批入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2个;全省馆藏文物55万件,其中已向国家备案的一级文物1663件,珍贵文物13.8万件。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总体目标:在全省文物收藏单位开展馆藏文物调查和珍贵文物数据采集,以数字化管理手段调查、摸清我省文物家底,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情况,为建立并运行动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与国家文物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做好前期基础工作;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珍贵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状况,以加大文物保护和经费投入力度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文物保护机制,提升我省文物保护事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1. 目标(1)一年半内完成全省文物收藏单位馆藏珍贵文物基本情况调查、信息采集、影像拍摄及计算机录入、合成等工作;(2)根据现行工作规划及经费状况,先行建立省级文物信息存储管理平台,配置中心机房服务器等数据库设备一套,对全省文物资源信息进行存储管理,逐步建成全省范围内文物资源动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文物盘库建档工作方案

文物盘库建档工作方案

文物盘库建档工作方案一、前言。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保护和传承文物,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工作。

而文物盘库建档工作则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盘库建档,可以全面了解文物的数量、种类、保存状况等情况,为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展览提供重要的依据。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文物盘库建档工作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工作目标。

1. 全面了解文物的数量、种类和保存状况,建立完整的文物档案。

2. 保证文物盘库建档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文物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3. 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工作内容。

1. 制定文物盘库建档工作计划。

确定盘库建档的时间、地点、人员配备等具体安排。

2. 组织盘库建档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文物鉴定、盘库建档流程、文物保护知识等。

3. 开展文物盘库工作。

按照计划,组织人员对文物进行盘点和分类,并记录详细信息。

4. 建立文物档案。

将盘库结果整理成档案,包括文物名称、数量、种类、保存状况等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

5. 完善文物档案管理系统。

建立文物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文物档案的安全、完整和便捷查阅。

四、工作流程。

1. 制定计划。

确定盘库建档的时间、地点和人员配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2. 培训人员。

对盘库建档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文物鉴定、盘库建档流程、文物保护知识等。

3. 开展盘库建档工作。

按照计划,组织人员对文物进行盘点和分类,并记录详细信息。

4. 建立文物档案。

将盘库结果整理成档案,包括文物名称、数量、种类、保存状况等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

5. 完善文物档案管理系统。

建立文物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文物档案的安全、完整和便捷查阅。

五、工作要求。

1. 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盘库建档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加强对文物保护知识的培训,提高盘库建档人员的专业水平。

3. 建立健全的文物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文物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文物调查制度建设方案模板

文物调查制度建设方案模板

文物调查制度建设方案一、背景与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文物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文物资源丰富,文物调查工作对于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的文物调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调查制度不完善、调查标准不统一、调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为了加强文物调查工作,提高文物调查质量,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可行的文物调查制度建设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 建立完善的文物调查制度体系,确保文物调查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提高文物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调查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 优化文物调查工作流程,提高调查效率和质量。

4. 强化文物调查过程中的文物保护意识,确保文物安全。

(二)原则1. 依法依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 科学性原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确保文物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规范化原则:制定统一的文物调查标准,确保调查工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 保护优先原则:在文物调查过程中,切实做到文物保护与调查工作相结合,确保文物安全。

三、主要内容(一)文物调查制度体系构建1. 制定文物调查法律法规:完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文物调查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主体。

2. 制定文物调查技术标准:统一文物调查的技术和方法,规范调查流程和数据采集。

3. 制定文物调查工作规程:明确文物调查的工作内容、程序和要求,确保调查工作有序进行。

(二)文物调查人员培训与资质认证1. 建立文物调查人员培训制度:定期举办文物调查业务培训班,提高调查人员业务素质。

2. 实行文物调查人员资质认证:设立文物调查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规范调查人员从业资格。

(三)文物调查工作流程优化1.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对调查区域进行初步了解,收集相关资料,制定调查方案。

2. 实地调查:按照调查方案进行现场踏勘,采集文物数据,拍摄照片和视频。

3. 数据整理与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完整版)“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工作概述

(完整版)“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工作概述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概述朱晓东一、项目概况(一)项目背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总体而言,还不能适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存在着底数不清,建档工作不完备,保护设施不达标,以及安全隐患、自然损坏等问题。

特别是我们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科技含量还不高,宏观管理力度不够,迫切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

针对我国文博事业的实际情况,自2001年起,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及时启动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并逐步扩展到山西、辽宁、河南、甘肃四省,2005年又扩展到湖北、湖南两省。

(二)项目目标文物调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以数字化手段调查、完善我国文物、博物馆领域的国情资料,建立并运行动态的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文物保护与管理状况,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可靠保证。

(三)项目意义文物调查项目是文物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摸清了文物家底,而且促使文物工作在管理理念上发生重大变化,对于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提高执政能力,发挥文物的社会功能,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1、以数字化手段开展文物调查,在保护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过程中有着独特作用。

文物作为历史文明的传承载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物质存在传承历史,但其寿命逃脱不了自然界减法规律的制约;一是作为信息形态传承历史,这种传承即使在文物作为物质消亡后,其所蕴涵的信息生命仍然长存。

从这个角度讲,采用计算机技术复制文物信息,既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也是文物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建立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各类文物收藏单位履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基本保证和有效途径。

正确履行《文物保护法》赋予各级各类文物部门的职责,不断提高文博工作者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离不开对文物信息的掌握程度。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试点工作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试点工作
四省参加试点工作的单位有642个,工作人员 2000余人。四省共开展信息管理、标准规范、软件 操作等方面的培训70余次,参加培训人员超过1500 人次。
培训工作
2、研订文博信息标准规范
信息中心在国家颁行法规和四省工作基础上, 组织开展了《项目试点管理规定》、《项目试点经费 使用管理规定》、《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 《馆藏文物数据采集与更新工作规范》等项目管理、 工作规范、技术标准三大类、共10多项规章制度和 标准规范的研究、起草工作。
四个试点省都成立了由文物(文化)和财政部 门主要领导参加的省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省属各市 (地、州)也相应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挂帅、财政和文 化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
山西、辽宁、甘肃三省新成立专门的省级文物 信息(资料)中心,河南省依托省博物院和省文物出 境鉴定站成立临时工作机构。
信息中心对中央部门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115名博物馆和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了师 资培训,为项目推广提供了人才保障。
信息中心设计了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 别的数据采集、管理与信息服务的行业软件体系,并 与有关单位合作进行应用软件研发。
目前,《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已开发完成, 并向全国文博系统推广。《省级馆藏文物数据管理系 统》、《国家文物数据中心馆藏文物数据管理系统》、 《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文物信 息服务系统(馆藏部分)》等软件也基本完成研发工 作。
国家文物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
国家文物数据中心数据管理平台

国家文物 全国重点 流失海外
文物价值 其它文物
件 框
数据中心 馆藏文物 数据管理
文保单位 记录档案 信息管理
文物数据 库管理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概述朱晓东一、项目概况(一)项目背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总体而言,还不能适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存在着底数不清,建档工作不完备,保护设施不达标,以及安全隐患、自然损坏等问题。

特别是我们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科技含量还不高,宏观管理力度不够,迫切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

针对我国文博事业的实际情况,自2001年起,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及时启动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并逐步扩展到山西、辽宁、河南、甘肃四省,2005年又扩展到湖北、湖南两省。

(二)项目目标文物调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以数字化手段调查、完善我国文物、博物馆领域的国情资料,建立并运行动态的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文物保护与管理状况,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可靠保证。

(三)项目意义文物调查项目是文物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摸清了文物家底,而且促使文物工作在管理理念上发生重大变化,对于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提高执政能力,发挥文物的社会功能,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1、以数字化手段开展文物调查,在保护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过程中有着独特作用。

文物作为历史文明的传承载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物质存在传承历史,但其寿命逃脱不了自然界减法规律的制约;一是作为信息形态传承历史,这种传承即使在文物作为物质消亡后,其所蕴涵的信息生命仍然长存。

从这个角度讲,采用计算机技术复制文物信息,既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也是文物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建立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各类文物收藏单位履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基本保证和有效途径。

正确履行《文物保护法》赋予各级各类文物部门的职责,不断提高文博工作者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离不开对文物信息的掌握程度。

只有广泛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才能全面带动和促进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各类文物收藏单位履行法律规定,切实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逐步形成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监督,文博单位依法保管、依法利用文物的新局面。

3、建立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建设世界文物保护强国的重大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文物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相对滞后,文物家底不清,保护重点不突出,经费需求及投入导向不明确,归根结底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建设和运行覆盖全国的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既是廓清文物家底和价值,确保文物资产安全的基础,也是促进规范管理和宏观决策的基础,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建设世界文物保护强国的历史进程。

4、建设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利于改善文物资产和文物保护经费管理。

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与财政部门联网,作为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便于财政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基础数据,将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和要求,以快捷的技术手段贯彻、应用到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并为财政决策、部门预算审核、经费支出和资金使用管理等提供基本情况和数据支持,增强财政管理的目的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总之,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试点工作,是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文物保护基础资料建设的大胆尝试,是文博工作领域的创新之举,开启了全国文物基础资料调查、分析、整理和利用的新途径,对推动文博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试点工作经验与成果经过三年多的试点实践,在项目的领导方式、工作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文物工作规律、适应文博行业实际的文物数字化之路,为该项目在全国的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推进试点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为启动和推进“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试点工作,财政部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深入文博单位调研,指导项目推进;各省财政、文物行政部门领导亲自主抓,把试点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抽调精干人员负责项目实施,并多次专题研究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参与试点工作的基层文博单位领导,认真负责,积极探索,克服困难,严格把关,努力完成本单位的试点任务。

这种领导重视、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的工作体制,有力地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财政部门与文物部门联合组织,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的工作模式,是科学管理试点工作的方式与途径。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财政部连续四年拨出专款,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并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共同规划和部署试点工作。

国家文物局组建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作为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项目执行单位,具体组织项目在试点省的落实工作。

各省财政和文物部门也成立了省级项目试点工作联合领导小组,并组建专门的文物信息化工作机构,按照统一部署,编制本省试点工作计划,并在各地(州、市)财政和文物部门的配合下,组织基层文博单位开展工作。

这种工作模式有效地保证了试点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是试点工作有序进展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经验。

3、科学组织,统一规范,是试点项目建设质量的根本保证。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据不完全统计,试点期间共有600多个部门和单位的近3000名工作人员,直接参与了工作。

为保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四个试点省根据项目特点,统一领导,精心规划,协调共进,通过组建文物调查队(组),制订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时,把标准规范的研订工作摆在首位,编制了从馆藏文物信息的采集著录、审核报送、软件体系到网络传输、平台搭建、安全维护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有效地保证了馆藏文物信息分散采集、批量合成、逐级入库、有效利用等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和统一性,保证了试点项目建设的质量,为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项目管理与实施(一)组织管理1、主管领导要重视文物调查项目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基层博物馆。

文物调查数据库的内容建设关系到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等多方面,工作牵涉面广,影响大。

为了保证工作开展的力度和有序性,需要主管领导的足够重视。

在项目试点工作期间,财政部、国家文物局领导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几位局长多次询问项目进展情况,听取汇报,做出指示;财政部有关领导一直密切关注项目进展情况,多次听取项目汇报,及时给予指导,促进了项目工作的开展。

2、组织机构要健全为了保证项目工作的有序开展,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尤为重要。

在项目试点期间,国家、省、市以及基层文博单位逐级负责,分工合作。

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成立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作项目领导小组执行机构,四个试点省都成立了由文物(文化)和财政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省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省属各市(地、州)也相应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挂帅、财政和文化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山西、辽宁、甘肃三省新成立专门的省级文物信息(资料)中心,河南省依托省博物院和省文物出境鉴定站成立临时工作机构。

通过组建项目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有效的调动了各方面工作积极性,保证了调查项目工作任务的落实。

3、财政支持要到位调查项目工程庞大,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的配套支持。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财政部连续四年拨出专款,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共同规划和部署试点工作,有效地保证了试点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数据采集工作流程1、统一标准和软件“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文博系统内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建共享,管理动态实时,摸清文物家底,转变工作观念,提高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

所以,在项目全面铺开前就需要制定完整的、全国统一适用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并开发采集软件工具,统一配发至各基层文博单位。

2、纸质档案填写纸质档案的填写是数据采集工作的第一步。

纸质档案填写的内容根据馆藏文物指标著录规范(文字部分)确定。

完成纸质档案的填写后可以直接通过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软件)录入计算机。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应加强对纸质档案的核对和确认工作。

3、组织影像拍摄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影像拍摄工作方式。

在项目试点过程中,各试点省一般都采取统一组织影像拍摄工作组,分赴各地完成拍摄任务,最后再将影像信息与文字部分批量合成。

有的试点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分布情况,适当的让一些条件较好、文物数量较多的地区和博物馆自行完成影像拍摄任务,以达到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目的。

4、存储和上报数据调查项目采集数据采取分层存储、逐级上报的工作模式。

各基层博物馆保存自己博内的馆藏文物数据信息,并将馆藏珍贵文物数据上报省级文物数据中心;省级文物数据中心保存本省馆藏珍贵文物数据信息,并将馆藏一级文物数据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数据中心存储全国馆藏一级文物数据信息,并可以通过文博信息专网查阅各省馆藏珍贵文物数据信息。

5、建立国家文物数据库通过文物调查项目采集工作开展,建立起国家文物数据库。

国家文物数据库目前包括有国家文物数据中心的馆藏一级文物数据库和各省级文物数据中心的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

以后,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各级文物数据中心还将存储不可移动文物数据、社会流散文物数据等。

(三)数据质量监管为保证馆藏珍贵文物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结合文物调查项目工作的实践,引入数据质量监管制度。

数据质量监管,就是在认真分析、总结已有数据的基础上,针对项目工作的实际情况,从数据采集工作入手,根据项目已有的有关标准规范,采取检查、审核等多种手段,严把采集数据的质量关,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力争的数据采集正确率达到99.9%。

监管工作将贯穿数据采集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全部主要的环节。

1、数据质量监管的主要任务包括:⏹组建数据质量监管工作组⏹制定监管工作的操作规程⏹为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提供咨询⏹协助各省开展相关工作培训⏹审核馆藏珍贵文物数据,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工作⏹提交数据监管工作报告2、数据质量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工作阶段:⏹准备阶段组建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已经较好的完成数据采集工作的省份的管理、技术等人员参加的数据质量监管工作组。

编制《文物调查项目采集数据质量监管工作规程》。

制定项目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为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提供咨询。

协助各省开展相关工作培训。

采取现场检查、集中抽样等多种方式,审核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

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工作。

适时召开数据监管工作会议。

⏹总结阶段检查验收各省采集的数据。

向各省提供数据采集的验收评估报告。

向国家文物局提交数据监管工作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