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译阳货篇第十七

合集下载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诗,可以兴观群怨。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诗,可以兴观群怨。

《论语》阳货篇第⼗七:诗,可以兴观群怨。

【原⽂】17.9 ⼦⽈:“⼩⼦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之名。

”孔⼦说:“学⽣们为什么没有⼈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志,可以提⾼观察⼒,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法。

近则可以⽤其中的道理来侍奉⽗母;远可以⽤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的名称。

”【注释】⼩⼦:指学⽣们。

观:观察⼒。

怨:讽刺。

【解读】学《诗》的意义《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我国⽂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

孔⼦重视《诗经》的教化作⽤。

在《论语》中,孔⼦不仅多次引⽤《诗经》来说明⾃⼰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处世上的重要作⽤,教诲弟⼦要学《诗》。

在这⾥,孔⼦再次向弟⼦提出学《诗》的重要意义。

这段⽂字全⾯⽽精确地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

诗可以兴。

兴,就是通过⼀种形象的⽐喻,让⼈们产⽣联想,从⽽理解抽象的事物或道理,这是⼈们认识事物的⼀种重要⽅法。

这种⽅法往往可以使复杂变得简单,使抽象变得具体,更容易理解。

《诗经》在进⾏创作时,都是有感⽽发的,因⽽每⼀个字中都饱含感情。

读《诗经》的⼈,⾃然也能感受到这种感情,并使⾃⼰的感情受到熏陶。

因⽽《诗经》起到了影响⼈们⼼志的作⽤,对⼈⽣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重视《诗经》的兴发作⽤,很多⼈都是受《诗经》的感召,确⽴了⾃⼰的⼈⽣志向。

诗可以观。

观是“观风俗之得失”。

“饥者歌其⾷,劳者歌其事”,《诗经》是有感⽽发的产物,因⽽必然是对它所诞⽣的时代的真实反应。

我们对前⼈的⽣活状况⼀⽆所知,要想有所了解,就得获得当时的⽂献资料。

⽽学习《诗经》,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以及当时社会⽣活的各个层⾯,掌握全⾯的社会历史知识,了解各种各样的风俗民情。

这些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以古证今,提⾼现实观察⼒,提⾼洞察⼈情世态、分辨是⾮的能⼒。

诗可以群。

群是使⼈们聚积起来,也就是说《诗经》具有团结民众的作⽤。

《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阳货第⼗七》原⽂、注释、翻译与解读《论语·阳货第⼗七》原⽂、注释、翻译与解读本篇谈孔⼦处世的权变思想。

随机应变,属于“权”的范畴,是处世的灵活性。

但不是胡乱的变,不讲原则的变,要既讲原则⼜不失灵活性。

这就需要⼀个⼈建⽴⼀个⼤局观,要有⼤视野,要对世事有清晰的洞察才可以做到。

【原⽂】17.1阳货欲见孔⼦,孔⼦不见,归孔⼦豚。

孔⼦时其亡也,⽽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来!予与尔⾔。

”⽈:“怀其宝⽽迷其邦,可谓仁乎?”⽈:“不可。

”“好从事⽽亟失时,可谓知乎?”⽈:“不可。

”“⽇⽉逝矣,岁不我与。

”孔⼦⽈:“诺,吾将仕矣。

”【译⽂】阳货想要见孔⼦,孔⼦不愿意见,阳货就送给孔⼦⼀头蒸熟的乳猪。

孔⼦在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访他,却不巧在半路遇到阳货。

阳货对孔⼦说“过来,我对你说。

”阳货说:“把⾃⼰的本领藏起来却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阳货说:“不可以。

”阳货⼜说:“喜好参与政事却⼜屡次错过机会,这是聪明吗?”阳货接着说:“不可以。

”阳货说:“时光⼀天⼀天地消逝,岁⽉不等⼈啊。

”孔⼦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解读】整个事件的全过程,阳货以礼访孔⼦,以仁问孔⼦,以智难孔⼦,以时劝孔⼦。

从事实的⾓度看,阳货逼⼈还礼,⾮礼也;逼⼈就范,⾮仁也;揭⼈疮疤,⾮智也;⾮其⼈⽽⽈时,⾮时也。

孔⼦“避⾊”不愿见。

【原⽂】17.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孔⼦说:“⼈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环境习染不同差距才越来越远了。

”【解读】“近”字很有味道,是个趋向啊。

⽣命的起始状态没有多⼤差别,差别的长⽣是因为⽣命成长过程中所有的习染不同造成的。

【原⽂】17.3⼦⽈:“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孔⼦说:“只有上等的智慧的⼈和下等的愚笨的⼈才会坚定不移。

”【解读】何以坚定不移?因完全地相信,毫⽆怀疑地相信。

相信什么是从情感出发的,如果相信的是正确的客观事实,那就是信仰;如果相信的并⾮客观事实,那就是迷信。

一起学《论语》17.17阳货篇——巧言令色,鲜矣仁

一起学《论语》17.17阳货篇——巧言令色,鲜矣仁

一起学《论语》17.17阳货篇——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起学《论语》17.17阳货篇——巧言令色,鲜矣仁【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白话】孔子说:“善于说出讨好人的话语,善于装出讨好人的面容,这种人的仁心很少啊。

”【释词】巧:好。

令:善。

鲜:少。

本章已见于【1.3】。

【先贤精义】成都范氏曰:此夫子所常言也,弟子各以所闻记之,故又见于此。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仁者必直言正色。

包咸曰:巧言,好其言语。

令色,善其颜色。

皆欲令人说之,少能有仁也。

朱子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

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

钱穆曰:务求巧言令色以说人,非我心之真情善意,故曰“鲜矣仁”。

康有为曰:人多惑之以为慈仁,孔子特明其非也。

盖人之生直,故贵尊其德性。

质直好义,自由自立,若以巧诈欺人,则天良斵(zhuó)丧。

张栻曰:此何谓“巧言令色”?欲以悦人之观听者。

其心如之何?故为“鲜矣仁”。

若夫君子之修身,谨于言词容色之间,乃所以体当在己之实事是求,仁之要也。

苏辙曰:巧言令色,世之所说也;刚毅木讷,世之所恶也。

恶之,斯以为不仁矣。

仁者直道而行,无求于人,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而何巧言令色之有?彼为是者,将以济其不仁尔。

故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又曰:“刚毅木讷近仁。

”郑汝谐曰:“刚毅木讷”何以近仁?其本心存也。

“巧言令色”何以鲜仁?去本心远矣。

圣人察其外之所以异,而知其中之所存。

陈祥道曰:讷者,无巧言;木者,无令色。

木与讷,务本者也,故近仁;巧言令色,务末者也,故鲜矣仁。

礼称辞欲巧,诗美令仪。

巧令者何也?子曰:有其本而辅以末,则庶乎其可;若事其末,而忘其本,则不可。

李炳南曰:此章谓巧言令色之人少仁。

鲜仁之人,难与共事。

治国平天下,必须明性。

性难明,必须学道。

道仍难明,遂讲德。

德犹难明,遂讲仁。

仁从二人,人与人相处,须讲厚道。

蕅益大师曰:仁,是心上工夫。

若向言色处下手,则愈似而愈非。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7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7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7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第十七章论语阳货篇yáng huò yù jiàn kǒng zǐ kǒng zǐ bú jiàn kuìkǒng zǐ tún kǒng zǐ sì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

孔子伺qí wáng yě ér wǎng bài zhī yù zhū tú wèi kǒng zǐ yuē lái yǔ yǔ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

谓孔子曰:来,予与ěr yán yuē huái qí bǎo ér mí qí bāng kě wèi rén hū yuē bù kě尔言。

《论语》阳货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阳货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阳货篇原文及译文导读:本文《论语》阳货篇原文及译文,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原文及译文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途。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阳货希望孔子去拜会他,孔子不去,他就送了一只烧猪给孔子。

孔子就趁他不在家的时候才去拜谢,不料,两人在路上碰到了。

阳货对孔子说:“你过来!我要与你说话。

”他接着说:“具备卓越才干,却让国家陷入困境,这样可以称作行仁吗?我会说不可以。

——喜欢从政做官,却屡次错过时机,这样可以称作明智吗?我会说不可以。

——光阴似箭,时间是不会等人的。

”孔子说:“好吧,我会去做官的。

”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依本性来看,人与人是相近的。

依习染来看,人与人就有很大的差异了。

”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译文: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要用宰牛的刀?”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上面的人学礼是为了爱护人民;下面的人学礼是为了能性情和顺容易使用。

’”孔子说:”小子们,偃的话是对的,我只是开个玩笑罢了!“5、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译文:公山弗扰占据费邑,起兵反叛季氏,他召请孔子去帮忙,孔子想要前往。

子路很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请我去的人,难道没有什么意图吗?如果有人任用我,我难道只想维持东周这种衰弱的局势吗?”6、子张问仁于孔子。

论语讲记阳货第十七

论语讲记阳货第十七
「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
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見。歸,饋的意思。饋送,送禮。送豚,送小豬,這是很厚的禮,滿漢全席有一整個的小豬,是重要的菜。陽貨叫做菜的薰一隻豚送孔子,這分禮很厚,不能不接受。人送禮必須在家接受,叫拜受,還必須再上他家去禮謝,所以孔子必須回拜。文中沒有說孔子不在家時送去,不必節外生枝。孔子等了一個時候,等什麼時候?等著陽貨不在家時候去拜謝他,禮也到了,也不和他見面。到了陽貨家,果然他不在家,孔子禮貌盡到了,可是在回家半路上遇到了。
「性相近也」,孔子沒有說性是善是惡,孔子既然沒有說,到孟子才說性善,荀子說性惡,楊子說善惡。在這章經文,說性善說性惡都講不通,業才有分善惡。「習相遠也」習就是用,習才與本性離得遠,才有變化了。
那孔子所說的性是善還是惡?依經文說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有善惡嗎?今日注佛經的人,沒有明心見性,沒有斷惑,如何懂性?都是妄加注解。
現今取孔子說的話,與佛家相同的,做為證明。學佛而輕孔子,學孔子而謗佛,都不合道。
孔子與佛家怎麼樣相同法?以書為證,依唯識、起信論開頭便講性,三細六粗。今日不能再講,你們曾經聽了很多次,今天只說孔子所說與經上一樣的,證明聖人之言沒有差別。佛家人看不起孔子,未學佛者看不起佛,都是不懂道的妄人。「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可離就不是道了。
「相」如薑的性熱看不見,摸不到,但是薑所長的形相看得到,這叫「體空相有」,體也有,相也有。孔子書、佛經都講善惡,體有善惡嗎?體既然是空,善惡便安不上,如薑性,連毒藥性都安不上。再者,相是善是惡,但是扇、刀是善是惡?連子彈的相也沒有善惡。體、相都無善惡,相藏在體中,有相才起業用,才生出善惡。如扇有用,一體可以萬用,扇風能涼,可遮日、遮雨,也可以當坐墊,所以用才分善惡,業才分善惡。

论语新解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新解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新解阳货篇第十七(一)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

吾将仕矣。

阳货欲见孔子:阳货季氏家臣,名虎。

尝囚季桓子而专鲁国之政,欲令孔子来见己,意欲孔子出仕助己也。

或疑阳货阳虎各自一人,今不从。

归孔子豚:归读如馈,以物相赠。

古礼,大夫有赐于士,士拜受,又亲拜于赐者之室。

阳货故遗孔子豚,令孔子来拜而见之。

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亡,同无。

时其亡,犹云伺其出。

孔子不欲见阳货,故伺阳货出门乃往拜谢。

遇诸涂:孔子伺其不在而往,不意归而遇之途中。

怀其宝而迷其邦:谓怀藏道德而不救国之迷乱。

曰:不可:此曰字或说乃孔子答,或说乃阳货自问自答,下文曰不可同。

今从后说。

好从事而亟失时:亟,数也,犹屡义。

失时,谓失去时机。

言孔子心好从事而屡失时机。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逝,去义。

岁月已去,不再与我,谓年老当急仕。

孔子曰:此下始是孔子答阳货。

阳货欲亲孔子,絮絮语不休,孔子默不出声,最后始作五字答之,谓我将出仕也。

初若不知阳货所言之用意,亦不加辨说,只言将仕。

孔子非不欲仕,特不欲仕于货。

其语直而婉,雍容不迫,而拒之已深,此见孔子一言一行无往而不具甚深之妙义。

白话试译阳货想要见孔子,孔子不见他。

阳货送与孔子一豚。

孔子打听到阳货出门,往他家拜谢,路上两人遇见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呀!我有话和你说。

阳货道:你身藏了道德宝货,而尽让一国之人迷惑失道,这好算仁吗?怕不好算仁呀!你心好做事,又屡失时机,这好算知吗?怕不好算知呀!光阴一天天过去,年岁不会等待着你呀!孔子说:嘎!我快打算出仕了。

(二)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论语》唯本章言及性字,而仅言其相近。

性善之说始发于孟子。

盖孔子就人与人言之,孟子就人与禽兽言之。

孔子没而道家兴,专倡自然,以儒家所言人道为违天而丧真,故孟子发性善之论以抗之。

17阳货第十七

17阳货第十七

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依诸古注。

阳货就是季氏的家臣阳虎,孔安国说他以季氏家臣而专鲁国之政,皇疏说他派人召见孔子,想叫孔子替他办事,而孔子恶他专滥,不与他相见。

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孟子滕文公篇也记载此事,归字作馈字,时字作矙子,赵岐注:「矙,视也。

」依滕文公篇说:「阳货矙孔子之亡也。

」亡,即无,不在家。

阳货视孔子不在家,赠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

孔子回家一看,不能不受,不能不回拜,因此,「时其亡也。

」孔子也等候阳货不在家,往阳货家回拜。

不料拜竟而还时,在路上遇见阳货。

遇诸涂的「诸」,是「之于」二字快读而成,「之」字指阳货。

涂是路途。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阳货对孔子说:「来,我与你说话。

」从这个「来」字,可以看出阳货的傲慢态度。

称呼「予、尔」,也可以见其无礼。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曰」,此记阳货郑重的告诉孔子。

怀其宝,皇疏:「宝。

犹道也。

」意思是说:「你怀藏宝贵的学问,不肯用出来,而任国家迷乱下去,这可以说是仁吗?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阳货说:「你好从政事,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失去时机,可以说是有智吗?曰,不可。

」此话含意是说孔子不肯认识阳货,如肯认识阳货,便不失时。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阳货最后劝告,日子一天一天的逝去,岁月不等待我们。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孔子许诺将仕。

孔安国注:「以顺辞免害。

」「可谓仁乎,曰不可。

」「可谓知乎,曰不可。

」这两番问答,依毛奇龄论语稽求篇引明儒郝敬说,皆是阳货自为问答,以断为必然之理,并非阳货问孔子答。

至「孔子曰」以下,才是孔子语。

郝敬举例说:「此如史记留侯世家,张良阻立六国后,八不可语,有云,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导语:论语阳货篇第十七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送给孔一只熟乳猪,想让孔子去他家致谢。

孔子乘他不在家时,去拜谢。

却在半路上碰到了,他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说。

”孔子走过去,他说:“自己身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能叫做仁吗?”孔子说:“不能。

“想做大事却总是不去把握机遇,能叫做明智吗?“不能。

“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等人啊。

“好吧,我准备做官。

”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习俗使人有了差别。

”3、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人聪明和下等人愚蠢是不可改变的。

”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对他说:“以前我听您说过:‘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

’”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刚才我是在开玩笑。

”5、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子欲往。

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译文】公山弗扰占据费市反叛,来召孔子,孔子想去。

子路不高兴地说:“没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他那里去?”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是说空话?如果有人肯用我,我也许就会建立又一个强盛的王朝。

”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使人。

国学经典《论语》阳货篇第十七(权威直接打印)

国学经典《论语》阳货篇第十七(权威直接打印)

huàn dé zhī jì dé zhī huàn shī zhī xiǎn yǐ rén
患 得 之,既 得 之,患 失 之, 鲜 矣 仁。”
gǒu huàn shī zhī wú suǒ bú zhì yǐ
zǐ yuē
wù zǐ zhī duó zhū
苟 患 失 之,无 所 不 至 矣。 17.18 子 曰:“恶 紫 之 夺 朱
-6-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lè jū chǔ bù ān gù bù wéi yě
bó yì zhě hū wéi zhī yóu xián hū
学,其 蔽 也 贼;好 直 不 好 学,
qí bì yě jiǎo hào yǒng bú hào xué
其 蔽 也 绞 ;好 勇 不 好 学,
-3-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qí bì yě luàn hào gāng bú hào xué
ér bù wéi zhōu nán
zhào zǐ yù wǎng zǐ lù bú yuè yuē
bù wǔ kuān zé dé zhòng xìn zé rén
召 ,子 欲 往 。子 路 不 说,曰: 不 侮,宽 则 得 众 ,信 则 人
mò zhī yě yǐ hé bì gōng shān rèn yān mǐn zé yǒu gōng huì zé zú
fú shī
shī kě yǐ xīng kě yǐ
zǐ yuē
lǐ yún lǐ yún
夫《诗》?诗,可 以 兴 ,可 以 17.11 子 曰:“礼 云 礼 云,
guān kě yǐ qún kě yǐ yuàn ěr zhī yù bó yún hū zāi yuè yún yuè yún

阳货篇第十七

阳货篇第十七

温温无所试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 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 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 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 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 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 亦卒不行.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宋国和楚国在弘这个地方开 战, 楚军正在渡河时,宋军中有将军 建议冲过去消灭楚军。可宋襄公 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 成列”,要等楚军完全渡过 河列 好阵以后才开战。结果宋军大败。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天福茶学院论语研习社团
阳 货

名虎,字货,是春秋时鲁国人。鲁国大夫 季平子的家臣,季氏曾几代掌握鲁国朝政, 而这时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季平子 死后,专权管理鲁国的政事。后来他与公 山弗扰共谋杀害季桓子,失败后逃往晋国。

大夫: 季平子 家臣: 阳货, 公山不狃(弗扰)
取瑟而歌

五省联帅孙传芳拜谒马一浮,马不见。 马的家人提议:可以推说不在家。马 说:告诉他,人在家,就是不见!
子见南子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 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 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 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 “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 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馀,灵 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 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于是丑之,去卫,过曹。
《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天下 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 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 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 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 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 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论语》竖排版 阳货第十七

《论语》竖排版  阳货第十七

陽貨第十七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諸塗。

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

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

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公山弗擾以費叛,召,子欲往。

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子張問仁於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

居!吾語女。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

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读论语阳货第17篇

读论语阳货第17篇


公山弗扰因为费邑叛乱而召见孔子,孔子想要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地 方去也就算了,为什么非要去公山弗扰哪里呢?‛孔子说:‚公山弗扰召见 我难道是白白召见的吗?如果我被任用了,我便要用我的治理国家的理念来 建立一个东周。‛

如果一个人想要从政,应当抓住机会,找到可以让自己发挥才能的地方,不
但可以完成自己从政的梦想,也同时可以用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国家。机会是 不等人的,人们应该要珍惜展示才华的机会。

我很同意君子学到则爱人的观点。为官者有才能和知识,知道什么是好的,就应该带 给他的人民,让他的人民也领会这些好的东西。如果上层和下层的人们文化爱好相似, 也有同等权利去欣赏这些好文化,那么人们会更加愿意服从领导,国家也更加团结和 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yue),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 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在这一段,孔子从待人接物的角度来解释仁的意思。在和人相处时,要懂得恭敬、宽 厚、诚信、敏达和恩惠。我是这样理解‚敏达‛和‚恩惠‛的。敏达就是要敏感,善 于留意各方面的细节,也许这些细节可以决定成败;恩惠就是做人不吝啬,不要怕吃 亏,在自己能够享受好东西的时候,也可以和别人一起分享,这样既不做作,又可以 和对方建立更深一层的关系。

子游到武城做官,孔子带着弟子们去参观的时候,听见了乐器和人们的歌声。孔子笑 着说:‚在这个偏僻的城市办文艺的活动,是小题大做。‛子游回答说:‚我以前听 您说:‘君子学会道理之后要爱他的人民;百姓学会道理之后才会便于君子任用。‛ 孔子便说:‚弟子们,子游说的很有道理。我刚说的话只不过是个玩笑而已。‛
阳货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kui)孔子豚(tun)。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 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qi)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 曰:「诺。吾将仕矣。」

安德义论语解读——阳货篇第十七(本篇谈随机应变)

安德义论语解读——阳货篇第十七(本篇谈随机应变)

安德义论语解读——阳货篇第十七2010-01-27 16:05:53 来源:评论:0点击:169【题解】本篇取“阳货欲见孔子”句“阳货”两字为篇名。

前此数篇谈修身与治国,属“经”的范畴,是原则性,本篇谈随机应变,属“权”的范畴,是灵活性,经正而权变,经正权变必须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而且必须有度,“经”亦有“度”,“权”亦有“度”。

一、通权达变。

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随机应变,灵活处置。

②“公山拂扰以费畔,佛肸以中牟畔,召,子欲往。

”阳货,系权贵,欲见而不见。

公山佛肸系叛臣,召而欲往,善通权变。

③“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

”当见而不见,行不屑之教。

④宰我一年之丧,孔子三年之丧,宰我与之辩。

孔子说,父母去世,你吃白米,穿锦衣,你心里安宁吗:“女安,则为之。

”孔子行教育之权变。

⑤武城一个小地方,子游亦用礼乐教化,孔子似觉小题大做,弟子提出批评,孔子随机而变,小题亦当大做。

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礼乐仅仅是玉帛钟鼓类的形式上的一些东西吗?它是多变的,灵活的。

“君子义以为上”,尚勇无义则乱则盗,义者宜也,宜者权变也。

二、是非分明,善恶分明。

①人类行恶习。

“乡愿,德之贼也。

”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色厉内荏”之小人“患得患失”之鄙夫,“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小人。

“夺朱”之紫色,“乱乐”之郑声,“覆邦家”之利口。

”“年四十而见恶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民有三疾,君子有七恶,均系人类恶行恶习。

②人类善德。

能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

三、经权之度。

“经”大多表现为是非善恶分明,循理守常曰经,但孔子又说:“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天下事没有绝对的正确,绝对的错误,一切以“义”为总原则,这个“义”就是“度”,遏恶扬善,善恶分明,亦有“度”。

对前面所谈到的各种人类恶习的分辨处置亦有“度”的问题。

国学宝典《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翻译阳货第十七【原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5)原文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5)原文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5)原文【译文】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原文】17 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原文】17 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1)乎?子曰: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2)而讪(3)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4)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5)以为知(6)者,恶不孙(7)以为勇者,恶讦(8)以为直者。

【注释】(1)恶:音w,厌恶。

(2)下流:下等的,在下的。

(3)讪:shn,诽谤。

(4)窒: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

(5)徼:音jiǎo,窃取,抄袭。

(6)知:同智。

(7)孙:同逊。

(8)讦:音ji,攻击、揭发别人。

【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

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

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原文】17 25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评析】这一章表明孔子轻视妇女的思想。

这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

【原文】17 26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孔子说: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被人所厌恶,他这一生也就终结了。

安德义《论语解读·阳货第十七·2...

安德义《论语解读·阳货第十七·2...

安德义《论语解读·阳货第十七·2...【原文】17.21宰我问①:“三年之丧②,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③,钻燧改火④,期可已矣⑤。

”子曰:“食夫稻⑥,衣夫锦⑦,于女安乎⑧?”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⑨,闻乐不乐,居处不安⑩,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注释】① 宰我:名予,字子我。

孔子学生。

② 三年之丧:古代礼制:父母死了,要守孝三年。

可这种礼制已经很久不被遵循了,宰我向孔子请教,意在讨论是否能重新制订丧礼的时间。

③ 升:登场。

④ 钻燧改火:古代钻木取火,所用的木头四季不同,春用榆柳,夏用桑枸,秋用柞楢(yóu),冬用槐檀。

此为岁月年轮,叫钻燧改火。

改火,即改木取火。

⑤期:一周年。

已:止,结束。

⑥ 食夫稻:古代北方以小米(稷)为主要食物,水稻为珍品,故服丧的人不能吃。

⑦ 衣夫锦:古人服丧时穿素色麻布孝衣,不能穿有文采的丝织品。

⑧于女安乎:对你来说心安吗。

⑨ 旨:滋味美。

这里指味美的食物。

甘:香甜,甜美。

⑩居处:古代服丧期间,要住在临时搭的简易草棚或木棚里守孝三年,睡在草编的垫子上,枕的是土块。

这里的居处指住在平日所住的房子里。

【语译】宰我问:“父母死了,子女守孝三年,我看一年就算够久了。

一个君子三年不讲习礼仪,礼仪一定会废弃掉;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失传。

旧谷子已经吃完,新谷子已经上场碾出来,钻火用的木头也轮换了一遍,所以守孝一年也就可以了。

”孔子说:“(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就吃那白米饭,穿上那锦缎衣,对你来说心里安吗?”宰我说:“心安。

”孔子说:“你要觉得心安,那就去做吧!君子在服丧期间,吃美味不感到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舒适的家里不感到舒适,所以不那样做。

如今你心安,你就去做好了!”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不仁啊!儿女生下来,要到三年以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

一起学《论语》17.22阳货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一起学《论语》17.22阳货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一起学《论语》17.22阳货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原文】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白话】孔子说:“吃饱了而整天无所用心,真是难以长善成德啊!不是有玩六博和弈棋的吗?做这个总比闲着没事要好。

”【释词】终日:整天。

难:难以长善成德。

《正义》:“难者,难以成德也。

”博:六博,似后代之双陆。

钱穆:“即双方各六著,共十二棋,先掷著,视其彩以行棋,其法今不详。

”《注疏》:“《说文》作簙(bó),扃(jiōng)戏也,六箸十二棋也。

古者乌胄(zhòu)作簙。

”弈:即围棋。

《说文》:“弈从廾,言竦两手而执之。

”《注疏》:“棋者所执之子,以子围而相杀,故谓之围棋。

围棋称弈者,又取其落弈之义也。

”贤:胜过。

已:止也,即不为,指无事可做。

【先贤精义】钱穆曰:本章甚言人心必有所用。

马融曰:为其无所据乐,善生淫欲。

《鲁语》曰: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论语注疏》曰:此章疾人之不学也。

人饱食终日,于善道无所用心,则难以为处矣哉。

欲令据此为乐,则不生淫欲也。

李氏曰:圣人非教人博弈也,所以甚言无所用心之不可尔。

刘宗周曰:夫子言君子之志于道,如博弈之专心致志,则几矣。

此醒人之辞。

张栻曰:饱食而无所用心,则放越而莫知其极,凡恶之所由生也。

博弈虽不足道,然方其为之意专乎此,比之放越而莫知其极者,犹为愈焉。

此章大抵言无所用心则长恶,为可畏耳。

谢氏曰:博弈之害,止于博弈而已;若放僻邪侈,皆生于无所用心。

心有所用则止,止则不可谓之放。

《论语学案》曰:人心不可无所用,无所用则昏昧放逸,恶日长矣。

况饱食终日,一无所用乎?故曰难矣哉。

世不有博弈者乎?博弈虽贱,而用心则已勤矣,为之犹贤乎无所用心者矣。

人心有全力,只是不肯用;用而不尽,与不用同。

事父母而竭其力,事君而致其身。

程子曰:“某写字时甚敬。

”只此便是学,可为知所用心矣。

推之无往不然。

《论语阳货》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阳货》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阳货》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十七·一] 阳货欲见孔子①,孔子不见,归孔子豚②。

孔子时其亡③也,而往拜之。

遇诸涂④。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⑤,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⑥,可谓知⑦乎?”曰:“不可。

”“逝矣,岁不我与⑧。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十七·二]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十七·三]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十七·四] 子之武城⑨,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⑩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十七·五] 公山弗扰以费畔⑪,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⑫,曰:“末之也已⑬,何必公山氏之之⑭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⑮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⑯乎!”[十七·六]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十七·七] 佛肸⑰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⑱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⑲?不曰白乎,涅而不缁⑳?吾岂匏瓜㉑也哉?焉能系㉒而不食?”[十七·八]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㉓矣乎?”对曰:“未也。

”“居㉔!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㉕不好学,其蔽也荡㉖;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㉗;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㉘;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十七·九]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㉙,可以观㉚,可以群,可以怨;迩㉛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十七·十]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㉜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㉝墙面而立也与!”[十七·十一]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㉞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十七·十二] 子曰:“色厉而内荏㉟,譬诸小人,其犹穿窬㊱之盗也与!”[十七·十三] 子曰:“乡愿㊲,德之贼㊳也。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出于《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翻译:只有你这样的人啊(指子贡)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

相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又会埋怨你。

基本信息中文名: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出处:《论语·阳货》作者:孔子及其弟子们类别:语录族出处原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注释孔子子曰:“唯女子(1)与小人(2)为难养(3)也,近之则不逊(4),远之则怨。

”(1)女:同“汝”,你。

(古时候称呼女性一般用“妇”。

论语中的“女”都同”汝“)(2)小人:指行为准则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人。

(3)养:相处。

(4)孙:通”逊“,辞让,退让。

译——孔子说:“只有你这样的人啊(指子贡)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

相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又会埋怨你”“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后来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代言,这是错误的。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

恶不孙以为勇者。

恶奸以为直者。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矣,其终也已。

”联系全文不难发现其它版本的解释是根本无法与之衔接的。

其实在解释任何一句话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合情合理,顾及前后,不犯断章取义的错误。

在历来的诸多译文中,将“女子”译为“女人”,这是个错误!人民日报出版社在孔子研究院指导下于2005年9月出版的《论语新译》一书,对此有全面考证,发现《论语》中收入孔子所说18个“女”字都是通假字,通“汝”意为“你”,都是代词,不是名词,指代说话者的另一方。

有人断章取义,说孔子歧视女性,论语收入孔子所说的“女”字都作“汝”译,如果硬是把它译为“女子”,使得前后不连贯,变得矛盾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全译——阳货篇第十七「本篇引语」本篇共26章。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原文】17-1阳货(1)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2)。

孔子时其亡(3)也,而往拜之,遇诸涂(4)。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5),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6)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7)。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1)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

(2)归孔子豚:归,音kuì,赠送。

豚,音tún,小猪。

赠给孔子一只熟小猪。

(3)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

(4)遇诸涂:涂,同“途”,道路。

在路上遇到了他。

(5)迷其邦:听任国家迷乱。

(6)亟:屡次。

(7)与:在一起,等待的意思。

「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

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

”(孔子走过去。

)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

”(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

”(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

”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原文】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原文】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上智”是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下愚”指卑贱而又愚蠢的人,这两类人是先天所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

这种观念如果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则有其岐视甚至侮辱劳动民众的一面,这是应该予以指出的。

【原文】17-4子之武城(1),闻弦歌(2)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注释」(1)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2)弦歌:弦,指琴瑟。

以琴瑟伴奏歌唱。

「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

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原文】17-5公山弗扰(1)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2),何必公山氏之之也(3)。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4)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5)?”(1)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

(2)末之也已:末,无。

之,到、往。

末之,无θァR眩梗懔恕?(3)之之也:第一个“之”字是助词,后一个“之”字是动词,去到的意思。

(4)徒:徒然,空无所据。

(5)吾其为东周乎:为东周,建造一个东方的周王朝,在东方复兴周礼。

「译文」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

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

”【原文】17-6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

就是仁人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原文】17-7佛肸(1)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2)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3);不曰白乎,涅(4)而不缁(5)。

吾岂匏瓜(6)也哉?焉能系(7)而不食?”「注释」(1)佛肸:音bìxī,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

(2)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3)磷:损伤。

(4)涅:一种矿物质,可用作颜料染衣服。

(5)缁:音zī,黑色。

(6)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

(7)系:音jì,结,扣。

「译文」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

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

’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

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原文】17-8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1),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1)居:坐。

(2)愚:受人愚弄。

(3)荡:放荡。

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4)贼:害。

(5)绞:说话尖刻。

「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

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原文】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1),可以观(2),可以群(3),可以怨(4)。

迩(5)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

一说是诗的比兴。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3)群:合群。

(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5)迩:音ěr,近。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

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原文】17-10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1)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2)也与?”「注释」(1)《周南》、《召南》:《诗经。

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

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

这是当地的民歌。

(2)正墙面而立:面向墙壁站立着。

「译文」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吧?”【原文】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译文」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原文】17-12子曰:“色厉而内荏(1),譬诸小人,其犹穿窬(2)之盗也与?”「注释」(1)色厉内荏:厉,威严,荏,虚弱。

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

(2)窬:音yú,洞。

「译文」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吧?”【原文】17-13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评析」孔子所说的“乡愿”,就是指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

孔子反对“乡愿”,就是主张以仁、礼为原则,只有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原文】17-1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评析」道听途说是一种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不仅是道听途说,而且四处打听别人的隐私,然后到处传说,以此作为生活的乐趣,实乃卑鄙之小人。

【原文】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

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

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评析」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

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

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

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原文】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

古之狂(1)也肆(2),今之狂也荡(3);古之矜也廉(4),今之矜也忿戾(5);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注释」(1)狂:狂妄自大,愿望太高。

(2)肆:放肆,不拘礼节。

(3)荡:放荡,不守礼。

(4)廉:不可触犯。

(5)戾:火气太大,蛮横不讲理。

「译文」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评析」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与上古时代有所区别,上古时期人们的“狂”、“矜”、“愚”虽然也是毛病,但并非不能让人接受,而今天人们的这三种毛病都变本加厉。

从孔子时代到现在,又过去了两三千年了,这三种毛病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有增无已,愈益加重,到了令人无法理喻的地步。

这就需要用道德的力量加以惩治。

也希望有这三种毛病的人警醒。

【原文】17-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注释」(1)本章已见于《学而篇》第一之第三章,此处系重出。

【原文】17-18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原文】17-19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话呢?”【原文】17-20孺悲(1)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