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礼仪常识
关于商务涉外礼仪
![关于商务涉外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a3452a1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e.png)
关于商务涉外礼仪在涉外交往中,不管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非正式场合同外国友人相见,都应遵守必须的见面礼仪。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关于商务涉外礼仪,盼望能够协助大家!关于商务涉外礼仪1、讲究仪表与衣帽干净,面、手、衣履要干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假设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干净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须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干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对一旁,幸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看法随和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风光。
说话客气,留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随和,面带微笑。
随意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前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搅扰、影响别人,敬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争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静谧。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办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安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与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子因打算未毕而尴尬;迟迟不到,那么让主子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子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子,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需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
“您好、请、感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运用:“请”。
外事礼仪常识
![外事礼仪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4d8bb82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c.png)
外事礼仪常识一、什么是礼“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者敬人也”;“礼”-尊重;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仪”就是恰到好处的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礼仪”是交往艺术,是沟通技巧,也是行为规范;为什么学习礼仪一“人有礼则安,是内强素质,二是外塑形象,三是增进交往;礼记云:无礼则危;”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叫涉外礼仪;涉外礼仪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是日常礼仪习惯的升级版,基本原则相同,只是多了一些注意事项;二、社交中的礼仪习惯1.仪容仪态1注意个人卫生适时理发,经常梳理,胡须刮净,指甲修剪,鼻毛应剪短,头皮屑太多应洗干净;内、外衣保持整洁,特别是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鞋要打油擦亮;参加涉外活动前应梳理打扮;女士可着淡妆,也提倡着淡妆,不宜浓烈;鞋要舒适,高跟鞋不要太高、太细;男士的衬衣勤换,有条件每天更换;男士的西装外套不用每天换,可以通过更换衬衣和搭配不同的领带来达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效果;男女士都可以适当着淡雅的香水,据个人情况和喜好,西方人包括非洲人体味比较重,所以需要香水这种遮掩剂来掩盖体味,亚洲人体味清淡,不需要浓烈香味来遮掩,太浓了,反而不太习惯,也和我们身体不太匹配;总之,要保持外貌整洁美观;避免小动作—当着别人的面擤鼻涕,掏鼻孔,挖眼屎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等;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 在参加活动前,尽量不食吃葱蒜韭菜等辛辣食品;2保持环境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不得随地丢果皮纸屑;吸烟时,把烟灰搕入烟缸;吃食品时把骨、刺、牙签、口纸等物,放到盘中或桌上,不得随手丢到地下;个人的不洁物品,应丢入垃圾桶,或放入自己的手帕或口袋中;吐痰应吐在口纸、手帕中装入衣袋;进入地面干净的室内,应先在门口踏擦鞋底再进入;雨、雪天应把雨具放在门外或前厅,不要把雨水、雪水、泥巴等带入室内;3服饰要求着装原则外事活动中着装的基本原则有三条,即整洁、个性、和谐;整洁的衣着可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除体现对相互交往的重视程度外,还显示出交往者的文明与修养的水平;个性原则指根据不同年龄、身份、地位、职业与社会生活环境,来确定服装款式、面料、色彩与装饰物;外事活动中的着装适当体现民族和文化特色是符合个性原则的;和谐是外事活动中着装的最高原则;在特定场合,如正规会议、礼宾活动、谈判、典礼上,穿西装与环境气氛是和谐的;而在一般生活环境中,西装则使人显得拘谨;在正式场合穿西装时必须打领带,但外出旅游,则不打领带更自然;此外,着装还要与形体和谐,与装饰和谐;服饰选择的标准在外事场合,人们的着装大致可分为礼服与便服两种;出席活动前一定要确认着装要求dress code,按要求穿着前往;中国语境下,礼服有西装,中山装,军队礼服,民族服装;商务便装通常指西服套装不系领带;便装需要确认,可以是各式外衣、夹克、衬衣、T恤衫等,通常商务和政务场合,着衬衣指长袖衬衣非短袖衬衣;出席正式、隆重的会议、会见、会谈或典礼、签约仪式、宴会等应穿礼服;参观游览时,可穿各式便服;出席活动前需要与主办方确认着装要求,体现一致性;男士着装注意事项外事活动中,西装是男士最通常的选择,但是在穿着西装时有一些注意事项:衣着的颜色大致以不超过3种颜色为首要原则;西装袖子的长度以达到半腕为宜,西装衬衫的袖长应比西装袖子长出1-2厘米;穿着西装,在较隆重的场合必须系扣;袜子一般应穿与裤子、鞋子同类颜色或较深的颜色;要配好衬衫;衬衫的领子要挺括,系扣;衬衫的下摆要塞进裤内;内衣要单薄;衬衫里面一般不要穿棉毛衫,天冷时,衬衫外面可穿一件羊毛衫;凡是正规场合,穿西装都应系领带;穿着羊毛衫时,领带应放在羊毛衫内;系领带时,衬衫的第一个纽扣要扣好;领带夹一般在第四、五个纽扣之间;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一般是黑色或棕色皮鞋;皮鞋要上油擦亮,不能蒙满灰尘;西装在穿着时可以敞开,也可以扣上第一粒纽扣亦称“风度扣”;但不能两粒扣全扣上,西装的袖口和裤边都不能卷起;西装的衣袋和裤袋里,不宜放太多的东西,显得鼓鼓囊囊,也不宜把两手随意插入衣袋和裤袋里;穿西装不系领带的时候,衬衫的第一粒纽扣不要扣上;系领带不能过长或过短,站立时其下端触及腰带为宜;可配领带夹也可不配;女士着装注意事项外事活动中,女士服装的选择面非常广,按季节与活动性质的不同可穿西装下身为西裤或裙,民族服装,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旗袍和连衣裙等;夏季也可穿长、短袖衫配裙子或长裤;2.称呼外事活动中,如何正确称谓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正式场合下的称谓礼仪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对外场合一般称国家领导人、部长、大使、将军等官员为阁下,称其他男士为先生;但有些国家,如美国、墨西哥、德国,即使对总统也只称总统先生;对于未婚女子,即使单身的老太太也要称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对不知是否结婚的女子称女士;叫女士准没错;正式场合对处在主宾、主人身份的高职位人员应以职衔相称;在以职衔相称时,不必为了取悦对方,对副职人员以正职相称,而应以原职相称;对于与主宾和主人身份相当或更高的人员也应以职衔相称;正式场合的称谓可突出学历、职称等资历和荣誉的称号;在具体操作中,博士学位,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将军以上军衔,大使衔都是很受人尊重的,在正式场合可以突出这些资历和荣誉行政称号,特别是当事人没有正式的职位时;在君主制国家习惯上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王子、亲王、公主为殿下;对有爵位的人可称其爵位,如公、侯、伯、子男,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在泰国称佛教领袖、僧王为座下;对于来自古巴、越南、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宾,可称同志;三、几种不同环境下的礼节1.谈话时的礼节谈话时表情自然,仪态端庄,姿势端正;谈话时不要靠人太近,令人有压迫感;说话时可适当有身体语言,但不要过于夸张,给人手舞足蹈之感;不要用手指点对方,不能拉拉扯扯,拽着人家不放;谈话时,嘴里不要咀嚼东西,不要吸烟,如要吸烟,要事先征得别人,尤其是女士的同意;注意不要只顾自己讲,而不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讲话时,要注意认真听,不要随意打断,同时要目视对方,不要显得漫不经心;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讥笑、讽刺他人;也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在西方,一般见面时都免不了寒暄,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到我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等;在社交场合,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等事情;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应握手礼貌告别;2.见面时的礼节1介绍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介绍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在正式、庄重的场合,有两条通行的介绍规则:其一是把年轻的人介绍给年长的人;其二是把男性介绍给女性;如果是在一般的、非正式的场合,则不必过于拘泥礼节,假若大家又都是年轻人,就更应以自然、轻松、愉快为宗旨;2握手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地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停留时间在3秒左右;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递送名片时应正面面对递送的对象,必要时站立欠身,并且尽可能双手递送,名片上的文字应朝向对方,如果对方是外国人,还应将外文字面向上;收到名片应详细阅读,然后放入名片夹、笔记本或钱夹中,或者摆放在会见会谈的桌面,以便使用;不应将名片随意扔在桌面,放入后裤兜;中国人常不带名片在身,对于别人的名片一定要接,可委婉表示“名片忘带了”或者“随身的名片用完了”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在西方,亲人、熟悉朋友之间的见面礼节往往是拥抱、亲吻、贴脸,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我国旧时传统是抱拳,信奉伊斯兰教的某些国家,男士不与女士握手,双方见面时,以弯腰、点头微笑作为见面时的礼节,新西兰毛利族人的见面礼是碰鼻子;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在一定场合也可使用;3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是在领导人主动伸手时,才向前握手问候;4微笑的礼仪在国际交往中,如果因语言障碍无法交流,微笑则是迅速达到交流的“润滑剂”,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表示;在绝大多数国际交往场合中,微笑都是礼仪的基础;亲切、温馨的微笑能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迅速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创造出交流与沟通的良好氛围;尽量避免使用手势,同一个手势不同文化有不同解读;比如竖起大拇指表示“好”和“行了”,而在澳大利亚,这个手势是粗野的;3.涉外交往中的礼节1遵守时间、不得失约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2尊重老人和妇女这是一种美德;在很多国家的社交场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上下楼梯、车辆,进出电梯,让老人妇女先行,主动予以照顾;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帮助提拿较重物品;进出大门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帮助他们穿脱大衣外套;同桌用餐,两旁若是老人或妇女,男子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等; 中西方有差异,泰坦尼克太平洋巨轮的覆没,最极端的情景下,人性的闪现,差距蛮大的;3尊重各国风俗习惯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宗教等因素,各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均应予以尊重;新到一个国家或初次参加活动,应提前做功课了解情况,现场多观察,不懂或不会做的事,可仿效别人;4.就餐的礼节桌餐、冷餐、酒会等形式;冷餐、酒会等符合西方的习惯,特别适用于人多的情况;按顺序自动取食,不要抢先;取食后可找适当位置坐下慢慢进食,也可站立与人边交谈边进食;所取食物最好吃完;一次取食不必太多,若需添食,可再次或多次去取;桌餐入席时应有优雅的风度和良好的仪态,手应该洗干净,头发应梳整齐;要坐得端正,双腿靠拢,两足平放,不宜两腿交叠;入座后,可取白色餐巾铺在膝上餐巾只可擦嘴,不可擦汗;进餐时应自然、从容,嚼食物时慢些,不要发出大的声响;喝汤时应一口吞咽;若控制不住要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低头而向一旁,避免发出声响;在餐桌上不能拧鼻涕,可用手帕轻擦或去洗手间;宴席上的谈话应自由轻松,交谈时既要注意谈话的内容,又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正式宴会上,女士一般不宜首先提出为主人、上级、长辈、男士的健康干杯;劝酒要适可而止,尤其在国际交际场合,不宜劝酒;切忌饮酒过量,以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为宜;桌餐外事场合上基本采用分餐制;在一般西餐中,餐具和菜点都比较简单;一般有九至十道菜点,按上菜的顺序,吃什么菜用什么餐具,喝什么酒用什么酒杯;餐具的摆放和使用都很讲究,感兴趣的各位可自行了解;中餐通常也采用分餐制,如确无条件实现,每个菜品需备母勺公筷,为外宾备刀叉,不要反复向外宾劝菜,提前了解外宾饮食禁忌,不以野味、山禽走兽、动物内脏等招待外宾,地方特殊口味通常也予以调整;兔子肉、鹌鹑等等,外国人通常不接受;5. 引导礼仪楼梯的引导礼仪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工作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工作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应注意客人的安全;电梯的引导礼仪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客厅里的引导礼仪客人走入客厅,接待工作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客人坐下后,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走廊的引导礼仪接待工作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客人走在内侧;。
外事礼仪基本常识及其接待流程
![外事礼仪基本常识及其接待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55a5fe58f5f61fb73666fd.png)
外事礼仪基本常识及其接待流程外事礼仪,主要是指我们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国际惯例与交际规则。
它的基本内容,主要与维护民族形象和国家形象有关。
特别应予指出的是,公民参与涉外交往时应高度重视自己所留给外方人士的第一印象。
因为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与我方人员的形象相关,而且其一旦形成便往往难于改变。
一、维护形象在涉外活动中,我国公民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
其中,尤其要注意下列两点。
1.国家形象对于外事人员而言,维护自己伟大祖国的形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求。
那么怎么才是真正的维护国家形象呢?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政府。
2.个人形象公民在涉外活动中维护形象,首先要从维护好其自身形象着手。
要做到仪表堂堂,落落大方。
在涉外场合,公民必要注意修饰仪表,检点举止,使自己形象上乘,风度翩翩,无愧于炎黄子孙的称号。
二、不卑不亢不卑不亢,是外事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要求每一个参与外事活动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他国人民眼里,是代表自己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单位。
要做到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不应该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要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三、热情有度待人热情不仅意味着自己对待交往对象具有诚意,也能体现对对方充满了友好、关怀与热诚。
但是,作为外事人员对人热情相待,必须有一个“度”,注意“热情有度”。
四、尊重隐私尊重隐私,实际是上述“热情有度”的顺理成章的推论。
所谓尊重隐私,主要是提倡在国际交往中主动尊重每一位交往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询问其个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开的私人事宜。
目前,在国际社会里,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实际上具体表现为人们在交谈中的下述“八不问”。
1.不问收入支出。
2.不问年龄大小。
3.不问恋爱婚姻。
4.不问身体健康。
5.不问家庭住址。
6.不问个人经历。
7.不问信仰政见。
8.不问所忙何事。
涉外礼仪基本内容
![涉外礼仪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d7d1d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a.png)
涉外礼仪基本内容外事礼仪,亦称涉外礼仪或国际礼仪,与外事纪律一样,也是外事人员在涉外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一种行为标准。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涉外礼仪根本内容,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涉外礼仪根本内容一、根本要求讲究仪表与衣帽干净,面、手、衣履要干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假设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干净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须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干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对一旁,幸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看法随和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风光。
说话客气,留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随和,面带微笑。
随意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前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搅扰、影响别人,敬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争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静谧。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办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安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与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子因打算未毕而尴尬;迟迟不到,那么让主子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子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子,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需讲“信用”,按时做好。
二、涉外宴请礼仪〔1〕驾驭出席宴请的时间。
依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驾驭时间,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那么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
外事礼仪基本常识
![外事礼仪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7edbd0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c.png)
外事礼仪基本常识外事礼仪基本常识一、维护形象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基于下列五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真实地体现着他的个人教养和品位。
其次,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客观地反映了他个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
第三,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如实地展现了他对待交往对象所重视的程度。
第四,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是其所在单位的整体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人们不知道某一个人的归属时,他个人形象方面所存在的缺陷,顶多会被视为个人方面存在着某些问题。
但是,当人们确知他属于某一单位,甚至代表着某一单位时,则往往将其个人形象与所在单位的形象等量齐观。
最后,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还往往代表着其所属国家,所属民族的形象。
基于以上原因,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个人形象在构成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它们亦称个人形象六要素。
第一、是仪容。
仪容,是指一个人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
第二、是表情。
表情,通常主要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第三、是举止。
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
第四、是服饰。
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
第五、是谈吐。
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
第六、是待人接物。
所谓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
二、不卑不亢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
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三、求同存异第一、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第二、在国际交往中,到底应当遵守何种礼仪为好?首先,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
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
![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8d7b41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4.png)
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对外交往要以宽阔的胸怀和精神相处,双方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流,即使由于条件所限而难以达成互利协议之时,也不应采取欺诈、强制手段来谋取自身的利益。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一)礼宾次序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
它体现东道主(东道国)对宾客所给予的礼遇。
礼宾次序在国际性集会上还体现各国的平等地位。
1、礼宾次序的排列依据①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高低来排列。
国际交往活动中,礼宾次序主要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来依次排列。
②按姓氏顺序排列。
多边活动中,礼宾次序可按宾客的姓氏顺序来排列。
③按字母顺序排列。
有的多边活动对来宾的礼宾次序的排列,可以按参加国的国名字母(一般以英文字母为准)来排顺序。
④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
这也是常用的礼宾次序排列方法之一。
⑤不进行任何正式的顺序排列。
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排列。
在多方外事接待中,此种排列顺序主要适用于如下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必要进行顺序排列;二是实在难以进行任何方式的排列。
2、礼宾次序的排列要求(1)在一般社交场合,约定俗成的做法是:凡涉及位次顺序时,国际上都讲究右尊左卑。
(2)一些场合的特殊要求:①同行时。
两人同行,以前者、右者为尊;三人或三人以上同行,并行以中者为尊,前后行,以前者为尊。
②乘电梯时。
若是乘坐无人值守电梯,志愿者须自己先进后出,以便控制电梯。
若是乘坐有人值守的电梯,则志愿者应当后进后出。
③乘坐轿车时。
一般是五人座轿车,如是司机开车,后排右边为尊,左边次之,前排副驾驶室最小;如是主人开车,则副驾驶室为上座。
上车时,应让尊者先行。
志愿者应请客人由右边上车,然后再从车后绕到左边上车。
④迎宾引路时。
志愿者走在客人前方约一米左右。
⑤上楼时。
尊者在前,下楼时则相反。
⑥在室内。
以朝南或面门的座位为尊位。
外事礼仪礼节相关常识
![外事礼仪礼节相关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a3d8e94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4.png)
外事礼仪礼节相关常识外事礼仪礼节是指在国际交往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仪式进行的行为举止。
它是国家间友好交往和互信的基础,也是展示一个国家文化底蕴和形象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介绍外事礼仪礼节的核心内容,包括招待、交流、礼品赠送等方面,以增进读者对国际外交的了解。
一、招待礼仪在招待方面,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礼仪规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招待礼仪:1. 客人到达:作为主人,应该提前安排好接待事宜,包括接机、安排住宿等。
迎接客人时要热情洋溢,微笑并握手表示问候。
同时,提供干净整洁的住宿环境给客人。
2. 用餐礼仪:在用餐时,主人要注意客人的饮食习惯和禁忌,以避免尴尬情况的发生。
遵循餐桌礼仪,包括用餐姿势得体、不大声喧哗、不讲究份量等。
3. 礼仪用语:言辞要文雅、客气,避免使用不合适的话语或调侃他人。
对于各种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礼仪用语,例如祝酒词、道别等。
二、交流礼仪在国际交往中,交流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交流礼仪的常识:1. 问候礼仪:遇到外宾时,可以使用握手、微笑等方式表示问候。
同时,要了解对方国家的问候习惯,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
2. 语言交流:在与外宾交流时,要使用国际通用语言或对方母语进行沟通。
如果有语言障碍,可以找翻译或使用简单明了的手势和表情来进行交流。
3. 身体语言:姿势要端正得体,不要乱动、扭曲或嘴巴张大。
此外,要与对方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表现出尊重和关注。
三、礼品赠送礼仪在外事礼节中,礼品的赠送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和友好行为。
以下是一些礼品赠送的常识:1. 选择合适的礼品:要根据对方的背景、文化和个人喜好选择礼品。
同时,要注重礼品的包装和质量,表达自己的心意。
2. 送礼的时机:要注意送礼的时间与场合,避免显得不合时宜。
一般情况下,在正式会晤或特定节日时赠送礼品更为合适。
3. 送礼的方式:礼品可以亲自送达,也可以通过邮寄等方式送出。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以谦逊和关怀的态度来表达。
结语外事礼仪礼节在国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涉外礼仪教程
![涉外礼仪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9fcd32a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0.png)
涉外场合礼仪是指应用于外事活动中,符合外交礼节、国际惯例、宗教文化等要求的行为规范,以增进国际友谊、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
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涉外礼仪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必备的技能。
以下是一份涉外礼仪教程,希望对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一、基本礼仪1. 仪态端庄在任何场合下都要保持端庄的仪态。
站立时,应双脚并拢,双臂自然下垂;坐着时,应背挺直,不摆动。
无论何时,都要注意个人形象的卫生与整洁。
2. 礼貌交际在涉外场合保持礼貌交际态度,避免使用过于亲昵或口语化的用语,尤其是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
礼貌的交际方式可以帮助建立信任、增进交流。
3. 微笑面对面对陌生人或人群时不要紧张,保持微笑的表情来缓和气氛,使自己和他人都感到舒服。
同时,也可以适当运用目光和姿势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二、餐桌礼仪1. 合理饮食在餐桌上应该控制进餐速度,品尝每道菜肴,并注意食用均衡营养的食物。
对于不喜欢的食物可以礼貌地拒绝,但不要影响其他人的用餐。
2. 用餐方式在用餐时,应该优雅、自然地使用餐具,使用得体的方式进食。
例如,拿餐具时应该在适当的位置拿取,使用时也要注意正确的用法;在进食前应该洗手,并注意个人卫生。
3. 礼貌用语在用餐时,应该使用得体的用语,如“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其他人进行适当的交流,以增进感情、拉近距离。
三、礼仪常识1. 普通场合礼仪在各种场合中,应该了解对应的礼仪,如何进场、如何交谈、如何告别等等。
避免出现不礼貌或尴尬的行为,以便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2. 商务场合礼仪在商务谈判中,应该了解对应的商务礼仪,例如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签订协议。
完成商务合作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商家之间的良好关系。
3. 国际礼仪在国际场合中,应该了解对应的国际礼仪,例如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如何进行商务洽谈。
正确的国际礼仪可以有效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增进双方之间的友谊。
四、结语。
国际会议的外事礼仪
![国际会议的外事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54a357e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e.png)
国际会议的外事礼仪
1. 注重仪容仪表:穿着得体、整洁端庄,面带微笑,保持自信的姿态。
2. 提前准备:了解会议议程和主题,熟悉参会人员的背景和姓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 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包括主持人、讲话人以及其他与会人员。
4. 注意用语:使用得体的用语,避免使用粗鲁、冒犯或政治敏感的言辞。
5. 尊重文化差异: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避免对他人的习俗和价值观进行批评或嘲笑。
6. 合适的交流方式: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交流、邮件、电话或社交媒体等。
7. 注意时间管理:准时到达会议场所,守时参加会议,遵守会议日程安排。
8. 遵守会议规则:遵守会议组织者制定的规则和程序,不擅离会议主题。
9. 礼品交换:如果有需要,可以准备一些小礼品,作为友好的象征,但要遵守主办方的礼品规定。
10. 社交技巧:在会议期间,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与会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重要的是,参加国际会议时,要有意识地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背景,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外事礼仪——精选推荐
![外事礼仪——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6e7324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5.png)
外事礼仪:迎送、问候、介绍、称谓、会见、会谈。
一、外事迎送在外事交往中,迎来送往是常见的一项内容,也是颇具要求的一项工作。
它是企业与国际友人交往的第一步,许多“第一印象”往往从中而得。
对此,切不可疏忽大意。
认真按照外事交往中的礼仪规范行事,能为人们之间的顺利,友好往来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外事迎送中的礼仪规范当得知海外客人来访时,首先必须做好的是迎接工作。
按照国示惯例,要根据来宾来访目的和来访者的身份,来确定迎接的规格,这里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的的问题:一是迎接的人员。
组织方的主要迎接人员一般应与来宾的身份相当,但到特殊情况,如当事人不在当地、身体不适不能出面,不能完全与来宾身份相当时,则可以由职位相当的人员或副职出面迎接,但要注意不能与对方身分相差太大,“门当户对”是一规矩。
二是迎接的仪式。
在外事的交往中迎接贵宾时较为常见的是以安排献花的形式来表示。
当客人抵达时,在参加迎接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
迎接工作中公务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来近乘坐的飞机(车、船)抵达的时间,在客人抵达之前到达迎接地点等候客人,并备好专用车辆接送客人到达下榻之处。
来宾离去时,也要做好送行的礼仪工作。
组织应派专人协助来宾办理出境或机票(车、船票)手续,以及帮助客人提拎行李、办理托运手续。
分别时,可按来宾国度的行礼习惯与之告别(说见本节问候与行礼中的礼仪规范),并用热情的话语为客人送行,如欢迎客人再次访问,祝客人一路平安等。
最后应目送客人登机(车、船)离去后方可再离开。
在迎送工作中,还应注意陪车的礼仪。
迎接客人抵达、欢送客人以及一些外事访问活动时,组织一般应当安排人员陪车,起到以接待和引路的作用。
在陪车中,公务人员应注意的主要是上下车的顺序和坐车时的位置安排。
在顺序上,掌握“后上先下”的原则。
“后上先下”的礼节体现了主客有序的礼仪,客人为重,客人为尊。
在坐车的位置上,应掌握“以右为尊”的原则。
按西方的礼俗,右为大,左为小。
外事礼仪基本知识大全
![外事礼仪基本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59d7b74a0116c175e0e4844.png)
外事礼仪基本知识大全基本常识1、不卑不亢是外事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要求每一个参与外事活动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他国人民眼里,是代表自己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单位。
要做到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不应该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要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2、热情真诚热情有度待人热情不仅意味着自己对待交往对象具有诚意,也能体现对对方充满了友好、关怀与热诚。
但是,作为外事人员对人热情相待,必须有一个“度”,注意“热情有度”。
外事礼仪主要内容外事礼仪基本常识3、尊重隐私尊重隐私实际是上述“热情有度”的顺理成章的推论。
所谓尊重隐私,主要是提倡在国际交往中主动尊重每一位交往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询问其个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开的私人事宜。
目前,在国际社会里,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实际上具体表现为人们在交谈中的下述“八不问”:不问收入支出;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恋爱婚姻;不问身体健康;不问家庭住址;不问个人经历;不问信仰政见;不问所忙何事。
4、注重信誉守信约定在国际社会里,人们十分重视交往对象的信誉,讲究“言必信,行必果”。
1.慎重许诺。
在涉外交往中,基层公务员对外方人士所作出的所有正式承诺必须量力而行,慎之又慎,切勿信口开河,草率许诺,也不要使承诺大而化之,模棱两可。
2.严守约定。
在国际社会中,信用就是形象,信用就是生命。
既然“中国人历来说话都是算数的”,那么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就一定要努力恪守约定,兑现承诺,如约而行。
见面礼节(1)握手礼。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
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
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2)鞠躬礼。
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
外事礼宾礼仪知识
![外事礼宾礼仪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2083a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9.png)
外事礼宾礼仪知识一、见面礼节在中国,传统的见面礼节是握手,表达欢迎和友好的意愿。
而在某些国家,如日本,鞠躬是更为常见的礼节。
在握手或鞠躬时,要面带微笑,眼神直接接触,以显示诚意。
同时,注意姿态放松、自然,不必过于紧张。
二、服饰仪容在正式的外交场合,着装应得体,符合场合的氛围。
男性应着西装,女性则可以选择套装或晚礼服。
颜色上,深色系更为庄重。
此外,注意保持衣物整洁,避免有明显的褶皱。
仪容方面,应保持整洁、干净,不化过于浓重的妆容。
三、言谈举止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应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避免涉及敏感话题。
同时,使用礼貌用语,表达清晰、简洁。
在倾听对方发言时,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不随意打断。
适当的肢体语言也能增强沟通效果,如点头表示理解。
四、场所礼仪在不同的场所,如办公室、宴会厅、会议室等,礼仪要求各不相同。
例如,在办公室中要保持安静,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在宴会厅中要注意座位安排和用餐规矩;在会议室中则要注意发言顺序和时间控制。
五、礼品赠送在某些场合下,如国家元首访问,互赠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礼仪。
选择礼物时,应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
同时,礼物的包装要精美,附上适当的卡片,写明寓意和祝福。
在赠送时,要表达出真诚的祝福和心意。
六、餐饮习俗在涉外交往中,了解对方的餐饮习俗非常重要。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
例如,在西方国家,餐具的使用和餐巾的折叠都有一定的规矩;而在中国,餐饮礼仪则更加注重主客之间的互动和谦让。
七、社交活动在涉外交往中,社交活动是增进友谊和了解的重要途径。
参加社交活动时,应遵守主办方的规定和礼仪要求。
例如,参加舞会时要注意着装要求和舞伴的选择;参加茶话会时要注意座位安排和交流方式。
八、国际礼仪差异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国际礼仪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涉外交往中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某些国家亲吻礼较为常见,而在另一些国家则较为罕见。
又如,在一些国家鞠躬是常见的致意方式,而在另一些国家则更倾向于握手致意。
外事礼仪常识
![外事礼仪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4804672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5.png)
外事礼仪常识
1. 外事礼仪中,尊重可是超级重要的呢!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总不能没礼貌吧。
比如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认真倾听他们说话,可别像只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只顾自己说呀。
这不仅能体现你的素养,还能让对方感到被重视呢!
2. 着装得体也是外事礼仪常识的关键哟!想想看,要是去参加重要活动,却穿得随随便便,那多不好呀。
好比参加一场正式的外交晚宴,你肯定得穿上得体的礼服或正装呀,不然多尴尬。
所以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穿着,展现出最好的形象。
3. 还有哦,说话的方式也要注意呢!可不能像个大炮似的,啥都往外说。
比如和外国友人交流时,用词要恰当,语气要温和,别跟吵架似的。
若一张嘴就咋咋呼呼的,那谁还愿意和你交流呀。
4. 外事礼仪中礼物的赠送也有讲究呀!这可不像随便给朋友送个小礼物那么简单。
你得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习俗,送合适的礼物。
就好像去拜访一位很有讲究的长辈,总不能乱送东西吧,得用心挑选才行呢。
5. 行为举止也要优雅大方呀!不能像个猴子似的上蹿下跳。
比如说在公共场合,要保持良好的姿态,别东倒西歪的。
不然别人会怎么看你呀,这可关系到咱的形象呢!
6. 别忘了微笑也是一种很厉害的外事礼仪呀!它就像阳光一样能温暖人心呢。
和外国人打交道时,一个真诚的微笑,能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呀。
难
道不是吗?总之,外事礼仪常识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好好注意呀,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让交流更加顺畅哟!。
外事礼仪_精品文档
![外事礼仪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5579f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7.png)
外事礼仪外事礼仪是指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向外宾表示尊重、友好的各种惯用交际礼宾形式及各种礼节、仪式和习惯的规范。
掌握好外事工作的原则、礼宾工作的基本要求,明确和熟悉外事礼仪中的迎送、会见与会谈、宴请、馈赠、参观游览、文艺晚会与涉外舞会及日常涉外交际礼仪等环节和方面的常规做法与具体工作,对我国开展对外交往、发展相互关系、增进友谊产生积极作用与深远影响。
第一节外事工作礼仪原则1.外事工作礼仪及其特点外事工作主要是根据本国的对外方针政策,组织安排对外交往的有关活动。
所谓外事工作礼仪,就是指在对外交往中所涉及的礼仪活动、各种礼节、仪式的规范化做法。
在我国改革开放国策实施以来,来华进行经贸洽谈、文化交流、观光游览的来宾及各地华侨、港澳台同胞不断增多,外事礼仪也就日显重要。
一方面,涉外人员必须掌握外事礼仪常识,遵守涉外工作准则和外事纪律,对外宾既要彬彬有礼,又要维护国家尊严;另一方面,要把握外事礼仪的特点。
外事礼仪具有较高的政治性,礼宾工作要为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国家利益服务;外事礼仪具有固定性与变通性,国际交往中的许多礼宾活动都有固定的仪式、礼节和国际惯例,同时各国又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礼仪礼节,如遇到特殊情况,可作相应的变通和灵活的处理。
2.外事工作的基本原则(1)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原则外事工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具体推行与实践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等,相互之间是一律平等的交往关系。
因而,任何单位、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在外事交往活动中都必须贯彻平等原则,要热情友好,落落大方,彼此尊重,不卑不亢。
(2)尊重国格、尊重人格的原则在涉外交往中既要维护本国的利益、尊严,又要尊重他国的利益和尊严,国家不分贫富大小,人不分种族信仰,不分民族、宗教、风俗习惯,一律平等以礼相待,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做任何有损国体、有辱国格的事。
而且,在与外宾交往中,既要坦诚、谦恭、热情、周到,又不能低声下气、卑躬屈膝、失去自我,要自尊自严。
外事礼仪的基本守则
![外事礼仪的基本守则](https://img.taocdn.com/s3/m/1ef9c52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c.png)
外事礼仪的基本守则外事礼仪是指在国际交往中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们在外交活动、商务交往和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
以下是外事礼仪的基本守则。
1.尊重他人在外事场合中,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礼仪要求。
这包括尊重对方的文化、宗教和习俗,并避免对他人的言行进行批评或嘲笑。
尊重对方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也是至关重要的。
2.穿着得体穿着得体是外事礼仪中的重要部分。
在正式场合,男性通常应穿西装,女性应穿正式礼服或套装。
尽量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引人注目的服装,以免给他人造成不适或产生误解。
3.注意身体语言在外事交往中,身体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态和面部表情,避免过度动作或不适当的肢体语言。
握手时要保持适度的力度,并注意避免过于接近对方的身体。
4.善于交流良好的交流能力是外事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要学会倾听对方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避免使用过于激烈或带有冒犯性的语言,以免引起争议或矛盾。
5.合适的谦虚虚荣心和自大是外事交往中应避免的行为。
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夸大自己的成就或地位。
在外事活动中,始终保持谦虚和真诚的态度,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6.尊重差异在国际交往中,尊重对方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要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避免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武断的评价或比较。
通过尊重差异,可以促进友好的关系和相互理解。
7.具备跨文化素质在国际交往中,具备跨文化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要学会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了解对方的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避免在言行中冒犯他人。
同时,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技巧,例如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避免使用地域性的俚语。
8.注意用餐礼仪在商务交往中,用餐礼仪是一项重要的考验。
要注意餐桌礼仪,使用正确的餐具和使用正确的礼仪动作。
在吃饭时要遵循餐桌礼仪,尊重他人用餐的习惯和饮食禁忌。
9.遵循安全规则在国际交往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要遵循当地的安全规则和习惯,避免参与危险或非法的活动。
外事礼仪基本常识
![外事礼仪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ef5928325c52cc58ad6be77.png)
外事礼仪基本常识
1、尊重妇女。
与妇女交谈时,一律要使用尊称。
涉及具体内容时,谈话亦不应令在场的妇女难堪。
排定礼仪序列时,应将妇女列在男子之前;
2、照顾妇女。
在一切社交活动中,男子均应细心地照顾妇女:就座时,应请其选择上座;用餐时,应优先考虑其口味;
3、关心妇女。
外出之际,男子要为女士携带重物。
出入房间时,男子要为女士开门、关门。
在女士面前,任何时候都不允许男子吸烟;
4、保护妇女。
在一切艰难、危险的条件下,男子均应竭尽其全力保护妇女。
通过危险路段时,男子应走在前列。
在马路上行走时,男子则应行走于外侧。
任何危险之事,男子均应主动承担。
七、尊重国际惯例
尊卑有序在外事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是,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换言之,在进行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时,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具右;未婚者主动居左,而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较低者主动居左,请职位、身份较高者居右。
外事礼宾礼仪知识点总结
![外事礼宾礼仪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e567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b.png)
外事礼宾礼仪知识点总结首先,外事礼宾礼仪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礼节、规范和友好。
在外事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和风俗,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立场。
同时,我们要保持礼貌和谦恭的态度,行为规范,不得有失礼行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现友好和善意,促进双方的交流和合作。
其次,外事礼宾礼仪中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国宴礼仪、外交礼仪、谈判礼仪、峰会礼仪等。
在国宴礼仪中,我们需遵循不同国家的餐桌文化和用餐礼仪,在用餐过程中要注意餐桌礼仪,避免谈论政治敏感话题,不可过于张扬和嘈杂。
在外交礼仪中,我们需要遵循外交礼宾规则,正式地接待客人,不可随意更改会议安排,遵循外交礼仪的程序和流程。
在谈判礼仪中,我们需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立场,保持冷静和理智,不得有攻击性言辞和行为。
在峰会礼仪中,我们需要遵循峰会的规则和程序,服从会议组织者的安排和指挥,不得有过激的行为和言论。
接下来,外事礼宾礼仪中的相关知识点还包括外交随员礼仪、外交使节礼仪、外交礼宾规则等。
外交随员礼仪是指随同外交使节进行外交活动的官员和工作人员要遵循的礼仪规范和程序,包括着装礼仪、交际礼仪、公文处理礼仪等。
外交使节礼仪是指外交使节在外交活动中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和程序,包括国旗礼仪、国歌礼仪、外交车队礼仪、接见礼仪等。
外交礼宾规则是指外交活动中遵循的礼仪规则,包括庄重、威严、谦逊、礼貌等。
外交使节要在接见时严格遵循外交礼宾规则,不得有过失礼、冒犯行为。
在外交活动中,我们要遵循外交礼宾规则,尊重他人,保持庄重、威严的形象,充分展现我国的文化底蕴和国际形象。
最后,外事礼宾礼仪中的相关知识点还包括对外交辞令、礼宾小姐礼仪、国际组织礼仪等的了解。
对外交辞令的掌握是外交使节和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姿态、眼神、声音、肢体语言等。
礼宾小姐礼仪是指在外交活动中担任礼宾工作的女性,需遵循的礼仪规范和程序,包括着装礼仪、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
外事礼仪包含有哪些
![外事礼仪包含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b3913d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b.png)
外事礼仪包含有哪些外事礼仪包含有哪些一、维护形象在涉外活动中,我国公民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
其中,尤其要注意下列两点。
1.国家形象对于外事人员而言,维护自己伟大祖国的形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求。
那么怎么才是真正的维护国家形象呢?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政府。
2.个人形象公民在涉外活动中维护形象,首先要从维护好其自身形象着手。
要做到仪表堂堂,落落大方。
在涉外场合,公民必要注意修饰仪表,检点举止,使自己形象上乘,风度翩翩,无愧于炎黄子孙的称号。
二、不卑不亢不卑不亢,是外事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要求每一个参与外事活动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他国人民眼里,是代表自己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单位。
要做到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不应该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要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三、热情有度待人热情不仅意味着自己对待交往对象具有诚意,也能体现对对方充满了友好、关怀与热诚。
但是,作为外事人员对人热情相待,必须有一个“度”,注意“热情有度”。
四、尊重隐私尊重隐私,实际是上述“热情有度”的顺理成章的推论。
所谓尊重隐私,主要是提倡在国际交往中主动尊重每一位交往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询问其个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开的私人事宜。
目前,在国际社会里,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实际上具体表现为人们在交谈中的下述“八不问”。
1.不问收入支出。
2.不问年龄大小。
3.不问恋爱婚姻。
4.不问身体健康。
5.不问家庭住址。
6.不问个人经历。
7.不问信仰政见。
8.不问所忙何事。
五、守信约定在国际社会里,人们十分重视交往对象的信誉,讲究“言必信,行必果”。
1.慎重许诺。
在涉外交往中,基层公务员对外方人士所作出的所有正式承诺必须量力而行,慎之又慎,切勿信口开河,草率许诺,也不要使承诺大而化之,模棱两可。
2.严守约定。
在国际社会中,信用就是形象,信用就是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事礼仪常识一、什么是礼“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者敬人也”。
“礼”-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
“仪”就是恰到好处的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
“礼仪”是交往艺术,是沟通技巧,也是行为规范。
为什么学习礼仪?一是内强素质,二是外塑形象,三是增进交往。
《礼记》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叫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是日常礼仪习惯的升级版,基本原则相同,只是多了一些注意事项。
二、社交中的礼仪习惯1.仪容仪态(1)注意个人卫生适时理发,经常梳理,胡须刮净,指甲修剪,鼻毛应剪短,头皮屑太多应洗干净。
内、外衣保持整洁,特别是衣领袖口要干净。
皮鞋要打油擦亮。
参加涉外活动前应梳理打扮。
女士可着淡妆,也提倡着淡妆,不宜浓烈。
鞋要舒适,高跟鞋不要太高、太细。
男士的衬衣勤换,有条件每天更换。
男士的西装外套不用每天换,可以通过更换衬衣和搭配不同的领带来达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男女士都可以适当着淡雅的香水,据个人情况和喜好,西方人包括非洲人体味比较重,所以需要香水这种遮掩剂来掩盖体味,亚洲人体味清淡,不需要浓烈香味来遮掩,太浓了,反而不太习惯,也和我们身体不太匹配。
总之,要保持外貌整洁美观。
避免小动作—当着别人的面擤鼻涕,掏鼻孔,挖眼屎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等。
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
在参加活动前,尽量不食吃葱蒜韭菜等辛辣食品。
(2)保持环境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不得随地丢果皮纸屑。
吸烟时,把烟灰搕入烟缸。
吃食品时把骨、刺、牙签、口纸等物,放到盘中或桌上,不得随手丢到地下。
个人的不洁物品,应丢入垃圾桶,或放入自己的手帕或口袋中。
吐痰应吐在口纸、手帕中装入衣袋。
进入地面干净的室内,应先在门口踏擦鞋底再进入。
雨、雪天应把雨具放在门外或前厅,不要把雨水、雪水、泥巴等带入室内。
(3)服饰要求着装原则外事活动中着装的基本原则有三条,即整洁、个性、和谐。
整洁的衣着可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除体现对相互交往的重视程度外,还显示出交往者的文明与修养的水平。
个性原则指根据不同年龄、身份、地位、职业与社会生活环境,来确定服装款式、面料、色彩与装饰物。
外事活动中的着装适当体现民族和文化特色是符合个性原则的。
和谐是外事活动中着装的最高原则。
在特定场合,如正规会议、礼宾活动、谈判、典礼上,穿西装与环境气氛是和谐的;而在一般生活环境中,西装则使人显得拘谨。
在正式场合穿西装时必须打领带,但外出旅游,则不打领带更自然。
此外,着装还要与形体和谐,与装饰和谐。
服饰选择的标准在外事场合,人们的着装大致可分为礼服与便服两种。
出席活动前一定要确认着装要求(dress code),按要求穿着前往。
中国语境下,礼服有西装,中山装,军队礼服,民族服装。
商务便装通常指西服套装不系领带。
便装需要确认,可以是各式外衣、夹克、衬衣、T恤衫等,通常商务和政务场合,着衬衣指长袖衬衣非短袖衬衣。
出席正式、隆重的会议、会见、会谈或典礼、签约仪式、宴会等应穿礼服。
参观游览时,可穿各式便服。
出席活动前需要与主办方确认着装要求,体现一致性。
男士着装注意事项外事活动中,西装是男士最通常的选择,但是在穿着西装时有一些注意事项:衣着的颜色大致以不超过3种颜色为首要原则。
西装袖子的长度以达到半腕为宜,西装衬衫的袖长应比西装袖子长出1-2厘米。
穿着西装,在较隆重的场合必须系扣。
袜子一般应穿与裤子、鞋子同类颜色或较深的颜色。
要配好衬衫。
衬衫的领子要挺括,系扣。
衬衫的下摆要塞进裤内。
内衣要单薄。
衬衫里面一般不要穿棉毛衫,天冷时,衬衫外面可穿一件羊毛衫。
凡是正规场合,穿西装都应系领带。
穿着羊毛衫时,领带应放在羊毛衫内。
系领带时,衬衫的第一个纽扣要扣好。
领带夹一般在第四、五个纽扣之间。
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
一般是黑色或棕色皮鞋。
皮鞋要上油擦亮,不能蒙满灰尘。
西装在穿着时可以敞开,也可以扣上第一粒纽扣(亦称“风度扣”)。
但不能两粒扣全扣上,西装的袖口和裤边都不能卷起。
西装的衣袋和裤袋里,不宜放太多的东西,显得鼓鼓囊囊,也不宜把两手随意插入衣袋和裤袋里。
穿西装不系领带的时候,衬衫的第一粒纽扣不要扣上。
系领带不能过长或过短,站立时其下端触及腰带为宜。
可配领带夹也可不配。
女士着装注意事项外事活动中,女士服装的选择面非常广,按季节与活动性质的不同可穿西装(下身为西裤或裙),民族服装,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旗袍和连衣裙等。
夏季也可穿长、短袖衫配裙子或长裤。
2.称呼外事活动中,如何正确称谓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正式场合下的称谓礼仪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对外场合一般称国家领导人、部长、大使、将军等官员为阁下,称其他男士为先生。
但有些国家,如美国、墨西哥、德国,即使对总统也只称总统先生;对于未婚女子,即使单身的老太太也要称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对不知是否结婚的女子称女士。
叫女士准没错。
正式场合对处在主宾、主人身份的高职位人员应以职衔相称。
在以职衔相称时,不必为了取悦对方,对副职人员以正职相称,而应以原职相称。
对于与主宾和主人身份相当或更高的人员也应以职衔相称。
正式场合的称谓可突出学历、职称等资历和荣誉的称号。
在具体操作中,博士学位,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将军以上军衔,大使衔都是很受人尊重的,在正式场合可以突出这些资历和荣誉行政称号,特别是当事人没有正式的职位时。
在君主制国家习惯上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王子、亲王、公主为殿下。
对有爵位的人可称其爵位,如公、侯、伯、子男,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
在泰国称佛教领袖、僧王为座下。
对于来自古巴、越南、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宾,可称同志。
三、几种不同环境下的礼节1.谈话时的礼节谈话时表情自然,仪态端庄,姿势端正。
谈话时不要靠人太近,令人有压迫感。
说话时可适当有身体语言,但不要过于夸张,给人手舞足蹈之感。
不要用手指点对方,不能拉拉扯扯,拽着人家不放。
谈话时,嘴里不要咀嚼东西,不要吸烟,如要吸烟,要事先征得别人,尤其是女士的同意。
注意不要只顾自己讲,而不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
别人讲话时,要注意认真听,不要随意打断,同时要目视对方,不要显得漫不经心。
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
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
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
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议论当事国的内政。
不讥笑、讽刺他人。
也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
在西方,一般见面时都免不了寒暄,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到我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
”“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
”等。
在社交场合,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等事情。
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应握手礼貌告别。
2.见面时的礼节(1)介绍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
介绍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
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在正式、庄重的场合,有两条通行的介绍规则:其一是把年轻的人介绍给年长的人;其二是把男性介绍给女性。
如果是在一般的、非正式的场合,则不必过于拘泥礼节,假若大家又都是年轻人,就更应以自然、轻松、愉快为宗旨。
(2)握手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
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地握在一起。
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停留时间在3秒左右。
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
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递送名片时应正面面对递送的对象,必要时站立欠身,并且尽可能双手递送,名片上的文字应朝向对方,如果对方是外国人,还应将外文字面向上。
收到名片应详细阅读,然后放入名片夹、笔记本或钱夹中,或者摆放在会见会谈的桌面,以便使用。
不应将名片随意扔在桌面,放入后裤兜。
中国人常不带名片在身,对于别人的名片一定要接,可委婉表示“名片忘带了”或者“随身的名片用完了”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在西方,亲人、熟悉朋友之间的见面礼节往往是拥抱、亲吻、贴脸,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我国旧时传统是抱拳,信奉伊斯兰教的某些国家,男士不与女士握手,双方见面时,以弯腰、点头微笑作为见面时的礼节,新西兰毛利族人的见面礼是碰鼻子。
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在一定场合也可使用。
(3)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
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
只是在领导人主动伸手时,才向前握手问候。
(4)微笑的礼仪在国际交往中,如果因语言障碍无法交流,微笑则是迅速达到交流的“润滑剂”,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表示。
在绝大多数国际交往场合中,微笑都是礼仪的基础。
亲切、温馨的微笑能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迅速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创造出交流与沟通的良好氛围。
尽量避免使用手势,同一个手势不同文化有不同解读。
比如竖起大拇指表示“好”和“行了”,而在澳大利亚,这个手势是粗野的。
3.涉外交往中的礼节(1)遵守时间、不得失约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2)尊重老人和妇女这是一种美德。
在很多国家的社交场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上下楼梯、车辆,进出电梯,让老人妇女先行,主动予以照顾。
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帮助提拿较重物品。
进出大门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帮助他们穿脱大衣外套。
同桌用餐,两旁若是老人或妇女,男子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