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的建立
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经验
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经验随着我国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人民军队也不断改革创新,建立了新型人民军队。
新型人民军队的经验,首先体现在军队的严格管理上。
军队管理的严格程度是军队建设的基石,新型人民军队对此格外重视。
针对传统军队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新型人民军队通过引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构建了更为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既保证了军队管理的严格性,又满足了军队内部职业发展的自主性。
其次,新型人民军队在军队建设上注重文化建设。
军队文化是军队的灵魂,新型人民军队重视军事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吸收国内外先进文化,以及自身文化沉淀,新型人民军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军队运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来打造军事文化,发掘传统军队文化价值,培育出新型人民军队的文化形象。
再次,新型人民军队注重军事技术的创新。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
无论是装备技术,还是战术策略,新型人民军队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军队战斗力。
此外,新型人民军队注重军民融合。
新型人民军队的建立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军民融合,与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
新型人民军队的社会形象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以军民融合为核心的军队形象。
在社会方面,新型人民军队通过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军民互动关系,既顾及了国家安全,更充分反映了人民军队的和谐形象。
最后,新型人民军队注重培育军队思想理念。
人民军队的建立不单纯是装备、战力,更包括它的思想理念。
新型人民军队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以解决士兵的思想与精神问题为重点。
通过正确的政策引导,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并在各项工作中注重士兵的适应性和履行义务感,使新型人民军队士兵具备高度的思想觉悟,同时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从而促进军队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新型人民军队的建立,需要在不断改革中积累和总结。
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不断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扩大军队能力领域,同时保证军队稳健的发展态势,推进军队综合实战化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军队的建立》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是什么?
2.分析人民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和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军队建立和发展的认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这些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辩证分析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形成全面、客观的历史观。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人民军队建立和发展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人民军队建立和发展的简短论文,以及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为下节课的课堂展示做准备。
五、作业布置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民军队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意识。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4.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情感,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相关史实的认识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容易受到片面史观的影响。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人民军队建立和发展的论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论文内容需包括:
(1)人民军队的创建背景和历史意义;
第11课_人民军队的建立
D.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
人民军队的建立
4.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 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闹的湘东遍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上述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 (2)“南昌打响第一枪”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3)“朱毛合”而“建四军”有什么奇功?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队伍
2.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准备 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人民军队的建立
二、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旧址内景
人民军队的建立
“八七”会议 一览表
背景 中共革命失败后需指明新的出路 目的 挽救处于危急中的中国革命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成果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在革命危急关头,及时向全党全国人民指出坚持 意义 革命斗争的方向,从此革命进入了武装斗争为主 要形式、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阶段。
人民军队的建立
↓江泽民题词(1997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
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后,将“八一”作为建军节。
人民军队的建立
?
然导致全军覆没。
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 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1.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
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人民军队的建立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一、南昌起义由周恩来任书记,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起义爆发。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
二、井冈山会师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由于敌强我弱,加上兵力分散,缺乏作战经验,起义部队遭受严重挫折。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改变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决定率领部队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中段寻求立足之地。
根据地建立:1928年,上半年,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部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在砻long市与毛泽东会师。
5月4日,举行会师大会。
宣布两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还宣布了红军的任务、纪律。
第12课红军长征一、长征的开始长征原因: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
从1930年10月—1933年3月,蒋介石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围剿”。
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二、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批评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长征的胜利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转向贵州进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和-—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会宁会师。
意义:1、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简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军队正式建立。
当时,人民军队规模很小,装备简陋,战斗力不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军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高了战斗力。
19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行装
备更新和军事技术研发。
1955年,中国军队成功进行了第一
次核试验,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0年代,中国军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考验,但仍保持
了一定的战斗力。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人民军
队也开始进行改革。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军队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武器装备更新以及军事战略调整等一系列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军队逐渐引进了先进的武器装备,提高了现代化水平。
1997年,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将
中国军队列为世界军队的第三位。
21世纪以来,中国军队在现代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下,加强了
信息化建设,在网络战和无人机战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同时,中国军队也积极参与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事务,承担了更多的国际责任。
总的来说,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是从建国初期的小规模军队到
现代化的力量,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了装备水平和战斗力,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
第11课_人民军队的建立
井冈山主峰——五指峰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存的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由湖 南南部转战到达井冈山,在砻[lóng]市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毛泽东手笔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共产 党人在全国各地领导了多次武装起 义,创建了其他革命根据地。到 1930年,全国已建立革命根据地15 个,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2) 计算一下“八一历史”至今有多长?
2014-1927=87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秋收起义
《西江月· 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找一找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的共同原因?
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遭到了反动派的围 追堵截; 兵力分散,没有根据地做依托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革命路线的转变
“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原因: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 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2、反革命力量集中于大城市,而农村反革 命力量则相对薄弱。
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论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论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发展1、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始于1921年,那时center=中国共产党在1月庆祝成立,党总支发出建立共产党军队的号召。
此后,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斗争,使军队早早地发展壮大起来,奠定了国有领土和国家统一、主权独立的基础。
1925年,中央工农红军、中国人民革命军以及延安八路军等军队更名为中央苏维埃军。
其中,中央苏维埃军是正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194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开始大规模的重建人民解放军,扩大了其实力、改进了装备系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开始了一条常规化发展的道路,把军队发展成为一支综合实力强大、科学化、现代化的军队。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路线,在政治、组织、作战、装备、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武力强大、作战能力高、能够在情报化、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战争中发挥出极大作用的军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一个革命过渡期和一个改革与发展期,建立成为一支具有独立自主意识、整体分步进步策略、中国化办法、遵照社会主义立国之本法以及灵活反应、自动变革的先进战斗力的军队。
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巩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它守护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安全;它正式迎接新时代,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它积极参与推进发展,为国家出示了良好的战略示范。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高科技、信息化、高效运作的世界一流军队,为中国发展做出了贡献。
人民军队的创立
人民军队的创立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掌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论从史出评价事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讨论探索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崇敬革命前辈业绩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思想意识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难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
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A.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地点:江西南昌。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建军初期(1927年-1949年)建军初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一系列革命战争,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在这一时期,人民军队经历了难点卓越的游击战争,充分发挥了游击战争的灵便性和机动性。
红军长征是人民军队的一项重要战略行动,展现了人民军队的顽强意志和战斗力。
建军初期的人民军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逐渐形成为了一支具有纪律、战斗力和忠诚度的正规军队。
二、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950年)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成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军队在这一时期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军队积极参预了抗美援朝战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和勇气。
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是人民军队的一项重大战争行动,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保卫中国的国家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民军队在这一时期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国际影响力,成功抵御了美国等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军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现代化建设。
在这一时期,人民军队经历了军事改革、装备改革、人材培养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不断提升战斗力和军事技术水平。
人民军队参预了一系列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的任务,如抗洪救灾、反恐维稳、维护边境安全等,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未来发展展望未来,人民军队将继续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密切环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军事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
第三课 人民军队的创建
第三课人民军队的创建教案舒建梅(重庆市七中)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昌起义的时间;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八七会议的内容;南昌起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意义。
2、培养学生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对南昌起义背景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前后事件联系的方式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学生感受各种文件和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对信息分析加工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通过井冈山革命红色之旅旅游路线的设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讲述革命家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传统教育。
学习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和坚强勇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是: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二、难点是:革命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原因。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课时:一课时教师的教法:采用网络教学,教师以研究者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面对学生课堂中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
兼有启发式教学设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网络课件参观纪念馆、身临其境感悟图片实物上的历史,扩大知识面。
教师则根据学生自己反馈的问题进行整理,解决问题。
活动中团结一致,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旅游路线的设计。
教具准备:1、查找关于南昌起义纪念馆的相关资料,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制成网络课件。
2、准备旅游路线设计需要的小红旗,地图,旅游相关知识,活动项目等可供选择,也可自己选择材料和实施方法。
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步骤:老师:大家看到过万里长城吗?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另外的一条长城,他时时刻刻守护着我们的国土,我们的人民,他就是我们自豪的——(人民解放军)下面就让我们来一睹他的风采。
人民解放军的创建
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民解放军(People's Liberation Army,简称PL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常备军队。
PLA的创建始于1927年,也可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
本文将重点探讨PLA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PLA的创建PLA的创建可以追溯到1927年,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革命领导下,组织起来与国民党政府作战。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认为军队是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
这一理论指导下,PLA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瑞金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共军队的独立性和军队党化的启动。
二、PLA的发展历程1. 抵御外敌入侵:1927年至1949年期间,PLA主要面对的是中国国民党政府和外国势力的侵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PLA获得重要胜利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PLA与其他抗日力量共同奋斗,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2. 参与国际事务:建国之初的PLA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派遣军事顾问和援助兄弟国家。
1960年代至1970年代,PLA派遣部队参与朝鲜战争和中越战争,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
3. 军队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决心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加强军事科技研究与发展、装备更新和军事训练。
PLA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培养军事人才,实现了从数量规模到质量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PLA对中国的影响1. 维护国家安全:PLA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承担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重任。
在现代化建设中,PLA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国家安全保障,确保了中国的繁荣和稳定发展。
2. 促进和谐稳定:PLA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的维护社会稳定和应对突发事件。
军队在抗击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和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促进国防技术发展:PLA不断加强军事科技研发,推动了中国的军事技术水平。
中国在航空、航天、海军和网络安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PPT课件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南昌起义部队军服纪念塔(1977年)
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刘伯承、贺龙、陈
毅、聂荣臻、叶剑英、林彪。南昌起义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帅摇篮。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八一南昌起义历史意义
前敌委员会成员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总
指 挥
贺 龙
朱 德
“刘爷煮粥喝”
前
敌
总 指
叶 挺
周恩来
刘 伯 承
挥
书记
1927年7月下旬,党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了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 德、刘伯承等组成的前敌委员会。
朱德 刘伯承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叶挺
周恩来 贺龙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八七会议一览表
背景 中共革命失败后需指明新的出路 目的 挽救处于危急中的中国革命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成果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在革命危急关头,及时向全党全国人民指出坚持 意义 革命斗争的方向,从此革命进入了武装斗争为主
要形式、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阶段。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参加秋收起义部分人员在延安合影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转战千里、历尽艰辛的秋收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茨坪,召 开湘赣边界党的负责人会议,逐步恢复和建立了党的组织。毛泽东要求军队除打仗外, 还要打土豪,做群众工作,使这支军队取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 ③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概括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概括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创立和抗日战争阶段:人民军队创建于1927年,经历了早
期的游击战争和长征等艰苦斗争。
在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武装力量,与其他抗日力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阶段:解放战争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民军队通过与国民党军队的斗争,逐步解放了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并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
3. 冷战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阶段:在冷战时期,人民军队积极参与了朝鲜战争和中苏边界冲突,展示了其反帝、抗美的战斗精神和军事实力。
4. 和平时期的现代化建设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军队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
在政治、经济、技术、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整体实力和战斗力。
5. 当代和未来发展阶段:当前,人民军队正处于从传统军队向现代军队转型的过程中。
在新型军事变革、网络空间安全、打赢信息化战争等方面,人民军队正在积极探索和适应发展需求,以适应未来战争的挑战和需求。
第一讲人民军队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我党早期的军事实践
第一讲人民军队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我党早期的军事实践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我军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一、人民军队建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是旧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制度的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日甚一日地侵入,逐步地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从1840年至1910年这段时间,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腐败的清朝政府签订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强占或“租借”了中国大片领土,取得在中国驻军、筑路、开矿、传教等特权,控制中国的海关、外贸、财政、金融和交通运输等经济命脉,大量地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群众,使中国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经济上濒于破产。
它们同中国的买办阶级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并给中国反动政府提供大量军火和军事顾问,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中国人民陷于饥寒交迫和受奴役的悲惨境地。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为了反抗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的反动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反对英国侵略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战争,反对英法联军侵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以及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
但是,因为没有新型的先进阶级的领导,这些斗争都失败了。
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
对于商界同胞 买卖尤属公平 士兵如有骚扰 准其捆送来营
本军纪律森严 重惩决不姑徇 务望各安生业 特此郑重申明 ——贺龙率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发布的告示
请回答:《告示》怎样反映了这支军队是人民的军队? 答:《告示》表明南昌起义的目的是救国救民,南昌起义南 下的目的是为打倒国民党新军阀而再次北伐。《告示》还表明, 这支部队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处处维护人民利益。这一切说明, 这支军队是一支人民的军队。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血腥镇压。
南昌起义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一、南昌起义
1、概况
准备: 成立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 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
朱德
时间: 1927年8月1日 地点: 江西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 叶挺、朱德、 刘伯承 结果: 占领南昌,后撤出 南昌,南下受阻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
八七会议会址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二、井冈山会师
2、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9日 参加者: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 队和部分国民革命军。 工农革命军 秋收起义时的毛泽东
城市
农村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二、井冈山会师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革命群众基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远离中心城市,四周都是产粮区,很 利于军事割据。
井冈山主峰——五指峰
除打仗外,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1928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 冈山根据地。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二、井冈山会师
第13课_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1)
人民军队的建立
解放军的光荣节日—八一建军节
人民军队的建立
1927年8月1日
八一南昌起义
人民军队的建立
“八七”会议 为了总结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1927年8月 7日,共产党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称为“八七”会议。 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这一年秋收时发动武装 起义。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人民军队的建立
根本原因:”左“倾 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
005
人民军队的建立
遵义 瑞金 湘江
人民军队的建立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场
人民军队的建立
遵义——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①时间:1935年1月
遵 义 会 议
②地点:贵州 遵义 ③内容:会议结束了“左”倾冒
人民军队的建立 吴起镇
005
草地
雪山
遵义 瑞金
人民军队的建立 吴起镇(1935.10 )
会宁(1936.10 )
005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瑞金(1934.10)
人民军队的建立
长征的时间:1934.10月---1936.10月
长征结束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 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
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 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 位。 ④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人民军队的建立
思考题:从中国共产党 成立到新中国诞生,期间经 历了多少年?以1935年召开 的哪一次会议为界,前后又 各是多少年?你能否用相关 史实来说明这次会议的召开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
人民军队的建立
5.“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
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我党创建的第一个 “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大别山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油画)
毛泽东为纪念“五四运动”,决定1928年5月4日,两军举行会师大会。大会 宣布两军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陈毅任政治部主任。还宣布了红军的任务、纪律。这次会师,形成了中国工农 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三、本课小结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一、南昌起义
1、时间:
2、地点: 3、领导人: 4、历史意义:
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地点:南昌
3、领导人:周恩来(书记)、贺龙(总指挥)、 叶挺、朱德、刘伯承 4、历史意义:(1)(2)(3)(4)
二、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二、井冈山会师
3、井冈山会师
(1)时间:
(2)会师队伍: (3)军队改编:
(4)意义:
二、井冈山会师
3、井冈山会师 (1)时间:1928年4月
(2)会师队伍:陈毅、朱德VS毛泽东
(3)军队改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毛) (4)意义: ①、 ②
“
文家市决策” 由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
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把起义余部集中在文家市 召开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作出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到 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三湾改编遗址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 进行改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改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确定了党对 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从政治上、组织上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 基础。
人民军队的建立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知识回顾
1、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两湖地区 2、国民大革命失败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
要有自己的武装,要建立自己的军队。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4.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
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闹的湘东遍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上述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 (2)“南昌打响第一枪”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3)“朱毛合”而“建四军”有什么奇功?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队伍
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挺进井冈山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二、井冈山会师
3、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928年 ⑴时间 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 ⑵地点
⑶领导人 毛泽东 ⑷历史意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仍叫“国民革命军”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朱德
总 贺 指刘伯承 龙 挥
前敌委员会成员周恩来 叶挺
贺龙
朱 德
前 敌 总叶 挺 指 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军队的建立
人民军队的建立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掌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
论从史出评价事件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讨论探索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崇敬革命前辈业绩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思想意识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
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
)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A. 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 地点:江西南昌。
[要求学生在58页地图上标明位置]
C. 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
D. 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
2、《南昌起义》图中的演讲者是谁?(周恩来)
3、“动脑筋”: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
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
教师小结、过渡:当时,毛泽东也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完成“练一练”:
A.工农革命军三路进攻的出发地:修水、铜鼓、安源。
B.受挫后会合的地点:文家市。
C.改编部队的地点:三湾。
D.最后落脚的地点:井冈山。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提醒学生进行敌我力量对比分析时,注意观察57页“文献资料)
A. 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
B. 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农村的生活。
)
3、观察彩色图片《井冈山会师》和57页课本内容,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分点提问——)
A.会师时间:1928年4月
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C.领导人:朱德、毛泽东
4、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
然后,层层引导:
A.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
B.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
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巩固小结】
按照纲要信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南下受挫}井冈山会师→星火燎原
【预习提纲】
南昌起义时间、领导者: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星星之火,时间、领导者、地点:1927年9月、毛泽东、湘赣边界
可以燎原秋收起义过程、意义:从攻打城市到进军农村,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时间: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会师的双方:朱德、陈毅和毛泽东率领的军队改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
【课堂小检测】
一、选择题
1.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