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的宝贵经验突出了人民和党的作用,深刻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一经验根植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之中,呈现出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体现为:为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可靠保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提供了动力之源,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为实现社会整合提供了坚实基础,为历次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方法指导,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提供了现实依托,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党的十七大;人民首创精神;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围绕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主题,全面系统地把我国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其中第三条就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这一概括从一定角度深刻地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这条宝贵经验内在地蕴含着改革开放的两大力量,一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创造历史的整个过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
列宁认为:“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毛泽东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改革开放归根到底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群众的作用是基础。
二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党。
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与伟大实践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的领导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实现,因此党的领导作用是关键。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范文,网,首创精神,地位,人民群众,主体,尊重,,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思想汇报中查看更多范文。
尊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组织:身为人文专业的学生,我们一直在关注我们的人文主义建设。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具体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等。
注重人文关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自觉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最深刻根源,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之中。
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应从思想上和实践上突出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创造源泉,蕴藏着高昂的文化创造热情。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培育建设主体的创新意识。
3come文档频道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和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增强人民群众推进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渠道。
广大理论工作者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总结群众实践的新经验,并使其转化为新的理论成果,以更好地指导人们发挥主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2023年高考政治《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知识点回顾
2023年高考政治《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知识点回顾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结构、权力运行机制与政府职能的总体安排,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基本制度安排。
国家治理能力是指国家依法行使权力的能力,包括规划设计能力、决策执行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等。
二、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点1.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3.坚持依法治国。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明确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地位,严格依法行政。
4.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1.推进治理理念创新。
加强现代国家治理理论研究,推进治理理念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推进治理结构优化。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职能有机衔接、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3.推进治理能力提升。
加强公共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4.推进治理方式创新。
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推动政府和市场的有效结合,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
四、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意义1.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基本框架和行动导向。
2.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有助于中国实现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
3.提升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4.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
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
五、考点辨析1.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实践表现。
坚持“三个必须”与发挥人民主体地位
是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 实践 中一以贯之的根本原则。要 尊重人 民首创精神 , 就 必须坚持理
论创 新 , 维护好 人 民 的根 本 利益 , 加 强制度 建设 , 切 实把 人 民主体 地位 和 党 的群 众路 线 贯 穿 于社
会 建设 与发展 的 各个 方面 。
关 键词 : 人 民主体地 位 ; 群 众路 线 ; 理 论创 新 ; 根 本利 益 ; 制度 建设 中图分 类号 : D 6 2 1 .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2 9 9 4 ( 2 0 1 4) 0 1 — 0 1 5 2 — 0 4
一
终坚持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指导作 用, 同时, 不 断根 据 发展 变 化着 的社 会 形 势 和 时代 要 求 进行 理论 创新 。 1 、 必须 准确把 握 不 同历 史 时期人 民的 内涵 。人 民是一个政治概念 , 存 在于政治关系之 中, 指 的是起 着 进 步 历 史 作 用 的 大 多数 社 会 成 员 的总 和 或 总 体 。 第一, 人 民在质和量两方面有着规定性 。在质方面 , 人 民指所有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 的人们 ,在量方 面, 人 民 占社 会成 员 的绝 大 多数 。 第二 , 人 民是 一个 历史范畴 ,在不同国家或在同一 国家的不 同历史 时
不 断发 展 和变 化着 的时代 和形 势 的需 要 。中 国共 产
党是一个既重视理论指导又重视理论创新 的马克思 主义政党 , 在开展 中国革命和建设 的历史进程中 , 始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0 6
开放的前提下 ,人民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要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强化 ,这奠
初中政治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默写清单(答案版)
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3.1 坚持新发展理念(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含义:(1)发展为了人民: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满足人民美好需要,促进人全面发展。
(2)发展依靠人民: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
(4)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实现人民幸福。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1、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内涵:(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地位(重要性):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要求: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蔚然成风。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地位(重要性):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要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地位(重要性):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要求: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2024年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答题模板(一)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参考答案】①根本原因: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②地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关系: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
④意义: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长处。
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⑤制度: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变式】A、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C、为什么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民间投资、外商投资……)?……A、B、C两种设问的答法可参考上面模型,(1)根本原因(2)制度保障(3)地位(4)作用(5)具体意义注意: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高频考点★★★【参考答案】①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制度保障: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④结合材料答出具体意义2、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怎么办)【参考答案】①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作者:炊红霞来源:《决策探索》2014年第04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表明了我们党最丰厚的政治资源和最富特色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执政自觉,是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
当前,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夯实党的生命基础,必须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内涵唯物史观的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明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
由此,马克思主义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结论。
坚持这一观点,就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这里所说的“主体”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人民是历史的主体。
就是说,人民群众不仅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走势,而且还以主力军的角色直接参与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参与推动社会形态的演进。
第二,人民是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着人类实践的本质和主流,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第三,人民是价值的主体。
人民是价值的创造者,也应该是价值的享有者。
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都是人民创造的,因而都应该由人民共享。
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历史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的统一。
因此,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包括尊重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也包括尊重人民的智慧、创造和作用,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还包括尊重人民利益需求,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惠及人民。
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现实要求(一)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本质性要求人民主体地位不是一句空话,要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具体的方面体现出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概括
遵循上述思路,我们尝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作出如下概括:(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最本质、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它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对以往一切剥削压迫社会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颠覆与超越,代表了人类从支配自己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共产主义理想。
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随着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成为指引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价值取向。
(二)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把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价值目标。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根本在于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惠及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发展,我们要走的发展道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是否把共同富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
(三)民主法治民主法治,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尊重发挥人民主体地位
尊重发挥人民主体地位班级:12化本学号:02 姓名:杜苍松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我们国家的主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要根本的、彻底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群众作为日常生活的主体,是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动力。
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人民主人翁精神的充分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取得胜利的不竭动力。
只有尊重发挥人民主体地位,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其中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而核心问题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十八大提出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七大任务中,都直接或间接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关联。
其中,关于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等建设任务,关键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求,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系统总结这条经验对于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注重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注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揭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创造者。
入党思想汇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入党思想汇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身为人文专业的学生,我们一直在关注我们的人文主义建设。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类自
身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具体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状
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的追求等。
注重人文关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广大理论工作者应根据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总结群众实践的新经验,并使其转化为新的理论成果,以更好地指导人们发挥主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凸显人文关怀,就应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起来,首先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了解群众心声,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医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重大实践价值。
同时也应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的
范围在不断扩大,满足或供给的条件也在日益拓展。
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又会产生。
因此,要不断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
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
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尹汉宁《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9日 04 版)基层群众蕴藏着极大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
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主体。
农村改革从安徽凤阳的“大包干”开始,企业改革从福建企业要求松绑开始,市场调节从集贸市场开始,多种经济成分从个体私营经济开始,对外开放从“三来一补”开始,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动改革的原动力。
邓小平同志说:“农村改革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从改革的根本目的来看,我们的所有改革都是为了人民,改革的成果要惠及人民,必须确立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主人翁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基层群众蕴藏着极大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他们渴望通过改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他们期盼通过改革消除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弊端。
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来看,党领导和带领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切实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群众利益是我们进行改革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出发点;群众的实践创造是改革总体部署的重要根据;群众的评价是改革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
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还要善于动员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有些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加突出。
要树立底线思维,进一步做好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所带来的利益调整,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评论称推进改革须充分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2011年06月07日 10:1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参与互动(4)【字体:↑大↓小】对于现在还看不明白,甚至整体还无法全面推开的改革,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改革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试验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使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未来五年我国改革攻坚的根本任务。
形势与政策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探索与伟大创造,谈谈为什么说我们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最有理由自信?
我们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最有理由自信是因为以下原因。
1、自信源于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
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为人民谋幸福。
2、自信源于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3、自信源于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成果,是滋养我们自身制度建设的源头活水。
4、自信源自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既立足于中国,又不断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保持不断适应变化的能力、不断自我革新的能力。
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
了根本保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自信源自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理念正走向世界。
70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发展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中国人民对中国道路充满自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独创的”“成功的”,具有强大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本版的几篇文章着重围绕中国道路的内生动力问题进行阐述。
——编者共同的梦想人民的意愿中国道路因内生动力越走越宽广秦刚中国道路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承接历史的选择,体现人民的意愿,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向前拓展,显示出强大的内生动力。
正因为这种强大的内生动力,中国道路充满了活力,越走越宽广。
共同梦想追求生成社会前行动力。
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有了共同的梦想,就有了共同的追求;有了共同的追求,就能生成团结奋进的内生动力。
当一条道路能够反映整个民族的梦想和追求、能够使人们看到希望时,这条道路就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
中国道路就是这样一条道路,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追求,体现着全体人民的共同意愿,展现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因而也就成为凝聚人心的一面旗帜,使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奋斗。
实践最有说服力。
随着中国道路的开创和拓展,中华民族正在大踏步赶上时代进步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正是因为中国道路给中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给中国赢得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给中国人民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越来越成为我们民族的意志、社会的共识。
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会不断接近自己的梦想,也将不断坚定走中国道路的自信。
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向前拓展的。
改革开放是中国道路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道路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
首先,改革开放实现了人的解放,释放了亿万人民的创造活力。
改革开放对生产力的解放,首先体现为对人的进一步解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但如果体制和观念僵化,就会束缚人的思想和手脚,最终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汪洋密访)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广东围绕“民”字求“善治”南方日报记者徐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总书记的话精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走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也给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提出了要求、定下了基调。
那么,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怎样才能真正得到体现?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这片改革创新的热土展开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积极探索。
在今年初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十二五’时期,我省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深入扎实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为此,广东深入探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粤味新路———决策高层频密调研,社会各界全力协作,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一个“民”字谋求“善治”之路。
高层频密调研汪洋下珠海、到肇庆、入梅州、访德国、上网络听民声取民智拜人民为师,听师言、取师智;把人民放在心上,以心度之,以行践之。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密切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改革创新,如果离开人民的主体地位,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善治”也就无从谈起。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当从决策者做起。
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
今年上半年,广东高层频频走出珠岛、离开大院,沉入街道、社区、乡间、企业,足迹遍及省内、省外和境内、境外,针对社会管理创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形成一场自上而下、以民为本的决策、部署和再认识。
有外媒记者评价,2011年已经成为广东的社会管理创新年。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自今年3月以来,汪洋在广州、下珠海、到肇庆、入梅州、访德国、上网络,调研的足迹遍及省内、省外,境内、境外。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张光美任何宏伟的蓝图都是由人去描绘的,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靠人来完成的。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与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要把党的十七大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实现预定的目标与任务,我认为,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开展,各项社会主义宏伟目标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这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思想。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另一方面,我们党提出的各项任务都是努力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都要依靠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
实践证明,我们的一切工作,无论文化建设还是经济建设,无论宏观调控还是微观操作,都离不开人民,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
只有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我们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我们的各种宏伟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为人民群众搭建创业平台,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首先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它群众中的先进分子。
公考必知之官话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
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在……方面是思想明确、准备充分、行动有力和富有成效的。
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党员意识,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
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要求。
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必须顺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举、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进入了易发、多发期。
以非比寻常的决心干劲,以非比寻常的过硬措施,以非比寻常的工作成效,履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以实际行动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政权,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成果,捍卫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学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学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
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王克群;张磊
【期刊名称】《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为本质的先进性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
我们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社会大环境,以制度创新来维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及其利益。
【总页数】3页(P4-6)
【作者】王克群;张磊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马列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中共济南市委党校马列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0
【相关文献】
1.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努力开创全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省档案局(馆)理论中心组学习讨论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推动教育装备行业科学发展——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3.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的纲领——学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体会4.实践“把群众当亲人”的重要思想——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5.胡锦涛人民主体观思想初探——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于顺弟
2012年04月05日1631 来源:《广西日报》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是对党的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制胜法宝,是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则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具体要求。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集中人民群众智慧、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必然要求。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应做到三个始终。
一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
二是始终尊重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决策的最高准则。
多深入到社会问题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了解群众需要,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群众矛盾,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三是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
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集中人民群众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这既是发展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也是一种执政能力、一条宝贵的成功经验。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应做到三个必须。
一是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
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
在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做到始终相信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总结人民群众的发明和创造,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性实践开辟认识新增界。
三是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从根本上说,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活力,保证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管理经济的民主权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社会的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作者系永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