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的皮肤特点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年龄的皮肤特点及护理
从出生到老年,我们的皮肤有着巨大的变化,由于皮肤的厚薄、角质层的功能、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情况都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同,皮肤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性。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皮肤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以达到皮肤健美、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
一、婴幼儿皮肤特点与护理
婴幼儿皮肤与成人皮肤相比,在组织结构和功能上是基本相似的。
1.从外观上看,婴儿出生时皮肤一般较光滑,鼓胀,颜色为粉红至红色,出生后2-3天,渐转为粉红色,干燥而脱屑。在婴儿的额头、脸颊、肩膀以及背部被覆细软、浅色的毛发(胎毛)。在面颊、下颌以及鼻背处常可见黄色的丘疹,为增大的皮脂腺形成的粟丘疹,一般于出生后数周内消退。由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婴儿在遇冷时唇部、手足会出现发绀。啼哭时皮肤迅速变红。受母体性激素的影响,某些婴儿会在出生后数周内形成轻微的新生儿痤疮。
2.婴幼儿皮肤与成人皮肤相比,在显微结构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婴幼儿角质层形成的皮肤网格状结构密度较成人高。婴儿角质层厚度比成人薄30%,表皮层比成人薄20-30%,真皮的总厚度也比成人低。在表皮层中,颗粒层及棘细胞层的相对比例较成人低,说明婴儿的细胞更新速度更快。这可能是婴儿皮肤较成人皮肤相比伤口愈合能力更强的原因。尽管黑素细胞的密度与成人相仿,但婴幼儿黑素的合成较少。在真皮层中,胶原蛋白以III型为主,而成人真皮中的胶原蛋白主要为I型。婴幼儿的网状真皮层较成人薄。绝大多数弹力纤维是在出生后形成的,直到三岁左右才达到完全的成人结构。所以婴幼儿皮肤弹性差。刚出生时婴儿的汗腺密度(手臂977/cm2)比成人高(手臂114-241/cm2)。大汗腺较小且无功能。刚出生时皮脂腺大且活动旺盛,但几周内大小和活力都迅速减弱。脉管系统直到三个月大结构才完整。皮肤血管、神经网直到青春期才发育完全。大部分神经为狭窄的无髓鞘的感觉神经和植物神经。
3.从功能上看,婴幼儿皮肤与成人皮肤的功能存在着某些差异。
1)婴儿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较成人差。体温调节主要通过汗腺和皮肤血管系统来完成。汗腺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胆碱能纤维而激活。在出生后的头两年半内,汗腺分泌相对不活跃,可能是因为婴幼儿皮肤的神经网为发育完全。成年人开始出汗的温度(女性32℃,男性29℃),而新生儿高达42℃。因此新生儿抗高热能力差,且易出现汗液潴留形成痱子。
2)经表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是皮肤屏障功能的一个敏感指标,同时关系到角质层的渗透性和皮肤的水和作用。一个完整的皮肤屏障比一个受损的皮肤屏障TEWL值要低。足月新生儿的TEWL较成人低,这表面大部分婴幼儿的皮肤是一个极好的组织水分丢失的屏障。
3)婴幼儿的皮肤在防止局部外用药物或有毒物质渗透方面较成人皮肤差。婴幼儿的皮肤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伤害,婴幼儿皮肤脂肪含量高,因此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皮肤,导致婴幼儿对脂类物质的渗透性较成人高。而且婴幼儿体表面积与体重比例高,所以对外用药物和毒性物质的吸收增高。
4)婴幼儿免疫系统不完善,对过敏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低,而且对一个儿童来说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对一个特殊的过敏原殖民。小儿通常生活在一个相对受保护的环境中,因此较少有机会反复暴露于某个潜在的过敏原下。婴幼儿期常见的皮疹(尿布皮炎和面部皮炎),通常为原发性刺激性接触皮炎,而非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婴幼儿期体液免疫力和细胞免疫力皆低下,所以婴幼儿易受到微生物的侵犯。
5)出生时黑色素的生成很少,所以婴幼儿如果暴露于阳光下很容易晒伤。
6)婴儿期特殊的皮疹-尿布疹,是由于局部潮湿封闭的环境、排泄物中细菌没的刺激、尿液中的氨及P H的改变造成的。
4.婴幼儿皮肤的护理:婴幼儿皮肤从结构与功能来说,与成人皮肤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皮肤保持完整、不受损,就会健康。因此,婴幼儿皮肤护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表皮屏障的完整性、去除、预防、减低婴儿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致病因素。
1)避免接触刺激性或敏感性物质,比如刺激性强的洗涤剂和肥皂
2)减少与环境中过敏物质的接触
3)维持适宜的水分
4)使用油剂或粉剂以减少摩擦
5)减少有毒的化学物品的渗透
6)避免太阳过度的曝晒,规律性地使用物理性防晒剂(半岁以上)。
二、青少年皮肤特点与护理
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明显增多,人体第二性征开始发育,皮脂腺分泌旺盛,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活跃,真皮胶原纤维也开始增多,并由细弱变为致密,因此,这个时期的皮肤状况最好,皮肤显得坚固、柔韧、光滑和红润。但是,由于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皮脂腺分泌旺盛,开始出现痤疮、粉刺、毛囊炎等皮肤病。因此,这个年龄段的皮肤护理主要是加强皮肤的清洁、控油及保湿和防晒。
1. 性激素受体与皮肤:所有的类固醇激素,都是通过与细胞核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对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雌激素的主要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β)在表皮,血管,真皮的成纤维细胞和外毛根鞘都有较高的表达,而雌激素的经典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α)及雄激素受体则定位于毛乳头处。这三种受体在皮脂腺中均有表达。在汗腺中,ER-β高表达,而雄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稍弱。在脂肪组织中,激素受体的表达与部位有关,已知在皮下脂肪组织中,ER-β高表达。这些均表明,类固醇激素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皮肤发挥其功能、附属器的发育、脂肪的分布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的性腺均可分泌睾酮。女性体内的大部分睾酮在卵巢内被转化为雌二醇。无论男女,肾上腺素均可将胆固醇的代谢产物-脱氢表雄酮转化为雄烯二酮,后两者均具有弱点雄性激素的活性。一旦进入血液循环,就在芳香酶的作用下被外周的靶器官转化为雄激素或者雌激素。除性腺外,表达芳香酶的组织还有骨、大脑、血管、胎儿肝脏、胎盘、脂肪组织和皮肤。女性体内的雄激素,20%由卵泡内膜细胞
产生,25%由肾上腺皮质生成,50%是在肝内由卵巢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前身物质—雄烯二酮以及脱氢表雄酮等转变而来。
2. 性激素与痤疮:在青少年时期,痤疮(青春痘)的发生率高达75%。皮脂腺上既表达雌激素受体有表达雄激素受体。这两种激素对皮脂腺的功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在青春期,雄激素水平迅速升高,刺激皮脂腺的生长及皮脂的过度分泌。皮脂过多导致毛囊漏斗部脱落的上皮细胞团更加粘着,不易排除从而形成粉刺。皮脂是痤疮丙酸杆菌的营养来源。在皮脂丰富的环境里,这些细菌得以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能够将甘油三酯转化为自由脂肪酸,从而刺激形成炎症。局部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细菌,释放炎性介质进而增强炎症反应。
3. 青少年皮肤的护理:油性皮肤没有强效的控油产品。建议使用油性皮肤专用的洗面产品,如含有水杨酸成分的泡沫洗面奶。含有磨砂颗粒的洗面产品有助于清除粉刺,可以定期使用。爽肤水非常适于油性皮肤使用。如需使用保湿霜,建议使用乳液、凝胶等剂型,而不是较油腻的霜膏类护肤品。防晒霜常常为油溶剂型,会加重皮肤的油腻程度,可以在涂完防晒霜后外涂一层粉剂,能减轻油腻感。如果在粉刺的基础上出现炎性丘疹、脓头、囊肿或脓肿,则需外涂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维甲酸、水杨酸或其他消炎成分的药物,严重时还需系统治疗。
饮食上,尽量避免油脂含量高、热量高、糖分高的食品,限制奶制品的摄入,含维生素A较高的食物具有控制油脂分泌的功效,如胡萝卜、杏干、蛋黄、动物肝脏、芒果、菠菜等。
三、中年人皮肤特点与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加,由肾上腺素分泌的脱氢表雄酮和硫酸脱氢表雄酮脂的分泌不断下降,新陈代谢减慢,由此而引发一系列年龄相关的皮肤改变。表皮中角质形成细胞更替时间延长,天然保湿因子、神经酰胺等含量下降。真皮中胶原纤维的新生不明显,透明质酸含量下降。因此,皮肤含水量降低,皮肤变得干燥。在面部某些特定部位,如眼角、前额等处开始出现皱纹。由于累计的光损伤,在曝光部位(如面、四肢伸侧),出现光老化迹象,包括角质层增厚,表皮局灶性增厚,皮肤干燥,不规则色素斑点。真皮胶原蛋白减少,弹力蛋白变性,透明质酸减少。在这个阶段,女性怀孕期及更年期由于激素水平迅速地增高或下降,导致皮肤上出现显著的变化。
1. 怀孕期:由于雌、孕激素的分泌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色素细胞的功能活跃,易受到紫外线的刺激而形成色素沉着。原有的雀斑等会加重,在额头、两颊甚至鼻背、上唇等处会形成大片的黄褐色斑片,即妊娠斑或者黄褐斑。受雌激素的影响头发会变得浓密,一般于产后6个月左右恢复。指甲脆性增加,皮脂腺分泌增加,导致皮肤偏油腻,甚至形成痤疮。由于体重增加迅速,真皮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承受不了张力而出现妊娠纹。怀孕期间容易发生与TH2相关的免疫反应,如湿疹、过敏和妊娠瘙痒。
2. 更年期:女性年期是指妇女从卵巢滤泡功能开始衰退至完全丧失为止的一个转变时期,通常为4 2-58岁。从更年期开始,血中雌二醇含量迅速下降,导致一系列症状突然出现,如潮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皮肤干燥等。男性随年龄的增长睾丸功能衰退的过程被称作“男性更年期”。事实上,从19岁开始,睾酮的分泌便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因此,男性更年期症状的出现不同于女性,是缓慢而渐进的。包括:性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和心理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