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影响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影响及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启示。
我们将回顾次贷危机爆发的背景,揭示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包括金融市场的过度创新、监管缺失和政策失误等。
我们将分析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产生的深远影响,包括信贷紧缩、市场动荡、金融机构破产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
我们将从次贷危机中汲取教训,探讨如何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启示,如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进金融市场改革等。
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防范和应对未来金融危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复杂且多元,涉及金融市场、监管制度、经济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
过度的金融创新是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
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期,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收益,推出了大量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如抵押债务债券(CDO)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
这些产品将原本的高风险资产通过层层包装和分销,使得风险被极度扩散和隐蔽。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缺失为危机的爆发提供了温床。
在2000年代初期,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采取了低利率政策,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同时,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足,使得一些金融机构能够利用监管漏洞进行高风险操作。
全球经济失衡也为美国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流入。
这些资本通过购买美元资产进入美国市场,推动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然而,这种经济失衡导致美元汇率波动加剧,进而影响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和市场主体的道德风险也是导致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放松了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标准,导致大量信用不良的借款人进入市场。
这些借款人在房价下跌时无法偿还贷款,引发了违约潮和信贷紧缩。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金融市场的内在缺陷和监管不足的问题,也有全球经济失衡和市场主体道德风险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资料类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美国次贷危机的定义与背景2、形成原因的主要方面3、各项原因的详细阐述4、危机产生的直接影响5、危机带来的长期影响6、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范围7、对金融行业的具体影响8、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表现9、政府应对措施及效果10、危机后的经济复苏迹象与挑战11 美国次贷危机的定义与背景美国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于 2007 年至 2008 年期间,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111 背景方面在21 世纪初,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段繁荣期,房价持续上涨。
为了满足更多人的购房需求,金融机构降低了贷款标准,大量发放次级贷款。
12 形成原因的主要方面形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宽松的信贷政策、金融创新过度、监管不力、投资者盲目乐观等。
121 宽松的信贷政策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放宽了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查标准,使得许多信用不佳、收入不稳定的人也能够获得贷款。
122 金融创新过度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担保债务凭证(CDO)的出现,使得风险在金融体系中被层层传递和放大。
123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
124 投资者盲目乐观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前景过于乐观,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13 各项原因的详细阐述宽松的信贷政策导致大量次级借款人涌入市场,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
当房地产市场降温,房价下跌时,这些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导致大量贷款违约。
金融创新过度使得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变得极为困难。
MBS 和CDO 等产品将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打包在一起,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其真实价值和风险水平。
监管不力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进行高风险的业务操作。
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了解不足,无法及时制定有效的监管规则。
经济学冲刺必备热点——次贷危机总结

专题1、美国次级债危机一、事件背景(可作参考)美国次贷危机则是指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2007 年2 月7 日汇丰控股表示, 该行在次级抵押贷款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超过预期, 并宣布将为美国抵押贷款坏账拨备106 亿美元, 较市场预期高出20%。
这一宣布导致汇丰控股股价8 日下跌2.7%。
由此拉开了次级债风险的全球多米诺骨牌效应。
二、理论背景1、次级抵押贷款抵押贷款, 是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如房产作为抵押物所获得的贷款。
目前在谈论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仅仅涉及美国的住房贷款市场。
住房抵押贷款就是购房者在借款时必须以所购住宅作为抵押品。
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 住房抵押贷款主要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
优质抵押贷款一般要求客户信用等级高,收入稳定可靠, 债务负担合理。
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的信用等级与还款能力要求相对较低, 贷款利率也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 到3 个百分点。
那些因信用纪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 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因此次级抵押贷款的特点就是违约风险相对较高(实施低首付或零首付),同时回报也较高。
2001- 2004 年, 美联储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发展, 住房市场持续繁荣,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与还款能力要求相对不高,次级抵押贷款需求大量增加。
另一方面, 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高于一般抵押贷款利率,受利益驱使, 很多放贷机构借此时机极力发放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房贷市场空前火爆。
在住房市场持续繁荣时, 次级抵押贷款使各方都能受益, 借款人可以从房产增值中受益, 放贷机构也能通过高贷款利率而获利, 而且购买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投资人也能从中获利。
2、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资产证券化, 就是将原始权益人( 卖方) 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在资本市场上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以及该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们将首先回顾次贷危机爆发的历史背景,然后详细分析导致这场危机的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过度的信贷扩张、监管缺失、金融市场复杂性和不透明性等。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危机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导,特别是它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我们将重点分析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政府政策制定的挑战。
我们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对次贷危机影响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在未来的金融危机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又称为次级房贷危机,其根源可以追溯至21世纪初的美国房地产市场。
当时,由于低利率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积极推广次级抵押贷款,即向信用记录较差或收入不稳定的借款人提供购房贷款。
这些贷款往往具有更高的利率和更宽松的贷款条件,以吸引更多人申请。
然而,这种贷款模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由于借款人信用状况较差,他们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
同时,由于贷款条件宽松,许多借款人在没有充分评估自身还款能力的情况下盲目申请贷款,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过度放松了贷款审批标准,甚至通过金融创新工具,如资产证券化,将这些高风险贷款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往往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高收益,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次贷危机的发展。
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繁荣背后的信用扩张和金融创新工具的滥用。
这种以高风险换取高收益的行为模式,最终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崩溃和全球经济的动荡。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发生的,而是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和放大的。
其传导机制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金融市场的传导。
在次贷危机初期,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升,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如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抵押债务债券(CDO)的价值大幅下跌。
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次贷危机是指发生在2007年的一场金融危机,该危机的爆发源于美国次贷市场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全球金融系统的崩溃,成为了近些年来影响最为深远的金融危机之一。
那么,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中国而言,次贷危机又有哪些启示呢?一、次贷危机的成因1.贪婪的金融机构200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将高风险的次级房屋贷款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并出售给全球投资者,用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加入。
而消费者的信用评级不高,容易违约。
同时,房价居高不下,个别银行所持次贷债券的价值已经远高于市场价格,这些银行为了能够长时间保持让投资人持续购买资产支持证券而不惜降低贷款的担保比例,所以这些高风险的贷款都被捆绑成AAA级的证券,遮盖了客户的实际信用风险问题。
2.失控的市场风险在次贷危机时,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出现了无序的交易,并难以有效地达到监管标准。
金融机构对市场风险掌控不佳,不是完全了解自己的市场风险就是太过依赖简单的量化风险模型。
当金融机构利用借贷倍增效应来盈利时,风险却加倍放大。
3.政府监管的缺失美国政府对次贷市场的监管不足。
一方面,财务行为所需的法律法规并不全面,另一方面,政治因素和考虑保持美国金融体系的全球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强劲的房地产市场刺激持续性的追求而导致监管失控。
这些都加剧了危机的发生。
二、对中国的启示1.审慎的资本运营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中国的金融市场如今正处于非常复杂的情况下。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机构应该更加审慎地掌控其自有资本。
在银行和信贷公司领域进行监管、维护本金的安全,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至关重要。
同时,金融监管机构也应该加强监管工作,严格审查和管理各类银行业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营和金融秩序的正常开展。
2.加强监管的严谨性中国应该以色列化为模式,加强监管部门对各级市场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为了避免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导致的过热现象,监管认定积极的市场理念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资料类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美国次贷危机的定义及背景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成原因宽松的信贷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融创新过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房价泡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监管不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利率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资者盲目乐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范围对美国经济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体经济的拖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应对措施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美国次贷危机的定义及背景111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于 2007 年,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112 背景方面,20 世纪末期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的繁荣,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价不断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放宽了贷款标准,大量发放次级贷款。
12 形成原因121 宽松的信贷政策是导致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低利率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降低了贷款门槛,使得许多信用记录不佳、收入不稳定的人能够获得贷款。
122 金融创新过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启示背景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被掀起轩然大波,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这场金融危机的核心在于美国次贷危机,这场危机使整个世界陷入了衰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识到,次贷危机不仅仅是一场美国的危机,它是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好好总结和思考。
次贷危机的原因次贷危机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包括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败、债务膨胀、金融市场风险及投资产品的泡沫,并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爆发。
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败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减税、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政府减税和开放市场,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上涨,很多人梦想能够拥有自己的家。
同时,政府还实施了低利率的政策,为购房者提供了创纪录的机会。
债务膨胀在房价持续上涨的推动下,很多人开始进行投资和购买房屋。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断参与到房屋的融资和销售过程中,这些机构开始发放高风险住房贷款。
这些贷款往往由那些无法贷到低风险贷款的人所借,许多这样的人往往收入不足,信用无法得到保证。
而这些人又往往是最先无法履行贷款的付款义务,这直接导致了次贷风险。
金融市场风险及投资产品的泡沫然而,由于极度低利率和高风险贷款的大量存在,这些投资产品最终被打包成为证券,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贷款风险规模。
这些证券的数量巨大,它们的价值已经严重膨胀,而金融市场则对这些证券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这就导致了投资者对于贷款证券的押注,进而使贷款证券迅速上涨,形成暴涨和泡沫。
次贷危机的爆发2006年,房价开始下跌,高风险贷款人开始无法履行贷款的付款,这就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次贷危机爆发后,证券市场崩溃,许多的银行和金融公司也面临破产的危机。
金融危机的影响甚至扩散到了全球,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吸取的教训次贷危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战略上应该更加注重风险管理、一体化监管等工作,并提醒人们重视以下几点:重视风险管理首先,我们需要重视风险管理。
论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

论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一、引言:次贷危机的背景和导致原因次贷危机是近年来影响全球经济的重大事件,发生于2007年至2008年,主要指美国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泡沫破裂,导致信贷市场崩塌,金融市场遭遇重创,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低利率政策、政策管制失效、金融创新等因素。
本文将从传导机制的角度对次贷危机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1. 信贷风险的传导次贷危机的起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泡沫,在低利率政策的支持下,大量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被批准,以致低信用质量的借款人也能轻易获得低利率的抵押贷款。
这些抵押贷款被打包成众多的证券化产品,被出售给全球各地的机构投资者。
当房地产市场崩溃、房价大幅下跌时,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这些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价值急剧下跌,导致机构投资者大量亏损,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2. 流动性压力的传导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各国银行和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流动性压力,因为它们拥有的次贷证券化产品已经价值严重缩水,无法作为抵押品获得足够的资金来维持日常经营。
这使得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严重失衡,它们面临破产的风险,如果大批量不良贷款得不到妥善解决,金融系统将会遭受可怕的冲击。
3. 扭曲市场化定价机制的传导次贷危机表明,市场化定价体系存在一些缺陷。
资产价格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金融系统造成动荡。
次贷危机的信贷泡沫给证券化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定价带来了扭曲,进而对全球金融资本市场造成负面冲击。
4. 全球经济体系要素的传导次贷危机是一起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体现了对全球经济体系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
全球各国经济利益相互交错、交织不清,当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时,其他国家经济体系中渗入的美国次贷风险亦开始显露,金融体系将受到相应的影响。
5. 政策作用的传导次贷危机的爆发不仅仅是金融、信贷和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也是一种政策的失灵,使得监管者难以监控整个金融水平,而市场化机制又无法有效地提供参考标准。
商业银行经典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经典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经典的商业银行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这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美国次贷危机1.案例背景2007年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商业银行对高风险贷款的过度发放,导致大量不良贷款产生。
2.案例分析(1)风险管理失控:在追求高收益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放松了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大量高风险贷款得以发放。
(2)金融创新过度:商业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品将高风险贷款打包出售,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导致金融市场的风险不断累积。
(3)监管缺失:美国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风险隐患。
3.启示(1)强化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合理控制信贷规模,防范信贷风险。
(2)规范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应服务于实体经济,避免过度创新导致金融市场风险累积。
(3)加强监管:监管当局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三、案例二:德意志银行洗钱丑闻1.案例背景2015年,德意志银行因涉嫌洗钱被罚款超过20亿美元。
该银行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为俄罗斯客户转移了约1000亿美元的资金。
2.案例分析(1)合规意识不足:德意志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反洗钱法规,导致洗钱行为得以发生。
(2)内部控制缺失: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
(3)监管不力:德国监管当局对德意志银行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洗钱行为。
3.启示(1)加强合规意识: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合规意识,防范洗钱风险。
(2)完善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3)强化监管:监管当局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合规运行。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报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一、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和原因二、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四、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五、中国的启示与展望一、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和原因美国次贷危机是指从2007年开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
该次危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美国住房市场的泡沫,在过去几年里,房价飙升,许多贷款机构向不够信用的人提供了房屋贷款。
这种次贷被打包成证券出售给全球各地的投资者,但房市泡沫的破裂导致了贷款违约潮。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它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导致了全球股市下跌,造成了严重的资产损失。
其次,危机导致了全球信贷市场的紧缩,许多银行因此出现流动性危机。
此外,全球贸易受到影响,因为经济不稳定导致许多国家的需求减少。
最终,这种经济不稳定和通货紧缩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萎缩。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影响,因为危机导致了西方需求的减少。
同时,这种危机导致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向美国,使中国资本流出,造成了汇率变动。
此外,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受到了影响,因为这次危机导致了全球资金的流动性紧缩。
最终,这种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对中国的整体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启示。
首先,政府应该实施严格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控制整个经济环境的稳定。
其次,应加强监管,以降低金融危机的风险。
金融市场的规则和实施也应更加透明,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此外,应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以解决全球经济问题。
最后,需要建立一个稳定和可持续的金融结构,以促进长期稳定发展。
五、中国的启示与展望从中国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改变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式。
此外,我们需要优化中国经济的结构和加强市场和社会建设。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分析

贷款集合 信用增强 MBS
10
公司Logo
表外模式(美国模式)原始权益人 (如银行)把资产 真实的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SPV, SPV购得资产后 重新组建资产池,以资产池支撑发行证券 MBS
表内模式(欧洲模式):原始权益人不需要 把资产出售给SPV,而仍留在资产负债表上 由发起人自己发行证券
Thank you!!
17
公司Logo
15 公司LogoFra bibliotek三、危机爆发的成因分析
(三)金融监管缺失加剧道德风险 1、从次贷发放来看,有意放松对贷款人的 审查 2、将贷款转化为债券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度 担保的问题,信用增强手段单一,主要依 靠“两房”背后的隐性国家信用 3、多头监管造成混业经营的金融业同时存 在着监管过度与监管真空的问题。
16 公司Logo
5 公司Logo
二、危机爆发的背景
2、发放次贷的原因: (1)需求旺盛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联储采用减 息政策、低利率政策也使定价较高的次级 按揭贷款成本也相当低,大批信用级别不 高的购房者利用次级按揭贷款购房。
6
公司Logo
二、危机爆发的背景
2、发放次贷的原因 (2)收益高 布什政府用低利率再配合减税措施,鼓励 大家购房。 因为次级抵押贷款的收益率高于优质贷款, 即使违约率较高,只要房价上升,一旦违 约可没收抵押品,通过拍卖收回贷款本息
13 公司Logo
三、危机爆发的成因分析
(一)房地产泡沫破灭产生次贷损失 随着美国经济的反弹和通胀压力的增大,从2004 年开始,美联储启动了加息周期,在一年半的时 间里加息17次,从1%到5.25%,导致以浮动利率 为主的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不断提高,迟付与违约 的现象开始出现,拖欠债务的比例和丧失抵押品 率上升。 同时,加期周期也中断了涌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 2006年6月以后,美国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负增长, 房价下跌侵蚀了银行贷款资产的抵押价值,致使 贷款质量下降。
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美国次贷危机是在2008年引发的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这场危机的起因正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的。
本文将从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教训等方面来探讨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原因和影响。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在进入21世纪后的几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政府出台的低利率政策刺激了人们购房的热情,同时各大银行积极推动资金流动,将大量信贷注入房地产市场。
这种情况导致了房价的不断上涨,形成了一种被称为“房地产泡沫”的现象。
二、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在低利率政策和银行大规模放贷的刺激下,人们纷纷购买房产。
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迅速上升,房价也随之飙升。
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看涨预期使得更多的人认为投资房地产是一种可靠的投资方式,从而进一步推高了房价;另一方面,银行为了应对激增的需求,并且出于追逐高回报的考虑,开始放宽贷款条件,将贷款对象扩大到信用较差的人群,这进一步推高了财产价格。
三、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房地产泡沫的存在和不断膨胀,最终抵达了一个无法继续上涨的极限点。
一旦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房价开始下跌,人们开始面临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次贷危机爆发。
四、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许多证券化的次贷债务违约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降低,金融机构出现信任危机。
其次,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而且,次贷危机还引发了大量的企业破产和失业问题,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五、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教训美国次贷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首先,要认识到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风险。
政府需要建立各种监管机制,防止过度投机和高杠杆率的出现。
其次,金融机构要审慎放贷,合理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同时,个人也要理性购房,避免盲目投资。
六、结语美国次贷危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性。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此次危机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历了多年的背景条件的积累和风险逐渐聚集导致的。
以下是我对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的浅析。
一、低利率政策自2001年至2006年,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低利率政策以应对9/11事件和科技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冲击。
低利率政策从根本上降低了借款成本,鼓励人们借贷购房和投资,因此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房价的上涨又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进一步促进了借贷和投资。
这样的毒循环造成了房价泡沫。
二、次贷市场的发展自1990年代末以来,次贷市场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资金,这些资金被用来购买高风险的次级贷款。
这些贷款通常没有得到仔细的信用评估和审查,其中包括大量高风险贷款。
Wall Street银行和投资公司把这些贷款打包成证券,然后卖给了其他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这些证券往往被高估价值,这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形成了非常脆弱的债务结构。
三、变相欺骗银行和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追求高盈利率,其中包括推销变相欺骗性质的贷款产品。
例如,有些贷款产品普遍隐瞒了贷款人的真实债务需求和偿还能力,以吸引那些出现信用历史问题的借款人来获得那些实质上很难支付的贷款。
这种欺骗性质的贷款被称为“毒品型贷款”,因为它们是短期获得高额利润的方法,但实际上违背了借款人利益和社会公平要求。
四、放松监管受益于美国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1990 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监管政策逐渐趋于放松。
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银行监管机构,特别是联邦住房金融委员会、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联邦储备系统等金融监管机构,大幅放松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标准,并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采用更灵活和宽松的商业理念和投资策略,这让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漏洞。
五、信用评级业务质量下降信用评级机构是次贷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向公众提供有关金融产品和借款债务等的评估和评级。
但在该领域中,由于商业周期,信用评级公司被商家进行贿赂收买,从而会出现学校马东案件,信用评级系统被误导或者变乱导致评级不准,企业借贷等方面的失误,更容易推高次贷市场的泡沫。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精讲PPT

金融创新(证券化)
●信贷风险转移一般是通过证券化进行。风险高 及流动性低的资产被转化为可买卖证券,然后 由转让人(银行)出售予受让人(投资者)。 ●有时要进行某种形式的风险转换或重整,使 相关资产的风险水平与投资者的风险接受程度 匹配。
●其中一个方法是将性质相同但信贷评级与回报 率不同的证券组合成不同的系列。
什么是次贷? 次级抵押贷款
1、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三个层次
最优贷款市场(Prime Market)。面向信用等级高(信 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 理的优良客户发放贷款,主要采用传统的30年或15 年固定利率按揭贷款。约占全部抵押贷款的80%。
“类优贷款市场” (Alternative-A)。既包括信 用分数在620到660之间的主流阶层,又包括信用评 分较高但信用记录较弱的个人。约占全部抵押贷款 的5%。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
一、美国住房制度和金融创新 二、美国次贷市场 三、次贷危机的背景 四、次贷危机的原因 五、次贷危机的影响 六、次贷危机后世界经济的走向
一、美国住房制度和金融创新
美国住房制度和金融创新
(一)美国住房制度 (二)金融创新
(一)美国的住房制度
美国是典型的市场主导型经济体,采取市场机制为主、 政府参与为辅的住房供应体系。美国针对不同的收入阶 层实行不同的住房政策:
调整时间 2005年11月1日
2005年12月13日 2006年1月31日 2006年3月28日 2006年5月10日 2006年6月29日 2007年9月18日 2007年10月31日 2007年12月11日 2008年1月22日
调整幅度 调升25个基点
调升25个基点 调升25个基点 调升25个基点 调升25个基点 调升25个基点 调低50个基点 调低25个基点 调低25个基点 调低75个基点
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过程

2008年的金融危机
总结词
金融体系崩溃、政府救助、全球影响
详细描述
2008年,美国金融体系陷入了全面的危机,许多大型金融机构面临破产,信贷市场几乎停滞。政府不 得不采取大规模救助措施,并提供了数万亿美元的救助资金。这场危机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2009年的经济衰退
总结词
经济增长停滞、高失业率、财政紧缩
担保债务凭证
政府担保债务凭证的发行,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缓解了信贷 市场的压力。
金融机构的自我救赎
资产剥离
金融机构通过出售或剥离风险较高的资产,降低杠杆率,改善资 本结构。
资本重组
金融机构通过增资扩股、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本,增强自身抵御 风险的能力。
风险控制
金融机构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避免 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
次贷危机前的美国房地产市场
房价持续上涨
01
在次贷危机前,美国房价持续多年上涨,市场繁荣。
宽松贷款标准
02
金融机构为争夺市场份额,放宽贷款标准,使得更多人能够获
得抵押贷款。
过度杠杆化
03
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杠杆,以放大投资回报,使得风险
承受能力降低。
02
次贷危机的发展过程
2006年之前的次贷市场繁荣
详细描述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2009年陷入了严重的衰退,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飙升至历史高位。政府不得 不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来稳定经济,但这些措施也带来了高赤字和债务的问题。
03
次贷危机的影响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
次贷危机引发了严重的信贷紧缩 和资产价格下跌,导致美国经济 增长显著放缓,甚至出现了经济
简述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反思

简述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一、简述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和原因2007年,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
这场风暴的起源可以追溯至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是房价泡沫的形成,而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 松散的金融监管:2000年以来,美国政府从监管层面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并使得银行可以大量发放房贷、消费贷等高风险贷款。
2. 投资银行的不当行为:一些投资银行为了追求利润,将高风险贷款打包成“次贷证券”,并出售给全球各地的投资者。
3. 低利率政策的影响:美国央行在2000年至2005年间,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实行了低利率政策。
这种政策推动银行发放更多的贷款,其中也包含大量高风险贷款。
4. 房价泡沫的形成:低利率政策和银行的大量发放贷款,导致房价不断上涨,形成了房价泡沫。
当泡沫破裂,很多人还不起贷款,银行就陷入了危机。
二、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反思1. 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在金融领域,投资人往往追求高收益,忽视了风险的存在。
为了获得高收益,他们不惜承受高风险,这也是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金融领域需要更好地平衡收益和风险,避免暴露于风险之中。
2. 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性:金融机构要承担风险,就需要拥有足够的资本支持。
资本充足率越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因此,监管机构应该加强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3. 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投资者需要获得充分的信息来做出决策。
在次贷危机中,投资银行隐瞒了高风险贷款的真实情况,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信息披露,促进信息透明。
4. 监管体系的完善: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建立更完善的监管体系,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并在危机爆发时及时采取行动,防止危机扩大。
5. 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在金融领域,风险管理意识必须得到提高,防范未然。
机构应该制订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严格的风险评估标准。
三、案例分析1. 雷曼兄弟:雷曼兄弟是次贷危机中最重要的投行之一,但它在危机爆发时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最终宣布破产。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原因与发展过程。
美国次贷危机,也称为全球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场危机的起源,包括金融市场的复杂性、监管政策的不足、投资者的盲目乐观以及全球经济的紧密联系等方面。
我们还将探讨次贷危机如何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蔓延至全球金融体系,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美国次贷危机的历史背景、深层次原因及其全球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金融市场的运作与风险。
二、次贷危机背景美国次贷危机,也被称为次级房贷危机,其背景可追溯到21世纪初的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低利率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许多购房者开始涌入市场,尤其是那些信用记录较差、收入不稳定的购房者,他们被称为“次级借款人”。
为了吸引这些次级借款人,许多金融机构推出了各种创新的房贷产品,如“零首付”“低首付”以及“负摊销”等贷款方式,这些方式使得借款人在贷款初期只需支付较少的月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供逐渐增加,最终可能导致借款人无法承受。
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将这些次级房贷产品进行打包,形成所谓的“次级抵押贷款债券”(Subprime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SMBS),并将其销售给全球的投资者。
由于这些债券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银行等。
然而,这一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降温,房价开始下跌,许多次级借款人的房屋价值开始低于他们的贷款额度,形成了所谓的“负资产”。
这使得这些借款人无法再通过出售房屋来偿还贷款,从而陷入了违约的境地。
当大量的次级借款人违约时,就引发了所谓的“次贷危机”,并迅速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三、次贷危机原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也有金融监管的缺失,还有市场参与者的过度投机行为。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

Working Paper No. 0817 Oct 8, 2008余永定********************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包括美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次贷与证券化的关系,并解释了RMBS、CDO与CDS等在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衍生金融产品。
其次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传递过程,次贷危机迄今为止经历了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与实体经济萎缩这三个阶段。
最后,本文总结了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以及中国政府提供的经验教训。
本文截稿时,两房危机刚刚浮出水面。
发稿时,随着AIG(美国保险集团)品濒临破产和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提出,美国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美国经济已经陷入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衍生产品 信贷紧缩 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经历了二战后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美国资本市场更是空前繁荣。
2001年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45年来最低水平。
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住房价格的急剧上升。
2002年,笔者曾撰文指出:“从总体上看,还难以判断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否严重。
但是在某些地区,房地产泡沫是严重的。
造成美国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股票市场崩溃、投资者转向房地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税收优惠等,但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则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
在这种政策的刺激下,银行发放了大量各种形式的住房抵押贷款。
贷款条件过于宽松使得许多人购买了超出自己偿付能力的住房,住房抵押债务急剧增加,美国的住房抵押债务对收入之比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人们越来越对住房抵押贷款发放失去控制而感到担心。
”1正如经验一再证明的,当我们身处泡沫之时,往往难以判断是否存在泡沫,而只能在泡沫破灭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金融危机案例

金融危机案例引言: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体系中出现大规模的系统性风险,引发经济衰退和市场崩溃的情况。
近年来,各国金融市场频繁发生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探讨此次危机的原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一、背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是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随后蔓延到整个金融体系,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二、原因分析:1. 低利率政策:美联储长期实施低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2. 高杠杆和次贷市场:金融机构通过大量发放高风险、高利率的次级贷款,从中获得高额利润。
3. 金融创新产品:金融机构的衍生品交易和创新金融产品伴随着信息不对称和风险传递,加剧了系统性风险。
4. 监管不力:金融监管缺乏力度和跨国协调,对金融市场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三、影响分析:1. 经济衰退:次贷危机引发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其它国家也遭受了严重影响。
2. 金融市场剧烈波动:股市暴跌,金融机构破产,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3. 失业率上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纷纷裁员,失业率大幅上升。
4. 社会动荡: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不稳定和失业问题导致社会的不满和不安。
四、防范措施:1. 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察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2.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防范系统性风险。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
结论:金融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低利率政策、高风险贷款和金融创新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为了防范未来的金融危机,需要各国加强监管和合作,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降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过度杠杆与金融崩溃

美国次贷危机过度杠杆与金融崩溃2000字文章,题目:美国次贷危机过度杠杆与金融崩溃引言: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杠杆,即金融机构过度借贷导致风险积累。
本文将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过度杠杆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与金融崩溃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次贷危机背景次贷危机是指美国次级住房贷款市场泡沫破裂引发的金融危机。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住房市场繁荣。
然而,由于信贷过度宽松、金融创新以及监管不力等原因,次贷市场的贷款质量大幅下降。
当房地产市场出现衰退,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次贷危机爆发。
第二部分:过度借贷的原因过度杠杆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金融机构的借贷标准过于宽松,大量发放高风险贷款,导致债务水平迅速攀升。
其次,金融创新的推动也为过度杠杆问题埋下了伏笔。
金融创新带来了各种衍生品和结构性金融产品,使得风险得以传递与扩大。
最后,监管不力也是过度杠杆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
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和风险管控缺乏有效监管,使得金融机构在扩大杠杆时缺乏有效约束。
第三部分:过度杠杆与金融崩溃的关系过度杠杆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最终引发了金融崩溃。
首先,过度杠杆加剧了信贷风险,使得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违约风险。
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引发金融危机。
其次,过度杠杆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金融机构的大规模借贷造成市场流动性的紧张,进而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
最后,过度杠杆还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恐慌心理,进一步放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
第四部分:应对措施与启示为了防止未来类似的金融危机再次发生,采取有效的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金融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对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和风险控制进行监管与约束。
其次,改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和预警能力,避免过度杠杆风险的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king Paper No. 0817 Oct 8, 2008余永定yongdingyu@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包括美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次贷与证券化的关系,并解释了RMBS、CDO与CDS等在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衍生金融产品。
其次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传递过程,次贷危机迄今为止经历了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与实体经济萎缩这三个阶段。
最后,本文总结了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以及中国政府提供的经验教训。
本文截稿时,两房危机刚刚浮出水面。
发稿时,随着AIG(美国保险集团)品濒临破产和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提出,美国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美国经济已经陷入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衍生产品 信贷紧缩 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经历了二战后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美国资本市场更是空前繁荣。
2001年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45年来最低水平。
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住房价格的急剧上升。
2002年,笔者曾撰文指出:“从总体上看,还难以判断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否严重。
但是在某些地区,房地产泡沫是严重的。
造成美国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股票市场崩溃、投资者转向房地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税收优惠等,但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则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
在这种政策的刺激下,银行发放了大量各种形式的住房抵押贷款。
贷款条件过于宽松使得许多人购买了超出自己偿付能力的住房,住房抵押债务急剧增加,美国的住房抵押债务对收入之比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人们越来越对住房抵押贷款发放失去控制而感到担心。
”1正如经验一再证明的,当我们身处泡沫之时,往往难以判断是否存在泡沫,而只能在泡沫破灭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自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经济学家警告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将会破灭,虽然这一预言一直没有应验,然而,该发生的迟早要发生。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不但房地产泡沫终于破灭,美国还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危机或类似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这种局部、短暂的金融危机。
美国当前的这场危机是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是华盛顿共识的危机。
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把东亚危机的发生归结于“裙带资本主义”、银行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过高、资本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过弱、监管不力等等。
与此同时,他们在世界各地大力推销盎格鲁-萨克逊金融模式。
同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相比,更遑论东亚模式,盎格鲁-萨克逊模式被视为最完美的、具有普世价值的金融体系模式。
而发展中国家也诚惶诚恐地按盎格鲁-萨克逊模式改造本国的金融体系。
然而,当学生还未来得及交出令老师满意的答卷之前,老师自己却突然出了问题。
谁说没有“后发优势”呢?对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严重金融危机,我们不是没有思想准备的。
笔者曾撰文指出:“在美国,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其金融体系似乎并未受到严重打击,这确实可能是因为美国的金融体系、特别是其银行体系十分健全的缘故(但直到最近,美国的金融机构仍频频爆出丑闻),但这也可能是美国银行机构在90年代通过种种技术手段分散风险的结果,如通过把债权打包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特别是保险公司。
即使泡沫破灭确实产生了大量坏账,由于这些坏账已被转移到保险机构,因而它们便被隐藏起来(保险机构不必遵守银行机构所必须遵守的一系列透明性原则)和被分散化了。
这种情况下,美国房地产泡沫对其整个金融体系最终将产生什么后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日本的经验和教训说明,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经济调整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
美国是一个高负债国家,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尽管目前并无明显迹象),其后果是难以设想的,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估计。
”2 显然,当时我们对美国金融市场的认识是粗浅的,对细节缺乏了解,因此,对后来次贷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做出准确判断是不可能的。
在次贷危机发生刚满一周年之际,搞清次贷危机的有关细节,重构次贷危机发展的历程,对于我们把握次贷危机的未来发展,判断这一危机对中国的可能冲击,特1王洛林、余永定主编:《世界经济黄皮书2002-200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余永定:《2004年世界经济将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载《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1期,第1~10页。
别是对重新思考中国今后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应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的金融市场按借贷期限的长短,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货币市场(一年以下)和资本市场(一年以上)两大类。
而资本市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债务市场和股票市场,或分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住房抵押贷款市场。
其中货币市场包括银行间隔夜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
而资本市场,以美国为例,则包括公司股票市场、居民抵押住房贷款市场、公司债券市场、美国政府债券市场、公共机构证券市场、银行商业贷款市场、消费者贷款市场。
其中公司股票市场规模最大,其次是居民抵押住房贷款市场。
到2006年底,全球资本市场的总值为88万亿美元。
其中股票市场总值为50万亿美元,而债务市场总值为38万亿美元。
自由化、证券化是美国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特征。
在美国,对金融业(主要是银行业)的管制是大萧条以后逐步形成的。
管制主要表现为:(1)对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率的限制 (Q条例);(2)对银行进行证券业务的限制(格拉斯-斯蒂格尔法);(3)存款保险制度;(4)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存款保险公司、贷款保险公司、住宅贷款局等等)的管理和监督;(5) 限制新银行开业;(6)联邦储备银行的集中和加强;等等。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一股对大萧条重新认识的思潮。
这种思潮认为30年代银行发放冒险性贷款和进行风险性投资并非政府管制不严(如允许银行对存款支付利息等)所致。
因而,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的管制是错误地总结了30年代银行危机的教训的结果。
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外,经济条件的变化也对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965年之前,在普遍低利率的情况下,Q条例并未形成实际约束,因而并未影响银行的存款吸收能力。
1965年之后,由于利息率的普遍提高,政府管制变得具有约束力,从而限制了银行的获利机会,于是存款人把资金转向利息率不受限制的票据和证券。
非银行金融机构(货币市场基金等)的出现更是吸引走了大量存款。
于是,银行只得设法通过发行商业票据、回购协议和吸收欧洲美元等方式进行反击。
金融自由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金融创新的结果。
管制必然导致逃避管制,各种金融创新就应运而生。
大额存单、回购协议、商业借据(CP)、欧洲美元和货币市场基金等等都是为了逃避Q条例的限制而创造出来的。
面对如雨后春笋般的金融创新,管制变得十分无效,而逃避管制的做法则导致银行效率的下降。
不仅如此,在无法实行有效管制的情况下,强行实行管制不但不能确保、反而会降低银行体系的安全性。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先后对金融实行自由化。
首先是利率自由化(如逐步取消Q条例),而后是业务自由化,特别是打破银行业和证券业的从业界限。
在金融自由化的基础上,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证券化的急剧发展。
证券化是通过金融工程把流动性差的某个或某一组其他形式的资产转化为证券的过程或倾向。
例如,如果某个银行发放了许多住房抵押贷款,该银行(或某个第三者)可能会把所有这些住房抵押贷款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住房抵押贷款池,发行以这个住房抵押贷款池为基础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RMBS)。
这样,一只债券(证券)就被创造出来。
证券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金融工程。
应该说,美国这次次贷危机的爆发是证券化走到极端的必然结果。
次贷与证券化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总值达12万亿美元,是美国资本市场中仅次于公司股票市场的最重要市场。
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通过以下三项指标来区分客户质量:一是客户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分,二是借款者的债务与收入比率,三是借款者申请的抵押贷款价值与房地产价值比率。
3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提供的贷款则相应地按质量分三大类:优质贷款(Prime)、中级贷款(Alter-A)和次级贷款(Subprime)。
三类贷款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的份额大致分别为75%、11%和14%。
4次贷借款人是违约风险非常高的客户群。
他们被称为Ninjna,意为既无收入、又无工作、更无财产的人。
既然如此,银行为什么还要贷款给他们呢?首先,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发放的次贷似乎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由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作为抵押品的住宅价格一直在上涨。
即便出现违约现象,银行可以拍卖抵押品(住宅)。
由于房价一直在上涨,银行并不担心因借款人违约而遭受损失。
其次,证券化使得银行可以把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因而住房金融机构并不会因借款人违约而遭受损失。
那么,为什么证券化可以把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呢?在证券化过程中,涉及十多个参与机构。
其中包括发起人(住房抵押贷款金融机构)、住房抵押贷款经纪人、借款人、消费者信用核查机构、贷款转移人、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评级机构、包销人、分销人保险公司、特别服务提供者、电子登3张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演进逻辑和风险涵义》,载《银行家》,2007年第9期。
4根据Inside Mortgage Finance提供的资料,在美国2006年新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中,优质贷款仅占36%,而中级贷款和次级贷款分别占到25%和21%(三个比重之和为什么不是100%?原因是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贷款,例如巨额贷款Jumbo Loan)。
2001年美国次级贷款总规模占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比率仅为5.6%,到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20%。
参见张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演进逻辑和风险涵义》。
记系统和投资者等。
在证券化过程中,SPV发挥了重要作用。
SPV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1.购买次贷,或根据某种协议获得次贷的所有权或处置权。
次贷所有权的转移使发起人实现真实出售,发起人与资产风险实现隔离,债权人(投资者)不得向发起人(住房贷款金融机构)行使追索权。
2.在法律和财务上独立于发起人(如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尽管可能是发起人所设立。
3.是一个壳公司, 可以没有任何雇员,在泽西岛(Jersey )或开曼群岛(the Cayman Islands)注册。
4.是债券(如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发行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RMBS)则由发起人转移给它的次贷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