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七单元信息窗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信息窗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几何图形知识迁移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感知。
3.针对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困难,设计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掌握计算公式。
3.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通过拓展题目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道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及时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设计一道拓展题,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发现长方体的相对面是相等的,相对棱是相等的;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6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
(3)教师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享中共同成长。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教案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教案设计
提问:长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长方体模型进行操作活动,并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是指的哪两个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条棱。
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提问:这是长方体吗?这个长方体和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合作学习引导发现(12)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表格
备课人
小桥流水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总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基本训练激趣导入(5)
1、诊断补偿
课件出示练习题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形,
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所有面都是完全相
同的(
认准目标知道自学(5)
一、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1、教学例1
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特性。

2、学会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基本元素。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与识别。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元素及其性质。

3、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与图像辅助。

2、小组讨论与互动问答。

3、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实物(如骰子、饼干盒)或图片展示,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①详细阐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属性,包括它们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及其特点。

②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3. 互动探究
①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列出它们的特征,并与同学交流。

②教师提问,例如:“所有的正方体都是长方体吗?”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4. 应用实践
①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例,并描述其特征。

②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测量家中某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物
品的尺寸,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五.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汇报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理解程度。

六. 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需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4-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4-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4-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和区别;
2.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和区别;
2.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实际问题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和区别;
2.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

讲解(20分钟)
1.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性、公式;
2.通过教材例题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
3.发现并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

实践(25分钟)
1.发放练习册,进行课堂练习;
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督促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
1.通过引导,让学生关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2.谈论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好处。

总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复习重点难点。

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成绩;
2.教师观察;
3.自我评估和互评。

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设置是否明确;
2.讲课方式是否生动;
3.教材例题是否充分;
4.练习册是否合理;
5.学生是否理解得到。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学生:面。

(教师板书:面)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

(板书:棱)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

(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讨论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8个。

请学生观看动画图(用电脑软件或实物展示)出示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个面相等;第三步:出示8个顶点。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

)(3)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

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最新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最新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信息窗一: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教材下册82—85页教材简析: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纸盒,剪刀,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课件。

生:小棒、剪刀、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几何图形?拿出准备好的方型物体,指出物体的形状是立体图形的,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看看有哪些收获。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长方体有哪些特点?正方体有哪些特点?2、解决问题;长方体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

(让学生分组讨论)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完全相等?(学生演示)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课件归纳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

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三)认识正方体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1.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例1、做一做、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位置平面图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

3.长方形、正方形拼组成的机器人及长方体、正方体拼组成的机器人。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组成的机器人于黑板。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有学问了,不信呀,跟着教师来看看。

大家看机器人的手、脚和脖子,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谁能说说长方形有哪些特点?师:再看看机器人装满学问的肚子和脑袋又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谁也来说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评析: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1.初步认识长方体。

①师:这个机器人不仅很有学问,还很神奇。

你们看,老师把它的手和脚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将机器人的手和脚拼成一个长方体。

)师:大家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这样的?指名列举。

师:对了,像书、盒子、砖头以及老师手中的模型这样的形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体。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灯,并板书:长方体。

②师:(触摸桌面)大家看这是课桌的一面,我们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面。

请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跟老师摸一摸。

带领学生摸长方体的上面。

师:我们刚刚摸过的地方是这个长方体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长方体还有哪些面?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让大家更容易记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准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3.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4.能够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

教学内容1.长方体的定义和识别;2.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3.正方体的定义和识别;4.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6.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识别;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践演练法;3.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0分导入: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自由观察两种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钟的图片10分钟第一步:讲解长方体的定义通过幻灯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10分钟第二步:讲解长方体的识别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能够准确识别长方体15分钟第三步: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实例演示10分钟第四步:讲解正方体的定义通过幻灯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正方体10分钟第五步:讲解正方体的识别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能够准确识别正方体15分钟第六步:讲解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实例演示10分钟第七步: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将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15分钟第八步:实际问题的应用将学生自由组织,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教学评估1.黑板书写;2.分组讨论;3.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

教学反思1.对比两种相似的图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它们的特点;2.借助幻灯片,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3.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消化和运用所学知识。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共有12条棱。
二、合作探索
棱的特点:
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返回
二、合作探索
顶点的特点
长方体共有8个顶点。
返回
观察长方体的物品,思考下面的问题:
4 、每个面是长方形( 特殊情
4、长方体的况六有个两个面相是对什的么面形是正状方的形?)。 5、哪些面是5完、全相对相的同面的是?完全相同的。 6、长方体的61、2条互相棱中平行,的哪棱些长棱度的相长等 , 度相等?可分分成成几3组组。?
1、正方体有 6个面。 2、正方体有 12条棱。 3、正方体有 8个顶点。
相同点:长方体正方体都有 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长方体的1物、长品方,体思有 6考个下面。面的问题:
2、长方体有 12条棱。
4、长方体的3、六长个方面体是有什8个么顶形点状。的?
5、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6、长方体的1、12正条方棱体中有,6个哪面些。棱的长 度相等?把长2、度正相方等体的有分12为条棱一。组,可 分成几组? 3、正方体有 8个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二、合作探索
面的特点:
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二、合作探索
面的特点:
上下两个面相同
二、合作探索
面的特点:
左右两个面相同
二、合作探索
面的特点:
前后两个面相同
返回 结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合作探索
棱的特点:
1、长方体有几个面? 2、长方体有几条棱?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1、长方体有 6个面。 2、长方体有 12条棱。 3、长方体有 8个顶点。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4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借助数学模型,通过切一切、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自主学习后的成功喜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若干、小刀、统计表、学具袋、长6cm宽2cm高3cm 的长方体模型(萝卜、土豆或茄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李叔叔下班后去超市买了两箱饮料,我们来看看是什么饮料,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观察上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发现:①可乐箱的长宽高分别是7dm、3dm、2dm。

②啤酒箱的长宽高都是3dm。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有选择的展示):①可乐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②啤酒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追问:可乐箱是什么形状?它是我们认识的什么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饮料箱是我们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

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出示问题: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呢?借助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研究吧!探究导航:⑴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⑵猜一猜,下列物体的体积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⑶做一做,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⑷试着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小组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探究活动,搜集典型的交流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教师谈话:经过大家积极的研讨,相信你们都有了很多收获。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

2.能够通过观察物品的表面,认出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3.能够根据给定的长、宽、高计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征。

三、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师引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问同学们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介绍它们的特点。

2.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0分钟)1.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

2.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

3. 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征(15分钟)1.让学生拿出文具盒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它们的表面特征。

2.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观察的结果,了解同学们观察的差异和如何准确地观察表面特征。

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提出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

2.通过举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让学生组合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究不同组合方式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5. 课堂小结(10分钟)1.回顾课程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回家认真操作练习。

五、作业1.让学生回家练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要求学生在家观察和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例,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表面特征和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考虑到有些学生可能对计算体积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多个例子的讲解让学生多次练习计算,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在整节课教学中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接受水平,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感受到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长方体的认识a. 请学生观察长方体实物,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积相等。

c. 介绍长方体的计算方法:表面积、体积。

(2)正方体的认识a. 请学生观察正方体实物,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方体的特征: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所有面积相等。

c. 介绍正方体的计算方法:表面积、体积。

3. 实践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尝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4. 总结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 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标出它们的特征。

五、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长方体的认识1. 特征: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积相等。

2. 计算方法:表面积、体积。

二、正方体的认识1. 特征: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所有面积相等。

2. 计算方法:表面积、体积。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案 青岛版(通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案 青岛版(通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案青岛版(通用)教学目标: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特点。

2. 学会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 发掘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特点。

2. 学会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1. 怎样灵活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怎样发掘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PPT、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1. 观察学钢笔盒,从它的外观开始提问,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准备一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定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用黑板或PPT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跟读。

4. 通过 PPT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其与其他几何体的不同之处。

5.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并用黑板或PPT向学生展示。

6. 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如书包、饼干盒等。

7.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发现计算体积的公式。

8. 通过练习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巩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9.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展示和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计算实践和应用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发掘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青岛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它的上边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5.它的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分别计算每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
2
(1) 厘 米
7厘米
5厘米
5
(2)
厘 米8条棱相等)
8个
6个
都是 正方形
12条 每条相等
8个
.
22
长方体 正方体
.
23
一. 填空:
1. 长方体有( 6 )个面,( 12)条棱, ( 8 )个 顶点。(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 相对的 )的4条棱长相等。
2. 正方体有( 6 )个面,( 12)条棱, ( 8 )个 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 ( 正方形 ),每条棱长都( 相等 )。
.
24
一. 填空:
3. 长方体中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 长方体的( 长 ),( 宽 ), ( 高 )。
4. 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 ( 墨水瓶盒 )的形状是长方体,( 魔方 ) 的形状是正方体。
.
25
二、 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 在括号里画“×”。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
长 宽
长 高 高

高 高



长方体有8个顶点。
以同一顶点上的长,宽,高为一组,可分为4组。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讨论: 1.正方体的面有几个?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的棱有几条?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的顶点有几个?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6个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5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内容教材100页,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提示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

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重点、难点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量筒、水、大螺丝、橡皮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看一个数学故事:“皇冠的秘密”这个故事。

多媒体课件播放故事。

交流感受在这个故事中,阿基米德是用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解开皇冠的秘密的?(转化的思想)设计意图:故事导入,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师:出示西红柿、土豆、石头,老师这儿也有个难题:这些东西(如西红柿、土豆、石头)的体积是多少呢?这些物体不像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比较有规则,同学们想知道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吗?生:想1.学生实验、提升感知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上来?(上来后给学生分工)生:一位同学看容器现在的水位,并读出来,另一位同学随后把一个土豆放入此容器中,第一位同学再次读出此时的水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能够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公式并运用到实际中。

•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公式。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帮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并让学生参考书上的图片自己画出来。

•教师问学生如何区分它们,听完学生的回答后,加以纠正并表明区别。

第二步:传达知识点•教师板书长方体公式 $V = l \\times w \\times h$,正方体公式V=a3。

•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述一下公式的含义。

第三步:引导学生理解•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比如长方体有三个不同的面,而正方体有六个相同的面等等。

•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第四步:巩固练习•教师出一些简单的算术题,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体长为2米,宽为1米,高为3米,请问它的体积是多少?”“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4米,请问它的体积是多少?”等等。

第五步: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些类似于上面练习的题目,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5.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之处,掌握了它们的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计算。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些知识去观察和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2.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观察、想象、推理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1、教师设计预习学案和导学案。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3、教具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各一个,纸巾盒一个、长方体框架一个、土豆一个,小刀一把、纸板一块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各两个,一个插拼长方体框架。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由情景导入,质疑贯穿始终。

采用演示法、质疑问难法、讨论法、小组协作法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通过总结提高、拓展延伸和作业布置的环节设计,提高学生观察、想象、推理等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玩鼓掌游戏:我们做一个游戏,上课时有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方法创新,语言表达清楚,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们是怎样鼓掌的?同学们鼓鼓掌,体验一下?是左右鼓掌、上下鼓掌、还是前后鼓掌。

(体验:上下、前后、左右)师:咱们今天没有课本,学习这部分新知识,只要我们用智慧的大脑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最终成为知识的收获者、胜利者,“聪明的一休”们,敢于挑战吗?好,上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定向师:我们玩一个游戏:猜:面、棱、顶点师:这是一个土豆,切一刀,露出的是面,(让同学试一下:平平的),再切一刀,两个面交的边叫棱,再切一刀,三条棱相交一点叫顶点,再切,出现了一个什么?生:长方体(二)、自主探索,操作体验,建立概念长方体的特点1、操作体验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一下长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板书)生活当中处处都有长方体,这几个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包装盒(多媒体展示),你从你的身边找一下,哪些是长方体,举起来看看。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案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案青岛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自主探究中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过程和方法:通过开放型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用具:一些长方体小纸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以前都见过哪些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能把这些图形分类吗?怎么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各自的特征已清楚,立体图形的特征我们并不是一点不知道。

2.游戏:我这有个书包,里面有很多立体图形,蒙上眼你能迅速的从书包里摸出一个长方体来吗?两名同学摸,摸对的站在前面并分别说出怎么摸到的?同学们分别用自己的方法摸出了长方体,换句话说,就是你们都抓住了长方体的某些特征。

那么长方体都有哪些几何特征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明白了。

教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实践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

(小组讨论)表1: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面与面大小有什么关系长 方体根据学生发言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

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名字。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做,后统一为“棱”)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都会有一条棱。

表2:根据学生发言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又得到了长方体的一些特征,还有没有?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认识顶点表3: 有几个顶点 每个顶点由几条棱组成这几条棱分别叫什么?长 方体根据学生发言归纳: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由3条棱相交而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谈话】:
同学们,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经验,在课前,我们先来谈谈怎样才能上好数学课呢?
生:积极发言,认真做实验,动手操作,认真听讲,提高注意力......
【备选:今天给大家上完课,一年后在路上你还会记得老师吗?那怎样才能记住老师呢?
生:。

要想认得老师,就要记住老师的特征,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些立体图形,同样认识它们也要首先记住它们的特征。


一、叠纸成书,导入新课
1.出示一张纸,观察这张纸如果忽略它的厚度可以把他看做什么图形?
师;如果忽略这张纸的厚度,只能看一个面,我们可以把他看成长方形。

2.如果我们继续整齐的堆放成一摞纸,把1000张纸叠加起来,还能忽略它的厚度吗?应该把它看成什么图形?
3.交流对长方体的原认知。

引导学生说一说,关于长方体你都知道些什么?那长方体还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3、或者播放小视频(高楼大厦),体验到长方体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是长方体的,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也包括你们桌面上摆放的这些纸盒学具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立体图形--长方体。

二、分析梳理,理解概念
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1)认识面
拿出学具,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平的)引出:面
(2)认识棱
在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一条边,摸一摸,引出:棱,连读两遍。

(3)认识定点
摸一摸纸盒中这个尖尖的地方,有3条棱在此相交,3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顶点。

三、合作学习,探究特征
(一)、发放学习探究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探究单。

(二)、交流汇报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特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面的特征?有几个面?你是怎么数面的?演示给大家看。

每个面的形状呢?哪些面是相同的?
学生带着探究单上台汇报:8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时会出现两个相对
的面时正方形,演示纸盒举例说明。

师补充:数面的时候我们要讲究一定的顺序性,可以一组一组的数。

2、棱的特点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棱的特征?长方体有几条棱?长方体的12条棱根据方向可以怎么分组?
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水平方向4条,前后方向4条,上下方向4条;
师补充:每一组的4条棱都是相对的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顶点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面的特征?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4、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一起回顾来一下长方体的特征,一起来说一说吧!
5、认识长宽高
(1)师:每个顶点处有几条棱在此相交?
生:3条
师:我们把相交于1个顶点的3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有几个长?几个宽?几个高?
(2)长宽高基础练习
说一说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几厘米?
强调:长方体的长宽高是根据长方体摆放的位置确定的,一般情况下,把水平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长,前后方向的一条棱叫做宽,上下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三)交流汇报正方体的特征
1、引入正方体
如果将屏幕中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截成5厘米,那这个长方体将会变成什么形状?
引出: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同时播放录音)
2、正方体又有哪些特征呢?我们可以借助刚才长方体的探究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继续讨论研究。

将你的发现写到探究单上吧!
小组探究
3、小组汇报(实物投影展示)
师生齐表述正方体的特征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合以上特点好好思考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汇报,课件依次呈现。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结合刚才的截取实验,正方体和长方体是什么关系?
生: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其实是长方体的一部分。

师: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否用一幅图来表示呢?
师点评:这个方法不错,很直观的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应用
(一)课内练习(课件出示填空题)
(二)课堂拓展
1、师:从一个角度观察,我们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注意看的时候不能转动。

生:最多看到3个面
小结:所以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3个面。

2、学画长方体的直观图
(三) 判断题
(四)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求围成正方体框架的铁丝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