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历史大事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盐历史大事记

海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59年发现沈荡彭城桥古遗址属马家浜文化。以后陆续发现魏家村、祝家汇、尚胥庙、低田里、九曲港等遗址,出土文物都保持闽浙越族土著文化特点,充分说明新石器时代中期,先民已在境内渔猎耕种。

春秋时,海盐地属越国。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 94),吴王夫差伐越,浙西地尽入于吴,海盐地为吴所占。后又归还于越。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置会稽郡(郡治在吴县,今苏州市),始设海盐县(唐陆广微《吴地记》作秦始皇二十六年)。以“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

秦末曾易名为武原县,汉初复原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地理志》、唐《吴地记》及宋、元、明、清十多种史志均有记载。现众说不一,存疑俟考。

秦二世元年(前209),项梁在会稽郡治起兵反秦,据其地。汉高祖元年(前206),项梁兄子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称西楚。

高祖五年,汉灭西楚,袭秦制,海盐县仍属会稽郡,归楚国(楚王韩信)所辖。翌年更辖荆国(荆王

刘贾)。十一年刑国废。次年建吴国(吴王刘濞)。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国除。元封五年(前10 6),会稽郡属扬州刺史部。

王莽天凤元年(14),一说始建国元年(9),改海盐县为展武县,仍属会稽郡,隶扬州。

东汉建武六年(30),恢复海盐县名,隶属如故。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浙江(今钱塘江)以西地为吴郡。海盐县改属吴郡(郡治仍在吴县,今苏州市),隶扬州。

三国吴黄武元年(222),海盐县属吴郡,隶扬州。

西晋太康元年(280),吴地入晋,海盐县属吴郡,隶扬州。东晋建武元年(317),元帝渡江,扬州为王畿。

南朝宋初,海盐县属吴郡,隶扬州。

齐、梁,海盐县属吴郡,隶扬州。梁太清三年(5 49)六月,侯景分吴郡海盐、胥浦两县设武原郡(郡治海盐),七月以吴郡置吴州,武原郡隶之。大宝元年(550)二月省吴州,复隶扬州。寻废武原郡,县还属吴郡。

陈,永定二年(558)十二月割吴郡盐官、海盐、前京三县置海宁郡(郡治盐官,今属海宁),属扬州。

祯明元年(587)十一月割扬州吴郡置吴州,海宁郡改隶吴州。一说海宁郡同时废,海盐县亦废,地入盐官县,改属钱唐郡(郡治钱唐,今杭州),隶吴州,至隋开皇九年(589)钱唐郡废,盐官县属杭州。

隋,开皇九年灭陈,完成统一。遂省海宁郡并省海盐县入盐官县,属杭州(初治余杭,开皇十年移治钱唐)。

唐,海盐县历经多次废置。武德元年(618)置海盐县,属吴郡(郡治吴县,今苏州市)。四年改吴郡为苏州。七年海盐县废,并入嘉兴县,属苏州。八年废嘉兴入吴县,复还置海盐县。贞观元年(627)又废,地入吴县。八年嘉兴县(含海盐县)复置,仍属苏州,隶江南道。景云二年(711)分嘉兴县,复置海盐县,属苏州,改隶扬州,寻复隶江南道,先天元年(712)复废,省入嘉兴。开元三年(715),前黄门侍郎、苏州刺史张廷**以百姓庆奉途远,艰于往来,上书奏请重置,才于五年五月复置县,属苏州,隶江南道,乾元元年(758)改隶浙江西道。大顺元年(890)因兵乱,割海盐属杭州,仍隶浙江西道。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钱**受封为吴越王,海盐县改隶吴越国。后唐同光二年(924)十一月置开元府(治嘉兴),海盐属之。长兴三年(932)罢

开元府,海盐隶苏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十月(一说奏请在三年,敕置在五年三月)于嘉兴置秀州,海盐遂改属秀州。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钱**纳土归宋,至道三年(997),海盐县属秀州,隶两浙路。政和七年(1117)八月二十二日秀州赐名嘉禾郡。南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后,海盐县仍属秀州,隶两浙西路。庆元元年(1195)十月,升秀州为嘉兴府,海盐县为上县。嘉定元年(1208)十二月,升嘉兴府为嘉兴军节度。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平江南,海盐县属嘉兴府安抚司,隶江淮行省。翌年三年改属嘉兴路总管府。二十二年改隶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南浙西道。元贞元年(1295),升海盐县为海盐州,隶属如故。

朱元璋丙午年,即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一月,平浙,嘉兴路改为嘉兴府。明洪武元年(1368),嘉兴府府直隶京畿。翌年海盐州降为县(县等居上)。十四年十一月,海盐县随嘉兴府改隶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定浙,沿袭明制,海盐县属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杭嘉湖道嘉兴府(治嘉兴)。太平军进驻海盐时,曾建立地方政权。

中华民国元年(1912),撤道府,为省县两级制。3年复道制,以道承省统县,海盐县属浙江省钱塘道(省会及道尹公署驻地均在杭县,今杭州)。16年3月废道,又行省县两级制。21年6月属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地嘉兴)。26年冬,原第二区所属各县大半为日军侵占,遂裁撤,至27年9月20日恢复,并以铁路、公路线及钱塘江为准,重新调整区划,海盐县属浙西行署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地绍兴)。29年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驻地嘉兴,32年10月移驻嘉兴、海盐两县交界,35年复驻嘉兴。基间,28年2月26日建立日伪县政府,属日伪嘉兴特区专员公署。31年1 1月,县政府奉令撤离县境,至32年10月随省第十区专署返县,重建区乡政权)。37年4月又属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驻地吴兴)。

1949年5月7日海盐解放,属浙江省嘉兴专区(驻地嘉兴市,1958年12月移驻湖州市)。1958

年11月12日,撤销海盐县建制,分别并入海宁、平湖两县。1961年12月15日,恢复海盐县建制,仍属嘉兴专区(驻地湖州市。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海盐县遂属嘉兴市。

秦汉时海盐境域包括今上海市上海县西南一小部、奉贤县西南部(均指古冈身西处)、松江县东南

部、金山县全境,以及浙江省平湖县全境与海宁县部分地区。参稽众多古籍,四围境界为:

北沿西松江(今吴淞江),以江为界,江北为秦代古娄县。明嘉靖与清光绪《海盐县志》皆记,今松江(县名)东北六十里沪渎(水名),旧海盐东北境(东堰)。南朝梁萧纲(后为简文帝)《浮海石像碑铭》谓:“吴郡娄县:界松江(吴淞江),之下号曰沪渎。”当晨沪渎是古松江下游,直接东流通海,是古海盐县与古娄县分界线。

东临大海。海岸(今称“古冈身”)在今嘉定、外岗一带至漕泾以东,北接古松江,南氨于柘林东。

东南一线临海。海岸以圆弧状从柘林之南(今海中)向西南方向突出,通过大小金山南,再曲折延伸,顶点经过王(黄)盘山(又名浮山、玉盘山)以南,迄于澉浦南。古海岸有七十二湾。

偏西南,从澉浦南经赭山南至古钱唐县界。

西南一西一西北,从古钱唐县界浙口、赭山北折,狭径绕硖石(古由拳县治)南,又折向东北(西邻古由拳),穿过今松江县,西北以“三泖之东”为界(三泖属古长水县境,有古东江通海),抵古松江。

邑境自东汉末(三国孙吴初)、唐、明分代先后分出海昌(海官,今海宁)、华亭、平湖三县后才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