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面四个称谓均出自《范进中举》,其中是谦称的一项是()

A. 宗师

B. 高邻

C. 贤婿

D. 晚生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是谦称。晚生是谦辞,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是旧时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其它三项都是敬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的文化常识。答题时应注意,敬辞又叫尊称,一般指比较尊敬的称呼,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谦称自己不聪明,学识浅薄,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身份低微,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等。“ 宗师、高邻、高邻”都是敬辞,“晚生”是谦辞。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 古人常用伯、仲、叔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 《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衔觞赋诗”中的“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3.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艺术成就较高,鲁迅称“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B.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D.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中划线词的词性分别为动词、名词。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有误,“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 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 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答案】 B

【解析】【分析】B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始龀”指孩童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故答案为: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5.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的是( )

A.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 “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 “河北”,古时指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这个词可算是古今异义。

D. “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多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为。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

【答案】 A

【解析】【分析】A.错误,“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

故答案为:A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 《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鄙人”“寒舍”“贵姓”属于谦辞,“惠顾”“赐教”“家父”属于敬

辞。

D. “达于汉阴”中“汉阴”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贵姓”属于敬称,“家父”属于谦称。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狼》《鸽异》都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B. 韩愈、柳宗元、李白、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C.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有吃月饼、赏明月、家人团聚等习俗。

D.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是指汉水南岸,由此可知,“益阳”原指益水北岸。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B.李白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故答案为: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称自己时一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

C.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D. 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系。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C.“绿色生活,美丽家因”是“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不能用书名号,可以改为引号,表述强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合的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