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商鞅变法- 3 –4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历代统治者在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的时候,仍然推行此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明朝中期后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启示:商品经济、农业经济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品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应该认为地禁锢他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商品经济前途广阔,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他将居于主导地位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5 –6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7 –8- 9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相同点是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不同点有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④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了。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10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专题一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公元前7世纪雅典形成了贵族共和国,元老院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贵族选举产生国会的执政官掌握各种具体权力2、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矛盾尖锐,成为梭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3、基伦暴动的失败表明雅典人对彻底改变旧制度、建立暨主政治并不认同;4、《德拉古法典》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不能保护平民的利益,不能平息雅典公民的不满,也不能化解雅典社会的矛盾;5、萨拉米岛危机,成为梭伦改革的直接原因二、梭伦改革的内容1、经济上:⑴颁布解负令,废除了制,★作用: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即保护了平民的土地所有权,恢复了平民的人身自由,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⑵发展工商业,★作用:保障了平民的生活,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总之,解负令和发展工商业,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政治上:⑴确立等级制度,★作用:既保护贵族利益,又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打击了贵族,为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本条措施对工商业奴隶主最有利)。

⑵创立四百人会议★作用: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了大会的地位,取代元老院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

★本质上反映了雅典贵族政治逐渐被民主政治取代。

⑶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不分等级,抽签产生)制度★作用:民众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启示:梭伦改革后形成的执政官、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近代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源头,首创了陪审员制。

★三、梭伦改革的影响:1、打击旧贵族势力,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基础;2、梭伦改革的经济措施,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稳定了雅典公民群体,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四、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1、中庸性(折中性):从改革的必要性来看,梭伦要着力协调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确认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2、革命性:改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整体上改变了雅典的社会结构;触及土地占有和打破贵族专权3、民主性:改革开创了城邦民主政治体制。

历史选修一提纲

历史选修一提纲

考点一、梭伦改革1、改革的背景①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导致雅典政局的动荡;②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他们要求获得政治权利;③通过对梅加腊战争的胜利,梭伦树立了威望,步入了政治舞台。

2、改革的主要内容①颁布了“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制定了遗嘱法,规定土地的最高占有额。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②建立四百人会议,国家权利由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组成,设立公民陪审法庭;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发展农业,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改革币制,改革社会习俗。

3、历史影响①促进雅典城邦经济的发展;②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③但改革并未根本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仍存在氏族制度残余。

考点二、商鞅变法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深刻变化①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②政治上,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③军事上,春秋时期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以兼并为主,各诸侯国都争相增强国力;④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各诸侯国进行变法的指导思想。

2、主要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①齐国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②鲁国“初税亩”;(2)战国时期:①魏国李悝变法;②楚国吴起变法;③商鞅变法。

3、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2)主要措施:①“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从而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④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做法;⑤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⑥普遍推行县制;⑦“燔诗书而明法令”;⑧改革社会习俗。

4、商鞅变法的评价(1)商鞅变法的积极方面:①在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的制度,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②为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商鞅变法的局限性: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罚严酷;②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③也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选修一复习提纲

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复习提纲一、导读:改革和革命的异同(1)根本原因相同: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2)领导力量及方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的统治。

而革命是为了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二、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1、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2、改革的分类:①从程度看A、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B、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A、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2)挽救统治危机:埃及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3)挽救统治危机,危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等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3、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现存制度所进行调整,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4、改革的原因(背景):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为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如缓和阶级矛盾、挽救民族危机等;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5.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原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本原因)。

②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

③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高中历史新课程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新课程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商鞅变法一、变法的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2)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3)思想上: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4)军事上:争霸兼并战争;2.秦国落后东方诸国,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二.变法措施1.经济上: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抑制商业的发展;统一度量衡;2.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建立什伍组织,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建立县制;颁行法律,轻罪重罚;3.思想上,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三.作用1.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了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军事上,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1)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新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2)历史时间较长,已经深入民心,人人遵守。

(3)变法非常彻底,秦国社会已经沿着变法的轨道向前发展而无法逆转。

(4)变法前成功扫除了障碍;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一.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局面;(2)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3)冯太后和孝文帝都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都有深刻的认识。

二.改革的内容1、均田制(1)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2)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3)作用: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使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

(4)性质:均田制是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地主利益。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学案]岳麓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学案]岳麓版选修一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课程标准规定学习内容要点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与“革命”一同被视作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一)改革的含义在含义上看,改革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技术改革、改革经济体制、宗教改革。

改革的实质应该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那么,一定程度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是一部人类不断完善社会机制的历史演进过程。

这与疾风暴雨般的革命有区别。

具体含义:从程度上看,改革有两种: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而革命是对旧的事物或思想进行彻底的变革的一种形式。

从内容上看,改革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革命是对这些方面的彻底变更。

从性质上看,改革有奴隶主阶级改革、地主阶级的改革、资产阶级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革。

当然,革命也包括这些。

从背景上看,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阶级关系错综复杂,阶级矛盾走向激化,社会相对动荡。

从方式、力量上看,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渐进的变革方式;而革命一般是自下而上的、社会阶层广泛参加的暴力方式。

从根本目上看,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从对生产力影响上看,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

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革命往往是疾风暴雨、剧烈的社会变革。

(二)改革的历史反思①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才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历史选修一提纲

历史选修一提纲

历史选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的阶级构成:贵族平民农民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原因:①政治上:贵族掌握大权;公民大会的权力有名无实②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贵族专横和压榨,激起平民反抗。

社会矛盾尖锐,必须进行改革来缓和社会矛盾二、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社会发生的变化:①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铁制农具),工商业发展②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2.各派别的势力关系,利益要求:平原派:即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巩固自身既得利益山地派:即下层平民,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即工商业者,主张打破贵族专权,分享权力;反对激进要求,主张温和改革“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强烈要求改革三、首席执政官梭伦梭伦成为执政官的条件:改革前雅典城邦的社会状况(梭伦改革的背景)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1政治上:贵族把持权力机关○2经济上:贵族盘剥平民,平民沦为“六一汉”及债务奴隶○3平民暴动○4贵族内部局部调整未能缓和社会矛盾2、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和平民对贵族专权日益不满,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3、梭伦的个人因素①出身贵族,同情平民②收复萨拉米斯岛,获得威望③“疯诗人事件”表达了爱国热情○4公元前594年,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有权力)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1、“解负令”的内容○1废除所有债务,禁止以人身为抵押借贷○2解放债务奴隶○3废除“六一汉”制度。

2、其他的改革举措○1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制定“遗嘱法”○2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保持贵族优越的经济地位3、以上改革的作用:○1贵族兼并土地受到制约,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2许多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3使雅典城邦走上对外掠夺外邦奴隶的道路◆实行财产等级制度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特点: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和义务就越多2、内容:①政治权力分配:第一等级——一切官职第二等级——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无权担任官职②军事义务:第一等级、第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和军装第四等级——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备军备,只带棍棒③公共开支:所有公共开支随等级的高低增减3、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并未实现真正的平等,但打破了贵族的垄断特权,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治的途径◆鼓励工商业发展目的: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壮大城邦实力措施:○1农业,提倡种植经济作物,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保障平民生活稳定○2手工业,对内让孩子学门手艺,否则儿子可以拒绝赡养父母,对外对移民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3商业,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确立私有制,成人财产继承自由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用PPT课件

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用PPT课件

融合。
2020/3/18
17
※历史作用: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改革。 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地方上推
行县制等措施,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
土地私有制度,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军事上——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
2.局限性:①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 制度残余仍得以续存。②财产对公民参政议政的限制。 ③享有公民权的人数少。
※指导思想:中庸之道——坚持对贵族和平民不偏不倚的 中立立场。
※特点:
1.革命性——梭伦改革触及了土地占有关系,打破了贵族 的专权,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2020/3/18
4
4、改革成败的原因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 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 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治领域:
3.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 尽的义务也越多)——打击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特别使工商 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4.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①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 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2020/3/18
9
一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的背景(必然性):贵族与平民的 矛盾尖锐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地理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物产丰富,附近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2、城邦国家的雏形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3、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1)原因A、政治上,贵族掌权,平民政治权力太少B、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表现雅典平民武装暴动(3)影响给统治者敲响警钟,必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二)、工商业的发展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2、表现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3、影响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平原派(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激进民主政治)海岸派(温和改革)三)、首席执政官梭伦二、梭伦改革1、改革的背景(1)雅典贵族的统治激化社会矛盾,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主要原因。

(2)贵族与平民矛盾的尖锐,导致社会动荡,严重阻碍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3)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外部环境。

(4)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2.改革的内容:经济领域:⑴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田间的记债碑全部拔掉,土地回到平民手里)⑵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

⑶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结果1)限制了土地兼并2)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3)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4)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政治领域:⑴创立财产等级制.(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享受不同等级的权力分配。

)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评价:局限性:没带来真正的平等进步性:重新分配了…动摇了…开辟了…⑵政治机构民主化。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选修一历史复习提纲

选修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1、内容:“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1、历史意义:①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②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③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④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总之,其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历史选修一提纲

历史选修一提纲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方式:改革、革命。

▲改革的含义:改革指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实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的启示:①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的曲折性。

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对改革的具体要求。

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肯定或否定一次改革、革命的标准是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 时间:公元前六世纪初(二) 地域:欧洲希腊地区雅典城邦(三)背景:(1)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对立(根本原因)(2) 经济上:雅典工商业发展。

(3)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米斯萨拉米斯岛丧失,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4)主观原因: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前594年,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得到人民拥护,适应改革的需要(四)目的:消除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六)特点:崇尚中庸,手段温和。

(折中)(七)评价: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奴隶主实行的民主改革影响:积极性①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②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局限性①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②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③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④不可能真正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梭伦改革(BC六世纪)——奠定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BC 6世纪晚期)——确立;伯利克里改革(BC五世纪)——顶峰(“黄金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①人民主权;②轮番而治;③崇尚法律,法律面前公民平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在位时期)(二)、地点:战国时期的秦国(三)、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经济:铁器牛耕提高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最新复习提纲:选修一全册【岳麓版】【提纲历史

最新复习提纲:选修一全册【岳麓版】【提纲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重难问题讲解(一)梭伦改革1、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但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求的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自己被迫远走埃及。

2、为什么说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以财产多寡来确立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这就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创立四百人会议与设立公民陪审法庭等国家权力机构等措施打破了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克里斯提尼改革与利伯克里改革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沿着梭伦的方向推进改革,才使得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1)形成条件:①雅典民主政治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把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的凝聚起来,以在城邦间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

②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公民集体中的大多数是小农和小作坊主,他们同时也是军队的支柱,出身等级高的官吏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和呼声。

(2)主要特征: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等取代血缘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真正享有民主的只是少数。

(3)缺陷:在雅典,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毕竟是少数。

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自由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的权利;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

选修一 改革复习提纲

选修一 改革复习提纲

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期)一、改革的背景1、社会主要矛盾激化: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1)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许多平民因债务而沦为奴隶,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六一汉”:即雅典下层平民,他们无政治权利,无人身自由,在经济上受富人剥削,需将收入的1/6交给富人,故称为“六一汉”,反映了雅典贵族与平民的矛盾)(2)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萨拉米危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3、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

三、改革的突出特点:“中庸”(“折中”的色彩)、“节制”、“公平”、“平等”。

获益最大的阶层是工商业奴隶主四、评价1、改革的性质: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

2、积极作用①改革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②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

3、局限性①梭伦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②以财产资格来确定政治权利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③仅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是占人口少数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公元前8C——公元前5C,雅典政治体制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演变。

◇◇商鞅变法◇◇(公元前4世纪中期)一、改革的背景1、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引起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地主土地私有制逐渐得到认可,地主阶级要求变革上层建筑。

2、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的影响。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楚国吴起改革、魏国改革3、秦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落后于东方六国,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4、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加强中央集权、变革社会、依法治国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垦荒统一度量衡要求,扩大了统治基础三、变法的特点:最全面(措施涉及政、经、军、思、习俗)、最彻底(以法律形式废除旧制度,确立新制度)、最有效(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四、结果: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税法

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赋税,得到实惠。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 强制农民借贷;利
青苗法 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收 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 息偏高,农民负担
货后还本付息
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依然沉重
4
免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 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 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 为免役钱
(三)作用:⑴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⑵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⑶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1、改革不加选择,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忽视北部边境,忽略军事改革;(3)后继乏人。
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水(根);(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3)冯太后的支持以及孝文帝的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点一
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
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突出
原因: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行“更
戍法”;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积弱 积贫
积弱
局面
的形
成 背
积贫
2、在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 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 表现: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 原因: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科举取士多; “恩荫”

高中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

高中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

戊戌变法
影响: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成为亚洲强国,对外扩张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发展;维新思想传播
内容
经济:奖励农工商,改革财政 政治:裁冗员,整吏治 文化: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 军事:建立新式军队
影响: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背景
措施
全书结构提纲图 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
原因:贵族与平民矛盾;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内容
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奴制 政治:财产等级制度;重组国家权力机构
影响:促进雅典繁荣;奠定民主政治基础
背景: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经济: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内容 政治:奖励军功;废世卿世禄;行郡县
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奥斯曼帝国统治 马木路克统治
国力衰弱
拿破仑殖民统治 英国殖民侵略
民族危机严重
开罗人民起义
反侵略斗争
·
经济:确立土地私有,发展农工商
政治:建立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

内容
文化:实行开放政策,向西方学习

军事: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


第一阶段:阿拉伯→苏丹→希腊

扩张战争
第二阶段:叙利亚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利益
未完全成功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实质:资产阶级社会政治运动
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宗教“异端”运动高 涨
西欧向近代过渡
背景

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表现 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标容要求:(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二、梭伦改革:1、容:“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2、特点:奠定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三、梭伦改革的评价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政治的形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政治得以最终确立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标容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国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三、评价: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国军队的战斗力,为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综合国力:公元前343年,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各诸侯派人来称贺3、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4、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

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后世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改革不彻底,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特别是汉时期存在大量奴隶制残余。

第三单元北孝文帝改革课标容要求:(1)了解北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容。

(3)探讨北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1、东晋时建代国,拓跋珪建,统一黄河流域影响: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推动了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民族融合2、鲜卑文明与汉文明冲突,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广大农民赋税赋税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民族矛盾激化,北统治者未处理好民族关系,激化矛盾3、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改革条件具备二、改革容:1、创新制:制定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2、迁都:目的——强化中原统治、避开鲜卑族旧势力;原都城偏穷、交通不便、不如;北受柔然威胁、南为经略中原3、移风易俗:汉服、汉话、汉姓、通汉婚、改汉籍三、评价:促进民族大融合1、经济的复和繁荣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鲜卑游牧民族的农耕化汉族人民生活的鲜卑化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标容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1)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2)极贫积弱局面: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2、庆历新政:以整顿整治为中心,触犯大官僚主利益,推行一年多夭折二、容:1、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2、取士之法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改革官吏选拔3、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三、评价:1、结果:新法被废止原因:新法遭到大官僚、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失去宋神宗的支持新法推行中的缺陷2、变法的历史作用北宋积贫局面的改善: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上升,国库充裕北宋积弱局面的改善:军队战斗力增强,取得重大胜利第五单元改革课标容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改革主,理解欧洲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改革的主要容,分析欧洲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中世纪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和危机1、天主教地位:支配地位,大一统神权统治。

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2、“异端”思想含义: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蔑称实质:市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矛头:天主教会手段:利用思想“异端”表现:12世纪法国纯洁派14~15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捷克人胡司思想及胡司战争影响:打击了天主教神权统治为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3、西欧向近代过渡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二、改革:1、马丁·路德改革(1)社会原因根本原因: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直接原因:天主教兜售赎罪券(2)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3)马丁·路德改革的主要容理论基础——因信称义《圣经》是信仰的惟一权威世俗的统治权力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4)路德改革的影响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圣经》翻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最终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确立新教,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国的神权统治,为欧洲改革开辟了道路。

2、加尔文改革(1)原因条件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加尔文深入研究《圣经》(2)容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简化仪式;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精神;主“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主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节制、忍耐等美德;主建立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政权(3)作用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瓦成为“新教的罗马”3、亨利八世改革(1)背景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天主教对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文艺复兴运动和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对教会情绪的不断高涨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2)容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纳年贡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联系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保留天主教主制、基本教义和仪式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3)结果伊丽莎白一世进一步巩固了改革成果确立了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三、历史作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四、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课标容要求:(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知识要点:一、历史背景:1.必要性:(1)埃及国力的衰弱:奥斯曼素丹的政治、经济统治和马木路克的反动统治——经济凋敝、政局动荡——国力削弱。

政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征服派遣总督(帕夏)建立近卫军保留马木路克经济:包税制埃及形势:恶化马木路克的统治经济凋敝西方经济势力入侵(2)面临民族危机:英法列强的殖民侵略原因:埃及战略地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发展地需要条件:18世纪后期埃及国力衰弱、局势动荡英法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强大(3)埃及独立民族意识形成2.可能性:阿里政权的建立(原因:埃及人民反侵略斗争和独立民族意识的形成;开罗三次起义,穆罕默德·阿里取得政权(1805年);阿里政权面临的形势:国外—英国等西方列强侵略,国—面临奥斯曼帝国和马木路克反动势力的威胁)拿破仑在的近代化措施的诱导二、容:1、改革土地制度没收不向政府纳税的包税人土地;没收了违规的地产;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改革赋税制度,征收单一的土地税;确定了土地私有制度2、促进经济发展(1)农业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经济作物;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各地农作物的种植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